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认识基本情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变化以及面临的国内和国际形势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模板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变化以及面对的国内和国际局势:此刻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已被国际社会所公认。
但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2、今世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我国处于并将长久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何说我国此刻处于并将长久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详细表现)从整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详细制度还不完美,所以我国此刻处于并将长久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初级阶段的含义: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月中期算起,起码需要一百年时间。
4、我国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趋增加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伍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国家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其拟订依照: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中国共产党一直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行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民众的根本利益。
其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定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表现;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定长久坚持的指导思想。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大以来,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连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获得全部成绩和进步的根来源因是什么?(开辟了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系统。
)7、我国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来源则,坚持改革开放,独自自主,艰辛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兴盛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其中划线部分为中心内容,可简洁归纳为“一其中心、两个基本点”。
该路线拟订依照:我国正处于并将长久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该路线拟订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8、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一定听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3课《洪湖水,浪打浪》教案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3课《洪湖水,浪打浪》教案一. 教材分析《洪湖水,浪打浪》是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三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洪湖的美景为背景,描绘了洪湖人民的美好生活,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洪湖的历史背景,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情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独立演唱简单的歌曲,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洪湖的历史背景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引入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洪湖的历史背景,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2.学会演唱《洪湖水,浪打浪》这首歌曲,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理解歌曲的歌词内涵,感受歌曲的美感。
3.学会用适当的情感和力度演唱歌曲。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洪湖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内涵。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分组练习,团队合作演唱。
4.欣赏法:聆听不同版本的《洪湖水,浪打浪》,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洪湖的图片、歌曲乐谱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教学用具:如节拍器、钢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洪湖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了解洪湖的历史背景。
同时,播放《洪湖水,浪打浪》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团队合作演唱。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姿势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5.拓展(5分钟)学生聆听不同版本的《洪湖水,浪打浪》,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认识周长》(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认识周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周长》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并能够应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课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周长的定义和意义;二是计算周长的方法。
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周长的基本概念,理解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这一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名称、特征和分类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也学习了长度单位,能够熟练地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但是,对于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能够正确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周长的概念及其意义,计算周长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正确计算复杂图形的周长。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怎么样围绕一个物体走一圈”,从而引出周长的概念。
2.探究新知:讲解周长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4.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3课《丰收的节日》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3课《丰收的节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丰收的节日》是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三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展现了丰收季节的喜悦。
歌曲共有四句歌词,旋律重复出现,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歌词中描述了丰收的季节,人们载歌载舞,共同庆祝丰收的喜悦。
这首歌曲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演唱简单的歌曲。
此外,他们对于丰收的季节和庆祝活动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理解和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情感。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于音乐的表现和欣赏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欣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学会演唱歌曲《丰收的节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唱、动、奏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丰收季节的喜悦感和对音乐的热爱,培养他们的集体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丰收的节日》。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和欣赏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解歌曲的背景、内容和要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演唱歌曲。
2.示范法:我将以示范的方式教授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
3.互动法:通过集体唱、分组唱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他们的集体合作意识。
4.视听法:通过播放歌曲和相关的音乐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歌曲的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丰收季节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为学习歌曲做铺垫。
2.讲解歌曲:讲解歌曲的背景、内容和要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演唱歌曲。
3.学唱歌曲:示范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指导学生进行集体唱、分组唱等形式的练习,帮助他们掌握歌曲。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我们的祖国有巍峨的群⼭,有浩瀚的江海,有⽆边的森林,有起伏的稻⽥。
唐诗宋词中,就有许多是描写⼭⽔风景的。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第三课《古诗词三⾸》教案 教学⽬标: 1.认识“渚”、“轼”2个⽣字,会写“德”、“鹊”等3个⽣字。
会理解“渚”、“茅店、社林”等字词的意思。
2.抓住诗句的描写,展开想象,由画⾯感悟出景物的特点。
3.感悟画⾯美的同时,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的美,并分析感悟景⾊的特点。
2.难点:同样写⽉夜景⾊,表达的感情则不同,所以要借助诗句,想象⽣活画⾯,并能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准备古诗的相关图⽚。
2.描写⽉⾊的古诗和古诗的课件。
第⼀课时 ⼀、导⼊新课,激发兴趣。
1.师:王维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很多古诗词都是这样,在诗词中描绘了⼀幅幅鲜明的画。
古诗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古诗词三⾸》2.师板书课题3.古诗词三⾸ 3.根据题⽬,判断诗词,并讲出理由。
(1)《宿建德江》和《六⽉⼆⼗七⽇望湖楼醉书》是诗,因为整⾸诗的每⼀⾏字数相同。
《西江⽉•夜⾏黄沙道中》是⼀⾸词,因为每⼀⾏的字数不相同,有多有少,所以⼜称为“长短句”。
(2)从题⽬可以分析出:《宿建德江》和《六⽉⼆⼗七⽇望湖楼醉书》是诗;⽽《西江⽉•夜⾏黄沙道中》是⼀⾸词,题⽬中已告诉我们这⾸词的词牌名是“西江⽉”。
⼆、学习《宿建德江》。
1.揭题,解题。
(1)介绍作者。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年),湖北襄阳⼈。
是唐代⼀位不⽢隐居,却以隐居终⽼的诗⼈。
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只好还归故园。
开元⼆⼗⼋年(740),诗⼈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岁。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发展中国 必背知识点梳理

【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一、伟大的改革开放1.改革开放的历程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①内容: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②意义: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⑵改革开放的历程①改革开放起步阶段(1978年到1992年):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1982年,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
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至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城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②改革开放逐步深化阶段(1992年到2013年)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③改革开放全面深化阶段(2013年至今)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易试验区。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这都表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改革开放的意义⑴改革开放的意义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3课《茎的奇妙》说课稿

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3课《茎的奇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茎的奇妙》是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植物的茎,了解茎的结构和功能,探索茎的奇妙之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茎的基本特征,认识茎的不同类型,了解茎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他们对茎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植物的茎,了解茎的结构和功能,探索茎的奇妙之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植物茎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自然、探索科学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植物的茎,了解茎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理解茎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物植物茎,引导学生观察茎的外部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茎的结构:让学生分成小组,用剪刀、放大镜等工具,自己动手剖开茎,观察茎的内部结构。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了解茎的功能:让学生观察剖开后的茎,探讨茎的不同部分的功能,如导管、筛管等。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茎的功能。
4.探索茎的奇妙: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茎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如弯曲、伸展等。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茎的奇妙之处。
5.总结提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教师总结茎的结构、功能和奇妙之处,强调茎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结构:外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导管、筛管等•功能:支持、输导、保护等•奇妙之处:弯曲、伸展、自我修复等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如观察、操作、讨论等。
六年级的开学第三课教案

六年级的开学第三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掌握写作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热爱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学生能够感受到课文所传达的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材,课文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语文学科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节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合作交流。
4. 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章主题的把握。
难点1. 写作技巧的掌握。
2. 在阅读理解中,如何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和示范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的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3. 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通过合作交流,讨论问题答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技巧讲解与实践(15分钟)教师讲解本节课的写作技巧,并进行示范。
学生根据所学写作技巧,进行写作实践。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写作技巧的应用。
《认识3》教学设计(二版)

3.连一连
及时将所学知识运用,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四)
课
堂
小
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3、学习了点数3、3的样子和3的手势。那3的样子像什么?3的手势怎么做?非常棒,请同学们在生活中也找一找与3相关的事物,将我们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让学生自己成为课堂主人。
(五)
作
业
《认识3》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授课班级
培101班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的生活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家庭生活》中的《认识3》的第一课时,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认识1、2的数字、数量,本课将教学生逐步形成数量与数字相对应的概念,注重数学点数、归纳能力的训练,并将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0名,其中自闭症3名,多重残疾1名,听力残疾1名,智力障碍5名,其中有2名自闭症学生无语言。根据认知程度可将全班学生分为三层:
(1)图中有几个太阳?几朵云?几只猴子?
(2)玩小游戏,请同学们把这些物品放入相应的袋子里面。(学生上台操作)。
3.取出数量为“3”的物品
出示强化物(薯片、棒棒糖、巧克力等),请学生听指令拿一拿。
4.听音乐,数字3像什么?
我们学过1像铅笔,2像鸭子,那么3像什么呢?(耳朵)。耳朵用来干什么的?(听声音)。牢牢记住3,口诀:3像耳朵听声音。——学生齐读、个别读
A层:(黄慧怡、李鹏飞、胡上宇)认知能力较强,语言表达能力较好,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B层:(余家勋、钱睿、姚惟俊)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注意力不集中。其中余家勋无语言,钱睿时常可跟上教师的思路。
C层:(方雨晨、叶沐阳、盛思涵、张庆淼)认知能力弱,注意力易分散,其中张庆淼无语言、方雨晨语言表达能力弱,他们需要大量辅助。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知识清单

第三课第三课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识结构1、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第一目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1、新型的民族关系是什么?第二目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3、青少年如何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4、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和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原因是什么?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2、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3、“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第三目实现祖国和平统一4、一国两制提出和实施的重大意义?5、两岸和平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提和政治基础是什么?(或者是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是什么?)6、“三通”的实施说明了什么?7、“三通”的实施有什么意义?8、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祖国完全统一,我们青少年担负着怎样的责任?青少年如何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1)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3)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同破坏民族的行为做斗争。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和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原因是什么?(1)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
(2)形成了新型的民族关系。
(3)坚持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上节课的五点一国两制提出和实施的重大意义?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有利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和繁荣,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三通”的实施说明了什么?说明:1、两岸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风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两岸人民同根同祖,是促成两岸积极合作、走向统一的精神纽带。
3、国共两党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4、祖国日益强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为两岸关系良好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三通”的实施有什么意义?意义:1、有利于两岸经济发展。
2、有利于国家主权完整。
3、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三课知识点归纳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三课知识点归纳政治的学习大多数都是对概念的理解,作为学生的我们,在掌握这些概念的时候,一定要进行适当的联系,比如:“完善”总是和“制度”搭配、“提高”总是和“能力”搭配、“制度”总是和“体系”搭配。
小编带来的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三课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帮助到你!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三课知识点归纳1理解文化的内涵(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
文化与人类社会与生俱来,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3)从文化与人们个体的关系来看,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有文化。
(4)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但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了解文化的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了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影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三课知识点归纳2一、意识的本质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湘美版(2024)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有特点的房子》精品教案

播放视频
三、学习活动
(一)用彩纸撕贴出美丽的房子并组合到一起。
(二)学生作品欣赏
出示图片
观察铜屋,认识基本几何图形,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认识观察,并剪或撕出基本图形,说出摆放过程中的心得
合作完成用剪或撕的方法完成作品
通过观察、分析,加深对基本形的认识。初步形成发现、感知、欣赏美的意识。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情景导入
(出示图片)这些房子是不是很有特点,怎样才能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呢?板书课题
了解这些房屋的特点。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欣赏房层建筑
(出示图片)《伎乐铜屋(青铜器)》
(一)正方形,长方形,还有圆形三角形,拼一拼,摆一摆,有特点的房子真不少。
由几何图形组成不同的房屋
同样两个形状,改变方向去组合,会拼出不同形状的房屋。
注意拼摆时高矮、前后搭配有变化。
(二)小贴士
简单的图形经过不同的摆放,可以拼出高矮、胖瘦的房子、花草树木等其他事物。
(三)找一找,两幅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出示图片
房子、树木的大小、形状、数量相同,摆放位置不同。
图片一:整齐的排列看起来呆板一些
《有特点的房子》精品教案
课题
3 有特点的房子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第3课《有特点的房子》,以学习任务“认识基本形,用基本形拼贴、组合房子”为驱动
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基本形,并通过图形组合的方式探究房子的造型特点,进而引导学生运用彩纸撕贴的方式、图形组合的方法,创作以美丽的房子为主题的风景画。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3课《我们班-他们班》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3课《我们班-他们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三课《我们班-他们班》,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班级中的不同个体,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班级纪律,主动参与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他们对于自己和他人的认知逐渐清晰,对于班级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特别是在团队合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班级中不同个体的特点,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合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班级,关心同学,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的态度,增强班级凝聚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合作。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他人尊重和合作的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故事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班级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班级中不同个体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班级中不同个体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班级中的具体案例,使学生理解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理念。
5.实践环节:学生进行班级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快乐。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游戏中的观察》教案(2024秋)

3.游戏中的观察【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上册《我们自己》单元的第三课,是在认识身体的结构、发现生长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获取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教材安排了四个环节的教学活动:聚焦环节,教材通过展示一幅“老鹰捉小鸡”游戏的图片,将问题聚焦到:“我们在游戏中会用到哪些感觉器官”,不仅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感觉器官,还直接点明了本课的研究主题。
探索环节,学生主要经历了抓尺子游戏。
教材将游戏分成三个活动来展开。
活动一主要是让学生蒙住眼睛来抓尺子,并将抓住的次数记录下来,在此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不利用感觉器官来辅助游戏很难完成任务。
活动二是学生在蒙住眼睛的基础上,加入了听口令这一环节,学生在比较中会发现,在耳这一感觉器官的辅助下,抓尺子游戏的成绩有所提高。
活动三是既让学生睁开眼睛,又让学生听口令,在耳和眼两种感官的配合下,抓尺子游戏的成绩进一步提高。
在这三个有结构的活动下,学生逐渐感受到综合运用多种感觉器官的重要性。
研讨环节,通过“在游戏中,我们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和“哪种方法抓尺子比较容易,为什么”两个问题的讨论和交流,明确本节课聚焦的重点是两种感觉器官——眼和耳的综合运用;通过用眼看,用耳听,能帮助人们在游戏和活动中更准确、更快地获得信息,从而提高活动的效率。
拓展环节,教材安排了另外一种游戏——翻拍手游戏。
这一游戏主要是让学生继续感受综合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在活动中的重要性,其次是进一步理解感觉器官是如何帮助我们完成游戏的。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初期阶段,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具有很强的探索欲望。
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能够运用感觉器官获取一些基本信息,但这种经验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
对于综合运用多种感觉器官,缺乏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鉴于此,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合适的游戏方法,能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更深入地体会和认识感官的作用,明白感官综合运用的好处,并且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爱护感觉器官的教育,为他们的成长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一轮复习教案)

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一轮复习教案【课题】九年级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教学目标】1.世界舞台上的中国2.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主要矛盾、根本任务4.党的基本路线5.民族团结、“一国两制”6.训练解题技能【教学过程】[时政链接]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知识回顾]1.请你描述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P32(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抓住历史机遇,实行改革开放,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成果:)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国家强了起来。
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地位、作用:)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形象:)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2. 最基本国情。
P34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原因:现阶段我国(1)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其表现: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不发达。
起始时间:1956年底到建国100年,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3.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P35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
P35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P35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十八大新增加)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P37(1)具体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测试题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将所选选项前的字母编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下列有关我国社会存在的矛盾,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现阶段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存在着种种矛盾B.我国的阶级矛盾已经不复存在C.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解决贫富差距问题D.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杜绝社会上存在的各种矛盾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经受住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靠的是:()A.我国很好的处理了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D.我国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3.有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述正确的有:()①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②初级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③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政治、文化方面,经济上我国GDP指标已经摆脱了不发达阶段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A.①②③④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④4.下列选项中,能直接反映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是:()A.我国拟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B.第四次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在北京召开C.我国边远地区还有部分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D.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在江苏举行5.胡锦涛主席2005年9月14日在纽约出席了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开幕式,并出席首脑会议发展筹资高级别会议。
胡锦涛在会上宣布了中国为支持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这些重大举措受到与会领导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领导人高度赞赏。
这反映了:()A.全球越来越关注贫困问题B.我国已经逐步跃入发达国家行列,需要支援发展中国家C.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D.我国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6.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改革开放④“三个代表”思想()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7.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坚持高度自治的方针D.实现两岸直接通邮、通航和通商8.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_____,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第三课《老师,我成长中的航标》教案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老师的重要作用、如何尊重老师以及与老师沟通的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老师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课堂的反应来看,学生们对于尊重老师和与老师沟通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我感觉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老师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明确老师对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
-学会尊重老师,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掌握与老师沟通的方法,主动寻求帮助,促进自身学习与成长。
-通过实例分享,感悟师恩,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道德素养。
举例解释:
-通过讲解教材中关于老师的角色和功能的描述,让学生明白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如礼貌待人、认真听讲等。
-通过模拟场景,教授学生如何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包括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接受建议等。
2.教学难点
-让学生深刻理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含义,并能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培养学生主动沟通的勇气和技巧,尤其是在面对困难时如何向老师寻求帮助。
第三课《老师,我成长中的航标》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三课《老师,我成长中的航标》教案,依据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师友结伴同行”的内容进行设计。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认识到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含义。
高中政治哲学第三课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第三课知识点只有知识才是力量,只有知识能使我们诚实地爱人,尊重人的劳动,由衷地赞赏无间断的伟大劳动的美好成果;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政治哲学第三课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政治哲学第三课知识1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⑴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⑵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因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1)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错误观点。
4、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l)区别:二者含义不同;二者性质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l)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认识基本情
第一框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的国际地位,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认清基本国情;认识到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记住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从而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主要矛盾、根本任务;
难点:认清基本国情的重要性、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自主学习:
1.一个、、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2.我国的基本国情
是
3.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是:
(1)(2)(3)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
4.目前国家的主要矛盾是目前国家的根本任务
是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纳起来就是:
学习过程:
合作探究
一、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1、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活动一】了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
在国际经济舞台上: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
在国际文化舞台上:
(1)、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原因是什么?P32
【活动二】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结论:。
(2)、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面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3)、认清基本国情的重要性
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活动三】交流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如:人民生活总体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神舟”五号、六号飞船发射成功;港澳回归,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加入世贸等
(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活动四】你所在的城市或乡村有哪些显著的变化?
房屋建筑:
电信事业:
环境保护:
(2)、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为什么说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有哪些?)
答: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
①、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3)什么是初级阶段?答: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表现: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本世纪中期,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答:A、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个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存在阶级矛盾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不是主要矛盾。
B、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
(5)、国家的根本任务
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活动五】四件大事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开天辟
地()开国大
典()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六大()(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纳起来就是:P35(2)、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课堂反馈:(本课时练习册相关内容)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