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长沙会战解析

合集下载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影响有哪些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影响有哪些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影响有哪些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同盟国自珍珠港事件爆发以来第一场大胜,其战果比台儿庄战役更辉煌,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影响,希望能帮助你了解。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影响一: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盟军方面获得的第一个胜利。

就中国战场而言,此战是以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的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军方面获得的较大战役级别的胜利之一。

二:同盟国亦决定任命蒋中正为盟军“中印缅战区”最高统帅,因印度各界受此战中国大胜的影响,最终印度同意加入同盟国。

三:美英两国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战果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成功击退日军进攻,据国军战报记载,日军伤亡在65%以上,损耗无计。

此战被认为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军事上的重大胜利。

但关于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战果也有其他说法,据时任军法执行总监何成濬在其1942年2月25日日记中记述,薛岳在军事会议上报告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战果时,受到在场诸人笑斥之,甚至蒋介石也认为其过于夸大其词。

而根据由蒋纬国主编1978年出版的抗战史《抗日御侮》记载,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日军伤亡万人以上,俘139人。

日方在其战史中对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统计结果则是中方遗弃尸体28612具,被俘1065人;日军战死1591人,战伤4412人,日方认为此役本属配合香港方向作战,然而损失却远远多于香港作战。

另外由于此次战役恰逢日军偷袭珍珠港,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中华民国军队却在长沙取得了对日军作战的胜利,因而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英国媒体也用“在此远东阴云密布之际,唯有长沙上空之云彩确切光辉夺目”的标题进行报道。

苏联和西方同盟国也有大批记者和参观团来到长沙进行访问。

由于李玉堂等将领指挥第十军成功防守长沙,在战役结束后,原本属“待罪留任”的军长李玉堂升任27集团军副司令,原预10师师长方先觉升任第10军军长,原28团少将团长葛先才升任预10师副师长,其他战斗中获得战功的将领也得到了国军统帅部的奖励。

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带给中国国际平等待遇的胜利2015-05-22 10:42:00 来源: 环球网分享到:∙∙∙∙∙∙∙有4人参与1939年9月10日 (农历七月廿七),第一次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

中国特别重视长沙地区的防御,由第9战区集结重兵与日军在战线对峙。

前2次长沙会战,双方都自称获得了胜利。

从战术上看,双方并未分出胜败,中国军队的损失更大;但从战略上,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可以认为是抗战中的胜利。

第3次长沙保卫战则是一场典型的胜仗,中国军队与之展开殊死搏斗,终将日军击退。

第4次长沙会战日军以优势兵力发动猛攻,中国军队被迫撤退。

战前形势日本改变侵华战略1938年10月,日军广州、侵占武汉后,由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人力、物力消耗巨大,财政经济陷入困境;日本国内反战厌战情绪开始滋长,统治阶级内部因“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和对外政策的分歧而争吵不休;更由于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使其称霸世界的战略受到极大影响,处处呈现被动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侵略者被迫调整其侵华方针。

在政治上,放弃过去“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立场,转而对国民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

在军事上,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重点巩固已有占领区。

在经济上,加紧经济掠夺,力图“以战养战”。

在改变了侵华方针后,其军事战略也做了相应调整。

第一,放弃速战速决战略,准备长期作战。

第二,明确规定军事行动要服务于政略和谋略工作。

第三,为减少消耗而限制战争规模和强度。

在作战范围上,“如无重大必要不企图扩大占领地区”,“力戒扩大缺乏准备的战线”;在兵力上“为准备今后国际形势的转变,要在各方面减少驻屯兵力及兵力的消耗”;在作战形式上“进行小接触”,只是在“敌人集中兵力来攻击时,及时予以反击,消耗其战斗力”。

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
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
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
“长沙保卫战”。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有的
受灾最严重城市之一,整个城市被大火连续烧了两天两夜。

在这场大火的背后,正是持续6年的四次长沙会战。

国民政府特别重视长沙地区的防御,由薛岳率领的第
9战区集结重兵与日军在战线对峙。

前2次长沙会战,双
方都自称获得了胜利。

从战术上看,双方并未分出胜败,
中国军队的损失更大;但从战略上,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
的,可以认为是抗战中的胜利。

第3次长沙保卫战则是国
民党军队一场典型的胜仗,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展开殊死搏
斗,终将日军击退。

第4次长沙会战日军以优势兵力发动
猛攻,中国军队被迫撤退。

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
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
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
战。

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
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
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名称长沙会战(共4次)主要指挥官薛岳、冈村宁次
时间1939.9-1944.8 地点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
参战方中国军队、日本军队参战方兵力中国100万人以上,日军66万人
结果中国胜利伤亡情况中国伤亡13万人,日本伤亡10万人(前3次)。

长沙会战—中国抗日战争最伟大的胜利

长沙会战—中国抗日战争最伟大的胜利

指挥的三次长沙会战,可谓三战三捷,尤其是第一次和第三次,最为辉煌,共消灭凶悍日寇10余万人,创造了八年抗战史上最高纪录;而且无论从战略还是从战术上说,都是真正的胜利,都是真正打败了敌人,保卫了国土,使敌人多年不敢侵犯。

薛岳作为八年抗战第一名将、第一功臣,理应受到第一的纪念、第一的歌颂、第一的推崇,可是我们做的怎么样呢?在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该怎么办呢?本文选自2015年7月17日共识网,作者马双有。

薛岳在抗战期间以指挥长沙会战饮誉中外,被日军称为“中国战神”、“长沙之虎”1939年9、10月间,在中日两军长沙大会战中,薛岳率领第九战区全体将士,经过23天的浴血奋战,打败了企图进犯长沙的冈村宁次部队,消灭敌寇4万多人,保住了长沙。

是谓第一次长沙大捷。

骄横的日军不甘心失败。

1941年7月,日本大本营批准了阿南惟几中将的代号为“加号作战”的进犯长沙的作战计划,第二次长沙会战拉开了序幕。

这次日军的统帅由冈村宁次换成了阿南惟几。

他率领10万大军,8月下旬在岳阳以南秘密集结。

他吸取上次冈村宁次三路进攻、兵力分散的教训,这次将主力全部集中在湘北战场狭窄的正面上,进行纵深突破,迅速挺进。

这次日军的战略战术十分奏效,可谓势如破竹,连连得手。

中国军队虽然进行了顽强抵抗,但由于薛岳指挥命令的密码被日军破译,日军掌握了国军的作战计划,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上国军的战斗力稍逊一筹,在几场战斗中,都败于敌军,损失惨重。

到9月底,日军几支部队攻入长沙,取得了第二次长沙会战的最大成果,基本上完成了“加号作战”计划。

然而就在此时,日军又陷入第一次进攻长沙时的困局,后勤供应线遭到严重破坏,为了运送粮弹,日军竟出动装甲车运送辎重,但仍在路上被中国军队全部击毁。

日军后勤供应断绝,部队疲惫不堪,无法继续作战。

于是,阿南惟几于10月1日下令全军撤退。

日军刚开始撤退,薛岳立即命令各部队对敌人进行阻击、侧击和追击。

日军仓皇逃遁,损失惨重。

历史回顾长沙会战

历史回顾长沙会战

院辖市 特别行 政区 地方
12 1 1
南京 | 上海 | 北平 | 青岛 | 天津 | 重庆 | 大连 | 哈尔滨 | 汉口 | 广州 | 西安 |沈阳 海南特别行政区 西藏地方 |蒙古地方
抗日到底是几年?
国共两党的正史提及抗日,都是异口同声说到“抗战八年”, 这也是一个尴尬的事。九一八发生在一九三一年,按理来说抗 日应该是十四年。日本战败后,国际法庭将抗日提前到张作霖 被炸死那年,也就是说有17年,真是一笔糊涂账。 其实细读历史,中国政府抗战八年是说得过去的。九一八事变 发生在张学良入主中原,参加中原大战,帮蒋介石打败了桂军 、冯玉祥、阎锡山。这时东北空虚,被日本人利用,占领了东 三省。虽说有王铁汉、马占山、东北义勇军等的抵抗,但终究 不成气候,也不是政府行为。其后虽有淞沪、长城、热河、绥 远等战役,也不是主流。当时蒋介石热衷于攘外先安内。 1936年底(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国民政府在次年(1937年7 月),才宣布抗日,直至1945年8月5日结束,这样才有八年抗 战之说。
目 录
题外话
长沙会战的历史背景 长沙第一次会战
长沙第二次会战
长沙第三次会战
南岳军事会议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十 五日,国军统帅部在南 岳召开军事会议。蒋介 石致开幕词,大意是: 从卢沟桥事变到武汉退 军、岳州失陷为止(17 个月),是抗战的第一 期。从今以后进入第二 期。也就是抗日的相持 阶段。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在卢沟桥, 中日爆发了全面战争,由此一 场持续八年的抗战拉开帷幕。 六月二十五日起,驻平、 津日军开始大演习,七月七日 夜晚十时四十分,在宛平县卢 沟桥以北从事夜间演习的日本 驻屯军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 中队,突然声称受到龙王庙方 面中国军队的射 击,同时发现一 名士兵“失踪”, 于是以此为借 口,将宛平县城 包围,于七月八 日晨四时五十分 开始进攻。

第三次长沙战役

第三次长沙战役

第三次长沙战役第三次长沙会战(又称第三次长沙战役,日本称长沙作战),是指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至中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一月十五日期间,以中国第九战区为主的部队在湖南省长沙地区对日本侵略军进行的一次防御战役。

此战,日本第11军司令阿南惟几所统率的30个大队共约6万人,为策应向香港进军的日军,向薛岳统帅的30个师30万中国军队发动的牵制性攻击。

由于前期进展顺利,阿南惟几头脑发热,独断决心进攻长沙,在进攻长沙不克的情况下,又不肯立即退兵,结果遭到合围,弹尽粮绝,靠空投补给和中国军的合围不严密才突围而出。

薛岳将军负责的第9战区一线兵团依托各阵地逐次抵抗,给日军相当的损耗和迟滞。

该战役是民国三十年(1941年)十二月七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因此中国方面称为"长沙大捷"。

中国军队在长沙的胜利,对国内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三次长沙会战进一步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对提高反法西斯战争的盟军的士气,支援英、美军在南方的作战,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历史背景1938年10月武汉会战之后,日军占领了中国京汉、粤汉铁路以东的大部分地区,但并未达到使重庆国民政府与中国广大军民放弃抵抗的目标。

另外由于前期进攻作战中国民革命军在淞沪会战等战役中对日军的逐次打击使得日军亦受到较大损失;日军自身占领广大土地后需要分配兵力防守因而机动兵力更为薄弱;中国共产党在日军占领区领导的游击战也使得日军需增派兵力防守已占领的地方;日本国内也因战争而使得经济进一步被拖累。

因此武汉会战结束后,日军乘胜占领岳阳后便停止了进攻,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蒋中正与国军统帅部则称之为“二期抗战”之起点。

自从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湖南成为了中国抗战的主战场之一,以第十一军为核心的日军和国民革命军第九战区部队在湖南隔新墙河对峙,1939年9月14日,在二战欧洲战事爆发后,日军发动了第一次长沙会战,此次战役,中国军队采用“逐次抗击以消耗日军力量;争取外翼以力图后续包围;后退决战以坚守长沙;趁敌溃退以包围歼灭”的战术欲要大量杀伤日军有生力量,然此次日军的作战指挥官时任第十一军司令冈村宁次较为谨慎,在判断其攻占长沙无望之时及时下令撤退,使中国军队围歼日军的战略目标未能达成,然而此次会战也是中国军队第一次成功守住城市并击退且一定程度杀伤日军,因而被中方宣传为:“湘北大捷”。

档案解密血战三湘故事简介

档案解密血战三湘故事简介

档案解密血战三湘故事简介在抗战时期,我国有很多有名的会战,其中血战三湘值得就是长沙会战。

接下来就和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血战三湘故事,欢迎阅读!长沙会战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战役之一,这场战争中中国军人死伤约13万人,虽然最后仍旧取得了胜利,但是长沙会战的经过异常艰难,这场战争打了将近6年,后代历史学家在总结长沙会战的经过这个问题时,大部分都把长沙会战分为4个阶段。

长沙会战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双方的准备时期,在长沙会战还没开始之前,日本就已经派出2万人马先攻占了岳阳城,岳阳城距离长沙仅有130公里,可以说对长沙构成了直接威胁,在这一阶段中蒋介石派遣了国民党高级将领薛岳前去应战,在离岳阳城130里的长沙城内布下天罗地网等待日本人的进攻。

并且成分粉碎了日本的南方地下情报工作小组和特种大队。

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就是中日两方正式交火的阶段,这场战争中薛岳由于谎报战果一度延误战机,但是他后来又扭转了战局,抓住了日本人的把柄,打得日本人节节败退,最后在1941年的时候终于全歼日军仅以伤亡不到7000人的代价,击溃了日本的4个军团,打败了10万日军,长沙会战到此已经进入收尾阶段。

其实长沙会战的第四个阶段就是中日两方清理战果的阶段,1941年的6月份之后,长沙会战就已经正式结束了,被击溃的日本主力仓皇向南逃窜,导致了湖南地区都成为国民党的地盘,也为日后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长沙会战的意义长沙会战是中日战争中最为惨重的一次战役,也是决定最后战局成败的一次大会战,其实长沙会战的意义不仅表现在抵抗住了日本人的进攻,保护了领土完整保护了民族主权,而且对于西方来说长沙会战也有着特殊的意义,直到长沙会战中国国民党军把日军击败之后,西方国家的首脑才真正知道了落后的中国就能够单独对抗日本如此之久,实在是有着过人的能耐,美国的记者甚至专门在报纸中表扬了中国军队。

长沙会战不仅一举挫败了日本进攻华北的阴谋,而且也拖住了日本的主力,使他们不能向西方移动,不能和德国战区合并,所以对于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来说,长沙会战都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后代历史学家对于长沙会战的意义这个问题主要分为两方面来看待:一个是国内一个是国外,在1941年一位英国的记者在泰晤士报中说。

第三次长沙会战及其历史意义

第三次长沙会战及其历史意义
湘 潭师范学院学报
年第

第 三 次 长 沙 会 战 及 其 历 史 意 义
周 盛盈
太 平 洋 战争爆 发 后
, ,
日本 侵 略 者 为 防 止 中 国 军 队策 应 广 九 路 香 港 方 面 的作 战 于 是 先

,
发 制 人 发 动 了 第 三 次 长 沙 会 战 旧 方称 第 二 次 长 沙 会战 ) 第 三 次 长 沙 会 战前 后 分为 三 个 阶段
、 。 , , 。
在 一 些 战斗 中 因 缺少 弹药 只 能

同 中 国 士 兵 拼刺 刀 肉 搏
,
飞 机 空 投 的 物 资 只 是 杯 水车 薪
,
元月
4
日 凌晨 长 沙城外 的 日
3
,
军发 起 了 全线 攻 击 做 了 攻 占长 沙的最 后 努 力
预 备第 1 0 师 苦战
日 伤 亡惨重 又 将 卫
3



0 军 共辖 第 1


19 0
和预 备 1 0 师


预备 0 1 师 与 日 军在 长沙郊 外就展开 了激 烈 的战斗
, 。
中 国 军 队 在 阵 地 被 摧 毁 人 员 伤 亡很 重 的情 况 下 决 定放 弃第 一 道 防 线
、 , 。
1
日 下午 中 国 军
,
,
队后 退 到 半边 山 左 家塘 农 林 实验 场 一 线阵 地 继 续 抵抗 日 军在 飞 机 大 炮掩 护 下 全 力 攻击 阁

,
,
生 队编 成 战 斗 部 队 在 阵 地 上 与穷 凶 极 恶 的 敌 人 厮 杀 终 于 抵住 了 日军 的频 繁 进 攻

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战下, 日军大本营决 定先发制人, 进攻 湘北, 以牵制第
九 战 区兵力南 下, 由此拉 开 了第 三次长 沙会 战 的帷幕 。

发起攻击。2 4日晚,经过激烈交锋,日军凭借优势武 器装备,陆续渡过 新墙河。2 5日, 日 军分东、中、西 三路 向中国守军第 二线 阵地继 续发 动进攻 。中国第 五十八军在第二十军 的配合下挫败E t 军锋锐 ,并给日军
, / / ,


第 三 次 长 沙 会 战
画 章 林 吴楚婕
关键词 : 军事历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抗日 战争史
长沙会 战
中图分类号: E 2 9 6 . 9 3 文献标识码 : E 文章编号 : I S S N1 0 0 2 — 4 4 8 4 ( 2 0 1 5 ) 0 7 — 0 0 8 1 — 0 3
1 9 3 9 年9 月和 1 9 4 1 年9 月, 中 日 双 方先 后 进 行 了第一
次和第二次长沙会战。前两次长沙会战 ,从战略上看, 中国军 队阻止了日 军 向西南纵深长驱 直入,可 以视 为 中国的胜利 ; 但从 战术上看,中国军队损失更大 ,双
方并 未分 出胜 负 。
1 9 4 1 年1 2 月8 日, E t 本联合舰 队偷袭美 国夏威夷海 军基 地珍珠港 , 太平洋战争 爆发 。 当日, 驻 广州的 日 军
兵 力南 下援 助 英 军 。 实 际上 , 驻香 港 英军 已于 2 5 日向 日
西 向东截 击。
1 月5 日, 日军第六师 团在栗 桥被第 七十三 军 、 第 九十九军团团围住 ; 日 军第三师团也进入布防青山的第 四军的包围圈。 与此同时, 第二十六军 、 第七十八军也

长沙会战现代军事地理学的经典战例[权威资料]

长沙会战现代军事地理学的经典战例[权威资料]

长沙会战现代军事地理学的经典战例摘要:在中国,军事地理学可追溯到《孙子兵法》,其《地形》篇专门分析六类(通、挂、支、隘、险、远)地形的特点和用之助战的原则。

在中国古代,妙用孙子奠定的军事地理学知识,有效凭借地形优势打胜仗的例子很多。

不懂地理状态,不能有效借助地形却反为地形累而打败仗的例子也不少。

在中国的现代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把军事地理学理论推向一个高峰。

四渡赤水之战是毛泽东军事地理学的成功战例,当时国军前线指挥官薛岳深得领教,为日后指挥长沙会战奠定战略战术思想基础。

在抗日战争中,薛岳指挥长沙会战,前三次以后退作战的天炉战法重创日军,守住长沙,创下用军事地理学的经典战例,丰富了我国国防战略思想武库。

关键词:军事地理学;长沙会战;薛岳E29 文献标志码:A 1003-949X(2015)-08-0003-02中国正面战场最长脸的会战当属长沙会战,抵抗力度之大,歼敌人数之多,支撑时间之长,巅峰较量之烈,荣誉档次之高,属首屈一指。

成就这无上之荣光,有将士的英勇善战,有指挥官的高超谋略,更有军事地理学的妙用。

在中国,军事地理学可追溯到《孙子兵法》,其《地形》篇专门分析六类(通、挂、支、隘、险、远)地形的特点和用之助战的原则。

孙子强调:“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具有普遍真理的光芒,是军事地理学的奠基之作。

在中国古代战争的长河中,利用军事地理学知识,有效凭借地形优势打胜仗的例子很多。

不懂地理状态,不能有效借助地形却反为地形所累而打败仗的例子也不少。

这里举一例:夷陵之战。

东吴主帅陆逊后退固守夷道(今湖北宜都)、�V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线,把敌我均不利作战的高山峻岭地带留给了蜀军。

刘备进入此地,兵力无法展开,进退两难,而陆逊则抓住战机,借助火攻打败蜀军。

这是吴军活学活用孙子军事地理学理论的著名战例。

也是刘备不懂和不用地理之利而遭惨败的例子。

长沙保卫战解说文案

长沙保卫战解说文案

长沙保卫战解说文案长沙会战发生于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前后历三次达数年之久,三次长沙会战虽结果不同但战法类似且前后关联很大,所以一并解说更好。

此次会战是中国军队第九战区部队与日军第11军以长沙为中心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发生于1939年9月到10月。

日军集中11军主力南下长沙,薛岳提出了一个“后退决战”的战略,简单说就是避开日军攻击矛头逐级抵抗,有序撤退,同时在日军侧翼留下一些部队对日军进行袭扰,还大肆破坏日军南进道路,实行坚壁清野,让日军的机械化装备寸步难行,可惜时任日军11军司令官的冈村宁次过早发觉,下令匆忙撤退,第九战区虽立即追击,但日军实力未损,中国军队战果不大,中日此战战平。

第二次长沙会战发生于1941年9月到10月,11军新任司令官阿南惟几调整了策略,首先集中了更多的兵力,其次正面进攻同时也集中重兵击溃侧翼中国军队,还截获了中国军队在正面部署担任阻击任务的74军的位置,予以重点打击,结果薛岳构想给日军设口袋阵的战略尚未实施,日军已将中国军队所有的部署打乱,幸好此时宜昌的陈诚第六战区为策应第九战区对日军发动进攻,日军不得已只能撤退,中国军队趁机追击,挽回了一点先前连连战败的颜面。

此战长沙虽未失守但中国军队伤亡巨大。

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于1941年12月,中国军队吸取前两次战役的经验教训,采取先松后紧的防御策略,诱使挟胜利之威的第11军向长沙前进毫不怀疑,同时部队在阻击日军的同时尽量保持战力,又加强对沿途道路的破坏,使得协同作战的日军逐渐分割,特别是协同的重炮和坦克未能跟上日军前锋部队的脚步,中国军队的压力大大减轻。

同时薛岳调派日后被称为“泰山军”的第10军坐守长沙,阻挡第11军数日进攻,在长沙城已失陷大半的情况下,日军的进攻乏力。

加上侧翼中国军队对后勤补给线的不断袭击,连日作战的日军弹尽粮绝,薛岳抓住战机,发起对日军的全面反击,日军狼狈溃逃,中国军队取得重大战果。

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原因研究

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原因研究

2012年12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Dec.,2012第30卷第6期JOURNAL OF SOCI AL SCIENCE OF JIA MUSI UNIVERSI TY Vol.30 No.6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原因研究张 阳(安徽大学历史系,安徽合肥230039)[摘 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民党军队同日军在长沙先后进行了四次会战,特别是从1941年12月23日到1942年1月16日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日方称第二次长沙会战),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极高赞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这场战役的胜利着实来之不易,分析这场战役的胜利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从第九战区正确的作战方针、将士的浴血奋战和群众的大力支持这三个方面就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原因[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12)06-0137-031941年12月,日军进军长沙,第三次长沙会战拉开序幕。

中国军队同仇敌忾,取得了会战的胜利。

本文就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原因进行初步探析。

一、正确的作战方针1939年11月到1941年10月上旬,日军第11军先后两次进攻长沙,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国军大败。

为了总结第二次长沙会战的经验教训,以指导今后的作战,中国国民党当局于1941年10月中下旬在衡山召开了第三次南岳军事会议,蒋介石主持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在会议上,针对日军在相持阶段的特点,蒋介石制定了一套 磁铁战 方针,所谓 磁铁战 ,就是 在敌人进攻战略要地时,我军必须顽强抵抗,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敌人,使其欲进不得,欲退不能,造成有利于我军的时机,然后倾注全部的主力与预备队围歼敌人。

[1](P384)后来,薛岳结合蒋介石提出的 磁铁战 的原则并湘北的地形特点,总结前两次长沙会战的经验教训,设计出了一套诱敌深入并加以围歼的 天炉战法 。

论抗日战争时期湖南的重大会战及其战略意义

论抗日战争时期湖南的重大会战及其战略意义

论抗日战争时期湖南的重大会战及其战略意义摘要:抗日战争初期湖南是抗战的后方,为前线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抗战中期湖南成为抗战的主战场,几次重大会战更在抗日战争胜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对抗日战争时间湖南的重大会战及其战略意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抗日战争;湖南;重大会战;战略意义一、长沙会战及战略意义1、三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日军采用了“分进合击”、“长驱直入”的战术向我第九战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而我第九战区在薛岳的指挥下取了“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战略,沉着应战,积极抵抗,这就是有名的第一次长沙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发动的第一次攻势,也是中国军队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战前态势的一次战役,这次会战中我军歼灭日军近2万人,击沉日军汽艇100多艘,日机70余架,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日军于9月上旬调集军队12万人,采取“中间突破”、“两翼迂回”的战术对长沙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薛岳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在长沙及周围地区进行部署。

9月7日,日军进犯岳阳大云山,我第40军抵抗揭开了第二次长沙会战的战幕。

会战前期,我军节节失利,日军于27日晚攻入长沙。

薛岳迅速指挥我国从各个方向向长沙集结。

10月1日日军突围北撤,我军围追堵截。

10月8日日军退过新墙河,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

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我军先败后胜,挫败了日军妄图消灭我军主力、迫使我方屈服的阴谋。

第二次长沙会战促进了湖南掀起全民防御的高潮。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与此同时,日军又集中了12万兵力对长沙发动了第三次进攻。

薛岳总结了第一次、第二次会战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天炉战”战略。

12月23日,日军兵分八路猛攻我军防线,打响了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杀敌5万余人,挫败了日军的战略计划,大获全胜。

1.长沙三次会战的战略意义及教学策略长沙三次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正面抵抗日军侵略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这次胜利对全国抗日战争的进程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意义

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意义

唯录中共《新华日报》1942年1月11日社论《论长沙保卫战与目前军事任务》:“我三湘健儿,我神鹰队伍,在此次长沙保卫战中,誓死保卫家乡,有效打退敌人,这表明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场上,有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抗日生力军的决心,有实力,不让敌人在太平洋上得逞的时候,同时进攻中国。

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亚危急之际,有着中国战场上的胜利,以鼓舞友邦,以打击敌人。

同时并与今日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上,有伟大的苏联军民的主力军胜利的打击希特勒匪军,鼓舞全世界反法西斯的斗争遥相呼应。

所以此次长沙之捷,是有着国际意义的。

”当年的礼赞有加,如今却无声无息,当一个搞笑的“小兵张嘎”反复重拍的时候,这一场空前绝后地壮我中华雄风的浴血苦战却只剩下一声叹息。

稍有一点爱国之心,尚存一丝民族意识,也不至于到这个地步!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国际意义和历史意义这一仗,是同盟国一系列惨败之中唯一的大胜仗,当时美、英军队惨败,国内一片愁云笼罩,更忧心于日军下一步可能的进攻之时,长沙大捷的消息无异于云开日出,给整个同盟国带来了极大地鼓舞,给同盟国的!消息传到外界,到处欢呼雀跃,赞美之词不绝于耳,中国从未赢得过如此由衷的感激与尊重!罗斯福总统贺电:“中国军队对贵国遭受野蛮侵略所进行的英勇抵抗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

”并表示:“利用合众国国会现已批准的款项将从物质上帮助中国政府和人民减轻武装入侵所造成的经济与财政负担,以及解决对于我们共同敌人进行武装抵抗的成功所不可缺少的生产和采购问题。

”马歇尔致蒋介石贺电道:“对于阁下之部队在长沙周围策动抵抗日军时,其精神与有效之动态,表示庆贺。

”英国掌玺大臣阿特里在下院发表演说:“长沙一役的胜利,为中国军队未来胜利之先兆。

”美军西南太平洋总司令魏菲罗上将贺电:“确信吾等通力合作,将证明日本侵略之最终失败和吾等之共同目标的胜利。

”至于各国报纸的评论就更是不计其数,一片赞誉之声。

长沙第三次会战

长沙第三次会战
第二次长沙会战 结束后,日军“中国 派遣军”在给华中方 面的第11军下达的作 战方针当中规定,华 中方面日军的任务是: 确保从岳州到长江下 游的交通,以武汉三 镇和九江为根据地, 竭力摧毁敌之抗战能 力,其作战地区,大 致在安庆、宜昌、岳 州、南昌之间,第十 一军谋求局部休战, 目标置于所谓的“保 境安民”的战略上。
30日,蒋介石电令薛岳。
1月5日,日军开始撤退,但在中国军队联合夹击下,死伤惨重。 被中国军队追着打了10日后,才退至新墙河。 至此,长沙会战胜利大捷。
日军伤亡56000惟几永远也不会明 白,在一个觉醒民族伟大 力量和不屈的精神面前, 侵略者是永远也不可能得 到胜利的。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 目的:牵制湖南的国 民党军队,配合日军 进攻香港,目标并非 占领长沙,故而投入 兵力有限。 日军主帅阿南惟几企 图以第6、第3、第40 师团由岳阳以南的麻 塘、龙湾、筻口一线 强渡新墙河,歼灭中 国守军第20军,第37 军后结束作战返回驻 地。
中国第9军区司令薛岳召开军事会议, 总结前两次长沙会战的经验,在前两次决 战中采用“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战略 基础上,提出了“天炉战法”的一整套作 战方案。 从天炉战法的内涵上来说,它也是采 用了层层阻击,逐渐消耗敌人,同时把对 方引入到自己预设的阵地内,对敌人形成 一个大范围的包围态势,同时通过敌后的 作战,切段敌军的运输线,补给线,采用 各方面的力量,对进入到决战地区的敌军 形成一个包围的态势。 第九战区决定以新墙河为第一道防线, 汨罗江为第二道防线,长沙城外的唠叨河 与浏阳河之间为第三道防线,前两道防线 主要为伏击区和诱击区,第三道防线才是 真正的决战地区。
28日。日军第三师团主 力全部进入汨罗江南岸, 第六师团和第40师团遭 到在纵深阵地防守的国 名党第37军的阻击,阿 南惟几企图歼灭第37军, 他命令第3师团迂回至第 37军后方的福临铺,但 薛岳很快知道了日军的 企图,立即命令第37军 向金井以东的山区撤退, 阿南惟几命令日军加快 前进步伐

四次长沙会战影响 奠定中国在国际上四大国地位

四次长沙会战影响 奠定中国在国际上四大国地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四次长沙会战影响奠定中国在国际上四大国地位导语: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

中国特别重视长沙地区的防御,由第9战区集结重兵与日军在战线对峙。

前2次长沙会战,双方都自称获得了胜利。

从战术上看,双方并未分出胜败,中国军队的损失更大;但从战略上,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可以认为是抗战中的胜利。

第3次长沙保卫战则是一场典型的胜仗,中国军队与之展开殊死搏斗,终将日军击退。

第4次长沙会战日军以优势兵力发动猛攻,中国军队被迫撤退。

重要影响第一次长沙会战,发生在欧战爆发后的十几天,当时正值波兰败亡、欧洲危急的关键时刻。

国民党军队在这次会战中予10万来犯之日军以迎头痛击,挫败了其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目的,从而有助于引起欧洲各界人士对中国局势的关注。

第二次长沙会战,发生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的3个月。

面对着德军的强大攻势,苏联战局岌岌可危。

国民党军队在这次作战中虽然损兵折将,日军也一度攻进长沙,但最后日军还是撤出了长沙,中国战局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

第三次长沙会战紧接太平洋战争而爆发,当时日军一路势如破竹,同盟国军队接连败北。

在此形势下,国民党军队取得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这不仅对中国国内,对同盟国来说也是意义重大。

正因为如此,这次会战的胜利引起了盟国、特别是英、美的广泛关注。

还在生活常识分享。

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与日军进行的一场重要战役。

这次会战发生在1941年10月,地点是湖南省长沙市及其周边地区。

作为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第三次长沙会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并对中国军队在抵抗日军侵略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背景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进入第四年的时候,中国军队与日军之间的战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此前的长沙会战被认为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但是日军并没有放弃对长沙的进攻,而是发动了第三次长沙会战,试图通过进一步攻击长沙,进一步削弱中国抗日力量。

第三次长沙会战前,中国军队对长沙进行了一系列的防御准备。

他们在长沙市及其周边地区修筑了坚固的防线,并加强了城市的防守设施。

此外,中国军队还增强了兵力,提高了军事实力,以便能够有效对抗日军的进攻。

战斗经过1941年10月初,日军发动了对长沙的进攻。

他们先是进行了大规模的炮击,试图摧毁中国军队的阵地。

接下来,日军展开了地面攻势,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中国军队在日军的进攻面前表现出了顽强的抵抗。

他们充分利用了地形和防御工事的优势,对日军进行了有力的还击。

双方展开了一系列激烈的交战,战斗持续了数日。

随着战斗的进行,中国军队逐渐取得了优势。

他们不仅成功击退了日军的进攻,还主动展开了反击。

中国军队发起了一系列的攻势,逐渐将日军逼入了困境。

最终,在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和反击下,日军被迫撤退。

第三次长沙会战以中国军队的胜利告终。

这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并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战役意义第三次长沙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一次重要战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首先,这次会战证明了中国军队的不可战胜性。

尽管日军在此前的战斗中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成功抵御了日军的进攻,并最终获得了胜利。

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军队的强大实力和不屈不挠的斗志。

其次,第三次长沙会战加强了中国军民对抗日战争的信心。

初中历史:八上历史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初中历史:八上历史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学习目标】1.知道正面战场的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及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史实;2.正确分析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学习重点】台儿庄战役和保卫大武汉【学习难点】保卫大武汉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知识体系】【课文解读】知识点一: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

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

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思考:日本为什么选择进攻台儿庄?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知识点二:保卫大武汉1、背景: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

2、中国对策:为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

中国军队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西岸有利的地形,抵抗敌军。

3、主要战役:万家岭战役万家岭战役,位于江西省德安城西北20余公里的万家岭,笼罩在一片雨雾中。

此岭高不足50米,三面高丘包围,在地图上找不到标注,1938年10月,中国军队在抗日名将薛岳指挥下,巧设"口袋阵",在万家岭打死打伤侵华日军106师团万余人,史称"万家岭大捷"即万家岭战役,当地还流传着"山不在高,歼敌则名"的佳话。

万家岭战役从1938年9月28日至10月10日,历时12天,日军遭到毁灭性打击,被歼1万多人,被俘百余人,满山遍野皆为敌尸、弃械。

这次战役是赣北战场上的空前恶战,也是空前的胜利。

4、概况:5、影响: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知识点三:第三次长沙会战1、第三次长沙会战概况:其他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豫湘桂战役时间:1944年初结果:是最大的一次败仗。

导致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四次长沙会战的真相:真正的长沙战役是何情况?

四次长沙会战的真相:真正的长沙战役是何情况?

近一段时间,长沙会战被果粉们当作国军正面抗战的辉煌成果而大肆宣传,当时的国军主帅薛岳也被吹捧为消灭日本军队最多的抗日将领(朱德和彭德怀消灭的日本人算谁的?)。

事实真的如此吗?真正的长沙战役是什么情况呢?——长沙会战前——长沙会战共四次,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之前,1938年11月13日,日军攻占岳阳,距离岳阳尚有130多公里的长沙当地驻军,在仓惶之中奉蒋介石“焦土抗战”的密令,于凌晨2时在长沙城内数百处同时放火,使全城成为一片火海。

长沙大火焚烧了三天三夜,全城被焚十分之九,烧毁房屋5万余栋,烧死百姓三万余人,数十万百姓伤亡或无家可归。

(没杀敌人先杀自己百姓,果然战果辉煌……)——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14日,第一次长沙会战,国民党军24万对付日军12万,日军攻至长沙城下,击溃国军10余万,因担心伤亡过大而主动撤退,第二天,得知日军撤退的消息后,薛岳下令反攻,趁机收复失地。

国军伤亡4万余人,日军伤亡3千余人。

——战后,薛岳向蒋介石报告大捷,蒋问俘虏缴获情况,答曰:无。

蒋某人气的肝疼,但为了不影响士气,只好捏住鼻子认了这次“大捷”。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7日——10月6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国民党军30余万对付日军约10万,日军连续发动猛攻,仅以伤亡不到7000人的代价,连续击溃薛岳4个军,并攻进长沙,后因准备太平洋战争而主动撤退,国军趁机收复失地,双方恢复战前状态。

——战后薛岳不好意思宣称大捷,蒋问俘虏缴获情况,答曰:俘虏8名。

(八路军新四军抗战期间共俘虏日军5000余,按这个标准,等于打了600多次长沙会战。

当然,这不影响果粉污蔑共军“游而不击”)蒋某人在南岳军事会议上斥责第9战区“像这次长沙会战,我们有这样雄厚的兵力,有这样良好的态势,我们一定可以打败敌人,一定可以俘获敌人很多的官兵,一定可以缴获敌人无数的军械!即使没有一万俘虏,也总应该有一千!一千没有,总要有一百!一百没有,少而言之,也应该有十人”“丢尽了党国军人的脸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Hale Waihona Puke 评价广泛受到盟国好评,国际 认为此役本属配合香港方
影响很大
向作战,然而损失却远远
多于香港作战
战斗细节
日军于1941 年12月24日
开展进攻 国军积极防守 日军先后突破国 军防线,但也导 致了孤军深入的
局面。
截止到15日,日 军全面撤退,战 事回到战斗开始
时的样子。
日军于1941 年12月31日
到达长沙
1日,国军 开始从侧翼
包抄
日军弹药告 罄,反击开

影响
•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 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是自太平洋 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
网上观点
• 西方国家的军队,在被日军击败之后,真 正知道了落后的中国能够单独地对抗日本 如此之久,实在是有着过人的能耐。美国 记者福尔门氏在报道中说:“中国第三次 长沙大捷,证明了两个原则,那就是中国 军队的配备,若能与日军相等,他们即可 很轻易地击败日军。”英国《泰晤士报》 说:“12月7日以来,同盟军惟一决定性之 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
第三次长沙会战
参战双方
战斗对比
民国军队
日本军队
战略意图 参战兵力 战斗装备
背景 结果
守住长沙,夺取失地,为 彻底攻占长沙,响应香港
盟军对日战争打气
的日本军队,为日军打气
大约5个军(无相 大约7万人,三个
关资料)
师团(网上信息)
较为精良
精良,有空中补给 支持
第二次长沙会战战略成功,太平洋战争打响,需要赶 战术失败,丢失大量土地 时间响应香港方面军
彻底胜利
失败
参战双方
民国军队
日本军队
领袖
薛岳 阿南惟几
战术意图 诱敌深入然后夹击 快速歼敌,彻底摧 毁对方军队
心理较重要
没有后退的余地
战略意图与 战斗准备不明确
战报
国军伤亡28116人,毙伤 日军阵亡1591人,负伤
日军56994人,俘虏
4412人,击毙国军28612
(实际日军死亡21000人) 13,900人另夺得大量物资 人,俘虏国军1065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