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合集下载

中国人的飞天梦

中国人的飞天梦
பைடு நூலகம்
杨利伟
杨利伟的成就

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之 前,杨利伟是一位拥有1350小时飞行经验 杨利伟是一位拥有 小时飞行经验 的强击机和歼击机飞行员。在长达两年的 的强击机和歼击机飞行员。 严格选拔中,他幸运地同其他13人一起从 严格选拔中,他幸运地同其他 人一起从 参与选拔的1500名现役飞行员中脱颖而出。 名现役飞行员中脱颖而出。 参与选拔的 名现役飞行员中脱颖而出 他在空军的战友对他的评价是:身体好、 他在空军的战友对他的评价是:身体好、 爱钻研、肯奉献、协同意识强。 爱钻研、肯奉献、协同意识强。在他的家 乡辽宁绥中县, 乡辽宁绥中县,早年的伙伴还清楚地记得 他儿时的梦想就是飞行。 他儿时的梦想就是飞行。
中国人的飞天梦
杨利伟
• 杨利伟, 月出生, 杨利伟,1965年6月出生,辽宁绥中人,出生 年 月出生 辽宁绥中人, 年入伍, 于1965年6月21号,1983年入伍,1987年毕业于 年 月 号 年入伍 年毕业于 空军第八飞行学院, 空军第八飞行学院,曾任空军某部强击机歼击机 飞行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选拔航天员的时候, 飞行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选拔航天员的时候, 初选1500余名,二选 余名, 初选 余名 二选120人,三选 人,四选 人 三选60人 四选12 杨利伟一路过关斩将,成为最终入围的12名 人,杨利伟一路过关斩将,成为最终入围的 名 航天员之一。 航天员之一。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 年 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 员后,来到北京航天员培训中心接受了长达5年的 员后,来到北京航天员培训中心接受了长达 年的 严格培训。 杨利伟身高1.68米,大学文化,中校 严格培训。 杨利伟身高 米 大学文化, 军衔。 军衔。

中国古人的飞天梦

中国古人的飞天梦

把座椅 的背后 ,装上 4 7枚 当时能
买 到的最大 的火箭 , 把 自己捆绑在椅 子上, 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 。飞鸟 状 的飞行器被安放在山头上 , 万户让
他们憧憬的梦幻仙境。
回望 中国人的飞天路 , 从远古女
人同时点燃 4 7 枚火箭 ,其 目的是借 着火箭 向前推进 的动力 , 加上风筝 的 上升力 量及平衡作用飞向天空。 喷着
这次试 验以失败告终 , 万户 由此 成为古代 中国乃 至世界 为航天事业 献身的第一人。 万 户惊人 的胆略和非 凡的预见 , 为后人进入太空打开了思 路。 为纪念这位世 界上第一个利用火 箭推力飞行的先驱者 , 人们将月球背 面的一座环形 山命名 为 “ 万户 环形
山” ,万 户 的名 字 被 永 远 刻 在 了他 梦
中 国古人 的飞天梦
文/ 魏晓彦 图 / 本刊资料
中华 民族 是最早具 有 飞天梦想 的 民族 之一 , 中国古 代的神仙 , 其实
这个航天人名叫万户 , 也 有 人 称
为“ 万虎” , 生 活在约 1 4世纪末 。 他在

都是宇航员的化身。 古代 中国人通常
把航天科技看成“ 成仙术” , 称航天为 “ 升仙 ” ,宇航员被称为 “ 天神” 、 “ 飞 天” 、 “ f i n 人” 或“ 羽人 ” , 而“ 天宫” 便是
张衡 、 唐代 的韩志和 , 也都 先后 发明
了类 似 的 简单 飞行 器 。
古代 中 国人 还 曾设想 像 鸟儿那
样有一双翅膀 , 自由翱 翔 太 空 。这 个
设想放在现代 ,便 是危 险性极大 、 挑
战性最强的翼装飞行运 动。
翼装 飞行 是人类 飞天梦想 的具

中国飞天梦读后感

中国飞天梦读后感

看中华飞天梦有感篇12007年10月24日,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奔月梦想的“嫦娥一号”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踏上登月旅程,开启了中国探月工程的全新篇章,并在2008年11月12日距月球200多千米高空拍摄到了“中国第一张全月球影像图”,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完整、精确度最高的全月球影像图“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在长征三号丙火箭的托举下婀娜升空,于2013年11月26日,与地球间距突破6000万公里,再次刷新‘中国高度’”。

《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这本并不厚重的书,读后一股浓浓的爱国之情涌上心头,这本书带我走进了美丽的中国,神奇的世界,特别是第4课《飞向广寒宫》,把我引向了遥远的太空,对中国人的飞天梦有了真切的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令我惊叹不已。

2013年12月2日1:30,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2013年12月14日,正是“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的日子。

我坐在电视机前,心情激动的观看“嫦娥三号”探测器的着陆实况…“探测器向月球慢慢地靠近,接近段15千米、10千米、5千米…300米、150米、100米…”我屏住了呼吸,航天中心的工程师们屏住了呼吸,在电视机前的全国人民都屏住了呼吸,关注着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只听“砰”的一声,探测器稳稳降落在了月球地表上。

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它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

在梦想成真的这一刻,我真为我的祖国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嫦娥奔月》这个神话传说,在今天,这个传说却变成了现实,我国不仅仅是掠过月球、环绕月球,还能够在月球上着落,这是我国许多位科学家的心血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几千年梦想的追求。

从2007年10月发射嫦娥一号,到2010年10月发射嫦娥二号,再到如今发射嫦娥三号,短短6年里我国的探月工程迈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坚实步伐。

中国人自古就有一个飞天梦作文英语

中国人自古就有一个飞天梦作文英语

中国人自古的飞天梦想Since ancient times,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nurtured a dream of soaring through the skies. This aspiration is deeply rooted in their cultural heritage and historical traditions. The legend of the Magician of Fire, also known as Houyi, who ascended to the heavens on a fiery chariot, embodies this longing for flight. His story,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 serves as a symbol of the Chinese people's yearning to conquer the vastness of space.Throughout history, Chinese scientists and inventors have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field of aeronautics. One of the most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was the invention of the kite by the Chinese in the early Zhou Dynasty. This simple yet ingenious invention not only provided entertainment but also served as a tool for military reconnaissance and communication. The kite's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were highly sophisticated, demonstrating the advanced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of the Chinese people.The Chinese also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field of astronomy. The ancient Chinese observed andrecorded the movements of the stars and planets, developing a complex system of astrology and astronavigation. These observations were not only used for divination and predicting the future but also for navigation and orientation. The Chinese航海图, or "Si Ku Quan Shu," was a comprehensive atlas that included maps and charts for ocean navigation, reflecting the sophisticated navigationalskills of the Chinese people.As the centuries progressed, the Chinese dream offlight continued to evolve. In modern times, China has made significant strides in the aerospace industry. The launch of the first satellite, the Dong Fang Hong I, in 1970 marked a milestone in China's space exploration journey. Since then, China has successfully launched numerous satellites and space probes, including the lunar probe Chang'e and the Mars rover Zhurong.The Chinese Space Station, also known as the Tianhe Core Module, is a testament to China's ambitions in space explor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ace station began in 2011 and is expected to be completed by 2022. The station will serve as a platform for scientific experiments,technology demonstrations, and astronaut training, further solidifying China's position as a leading space power.The Chinese dream of flight is not limited to space explor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rail andaircraft technology has also been a focus of China's efforts. The high-speed rail network in China is thelargest and fastest in the world, connecting major cities and regions with speeds reaching up to 350 kilometers per hour. The C919, China's first large passenger aircraft, is another significant milestone in the country's aviation industry.The Chinese dream of flight is not just about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but also about fulfilling a deep-seated cultural aspiration. The legend of Houyi and the stories of the Magician of Fire symbolize the Chinese people's desire to rise above their earthly limitations and connect with the vastness of the universe. The pursuit of flight, whether it be through kites, satellites, or spacecraft, represents a quest for knowledge, exploration, and personal growth.In conclusion, the Chinese people's dream of flight is a timeless aspiration that has shaped their history and continues to inspire them today. From the ancient legends of Houyi to the modern marvels of space exploration and aviation technology, the Chinese have demonstrated their determination and innovation in pursuit of their飞天梦想. As they continue to make strides in the aerospace industry and beyond, the world watches with anticipation to see what new heights the Chinese will reach in their ongoing quest to soar through the skies.**中国人自古的飞天梦想**自古以来,中国人心中就孕育着一个飞天的梦想。

中国飞天梦发展史

中国飞天梦发展史

中国飞天梦发展史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4月24日,随着阵阵巨响划破夜空。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拖着巨大的火焰搭载着“东方红一号”卫星直冲云霄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浩瀚宇宙的序幕。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与“东方红一号”卫星一起飞向太空的还有一曲《东方红》那是宇宙第一次听见中国声音宣告中国从此进入了太空时代。

这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自豪、骄傲地仰望天空,仔细寻找着那颗属于中国的卫星!中国航天人砥砺奋进,载人航天、探月探火、建空间站,陆续成为现实,这一切,“东方红一号”始终在见证!1999年神舟一号: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11月20日,一声惊雷唤醒茫茫戈壁。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在太空遨游21个小时之后,神舟一号满载着一系列科学试验数据,稳稳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

2003年神舟五号: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2003年,世界航天界正当多事之秋: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解体,联盟1号飞船落点偏离计划400多公里……航天之路,风险重重。

而2003年,也正是神舟五号发射的一年。

10月15日上午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承载中国千年飞天梦想,将我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一朝圆梦。

神舟五号在人类向太空不断进发的漫漫征途上,刻下了属于中国人的数字——遨游太空21小时23分钟,环绕地球飞行14圈,长达近60万公里。

当杨利伟在茫茫天际,将五星红旗和联合国旗帜一同庄严展示于太空时,一个历史悠久又朝气蓬勃的国家,再一次用实力彰显了自己的大国形象;一个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民族向世界表明了和平利用空间,造福全人类的雄心壮志。

2007年嫦娥一号:受控撞月10月24日,“嫦娥”家族的“大女儿”也就是“嫦娥一号”一马当先踏上了奔月之路。

“嫦娥一号”获取了我国第一幅高精度的全月图,这张图分辨率达到120米,是当时世界上公布的精度最高的全月图。

我的飞天梦作文

我的飞天梦作文

我的飞天梦作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我的飞天梦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的飞天梦作文1昨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

我梦见自己登上了月球,来到了广寒宫,貌美如花、婀娜多姿的嫦娥身着飘逸的长裙,抱着雪白的玉兔,袅袅婷婷地向我走来。

“小朋友,欢迎来到广寒宫。

”她的声音是那么的轻柔,好似微风拂过脸庞。

远处,吴刚正在用力伐着那棵永远也砍不倒的桂树,看到他满头大汗的样子,我走过去拍拍他的背,对他说:“吴刚哥哥,你不要再砍桂树了,地球上已经有许多桂树了,我家楼下就有好几棵呢。

”可他擦了擦汗,笑了笑,又埋头苦干了。

我继续往前走,眼前突然出现了一所小学,门牌上赫然写着“南京市小营小学”几个醒目的大字,咦,这不是我们学校吗?你看那郁郁葱葱的梧桐树,金光闪闪的大力神杯,一群群小鱼在濯心泉里嬉戏,同心亭里有几个小朋友正在读书,五星红旗在升旗广场上空迎风飘扬,乐坊里不时传来悠扬的琴声。

我禁不住迈入校园,走到四楼,找到了三(5)班教室,同学们正在上语文课呢,程老师告诉我,由于地球过于拥挤,我们一起搬到月球居住了。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叫醒了熟睡的我,醒来才发现这原来是南柯一梦。

妈妈笑着告诉我,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梦想,而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梦想。

早在几千年前,爱国诗人屈原就曾说过“登九天抚彗星。

”思想家庄子玄想有一条大鱼(鲲)变为大鸟(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可以高飞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而抵达“天池”。

更有《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牛郎织女》等动人的传说,让太空显得越发神秘,让人神往。

可别忘了,我们中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载人飞行器——木鹞。

中国载人航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四十年前,就在十年前,我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成功登上了太空,近几年我国又陆续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天宫一号”等飞行器,还有两位女航天员登上太空呢。

中国人的“飞天”梦作文

中国人的“飞天”梦作文

中国人的“飞天”梦作文中国人的“飞天”梦作文(通用22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人的“飞天”梦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国人的“飞天”梦作文篇1中国古时候有一个美丽、动听的神话传说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主要讲的是,嫦娥机智地与闯入家门的强盗周旋。

两个人斗智斗勇,嫦娥趁强盗不备,吃了两粒仙丹,飞到了月亮上。

可见,古时候的中国人对蓝色的天空有着多么的向往。

根据中国历史资料记载,有的中国人为了能飞向蓝天曾用鸡毛扇子绑在自己的胳膊上,从山顶往下“飞”,却始终没有成功;还有的中国人把火箭绑在椅子上,想利用火箭的冲击力把自己带上蓝天。

这些事例都说明古时候的中国人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执着地追求着。

在现代,中国人民为了实现“飞天”梦,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的努力。

从螺旋浆式飞机到喷气式飞机,从喷气式飞机到超音速飞机。

各式各样速度更快、品质更好的飞机从中国人民的手中造了出来。

不仅如此,在当代的中国,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还制造出了载人航天器“嫦娥一号”、“嫦娥二号”……还实现了在外太空的行走,实现了航天器与航天器的对接,建立了初步的“长城空间站”。

为了能让中国航天员登上月球,中国人民还在不断的努力着,不断地追求着自己的“飞天”梦想。

听爸爸说:“中国也已经有了自己探月计划,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会更富裕、更强大时,中国人民会实现自己的飞天梦。

”中国人的“飞天”梦作文篇2公元二零零七年十月二十四日,是一个令世人兴奋的日子。

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发射成功了。

那个时刻,亿万中国人民激动万分,兴高采烈;那个时刻,世界瞩目着中国;那个时刻,历史铭记了中国。

十月二十四日十八时零五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为“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

发射进入了倒计时,只听指挥员一声令下,倒计时开始:10、9、8、7、...........1点火,发射。

中国人为实现飞天梦而努力的故事

中国人为实现飞天梦而努力的故事

中国人为实现飞天梦而努力的故事中国人民一直以来都梦想着能够飞入天空,实现飞天的愿望。

这个梦想的背后蕴含着对科技进步和国家发展的渴望。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人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穷的努力,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以下是几个关于中国人为实现飞天梦而努力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1970年代。

当时,中国正处于科技落后、经济发展滞后的阶段。

然而,中国人民并没有放弃他们的飞天梦想。

在那个时候,中国的航天科学家们开始了艰苦卓越的工作。

他们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实验,逐渐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最终,在1970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2003年。

那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的实力在不断增强。

然而,中国人民并没有满足于此。

在这个时候,中国开始了探索太空的新篇章。

2003年,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载人航天任务,将中国的太空梦融入了现实。

航天员杨利伟成为了中国航天史上的英雄,他的壮举激励着全国各地的人们为实现飞天梦而努力。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2019年。

中国已经在航天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和成就。

在这一年,中国成功地实现了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登月任务。

这是中国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并且成功地展开了科研工作。

这次任务展示了中国在探索太空领域的实力和雄心,并且进一步激励了新一代的年轻人为实现飞天梦而努力。

总的来说,中国人为实现飞天梦而努力的故事充满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这些故事体现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科技进步和国家发展的精神,也彰显了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

中国人民将继续为实现飞天梦而不断努力,为世界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的飞天梦想一个梦想,千万年的期待。

“神舟”,承载着中华民族执著的飞天梦。

回望历史烟波,我们这艘栉风沐雨的古国方舟之上,曾经酝酿过多少浪漫的飞天畅想、上演了多少雄浑的探索壮剧。

走进中华民族飞天之路的历史长廊……沿着北纬40度线,从托举“神舟”升空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向西不远,就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

走进大大小小的洞窟,“飞天”彩塑和壁画比比皆是,有的展臂翱翔,有的俯首低旋,有的扬手撒花,有的翩然飞舞,个个神采飞扬、栩栩如生。

尽管西方古代艺术形象中也有长着羽翼的天使形象,但是“飞天”的造型却迥然不同,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没有翅膀。

中国的古老先民,仿佛很早就洞悉了现代宇航的“失重”概念,把人在太空自由飘浮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神舟”———飞天。

第一个走向太空的中国航天员,正从书写着飞天畅想的黄土地上走来,去实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一个悠悠长梦。

回望眼,飞天之路多浪漫。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起源可以上溯到上古时代。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中国上古先民凭想象创造的这种可以腾云驾雾的神灵之物,高居于云霄之上,逍遥于九重天外。

在我们的祖先心中,很早就产生了像龙那样凌云御风、翱翔天宇的渴望,中华民族自称为“龙的传人”。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古代传说中,以一对夫妻为主人公的神话耐人寻味: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

后羿引弓射日,一连射下九个太阳,他手中的强弓利箭,现代火箭都望尘莫及。

说到嫦娥奔月,尽管现代人类已经实现登月的梦想,但是建设像广寒宫那样的“月球基地”,直到今天依然遥不可及。

漫翻中国古代神话史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中国先民飞天浪漫设想的智慧火花不绝于篇,令多少后人心醉神驰。

中国古代文学,更是文人墨客抒发飞天畅想的百花园。

屈原的《天问》一口气向湛蓝苍天质问172个“为什么”;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 的跃跃欲试,苏东坡“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的惴惴不安,都体现了中国古人对朗朗太空的好奇、向往和揣测。

至于说到《西游记》里一个“筋斗云” 十万八千里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更是把人类飞天的浪漫设想发挥到了极致。

在中国古代,飞天不只是空想,还有很多伟大的实践先驱。

据《墨子·鲁问》中记载,春秋时期的著名工匠鲁班已能“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

《后汉书·张衡传》中说,东汉著名的科学家张衡也曾制造出了能够飞翔的木鸟。

在50 0多年前的我国明代,一个叫万户的人萌发了用火箭作动力载人飞行的想法。

他坐在捆绑着49支“起火”(土火箭)的椅子上,手持两个大风筝试图一飞升天,表现了惊人的胆略和非凡的预见。

为了纪念这位世界上“火箭载人”飞行的先驱,世界科学家们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说起火箭,中国人更是为之自豪。

火箭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

据古籍《魏略辑本》记载:“诸葛亮进兵攻都昭,起云梯,衔车以临城,昭以火箭逆射其云梯。

”这是“火箭”一词第一次文字记载。

公元581年隋炀帝时,人们用火箭制做“刺花”,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火箭玩具,一直流传至今。

“神火箭屏”始于宋代,一尺见方的铁屏里装满了100多支古代火箭,箭杆的顶端装有箭头,起杀伤作用;尾端装有箭羽,起稳定飞行作用。

这种古代火箭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与现代火箭多么酷似。

“神火飞鸦”、“飞空沙筒”、“震天雷”……中国古人运用火箭的实例不胜枚举。

我们伟大的祖先,在人类古老的飞天路上,书写了灿烂的科技篇章。

●从中国第一架飞机的制造者冯如坠机牺牲,到“中国火箭之父”钱学森登上归国的航程,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在凄风苦雨中酝酿近代篇:飞天之路多沧桑2002年11月4日,珠海。

中国第四届航空航天博览会上,“神舟”飞船实物模型和返回舱实物首次展出,成为博览会上最耀眼的明星。

盘马弯弓,蓄势待发。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世人面前的一次充满自信的亮相,预示着中国航天员走向太空的日子为期不远。

梦圆飞天,指日可待。

然而,有谁能够想到,就在这块偎倚着珠江的南粤土地上,90年前曾经上演了中国人走向天空的悲壮一幕———1912年8月25日,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家冯如在广州燕塘作飞行表演时不幸失事,时年29岁。

临终前,冯如嘱咐他的助手们:“吾死之后,尔等勿因是而失其进取之心!”这是第一位中国近代飞天先驱留给炎黄子孙的殷殷嘱托。

然而,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啊!山河破碎、主权沦落、积贫积弱、国将不国。

科技落后、腐朽衰败的旧中国,扼杀了多少中国飞天志士的进取精神。

中国的近代航空事业始见于清朝末年。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国门洞开,西方的科技知识涌入闭关自守的千年古国,现代航空知识也随之传入,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摸索中国自己的飞天道路。

1887年,天津武备学堂数学教习华蘅芳自行设计制造出了中国第一个氢气球。

1910年,留日归来的李宝、刘佐成在北京南苑建立了飞机制造厂棚,并于次年 4月造出了一架飞机,在试飞时因发动机故障而坠毁。

继冯如之后,中国其他著名的航空先驱者,还有创造了水上飞机世界飞行高度纪录、后回国筹建广东航空学校的谭根以及造出了由宋庆龄随机试飞成功的“ 乐士文”号的杨仙逸等。

在众多先行者的不懈努力下,旧中国陆续成立了一些飞机修理厂、飞机制造厂,开始仿制国外飞机,但许多重要部件则完全依赖于进口国外成品,当时中国使用的绝大部分飞机都是从国外购买的。

在连年战乱中,这些星星点点的航空工业也几乎毁于战火,荡然无存。

迎着凄风苦雨,中国的飞天之翼在艰难地挥动。

国内成立了一些航空学校和飞行训练机构,更有少数留学生负笈海外,钱学森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1935年,24岁的钱学森远渡重洋,赴美国求学,在世界力学大师冯·卡门的指导和合作下,钱学森开始了高速飞机的气动力学、固体力学、火箭和导弹的研究,成为与冯·卡门齐名的著名科学家。

然而,钱学森清楚地知道,美国只是他人生的一个驿站,遥远的祖国才是他永远的家园。

在美国,他将风洞原理应用于风车发电的实例计算中,选取的高度是从海平面起到海拔8公里以上,这正是他的祖国———中国的自然条件。

腐败的国民党政府让他痛感报国无门。

1948年新中国成立在即,钱学森欣喜若狂,开始了紧张的归国准备。

然而,美国当局动用了可能的全部手段,无论如何不让钱学森回国,因为“他太有价值了,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至5个师的兵力”。

1950年9月7日,美国当局以莫须有的罪名将钱学森逮捕。

面对检察官的无理指责,钱学森掷地有声地回答:“知识是我个人的财产,我有权给谁就给谁!”在钱学森的长期抗议和祖国外交斗争的巨大压力下,美国当局不得不同意钱学森回国。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登上了归国的航船。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飞天,中华民族迈着雄健的脚步,在浩瀚的天宇上趟出一条条令世人景仰的“飞天之路”现代篇:飞天之路多壮丽雄鸡一唱天下白,飞天一梦逾千年。

新中国的成立,炎黄子孙决心实现飞天梦。

1956年,钱学森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最先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事业的建立与发展上书中央领导人。

后来,钱学森又首次提到了“航天”这个新名词。

他建议,人类在大气层以外的飞行活动,称为“航天”;而在大气层以内的飞行活动,称为“航空”。

他还说,他提出“航天”这个名词,是受到毛主席的诗句“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启发。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在离莫斯科两千多公里的哈萨克大荒原上,随着一声沉闷的轰鸣,一枚顶上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

从这一天起,人类开始了挺进太空的历程。

这一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挥动着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1970年4月24日,随着西北戈壁滩的一声巨响,“东方红”一号载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徐徐升空……这是中华民族向太空进军的第一声礼炮。

此后,我国又掌握了卫星回收、一箭多星、同步定点等新技术,测绘型返回卫星、新型返回式遥感卫星、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传输型对地遥感资源卫星、导航卫星、海洋卫星等相继翱翔太空。

在举国欢庆“东方红”的时候,中国的科学家们又提出一鼓作气载人飞天。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载人飞天梦想最终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1986年3月,由邓小平同志倡导制定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把载人航天技术的预先研究工作列为重点发展项目。

1992年对于中国航天事业来说,是值得永远记住的一年。

这年1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发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短短10年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科研人员相继攻克了环境控制、生命保障等一系列尖端核心技术。

飞船有效载荷应用中心、现代化的航天发射场、航天测控网、飞船着陆场相继建成。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托举着中国的“神舟” 一号腾空而起,奔向太空,留下了中国载人试验飞船的第一条航迹。

经过21小时 11分钟的太空飞行,“神舟”一号顺利返回地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按照预定轨道在太空飞行近7天、环绕地球108圈后返回。

这是新世纪全世界第一次航天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4月1日顺利返回。

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艘完全处于载人状态的正样无人飞船,表明中国载人航天已掌握了天地往返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起航,10多分钟后成功进入太空预定轨道。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无人状态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历史的时钟,终于执著而坚定地走到了2003年的金秋,中国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蓄势待发。

●从载人航天,到建立空间站,到登上月球……中华民族的飞天之路未有穷期,浩瀚深邃的宇宙间必将留下中华儿女更辉煌的足迹未来篇:飞天之路多漫长仰望“神舟”,中国航天人的耳畔回响着一个外国人的声音。

1988年5月份,人类第一位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访问中国,他在演讲时,有两句自问自答式的开场白:“人类第一位向往飞向月球的是谁?是中国古代的一位美丽姑娘。

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谁?是一位美国人。

那个美丽的中国姑娘就是嫦娥,那个美国人就是我。

我向月球跨了一小步,人类向前跨了一大步。

”阿姆斯特朗讲的是事实,但中国航天科学家们听了别有一番滋味。

在中华民族向太空挺进的日日夜夜,世界先进国家比我们走得更快、更远……2000年11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宣布中国将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

次年,国家航天局公布了《中国航天“十五”发展纲要》,披露了部分即将上马的重大航天项目,向世人展现了一幅令人神往的中国飞天远景写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