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一单元那一串记忆的珍珠2黄鹂——病期琐事训练含解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鹂——病期琐事

一、基础考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年是汶川地震十周年,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汶川,不再是“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凄清,而是“万里山川换新颜”的告慰,不再是“________”的颓废,而是“涅槃重生”的振兴。这种转变,源于重拾汶川雄起的信心,源于重建锦绣巴蜀的风貌,源于重塑民族复兴的品格。

首先,重拾汶川雄起的信心。党中央、国务院面对汶川灾后重建提出了“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目标,中央财政总计安排超过3 000 亿元的灾后重建基金,明确19个省(市)按每年不低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安排资金,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动员范围之广、投入物资之大、建设速度之快________,举全国之力的支持,给汶川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给汶川增加了一面防震墙,让汶川儿女感受祖国的温暖,重拾汶川雄起的信心。其次,重建锦绣巴蜀的风貌。映秀新城,这座在废墟上崛起的明珠,白砖青瓦房,琅琅读书声,充满新生活力;色彩艳丽的藏羌碉楼、宽敞平整的青石街道,散发勃勃生机。拔地而起的卓越风姿,屹立而起的美丽新城,勾勒着“再还人间一个锦绣巴蜀”奋进的画卷,谱写着“大爱无疆援建工程”生命的战歌,书写着“经济重振社会重整文化重生”的恢宏篇章。最后,重塑民族复兴的品格。“汶川不哭!”“四川雄起!”“中国加油!”……在那场________的灾难中,中国人民________,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多难兴邦,灾难促使我们勇敢,苦痛催生我们坚强。(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百废俱兴前所未有措手不及万众一心

B.百废待兴史无前例措手不及万众一心

C.百废俱兴史无前例猝不及防众志成城

D.百废待兴前所未有猝不及防众志成城

解析:选D。此题为成语辨析题。百废待兴:许多被废置的事等待兴办;百废俱兴:许多被废置的事全部兴办起来。“前所未有”和“史无前例”都有“从没有过”的意思,但“前所未有”仅指以前没有,语气较轻,适用范围比“史无前例”广;“史无前例”偏重在“史”和“例”,用于强调“历史上从未有过”或“没有先例”。猝不及防:形容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措手不及:事到临头来不及应付。众志成城:意思是大家齐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万众一心:千千万万的人一条心,形容广大民众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和“万众一心”都含有“团结一致”的意思,但“万众一心”只指千万人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不仅有万众一心的意思,还含有力量无比强大,不可摧毁的意思。所以本题应选D。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汶川灾后重建工作,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重建目标

B.面对汶川灾后重建,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重建目标

C.汶川灾后重建工作,国务院、党中央提出了“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重建目标

D.汶川灾后重建工作,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重建目标

解析:选A。此题为语病分析题。画线句子虽然较长,但结构较简单,主要考查语言的逻辑顺序与前后主语一致问题。根据画线句子,主语应为“党中央、国务院”且不能颠倒,所以排除C项;既然后句已有主语,前半句就不能再出现主语,所以排除D项;“面对”的宾语应为“工作”,所以排除B项。故本题选择A。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汶川十年”宛如一撮火苗,铭刻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记忆;恰如一个片段,凝聚了“守望互助感恩奋进”的民族力量;就像一座熔炉,淬炼了“不甘屈服顽强拼搏”的民族精华

B.“汶川十年” 宛如一个片段,铭刻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记忆;恰如一撮火苗,凝聚了“守望互助感恩奋进”的民族力量;就像一座熔炉,淬炼了“不甘屈服顽强拼搏”的民族精华

C.“汶川十年” 宛如一个片段,铭刻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记忆;恰如一座熔炉,凝聚了“守望互助感恩奋进”的民族力量;就像一撮火苗,淬炼了“不甘屈服顽强拼搏”的民族精华

D.“汶川十年” 宛如一座熔炉,铭刻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记忆;恰如一撮火苗,凝聚了“守望互助感恩奋进”的民族力量;就像一个片段,淬炼了“不甘屈服顽强拼搏”的民族精华

解析:选B。此题为语言连贯题。注重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及理解能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理解能力。“一个片段铭刻了民族记忆”;“一撮火苗凝聚了民族力量”;“一座熔炉淬炼了民族精华”。所以本题选择B。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4~6题。

4.如何理解文中反复提到的“极致”一词的含义?

答:

答案: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相互发挥的“景物一体”的境界。

5.作者写第四次遇见黄鹂——江南太湖的黄鹂,只简略地说自己“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为什么没有正面地、具体地描写黄鹂的声音和动作情态呢?

答:

答案:这其实是一种巧妙的烘云托月、神龙隐身的艺术手法。作者这么做,一方面是避免描写上的重复;另一方面,或者说更重要的是作者用这种巧妙的手法,激发读者的想象,用优美的环境从侧面烘托出黄鹂那难以用语言表达、难以用画笔描绘的极致的美丽。相反,如果作者硬要在这儿详描细摹,反而让人产生“也不过如此”的感觉。“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时候宁可少说或者不说,留下想象的空间,更能恰到好处。孙犁先生在写第四次遇见黄鹂时虚晃一笔,正是显示了其写作艺术的高超。

6.如何理解“从楼上可以看见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有时候看得淋漓尽致,对我来说,这真是饱享眼福了”。

答:

答案:这句话突出描写了黄鹂的动作美: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既表达了作者在养病期间看到黄鹂时难以抑制的愉悦、兴奋和激动,也表现了作者对美的事物的追求与赞美。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菜虎

孙犁

东头有一个老汉,个儿不高,膀阔腰圆,卖菜为生。人们都叫他菜虎,真名字倒被人忘记了。这个虎字,并没有什么恶意,不过是说他以菜为衣食之道罢了。他从小就干这一行,头一天推车到滹沱河北种菜园的村庄趸菜,第二天一早,又推上车子到南边的集市上去卖。因为南边都是旱地种庄稼,青菜很缺。

那时用的都是独木轮高脊手推车,车两旁捆上菜,青枝绿叶,远远望去,就像一个活的菜畦。

一车水菜分量很重,天暖季节他总是脱掉上衣,露着油黑的身子,把绊带套在肩上。遇见沙土道路或是上坡,他两条腿叉开,弓着身子,用全力往前推,立时就是一身汗水。但如果前面是硬整的平路,他推得就很轻松愉快了,空手走路的人没法赶过他去。也不知道他怎么弄的,那车子发出连续的有节奏的悠扬悦耳的声音,——吱扭——吱扭——吱扭扭——吱扭扭。他的臀部也左右有节奏地摆动着。这种手推车的歌,在我幼年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