中世纪欧洲城市(资料和描述)
外建史-中古时期的城市
一. 城市建设概述
2. 中世纪盛期(公元11世纪---13世纪): (1)城市的兴起 中世纪欧洲城市中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以各种斗争方式争取 自治权,并取得胜利,使城市有新的机构和规则对新的经 济进行调节。于是城市逐渐繁荣,人口增多。
(2)建设活动 哥特建筑出现; 同时出现新的建筑类型,如市政厅、关税局、手工业行会 会所、教会学校、医院等。
查里曼大帝
2
3
一. 城市建设概述
1. 中世纪初期(公元5世纪---10世纪)
—— 城市衰败,手工业、商业极端萧条,城市人口锐减,整 个社会文化处于极端破落状态。 (1)中世纪城市衰落的原因: 落后的自然经济、手工业和商业萧条;
连续数世纪的蛮族征服战争对古典文化的破坏; 以农业为主的日耳曼民族生产方式落后,生活的中心在农 村,而非城市; 教会垄断着思想文化。教会保守,排斥世俗文化。导致之 一时期几乎没有城市建设。
12
一. 城市建设概述
13
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
一. 城市建设概述
14
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
一. 城市建设概述
15
层层凹进的尖券门
米兰大教堂——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堂
16
二
欧洲封建社会城市规划建设特征
1. 中世纪西欧城市类型(重点掌握):
a.要塞型——在军事防御点的基础山上发展起来的城市,如 佛罗伦萨,巴黎,伦敦; b.城堡型——在封建主城堡的周围发展起来的城市,城堡周 围有教堂、修道院,在教堂、修道院附近形成的广场成为 城市社会生活的中心,如卡卡松城; c. 商业交通型——地理位置优越,在商业、交通活动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如威尼斯。
48
四. 法兰西的城市
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形成
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形成公元5世纪,庞大而又衰弱的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冲击下终于寿终正寝。
自此之后的四五百年里,西欧大地一片空旷萧条:繁华的城镇转眼成了堆堆废墟,凋敝的农村到处是荒草丛生;闭塞割据,自给自守,听不到手工作坊的叮档锤声,也看不见熙熙攘攘的市井气象。
这就是5至10世纪西欧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情调。
从10世纪以后,大大小小的城市和城镇突然像蘑菇般地冒了出来,散布在西欧各个地方。
城市的兴起给发展着的西欧社会注入了充满生机的活力,也孕育了更新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力量,最终导致西欧发生深刻的变化,导致世界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一、欧洲中世纪城市兴起的背景介绍贸易的扩展,生产者和贸易者懂得,生产和销售过程可以从封建经济中解脱,成为集中于城市的独立活动。
另一方面,古罗马时代的城市遗址,主教管区的城市,主教贵族庄园所在地,也为城市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1。
二、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建立(一)对领主的斗争大体说来,11世纪和12世纪的各种城市典章制度,都是在反抗封建生活限制的斗争中形成的。
原是领主农奴的手艺工匠和货物收购代理人,纷纷要求有权自己做买卖赚现钱。
土地耕种者力求有权出售某些农产品来换现钱,用以购买在庄园里无从得到的商品和生活用品,亦即购买那些业已争得自由、摆脱封建体制束缚的买卖人和工匠正在出售的东西。
在领主的领地以内开设的市场上出售货物,是要缴纳各种捐税的,对于这种捐税,不论是土地耕种者、手艺工匠、还是买卖人,都同样力图修订或者取消。
为了自己的经济权利,他们开始和领主进行了一场持久的战争。
1《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P.52典型的作法是,由数十以至数百个手艺工匠、领主官吏、下级教士、自耕农民、逃亡奴隶、以及其他人等结合而成的集体组成公社要求能在一座城市的地域以内得享各种权利,包括立法和执行权利。
他们要求有权主持正规市场,免缴各种过境税,并举办定期集市,让远方的商人不受阻碍地前来参加。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与衰败(规划特点)
一、罗马帝国的解体与西欧的凋敝
1、罗马帝国的分裂和拜占廷的文化延续 内部:政权腐败、经济破产、奴隶起义 外部:北方蛮族入侵 2、迁都至君士坦丁堡 公元395年,罗马分裂,东罗马发展为封建制的拜占廷帝 国,因欧洲经济重心东移而保持了相对的繁荣和稳定。 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由于拜占庭继承了古希腊、古罗 马 思想文化的精髓,才保证整个欧洲文化根脉体系得以延续。
城市争取的自治斗争
为维护自身利益,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争 取自治是城市反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政治目的。 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是常用的两种手段。经过斗争,部 分城市获得完全自治;一些城市取得部分自治,由国 王和城市代表共同管理;相当一部分中、小城市限于 自身力量,仍然处于各级封建领主的控制之下。
中世纪西欧
• 中世纪通常指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之间的时 代,约相当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 “黑暗的中世纪”——生产力衰退、战争频繁、 国力弱小、基督教宗教思想的束缚,经济、社会、文 化发展缓慢,思想领域缺乏有创造力的建树。
中世纪西欧
中世纪前期历史足迹
•
中世纪初期的特点是城市处于衰落状态。以农 业为主的日耳曼人由北向南迁徙,他们的生产方式不 需要城市,战争亦使商路断绝。落后的自然经济,使 城市手工业和商业极端萧条,这样就使得5~10世纪的 西欧文化处于极端破落的状况。
二、西罗马的崩溃与西欧的凋敝
1、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地中海国家奴 隶 2、制度的终结和封建制度的开始。 时间:公元5世纪到14、15世纪文艺复兴前 “黑暗的中世纪”——生产力衰退、战争频繁、国力弱 小、基督教宗教思想的束缚,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缓 慢,思想领域缺乏有创造力的建树。
阶段划分:
城市规划思想——宗教图景与自然秩序
西欧中世纪庄园和城市-文档资料
“大学”,本意指一个联合体。
教师或学生的联合体
进行教育和研究的机构
文化教育掌握在教会手里
教会和大学都享有
12
13
14
随堂训练
A 1.欧洲封建社会的基础是( )
A.封建庄园 B.手工工场 C.基督教 D.大种植园
15
2.下列对西欧封建庄园的农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D.庄园是领主统治农奴的工具
17
A.庄园的大部分土地租给农奴耕种 B.农奴要向领主缴纳租税,并为其服劳役 C.农奴终年劳累,常用怠工和逃亡等方法发泄不满
D
D.农奴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做一切事情
16
2.西欧中世纪庄园中设有教堂,法庭。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C
C.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
农奴对土地只有使用权,而所有权属于领主。为取得份地的使用权,他们必 须承担劳役,缴纳捐税,领主侵吞了他们绝大部分劳动产品。根据法律,农 奴的人身属于主人,并且世代相传,处于依附领主的地位。
3
一、西欧中世纪庄园
庄园是伴随欧洲封建制和农奴制(背景)的建 立而逐渐形成的。它是最基本的经济社会组织 形式。
庄园出现于9世纪,12、13世纪达到鼎盛,14、15世纪趋于衰落、逐 渐解体。
4
一、西欧中世纪庄园
实行二圃制或三圃制
5
6
二、西欧中世纪城市
11—12世纪,新城市开始在西欧建立起来。
法兰克福
7
一、西欧中世纪庄园
农奴终年辛劳,仍得不到温饱,低矮的茅舍内潮湿拥挤,许多人因饥饿和营养 不良过早死去。农奴是社会的主要生产者,但他们地位最低,受压迫最重。
8
二、西欧中世纪城市
欧洲中世纪城市及建筑的历史演进及主要成就
威尼斯的城市布局
• 整个城市地理构型呈“S”状 • 一条大运河从城市中心穿过 • 城中的170多条河道纵横交错,把陆地分割成110 多个大小岛,岛与岛之间有400多座桥梁相连 • 共分六个区:卡纳雷交区、圣马可区、卡斯特罗 区、道索杜罗区、圣波罗区和圣十字区 • 主教府邸,政治中心,经济中心集中分布,相互 交融:以圣马可教堂为中心,周边分布圣马可大教 堂,总督府
参考资料
• • • • • 《世界城市史之中世纪欧洲城市》 《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艺术》 《外国建筑史》 百科 / 图片/走进威尼斯
蜿蜒的水道 流动的清波 斑斓的倒影 威尼斯 一个漂浮在碧波上 的浪漫的梦 ……
圣马可广场 ——欧洲最美的客厅
• 威尼斯中心广场,是 威尼斯的政治、宗教 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 动中心 • 初建于9世纪 • 长约170米,东边宽约 80米,西侧宽约55米
圣马可大教堂
• 矗立于威尼斯市中心的圣 马可广场上 • 始建于公元829年 • 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 堂 • 拜占庭风格,呈希腊十字 形,上覆5座半球形圆顶, 为融拜占庭式、哥特式、 伊斯兰式、文艺复兴式各 种流派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杰作。
• 用骨架券代替厚拱 顶
罗马式建筑的创新成就
• 将钟楼组合到教堂 建筑中
罗马式建筑的典型代表
法国的阿耳大教堂和普瓦提埃大教堂 德国的沃姆斯教堂、美因斯大教堂 意大利的圣安布罗索教堂、比萨大教堂及 周围建筑群
比萨大教堂及周围建筑群
哥特式建筑
• 从12世纪末起,西欧的建筑风格出现了变 异,哥特式代替罗马式成为建筑的主流。 • 建筑风格完全脱离了古罗马的影响,而是 以尖券(来自东方)、尖形肋骨拱顶、坡 度很大的两坡屋面和教堂中的钟楼、扶壁、 束柱、花空棂等为其特点
中世纪欧洲城市(资料和描述)
世界城市史之中世纪欧洲城市一、中世纪城市的起源公元5世纪,庞大而又衰弱的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冲击下终于寿终正寝。
自此之后的四五百年里,西欧大地一片空旷萧条:繁华的城镇转眼成了堆堆废墟,凋敝的农村到处是荒草丛生;闭塞割据,自给自守,听不到手工作坊的叮档锤声,也看不见熙熙攘攘的市井气象。
这就是5至10世纪西欧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情调。
从10世纪以后,大大小小的城市和城镇突然像蘑菇般地冒了出来,散布在西欧各个地方。
城市的兴起给发展着的西欧社会注入了充满生机的活力,也孕育了更新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力量,最终导致西欧发生深刻的变化,导致世界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完全可以说,近代西欧工业文明的诞生,其源流不能不溯之于中世纪时代的工商业城市;也可以说,工商业城市的蓬勃兴起与发展,正是西欧封建社会与同时代的中国或东方相比较而具有的一个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不同点,正是西欧较快实现从封建制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关键因素。
西欧城市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能普遍而又迅速地兴起,原因当然有许多,几个世纪来也有不少人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流行的说法有“手工业起源说”和“商业起源说”。
10世纪后,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有了更多的剩余产品,不仅能满足农民及封建主的需要,而且能够提供粮食和原料给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促使了手工业技术的发展,使之达到了专门化的水平;商业活动开始活跃,促进了商品的交换。
这样在主教驻地、城堡周围、修道院附近和一些交通便利、比较安全,能够获得廉价原料与可以顺利出售产品的港口、交通要道等地,一些手工业者通过各种方式摆脱封建领主的束缚,脱离封建庄园,在这些地区定居下来。
其后人口逐渐聚集,来往商人增多,于是城市兴起。
城市居民大多是来自附近乡村的农奴,他们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自由,成为城市市民。
“从中世纪农奴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
这种发展方式即是称为城市的“手工业起源说”。
西方史学界主要流行的则是“商业起源说”,它是由皮雷纳提出的。
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形成资料.
6.从自治到王室控制
(1)背景 城市内部的激烈矛盾导致了持续不断的斗争,为王权干预提供了借口 (2)干预目标
盗窃,诈骗和寡头统治 (3)1287年,无畏者菲利普颁布了一项法令,使所有城市居民一律成为“国王市 民” (4)评价:城市居民的合法地位,由最高权威予以控制。中央权威作为外在表 面的中立力量,为恢复秩序和取得干预而作出控制。
城市发展:(1)小额贷款兴盛 (2)1310年,典型的农地佃耕制已不是封建制,而是永佃制和分益佃耕制
5.城市管理的问题
(1)财富增长的不平衡。贸易增长不可避免使公社某些成员获得超过其他成员 的利益 (2)城市的法制机构逐渐被富人掌控
这是博玛诺瓦不提及任何一个特定城市的描述:
在那些忠良城市里,曾经有过许多斗争,一伙人反对另一伙,穷人反对富人,或者一伙穷人反对 另一伙穷人,他们对于某个市长、某个代表或者某个法官意见不一就要斗争。……我们见到有很 多忠良城市,贫穷和中产公民都对市政毫无发言权,全部权力都由富人掌握;他们依仗他们的钱 或者世系,成为强大势力。也还常有些公民,他们当了市长或市政官,或者司库,第二年就选用 兄弟或侄儿或其他近亲,其年龄只不过10岁或12岁,这些富人都攫取了市镇管理权;一旦到 检查市镇案卷的时候,他们就掩盖自己,声称他们一伙之中的某些人,已对所有其他人的帐目查 证属实。这样的事情决不能容忍,因为公社财政决不可由经管财政的人进行检查。……公社内部 有很多不和,是由于王室对城市课征的赋税而产生的,因为常有负责向公民收税的富人自己少缴 应纳的税款,并对亲属和其他富人照样予以减免。……这样一来,全部赋税负担就落到贫穷群众 肩上。这样,就造成了损害;穷人不顾遭受这样的损害,但他们除使用武力外,不知道还有什么 好办法可以伸张权利;由于使用武力,往往有人丧生。
中世纪欧洲城市(资料和描述)
世界城市史之中世纪欧洲城市一、中世纪城市的起源公元5世纪,庞大而又衰弱的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冲击下终于寿终正寝。
自此之后的四五百年里,西欧大地一片空旷萧条:繁华的城镇转眼成了堆堆废墟,凋敝的农村到处是荒草丛生;闭塞割据,自给自守,听不到手工作坊的叮档锤声,也看不见熙熙攘攘的市井气象。
这就是5至10世纪西欧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情调。
从10世纪以后,大大小小的城市和城镇突然像蘑菇般地冒了出来,散布在西欧各个地方。
城市的兴起给发展着的西欧社会注入了充满生机的活力,也孕育了更新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力量,最终导致西欧发生深刻的变化,导致世界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完全可以说,近代西欧工业文明的诞生,其源流不能不溯之于中世纪时代的工商业城市;也可以说,工商业城市的蓬勃兴起与发展,正是西欧封建社会与同时代的中国或东方相比较而具有的一个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不同点,正是西欧较快实现从封建制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关键因素。
西欧城市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能普遍而又迅速地兴起,原因当然有许多,几个世纪来也有不少人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流行的说法有“手工业起源说”和“商业起源说”。
10世纪后,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有了更多的剩余产品,不仅能满足农民及封建主的需要,而且能够提供粮食和原料给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促使了手工业技术的发展,使之达到了专门化的水平;商业活动开始活跃,促进了商品的交换。
这样在主教驻地、城堡周围、修道院附近和一些交通便利、比较安全,能够获得廉价原料与可以顺利出售产品的港口、交通要道等地,一些手工业者通过各种方式摆脱封建领主的束缚,脱离封建庄园,在这些地区定居下来。
其后人口逐渐聚集,来往商人增多,于是城市兴起。
城市居民大多是来自附近乡村的农奴,他们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自由,成为城市市民。
“从中世纪农奴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
这种发展方式即是称为城市的“手工业起源说”。
西方史学界主要流行的则是“商业起源说”,它是由皮雷纳提出的。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与商业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与商业在中世纪欧洲,城市与商业发展成为当时社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城市的崛起推动了商业活动的发展,而商业的繁荣也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本文将探讨中世纪欧洲的城市与商业的关系,从城市的形成、城市中商业活动的特点,以及对当时社会与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城市的形成与特点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最早的城市多数位于战略要地或河流交通便利的地方,例如沿海贸易港口、河流交汇处等。
这些地点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和商业机会,从而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聚居。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聚居点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城市。
有别于农村,城市在形态和特点上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城市通常由高密度的建筑物组成,街道狭窄且杂乱,城市规划相对混乱。
城市内聚集了各类人口,包括商人、手工业者、农民等。
此外,城市内还有市政机构、教堂、城堡等公共设施。
这些特点使得城市成为商业活动的中心。
二、商业活动的特点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商业活动主要以物物交换(barter)为主,金钱的使用较为有限。
商品的交易往往发生在市场上,每周定期举行的市场是城市商业活动的重要场所。
市场上的商品种类繁多,包括农产品、手工艺品、纺织品等。
商人通过各种手段争取顾客,进行交易,从而实现利润的获取。
商人在中世纪欧洲的地位相对较低,社会地位不高。
然而,商人在城市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与其他城市的贸易来引进外部资源,从而丰富了城市的商品种类。
商人还组织了行会(guild),这是一个由同一行业的商人组成的组织,通过行会的规范与监管,提升了商品质量和商业信誉。
行会还为商人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和支持。
三、对当时社会与经济的影响中世纪欧洲城市与商业的繁荣对当时社会与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城市的崛起为农村人口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农民进入城市从事手工业或商业活动,从而推动了城市人口的增长。
其次,城市与商业的发展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平台。
在城市中,知识分子、学者和艺术家聚集,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历史转型
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历史转型中世纪的欧洲城市是一个复杂而充满活力的社会议题,这种城市的现象是在10世纪的欧洲中兴起的,它们发展成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枢纽和现代民主制度的前沿。
这个过程中,城市不仅只是一个地理空间而且也是一种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实践。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探讨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历史转型,并且探寻这个过程中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的影响。
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出现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出现离不开11世纪和12世纪的一些经济、内战和社会变革。
在这个时期,流通货币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普遍,人们的生产和贸易活动也变得非常频繁,城市的规模随之不断地扩大。
同时,农民的被迫离开乡村来到城市,他们成为了资本而不是地主。
这个过程中,最集中的城市发展是在意大利北部和法国南部。
总结而言,中世纪城市经济的出现是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和过渡的一个标志。
城市经济的转变城市是在中世纪欧洲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时期,城市经济与之前的乡村经济一样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但是城市的规模比很多乡村更大。
城市经济的中心是市场贸易,而货物的交流和交换在城市里更加频繁。
这个时期开始了贸易流通的速度不断加快的趋势,包括各种商品和货币。
随着出现信用和信用制度的消失,商业活动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城市的贸易活动似乎在不断增加着社会分工,城市营业和服务活动在增长中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
城市成为了各种职业和工人们的所在之处,社会制度和经济相互影响。
这就是为什么中世纪欧洲城市经济被视为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中心。
城市社会的转变中世纪城市社会的转变是由城市生活本身带给人们的变化所引起的。
城市的居民不再只是将生产收入提供给地主,他们开始自己经商和操作不动动产,而且他们的财富也不再是跟着他们的家族和血缘关系,而是与他们的职业和劳动力联系在一起。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阶级和社会层次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
城市的居民也更容易获得平等和自由的观念。
这种平等观念的本质在于他们都由自己的财富和权力来定位自己的社会地位。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与衰败(规划特点)
3、力显丰富多变的景观与亲和宜人的特质 充分利用地形制高点、河湖水面和自然景色等各种特 质要素,形成不同的个性。中世纪城市和建筑普遍具 有宜人的尺度与亲切感。街道蜿蜒曲折、宽窄变化, 给步行时代穿行于城市中的人们创造出丰富多变的 视觉景观和心理体验。 4、追求有机平和背后的内在秩序 也有人认为,中世纪城市美的秩序,来源于对自然地 形形态的有机利用以及对基督教生活的有机组织。
1、公元4-9世纪——西欧奴隶制崩溃和封建制形成时期 中世纪的封建割剧和战争不断,欧洲分裂成为许多 小的封建领主王国。手工业和商业十分萧条,城市处于 衰落状态,建立在世俗和宗教大领主的领地内。
2、9-12世纪——封建社会形成初期 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一些城市摆脱了封建领主的统 治,成为自治城市,出现城市政权机构等。
二、西罗马的崩溃与西欧的凋敝
1、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地中海国家奴 隶 2、制度的终结和封建制度的开始。 时间:公元5世纪到14、15世纪文艺复兴前 “黑暗的中世纪”——生产力衰退、战争频繁、国力弱 小、基督教宗教思想的束缚,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缓 慢,思想领域缺乏有创造力的建树。
阶段划分:
城市兴起的动因
手工业者和商人 出于经济活动需要聚居 于交通便利之处成为最 初城市居民。
封建主在经济利益诱惑下以不同方式参与城市复兴:同意 领地上建城;为市民提供庇护;直接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
早期城市的特点:
(1)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中世纪城市规 模相当有限,平均人口仅为数千人。到14 世纪,一般大城市不过2万余人。 (2)空间狭小,设施滞后,环境脏乱,一 遇到大规模瘟疫,便会迅速蔓延。
封建沙海中的绿洲—— 西欧中世纪的城市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人口和贸易量 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曾使相比 是微不足道的。但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 它们显得十分独特。恰恰因为它们再从头开始,而且处于 政治上支离破碎的欧洲而不是坚如磐石的帝国的结构中, 所以自治市的自由民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这种 自信和独立是欧亚大陆其它任何地区所没有的”。
德国中世纪城市(完整版)
古今位置变化不大
纽伦堡
纽伦堡是中世纪多位德意志皇 帝诞生和居住的城市
历史上,纽伦堡是“德意志民 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直辖的 统治中心城市之一
它的中心源于14世 纪的保卫城墙,城 墙有五公里长,筑 有4个主要关口及 80个防御城。
自中古时期以来就 一直是中欧工由都市”和 帝国商业中心
其鱼骨状的大街和四通 八达的小巷成为日后北 欧城市布局的模式
位列世界遗产名录
吕贝克城市布局
吕贝克鸟瞰图
奥古斯堡
奥古斯堡,建于公元 前15年罗马皇帝奥古 斯都时代
贸易聚集地,经济最 繁华的时代在15、16 世纪
位于德国中南部
德国中世纪的城市
德国是最能代表中世 纪欧洲城市发展的国 家之一。其封建土地 所有制形成于11~12 世纪,之后出现一些 城市建设。
科隆
科隆,德国最古老 的城市之一。开创 了德国自治城市的 先河
中世纪德国重要的 商业和手工业城市
位于莱茵河畔
二战后重建
科隆大教堂
吕贝克
吕贝克教堂
吕贝克,典型的中世纪 山地城市
中世纪欧洲城市文化与经济生活
中世纪欧洲城市文化与经济生活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被称为黑暗时代或中世纪时代,主要是因为在此期间,欧洲社会经济文化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和束缚。
但是在这个时期,城市文化却开始崛起,城市经济也开始蓬勃发展。
本文将简要阐述中世纪欧洲城市文化与经济生活的相关情况。
一、城市文化的崛起在中世纪早期,欧洲社会是以封建制度为主导的,人口集中在农村,城市相对较少。
但是随着城市的出现和发展,城市文化逐渐形成。
城市文化的崛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与知识传播中世纪时期,教育和知识传播在大多数地区都是由教会掌控的,而城市中的教会和修道院成为了知识和文化的中心。
他们开设了学校和图书馆,培养了不少学者和文人。
在城市中,人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一些地区的城市甚至成为了知识和文化的聚集地。
2. 艺术与文学创作城市的崛起和经济的发展,给了一些文学家和艺术家更多的机会和舞台。
城市中出现了一些文艺团体和文学会,这些组织为文学和艺术创作提供了支持和平台。
在城市中,一些伟大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创作出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作品。
3. 社交和宴会文化城市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社交和宴会文化的崛起。
在城市中,人们经常举办各种聚会和宴会,这不仅是社交交往的一种方式,也是文化交流与传承的途径。
同时,一些城市的豪门贵族喜欢举办各种盛大的宴会,这些宴会不仅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也通过文化和艺术的表演,推动了城市文化的发展。
二、城市经济的兴盛城市文化的崛起与城市经济的兴盛息息相关。
城市经济的兴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城市经济兴盛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在城市中,手工业以及各种散户商业逐渐发展起来,人们生产的手工商品和商业物资也开始向着国内和国际市场流通。
这使得城市成为了交易和贸易的中心,甚至形成了一些大型市场和商业街,提供了工作机会和经济活动的场所。
2. 城市银行体系的建立在西欧一些城市,为了方便货币交易以及增加信誉度,于是建立了银行家协会,成立了更加完善的银行体系。
中世纪欧洲城市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中世纪欧洲城市文化的发展与演变中世纪欧洲城市文化,是指在中世纪时期(公元5世纪到15世纪),城市与乡村之间发生的文化变迁与交流。
这一历史进程的推进,是从城市崛起开始的。
据历史记载,公元10世纪的匈牙利,首次出现了“城市”的概念。
欧洲城市文化的发展,使城市从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和行政区划,转化为了一个文化地标,成为引领文化变迁的‘心脏’地带,影响着欧洲从此时期到现在的文化形态。
第一节:城市的崛起最早的城市,起源于世界各地的农业社会。
人类生存所需的食物越来越多,因此,在大型气候和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下,人类开始解决单纯的自给自足问题。
这引发了贸易的发展,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开始出现。
这种交流促进了市场的产生,先是定期的市集,后来就是城市的出现。
城市的崛起是在现代西欧的发展历程中开始的,并从那时起,城市成为了西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崛起得益于经济繁荣和人口增长。
在中世纪,城市的人口主要是由从乡村迁来的农民和工匠组成的。
他们在城市里开展各种事业,如商业、手工艺品制造和家庭作坊等。
城市中还设立了各种工坊,如陶器、制靴、制衣、工程、建筑、木工、金属制品等多个行业。
城市里的商业繁荣,吸引了更多的人口。
当地政府的重要性也逐渐上升,他们起初属于一个城市公民的申诉代表,然后成为了统治城市的代表。
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保护商业和制造业,以促进经济繁荣和城市的发展。
第三节:城市文化的影响城市文化的影响扩展到了艺术、教育、语言和风俗等各个领域。
城市大量的迁入人口,带来了新的文化,即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相对于农村文化,更注重个人和社会生活的繁荣,其中包括组织社会成员的形式、街区的规划和经济活动的结构等。
艺术发展得更加纵深,城市需要建筑师、雕塑家、艺术家等各种手工艺人才,因此厚重的建筑、雕塑和艺术品也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教育也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中世纪的大学、图书馆和教育制度等的形成,都为城市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德国中世纪城市
德国中世纪的城市
德国是最能代表中世 纪欧洲城市发展的国 家之一。其封建土地 所有制形成于11~12 世纪,之后出现一些 城市建设。
科隆
科隆,德国最古老 的城市之一。开创 了德国自治城市的 先河 中世纪德国重要的 商业和手工业城市 位于莱茵河畔 二战后重建 科隆大教堂
吕贝克
吕贝克,典型的中世纪 山地城市 公元1226年,吕贝克实 现完全自治,并发展成 为“帝国自由都市”和 帝国商业中心 其鱼骨状的大街和四通 八达的小巷成为日后北 欧城市布局的模式 位列世界遗产名录 吕贝克教堂
吕贝克城市布局
吕贝克鸟瞰图
奥古斯堡
奥古斯堡,建于公元 前15年罗马皇帝奥古 斯都时代 贸易聚集地,经济最 繁华的时代在15、16 世纪 位于德国中南部
古今位置变化不大
纽伦堡
纽伦堡是中世纪多位德意志皇 帝诞生和居住的城市
历史上,纽伦堡是“德意志民 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直辖的 统治中心城市之一
它的中心源于14世 纪的保卫城墙,城 墙有五公里长,筑 有4个主要关口及 8重 镇
描写欧洲中世纪城市生活的文章
描写欧洲中世纪城市生活的文章描写欧洲中世纪城市生活一、引言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一个令人着迷的时期,其中城市生活的发展与变化成为其独特的亮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欧洲中世纪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城市规划、社会结构、经济状况和文化活动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二、城市规划1. 城墙与城堡:在欧洲中世纪城市生活中,城墙和城堡是城市的核心。
城墙起到保护城市的作用,同时也是城市的象征。
城堡则是贵族和统治者的住所,显示了社会等级的明显分化。
2. 街道布局:中世纪欧洲城市的街道布局常常呈现出迷宫般的样式。
狭窄的街道交错错综,形成了一个复杂而有趣的城市景观。
3. 建筑风格:中世纪城市中许多建筑采用了哥特式的建筑风格,以其精细的雕刻和高大的尖顶而闻名。
在城市中心,诸如教堂、市政厅和贸易所等公共建筑的出现使城市更具魅力。
三、社会结构1. 贵族和精英阶层:中世纪城市社会中,贵族和精英阶层拥有最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特权。
他们通常是城市议会的成员,参与并决策城市的发展与管理。
2. 商人和手工业者:经济活动的发展促进了城市中不属于贵族地位的其他人,如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兴起。
他们的存在使城市成为一个繁荣的贸易中心。
四、经济状况1. 市场与商业:中世纪城市的生活与繁荣的市场和贸易密切相关。
市场上各种商品和农产品的充分流通使城市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节点,吸引了许多商人和买卖双方。
2. 行会与工匠:行会是城市社会中组织工匠和商人的重要机构。
行会不仅提供技术培训和保护,还维持着城市经济的稳定和贸易的公平性。
五、文化活动1. 宗教与教堂:在中世纪城市中,宗教和教堂是城市文化生活的核心。
教堂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还是艺术和建筑的重要代表。
宗教艺术和各种宴会、节日等活动丰富了城市的文化氛围。
2. 文学与学术:中世纪城市也是文学和学术繁荣的土壤。
大学的兴起为城市提供了知识和智力资源,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使城市充满了智慧的气息。
六、个人观点与理解欧洲中世纪城市生活因其独特而多样的发展而令人着迷。
中世纪城市
西欧城市兴起于 9 ~ 10 世纪,始于意大利,而后扩展到尼德兰、 法国、德意志的莱茵河流域及南部地区。不仅出现了保留着半农业性 质的,规模不大的城市;而且过去曾经是大型经纪商和手工业生产中 心,以及重要的行政、政治和宗教中心的城市,在规模上也获得较大 的发展。
在11~12世纪,城市发展出现质的飞跃,中世纪西欧城市中的商人 和手工业者成立了行会,采取了各种形式的斗争,获得了自治。城市 市民享有个人自由,设立城市法庭,建立选举产生的政权机构。在自 治城市中,城市议会是其中主要机构,它掌管行政事务、税收,对商 业、手工业实行监督,领导城市武装力量,使某些城市转变成某种意 义上的集体领主,有些城市实际成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12~13世纪,货币开始流行,城市变为商业活动中心,人口逐渐 集中到城市中来。正是在这些城市里,城市建设得到很大的发展。许 多新的建筑类型如市政厅、关税局,基尔特厅(手工业行会会所),教 会附设的学校、医院等开始出现。这个时期由于交通的发展以及贸易 往来带来的文化交流,使得城市的建筑环境形态发生进一步的变化。
西堤岛的位置
巴黎起源地---城岛 与 中世纪的巴黎城市总图
(2)历史背景
巴黎最早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早期一个位于塞纳河边名叫西岱的小渔村, 后在罗马营寨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公元360 年, 罗马总督于连· 拉波斯 (JVLIENL’APOSTAC) , 把吕戈戴斯城正式命名为巴黎( PARIS) 。公元508 年 法兰克国王克洛维(CLOVIS) 正式建都于巴黎, 使巴黎城取代了里昂城, 成为法国 的政治文化中心。公元888 年法兰西封建王国又以巴黎作为首都。 历史学家一般把公元476年到14,15世纪这一时期称为“中世纪”。这个时 期的欧洲社会处于全面萧条状态。当时的巴黎,街道狭窄曲折,沿街市民房屋 多为木结构。由于基督教对人民精神上的黑暗统治,除了教堂,居住区完全处 于无规划杂乱无章的状态,零零散散的商铺和作坊散布其中。直到10 世纪,工 商业开始复苏,城市发展开始有所转机。路易七世统治时期,国王和城市相互 利用携手,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到了奥古斯都统治时期(1180 年~1225 年),修 建了卢佛尔堡垒和巴黎圣母院的主要工程。 15世纪前后,文艺复兴,资产阶级萌芽,基督教的地位被强烈动摇。16世纪 的法国统治者致力于国家统一,到17世纪中叶成为欧洲最强大的中央集权王国。 这一时期,城市建筑风格主要是为君主服务的“古典主义”。在建筑外形上显 得端庄雄伟,但内部则极尽奢华,空间效果和装饰上带有强烈的巴洛克特征, 到18世纪则演化成洛可可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世纪欧洲城市(资料和描述)世界城市史之中世纪欧洲城市一、中世纪城市的起源公元5世纪,庞大而又衰弱的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冲击下终于寿终正寝。
自此之后的四五百年里,西欧大地一片空旷萧条:繁华的城镇转眼成了堆堆废墟,凋敝的农村到处是荒草丛生;闭塞割据,自给自守,听不到手工作坊的叮档锤声,也看不见熙熙攘攘的市井气象。
这就是5至10世纪西欧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情调。
从10世纪以后,大大小小的城市和城镇突然像蘑菇般地冒了出来,散布在西欧各个地方。
城市的兴起给发展着的西欧社会注入了充满生机的活力,也孕育了更新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力量,最终导致西欧发生深刻的变化,导致世界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完全可以说,近代西欧工业文明的诞生,其源流不能不溯之于中世纪时代的工商业城市;也可以说,工商业城市的蓬勃兴起与发展,正是西欧封建社会与同时代的中国或东方相比较而具有的一个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不同点,正是西欧较快实现从封建制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关键因素。
西欧城市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能普遍而又迅速地兴起,原因当然有许多,几个世纪来也有不少人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流行的说法有“手工业起源说”和“商业起源说”。
10世纪后,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有了更多的剩余产品,不仅能满足农民及封建主的需要,而且能够提供粮食和原料给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促使了手工业技术的发展,使之达到了专门化的水平;商业活动开始活跃,促进了商品的交换。
这样在主教驻地、城堡周围、修道院附近和一些交通便利、比较安全,能够获得廉价原料与可以顺利出售产品的港口、交通要道等地,一些手工业者通过各种方式摆脱封建领主的束缚,脱离封建庄园,在这些地区定居下来。
其后人口逐渐聚集,来往商人增多,于是城市兴起。
城市居民大多是来自附近乡村的农奴,他们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自由,成为城市市民。
“从中世纪农奴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
这种发展方式即是称为城市的“手工业起源说”。
西方史学界主要流行的则是“商业起源说”,它是由皮雷纳提出的。
他的基本思想是:8世纪时,由于阿拉伯人的征服,导致商道堵塞,造成地中海贸易的衰落;到11世纪,随着商道的畅通与商业的恢复,最早城市便作为商业据点出现在地中海沿岸,尤其是意大利;随着商业活动的日益活跃,越来越多的城市得以兴起。
他写道:地中海的全部商业活动,东面通过威尼斯,西面通过热那亚、比萨汇流到伦巴底,伦巴底异乎寻常地蓬勃发展起来了。
在那个令人神往的平原上,城市像庄稼一样茁壮成长。
商业促使那里工业的出现,随着商业的发展,所有古罗马的“城镇”、“自治市”,重新出现了新的生气,比之它们在古典时代更加蓬勃。
他又描述北欧的城市兴起:像威尼斯的商业很快将伦巴底卷入它的活动之中一样,斯坎的纳维亚的航海活动激起佛兰德尔海岸的经济觉醒。
佛兰德尔的地理位置确实使之成为北方商业最好的中转站。
佛兰德尔还有一项传统的呢绒工业,1000年左右,在伦敦市场引人注目的是佛兰德尔的呢绒。
这样商业和工业的结合使得佛兰德尔地区自10世纪起经济越来越活跃,在11世纪时,佛兰德尔所取得的进步是惊人的。
最后,他得出结论:商业的扩展发端于两个地方(威尼斯和佛兰德尔),像一种健康的时尚传遍整个欧洲大陆。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最早从9世纪就开始了;10世纪时是大规模地、普遍地开始,12、13世纪达到了高潮。
与国际贸易相联系,城市最早出现在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依次有影响的城市有阿莫菲、威尼斯、比萨、佛罗伦萨、热那亚以及伦巴底城市,同时有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塞维利亚、科尔多瓦、格拉纳达,法国的马赛等。
在西北欧如法国北部有一些罗马时期的城市复兴,如图尔。
鲁昂、兰斯、阿腊斯等,同时在佛兰德尔出现了一大批新城市:杜埃、伊普雷、里尔、布鲁日、根特以及布鲁塞尔、列日等。
二、中世纪欧洲城市的特征1、与古代东方城市的比较城市当然不只是西欧有,东方有,中国更多。
与中国或东方的城市比,西欧城市有不少相同点,但更多的是不同点。
最基本的不同点有四个:其一,城市的概念有所不同。
从地理意义上说,西欧城市是工商业者的聚居地。
同时,西欧城市还是一个社会概念,是一种社会共同体,城市市民组成一个市民阶级。
而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主要就地理空间意义上说,指的是众多人口的集中聚居地,它包括了各类人等,有官员,有地主,也有工商业者,有农民,但不形成一个社会共同体,没有一个有共同利益的市民阶级。
其二,西欧中世纪城市最先是作为经济中心主要是工商业中心发展起来的,尔后才发展了政治、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职能,有些城市甚至没有政治职能。
而中国封建城市一般是首先作为政治中心出现的,是官员的驻地,以后才发展了经济职能,有些城市甚至没有明确的经济职能。
其三,在西欧,政治上是农村统治城市,住在城堡里的封建领主统治城市,经济上是城市剥削农村,城市通过商业和高利贷等形式剥削农村居民。
而在中国,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城市统治农村,住在城市里的封建地主和政府官员统治和剥削农村。
其四,在西欧,城市拥有自治权,享有许多特权。
这种自治权是市民斗争的结果。
中世纪的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领主是城市的所有者。
城市的行政管理权和司法权掌握在领主手里,领主统治着城市。
他向城市居民征收租税,强迫他们取劳役和进行各种各样的摊派勒索,有时甚至公开抢劫市民财物。
所以,在11至12世纪。
城市普遍展开了反对封建领主、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
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往往通过赎买获得自治权,但许多城市却依靠武装斗争获得不同程度的独立与自主。
如法国的琅城、康布雷、亚眠等。
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和米兰等,不仅取得了自治,而且控制了城郊的农村,最终发展成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德国一些“帝国城市”也拥有完全的自治权。
自治城市的市长、法官和市议会由市民选举产生,市议会有指挥军队、发行货币和监督行会等的权力。
其五,西欧城市规模较小。
中世纪只有数量众多的中等城市。
从13世纪到14世纪,出现了大约十多个同样大的城市,面积为300-60公顷,人口为5万到15万。
在此,列举一些中世纪后期最重要的城市及最后建造的城墙内所包含的面积(单位,公顷):威尼斯(城市及周围的岛屿)约600米兰(在15世纪的维斯孔蒂城墙内)580根特(在14世纪建的城墙内)570科隆(在1180年的城墙内)560佛罗伦萨(在1284年的城墙内)480帕多瓦(在15世纪建的威尼斯城墙内)450巴黎(在1370年卡尔五世建的城墙内)440布鲁塞尔(在1357年的城墙内)415博洛尼亚(在13世纪的城墙内)400勒文于河(在1357年的城墙内)395维罗纳(在14世纪的城墙内)380布吕格(在1297年的城墙内)360皮亚琴察(在14世纪的城墙内)290蒂勒蒙(在14世纪的城墙内)250那不勒斯(在15世纪的阿拉贡城墙内)200比萨(在12世纪的城墙内)200巴塞罗那(在1350年的城墙内)200锡耶纳(在14世纪的城墙内)180吕贝克(在13世纪的城墙内)180伦敦(在中世纪修复的罗马城墙内)160纽伦堡(在1320年的城墙内)160马利内茨(在14世纪的城墙内)160法兰克福(美茵河畔)(在1333年的城墙内)150阿维尼翁(在1356年的城墙内)140关于这些城市的人口数目没有确切的资料,按面积来推算居民数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每个城市最后设置的城墙内建筑密度的差别很大,从而使人口密度也木尽相同。
人口最多的米兰和巴黎,约有20万居民,威尼斯有15万,佛罗伦萨有10万,根特和布鲁日有8万,而西奈只有5万。
没有一个中世纪城市能达到当时阿拉伯在欧洲的统治区首府的规模(巴勒莫有30万居民,科尔多瓦有SO万),按规模和人口而言,也远远地落后于东方的大中心,如君士坦丁堡和巴格达,都各有100多万人口。
2、城市的结构特征1)中世纪城市具有与伊斯兰城市类似的、走向不规律的道路系统。
杂乱的街道同建筑结成一张奇形怪状的蛛网,很多中世纪的城镇发展了随意性而非有规划的建设。
凡是交通方便、工人技术熟练、治安好并有充足食品和水源的地方,城市就迅速发展,市民领袖们缺乏长远规划。
很多中心城市,包括伦敦、佛罗伦萨、科隆和米兰都是在原来罗马的居民区发展起来的;不过,除了有一些仍维持着古街道的十字交叉形的核心地区外,它们在中世纪的发展毕竟同罗马城镇格式大相径庭了。
街道往往符合干粗略的中心集中模式,但时而有些突然发生的迅疾转变,且街道走向往往为山脉、巨石、河流所左右。
尽管如此,当宽广、笔直的街道还普遍受到人们的赞赏时,阿尔贝蒂就在他的论文中承认那些不合规则的城市规划的诸多好处。
有弯曲的街道使城市看起来大了,它也扭转了冬天强风的风向,造成了阳光和背阴均匀的分配,使每一所房屋都具有了不同的景观。
这种弯曲和拐弯处使侵入的军队感到陷于迷宫之中。
公共区和私人区并不像古典城市那样严格地互相隔离。
一个人人可达到、错综复杂而又统一的公共区延伸到全城,利用附属的内院和花园作为公共建筑和私人建筑间的隔离带。
两种区域之间的这种新平衡是为了调和公共法规和私人利益间的矛盾而出现的。
因此,公共规范中对同时触及到公共区和私人区的有关内容作出了极为准确的规定,特别是在两区的交错重叠之处,如:伸展在部分街道上空的建筑突出部分和阳台,柱廊和室外楼梯等。
2)城市公共区的结构十分复杂,因为所有的权力中心都必须相互毗邻地安排在这里,其中包括:主教府邸、城市行政机构、宗教团体和各种行会。
所以,较大的城市往往有几个中心:宗教中心,有大教堂和主教府邸;政治中心有市政府;一个或几个商业中心;带有回廊的行会及商人协会的建筑。
各个区还经常相互交融,但宗教权力与世俗的对立越来越清晰可见,而这种对立在古典时期是不存在的。
每个城市都有各具特点的不同城区,有自己城区的市徽,还往往有自己的政治行政机构。
13世纪,当城市越来越大时,在城市边缘、原有中心的附近形成了新的小中心:新宗教团体的修道院(化募修道士、多明俄会修道土、圣母玛利亚会修道土),教堂和属教堂所有的广场。
3)在中世纪的政治背景下,城市有着特殊的地位,尽管从11世纪初到 14世纪中期城市的市民阶层始终只是一小部分,但却不断地、迅速地发展,直至成为全体居民。
由于法律对于集中在城市的居民十分有利,因此,市中心意味着是最为令人渴望的区域:富裕居民生活在中心区,贫困者则在城市边缘。
市中心建有全城最高的建筑物,在大多数情况下构成城市的轮廓线,从而使城市的总体景观在高度上失去了统一:市政厅的塔楼,教堂边的钟塔或教堂塔楼。
为了防御外来的侵略,每个城市必须设有一道城墙。
随着城市的扩展,又需设置新的城墙。
城墙的建造耗费了公共事业支出的绝大部分,大多数城墙呈不规律的抹平了边角的圆形,在建造时尽可能用最小的费用来包括预先确定的面积。
应该尽量推迟新城墙的建造,直至旧城墙内确实不再存在多余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