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及对我国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中,对FASB第157号准则有什么争议?代表性观点怎样?结论怎样?

2008年金融危机中,对FASB第157号准则有什么争议?代表性观点怎样?结论怎样?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撼动了华尔街金融巨头的生存根基,也在国际范围内点燃了针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存废的激烈论战。
两种直接对立的观点:1、这场论战大致始于2008年3月。
最先对会计界发难的是在危机中遭受重创的跨国金融巨头。
它们认为,在金融危机的市场环境下,按公允价值对资产支持证券(A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抵押债务权证(CDO)和信用违约互换(CDS)等金融衍生产品进行计量,导致金融机构在账面上确认未实现且未涉及现金流量的巨额损失。
这些天文数字般的账面损失,误导了投资者,诱使它们恐慌性地抛售相关金融机构的股票。
这种非理性的投机行为,反过来又迫使金融机构的高管层不惜代价降低次债和其他金融产品的风险暴露头寸,结果导致本已脆弱不堪的次债和其他金融产品市场濒临崩溃,金融机构不得不在账上进一步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或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最终引发金融产品螺旋式的价格下跌浪潮。
它们声称,公允价值会计这种独特的反馈效应和顺周期效应在金融危机中推波助澜,造成了极具破坏性的恶性循环。
为此,以花旗、美林、瑞银、百士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纷纷将矛头直指公允价值会计,声称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夸大了次债和其他金融产品的实际损失,放大了金融危机的广度和深度,要求完全废除或暂时停止采用公允价值会计。
2、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为代表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则认为,金融巨头抨击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无非是为了转移公众的视线,为自己的过度投机和失败的风险管理寻找替罪羊。
会计界认为,是金融机构放松信贷标准、毫无节制地发放住房按揭贷款制造了房地产泡沫,并通过不受监管、不透明、容易滋生道德风险的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手法放大金融资产泡沫,才最终酿成这场灾难深重的金融危机。
而会计界借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及时、透明、公开地揭示出这些资产泡沫,促使金融界、投资者和金融监管当局正视和化解金融风险。
对公允价值的探讨读葛家澍文章摘要及思考

只指它的转移价格 而不是指清偿价格, 就意味着负债转移, 不是负债清偿,仍在
场价格。
市场存续。
对公允价值的探讨读葛家澍文章摘 要及思考
• 第三,公允价值的第三个假定是市场为活跃 的(每日都有大量交易,随时可以取得公开、 公平、透明的报价) ,交易为有序的。当然, 活跃市场和有序交易实际上是相同的含义, 前两个假定可以合为一个假定。
对公允价值的探讨读葛家澍文章摘 要及思考
• 尽管在这里是假想交易,但由于“确定承诺” 是具有严肃约束力的协议,交易的时间、金 额、内容和风险与报酬的承担,特别是违约 者应付的赔偿,均规定得一清二楚。且违约 的制裁十分严厉,以致于任何一方都不敢轻 易违约而冒支付巨额违约罚款的风险。
对公允价值的探讨读葛家澍文章摘 要及思考
对公允价值的探讨读葛家澍文章摘 要及思考
• 第三,《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把公 • 允价值定义写成:“公允价值是在计量日当天, • 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
价格 • 或转移负债付出的价格。”( FAS 157 par.
5)
对公允价值的探讨读葛家澍文章摘 要及思考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特点
对公允价值的探讨读葛家澍文章摘 要及思考
历史成本计量优点:
• 历史信息尽管有面向过去的局限性,然而它 却有反馈价值(评估过去的规划并加以纠正) 和预测价值(过去的业绩是制定未来经营方 针的基础)两大作用。因此,会计信息具有 其他经济信息不可替代的功能。
对公允价值的探讨读葛家澍文章摘 要及思考
关于公允价值的思考
对公允价值的探讨读葛家澍文章摘 要及思考
• 第三,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不是财务报告,不 包括表外披露)是对一家企业经济资源(资产 ) 、经济资源的主权(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及 其因过去的交易和事项而引起变动(收入和 费用)和变动的结果(盈利或亏损)进行忠实 的历史写照。在表外, 可以允许甚至应当鼓 励作某些估计。因为对某些重要事项进行 有根据的预测和估计能够作为财务会计信 息的必要和有用的补充,从而增进财务会计 与报告的有用性,这就是公允价值计量存在 的必要性
美国公允价值会计的最新发展及其影响

美国公允价值会计的最新发展及其影响[摘要]美国FASB发布的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 No.157)——公允价值计量是一份最新、也是最能体现美国公允价值会计发展的准则。
该项准则的采用将影响或修改美国40多项其他会计准则。
该准则并未扩大需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的范围,但它为FASB将来制定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其他资产和负债的会计准则提供了参考样式,为计量这些资产和负债及相关的信息披露提供了一致性的架构。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会计计量;会计准则2006年9月15日,美国FASB发布了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 No.157)——公允价值计量。
这是一份最新、也是最能体现美国公允价值会计发展的准则。
自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 1991年10月正式着手制定有关公允价值确认与计量的财务会计准则以来,公允价值会计在美国及世界主要国家引起了激烈争论。
支持和反对公允价值观点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
支持者认为, 历史成本财务报表不具有相关性,因为它不能为投资者提供与当前价值相关的信息。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交易公司的市场价值是其资产价值的5倍,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了历史成本计价的缺陷。
公允价值会计将极大地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能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
公允价值反对者则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是对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的现行会计模式的极端背离,公允价值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不具有可靠性,因为这些信息并非建立在正常交易基础之上。
若信息不可靠,就不能用来支持财务决策。
公允价值不仅缺乏可靠性,而且会导致企业收益的巨大波动,易受企业管理当局的操纵,影响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一、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的权衡或许反对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相关性和可靠性深层次的争论。
在任何关于使用公允价值会计的讨论中,相关性和可靠性的选择都是其争论的焦点。
相关性:公允价值会计支持者们认为,即使公允价值计量比历史成本计量的可靠性低,但对决策者来说更具有相关性。
美国会计发展对我国的影响研究——美国会计准则发展对我国影响和启示

1 、我 国 与 美 国 贸 易 活 动 的 增 强 。
自从我国加入WT 后 , O 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我国许多公司美国上市 的情 况也 日益普 遍 , 我国在 美 国上 市 的这些 公 司对外 披露 财务报 表 时必须 按 美国 ̄ Lg t原则的要求加以编制或调整。 6 当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改变 准则 时 , 上市 公 司要 改变 其对 外 披露的 许多相 关业 务 的会计 处理方 法和 则该 程序, 这进而会影响到该上市公司对国内报告财务的情况。 2 我国对美国会计准则的借鉴。 、 美 国是经济 十分 发达 , 会计起 步 较早 , 展十分 迅速 的国家 , @i体 系 发 其 t 是较完善的体系之一。 我国尚处于经济转型阶段, 许多行业在我国尚处于新 新 行业 , 这些行 业 的会计 处理 规定都 不够 完善 , 这些业 务处 理方 法上 , 对 在 我
F B改 进 了制 定 会计 准 则 的程 序 , 证 了表 面上 、 实 上 的独 立性 。 AS 保 事
2、 美 国 会 计 准 则 的 现 状 。 美 国会计 准则是 以规 则为基 础导 向模 式的 , 阶段美 国会计 准则对 业务 现
的处理规定比较细致 , 使得财务报告的编制者将注意力集中到满足会计准则
一
、
引 美国会计 准则 对我 国会计 产 生影响 的原 因。
质 量会 计 准则 ”的建设 目标 还相 距 甚远 。由于 历 史原 因 ,美 国 “ 公认会 计 原则 ”( GAA )的概 念 先会计 准 则而 产生 ,以致 两 者常被 混 用 ,G P 被 P AA 不少 人视 为美 国会计 准则 的代名 词 。 国一直 有 多个准 则制定 机 构 以多 种形 美
2 4 5
公允价值与美国次贷危机

公允价值与美国次贷危机提要在美国次贷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问题受到了空前关注。
本文结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的计量规范,分析公允价值的走向,以及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启示。
关键词:公允价值;次贷危机;上市公司在美国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问题受到空前关注,其受重视程度恐怕只有几年前安然事件中的会计丑闻才能与之相提并论。
一些华尔街的银行家和国会议员将金融危机的矛头指向“公允价值”会计,指责“公允价值”会计正加速金融危机恶化。
当时推出这个准则(美国会计准则第157号),本想加强金融工具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然而时运不济,偏偏赶上次贷危机,第157号准则本身独特的反馈效应,加上安然事件以后会计师和审计师的异常谨慎,犹如给次贷危机火上浇油。
一、公允价值在美国的运用(一)公允价值在美国的发展历程。
美国会计准则第157号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两年前颁布的一个新准则,这个准则规范了金融产品“公允价值”的计量问题。
其实,“公允价值”并不是一个新话题,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美国就规定金融产品在财务报表上要按照“公允价值”反映。
当时,“公允价值”概念的引入,正是由于八十年代美国储蓄和房屋贷款危机引起的,在那场危机中,部分储蓄及房屋贷款机构曾利用一项会计手段掩盖问题贷款,导致问题越积越大,迫使联邦政府从破产金融机构接管了陷入问题的约1,600亿美元房贷资产。
从那次危机之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逐渐得到普遍接受。
而如今,同样是由于房地产问题引发的金融危机,又使“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受到空前的质疑。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在美国执行十几年来,缺乏操作性一直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如何衡量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第157号准则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
第157号准则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将金融产品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有活跃市场交易的金融产品,这类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根据活跃市场的报价确定;第二层是交易不活跃市场情形下的金融产品,这类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参考同类产品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或者采用有可客观参考支持的价值模型确定;第三层是没有交易市场的金融产品,这类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需要管理层根据主观判断和市场假设建立估值模型确定。
FAS157《公允价值计量》的完善及对我国的启示

FAS157《公允价值计量》的完善及对我国的启示谢诗芬,吴可夫(湖南大学会计学院,长沙410079)摘要:增加制定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是我国财政部目前为实施2009 年9 月发布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的路线图》而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本文的研究对此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文认为,金融风暴过后,天更高远明澈,公允价值会计更重要;我国目前应同时修订《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制定复杂高难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时,应遵循规则导向模式,在公允价值的定义、层级及其信息的质量特征等方面借鉴并发展国际最新研究成果。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FAS 157;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完善2006 年9 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第157 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FAS 157)《公允价值计量》(Fair Value Measurements),以统一在各会计准则中存在的不同的公允价值定义和有限而分散的指南[1]。
FAS 157 统一的计量框架和充分的公允价值披露对提高财务报表质量以更好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服务具有积极意义。
而就在FAS 157 正式实施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公允价值会计产生强烈冲击。
金融风暴过后,天更高远明澈,公允价值更重要。
痛定思痛后,G20 峰会、FSB 等组织倡导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审计准则。
FASB、IASB 和IAASB 立即采取了一系列修订完善会计审计准则的行动。
去年,我国财政部已提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而即将增加制定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则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同时,我国2006 年发布的许多会计审计准则中都正在被紧锣密鼓地分批修订中。
可以预见,公允价值会计审计问题已是(并将持续是)未来百年会计理论与实务界的重点热点与难点之一,我们必须予以高度持续地关注。
谢诗芬(2006)早已指出了我国必须制定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2]。
公允价值运用:来自美国的经验教训

公允价值运用:来自美国的经验教训西方国家中,美国在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和应用一直引领世界。
1970年10月APB发布的Statement No.4所定义的公允价值概念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
经过了二十多年,美国公允价值理论研究逐步深入,其在美国会计准则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然而,这一理论框架是不断吸取失败教训、总结经验而建立起来的。
令人震惊的安然会计丑闻案正是公允价值计量导致安然金融衍生工具会计失败的。
一、安然事件中公允价值计量问题安然破产案引起了人们对美国能源公司中普遍使用的逐日盯市会计处理的关注。
所谓逐日盯市法是指公司通常在每个季度末对能源合同的公允价值进行估计,将账面值调整为公允价值,同时确认相应的利得和损失。
FASB曾对这逐日盯市会计处理进行过争论,但最终还是决定将解释权让给各个公司。
同时,GAAP 还提供了一套指标用于判断一项能源合同的交易是否是出于交易目的。
如果合同被确定是一个能源交易合同,GAAP要求按公允价值调整出于交易目的的能源合同,确认利润和损失,另外还应单独在财务报表或附注中进行披露。
另外,与GAAP对金融工具(如债务和权益证券)、衍生工具的会计处理相一致,GAAP除了规定要逐个计算每个能源合同的公允价值外,没有规定如何计算能源合同的公允价值。
对于这种情况GAAP也只是提供了一条普遍适用的准则,即公允价值是一个合同在与自愿方进行现金买卖此合同时的金额,而所谓自愿方是指此交易不是在强迫和清算出售的情况下进行的。
在实务中对公允价值的计量需要管理层的估计。
同一项资产或负债使用的估计方法不一样,得到的金额就不一样。
可见,管理层在确定公允价值时存在着较大的操纵空间。
安然公司根据逐日盯市法和GAAP规定在1999年和2000年末分别确认了7.63亿美元和3.95亿美元的收入却没有现金流入。
因为“公允价值”确认的收益占到安然2000年税前利润的一半以上和1999年税前利润的三分之一。
安然公司通过确认没有现金流入的金融衍生工具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异作为当期利得和损失,从而在账面上体现了巨额收益。
美国会计准则导向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会计准则导向对我国的启示在中国股市接二连三爆出蓝田股份、锦州港等造假丑闻的同时,美国也爆出了安然、世通、施乐等重大财务造假丑闻。
对此,国内外社会公众、学者都在进行全方位地反思:为什么现有的制度安排不能有效预防这类事件的发生?200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的《萨班纳斯—奥克斯莱法案》要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会计准则采用原则导向进行全面的经济分析。
与此同时,在我国也引起了一番争论。
本文拟从会计准则实际运用效果的角度,分析采用原则导向或规则导向的原因及其对我国制定会计准则的启示。
一、原则导向与规则导向的差异原则导向会计准则与规则导向会计准则究竟有什么区别?美国会计学会(AAA)举了一个例子来描述:对于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规则导向会计准则规定“在固定资产价值全部提完以前,每年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10%计提折旧”,这样的规定确定无疑,没有留出判断和争论计提折旧金额的空间,使不同的公司和同一公司不同时期的会计处理具有了一贯性和可比性。
然而,它却不能反映出不同时期或不同公司的不同经济活动的本质。
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规定“每年应当按照固定资产价值的经济损耗计提折旧”,这样的规定要求执业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和职业判断,它反映了财务报告的根本要求,但在执行时要花费很高的成本,而且会产生缺乏可比性和一贯性的问题。
综合来看,两种导向的会计准则主要在以下方面存在差异:(1)原则导向会计准则更注重经济活动的实质,而规则导向会计准则更注重经济交易的形式。
(2)从适用范围来讲,原则导向会计准则不提供或很少提供不适用“原则”的例外情况;而规则导向会计准则一般对适用范围加以严格限定,使用诸如“本准则适用于”等词汇,以界定例外情况。
(3)从内容上来说,原则导向会计准则比较简明,重原则要求;而规则导向会计准则内容庞大、相近、复杂,重技术细节。
(4)从对会计人员的应用价值来看,原则导向会计准则从理论上讲不容易被规避,但要求具有较高的专业判断能力;而规则导向会计准则可操作性强,企业可以安排技术上完全合乎规定的交易,从而逃避准则约束。
美国会计准则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启示

美国会计准则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启示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国际合作的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往来日益频繁,这也促使了全球会计准则的进一步统一和标准化。
而在全球范围内颇受关注的会计准则之一便是美国会计准则,又称美国通用会计原则(US GAAP)。
那么美国会计准则对我国会计准则有着怎样的启示呢?本文将就此一一论述。
一、强调公允价值计量法公允价值的概念虽然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已有所涉及,但相较于美国会计准则的强调,实际运用上仍然有一定的不足。
而在美国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原则。
公允价值计量法是指一种按市场价格或者合理估价来确定资产和负债的价值方法。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允许公司将资产和负债的收益和损失及时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从而更准确地表达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
二、强调准确记录财务信息财务记录对于企业经营是至关重要的。
而美国会计准则对于财务信息的准确记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在美国会计准则中关于现金流量表的规定,强调了企业应该记录所有的现金流量,并对其中的投资、筹资和运营活动进行分类和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更加清晰地体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助于公司管理层进行更加准确的决策。
三、强调全面租赁信息披露租赁业务对于许多公司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在美国会计准则中,对于租赁信息的披露有着明确的规定。
这种规定可以提高公司和投资者对于租赁业务相关信息的透明度和识别度,避免企业“隐瞒”租赁业务的问题,并且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租赁业务的风险。
四、强调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管理和经营至关重要。
然而,在我国会计体系中,对于内部控制的要求尚不明确。
而在美国会计准则中,对于内部控制有着更加明确的规定。
例如,美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进行内部控制评估,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种规定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总之,美国会计准则对于我国会计准则有着许多启示和借鉴意义。
我国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完善:SFAS157之启示与借鉴

我国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完善:SFAS157之启示与借鉴作者:张汇川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第5期张汇川2006年9月,FASB颁布了关于公允价值计量方面的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157),对公允价值提出了新的定义,并创建了公认会计原则(GAAP)中公允价值计量的框架,统一了散布于各个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对于改善公允价值的计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与美国会计准则相比,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更加充分地考虑了我国的国情,作了审慎的改进,不仅填补了原先会计准则和制度中关于衍生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等事项的空白,还充分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相关规定,吸取了发达国家关于复杂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惯例,较全面地考虑了中国转型市场经济的特点。
一、建立健全公允价值会计理论体系黄世忠指出,从90年代以来美国财务会计的发展动向看,公允价值会计极可能取代沿用了几百年的历史成本会计,成为21世纪最主要的计量模式,并导致会计计量的一场大革命。
就我国新会计准则来看,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都是两个重要的计量属性,为了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会计实务中得到更好的应用,我们有必要研究建立公允价值会计理论体系。
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1.加强公允价值会计基本理论研究。
这主要包括公允价值的概念、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公允价值的特征、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环境和条件以及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
2.促进公允价值会计规范理论的研究。
公允价值会计规范理论包括与公允价值相关的财务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及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理论。
3.建立公允价值会计实证理论。
与公允价值会计理论相对应,实证会计研究回答的是“实际是什么”的问题,其目的是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
4.建立公允价值估价等级系统,将公允价值根据其估价所依据的信息不同分成三个等级,为公允价值信息的获取、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
解读《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

个独立 、 无偏见 的价格 , 因此 即使不存在 活跃市场 , 在运用
第三等级进行计 量时也要找到假设 的市场 与市场参与者 , 但 此时的市场参 与者并不能实现独立与无偏 的 目标 。笔者进一 步研究发现 , 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 , 在某些市场 中企业实体的
-+ 一十 *十 -十 * 十 *十 -十 *十 。十 。十 。十 。十 十 。十 。十 十 。十 。十 。 十 。十 。十 ‘
化成本 , 又包括非货币化成本。 传统成本理论 以货 币作为主要
计量标准。 而泛 成 本 的概 念 十 分 宽 泛 , 不 十 分强 调 与 具 体 的 并
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 、 动物生 长素 、 白细胞介 素等都是专利 产 品, 医药生产企业 购买生产专利技术的价格很 高 , 从而药品的 市场 销售价格 也相 当高 。如果单 纯 看其 成本 ( “ V” 即 C+ 部 分) 是非常低的 , 而利润理所 当然是非常高 的 , 但实 际情况 并 非如此 , 因为成本 ( v) c+ 中并没有包含 科学技术 的价 值。我 国的会计 准则规定 将技术 劳动耗 费这种无 形资产 耗费计 入 期间 费用 , 而不是计入商品生产成本 , 这就扭 曲了成本价格 , 进而使人们对利润产生错觉。 笔者认为 , 成本 的内涵应该包括 科学技术 转移过来 的价格 , 这也 就是说 ,C+ 这部分 的 内 “ V” 涵应该扩大。
在 以 下 问题 :
SA F SN0. 7 1 强调 了公 允价值定义中的“ 5 价格” 是指脱手
价 格 而 非 购买 价 格 。 虽 然 在 大 多数 情 况 下 脱 手 价 格 与 购 买 价 格 是 不 同的 , 是 也 有 例 外 情 况 , 但 即在 产 品 同质 、 在 活 跃市 存 场 及 信 息流 动 畅 通 的情 况 下 ,购买 价 格 与 脱 手 价 格 是 相 同 的
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157号声明公允价值计量【外文翻译】

外文翻译外文题目FASB Statement No. 157: Fair ValueMeasurements外文出处FASB Statement No.157:Fair ValueMeasurements [J].CCH,2006: 1-8.外文作者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原文:FASB Statement No. 157: Fair Value Measurements Summary& Highlights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FASB) Statement No. 157,Fair Value Measurements (FAS-157),defines fair value,establishes a framework for measuring fair value in 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GAAP),and expands disclosures about fair value measurements. The standard applies in situations where other accounting pronouncements either permit or require fair value measurements. FAS-157 does not require any new fair value measurements.Changes in practice that will result from applying FAS-157 relate to the definition of fair value,the methods used to measure fair value,and the expanded disclosure about fair value measurements that will be required.The FASB believes that the changes in practice from applying FAS-157 will improve financial reporting by increasing both consistency and comparability in fair value measurements. The expanded disclosures required about the use of fair value to measure assets and liabilities should provide financial statement users with better information about the extent to which fair value is used to measure recognized assets and liabilities,the inputs used to develop the measurements of fair value,and the effects of certain of the measurements on earnings (or changes in net assets) for the period.FAS-157 is effective for financial statements issued for fiscalyears beginning after November 15,2007,and for interim periods within those fiscal years. Earlier application is encouraged,provided that the reporting entity has not already issued financial statements for that fiscal year,including interim periods within that fiscal year. Generally,the provisions of FAS-157 are to be applied prospectively as of the beginning of the fiscal year in which the statement is initially applied with exceptions for certain financial instruments in which cases retrospective application is required.Analysis and ImplementationScopeFAS-157 applies in situations where other accounting pronouncements require or permit fair value measurements with the following exceptions:FAS-157 does not apply under accounting pronouncements that address share-based payment transactions (i.e.,FASB Statement No. 123 (revised 2004),ShareBased Payment(FAS-123R),and its related interpretative pronouncements).FAS-157 does not eliminate the practicability exceptions to fair value measurements that are included in accounting pronouncements within the scope of FAS-157.Also,FAS-157 does not apply under accounting pronouncements that require or permit measurements that are similar to fair value but that are not intended to measure fair value. Examples are accounting pronouncements that permit measurements that are based on vendor-specific objective evidence of fair value (e.g. AICPA Statement of Position 97-2,Software Revenue Recognition,and Accounting Research Bulletin No. 43,Chapter 4,Inventory Pricing).MeasurementFair value is the price that would be received to sell an asset or paid to transfer a liability in an orderly transaction between market participants at the measurement date.A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s for a particular asset or liability and,therefore,themeasurement should consider attributes specific to the asset or liability. For example,the condition and/or location of the asset or liability and any restrictions on the sale or use of the asset at the measurement date affect the asset or liability's fair value. The asset or liability may be a standalone asset or liability or a group of assets or liabilities. Whether the asset or liability is a standalone asset or liability or a group of assets and/or liabilities depends on its unit of account. The unit of account determines what is being measured by reference to the level at which the asset or liability is aggregated for purposes of applying other accounting pronouncements.Fair value measurement assumes that the asset or liability is exchanged in an orderly transaction between market participants to sell the asset or transfer the liability at the measurement date. The term“orderly transaction”refers to a transaction that assumes exposure to the market for a period prior to the measurement date to allow for market activities that are usual and customary for transactions involving such assets or liabilities. It is not a forced transaction. The objective of a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s to determine the price that would be received to sell the asset or paid to transfer the liability at the measurement date (referred to as the“exit price”).Principal or Most Advantageous MarketA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ssumes that the transaction to sell the asset or transfer the liability occurs in the principal market for the asset or liability or,in the absence of a principal market,the most advantageous market for the asset or liability. The principal market is the market in which the reporting entity would sell the asset or transfer the liability with the greatest volume and level of activity for the asset or liability. The most advantageous market is the market in which the reporting entity would sell the asset or transfer the liability at a price that maximizes the amount that would be received for the asset or minimizes the amount that would be paid to transfer the liability.The price in the principal or most advantageous market used to measure the fair value of the asset or liability should not be adjusted for transaction costs. Transactions costs represent the incremental direct costs to sell the asset or transfer the liability in the principle or most advantageous market for the asset or liability. These costs are notan attribute of the asset or liability. Transaction costs do not include the costs that would be incurred to transport the asset or liability to its principal or most advantageous market. The price in the principal or most advantageous market used to measure the fair vale of the asset or liability shall be adjusted for the costs that would be incurred to transport the asset or liability to its principal or most advantageous market.Market ParticipantsMarket participants are buyers and sellers in the principal or most advantageous market for the asset or liability that meet the following criteria:They are independent of the reporting entity.They are knowledgeable,having a reasonable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asset or liability and the transaction based on all available information.They are able to transact for the asset or liability.They are willing to transact for the asset or liability (i.e.,willing,but not forced or otherwise compelled to do so).The fair value of the asset or liability i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assumptions that market participants would use in pricing the asset or liability. In developing the assumptions,the reporting entity is not required to identify specific market participants. Rather,it should identify characteristics that distinguish market participants generally,considering factors specific to the asset or liability,the principal or most advantageous market for the asset or liability,and market participants with whom the reporting entity would transact in that market.Application to AssetsA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ssumes the highest and best use of the asset by market participants,considering the use of the asset that is physically possible,legally permissible,and financially feasible at the measurement date. The highest and best use of the asset determines the valuation premise that is used to measure the fair value of the asset.In-use. The highest and best use of the asset is in-use if the asset would provide maximum value to market participants principally through its use in combination withother assets as a group. In this instance,the fair value of the asset i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price that would be received in a current transaction to sell the asset assuming that the asset would be used with other assets as a group and that the assets would be available to market participants.In-exchange. The highest and best use of an asset is in-exchange if the asset would provide maximum value to market participants principally on a standalone basis. In this instance,the fair value of the asset is measured using an in-exchange valuation premise. The fair value i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price that would be received in a current transaction to sell the asset standalone.Application to LiabilitiesFair value measurement assumes that the liability is transferred to a market participant at the measurement date and that the nonperformance risk related to the liability is the same before and after its transfer. Nonperformance risk refers to the risk that the obligation will not be fulflled and affects the value at which the liability is transferred. The fair value of the liability shall refect the nonperformance risk relating to that liability. The credit risk of the reporting entity is one factor in determining the nonperformance risk.Fair Value at Initial RecognitionWhen an asset is acquired or a liability assumed in an exchange,the transaction price represents the price paid to acquire the asset or received to assume the liability. In contrast,the fair value of the asset or liability represents the price that would be received to sell the asset or paid to transfer the liability (i.e.,an exit price).In many cases,the transaction price equals the exit price and,therefore,represents the fair vale of the asset or liability at initial recognition. In determining whether a transaction price represents the fair value of the asset or liability at initial recognition,the reporting entity must consider factors specific to the transaction and to the specific asset or liability. Examples of situations in which the transaction price might not represent the fair value of an asset or liability at initial recognition are:The transaction is between related parties.The transaction occurs under duress or the seller is forced to accept the price inthe transaction.The unit of account represented by the transaction price is different from the unit of account of the asset or liability measured at fair value (e.g.,the asset is one element in the transaction that includes multiple elements).The market in which the transaction occurs is different from the market in which the reporting entity would sell the asset or transfer the liability.Valuation TechniquesValuation techniques are classified in FAS-157 in three categories:(1) market approach;(2) income approach; and (3) cost approach. Following are brief descriptions of each approach.Market approach. The market approach uses prices and other relevant information generated by market transactions involving identical or comparable assets or liabilities. These approaches often use market multiples derived from a set of comparables. Multiples might lie in ranges with a different multiple for each comparable. The selection of where within the range the appropriate multiple falls requires judgment. Matrix pricing is a valuation technique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arket approach.Income approach. The income approach uses valuation techniques to convert future amounts to a single present amount. The measurement is based on the value indicated by current market expectations about those future amounts. Examples include present value techniques,option pricing models,such as the Black-Scholes-Merton formula,and a binomial model.Cost approach. The cost approach is based on the amount that currently would be required to replace the service capacity of an asset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current replacement cost). The price that would be received from the asset is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st to a buyer to acquire or construct a substitute asset of comparable utility,adjusted for obsolescence.Valuation techniques that are appropriate in the circumstances and for which sufficient data are available shall be used to measure fair value. A combination ofvaluation techniques may be appropriate,and valuation techniques used to measure fair value shall be applied consistently. A change in the valuation technique or its application is appropriate if the change results in a measurement that is equally or more representative of fair value in the circumstance. Revisions from a change in the valuation technique or its application are accounted for as changes in accounting estimate in accordance with FASB Statement No. 154,Accounting Changes and Error Corrections (FAS-154).The term “inputs” refers to the assumptions that market participants use in pricing the asset or liability. Observable inputs refect the assumptions market participants would use in pricing the asset or liability based on market data obtained from sources independent of the reporting entity. Unobservable inputs refect the reporting entity’s own assumptions about the assumptions market participants would use in pricing the asset or liability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best information available in the circumstances. Valuation techniques should maximize the use of observable inputs and minimize the use of unobservable inputs.Fair Value HierarchyFAS-157 develops a fair value hierarchy that is intended to increase consistency and comparability in fair value measurements and related disclosures. This hierarchy prioritizes the inputs to valuation techniques used to measure fair value into three levels.If a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s based on bid and ask prices,the price within the bid-ask spread that is most representative of fair value in the circumstances shall be used to measure fair value.DisclosuresFor assets and liabilities that are measured at fair value on a recurring basis in periods subsequent to initial recognition,the reporting entity shall disclose information that enables users of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to assess the inputs used to develop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s. For recurring fair value measurement using significant unobservable inputs (Level 3),the effect of the measurements on earnings (or changes in net assets) for the period shall be disclosed. To meet theserequirements,for each interim and annual period separately for each major category of assets and liabilities,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is required: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s at the reporting date.The level within the fair value hierarchy in which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s in their entirety fall,segregating fair value measurements using quoted prices in active markets (Level 1),significant other observable inputs (Level 2),and significant unobservable inputs (Level 3).For fair value measurements using significant unobservable inputs (Level 3),a reconciliation as of the beginning and ending balances,separately presenting change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each of the following:— Total gains or losses for the period (realized and unrealized),segregating those gains or losses included in earnings (or changes in net assets) and a description of where those gains or losses included in earnings (or changes in net assets) are reported in the statement of income (or activities);— Purchases,sales,issuances,and settlements;— Transfers in and/or out of Level 3.The amount of the total gains or losses for the period included in earnings (or changes in net assets) that are attributable to the change in unrealized gains or losses relating to those assets and liabilities still held at the reporting date and a description of where those unrealized gains or losses are reported in the statement of income (or activities).In annual periods only,the valuation technique(s) used to measure fair value and a discussion of changes in valuation techniques,if any,that have occurred during the period.For assets and liabilities that are measured at fair vale on a nonrecurring basis in periods subsequent to initial recognition,the reporting entity shall disclose information that enables users of its financial statements to assess the inputs used to develop those measurements. To meet this objective,the reporting entity shall disclose the following for each interim and annual period by major category of assets and liabilities.Source:FASB.FASB Statement No.157:Fair Value Measurements[J].CCH, 2006: 1-8.译文: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157号声明:公允价值计量摘要和突出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第157号声明公允价值(FAS-157),公允价值的定义,建立测量公认会计原则(GAAP)公允价值的框架,并扩大对公允价值的披露。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介绍与启示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介绍与启
示
刘刚;李珍
【期刊名称】《中国注册会计师》
【年(卷),期】2007(000)007
【摘要】随着公允价值日益得到国际上主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认同,如何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成为各国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关注的问题,而公允计量指南的缺乏一直是制约公允价值应用的重要因素。
为此,2003年6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启动了公允价值计量项目。
该项目的近期目标是制定一份公允价值计量指南,长期目标则是为改进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打下基础。
历经4年,
【总页数】4页(P84-87)
【作者】刘刚;李珍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相关文献】
1.公允价值的定义问题——基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157号《公允价值计量》 [J], 葛家澍
2.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简介 [J], 谢诗芬
3.解读《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 [J], 赵满红;曾勇
4.美国财务会计准则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J], 周国光
5.公允价值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及启示 [J], 何劲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投资银行在次贷危机中遭受巨大损失的原因及对中国证券公司的启示

美国投资银行在次贷危机中遭受巨大损失旳因素及对中国证券公司旳启示摘要: 次贷危机爆发后, 美国投资银行遭受了重大损失, 这重要是由于其在次贷市场中旳特殊作用及激进旳投资方略所导致旳。
反观中国旳证券公司. 虽然由于经营范畴有限以及杠杆比率较低, 所受旳影响相对较小, 但其风险控制措施并不成熟和完善, 需要加以改善。
核心词: 次贷危机;杠杆比率净;净资本;风险控制指标次贷危机自8月爆发后, 随着贝尔斯登旳被收购而升级, 并随着雷曼兄弟旳破产以及美林证券旳被收购而逐渐蔓延;不久, 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也宣布转为商业银行。
至此, 世界五大投行已经先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一、美国投资银行在次贷危机中遭受巨大损失旳因素美国投资银行为什么会在这次次贷危机中几乎全军覆没, 这可以从美国投资银行在次贷市场中旳作用谈起:一方面, 美国投资银行通过发起特殊目旳机构将次级贷款转换为 MBS(住房抵押债券), 并通过金融创新, 发明出CDO(担保债务权证)、CDS(信贷违约互换)等金融衍生品, 扩大了次贷市场旳规模, 并将风险转移给次贷证券旳投资者。
另一方面, 美国投资银行作为融资者, 为次贷证券投资者提供融资。
第三, 美国投资银行为进行二级市场做市, 持有部分次贷证券。
第四, 美国投资银行作为投资者, 购买部分次贷证券以进行投资获利。
随着房价旳走低, 次贷违约率旳上升, 一方面投资银行持有旳次贷证券发生减值, 另一方面融资客户浮现违约;然后次贷证券市场陷入低迷, 承销收入大幅度下降。
而金融资产旳巨额减值和亏损同比减少了各投资机构旳资本金,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杠杆比率和VAR水平;为了减少风险水平, 各金融机构只能发售风险资产以减少风险水平, 这引起了次贷证券价格旳进一步下跌, 从而引起危机旳进一步传导和升级。
而相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 美国投资银行之因此更早浮现危机, 浮现问题旳机构数量也较多, 这与其较为激进旳投资方略和较高旳杠杆比率密切有关。
FASB第157号公允价值准则4

2008年金融危机中,与 FAS第157号准则有何争议?代表观点是什么,结果怎样?200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FAS157号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
正值 FAS 157 进入实施阶段后,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造成了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迅速升级为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并波及全球。
金融危机引发了关于公允价值会计存废的论战。
有两种观点:欧美政界和金融界对公允价值进行了猛烈抨击,将危机的罪魁祸首归咎于公允价值。
他们指出,当次债产品的公允价值大幅下跌时,金融机构必须依照会计准则确认这些未实现且未涉及现金流量的巨额损失,造成投资者心理恐慌抛售股票,从而使公允价值进一步下跌。
公允价值会计正是以这种独特的“反馈效应”(feedback effect)造成极具破坏性的“恶性循环”,加深了金融危机。
因此,他们建议废除或暂停使用公允价值会计2008年10月4日,美国通过了大规模金融救援方案,建议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暂停使用公允价值会计,10 月8日,欧盟金融监管机构高层表示,欧盟市场监管者应允许银行立即停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以减轻金融危机的影响。
会计界针锋相对地指出,金融界对公允价值会计的责难完全是寻找替罪羊的一种伎俩,通过转移公众视线,给自己激进的放贷政策和失败的风险管理开脱罪责。
FASB 主席赫兹(Robert Herz)和FASB 紧急问题任务小组主席戈登(Russell Golden)指出,以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向投资者提供了更加透明的信息,符合投资者的利益,而金融界对公允价值会计的指责明显置投资者的信息需求于不顾。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主席特迪爵士(Sir David Tweedie)认为,公允价值是一个计量层面的问题,它跟随市场而不是在领导市场,其本身并不能给企业带来损失;只有将金融机构的亏损情况准确地反映出来,使投资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遏制恐慌,恢复市场信心;金融界如果拿不出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就不能一味对公允价值会计横加指责。
对FAS157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分析

对FAS157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分析作者:包家龙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年第12期摘要:本文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的FAS157 准则进行了分析。
FAS157中对公允价值的脱手价计量目标的定义、市场参与者观和公允价值的分级计量都对全球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影响深远,对会计界的理论和实践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但FAS157 发布后发生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对FAS157 的质疑,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针对质疑发布了对FAS157准则的指导意见。
本文分析指出SEC针对FAS157 的指导意见仍有不足之处,认为美国次贷危机中的问题是因为在无效市场中仍采用市场法这个不适当的估值技术计量公允价值造成的。
随后本文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为例,对如何判断市场是否有效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脱手价;市场参与者观;分级计量;无效市场;估值技术一、公允价值计量发展早期历史回顾从现有文献来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应该最早起源于法德的会计模式。
最早的系统化会计规范是在欧洲大陆发展起来的,始于1673 年的法国。
法国政府当时要求引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年度资产负债表,以作为保护经济实体免于破产的手段。
这种会计计量模式后来被其他国家所仿效,并且被纳入了1807 年的拿破仑商法典。
随后,会计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几经沉浮。
公允价值计量从拿破仑的商法典开始,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大萧条的罗斯福新政中逐步被取消,再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又逐渐被引入,并从上世纪90 年代开始逐步大范围使用。
二、FAS157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划时代定义:脱手价、市场参与者观及公允价值级次的引入2006年11 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第157 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公允价值计量”(FAS157),给出公允价值明确定义,是公允价值计量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以后国际公允价值会计准则(IFR13)和我国2012年出台的公允价值准则征求意见稿从实质上都沿用了FAS157 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定义。
美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157—4号公告解读——资产债务活动量和水平发生大幅下降情况下公允价值的确认

作者: 田文明 黄鑫艳
作者机构: 中国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出版物刊名: 金融会计
页码: 4-8页
主题词: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公允价值计量 资产 公告 债务 活动量 解读 价值准则
摘要:2006年9月美国正式发布了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在公允价值准则的规定下金融机构因资产市场价值的“自由落体式”下滑产生了巨大的减值和损失,美国证监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企业界、政府和议会的压力下,对157号会计准则进行了重新研究和分析,并于2009年4月9日发布了公允价值准则第4号员工立场公告(FASB STAFF POSITION),该公告对157号公允价值准则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为在“市场萎靡”情况下资产债务公允价值的计量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间存 在着 明显 的矛盾 。 3  ̄2 1年底 为止 , ( ) 00 财政部共 印发 了 四个
企业 会计 准则解释 。会计准则鳃释 的主要作用是对会计准则 中的 原则性表述结合企业 或行业 的实 际情 况作 出应用 上的具体说 明 , 或者对会计准则中没有 涉及 的特定事项作 出解释 ( 例如企业会计
美 国公 认 会 计 原 则 , 如 在 会 计 实 务 、 科 书 、 关 文 献 中 表 述 的 例 教 相
条 和第 七条( ) 一 的规定 , 企业应 当按照换 出资产的公允价值 加上
以外 , 其他 一律被 取代 。 发布 的财 务会 计 准则 公告 解 释 (A B FS It peao s等文件也 一律被取代 。 0 0 底为止 , 有发布 ne rt i ) r tn  ̄2 1年 所 财务会计公告 已全 部被取代 , 但保 留了财务会计概念公告 。0 0 2 1 年 9 8 AB 月2 日F S 发布 的《 财务 会计 概念公告第 8 : 号 财务报 告概念框 架——第 一章 : 般 目的财务 报告 的 目标 ; 三章 : 用财务信息 一 第 有 的质量特征》 替代 了原来发布 的《 , 财务会计 概念公 告第 1 : 号 企业 财务报告 的 目标 》 财务会计 概念公告 第2 : 和《 号 会计 信息 质量 特 征》 体现 了F S 与国际会计准 则理事会 (A B) 同研 究财务报 , AB IS 共
第 4 号 ( 的 修 订 ( med et t F S t peao o 4 ( ) 6 R) A n m nso A BI e rt i N . 6 R) n r tn
还需要进一步协调 和优化 。 例如 : 如果符合采取公允价值计量 通过 非货 币交换取得的资产成本 的条件 , 照 } 按 货币交换 准则》 三 第
探讨美国的会计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自2001年下半年安然公司爆出财务舞弊丑闻以来,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环球电讯、施乐、世界通讯等一大批上市公司因会计违规而受到的指控不断见诸报端。
美国这个自诩拥有世界上最完美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准则的国家,在现实眼前不得不反思自己的市场经济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下的会计行业监管体系。
而我国近年来不管是证券市场的监管还是会计行业的规范,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以美国为榜样。
客观分析在这个成熟证券市场上发生的财务丑闻事件及美国政府相应采取的改革办法,对于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监管和会计行业规范,避免重蹈覆辙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基于这种考虑,本文拟在全面回顾美国改革历程及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美国的改革对我国的启示及鉴戒意义。
美国会计改革摘要:一个综述一般来说,在出现危机后政府最强烈的反应有可能是罢免一个或一批官员,以谢国人。
但美国事市场经济国家,官员对经济以及公司施控的能力有限,于是就采取颁布更严格的法律和设立新机构以加强监管。
由于这样做最便捷,能见度也大。
正如1929年美国股市崩溃后,国会通过了《证券法》以及《证券交易法》,并设立了证券交易治理委员会;“9·11”后,美国新设立了一个国土防卫局(部级单位)一样。
在接连不断发生上市公司财务丑闻后,美国政府痛定思痛,先后颁布了《公司和审计的责任、义务和透明度2002年法案》(简称3763号法案)、《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案》(简称《公司改革法》)以及《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act,简称《sox法案》),以加强对会计行业的监管。
上述法案要求修改1934年《证券交易法》,建立由五人组成的公共监察委员会来监管会计行业,该委员会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经和美国财政部、联邦储备委员会磋商后任命,其中至多两名来自会计行业,并要求超过一半的委员应能够代表公众利益。
由该委员会负责监视上市公司审计时,所有会计师事务所为发行证券的公司出具的审计报告,都必须向该委员会备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及对我国启示----------------------------------------------------------------------------------------------------------------------编辑:王菲文章来源:会计网校哪个好新浪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公布的会计准则中大量采用公允价值,并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历时五年多共拟出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征求意见稿34份,终于推出了关于一个计量属性而专门颁布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把公允价值研究推向了高潮,标志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确立。
对我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建设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美国会计准则启示对策引言: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从1975年至2004年12月底的30年来共发布了153份财务会计准则,其中与公允价值有关的会计准则有60个。
且越是新近准则,运用公允价值的比重越大。
特别是FASB在沉寂了15年以后,于2000年2月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七辑《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规范了在会计计量中不能得到可观察的、由市场所决定的金额时运用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的问题,弥补了前6辑概念公告中的缺陷,成为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而正如FASB所强调,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直接解决财务会计和报告中的实务问题,其正式发表不意味着对目前仍然具有效力的准则公告的改进、修订和解释。
由此,在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中,由于缺乏一个公认的、系统的会计准则的指导,实际运用中存在不一致,导致所提供信息可比性较差。
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有多个版本,针对每个定义都要有相应的指南来规范其在公认会计原则内使用,致使其在运用中产生了不一致,这直接增加了在会计实务中应用公认会计原则的复杂性。
为此,FASB在从2001年12月14日至2005年10月23日的最近五年中,对公允价值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并拟出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征求意见稿34份,其最终目的在于形成一份财务会计准则。
2006年9月19日亟待已久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终于发布,为在公允认会计原则范围内规范公允价值的计量及披露,增强相关信息的可比性与一致性提供了统一框架。
一、“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与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的关系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把已经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的作用定位为最基本的财务会计理论,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
SFASNO.157与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存在密切关系:1、FASB在其第2辑概念结构《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指出,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最重要质量特征,并认为相关性更为重要。
同时强调企业应当提供可比性信息以能使财务报告使用人识别两组经济事项中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关性是公允价值运用之本,增强信息可比性正是SFASNO.157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SFASNO.157中对公允价值所界定的概念考虑了概念结构第6辑《企业财务报表要素》中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公允价值计量也反映了与资产相联系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和与负债相联系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出。
3、该准则吸收了第7辑概念结构《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的指南,虽然现在对该概念结构未做修改,而FASB将考虑在其概念框架修订计划中修改第7号概念结构的必要性。
4、本准则扩展了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的相关披露,以便能够提供给财务报表使用人(当前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进行投资、信贷和其他相关决策的更加有用信息。
而这正是概念结构第1辑《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中所提出的首要目标。
二、公允价值的内涵。
准则通过征求意见稿四易其定义,最终给出的公允价值定义是,“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收到或转让一项债务付出的价格。
”定义中区别于以往界定公允价值的“创新”之处在于:1、资产或负债(TheAssetorLiability)。
由于资产与负债是会计计量的主要目标,所以定义中只提到资产和负债。
但是,公允价值的定义也适用于列于股东权益项目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工具。
2、价格(ThePrice)。
体现公允价值的价格是在有序交易中形成的,是一种“脱手价格”(区别于买入价格)。
“有序交易”,指若从计量日之前一段时间起到计量日后的一段时间内,某些资产或负债的交易总会发生、且所发生交易的市场环境没有变化。
它不是一个被迫进行的交易,而且考虑到拥有资产或承担负债的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出售资产或转让负债的交易是一种假设交易。
3、主市场(最有利市场)(ThePrincipal(orMostAdvantageous)Market)。
定义中假定形成公允价值的出售资产或转让负债交易发生在资产或负债的主市场,当不存在主市场时,交易应发生在资产或负债的最有利市场。
主市场是指在此市场中报告主体可以资产或负债的最大限度和最佳水平来出售资产或转让负债;而最有利市场指,就各市场的交易成本而言,此市场中的报告主体可以最高价格出售资产或以最低价格来转让负债。
4、市场参与者(MarketParticipants)。
定义中的市场参与者指在主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中具备以下特征的资产或负债的买卖双方:(1)独立的非关联的报告主体;(2)他们关于资产或者负债以及交易有共同的合理理解。
(3)他们有能力交易资产或负债;(4)他们是出于自愿而非强迫或被迫去交易资产或负债。
三、公允价值的确认、计量与披露(一)初始确认(FairValreatInitialRecognition)。
在公允价值的初始确认中,SFASNO.157对买入价格与脱手价格进行了详细区分。
买入价格指在交换交易中获得一项资产所付出或承担一项负债所收到的交易价格。
与之相反,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指出售资产将能收到或转让负债所付出的价格(脱手价格)。
从概念上而言,买入价格与脱手价格是不同的。
企业没有必要以获得资产所付出的价格来出售资产,同样,也没有必要以承担负债所收到的价格来转让负债。
不过,在许多情况下,交易价格与脱手价格相等,因此,交易价格就是资产或负债在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
(二)计量反对应用公允价值的人经常批评,不存在活跃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的取得难以保证可靠性。
即在缺乏可观察市场价值时的估价技术(V aluationTechniques)问题,准则中用来计量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包括市场法(marketapproach)、收益法(incomeapproach)和(或)成本法(costapproach)。
其中:1、市场法指主要基于市场价格信息估计公允价值。
市场价格信息指在市场真实交易中可观察到的相同、相似或可比的资产或负债的价格。
如果在活跃市场上能够观察到这类信息,应尽可能用它来进行估计。
矩阵定价法即属于此类。
2、收益法是未来投资(比如现金流量或盈利)通过折现转化为现值的方法。
此类方法包括现值技术、期权定价模型等,如Black-Scholes模型和二项期权定价模型等。
3、成本法一般指以一项资产的重置成本或现行成本为基础,作必要的调整(如使用中的资产已发生了物理、自然损耗和精神损耗,即应予以调整)来估计公允价值。
SFASNO.157把对公允价值进行估价的市场输入信息(Inputs)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要求报告主体对公允价值进行估计之前必须掌握与资产或负债相关的市场信息,信息的可取得性与可靠性直接影响上述估价技术的合理选择,而且特别指出在对公允价值层次进行选择时,应优先考虑估价技术所依据的输入信息而不是估价技术本身,即要根据所掌握信息的不同来判断公允价值层次。
准则认为估价技术依据的输入信息(InputstoValuationTechniques)可以是可观察的输入信息也可以是不可观察的输入信息,而在估计公允价值时应当尽可能多利用可观察的输入信息而少利用不可观察的输入信息。
根据对所掌握用于估价技术的输入信息依赖程度,公允价值的估计被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允价值层次(FairValueHierarchy):第一层次(Level1),指在活跃市场上存在相同的资产或负债报价(quotedprices)时,使用该报价(不做任何调整)对公允价值进行的估计。
本层次所提供的对公允价值估计是优先度最高的。
所参考的活跃市场中资产或负债进行频繁和大数量的交易提供了持续的价格信息,被参考的价格提供了公允价值最可靠证据。
第二层次(Level2),指活跃市场上虽然没有相同但有相似资产或负债的价格信息(或者是在不活跃市场有相同或相似的资产或负债的参考价格)。
在利用相似信息估计公允价值时,应当调整与相同信息之间的差异。
且所进行的调整必须是能客观确定的,否则降为第三层次估计。
第三层次(Level3),指市场上不存在关于资产或负债可观察到的输入信息,即进行第一、二层次的估计不可能时则应用本层次的估计。
上述三种估价技术(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都属于第三层次。
(三)披露SFASNO.157扩展了与公允价值有关的披露内容,要求报告主体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披露:1、用来估计公允价值的市场输入信息;2、对于始终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进行估价所利用的重要不可观察输入信息(公允价值估计的第三层次);3、每期公允价值计量对收益(或净资产变动)的影响。
四、SFASNO.157对我国启示我国新准则体系大量采用公允价值与现值,并非政界、学界、实务界真正从会计发展规律上理解和掌握了纷繁复杂的现值技术和公允价值会计理论方法的精髓,主要是迫于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多重高压(谢诗芬,2006)。
所以造成现行会计、审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规定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公允价值的具体运用,需要迅速采取措施弥补不足。
(一)公允价值的理论内涵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我国新会计准则价值中公允价值定义相当于国际上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对定义中涉及到的具体内容有待进一步明确和深化。
如定义中公平交易、交易双方的界定含糊,没有明确交易时态,交易价格具体指买入价格还是脱手价格缺乏指南,对交易对象界定有缺失(除了资产和负债我还应包括股东权益中的部分内容),对资产和负债未来经济利益的本质也没有体现。
(二)与其他计量属性(技术)的关系应重新界定。
我国会计准则把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简单并列,作为第五种计量属性,至少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对现值认识存在值得商榷之处。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2000年2月颁布的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应用现金流量信息与现值》更正了第5号概念公告的提法,认为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只是一种资产或负债的摊销方法,不是一种会计计量属性。
葛家澍(2001)也认为作为一项计量属性共性是必须能够用于初始计量,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只是按上述计量属性(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初始计量后的摊销,它属于一种摊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