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全要素生产率与资本、劳动投入的相关性研究——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

全要素生产率与资本、劳动投入的相关性研究——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

行分析。 计量的结果表明,F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较低 , TP 并在某些年份呈负值。 通过分析 , 因是 由于 TP KL 原 F 与 、 之 间存在相关性, 因此,F TP的计量数值应低于实际 T P F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因此, TP的计算中应该考虑 K 和 L 在 F 的影
- 向
Hale Waihona Puke 关键词 :F ; T P 经济增 长 ; 关性 相 根据 新古典 增 长理 论 .影 响经济 增长 的因素 主要 是 : 本计 量模 型 中所需 的三个 统计 数据 分别 为产 出 Y, 资 .在 时 间 序 列 上包 括 了 自 1 9 9 0年一 资本 投入 因素 、 动投 入 因素 、 劳 剩余 的 因素 , 即全 要 素生产 本 存 量 K和劳 动 力 L 0 8年 的数据 根据 以上 分析 . 型 中所 需 的统 计数据 见表 模 率。 一般 来说 , 全要 素生 产率 即技术 进 步 。 江苏 省作 为经 济 2 0

全 要 素 生 产 率 ( P) 析 TF 分
全要 素生 产 率 分析 方 法 主要 有 指 数 法和 生 产 函数 法 两种 , 文将 采用 新古典 C b — o ga( — 函数 ) 产 函 本 o b D u lsC D 生 数对 T P进行 估算 .带有 C D函数 时 间 t F — 因素 的形 式 . 设
其 中 ,J y 代表 产量 , 在计 量 中用 地 区 国 内生 产 总值 代 替 : 表 示 资本 存 K
表 1 19 年~ 08 的数 据 分析 9 0 20 年
亿 亿元 ) L 亿元 ) 年份 Y( 元 ) K( ( 亿 亿元 ) L 亿 元 ) ( 量 ; 示 劳动力 , L表 用地 区年末 从 业人 年份 Y( 元 ) K(

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

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

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经济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经济系统在相同的资源投入下,通过技术进步等因素所实现的产出增长率。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探讨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基础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最早由经济学家索洛的残余法提出。

他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不仅仅是生产要素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技术进步的推动。

传统的生产函数模型只关注资本和劳动的投入,而忽视了技术进步对产出的影响。

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方式是通过剔除资本和劳动输入对总产出的贡献,来衡量其他因素对产出的贡献,其中包括技术进步、效率提升等。

因此,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实现相同资源下产出的增加,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二、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

这将促使企业扩大规模,增加产出,从而推动整体经济的增长。

其次,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可以改善资源配置效率。

当经济中存在资源浪费和不均衡的情况时,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可以使得资源得到更加有效合理的配置,从而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这将促进各个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推动整体经济的增长。

此外,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还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随着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推动,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将逐渐发展壮大,从而拉动整体经济的增长。

例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互联网经济的兴起,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三、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

科技进步是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关键驱动力量,而创新能力则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基础。

国家和企业应该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培养创新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基于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基于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践上为 江苏省的经济发 展提供建 议。
I .柯布 一道格拉斯生产 函数
12 9 8年美 国 数学 家 C al o b和经 济 学 家 P u hr sC b e al
D ul 提 出了以资本 、 ag s a 劳动和技术 为促进 经济增 长 的主 要 因素 的生产 函数模 型, 后改进为 c— D生 产函数 , 其一
() 2
() 3
为估算 O和 B, ( ) f . 对 1 式进行对 数变换得线性方程 : 将 () 2 式代人 ( ) 3 可得 :
来经济 增长主要依 赖于 要素 积 累的贡献 , 而技术 进步 对
经济 增 长 的 贡 献 率 几 乎 接 近 与 零 。
L l。m a丫 n n +t lK 羊:A +“
表达式如下 :
作为理论 模 型 , 以 1 0 20 并 9 - 09年 的数 据 进 行 实证 研 9
究, 找出 目前江苏省经济 增长 的重要 因素和制约 条件 , 并 以此依据 , 出促进 江苏省经济 发展 的对策 性建议。 提
二 、 证 分 析 实
一 ~


+ T pAL
[ 中图分 类号 ]F2 17
引言
[ 文献标 识码]B
[ 文章编 号]10 - 80 2 1)7 08 一 3 02 28 (010 - 06 o
( ) 型 的 设 定 一 模


改革开放 以来 , 江苏 省经 济一直 保持 着高速 增长 的 态势 , 济社 会发展取得 了令人 瞩 目的成就 , 经 经济总 量和 增长速度均 处于全 国前 列 。一般 认 为 , 经济增 长 由劳动 力、 资本 、 广义科 技进步推动 。对江苏省经 济增长 的源泉 进行测算 和分析 , 仅具有很高 的理论价值 , 可以在实 不 也

江苏省劳动供养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江苏省劳动供养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统计与管理二○一五·七问题研究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劳动供养率的提高促进了经济增长。

长期而言,劳动供养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促使人均生产总值增加1.43个百分点。

提高劳动供养率可以缓解就业压力,维护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

为此,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定物价,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关键。

关键词:劳动供养 经济增长 居民收入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江苏省劳动供养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项目编号: 2013SJD790039;金陵科技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4-jit-n-02;金陵科技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名称: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主持人:徐海虹)DOI:10.3969/j.issn.1674-537X.2015.07.018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249.2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59161.8亿元,经济保持年均为12.5%的高速增长,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

而江苏省产业工业的劳动供养率在低速徘徊,1978年劳动供养率为0.869,2013年略有增加,为1.31,这说明江苏省一个产业工人的劳动收入可以供养1.31个人,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美国一个产业工人的劳动收入可以供养4.8人,德英法是可以供养6.8人,韩日可以供养3.8人。

关于劳动供养率的研究,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较少,综合现有的研究,发现主要围绕两个方面进行。

(一)分析影响劳动供养率的因素物价、制度环境、收入水平、社会保障因素、性别、就业水平等都是劳动供养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Kraay, 2000;文宗瑜,2010) 。

提高居民实际收入水平,不但可以提高居民实际购买力,改善家庭生活,还可以提高家庭劳动供养率,家庭的劳动供养率提高,社会为家庭提供的就业岗位就可以相应减少,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二)劳动供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从劳动抚养负担对居民消费(李魁、钟水映,2009)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老年人供养(马忠东、周国伟,2011)和劳动参与率(郭琳、车士义,201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王金营、顾瑶,2011)角度进行分析。

全要素生产力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全要素生产力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资本的人数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根据 L u和 Km 在 19 a i 94年 本文将采用两个不同的资本占投入 比重的假设值来对 中国的 的研究与 L u和 P r 2 0 年及 2 0 年进行 的研究 , a ak在 0 0 03 他 TF P平均增长靳 口 GD 对 P增长的贡献率做出估计。
研究中指出, 17 丛 9 9到 19 年这段期 间, 94 中国 T P的平均 定的。 F 增长率是 39 对产出增长的贡献是 4 / 比资本积累对产出 .%, :,  ̄ O 增长的贡献还高。他们认为 T P之所 以有这么高的值主要原 F
因是中国当时进行的市场经济改革 , 还有私有经济的发展 , 外 中指出, 17 年到 19 年这段时期, 在 98 95 中国 T P的平均增 F 长率是 37 对产出增长的贡献是 4%。 .%, 3 但是世界银行所用的 94 的平均增长率, TF . ̄ O / 那么 P对产出的增长将达到 4%。 6 2数据来源与分析 . ( 物质资本存量 1 ) 因为对 中国全国范围内的资本存量并没有做过调查, 以 所 a最初的资本存量 ( . C o 对 中国 15 hw 92年的资本存量的估计是被采用得最 民币 2 0 2 0亿元 佣 17 9 8年的物价指数)其 中 7 0 , 2 亿元是土
们认为在 18 年到 19 年间中国物质资本积累对产出增长 93 95
的贡献率是 80 50 60 0, / / 人力资本对产出的贡献率为 5 一1%, -9 % 4
二、 相关指标选择 、 数据来源与分析
1指标选择 .
而生产力在这段时期不是负增长就是没有增长。但是他们在
和对企业金融资料的详尽研究都不支持这么高的份额。 相对于上面提到的对 中国生产力增长持悲观态度 的学

要素投入、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要素投入、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加强财政监管
通过加强财政监管,防止 财政资金的浪费和滥用,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中国
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全要素生产率的 提高已经成为了一个长期趋势。这表明中国正在逐步 从依赖要素投入的增长模式向提高生产效率的增长模 式转变。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来源的实证分析
投资拉动是近期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过去的几年中,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推动了经济的快速 增长。
通过优化教育体制,培养 高素质人才,提高人力资 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动 产业升级,提高产业技术 含量和竞争力。
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财政政策建议

完善公共财政支出
通过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 构,加大对教育、医疗、 社保等领域的投入,提高 公共服务水平。
实施绿色财政政策
通过设立环保基金,支持 环保产业的发展,促进经 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然而,资本投入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本过度积累、资本效 率下降等,因此需要合理控制资本投入,优化投资结构,提 高投资效率。
劳动力投入与经济增长
劳动力投入是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中国,人口 红利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优势,通过提高劳动力质量和数量 ,可以增加生产力和产出。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数量和质量都面临 挑战。因此,需要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 能水平,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全要素生产率的定义与测量
定义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生产过程中所有投入要素的生产效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 标。

全要素生产率和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开题报告

全要素生产率和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开题报告

全要素生产率和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已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传统的以数量为导向的增长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中国经济的需求,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

而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指标,它体现了经济生产力的提高、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等要素的综合效果,是当前研究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回顾全要素生产率的定义和研究现状,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意义。

2. 探究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背景和形势,分析当前转变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和影响。

3. 基于统计数据和实证分析,研究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旨在深入剖析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之间的关系。

四、预期成果预计本文将有以下几方面的研究成果:1. 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定义和研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方式的关系。

2. 系统阐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背景和形势,剖析当前转变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和影响。

3. 基于实证分析,揭示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增加全要素生产率的具体政策建议。

综上,本文将为研究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之间的关系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的研究及实证分析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的研究及实证分析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的研究及实证分析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衡量整体生产力的常用指标,它描述了与生产相关的所有生产要素,如资本、劳动力、技术、自然资源等在总体上的相互作用。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最早于20世纪初由Solow提出,他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即美国长期以来的生产率增长主要由TFP的增长促成,而不是生产要素的增长。

Solow的这个研究引起了经济学家们对TFP的关注和研究,从而催生了一系列的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的发展。

在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的发展过程中,TFP常被定义为衡量生产要素产出效率的指标,即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的比率。

而全要素生产率可以被看作是所有生产要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其影响因素比单一生产要素更为广泛,包括技术进步、投资增长、人力资本投资、制度环境、产业连接关系等等。

从实证角度出发,全要素生产率理论还习惯采用生产函数方法,通常假设生产函数具有一定的技术使产出最大化,并使用生产函数确定TFP。

这些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对生产要素的相互作用和权重进行比较系统地分析,但是其依赖于生产函数的假定和数据的质量等限制条件,因此必须谨慎使用。

同时,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的研究也引发了一系列实证分析。

近年来,随着数据采集和计算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关注在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和分析方面。

其中一些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TFP与新经济、收入分配和贸易自由化等之间的关系,以及TFP对经济稳定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影响。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新经济行业如数字化和电子商务对TFP的增长具有重要贡献。

这与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以及自动化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并促进了工业4.0和人工智能等趋势的发展。

同时,自由贸易协定和国际贸易也被证明对TFP增长有积极作用。

然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并不是没有争议的。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实践中很难准确测量全要素生产率,且其解释力很弱。

这是因为,生产要素的定量和质量往往受到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如技术进步、知识产权保护和制度环境等,这种影响很难通过生产函数等经典方法准确衡量。

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作者:李争争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10期摘要:利用DEA的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29个省级单位在2001—2007年的TFP变化。

在各省级单位相应年份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员工专业化率、对外依存度、外商直接投资度、科研投入率、私有化率对于TFP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实证结果表明:员工专业化率、私有化率与TFP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外依存度与TFP成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度、科研投入率与TFP分别成负和正相关关系,但其影响都不显著。

关键词:TFP 测算;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0-0018-05一、问题的提出早在1957年,Solow就发展了一个分析框架来解释外部剩余的存在。

他进一步证明了不同国家间技术水平的差异能够导致人均产出的差异。

从此之后,对经济增长促进因素的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对投入增加的分析。

现在经济学家把经济增长分解为投入的增加和效率的提升两个方面。

经济学家倾向于用全要素生产率(TFP)来解释除投入的贡献之外的经济增长。

TFP 是对经济体长期效率增长或增长质量的测量,被看做是全部的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效率(Diewert & Nakamura,2007)。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经历了持续三十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在世界各国家和地区中都是前所未有的。

关于TFP能否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解释因素,在学术界也有不同的看法。

有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背后推动力是投入的急剧上升(Krugman,1994;Young,2003),TFP的贡献是非常有限的。

然而,另外一些研究则认为效率的提升或者TFP是中国快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他们认为中国的TFP增长率每年都超过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例如,Bosworh & Collins,2008)。

无论中国改革开放后至今的经济增长能否主要用TFP的增长来解释,中国今后要想保持快速的经济增长,则必须以TFP的增长作为基础和支撑。

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经济增长一直是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关注的重点,而全要素生产率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全要素生产率指的是在资本和劳动两个生产要素之外,还包括技术进步等其他因素对生产过程中产出的贡献。

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

在经济学中,传统的生产函数假设经济增长只取决于资本和劳动两个要素,这忽略了技术进步等其他因素。

但实际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使同样的资本和劳动可以产生更多的产出,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因此,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可以被认为是技术进步的体现。

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的增加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短期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增长。

由于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进步,企业能够以更高的效率生产产品,从而实现更高的产出。

这将增加国民收入,并带动经济增长。

而在长期内,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可以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市场化改革措施,使得全要素生产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然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要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技术创新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投资于研发和创新能够带来新的技术和工艺,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改善劳动力素质也是重要的一环。

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可以提高生产力,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此外,减少制度性的阻碍和提高市场竞争性也是实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

综上所述,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然而,要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不容易,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技术创新、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改善市场竞争性等。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及实证研究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及实证研究

六、展望
未来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还可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如服务业的开放程度、基础设施质量等; 2)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的服务业进行更深入的分析;3)将全要素生产率的研 究与服务业发展的其他重要问题(如服务业就业、服务贸易等)相结合,以提供 更全面的政策建议。
一、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生产过程中所有投入要素的生产效率。在经济学中,全要 素生产率常常被用来衡量技术进步、效率改善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全要素生产 率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经济学家们开始经济增长的源泉,并 发现除了资本和劳动投入之外,还有未被计入到生产过程中的其他因素也在影响 着经济增长。
2、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教育、培训和人才引进等政策应更加服务业的需求, 提升服务业人力资本的水平和质量。
3、针对不同的服务业部门,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措施。例如,对知识密集型 服务业,应更加重视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对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应更 加重视提升教育和培训质量,以满足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
4、建立健全服务市场和政策环境,以促进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增长。 这包括深化服务业的市场化改革、优化行业结构、提升服务质量等。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及实证研究
01 引言
03 实证研究 05 结论
目录
02 理论分析 04 案例分析 06 参考内容
引言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指生产过程中所有 投入要素的生产效率,即总产出与全部投入要素之比。在现代社会中,全要素生 产率对于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和经济结构的 调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次演示旨在探讨全要素 生产率理论及实证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及实证研究共3篇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及实证研究共3篇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及实证研究共3篇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及实证研究1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衡量一个经济体中所有用于生产的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等)的综合效率的指标,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介绍TFP及其应用,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

一、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及意义TFP指在保持劳动力数量和质量、资本存量等资源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劳动力和资本能够创造的总产出。

它反映了生产要素的组合利用效率和技术创新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这个指标的增长,实际上可以解释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哪里,就是新技术、新制度、新组织形式等的不断推出。

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

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与可持续性,取决于过去和现在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水平和增长速度。

当全要素生产率上升,每个劳动力和资本的贡献都增加,可以使经济体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益。

相反地,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将直接影响经济体的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

二、全要素生产率的产生和表达式全要素生产率的产生是由生产函数引出的。

生产函数是经济学中描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因素与产出之间的关系的函数。

假定一个产出函数y是由两个生产要素x1、x2组成的生产函数,其中x1表示资本,x2表示劳动,P表示TFP,则生产函数可以写作y = P * f(x1, x2),其中f(x1, x2)是劳动和资本的生产函数,并表示其他因素对生产力的影响。

在实际数据处理中,由于每个产业和地区的要素配置不同,因此生产函数也不同,因此TFP的计算方法也各不相同。

经济学家们通常会使用索洛技术差异法(Solow Residual Method)来计算TFP。

这个方法通过对劳动力和资本的生产函数进行统计分析,去掉由于劳动力和资本的贡献而产生的产出,得到的就是由其他非生产要素的贡献引起的剩余产出。

这个剩余产出就是TFP。

TFP的表达式为P = Y / (A * K^α * L^β),其中Y表示总产出、L表示劳动力数量,K表示资本存量,α,β 为生产函数中的弹性系数。

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报告

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报告

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全要素生产率(TFP)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还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

一、引言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稳定增长的关键因素。

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提高劳动生产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全要素生产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除了劳动和资本投入之外,其他因素对产出的贡献。

其计算方法主要有索洛增长模型、凯恩斯-哈罗德增长模型等。

通过这些模型,我们可以计算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进而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

首先,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可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提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可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进而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

最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还可以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四、实证研究通过对全球范围内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以中国为例,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我们也发现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普遍的正向关系。

五、政策建议为了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首先,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

其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再次,加强人力资本的培养和发展,提高劳动生产力。

最后,改善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

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与江苏省制造业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

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与江苏省制造业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
收 稿 日期 :0 l 0—0 2 1 一1 5
类 企业 在各 行业 中 的全 要 素 生 产 率 都 呈 持 续 上
升趋势 , 但增长速度及动力存 在差 异。第三 , 对
中 国各 省份 全要 素 生 产率 的绩 效 作 实 证 分 析 以 解 释不 同经 济 区域 全 要 素 生 产 率 的差 异 。万 兴
献度。
假 定 技术 无 效 率 的企业 在 时期 1和 2的实 际产 出水 平 分别 为 Y 和 , 企业 生 产 函数 和 之 间 的距 离 “。 : 表 示 技 术 进 步 , 际 产 出 t 一t” 实 和潜在 产 出之 间 的缺 口“ 一e” 示 生 产 的 技 e :表 术 无效 率 ,表示 投入 增加 对产 出 的贡献 。此 时 , :
就全 国而 言 , 析工 业 的快 速增 长 以及 针对 分
工 业全 要 素 生 产 率 ( F ) 究 得 到 国 内外 学 者 TP 研 的广泛 关 注 。 目前 该 领 域 文 献 研 究 主 要 集 中在
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 了估算 ,发现我国制造业
行业 的 全 要 素 生 产 率 变 动 经 历 了缓 慢 增 长 、 下
了 中国制造业 行业 内中 、 资企业 在 19-2 0 外 99 05
年 间 的相对 效率 和全要 素 生产 率变 化 情况 , 发现 中资企 业和 外资 企业 相对 效率 差异 明显 , 然两 虽
结果 分析 发现 , 制造 业行 业全 要 素 生产 率 在过 去 十年 之 间呈 现稳定 上 升趋势 , 行业 生 产 率增 长 各 较为 均衡 , 术效率 对全 要素 生 产 率提 升 的贡 献 技 远 大于技 术 进 步 和 规模 效 率 。徐 正 革 利 用 随 机 前 沿生 产 函数测 算 了 19 9 5~20 02中国 大 中型 工业 企业 T P的变 动趋势 。第 二 , F 运用 行业 时间 序列 数据 或 面 板数 据 对 中 国制 造 业 各 行 业 全 要

关于江苏医药产业经济增长实质的实证分析

关于江苏医药产业经济增长实质的实证分析

方 式 。 前 者 主 要 依 靠 增 加 生 产 要 素 投 入 实 现 的 外 延 扩 张 式 的粗 放 型 增 长 ”:后 者 主 要依 靠 提 高 生 产 的技 术 水 平 实现 的 内涵 提 高 式 的 集 约 型 增 长 。 本 文 借 助 经 济 增 长 研 究 领 域 中 常 用 的 “ 洛 残 差 法 ” ,对 江 苏 索
全 国第 二 ,仅 次 于 山东省 。
经 济 发 展 可 以 概 括 为 两 种 类 型 : 一
是 侧 重 于 实 现 更 多 经 济 产 出 的 单 纯 经 济
增 长 i二 是 侧 重 于 追 求 经 济 发 展 质 量 。 与 之 相 适 应 ,经 济 发 展 也 有 着 不 同 的 实 现
生 产 率 增 长 率 、 资 本 投 入 增 长 率 和 劳 动 力 投 入 增 长 率 对 经 济 增 长 的贡 献 率 。
全 要 素 生 产 率 估 算 从 整 体 上 可 以分 为参 数 法 和 非
参 数 法 。 参 数 法 又 分 为 随 机 前 沿 生 产 函 数 方法 和 索 洛
投 入 量 K 人 力 资 本 投 入 量 L 数据 来 源 于 《中 国 高 技 、 。 术产 业 统 计 年 鉴 》 中1 9 ~ 0 9 的 数据 。 6 20年 9
2 1 产 出 Y: .
选 取 医 药 制 造 业 当年 价 总 产 值 作 为 产 出 衡 量 指
之 为 全 要 素 生 产 率 ( o a a t rP o u t i T t l c o r d c i t F v y,简 称
2 中国医药技 术经济与管理 I 024 8 1. 2
【 产业经济 】
T P)。 全 要 素 生 产 率 主 要 研 究 投 入 产 出 中 劳 动 和 资 F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及实证研究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及实证研究

全因素生产率理论及实证探究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指在相同投入下,单位产出的效果或生产效率的总体水平。

它被认为是衡量经济进步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够反映出总体经济运行的效率和技术进步的水平。

本文将介绍全因素生产率的观点、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的实证探究。

起首,全因素生产率是在保持相同产出水平的状况下,通过提高生产产品的质量或缩减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投入,使得生产效率提高的器量指标。

它是指在使用多种生产因素(如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的状况下,所实现的产出与这些因素投入之间的干系。

全因素生产率的提高,通常与技术进步和创新密切相关。

全因素生产率的计算方法有许多种,比较常用的是索洛(Solow)成长模型。

该模型认为,总因素生产率的增长是由技术进步所引起的,在这种模型中,全因素生产率可以通过计算产出、资本和劳动力的增长率之差来得到。

详尽而言,全因素生产率的计算公式为:TFP = (Y / A)^1/α * (K / A)^-β * (L / A)^β其中,Y代表产出,A代表技术水平,K代表资本存量,L代表劳动力,α和β为生产函数的弹性系数。

过去几十年来,学者们对全因素生产率进行了大量的实证探究。

其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诠释全因素生产率的差异和变化。

在这方面,有两种观点被广泛接受。

一种观点认为,技术进步是全因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它可以通过外部的知识溢出和技术沟通来增进。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全因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内部的企业管理和组织效率的改进。

依据这些观点,学者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探究,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全因素生产率进行了分析。

在宏观层面,探究者通过统计和计量方法,评估了全因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干系,发现全因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同时,他们还探究了全因素生产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异,发现技术水平宁创新能力是决定全因素生产率差异的重要因素。

在微观层面,学者们聚焦于企业和产业层面的全因素生产率探究。

要素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要素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后 ,究竟是依 靠要素投入 积累作 为支撑 ,
还是除此 以外 的T F P 贡献程度更大?本 文 的主要贡献 有两点 :其一 ,与 以往研 究未 加说 明就 单纯 使用一种 生产 函数度量T F P 不 同的是 , 本文采 用了三种生产 函数法同 时比较并对其估计效率进行分析从而得到
第一 种 是 柯 布 一道 格拉 斯 生 产 函 数模
型, 简写为C— D函数。C— D函数是美国芝 加哥 大学经济学教授P . H D o u g l a s 与数学家 C W C o b b合作 ,在对美 国制造业 1 8 9 9 — 1 9 2 2 年 的历史资料进 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比较 。 文 章 进 一 步 结 合 新 经 济 增 长 理 论 和 制 度 经 济 学 理 论 对 全 要 素 生 产 率 的构 成 因素进 行 分解 ,运 用改 进 的 G L S 估计 发 现 :人 力 资本 和 R&D 活 动 因素 对 全 要 素 生产 率 增 长 有 促 进 作 用 , 而 制 度 变 迁 因素 作 用 不 显 著 ,上 海 的 经 济 增 长 已经 趋 向 于 “ 稳 态增 长” 。 关 键 词 :要 素 全要 素 生 产 率 经 济
( 2 )
( 2) 式中 a 和 o c . 表示资本和劳动的
产 出 弹 性 ,在 完全 竞 争 和 利 润最 大 化 条 件
下 ,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等于产出 中资
本和劳动的份额。 ( 2) 式中的孚就是所谓
的 “ 索洛剩余 ( S o l o w r e s i d u a 1 ) ” :不能被 投入增长所解释的剩余的产 出增长率 。一 般 经 济 学 家 都 将 索 洛 剩 余 (S O I O W r e s i d u a 1 ) 认 为是全要 素生产率 ( T F P) 。 索 洛余值法只是给出下 :

江苏13个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江苏13个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江苏13个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作者:徐梁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2013年第4期徐梁(盐城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盐城224051)摘要: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2001-2010年江苏省13个城市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发现其整体呈现下降态势,其中技术效率有所增长,但技术进步没有发挥其促进作用。

对松弛变量的测算结果显示,个别城市还存在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利用率低的状况。

为进一步提高江苏省各城市生产率,需要充分挖掘现有要素利用率,积极进行创新,提高技术水平。

关键词:Malmquist指数;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中图分类号:F22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3.04.029提高效率是经济体繁荣和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自从索洛提出全要素生产率概念以来,全要素生产率已经成为研究经济体效率和经济增长问题的重要途径。

金相郁分析中国41个主要城市在1990-2003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

俞立平对中国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城市的经济效率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城市2001-2004年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总体上是呈缓慢下降趋势。

高春亮检验了1998-2003年216个城市的生产率增长状况,发现中国的城市大多依靠技术进步而非技术利用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李培测度了中国216个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并进行地区间差异比较。

邵军、徐康宁发现西部城市的生产率增长与东部城市存在较大差异,生产率水平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姚先国、孙秀丽、余敦、高炜宁分别对中国部分地区的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估算进行了研究。

本文试图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2001-2010年的江苏各城市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

1研究方法1.1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根据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对相同类型的单位进行相对有效性或效益评价的一种新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采用C-D生产函数,对江苏省1985—2009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估算,对江苏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源泉做简要分析,由此对江苏省经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Cobb—Douglas生产函数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追求的根本目标,而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

全要素生产率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尤其是政府制定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重要依据。

估算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进行经济增长源泉分析,即分析各种因素(投入要素增长、技术进步和能力实现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识别经济是投入型增长还是效率型增长,确定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另外,估算全要素生产率也是制定和评价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基础,具体来说,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与要素投入贡献的比较,就可以确定经济政策是应以增加总需求为主还是应以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为主。

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TFP 逐渐成为众多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采用索罗残差法,对江苏省1985—2009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了估算,并依据估算结果对此间江苏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源泉做简要分析,试图对上述疑问作出解答,并对江苏省的经济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自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产生以来,许多学者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世界各国及地区间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生产率变动状况。

在研究方法上,过去十多年的实证分析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方程,估计要素投入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此探讨经济增长的源泉问题;二是进一步分析和发展估计全要素生产率(即广义技术进步)增长的理论和方法;三是解释单位资本产出和人均产出的动态分布规律。

王小鲁(2000)选择1953-1999年数据,利用生产函数法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进行估计,认为我国在1953-1978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为0.17%,1979-1999年为1.46%。

张军(2003)认为中国在改革开放前TFP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甚微,改革开放后有了显著提高。

王传久(2007)基于1999-2005年中国采矿业统计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估计了我国采矿业生产函数,计算了中国采矿业全要素生产(TFP)率指数、增长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产出增长的贡献。

李小平(2005)认为对大部分行业而言,TFP并不是产出
增长的主要来源。

杨向阳、徐翔(2004)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服务业增长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状况,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

结果表明,1990-2003年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0.12%,原因是技术进步水平提高,但技术效率下降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且在不同时期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存在差异。

辛永容等(2009)对中国1986-2006年制造业分时期的TFP进行了测算,认为中国制造业TFP小于50%,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增加要素投入驱动,属于粗放型增长方式。

还有学者研究了特定地区TFP与其经济增长的关系。

张小蒂(2005)对我国长三角地区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

王文博(2007)对陕西省TFP进行了测算,认为TFP对陕西省经济增长作用重要,陕西省经济增长属于资本和技术双推动型模式。

为此,本文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对江苏省1985-2009年TFP进行测算和分析,并对江苏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源泉做一简要分析,据此对江苏省经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二、实证分析
1、方法与模型
全要素生产率(TFP)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运行状况、反映该地区技术进步或技术效率等方面水平的综合指标,反映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表现为不能由要素投入增长来解释的产出增长部分。

索洛将技术进步因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把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三项: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固定资本存量的增长和广义的技术进步。

其中广义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既包括生产中使用的硬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包括生产中使用的软技术如要素配置效率、规模经济、组织管理及经济机制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人均产出增长扣除资本集约增长后的未被解释部分归为技术进步的结果即“索洛余值”,后来称之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

本文即采用索洛经济增长模型来测算江苏省的全要素生产率。

本文选用广义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投入要素只考虑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另外将时间T引入到其中,建立如下形式的生产函数:Y=A0erTKαLβeu。

其中:Y表示地区总产值,A0为基期技术水平,T为时间序列;K、L分别为资本和劳动投入;α、β分别为资本和劳动投入弹性系数;由于中性技术进步要求规模报酬不变,即α+β=1,所以将模型变型为人均的形式,取对数后得:
ln(Y/L)=ln(A0)+rT+αln(K/L)+u (1)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为:
y=αk+βl+r(2)
其中:y为地区总产值平均增长率,k、l分别为资本和劳动年均增长率,r 为索洛余值,即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

进一步可以测算各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用Ek、El、EA分别表示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及TFP对总产出增长贡献率,则:
Ek=αk/yEl=βl/y EA=r/y(3)
2、模型的估计
本文选取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GDP作为总产出量指标Y,各年度资本存量作为资本投入量指标K,劳动力年末从业人数作为劳动投入量指标L。

因为GDP 和固定资本投资额都是按照当年价格核算的,做模型前先除以各年份以1985年为基期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得到这两个指标的实际值。

原始数据来自历年江苏省统计年鉴。

对方程(1)回归分析得到生产函数的最终估计模型为:
ln(Y/L)=-0.2768+0.0672*T+0.4587*ln(K/L)+1.0866AR(1)-0.5075AR(2)+u
(-0.6440)(2.7349)(3.435103)(5.379232)(-2.550130)
R2=99.767%F=1927.092
此时生产函数也可以表示为:
Y=0.758e0.0672TK0.4587L0.5413
可见,Y变化的99.767%可以由K和L及T的变化解释,该模型拟合情况很好。

江苏省在1985-2009年资本投入产出弹性为α=0.4587,表示江苏省固定资本投入增长1%可以带来地区生产总值0.4587%的增长,劳动力产出弹性分为β=0.5413,说明劳动投入增长1%可以带来地区生产总值0.5413的增长。

三、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与分析
基于模型Y=0.758e0.0672TK0.4587L0.5413,进一步对江苏省经济增长因素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和测算。

根据方程(3)计算出“七五”至“十五”期间各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可以看出,在1985-2009年资本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为55.87%;其次为全要素生产率,为39.58%;劳动投入的贡献最小,只有4.55%。

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八五”时期以后一度保持了50%以上的贡献率,在“十五”
期间甚至高达68.58%。

另一方面,资本的增长速度除“八五”期间增长较快外,其余年份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九五”期间平均增长率仅为11.34%,说明资本在江苏省是比较稀缺的,特别是苏北由于缺乏有力的投资环境,不能吸引较多的外资投入,导致苏北对资本需求具有较大缺口,成为苏北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经济增长对资本的依赖程度仍在提高。

劳动投入在“八五”时期以后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况,对江苏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较低,总体贡献率只有 4.55%,1990年以后年增长率不足1%,“九五”期间甚至低至0.18%。

这是由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技术进步,对低素质人才需求逐渐降低。

从全要素生产率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1985-2009年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下降趋势,但基本上超过了30%,广义技术进步在江苏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还未成为主要动力。

四、结论与建议
劳动力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主要是依靠资本的大量投入,其依赖程度呈现上升趋势,资本存量的增长是推动江苏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全要素生产率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位于第2位,也有着较大贡献,其中技术进步的力量不可忽视。

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实现方式基本上是以资本投资为主的粗放型增长,结论与克鲁格曼的研究结论一致。

为了加快实现江苏省经济增长方式,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加大资本存量的增加,注意提高资本利用率;
2、加大技术开发尤其是对产业技术进步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性技术开发的投入力度。

3、注重人力资本的提升。

加大教育投入,从整体上提高劳动者素质,积极引进高科技人才,贯彻“科教兴省”战略,从根本上解决江苏科技进步动力问题。

大力促使产学研相结合,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