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概念的演变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其基本内容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其基本内容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其基本内容 ⼤家对供应链管理有什么样的认识呢?yjbys⼩编和⼤家分享部分相关的资料,欢迎⼤家阅读学习哦,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应届毕业⽣培训⽹吧!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计算机⽹络的发展进⼀步推动了制造业的全球化、⽹络化过程。
虚拟制造、动态联盟等制造模式的出现,更加迫切需要新的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
传统的企业组织中的采购(物资供应)、加⼯制造(⽣产)、销售等看似整体,但却是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的企业运作模式,已经⽆法适应新的制造模式发展的需要,⽽那种⼤⽽全,⼩⽽全的企业⾃我封闭的管理体制,更⽆法适应⽹络化竞争的社会发展需要。
因此,供应链的概念和传统的销售链是不同的,它已跨越了企业界限,从建⽴合作制造或战略伙伴关系的新思维出发,从产品⽣命线的"源头开始,到产品消费市场?从全局和整体的⾓度考虑产品的竞争⼒,使供应链从⼀种运作性的竞争⼯具上升为⼀种管理性的⽅法体系,这就是供应链管理提出的实际背景。
供应链管理是⼀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法,它执⾏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
例如,伊⽂斯(Evens)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户连成⼀个整体的管理模式。
菲利浦(Phillip)则认为供应链管理不是供应商管理的别称,⽽是⼀种新的管理策略,它把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
最早⼈们把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放在管理库存上,作为平衡有限的⽣产能⼒和适应⽤户需求变化的缓冲⼿段,它通过各种协调⼿段,寻求把产品迅速、可靠地送到⽤户⼿中所需要的费⽤与⽣产、库存管理费⽤之间的平衡点,从⽽确定最佳的库存投资额。
因此其主要的⼯作任务是管理库存和运输。
现在的供应链管理则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成为⼀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
供应链概述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 1 供应链概述
• 供应链还可以这样来分类: • (1) 以客户要求为核心构筑的供应链: 根据客户的要求标准, 达到以客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 1 供应链概述
• 1. 1. 3 供应链的特征
• 如图 1-3 所示, 供应链由不同成员组成, 其中存在一个核心企业 ( 可能 是产品生产制造业, 也可以是大型零售企业), 供应链在信息流的驱动 下, 透过供应链成员的功能分工与合作, 以资金流、 物流、 服务流为 媒体提升整个供应链的价值。
第一章 理解供应链
• 1. 1 供应链概述 • 1. 2 供应链的重要性 • 1. 3 供应链的目标 • 1. 4 供应链的演变 • 1. 5 供应链的未来发展
1. 1 供应链概述
• 1. 1. 1 什么是供应链
• 供应链这一概念源于价值链, 产生于20 世纪80 年代后期。 • 目前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 通过对信息流、
• ment)。 要建立这种 3A 供应链, 企业必须放弃与生产力背道而驰的、 一味追求效率的心态,必须做好准备以保持整个供应链网络随时对环 境的变化做出反应, 必须关注供应链所有合作伙伴的而不只是自家企 业的利益。
• 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 需求是否稳定以及是否可以预测等因素通常 把产品分为两种: 功能型的和创新型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章公路施工组织与管理基础知识
• 第一节公路建设项目 • 第二节建设项目组织管理 • 第三节公路施工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对象、任务及学科特点
供应链产生与发展
供应链产生与发展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供应链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供应链是指将原材料、零部件、产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商传递给消费者的全过程。
它的产生与发展与工业革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密切相关。
一、供应链的产生供应链最早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的起源。
在工业革命之前,生产和物流主要依赖手工操作,缺乏规模效应和高效性。
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机械化和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这促使着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开始探索如何优化生产和物流活动。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动,企业开始将生产过程分割为不同的环节,并专注于自身所擅长的领域,而将其他环节外包给专业供应商。
这种生产方式带来了供应链的概念,企业之间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物流和信息的流通实现原材料到成品的生产。
二、供应链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供应链管理不断迭代和创新。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供应链逐渐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协同和管理。
电子商务的兴起为供应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
同时,供应链的延伸使得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
除了传统的上下游合作伙伴,现在还涉及物流服务商、金融机构、信息技术提供商等。
供应链的成功需要各方的合作共赢,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和信息共享平台是至关重要的。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企业开始关注整体效益而不是局部优化,强调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和优化。
例如,通过精细化的需求预测和物流规划,企业可以减少库存和运输成本,同时提高客户满意度。
通过供应链管理,企业可以实现更加高效的生产和物流流程,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供应链管理的成功不仅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也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三、供应链的前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供应链在未来将持续发展和演变。
预计未来供应链将更加智能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化。
智能供应链将利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
供应链的发展简史
供应链的发展简史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供应链管理成为企业成功运营的重要因素之一。
供应链管理指的是在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周期中,由原材料的采购到最终产品的交付,所涉及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
本文将回顾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历程,探讨其演变及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一、起源供应链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
当时,由于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的快速变化,企业开始寻求新的方式来管理他们的供应链。
这个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的供应链专家提出的,他们认识到传统的采购和分销方法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因此,他们开始探索一种更综合和协同的方法来管理供应链。
二、演变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供应链管理经历了迅速的发展和演变。
在这一时期,一些先进的企业开始将供应链管理视为战略性问题,并开始重视供应链的整体优化。
他们意识到,在全球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优化供应链可以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和质量,并且有助于实现业务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供应链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更好地管理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比如预测需求、协调供应商和客户,以及实时跟踪物流和库存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供应链管理更加精细和高效。
三、挑战与机遇随着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兴起,供应链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增加了风险管理的困难,如自然灾害、政治动荡和货币波动等。
此外,供应链的延伸和外包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和协调的复杂性。
然而,技术的进步又为供应链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比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供应链的可见性和灵活性,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和变化。
四、未来趋势未来,供应链管理将继续发展,并面临新的趋势和挑战。
首先,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议题。
随着社会对环境和社会责任的关注增加,企业需要考虑如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确保供应链中的供应商遵守相关标准。
其次,供应链的数字化将进一步推进。
通过采用智能技术和自动化系统,企业可以实现供应链的全球可见性和实时优化。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内容在当今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战略性业务活动。
通过协调和整合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最终客户之间的流动和协作,供应链管理旨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交付效率和质量,以满足客户需求并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本文将探讨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内容,从不同维度深入了解这个日益重要且复杂的领域。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可以被定义为对整个供应链上的流程、活动和关系的有效协调和管理。
它强调通过有序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动来实现优化,以实现组织和相关利益方的共同价值。
供应链管理不仅仅关注内部的物流和运输,还涉及与供应商、分销商和其他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和协调。
二、供应链管理的内容1. 供应链战略规划:供应链管理始于制定明确和一致的供应链战略规划。
这包括确定目标市场、产品组合和供应链网络,并制定相应的战略决策,以确保供应链能够适应持续变化的市场和客户需求。
2. 供应商管理:供应链管理要求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与其进行合同谈判和管理,并确保供应商的质量和交付能力能够满足组织的需求。
3. 计划与预测:供应链管理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内部资源能力进行有效的计划和预测。
这包括对需求进行准确预测,制定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策略,并确保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能够及时响应和适应变化。
4. 物流与运输管理:供应链管理需要确保物流和运输活动的高效和可靠。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物流渠道、优化运输路线和运输模式,并确保货物的及时交付和安全。
5. 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强调对库存的有效管理。
这包括对库存水平和库存周转率的控制,避免库存积压和过度投资,同时确保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及时获得所需的原材料和产品。
6. 信息流管理:供应链管理需要确保及时、准确和可靠的信息流动。
这包括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对订单、库存、交货和支付等信息进行有效跟踪和分析,以支持决策和实施各种供应链活动。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式,已经成为了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两方面进行分析,旨在帮助企业了解并把握供应链管理的最新动态。
一、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现状1.1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从原材料供应到最终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全过程进行统一协调和优化的管理方式。
它着眼于整个供应链网络的最大化绩效,并通过共享信息和协同决策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1.2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历程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供应链管理逐渐受到重视,并在企业中逐步得到应用和推广。
从最初的简单物流管理到现如今的全球供应链整合,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经历了由内向外、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演变过程。
1.3 供应链管理的特点和价值供应链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整合性、协同性、全局性、可持续性等。
它通过优化物流流程、减少库存和缩短供应链周期等方式,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市场竞争优势。
二、供应链管理的未来趋势2.1 智能化和数字化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逐渐应用于供应链管理中。
未来,供应链管理将更加智能化和数字化,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实现供需匹配、资源优化和风险管理,提高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和灵活性。
2.2 绿色和可持续趋势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未来,供应链管理将更加注重绿色和可持续,推动低碳物流、循环经济和社会责任等概念的落地。
企业需积极采取环保措施,降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2.3 网络化和全球化趋势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全球市场的扩大,使得供应链管理趋向于网络化和全球化。
未来,供应链管理将面临更广泛的伙伴合作和信息共享,促进全球供应链的整合和优化。
企业需加强跨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竞争和市场变化,提高整体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一、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指由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物流服务商、销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等环节组成的,为满足市场需求而进行的一系列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同运作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强调了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协同。
在供应链中,各环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依赖关系,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运作。
因此,供应链管理需要确保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和合作,以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和整体最优。
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是对整个供应链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它旨在通过优化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降低成本,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 计划与协调:制定和实施供应链策略,确保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和同步。
这包括制定采购计划、生产计划、物流计划等,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2. 资源整合:整合供应链中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这包括供应商选择、库存管理、物流管理等。
3. 风险管理:识别和评估供应链中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这包括供应商不稳定、市场需求变化、运输延误等风险。
4. 持续改进:不断寻求改进供应链的机会,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这包括采用新技术、优化流程、提高员工素质等。
总之,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它需要企业具备全局思维和协作精神,以实现供应链的整体最优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供应链的概念及其特征
供应链的概念及其特征一、供应链的概念供应链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
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指把从企业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再传递到零售商和用户的一个过程。
传统的供应链概念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层上,注重企业自身的资源利用。
有些学者把供应链的概念与采购、供应管理相关联,用来表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这种观点得到了研究合作关系、JIT关系、精细供应、供应商行为评估和用户满意度等问题的学者的重视。
但这样一种关系也仅仅局限在企业与供应商之间,而且供应链中的各企业独立运作,忽略了与外部供应链成员企业的联系,往往造成企业间的目标冲突。
后来供应链的概念注意了与其他企业的联系,注意了供应链的外部环境,认为它应是一个“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再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这是更大范围、更为系统的概念。
例如,美国的史迪文斯(Stevens)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
伊文斯(Evens)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模”。
这些定义都注意了供应链的完整性,考虑了供应链中所有成员操作的一致性(链中成员的关系)。
而到了最近,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与一切前向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
此时对供应链的认识形成了一个网链的概念,像丰田、耐克、尼桑、麦当劳和苹果等公司的供应链管理都从网链的角度来实施。
哈理森(Harrison)进而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
这些概念同时强调供应链的战略伙伴关系问题。
供应链的概念类型和结构
供应链的概念、类型和结构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孤立地生存,它需要市场、企业以及人的支持。
这些市场、企业和人联系在一起,上下环节之间表现为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一条长长的供应链。
事实上,供应链是早已客观存在的的事物。
一、供应链的概念(一)供应链概念认识的发展过程供应链(SupplyChain)的概念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指将采购的原材料和收到的零部件,通过生产的转换和销售等过程传递到企业用户的一个过程。
传统的供应链概念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注重企业的自身利益目标。
随着企业经营的进一步发展,供应链的概念范围扩大到了与其它企业的联系,扩大到供应链的外部环境,偏向于定义它为一个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它是更大范围、更为系统的概念。
美国的史迪文斯(Stevens)认为“通过价值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
”这种定义注意了供应链的完整性,考虑了供应链中所有成员操作的一致性。
现代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
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与一切前向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
此时的供应链的概念形成为一个网链的概念,像丰田、耐克、尼桑和麦当劳等公司的供应链管理都是从网链的角度来实施的。
(二)供应链的含义英国著名物流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Martin.Christopher)教授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一书中对供应链进行了如下定义:供应链是指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过程和活动的上游及下游企业组织所构成的网络。
比如,衬衣制造商是供应链的一部分,它的上游是化纤厂和织布厂,下游是分销商和零售商,最后到最终消费者。
按此定义,这条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都是相互依存的,但实际上它们却彼此并没有太多的协作。
供应链管理(全)ppt课件(完整版)pdf
供应链管理目标与原则
管理目标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实现整个供应链条上成本最低、 效率最高、风险最小的目标。具体包括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库存成本、缩短交 货周期、减少浪费等。
管理原则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供应链管理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以客户为中心、协同合作、 信息共享、风险共担、持续改进等。这些原则有助于建立稳定可靠的供应链关系 ,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
关键成功因素 领导层的支持和推动,形成全员参与的绿色企业文化;
跨部门协作和沟通,确保绿色供应链战略的有效实施;
绿色供应链构建策略和关键成功因素剖析
强化供应商管理,确保供应商遵守环保法规和企业绿色采购 政策;
持续创新和改进,不断提升绿色供应链的运营效率和环保绩 效。
案例分析:领先企业绿色供应链实践分享
VS
绿色供应链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消费者环 保意识的提高,绿色供应链已成为企业可 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绿色供应 链有助于降低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环境风险 ,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同时也有助 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实现可 持续发展。
绿色供应链构建策略和关键成功因素剖析
绿色供应链构建策略
果评估等方面。
经验教训总结
总结该企业在构建高效库存和物 流配送系统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05
信息化技术在供应链 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对供应链管理影响分析
1 2 3
云计算的普及
云计算为企业提供了灵活、可扩展的IT资源,使 得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快速部署和弹性扩展 。
根据企业需求和市场变化,制定 合理的库存控制策略,包括安全 库存水平设定、订货点确定、经 济订货批量计算等。
供应链定义
供给链最早来源于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经济链",而后经由迈克尔.波特开展成为"价值链",最终日渐演变为"供给链".那么什么是"供给链"(SUPPLY CHAIN)呢? 它的定义为: "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它是将供给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模式".所以,一条完整的供给链应包括供给商(原材料供给商或零配件供给商),制造商(加工厂或装配厂),分销商(代理商或批发商),零售商(大卖场,百货商店,超市,专卖店,便利店和杂货店)以及消费者.从中可以看到,它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机构模式.它不仅是联接供给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它也是一条增值链.因为物料在供给链上进行了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了其价值,从而给这条链上的相关企业带来了收益.这一点很关键.它是维系这条供给链赖以存在的根底.如果没有创造额外的价值,即增值,相关企业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这条链能继续转动吗?[编辑本段]【供给链定义】所谓供给链,其实就是由供给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
同一企业可能构成这个网络的不同组成节点,但更多的情况下是由不同的企业构成这个网络中的不同节点。
比方,在某个供给链中,同一企业可能既在制造商、仓库节点,又在配送中心节点等占有位置。
在分工愈细,专业要求愈高的供给链中,不同节点根本上由不同的企业组成。
在供给链各成员单位间流动的原材料、在制品库存和产成品等就构成了供给链上的货物流。
[编辑本段]【供给链管理的目标和目的】供给链管理的目标是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前提下,对整个供给链〔从供货商,制造商,分销商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管理,例如从采购、物料管理、生产、配送、营销到消费者的整个供给链的货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把物流与库存本钱降到最小。
供应链管理概述
供应链管理概述1.1 供应链概念、特征及类型1.1.1 供应链的概念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经济链”为供应链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此后,迈克尔·波特将其发展成为“价值链”,并最终在20世纪80年代演变为“供应链”,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
不同时期,学者们从物流、销售、价值增值等多个方面对供应链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其中Jayashankar等学者给出的供应链定义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Jayashankar等学者认为:供应链是一个独立的或者半独立的经济实体所形成的网络体系,这个体系通过经济实体的企业行为,对一个或多个相关的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和产品销售发挥作用。
由此可知,供应链是一个涉及上下游联系的组织网络,这个网络通过不同的过程和活动在最终顾客手中以产品或服务的形式产生价值。
供应链也是由组织、人员、技术、活动、信息和资源等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将产品或服务从供应商传递到顾客。
供应链中的活动将自然资源、原材料和部件转变为最终产品并将其运送给顾客。
供应链所涉及的主体包括企业、代理人和合作伙伴以及建立在共同设计的规则、合同或合同化的共识等基础上的独立或相依的职能部门。
因此,处于供应链不同环节中的企业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各个企业独立地管理自身内部的采购、生产、质量控制和销售等各项业务。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供应链间的各企业联系地越来越紧密,供应链中任一企业的运作和绩效的变化可能导致整个供应链以及其他企业运作和绩效的变化,供应链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1.1.2 供应链特征供应链并非只是单一链状结构,而是交错链状的网络结构树,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主要是通过这种网络进行的。
供应链一般具有层次性、复杂性、动态性、用户需求性、交叉性、创新性及风险性等特性,具体表述如下。
一、层次性供应链由不同的企业组成,按照企业在供应链中地位的重要性,可以将其分为核心主体企业、非核心主体企业和非主体企业。
主体企业一般拥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可以决定资源的分配,在供应链中起到主导作用。
供应链管理思想及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过程
供应链管理思想及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过程①刘丽文(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4)摘要:分析、总结和归纳了当今企业管理的一个新热点———供应链管理思想及其理论和方法的起源和发展演变过程,揭示了这种思想和理论产生的必然性及其对企业的重要性.关键词: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流通配送管理;全球供应链中图分类号:F27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07(2003)02-0081-080 引 言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 M)是当今国际上企业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一个新热点.目前,关于供应链管理理论、方法及应用的论文已经相当多,但全面系统地分析和归纳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方法的起源及其发展的文章却几乎没有.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总结和归纳近20年来SC M思想及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演变过程,揭示这种思想和理论产生的必然性及其对企业的重要性.1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供应链管理最初的论文,是1983年和1984年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两篇论文[1,2].SC M更早的起源是源于迈克・波特1980年发表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价值链“(value chain)的概念[3].其后,SC M的概念、基本思想和相关理论在美国开始迅速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初,关于SC M的文献大量出现,SC M相关的学术组织也开始涌现.到目前为止,比较公认的几个SC M定义如下.美国W illian C.C opacino将SC M定义为“T he art of managing the flow of materials and products from s ource to user”(“管理从物料供应者一直到产品消费者之间的物料和产品的流动的技术”)[4].定义中的“managing the flow”简略地概括了SC M的本质.管理科学到目前为止将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业务流程内各个环节的改进上,但是SC M强调的是将注意力放在从物料供应一直到产品交付的整个业务流程的流动和相互连接上.1996年成立于美国的供应链协会(Supply Chain C ouncil)将SC M定义为:“encom passes every effort inv olved in producing and delivering a final prod2 uct,from the supplier’s supplier to customer’s cus2 tomer”(“SC M是为了生产和提供最终产品,包括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顾客的顾客的一切努力”).该定义进一步描述了SC M的4个基本流程:计划,采购,制造和配送(见图1),其中所包括的具体内容有“managing supply and demand,s ourcing raw materials and parts,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warehousing and inventory tracking,order entry and order management,distribution across all channels, and delivery to the customer”[5].这个定义强调了SC M的范围,表明SC M是一种跨企业、跨企业多种职能、多个部门的管理活动.日本经营学杂志《日经情报 ƒ 》(Nikkei Information Strategy)在其“供应链革命”特集中,将SC M定义为“跨越企业组织的边界,作为一个完整的流程共享经营资源和信息,以整体优第6卷第2期2003年4月 管 理 科 学 学 报JOURNA L OF M ANAGE ME NT SCIE NCES I N CHI NAV ol.6N o.2Apr.,2003①收稿日期:2001-09-10;修订日期:2002-04-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072015).作者简介:刘丽文(1955—),女,山西人,博士,教授.化为目标,彻底消除流程中的浪费的管理技术”[6].这个定义强调了供应链是由多个企业组成的,因此为了达到供应链整体优化的目标,多个企业必须共享资源,这首先就需要多个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这个定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映了日本式供应链管理的突出特点.图1 SC M 的基本流程(资料来源:Supply Chain C ouncil homepage ) 日本的学术团体SC M 研究会认为以上诸定义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视角:顾客1他们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SC M 定义:“将整个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业务看作一个完整的、集成的流程,以抬高产品和服务的顾客价值为目标,跨越企业边界所使用的流程整体优化的管理方法的总称”[7].综合上述各定义的特点,可将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概括如下:供应链由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商、批发经销商、零售商、运输商等一系列企业组成.原材料零部件依次通过“链”中的每个企业,逐步变成产品,产品再通过一系列流通配送环节,最后交到最终用户手中,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构成了一个完整供应链的全部活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是要把整条“链”看做一个集成组织,把“链”上的各个企业都看做合作伙伴,对整条“链”进行集成管理.供应链管理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链”上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分工,致力于整个“链”上物流、商流(链上各个企业之间的关系形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合理性和优化,从而提高整条“链”的竞争能力.2 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过程SC M 理论和方法不是起源于学术研究,而是由于近20年来,企业经营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形成的.SC M 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过程可概括如下.2.1 从采购管理到供应链管理对于大多数现代工业企业来说,无论是流程型还是加工装配型,大批量生产还是单件小批生产,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都是生产活动开始的第一步.随着世界工业化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不断发展以及企业纵向集成度的降低,企业总制造成本中采购成本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采购物料对企业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等因素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采购管理在企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种背景下,采购管理的含义逐渐发生了变化,即企业与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的关系不再仅仅是“买”与“卖”的交易关系,双方在信息、技术、资金、人员等方面有了更多的交流.管理学术界对这种演变的研究首先集中在日本企业与其供应商的关系上.20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企业开始在国际竞争舞台上崭露头角,其汽车、家电、半导体、机床等产品以高质量、低价格风靡全球,其它各国的企业,尤其是美国企业感受到极大的威胁.因此,美国企业界和管理学术界都大力探索、研究日本企业迅速崛起的奥秘.研究的结果之一,就是关于日本企业与其供应商的特殊关系.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关于日本企业与其供应商关系的论文大量出现.其中比较典型的有:Clark 论述了日本企业与其供应商在产品开发上的紧密合作关系[8].John McMillan 论述了日本企业与其供应商的特殊合同关系[9],并在其后进一步比较了日美企业对供应商的不同管理制度[10].1990年,MIT 的国际汽车—28—管 理 科 学 学 报 2003年4月研究小组发表了《改变了世界的机器》(The Ma2 chine That Changed the World)一书[11],全面总结了日本式经营管理方式的特点,其中专门用一章论述了日本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1993年,Jeffrey H. Dyer和Willian G.Ouchi也全面总结了日本企业与供应商的独特关系[12].就连日本通产省的官方文件也指出:日本制造业竞争力强的缘由之一是其独特的零部件外协系统[13].从这些研究出发,企业管理学中关于采购管理的概念开始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1)企业与其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的关系不仅仅是单纯的买卖交易关系,而应该是一种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2)这种合作关系首先体现在与供应商标的长期关系和供应商数目的少量化.3)合作关系的具体体现是:供应商在客户产品开发上的早期参与;企业与供应商在计划、生产、质量、成本等方面的信息沟通;在成本和质量改进上的互相帮助等.4)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甚至会带来双方在资金上的互相支持,供应商专门针对顾客企业所作的所谓“顾客化投资”,双方在人员上的互相交流等.2.2 QR、ECR的发展:流通配送领域的大变革上述从采购管理向SC M的转变表明,SC M发展的一大源头是来自生产领域.SC M的诞生还来自另一源头:流通配送领域.两大源头的齐头并进和汇合,最后形成了SC M的完整概念.供应链上的流通配送领域是指产品制造完成之后,从制造商、批发商、经销商、零售直至到达最终顾客手中的一系列环节.很多产品出厂后,尤其是消费品,都需要经过这一系列过程才能到达最终顾客,即产品的使用者手中.流通配送管理与物料采购管理相比,其重要意义在于,由于成品的附加值远远高于零部件的附加值,该环节任何冗余的库存,时间上的延误,制造商和经销商之间的不友好关系都会给链上的各个成员带来更高额的成本.该环节的链条越长,该环节对于产品在最终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的影响越大[14].流通领域大变革的典型事例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出现在美国的QR(quick re2 sponse)系统和ECR(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系统.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开始进入一个新时代,各行各业的企业面临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形势,市场营销和流通配送领域的管理变得重要起来.在率先进入这种时代的美国,一方面面临来自日本以及亚洲其它各国的激烈竞争,食品、服装等消费品大量廉价涌入;另一方面,国内像沃马特、K马特等廉价连锁店迅速发展,给原有的批发零售业带来了极大冲击.因此,美国的流通领域不得不进行大变革.受冲击较大的服装业的业界团体为了寻求强化竞争力的良方,向美国著名流通领域的咨询公司K S A公司提出了诊断和出谋划策的要求.1985年,该咨询公司提出了关于QR的报告书,给整个服装业界带来了极大的震动,服装业界的QR活动迅速展开[15].报告分析了当时美国服装业界的状况.从纺织面料用的原毛到消费者购买到商品的整个供应链的周期是66周.其中制造、加工等增加附加价值活动的时间为11周,剩下的55周都是作为库存停滞在供应链上的某一环节.报告书指出,现有的供应链单看每个环节,效率可能是高的,但作为一条完整的链,效率极其低下.用供应链的观点对整个供应链重新进行集成,整个周期有可能缩短到21周.此外,在服装业界,商品滞销,库存积压,畅销商品有时又缺货等问题引起的业界损失,每年高达250亿美元.因此,通过在制造和流通领域的信息共享,改善市场预测,加强对库存的监控,并只按需要的品种和数量来生产,损失至少可以减少一半.报告书发表后,服装业界的制造、销售等有关企业立即按照该报告书提出的方法合作改进,很快就见到了超过预想的效果:销售额增加了30%~60%,库存周转率改善了30%~90%.这样,制造商和批发零售商结成联盟,共同实施的改进活动变成了一场席卷整个服装业界的QR运动.最早从牛仔服、内衣等批量生产的服装开始,很快,向高级时装、日用杂货、家具、食器、家电等领域扩展,几乎扩大到了美国的整个零售业.K S A公司提出的QR的基本思想,是将原有的以制造商为主导的“推动”(push)方式变为消费者为主导的“拉动”(pull)方式.这是供不应求时代和供过于求时代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推动”方式下,制造商通常是根据自己的情报和—38—第2期 刘丽文:供应链管理思想及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过程判断来预测需求,制定生产计划,然后将据此生产出来的产品“推向”市场.在“卖方市场”的时代,这种方式是行得通的,但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消费者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变化速度也越来越快,原有的推动方式就显得响应过于迟缓,其结果是,一方面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造成积压;另一方面顾客想要的东西又没有,造成机会损失.“拉动”方式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此来制定生产计划,进行供应链上的生产管理、库存管理和采购管理,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市场响应速度.这种从“推动”向“拉动”转变的思想,构成了支持SC M原理的一个重要基本思想.ECR是K S A公司受美国食品营销协会(FMI)和美国食品杂货工业会(G MA)的委托,在对美国食品零售业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于1993年提出的增强美国食品零售业竞争力的另一个新系统.其基本思想与QR类似,实际上很多思想来源于当时已经取得很大效果的QR[16].ECR报告根据食品行业的特点,提出了4个应该变革的领域:高效的商品搭配;高效的商品补充;高效的促销活动;高效的新商品开发.并且提出了实现ECR所需的4种技术:营销技术;物流技术;信息技术;组织化技术.这几种技术,包括软、硬两方面,实际上概括了SC M所需的主要技术.2.3 组织重构给SC M带来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的企业掀起了一股组织重构的热潮.其原因在于,当时,很多企业的组织十分庞大,组织内的效率日益低下,用于企业内部管理的费用日益增加,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要求企业具有敏捷地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这就迫使企业不得不重新考虑组织的结构,以提高效率和市场应变能力.一个重要的变革方向,是沿供应链方向重新调整组织的内外结构,以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很多企业已经清楚地认识到,竞争环境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竞争的重点已经不仅是各个产品本身的质量、价格和服务,而是沿整个供应链改进提供给“最终顾客”(ultimate customer)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时间和价格,其中,时间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17].另一方面,企业在实施SC M时,也越来越认识到,SC M并不只是硬件或软件系统,也不是某种单一的管理技术的应用,而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组织模式,因此,必然需要伴随相应的组织变革[18].日本式的供应链组织结构又一次受到了极大注目.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日本式的供应链组织结构做了研究[12,19,20].日本式供应链组织结构的一大特点是:供应商的数目很少,与每个供应商保持长期关系.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供应的可靠性等很多方面来说,这种做法都是很有好处的.因此,西方学者大力提倡这种组织结构,有的学者把这样的供应链组织结构称为“供应商联盟”(supplier al2 liance)[21].很多企业也开始了这样的供应链组织结构的尝试[17,21].R obert J.V okurka等人研究了一个大型跨国制造公司在这方面的变革,该公司在1988年有771个原材料供应商,4800个维修、消耗件供应商,经过重新构造,到1996年,原材料供应商减到了215个,维修、消耗件供应商减到了791个,削减幅度分别高达72%和84%.供应商数目减少了,管理费用大减,企业有了更多的精力改善与剩下来的供应商的关系,使物料供应的成本、质量和供应时间都得到了极大改善[17].美国大汽车公司之一的克莱斯勒公司,从1989年开始同时从企业内部和外部重新构造其供应链,在企业内部,按照产品系列成立5个跨职能团队,分别实施相应的供应商管理,促使供应商在产品开发中早期参与.在外部,重新制定了供应商选择策略,在几年之内使供应商数目从2500家减到1140家.此外,还展开了“SC ORE”(supplier cost reduction ef2 fort)的SC M项目,旨在鼓励、评审并快速、公开地采纳供应商的建议,并与供应商分享从这些建议得到的好处,例如,成本降低带来的利润[22].2.4 BPR与IT对SC M的促进1993年,哈默和钱皮发表了著名的《企业再造》[23],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业务流程再造(busi2 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的旋风.在BPR中,迅速发展起来而且迅速变得廉价的信息技术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哈默和钱皮的观点,现代企业组织是建立在劳动分工论的基础上的,无论是个人工作还是组织工作,分工方式都有助于提高效率.因此, 20世纪初诞生的现代企业,不仅对个人的工作进行了详尽分工,而且组织内部的分工也越来越细.—48—管 理 科 学 学 报 2003年4月这种注重分工的结果导致组织的层次越来越多,组织越来越庞大,业务流程也拉得越来越长.在一个企业内部,处理一个订单往往需要经过多达20多个部门才能完成,订单处理流程一旦中断,谁也不知道断在何处,没有任何人关心,因为每一个人都按照分工专注自己所属部门内的业务,谁都不对整个流程负责,也没有相应的手段能够监控流程.BPR的目的,是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企业的工作方式,对企业现存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大幅度地改善质量、成本、服务等现代企业绩效的衡量标准.BPR的这些思想,对于企业构建供应链,对供应链进行集成管理同样是适用的.因为供应链的基本思想本来就是要把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顾客的顾客,整个供应链作为一个完整的“流程”来看待,来管理.因此,BPR对企业重新思考、构建、改进自己的供应链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4~26].业务流程重构的一个重要支持手段是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整个业务上的信息共享,去除冗余步骤,使整个业务流程有机结合. IT的使用方法有两大方向,一个是使现存流程自动化,另一个是首先进行流程重构,使效率提高,再用低得多的成本使之自动化.很显然,后者要合理得多[27].企业在构建或者改进供应链时,必然会应用到信息技术这一武器.事实上,推动企业开展供应链管理的一大动力,是各种SC M软件的提供商[28].反过来,对企业来说,为了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随时捕捉瞬息万变的情况,快速在供应链成员之间分享必要的信息,也必须借助于这一强有力的武器.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价格的迅速低廉,企业有可能大规模地利用这一武器[29].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技术也极大地促进了SC M的发展.2.5 SC M对T OC理论的吸收支持SC M的理论之一,还有T OC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约束理论).大约20年前,以色列物理学家E.M.G oldratt 为了帮助朋友的工厂,开发了一套称为OPT的生产管理软件.该软件在工厂使用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普及该软件,E.M.G oldratt博士将OPT 的原理写成了一本名为“The Goal”的小说,1984年出版(1992年再版)[30].小说出版后,获得了极大好评,在全世界销售了250万册之多.不同业界、不同阶层的人都觉得书中描述的情况与自己企业的情况类似,“按照小说中的建议实施后,解决了自己工厂的问题”,给E.M.G oldratt写这样内容的信的人不计其数.但是,OPT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管理系统,引入该系统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项目,很多企业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如何成功地使用该软件上,而忽略了领会OPT的基本思想,因此成功和失败的例子都有.这说明只销售商业软件解决不了企业的问题,需要有一种能正确引导企业加强管理的理论.E.M.G oldratt开始致力于研究这样的理论,把该理论命名为“Theory of C onstraints(约束理论)”,于1990年发表了同名的著作[31].约束理论的中心思想是:一个系统的产出速度和产出量取决于系统的瓶颈环节,管理的目标应该放在寻找并消除这样的瓶颈环节上,在其它环节致力于改进,对于企业的整体产出无多大意义.传统的管理思想认为,只要不断地在各个环节、各个部门致力于改进,就可以带来整个系统的改进,即各个部分的最优之和等于整体的最优. T OC却指出,系统各个部分的最优之和不等于系统的整体最优.也就是说,如果把一个系统看做一条由多个环节组成的链条,传统的管理思想认为系统的整体产出等于该链条各个环节的重量之和,因此追求各个环节的重量的增加;而T OC认为,系统的整体产出取决于链条的强度,只要有一个环节薄弱(瓶颈环节),整个链条就是薄弱的.E.M.G oldratt还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寻找和消除瓶颈的方法[31].SC M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T OC的思想[2,6].供应链本来就如图1所示,是一个由多个环节构成的系统,以往,各个企业只是致力于自己企业内部的最优,但这并不能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最优.在当今的竞争环境下,市场竞争已经不仅只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必须致力于整个链的优化. SC M的软件也吸收了很多T OC的方法,其最大特点就在于,充分考虑生产线的制造能力,零部件的供应能力,流通配送环节的运输能力等约束条件,提供全面的优化计划方案,因此当今的SC M软件—58—第2期 刘丽文:供应链管理思想及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过程正在形成一种与ERP软件争高下的态势[32].2.6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SC M的促进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开始加速.促进这种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越来越活跃,所起作用也越来越巨大的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的产品开发、物料采购、加工装配以及最后的产品销售,往往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地区,这意味着企业的供应链变得更长、更复杂,更需要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因此,跨国公司首先开展了SC M的探索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SC M理论、方法和应用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刊物上报道的很多案例研究都是跨国公司的例子:HP 公司借助于专家的力量,开发了用于SC M的决策支持系统,改善了各地区间的运作方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33];DEC建立了全球供应链模型[34];原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作为典型的拥有很长、很复杂供应链的制造业企业,开始了新型供应链管理方式的探索,在建立伙伴关系、应用信息技术等方面都有极为可贵的经验[22,35];松下自行车公司在台湾、韩国廉价自行车的冲击下,原来的大众车变得毫无竞争力,转而通过构建快速响应的供应链来提供顾客化产品达200万种之多.顾客订货之后,两周内即可拿到产品,彻底扭转了局面[36];香港利丰公司(Li&Fung),则创造了另一种颇具香港特色的全球供应链,它没有任何自己的研究所和工厂,却与分布在26个国家的7500家企业有协作关系(都是自己的供应链成员),能够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在全世界最合适的地方分别设计产品和制造产品,并以最合理、快速的方式送给顾客[37];I BM公司为了建立计算机的全球生产管理体制,利用自身拥有的优势,自行开发了SC M管理软件,应用到全球的生产基地,实现了生产、销售和库存管理在公司总部的一元化管理[6];日本的雅马哈公司运用信息技术,在其全球的生产工厂、销售公司以及第三方物流公司之间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共享[6];Dell公司以“直接模式”为特点的供应链管理经验,为若干文章所报道、研究[6,29,32,38];美国零售业巨子沃马特短时间内的高成长,也主要取决于其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其中首创于沃马特与P&G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被传为美谈[7,25].还有很多文章介绍了未点名的大型跨国公司的SC M事例[2,17].从这些事例可以明显地看出,跨国公司在积极地探索和应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来改进自己的管理实践,其必然带来的一个结果是,促进了在他们供应链上的众多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跨国公司在推动SC M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在SC M的实践中,起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2.7 网络基础上的SC M随着IT的迅速发展和价格的迅速低廉,企业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信息技术于企业管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Internet全球化,E DI逐渐推广,客户-服务器平台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基于WE B 的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在SC M中的可用手段大为增加,这些信息技术也使企业的SC M更为有效和高效[6,28,39].再加上众多软件公司推出的多种SC M软件,IT已经成为企业实施SC M的不可或缺的手段[32].为了实现企业间的横向沟通,软件公司纷纷在其软件上预留了与Internet的接口,基于网络的SC M已经不成问题.目前,已有“E-supply chain”的说法[40].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基于网络的供应链会得到更快的发展.这种情况将给SC M带来一些新问题,例如,如何实现多种数据(采购、制造、装配、运输、销售)的集成,如何在网上建立和维持伙伴关系,如何在供应链上各个成员之间分享网络带来的利益,如何保持网络供应链的强壮性(robustness)[35]等.这些都是进一步研究的课题.3 供应链管理思想和理论产生的必然性及重要性从供应链的基本概念可以看出,不论企业是否有“供应链管理”的意识,供应链是客观存在,只不过以前“链”上的各个企业没有通过“链”上各个企业的合作增强整个“链”的竞争力的意识,这条“链”处于一种不合理的状态,导致链上各个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居高不下,甚至导致链上各个企业在内部管理上取得的绩效互相抵消.近20年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需要寻求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1)长期以来,企业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在企业内部管理上下了很大工夫,引入了T QC、—68—管 理 科 学 学 报 2003年4月。
精益供应链管理(88P PPT)
竞争点 ?
二、供应链概念
1.什么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最早来源于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经济链",而后经由 迈克尔。波特发展成为"价值链",最终日渐演变为"供应链".
支持/运作层(Operations Level): 每天的物流调度、运输路线的优化、 货物装卸等决策问题。
原材料供应商
零部件供应商
接收
其它供货厂商 检验
供
应 物
集中采购与接
流
收管理
生产数 据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销售
订货数据 退货数据 销售数据 进款数据
加工
工
厂
组装
零部件库存 (停滞)
生 产 物
原材料仓储管 理与控制
五、供应链在国外的发展
1. 集成化供应链敏捷供应链:初始阶段、职能集成阶段、内部集成 阶段、外部集成阶段。
2. 敏捷供应链: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开放、共享和集成。 3. 绿色供应链:如何使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能够共同协调发展。 4. 供应链的设计:供应链的设计要以产品为中心,必须设计出与产品
特性一致的供应链,即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 5. 供应链伙伴选择 6. 供应链库存技术:供应商管理库存(VMI)、联合库存管理
3.供应链管理的范围及层次
范围
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 企业外部供应链管理 多环节链式结构供应链管理 网状结构供应链管理
层次
战略层(Strategic Level):解决影 响企业物流长期发展的方针和政策 的决策等问题。包括物流中心的数 量、布局、能力,及物流网络中的 物流方向等。
供应链的概念类型和结构
供应链的概念、类型和结构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孤立地生存,它需要市场、企业以及人的支持。
这些市场、企业和人联系在一起,上下环节之间表现为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一条长长的供应链。
事实上,供应链是早已客观存在的的事物。
一、供应链的概念(一)供应链概念认识的发展过程供应链(Supply Chain)的概念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指将采购的原材料和收到的零部件,通过生产的转换和销售等过程传递到企业用户的一个过程。
传统的供应链概念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注重企业的自身利益目标。
随着企业经营的进一步发展,供应链的概念范围扩大到了与其它企业的联系,扩大到供应链的外部环境,偏向于定义它为一个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它是更大范围、更为系统的概念。
美国的史迪文斯(Stevens)认为:“通过价值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
”这种定义注意了供应链的完整性,考虑了供应链中所有成员操作的一致性。
现代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
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与一切前向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
此时的供应链的概念形成为一个网链的概念,像丰田、耐克、尼桑和麦当劳等公司的供应链管理都是从网链的角度来实施的。
(二)供应链的含义英国著名物流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Martin.Christopher)教授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一书中对供应链进行了如下定义:供应链是指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过程和活动的上游及下游企业组织所构成的网络。
比如,衬衣制造商是供应链的一部分,它的上游是化纤厂和织布厂,下游是分销商和零售商,最后到最终消费者。
按此定义,这条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都是相互依存的,但实际上它们却彼此并没有太多的协作。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内容供应链管理是指在产品或服务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顾客交付的过程中,对供应链各环节进行协调和优化的管理活动。
它涉及到多个组织、各种资源和信息的流动,旨在提高供应链的有效性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内容及其重要性。
一、概念解析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新兴思维和方法。
它强调了从供应商到顾客的整个供应链上的协同和协作。
在传统的供应链中,每个环节往往是独立的,信息流动不顺畅,导致了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而供应链管理通过优化各个环节的联系和协作,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整合和优化,实现全链条的高效运作。
二、供应链管理的内容1. 供应链战略规划:确定供应链的整体战略目标,包括合作伙伴选择、整合和优化,以及供应链模式设计等。
2. 供应链网络设计:确定合理的供应链网络结构,包括生产厂商、分销商、零售商和顾客之间的关系与连接。
3. 供应链过程管理:对供应链上的各个流程进行管理和优化,包括采购管理、生产计划、物流配送、库存管理等。
4. 供应链绩效评估:通过指标体系来评估供应链的绩效,包括成本效益、交付准时率、生产效率等,以实现持续改进。
5. 供应链信息管理:构建信息系统来支持供应链的管理活动,包括信息共享、可视化、协同等。
三、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供应链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 降低成本:通过供应链的优化,可以减少库存、缩短供应链周期,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物流成本等,提高企业的效益。
2. 提高服务质量:供应链管理能够优化供应链运作,提高交货准时率,降低订单处理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
3. 增强竞争力:通过供应链管理,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降低供应链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 实现持续改进:供应链管理强调数据的分析和绩效的评估,从而帮助企业实现持续改进和创新。
综上所述,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对供应链进行综合协调和优化的管理方式,通过创新、协同和信息化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概念的演变此外,对供应链及其有效治理的研究近几年的空前高涨,要紧缘故还包含了人们对供应链治理在企业生存进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有了新的认识,麻省理工学院斯隆治理学院的查尔斯·法恩教授按照他最近的个案研究成果和调查得出如此的结论:在今天比拼竞争力的战场上,一家企业最全然、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对供应链的设计。
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许多企业在供应链中发生的费用约占其国内销售额的10%,占国际销售额的40%;由于供应链治理不善,企业每年大约缺失300多亿美元。
目前,SCM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国际闻名的大企业如宝洁(P&G)、惠普(HP)、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等已在SCM的实践中获得庞大收益;在中高档时尚用品、办公用品、季节性消费品等行业中,SCM也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加大。
面对变化反复无常、竞争日趋猛烈的市场环境以及顾客需要多样化与个性化、消费水平持续提升的市场需求,企业必须从战略层次上来治理物流,通过供应链治理猎取竞争优势,其目的是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在正确的时刻,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即“6R”,并使总成本量最小。
其中,物流是从供应商到顾客手中的物质产品流;信息流包括产品需求、订单传递、交货状态及库存信息;资金流包括信用条件、支付方式以及托付与所有权契约等。
它从整体的观点动身,寻求建立供、产、销企业间的战略伙伴关系,最大程度地减少内耗与白费,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最优化。
与传统的物流治理相比,供应链治理更强调供应链整体的集成与和谐,要求各成员企业围绕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信息共享与经营和谐,实现柔性的与稳固的供需关系。
因此,SCM的差不多目的确实是:一是把握真实需求。
在瞬息万变的动态市场中,通过供应链信息网络尽快把握真实的需求与准确的需求量;二是组织快速供应。
通过供应链跨企业集成治理的整体优势,使企业能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多、更经济地将产品或服务供应给客户;三是提升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进展,企业间竞争已在专门大程度上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供应链中的企业在传统的面向企业内部治理的基础上,向企业外部需求和供应市场两个方向延伸和扩展,在企业间建立一种合作竞争的战略伙伴关系,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发挥各自核心竞争力,使处在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面临的风险降至最低水平。
SCM的最终目标是缩短产品从概念构思到用户手中的时刻,降低物流成本,满足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使顾客更加中意。
总之,现代供应链治理理论与方法是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产生的,是当今猛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生存与进展的一个重要武器,是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一种最新的手段。
从以上分析得知,供应链的进展是源于两个动力和现代治理理论的推动,是它们相互作用的共同的产物。
(以下图示)广泛的后勤学研究和实践是供应链治理进展的内在动力。
后勤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如库存补充,设施布局规划,车辆路由和调度。
最近研究开发了许多优秀的算法能够高效地解决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NP完全的组合优化咨询题。
这些操作层次的研究进展促使人们以集成的方式研究往常分散独立处理的后勤学咨询题,而且推进到企业联盟之中后勤学集成。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是供应链治理快速进展的重要外在动力。
运算机网络基础结构提供平台支持企业内后勤学能无缝集成,而且正逐步跨过企业的边界。
信息技术支持一个企业在目前的虚拟环境中有效治理其合作伙伴和客户。
现代治理理论的持续进展也进一步促使了供应链治理的进展。
在50年代和60年代,大多数制造企业强调以大规模生产来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并以此作为要紧生产运营战略,生产过程几乎没有了弹性,生产线总是生产单一的产品,新产品的开发是专门慢的。
为了保持生产线的平稳运行,不至于显现库存的短缺而使生产停产,经常用过量的库存来缓冲生产运行中的“瓶颈”制约,因此导致大量的投资在库存半成品WIP(work—in –process)。
同时认为与供应商或顾客分享技术和技能是冒风险的,同时是不可同意的,因此,企业专门少同供应商或购买者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到70年代,企业治理者意识到大量的WIP库存阻碍到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产品开发、产品的交货时刻。
因此治理者寻求一种死的治理方式来提升生产效率。
由此显现了MRP的治理思想,即物料需求打算,80年代以来企业间竞争的加剧,迫使世界级的企业为市场提供低成本、高质量和可靠性的产品,同时这些产品能满足不同的需求,因此制造企业产生了JIT治理思想,即及时制治理理念,目标确实是减少甚至排除从原材料的投入到产成品的产出全过程的存货,建交起平滑而有效的流程,提升生产效率,减少生产周转时刻。
在这些先进的治理理念基础上,企业进一步产生了ERP治理方式,即企业资源打算。
这种治理方式是把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一个紧密联接的供应链,并将企业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财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
可对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所有环节如订单、采购、库存、生产制造、质量操纵、运输、人力资源等有效地进行治理,这确实是基于内部供应链的治理思想。
企业治理者也由此意识到同供应商和购买者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性和潜在的利益。
因此SCM的理念借助信息技术的进展应用而生。
到90年代,SCM治理思想进一步在企业治理实践进展,并最终形成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供应链治理(SCM)的一个系统的治理理念,而且还在持续完善和在不同类型的企业应用。
二、供应链及供应链治理概念和内涵的进展1、供应链及供应链治理概念的进展供应链至今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在供应链治理的进展过程中,有关的专家和学者提出大量的定义,这些定义事实上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提出的,而且是在不同进展时期上的产物,能够把这些定义大致划分为三个时期:(一)强调是物流治理过程的时期同一切新生事物一样,人们对供应链的认识也经历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
马士华教授认为,“供应链治理的研究最早是从物流治理开始的”。
起初,人们并没有把它和企业的整体治理联系起来,要紧是进行供应链治理的局部性研究,如研究多级库存操纵咨询题、物资供应咨询题,较多的是研究分销运作咨询题,如分销需求打算(Distribution Requirement Planning, DR P)等。
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院陈启申认为“Supply Chain”翻译为“供需链”更加确切。
认为供应链会使“人们简单地只想到物流、仓库、运输等物料地单方向供应过程”。
认为Supply Chain 有供需两个方面地含义。
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指将采购的原材料和收到的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传递到用户的一个过程。
因此,供应链也仅被视为企业内部的一个物流过程,它所涉及的要紧是物料采购、库存、生产和分销诸部门的职能和谐咨询题,最终目的是为了优化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提升经营效率。
基于这种认识,在早期有人将供应链仅仅看作是物流企业自身的一种运作模式。
此后,随着产业环境的变化和企业间相互和谐重要性的上升,人们逐步将对供应环节重要性的认识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之间,从而,供应商被纳入了供应链的范畴。
在这一时期,人们要紧是从某种产品由原料到最终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来明白得供应链的。
在这种认识下,加大与供应商的全方位协作,剔除供应链条中的“冗余”成分,提升供应链的运作速度成为核心咨询题。
(二)强调是价值增值链的时期而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们对供应链的明白得又发生了新的变化:第一,由于需求环境的变化,原先被排斥在供应链之外的最终用户、消费者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从而被纳入了供应链的范畴。
如此,供应链就不再只是一条生产链了,而是一个涵盖了整个产品“运动”过程的增值链。
清华大学蓝伯雄教授认为:所谓供应链确实是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运输商等一系列企业组成的价值增值链。
原材料零部件依次通过“链”中的每个企业,逐步变成产品,交到最终用户手中,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的全部活动。
美国的史蒂文斯(Stevens)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操纵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确实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终止于消费的终点。
”概念中强调供应链的外部环境。
Fred A. Kuglin在其《以顾客为中心的供应链治理》一书中,把供应链治理定义为:“制造商与它的供应商,分销商及用户-也即整个“外延企业”中的所有环节--协同合作,为顾客所期望并情愿为之付出的市场,提供一个共同的产品和服务。
如此一个多企业的组织,作为一个外延的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共享资源(人员,流程,技术和性能评测)来取得协作运营,其结果是高质量,低成本,迅速投放市场并获得顾客中意的产品和服务。
”按照美国生产和库存操纵协会(APICS)第九版字典中的定义:“供应链治理是打算,组织和操纵从最初原材料到最终产品及其消费的整个业务流程,这些流程链接了从供应商到顾客的所有企业。
供应链包含了由企业内部和外部为顾客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各职能部门所形成的价值链。
”APICS关于SCM定义的前半部分讲明SCM所涉及的理论源于产品的分销和运输治理。
供应链“涵盖了从原材料供应商,经制造和分销商到最终用户的整个产品的物流。
”事实上许多作者对SCM和后勤治理(Logistics Management)的定义并没有严格的区分,认为SCM 只是是LM的新名词而已,然而SC M更着重于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用户所有关键业务流程的集成,许多非后勤治理的流程也必须集成到整个供应链中。
SCM定义的后半部分讲明价值增值是供应链的差不多特点,有效的供应链必定是一个增值链。
也确实是讲,在供应链中的各个实体,不管从事什么样的活动,其对产品转换流程的增值必须大于成本。
(三)强调是“网链”的时期随着信息技术的进展和产业不确定性的增加,今天的企业间关系正在出现日益明显的网络化趋势。
与此同时,人们对供应链的认识也正在从线性的“单链”转向非线性的“网链”,实际上,这种网链正是众多条“单链”纵横交错的结果。
正是在那个意义上,哈理森(Harrision,1999)才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同时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
2001年公布实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GB/T18354-2001)是如此定义供应链: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即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的一切向前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