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起因是什么

合集下载

第三次长沙会战解析

第三次长沙会战解析

谢谢!
Hale Waihona Puke 评价广泛受到盟国好评,国际 认为此役本属配合香港方
影响很大
向作战,然而损失却远远
多于香港作战
战斗细节
日军于1941 年12月24日
开展进攻 国军积极防守 日军先后突破国 军防线,但也导 致了孤军深入的
局面。
截止到15日,日 军全面撤退,战 事回到战斗开始
时的样子。
日军于1941 年12月31日
到达长沙
1日,国军 开始从侧翼
包抄
日军弹药告 罄,反击开

影响
•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 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是自太平洋 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
网上观点
• 西方国家的军队,在被日军击败之后,真 正知道了落后的中国能够单独地对抗日本 如此之久,实在是有着过人的能耐。美国 记者福尔门氏在报道中说:“中国第三次 长沙大捷,证明了两个原则,那就是中国 军队的配备,若能与日军相等,他们即可 很轻易地击败日军。”英国《泰晤士报》 说:“12月7日以来,同盟军惟一决定性之 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
第三次长沙会战
参战双方
战斗对比
民国军队
日本军队
战略意图 参战兵力 战斗装备
背景 结果
守住长沙,夺取失地,为 彻底攻占长沙,响应香港
盟军对日战争打气
的日本军队,为日军打气
大约5个军(无相 大约7万人,三个
关资料)
师团(网上信息)
较为精良
精良,有空中补给 支持
第二次长沙会战战略成功,太平洋战争打响,需要赶 战术失败,丢失大量土地 时间响应香港方面军
彻底胜利
失败
参战双方
民国军队

长沙会战的经过是怎样的

长沙会战的经过是怎样的

长沙会战的经过是怎样的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有的受灾最严重城市之一,整个城市被大火连续烧了两天两夜。

在这场大火的背后,正是持续6年的四次长沙会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长沙会战的经过是怎样的,希望大家喜欢!长沙会战的经过长沙会战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战役之一,这场战争中中国军人死伤约13万人,虽然最后仍旧取得了胜利,但是长沙会战的经过异常艰难,这场战争打了将近6年,后代历史学家在总结长沙会战的经过这个问题时,大部分都把长沙会战分为4个阶段。

长沙会战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双方的准备时期,在长沙会战还没开始之前,日本就已经派出2万人马先攻占了岳阳城,岳阳城距离长沙仅有130公里,可以说对长沙构成了直接威胁,在这一阶段中蒋介石派遣了国民党高级将领薛岳前去应战,在离岳阳城130里的长沙城内布下天罗地网等待日本人的进攻。

并且成分粉碎了日本的南方地下情报工作小组和特种大队。

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就是中日两方正式交火的阶段,这场战争中薛岳由于谎报战果一度延误战机,但是他后来又扭转了战局,抓住了日本人的把柄,打得日本人节节败退,最后在1941年的时候终于全歼日军仅以伤亡不到7000人的代价,击溃了日本的4个军团,打败了10万日军,长沙会战到此已经进入收尾阶段。

其实长沙会战的第四个阶段就是中日两方清理战果的阶段,1941年的6月份之后,长沙会战就已经正式结束了,被击溃的日本主力仓皇向南逃窜,导致了湖南地区都成为国民党的地盘,也为日后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日长沙会战中日长沙会战发生在1933年至1944年之间,在这期间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攻防战,交战地点为长沙周围。

在激烈的攻防战中,中国投入100多万兵力,日本投入60多万兵力。

日本指挥官是著名的冈村宁次,冈村宁次指挥日本军队对长沙进行猛攻。

中国方面的指挥官是薛岳。

在前两次大规模交战中,中日双方都宣称自己是胜利方。

在第三次交战中,日本投入优势兵力,中国军队遭到沉重打击,以失败告终。

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原因研究

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原因研究

2012年12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Dec.,2012第30卷第6期JOURNAL OF SOCI AL SCIENCE OF JIA MUSI UNIVERSI TY Vol.30 No.6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原因研究张 阳(安徽大学历史系,安徽合肥230039)[摘 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民党军队同日军在长沙先后进行了四次会战,特别是从1941年12月23日到1942年1月16日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日方称第二次长沙会战),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极高赞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这场战役的胜利着实来之不易,分析这场战役的胜利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从第九战区正确的作战方针、将士的浴血奋战和群众的大力支持这三个方面就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原因[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12)06-0137-031941年12月,日军进军长沙,第三次长沙会战拉开序幕。

中国军队同仇敌忾,取得了会战的胜利。

本文就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原因进行初步探析。

一、正确的作战方针1939年11月到1941年10月上旬,日军第11军先后两次进攻长沙,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国军大败。

为了总结第二次长沙会战的经验教训,以指导今后的作战,中国国民党当局于1941年10月中下旬在衡山召开了第三次南岳军事会议,蒋介石主持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在会议上,针对日军在相持阶段的特点,蒋介石制定了一套 磁铁战 方针,所谓 磁铁战 ,就是 在敌人进攻战略要地时,我军必须顽强抵抗,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敌人,使其欲进不得,欲退不能,造成有利于我军的时机,然后倾注全部的主力与预备队围歼敌人。

[1](P384)后来,薛岳结合蒋介石提出的 磁铁战 的原则并湘北的地形特点,总结前两次长沙会战的经验教训,设计出了一套诱敌深入并加以围歼的 天炉战法 。

精品初中历史 第三次长沙会战简介

精品初中历史 第三次长沙会战简介

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又称第三次长沙战役,日本称第二次),是指三十年(1941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至三十一年(1942年)一月十五日期间,以中国第九战区为主的部队在湖南省长沙地区对日本侵略军进行的一次防御战役。

此战,日本第11军司令所统率的30个大队共约6万人,为策应向香港进军的日军,向统帅的30个师30万中国军队发动的牵制性攻击。

由于前期进展顺利,阿南惟几头脑发热,独断决心进攻长沙,在进攻长沙不克的情况下,又不肯立即退兵,结果遭到合围,弹尽粮绝,靠空投补给和中国军的合围不严密才突围而出。

中国军队一线兵团依托各阵地逐次抵抗,给日军相当的损耗和迟滞。

该战役是爆发后,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对国内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三次长沙会战进一步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对提高反法西斯战争的盟军的士气,支援英美军队在南方的作战,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论抗日战争时期湖南的重大会战及其战略意义

论抗日战争时期湖南的重大会战及其战略意义

论抗日战争时期湖南的重大会战及其战略意义摘要:抗日战争初期湖南是抗战的后方,为前线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抗战中期湖南成为抗战的主战场,几次重大会战更在抗日战争胜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对抗日战争时间湖南的重大会战及其战略意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抗日战争;湖南;重大会战;战略意义一、长沙会战及战略意义1、三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日军采用了“分进合击”、“长驱直入”的战术向我第九战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而我第九战区在薛岳的指挥下取了“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战略,沉着应战,积极抵抗,这就是有名的第一次长沙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发动的第一次攻势,也是中国军队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战前态势的一次战役,这次会战中我军歼灭日军近2万人,击沉日军汽艇100多艘,日机70余架,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日军于9月上旬调集军队12万人,采取“中间突破”、“两翼迂回”的战术对长沙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薛岳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在长沙及周围地区进行部署。

9月7日,日军进犯岳阳大云山,我第40军抵抗揭开了第二次长沙会战的战幕。

会战前期,我军节节失利,日军于27日晚攻入长沙。

薛岳迅速指挥我国从各个方向向长沙集结。

10月1日日军突围北撤,我军围追堵截。

10月8日日军退过新墙河,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

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我军先败后胜,挫败了日军妄图消灭我军主力、迫使我方屈服的阴谋。

第二次长沙会战促进了湖南掀起全民防御的高潮。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与此同时,日军又集中了12万兵力对长沙发动了第三次进攻。

薛岳总结了第一次、第二次会战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天炉战”战略。

12月23日,日军兵分八路猛攻我军防线,打响了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杀敌5万余人,挫败了日军的战略计划,大获全胜。

1.长沙三次会战的战略意义及教学策略长沙三次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正面抵抗日军侵略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这次胜利对全国抗日战争的进程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长沙会战(三次)

长沙会战(三次)

這次作戰,中國軍隊由於指揮失誤導致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但是,從戰略上說,是中國軍隊的勝利,日軍並沒有擊潰9戰區主力,自身卻付出了2萬餘人傷亡代價,陣地完全恢復到戰前狀態,日軍沒有達到任何大的戰略價值。而且,中國第6戰區乘他處日軍空虛,對宜昌之敵發動猛攻,日軍死傷慘重,面臨徹底覆滅危險,宜昌日本守軍師長已寫下遺書準備自殺,因另一部日軍馳援才得以躲過滅頂之災。宜昌作戰也是1941年正面戰場唯一一次主動發動的進攻戰役,殲滅日軍7000人。而這,正是第二次長沙會戰造成的機會。
期間,1939年9月23日,日本陸軍中央為了統一侵華日軍的指揮和對華政略戰略,在南京設立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下轄華北方面軍、第11(駐武漢地區)、13(駐京滬地區)、21(廣州)集團軍,解散原華中派遣軍。
第二次長沙會戰
第三次長沙會戰
1941年12月8日日本發起太平洋戰爭後,日軍中國派遣軍駐廣州軍進攻香港,日軍駐武漢之集團軍決定再次發動對長江以南中國軍隊的進攻,從而牽制中國軍隊轉用廣東方向,阻止中國軍隊援助英軍保衛香港。為此,武漢日軍再次進攻長沙。1941年12月23日,日軍強渡新墻河,會戰開始。
長沙會戰(三次)
湖南是中國著名的穀倉,抗戰時期,為國民政府糧食、兵員及工業資源的重要供給基地。第9戰區司令長官部設於省會長沙,中日軍隊在湘北新墻河一線隔河對峙。長沙是華中戰略重鎮,當粵漢鐵路之要衝。武漢、南昌會戰後,長沙的戰略地位已經上升到特別突出的位置,成為屏障中國的戰略大後方大西南的門戶上戰略要點。中國特別重視長沙地區的防禦,由第9戰區(後分設第6、第9兩個戰區)集重兵與日軍在戰線上對峙,為此,從1939年到1942年間,日軍先後三次大規模進攻長沙,中國軍隊與之展開殊死搏鬥,是為三次長沙會戰。
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鑒於長沙的極端重要性,早就判斷出日軍必將進攻,為此確定了守衛湘北贛北的基本方針,向第9戰區不斷下達作戰指示。9月上旬,第9戰區判斷日軍進攻長沙即將開始,加緊部署,嚴整戰備。

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与日军进行的一场重要战役。

这次会战发生在1941年10月,地点是湖南省长沙市及其周边地区。

作为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第三次长沙会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并对中国军队在抵抗日军侵略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背景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进入第四年的时候,中国军队与日军之间的战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此前的长沙会战被认为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但是日军并没有放弃对长沙的进攻,而是发动了第三次长沙会战,试图通过进一步攻击长沙,进一步削弱中国抗日力量。

第三次长沙会战前,中国军队对长沙进行了一系列的防御准备。

他们在长沙市及其周边地区修筑了坚固的防线,并加强了城市的防守设施。

此外,中国军队还增强了兵力,提高了军事实力,以便能够有效对抗日军的进攻。

战斗经过1941年10月初,日军发动了对长沙的进攻。

他们先是进行了大规模的炮击,试图摧毁中国军队的阵地。

接下来,日军展开了地面攻势,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中国军队在日军的进攻面前表现出了顽强的抵抗。

他们充分利用了地形和防御工事的优势,对日军进行了有力的还击。

双方展开了一系列激烈的交战,战斗持续了数日。

随着战斗的进行,中国军队逐渐取得了优势。

他们不仅成功击退了日军的进攻,还主动展开了反击。

中国军队发起了一系列的攻势,逐渐将日军逼入了困境。

最终,在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和反击下,日军被迫撤退。

第三次长沙会战以中国军队的胜利告终。

这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并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战役意义第三次长沙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一次重要战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首先,这次会战证明了中国军队的不可战胜性。

尽管日军在此前的战斗中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成功抵御了日军的进攻,并最终获得了胜利。

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军队的强大实力和不屈不挠的斗志。

其次,第三次长沙会战加强了中国军民对抗日战争的信心。

薛岳与第三次长沙会战

薛岳与第三次长沙会战

薛岳与第三次长沙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薛岳立即组织了对会战的经验总结。

1941年10月20日,蒋介石召开第三次南岳军事会议,会上,蒋对薛岳指挥的第二次长沙会战提出尖锐批评:“现在敌人要打我们的哪一点,他就可以打我们哪一点,他要占领我们长沙,就可以占领我们长沙。

他要几时进来,他要几时撤退,皆可以大喊大叫地用广播来通知我们,而且他一定能遵照他预定的时间,丝毫不爽的实施做到。

”这对于薛岳和第九战区无异于当头棒喝,意识到原来对第二次长沙会战的总结是肤浅的,于是继续深刻检讨了会战的经验教训,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

应该说,此次南岳军事会议是及时而且重要的,对第三次长沙会战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准备作用。

第二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坚定了美国对日本施加压力的信心。

9月11日马歇尔批准的美国《主要军事政策》还担心日本打败中国,要“等待形势的进一步发展。

”长沙会战的进程显示了中国抗战的决心和实力,给美国人以鼓舞。

10月1日日军开始从长沙撤退,2日,赫尔国务卿即拒绝日本建议,坚决要求日本从包括中国在内的东南亚撤军,并中止了谈判。

而日本内阁接到美国的强硬表态后发生严重分歧,近卫首相主张对美国让步,军部反对。

13日,近卫召开五相会议,东条陆相坚决反对从中国撤军。

次日继续开五相会议,近卫首相再次问东条:“关于美国要求从中国撤军有没有让步的余地?”东条回答:“没有!”16日,近卫内阁在东条的要求下总辞职,东条英机就任首相。

18日发表首次内阁会议声明:“解决中国事变、确立大东亚共荣圈,以期对世界和平做出贡献,乃帝国之坚定国策。

”12月3日,东条指示军部给中国派遣军下达命令:“为建设大东亚新秩序,在攻略南方要域的同时迅速处理中国事变。

长沙会战:抗日战争著名战役介绍

长沙会战:抗日战争著名战役介绍

长沙会战:抗日战争著名战役介绍
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发动了3次长沙会战,但均遭失败。

长沙会战的战斗过程
1939年9月中旬,日军以10万多兵力,在舰艇,飞机的支援下,从赣北,鄂南,湘北向长沙进攻.第9战区代司令薛岳指挥约20万兵力参战,利用赣北,鄂南,湘北的有利地形节节阻击,并以有力部队侧击,各个击破的战术,挫败了日军的进攻.至10月上旬,日军损失惨重,向北败退.此役,敌伤亡达2万余人.
1941年9月,日军第2次进攻长沙.日军集结12万人,兵分两路.其左翼由平江至株州一线包抄我军第9战区的主力部队,另一路沿粤汉路正面攻打长沙。

第9战区司令薛岳指挥13个军约17万人,利用有利地形,在正面逐次抵抗,将日军主力诱住长沙东北和东面山地前,反击而歼灭之,同时以7个军的重兵集团威胁左翼日军的侧翼和后方,日军狼狈逃窜.此外,我第5第6两战区的部队向汉口以西一线的宜昌,荆门也发动了反攻.会战结果,日军伤亡2万余人,不
得不于10月中旬撤回出发地.
长沙会战的战果
1941年12月,日军第3次进攻长沙,调集兵力12万余人.第9战区投入兵力有13个军,约17万人.十月二十四日,日军强渡新墙河向南进犯;渡捞刀河后,于1942年1月1日向长沙猛攻.我长沙守军连续打退日军3天的猛攻,战斗空前激烈.日军死伤惨重,且粮弹将尽.这时,我长沙外围的部队,向长沙合围.日军不得不下令分路突围.我军乘胜堵击,侧击和尾追,扩大胜利战果,取得了长沙会战大捷。

长沙会战有什么真相

长沙会战有什么真相

长沙会战有什么真相长沙保卫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长沙会战的真相,希望你喜欢。

长沙会战的真相长沙会战共四次,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之前,1938年11月13日,日军攻占岳阳,距离岳阳尚有130多公里的长沙当地驻军,在仓惶之中奉蒋介石“焦土抗战”的密令,于凌晨2时在长沙城内数百处同时放火,使全城成为一片火海。

长沙大火焚烧了三天三夜,全城被焚十分之九,烧毁房屋5万余栋,烧死百姓三万余人,数十万百姓伤亡或无家可归。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14日,第一次长沙会战,国民党军24万对付日军12万,日军攻至长沙城下,击溃国军10余万,因担心伤亡过大而主动撤退,第二天,得知日军撤退的消息后,薛岳下令反攻,趁机收复失地。

国军伤亡4万余人,日军伤亡3千余人。

;;战后,薛岳向蒋介石报告大捷,蒋问俘虏缴获情况,答曰:无。

蒋某人气的肝疼,但为了不影响士气,只好捏住鼻子认了这次“大捷”。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7日;;10月6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国民党军30余万对付日军约10万,日军连续发动猛攻,仅以伤亡不到7000人的代价,连续击溃薛岳4个军,并攻进长沙,后因准备太平洋战争而主动撤退,国军趁机收复失地,双方恢复战前状态。

;;战后薛岳不好意思宣称大捷,蒋问俘虏缴获情况,答曰:俘虏8名。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第三次长沙会战,国民党军30余万对付日军第3、6、40师团和14旅团共12万(还有资料称第40师团和14旅团并未参战,因此日军参战总兵力为5万多,这个数据待证实).国军采用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略,集中优势兵力围歼日军,取得长沙大捷。

这次日军伤亡虽然只有6000人,但确实是被国军打退了。

因此薛岳再次向蒋报告大捷,共毙伤日军5.6万人。

蒋查看缴获日军枪支,发现竟然是“中正式”,于是大骂薛岳“谎报战绩连脸都不要”。

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

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

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推荐文章长沙会战的结果是什么热度:淞沪会战发生的背景是什么热度:柏林战役的经过是什么热度:武汉会战的背景是什么热度: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热度:中日长沙会战发生在1933年至1944年之间,在这期间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攻防战,交战地点为长沙周围。

这场战争到底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长沙会战背景长沙会战背景有两个,国内背景与国外背景。

长沙会战背景的国内背景是日本侵占了大半的中国国土。

日本诱降了汪精卫,建立了汪伪政府。

日本其后进攻广东,占领广州。

在侵占大部分中国国土后,日本放弃了诱降国民党的政策,转而集中兵力进攻国民党的西南地区。

日本在进攻中国的过程中,进展迅速,但是战线过长,使得日本兵力略显不足,为了使得战争尽快结束,日本采取速战速决的政策,猛攻重庆地区,而长沙地区是重庆地区的屏障,日本首先要攻下长沙地区。

长沙会战背景的国际背景是英法向德国宣战。

德国在1939年进攻波兰,波兰是英法的同盟国,英法在德国进攻波兰的第二天向德国宣战。

美英两国对中日交战也不再持观望态度,开始支持中国。

蒋介石在日本刚侵入中国的时候,采取消极避战的态度,听任日本侵略者进攻中国。

在得到美英两国的支持后,蒋介石开始积极作战。

在长沙保卫战中,蒋介石投入近百万兵力,与日本进行输死决斗。

日本在得到德国与英法开战的消息后,认为世界大战开始了。

当时的太平洋是英美的势力范围,日本对太平洋地区早已垂涎若渴。

为了同美国开战,日本需要解决在中国的战争。

因此日本政府派遣冈村宁次担任长沙会战的指挥官。

冈村宁次是侵华日军总司令,有着丰富的对中国作战经验,战争最后以日本失败告终。

日本在长沙会战失败后,整个太平洋战场上也出现了颓势。

长沙会战有什么真相

长沙会战有什么真相

长沙会战有什么真相长沙保卫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长沙会战的真相,希望你喜欢。

长沙会战的真相长沙会战共四次,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之前,1938年11月13日,日军攻占岳阳,距离岳阳尚有130多公里的长沙当地驻军,在仓惶之中奉蒋介石“焦土抗战”的密令,于凌晨2时在长沙城内数百处同时放火,使全城成为一片火海。

长沙大火焚烧了三天三夜,全城被焚十分之九,烧毁房屋5万余栋,烧死百姓三万余人,数十万百姓伤亡或无家可归。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14日,第一次长沙会战,国民党军24万对付日军12万,日军攻至长沙城下,击溃国军10余万,因担心伤亡过大而主动撤退,第二天,得知日军撤退的消息后,薛岳下令反攻,趁机收复失地。

国军伤亡4万余人,日军伤亡3千余人。

——战后,薛岳向蒋介石报告大捷,蒋问俘虏缴获情况,答曰:无。

蒋某人气的肝疼,但为了不影响士气,只好捏住鼻子认了这次“大捷”。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7日——10月6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国民党军30余万对付日军约10万,日军连续发动猛攻,仅以伤亡不到7000人的代价,连续击溃薛岳4个军,并攻进长沙,后因准备太平洋战争而主动撤退,国军趁机收复失地,双方恢复战前状态。

——战后薛岳不好意思宣称大捷,蒋问俘虏缴获情况,答曰:俘虏8名。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第三次长沙会战,国民党军30余万对付日军第3、6、40师团和14旅团共12万(还有资料称第40师团和14旅团并未参战,因此日军参战总兵力为5万多,这个数据待证实).国军采用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略,集中优势兵力围歼日军,取得长沙大捷。

这次日军伤亡虽然只有6000人,但确实是被国军打退了。

因此薛岳再次向蒋报告大捷,共毙伤日军5.6万人。

蒋查看缴获日军枪支,发现竟然是“中正式”,于是大骂薛岳“谎报战绩连脸都不要”。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起因是什么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起因是什么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起因是什么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同盟国自珍珠港事件爆发以来第一场大胜,其战果比台儿庄战役更辉煌,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起因,希望能帮助你了解。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起因1941年10月,日本近卫内阁不堪战争重负垮台,东条英机出任日本新首相,随后决定对美国、英国和荷兰开战。

12月8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美国夏威夷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当日,驻广州的日军第二十三军开始进攻英军占领下的香港。

12月9日,中国国民政府才正式对日宣战,命令各战区对当面日军发动攻击,以策应英军在香港的作战,并从第九战区抽调第四军和第七十四军南下增援。

在日军第十一军的主动请战下,日军大本营决定先发制人,进攻湘北,以牵制第九战区兵力南下,由此拉开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帷幕。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过程1941年12月20日,日军从新墙镇向新墙河下游右岸地区的集结,准备从25日晨发动攻势。

1941年12月24日,中国军队北上抵达新墙河北岸投入战斗。

1941年12月25日,第20军继续与日军激战,该军奉命向东南方向的三江口、关王桥、王家坊山区(即影珠山、古华山一线)后撤。

1941年12月26日,第6师团第23联队在龙凤桥与第133师部队激战8个小时,于当日21时占领阵地。

傍晚,第3师团得到“汨水左岸之敌,正逐次撤退”的情报,于是决定提前进入汨水左岸,规定该部必须在28日拂晓前推进到汨水左岸地区,攻击归义南方高地一线之地。

而独立步兵第65大队则与第6、第40师团的一部交替,占领从关王桥到三江口东南方的各据点,担任掩护军左侧背任务。

1941年12月28日,阿南惟几作出了决定放弃了围歼国军的目标,而把目标转向了长沙。

1941年12月30日,第6师团所部步兵第13联队在空军支援下向鸭嘴山第95师阵地进攻,从北向南逐渐推进。

1941年12月31日19时,第3师团下达了新的命令,但是进攻的最佳机会已经失去。

由于大雨而暴涨的汨罗江,将日军阻挡了12小时以上。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推荐文章长沙会战的结果是什么热度:长沙会战中的天炉战法是怎样的热度:第四次长沙会战的指挥官是谁热度:长沙会战的经过是怎样的热度:长沙会战的指挥官是谁热度:1941年12月到1942年1月中日发生第三次长沙会战,这是在太平洋战争发生之后,盟军取得的第一个胜利,那么第三次长沙会战背景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第三次长沙会战背景对中国战场来说,这次战役是在武汉会战结束后的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大胜利,甚至是1945年3月到5月的战略反攻阶段的最大胜利,就连湘西会战规模都无法与其相提并论。

在1940到1945年期间,中日双方在湖南反复争夺据点,单论大规模的战役,除了前两次长沙会战,还包括所谓的湖南四大会战,都发生在这一个时期。

1940年枣宜会战的胜利,说明日军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到达进攻的顶峰。

在这一阶段日军的作战重点放到了对付苏联的东北方向,而在华中方面日军观察局势、制定策略,企图凭借一部分兵力来火中取栗,通过占领长沙打通大陆交通线。

日军大本营当局认为第11军所处的武汉地区有很大的战略优势,自给自足能力较强,所以在1939到1941年间,11军获得的弹药只有1938年的一半,这就大大限制了日军的战斗能力。

反观中国军队,第9战区的部队大都经历了武汉会战等一系列战役,经历过层层考验,不管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算得上是中国军队的精英。

这就是第三次长沙会战背景。

通过了解第三次长沙会战背景人们可以得知,中国军队的胜利是占有客观优势的,这种优势是在中日双方此消彼长的对比下造成的。

第三次长沙会战简介第三次长沙会战简介中提到此战发生在1941年至1942年,这是一场中国第九战区军队在湖南长沙地区对日军的一次防御性作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简介指出这次战役日军的指挥官是阿南惟几,他指挥日军11军,率领30个大队共约6万人,主要目的是配合向香港进攻的日军。

第三次长沙会战教案

第三次长沙会战教案
121212月月313131日抵达长沙城中的日抵达长沙城中的日抵达长沙城中的日军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顽强抵抗日军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顽强抵抗日军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顽强抵抗被牢牢地分割于长沙城中被牢牢地分割于长沙城中被牢牢地分割于长沙城中双方反复双方反复双方反复争夺争夺争夺主城区几经易手主城区几经易手主城区几经易手但在岳麓山炮兵阵地的掩护下但在岳麓山炮兵阵地的掩护下但在岳麓山炮兵阵地的掩护下国军最终将城市国军最终将城市国军最终将城市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并在第二日开始了对日军的包抄
中国战争史上于绝境之中取胜的事例很多,在初一同学们学过不少:楚霸王项羽在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大破秦军;韩信“背水一战”破赵取胜,靠的都是《孙子兵法》中记载的“置之死地而后生”之法。我在安排第二幕标题的时候,反复出现过这一些字眼,最终,我却选择了“向死而生”这个标题,因为我觉得这里的“生”不是简单“生存”,而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出示PPT9),“生”的含义,1.长沙古城,历战火,在废墟之上涅槃重生。2.长沙精神,染鲜血,于绝境之中世代传承。
设问1: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通过分析材料请学生总结,言之有理即可。
设问2:通过以上材料,我们了解了这次胜利带给我们民族的积极响,同学们,你们得到了一些什么启示呢?
(出示PPT14),教师总结启示: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证明了一个真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自信、自强,才能赢得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尊重与平等对待。
彼时的长沙城中可谓愁云密布,战争形势不容乐观。从上到下,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一个“死”字。我们一起来看看材料。
出示PPT7。分析三则材料,我们看到国军方面从将帅到指挥员,再到普通士兵,一个个都毫不计个人得失,将生死置之度外,决心与长沙共存亡,与民族共荣辱。

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章林;吴楚婕
【期刊名称】《国防》
【年(卷),期】2015(000)007
【摘要】1938年10月,武汉陷落,长沙作为捍卫西南各省的门户,其军事战略地位愈显突出。

对于日本来说,攻陷长沙是其打击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迫使中国政府屈服的重要步骤;对于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而言,守住长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和重要。

因此,1939年9月和1941年9月,中日双方先后进行了第一次和第二次长沙会战。

【总页数】3页(P81-83)
【作者】章林;吴楚婕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南京政治学院军事历史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296.93
【相关文献】
1.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原因研究
2.第三次长沙会战盟军获决定性胜利
3.雷神复仇——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的第9战区炮兵部队
4.雷神复仇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的第9战区炮兵部队
5.第三次长沙会战及其历史意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为什么前三次长沙会战薛岳成功守住,到了第四次会战却迅速败北?

为什么前三次长沙会战薛岳成功守住,到了第四次会战却迅速败北?

为什么前三次长沙会战薛岳成功守住,到了第四次会战却迅速败北?为啥长沙会战三战三捷,挡下日寇数年时间,可第四次长沙会战,为何仅仅三天,就被日寇攻入城门,大破长沙?是薛岳的“天炉战法”战法不管用了?还是咋了?总不可能是不想打了吧!详解长沙会战,一起来看看在这之中究竟发生了啥!长沙会战1939年,第一次长沙会战爆发,日寇大约集结了10万余人进军长沙,从现在来看,10万人的规模,作为一次大型会战,相较于先前的淞沪,武汉等等大型会战所派遣的兵力,差了可不是一点半点!这一次进攻,看着就像是一次“战前演习”,日寇好像也并没打算一举拿下长沙,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在当时长沙的守军,仅仅只有薛岳的第九战区,总计24万余人,并且大半为正规中央军,战斗能力极强。

2:1的兵力比,再加上长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乍一看好像也不是不能打,但纵观淞沪,武汉,那个不是5:1甚至是6:1,但最终未能挡下日寇进攻,因此这场仗,即便有着24万人,但对薛岳来说也并不好打。

长沙会战为了守下长沙,薛岳选择了多段攻击的方法,将整个长沙战区,连为一个整体,里里外外布置了不下数十个主要防守点,数百数千个小规模游击阵地,组成一个庞大的“口袋阵”,再辅以游击,突袭,逐层抵抗的方式,诱敌深入。

待到敌军,进入到长沙城门前时,四面八方,各个阵地的小股守军一拥而上,就像是小溪汇聚成长河一般,小股守军在合围敌人的过程之中,汇聚成一个成体,四面八方向敌人发动进攻,将其歼灭在长沙城门前。

一举拿下长沙会战首战胜利。

而这个战法的精妙之处便在于,由分散到集中的巧妙转换!在战争初期先靠着小规模部队,夹载着大规模部队,不间断袭击,迫使敌军,在行军过程之中也不敢放松警惕,使得日军在一路“摧毁”各个阵地,到达长沙城下时早已筋疲力尽,战力大减。

长沙会战而在这个过程之中,一路上我军“失守阵地”的部队,在阵地失守之后,并不会回到长沙城中,反而是悄悄跟在日寇后方,缓慢缩小包围圈,待日寇攻打长沙之时,再一拥而上,四面八方对日寇发动进攻。

《长沙保卫战》的历史真实事件是什么

《长沙保卫战》的历史真实事件是什么

《长沙保卫战》的历史真实事件是什么
抗日战争时期, ... 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抗击日军的重大战役。

共三次。

第一次长沙保卫战,战术上未分胜败,战略上阻止了敌人的目标,可作胜仗。

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保卫战,不仅阻止了敌人的目标,而且对敌军造成相当的打击。

但随后发生的“长衡会战”,则因骄傲松懈,准备不足而失利。

最后以长沙,衡阳相继陷落而告终。

前三次薛岳领导的国军英勇抵抗了以东条英机为指挥官的日军,但最后一次终因寡不敌众,兼之粮草不济,无任何后援而失败,其中方先觉率领的第十军在衡阳坚守四十余天,歼敌数万,最后寡不敌众终于1944年8月宣告沦陷。

日军从4月开始,至11月共7个月时间,全部打通了平汉线南段、粤汉线和湘桂线,但没有达到歼灭中国军主力,亦未摧毁空军基地。

这一阶段中国军队的防御作战能力,较之抗战初期大为下降,较之中期也相差甚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起因是什么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同盟国自珍珠港事件爆发以来第一场大胜,其战果比台儿庄战役更辉煌,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起因,希望能帮助你了解。

1941年10月,日本近卫内阁不堪战争重负垮台,东条英机出任日本新首相,随后决定对美国、英国和荷兰开战。

12月8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美国夏威夷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当日,驻广州的日军第二十三军开始进攻英军占领下的香港。

12月9日,中国国民政府才正式对日宣战,命令各战区对当面日军发动攻击,以策应英军在香港的作战,并从第九战区抽调第四军和第七十四军南下增援。

在日军第十一军的主动请战下,日军大本营决定先发制人,进攻湘北,以牵制第九战区兵力南下,由此拉开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帷幕。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过程1941年12月20日,日军从新墙镇向新墙河下游右岸地区的集结,准备从25日晨发动攻势。

1941年12月24日,中国军队北上抵达新墙河北岸投入战斗。

1941年12月25日,第20军继续与日军激战,该军奉命向东南方向的三江口、关王桥、王家坊山区(即影珠山、古华山一线)后撤。

1941年12月26日,第6师团第23联队在龙凤桥与第133师
部队激战8个小时,于当日21时占领阵地。

傍晚,第3师团得到“汨水左岸之敌,正逐次撤退”的情报,于是决定提前进入汨水左岸,规定该部必须在28日拂晓前推进到汨水左岸地区,攻击归义南方高地一线之地。

而独立步兵第65大队则与第6、第40师团的一部交替,占领从关王桥到三江口东南方的各据点,担任掩护军左侧背任务。

1941年12月28日,阿南惟几作出了决定放弃了围歼国军的目标,而把目标转向了长沙。

1941年12月30日,第6师团所部步兵第13联队在空军支援下向鸭嘴山第95师阵地进攻,从北向南逐渐推进。

1941年12月31日19时,第3师团下达了新的命令,但是进攻的最佳机会已经失去。

由于大雨而暴涨的汨罗江,将日军阻挡了12小时以上。

这时,日军已经杀到了九战区布置的口袋的袋底,而国军也在向日军侧背挺进。

第9战区于当日命令各部队,于1月1日零时开始攻击前进,对长沙外围之敌进行反包围,并限定在1月4日夜间,进至第一次攻击到达线。

当晚,面对日军的进攻,中国军队很快作出了反应。

北门方向第190师反攻左家塘,南边预10师反攻军储库,同时预10师一部围歼白沙岭之敌,至22时上两处阵地克复。

当夜1时30分、3时20分,日军两次向邬家庄、小林子街进犯。

预10师分别投入第30团1个营、29团2个营反击,两次都夺回阵地。

第29团团长陈新善、团副曾友文殉国
1942年1月2日,长沙东郊、北郊和南郊的前进阵地全部失守。

1942年1月3日,日军第10军开局不利。

第6师团的日军利
用暗夜的掩护和守军的大意在陈家山下集结,于清晨冲上山顶占领了阵地。

1942年1月4日2时,第68联队命令第1大队突破荒山,第2大队突破冬瓜山。

第8中队于7时30分占领了东瓜山高地。

9时,第3师团下达了反转的命令,在第3师团为确保渡河点而奋战的同时,守备第6师团渡河点榔梨市附近的步兵第45联队以及辎重兵第6联队也陷入了苦战。

4日夜,薛岳下达了追击令,至5日7时,长沙附近已无敌踪。

此时第4军和73军一道开始了追击。

日军两个师团并列向北退却,中国军队紧紧追击。

该两军于7日凌晨退到捞刀河北岸、枫林港地区。

1942年1月8日,日军第3、第6师团由捞刀河北岸继续北退,沿途不断遭中国军队截击、侧击。

进至青山市、福临铺、影珠山地区时,遭到第73、第20、第58、第37军的拦截阻击和第4、第26、第78军的追击,第3、第6师团被包围于该地区。

1942年1月10日,第6师团企图向北突围,其第13联队被第20军和第58军分割包围。

1942年1月11日,日军第6师团及第3师团陆续突出拦截线,第40师团亦从春华山东侧北撤。

第99军、第37军再在麻石山、麻峰嘴等地进行截击。

日军一面抵抗、一面撤退。

至12日,日军退至汨罗江北岸才得以收容、整顿。

1942年1月15日,日军退至新墙河北原防地,第20军、第58军、第78军等中国军队一面寻歼汨罗江以南的残留日军,一面向
新墙河以北日军阵地实施袭击。

至16日,基本上恢复了会战开始前的态势。

第11军指挥所也撤回汉口,第三次长沙会战到此正式落下帷幕。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结果此次会战,据中国国民政府军委会及第九战区发表的战绩称:日军伤亡56944人(其中亡33941人,伤23003人),俘虏日军中队长松野荣吉以下官兵139人,缴获步骑枪1138枝、轻重机枪115挺、山炮11门、无线电台9架及其他军用品;中国军队伤亡官兵31346名。

而据日方战史统计,日军战死1591人(内军官108人),战伤4412人(内军官241人),打死军马1120匹,打伤646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