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一单元那一串记忆的珍珠2黄鹂——病期琐事训练含解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1单元黄鹂--病期琐事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作用: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限制其活动的特定场所,它决定 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同时,人物性格有时也反作用于环境。写故 事性较强的记叙文,除情节外,也要写好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写 好这两种环境,可较好地烘托人物,进而充分、明确地表达中心。
20
2.写法指导 环境描写应注意: (1)选好观察点,按照观察顺序写。 (2)要抓住重点,描写环境的特征。 (3)要紧扣文章内容去写。 (4)写出感情。
8
向的影响,把“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理解为“要求文 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干涉了许多不 应当干涉的事情。本文就写于此时。1962 年以后,“左”的错误愈演 愈烈,终于酿成“文化大革命”。
9
探究 精研 文本
10
[整体·感知] 作者以黄鹂在不同环境中不同的生命状态,说明任何事物只有 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到极致。表达了作者对美的事物的倾心 与赞美,对无视和残害美的行径的谴责,同时,又体现了作者对美 的本质的深切理解,曲折含蓄地表达了一个知识分子,尤其是从事 艺术美创造的作家、艺术家对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的真诚愿望。
30
谢谢观赏
勤能补拙,学有成就!
2024/10/16
31
散文部分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黄鹂—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 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 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 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 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 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 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5
《文学短论》等。孙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及初期的创作合集 为《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造风格的一部小 说与散文合集,笔调明丽流畅、秀雅隽永。其中《荷花淀》被视为 “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习题:散文部分+第一单元+黄鹂——
黄鹂——病期琐事一、语基落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勾.当(gōu)谛.听(dì)红靛.儿(diàn)B.宿.露(sù) 筑窠.(gǔo) 桑田苇泊.(pō)C.孵.雏(fū) 啼.叫(tí) 乍.雨乍晴(zhà)D.捕捉(pǔ) 业绩.(jì) 白杨萧.萧(xiāo)项,“勾”应读“gòu”;B项,“窠”应读“kē”;D项,“捕”应读“bǔ”。
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网罗启迪讯若流星天高气爽B.凄惨情谊战争不瑕飞禽走兽C.褒词徘徊饱享眼福杂花生树追随惊拱之鸟同病相连项,“讯”应为“迅”;B项,“瑕”应为“暇”;D项,“拱”应为“弓”,“连”应为“怜”。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②孙犁在“文化大革命”后至1995年写成的《耕堂劫后十种》,在思想性与艺术性上有较大的突破,是散文界的空谷足音....。
③工会准备组织职工去九寨沟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搞生态自助游。
④要解决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⑤她那种忸怩作态的样子,将女孩儿家娇羞柔弱的情状淋漓尽致....地表露了出来。
⑥很多人对“药驾”的危害性没有清楚的认识,对“药驾”不以为意....,根本不顾忌服药可能产生的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B.①②⑤C.③④⑥D.②⑤⑥“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
此处属望文生义。
③“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
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④“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
它与前面的“从根本上”语义重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口生态失衡会破坏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因此,我国人口发展方式需要实现由数量控制型到生态优化型的战略转变。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一单元黄鹂__病期琐事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黄鹂——病期琐事一、教材分析本课为高中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散文部,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名为“一串记忆的珍珠”,以学习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特点为重点着重掌握散文结构特征,并明确内容与形式,形式与主旨之间的表现关系。
我们知道,理解分析是评价的基础,评价是高二、高三培养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内容。
这篇文章是哲理散文的典X,讲好学好这篇文章,是成功应对日益注重文学鉴赏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考查的普通高考的必然要求。
同时,这也是高中阶段接触到的著名作家孙犁的第一篇文章,学习并理解好这篇文章将对高中学生平时作文和高考作文产生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帮助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虽然在必修中学过若干篇散文,却还是不能熟练地运用散文结构分析的方式,读懂散文。
三、教法采用启发式和目标教学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方法。
即结合教学大纲和高考对教学内容的要求,紧扣教育教学重点难点,做到教学训练有目的、有针对性、有效果。
如本堂课中对哲理的评价,对语言的鉴赏等都落实到具体的课堂练习或课外习题中;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侧重引导、启发和对知识的深化和拓展。
如本课对“极致”哲理的深化和拓展,对以小见大、从琐碎事得出深刻事理(或哲理)的哲理散文写作方法的深入探讨;借助课堂内涉及到的相关主题,引导学生读书与之相关的课外文学作品,借以满足高考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
如通过对《黄鹂》所体现。
出的“极致”哲理的评价,举一反三,让学生去阅读史铁生的《命若琴弦》说学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启迪下,通过认真阅读,积极思考,勤动手,勤动脑,勤动口,在活跃而又充满思辩的课堂上,感受语言文学和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和培养语文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文能力、逻辑思辩能力显著提高,语文素质明显增强。
一、教学重点1.以标题为中心,梳理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线索,学习散文结构特征。
2.以黄鹂为中心,挖掘文本多元化的主题,并学习挖掘主题的一般方法。
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二单元黄鹂__病期琐事作业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黄鹂——病期琐事(40分钟45分)一、语言应用(2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疫情对全球经济和制造业造成的影响_______,因此各国需要通过更多协同合作来应对。
全球产业链不会同时全部停止,也难同时全部重新启动,因此需要全球层面的协调,_______一切阻碍经济复苏的贸易壁垒。
在中国,制造业正在复苏,这是好消息。
日前,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国际间合作更加紧密务实。
在一系列稳外资政策作用下,在华外资企业复工复产加快、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但是,全球消费,尤其是中国以外的消费尚未完全重启。
各国发布的本国计划只是_______,远远不足以刺激全球经济复苏。
应对疫情造成的经济冲击,需要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在更加团结、弱化逐利、禁止投机的基础上恢复全球产业链。
这对确保新能源以及生态转型等新兴产业的投资和发展尤其重要。
_______目前这种情形,在经济复苏期间,合作比竞争更为明智。
作为制造业强大的经济体,中国和欧盟的合作日益密切,( )双方有关合作表明,完善经济全球化是可以实现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不可思议废置杯水车薪鉴于B.不可估量废置隔靴搔痒基于C.不可估量废止杯水车薪基于D.不可思议废止隔靴搔痒鉴于【解析】选C。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难以理解。
所用的对象是奇妙的事物,或者深奥的、不可理解的事物或者道理。
不可估量:难以估计。
此处指疫情的影响大,应选“不可估量”。
废止:多指法令制度等被取消,停止实施。
废置:认为无用而搁置在一边。
此处用于贸易壁垒,应选“废止”。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隔靴搔痒: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和要点,不中肯、不贴切;或比喻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徒劳无功。
此处强调力量小,应选“杯水车薪”。
鉴于:多指可以引以为鉴或者作为经验教训的事情。
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一单元黄鹂__病期琐事课时作业含解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黄鹂——病期琐事(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积累与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有人说,短视频是互联网行业的又一个风口。
其中固然不乏积极、健康、阳光的作品,但也有很多浮夸的表演、出格的搞怪、偏激的嘲讽,有的还涉及色情、暴力、血腥.一些短视频作者为了博取用户的关注和转发,不惜,以声光电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感官刺激,传播及时行乐、违反秩序、离析传统等非主流观念,在“审丑”而不是“审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有人认为,这样的视频,看一看、笑一笑就过去了,应该无伤大雅。
其实不然,(),如果任由负能量蔓延,就会造成、扰乱思想的严重后果。
实际上,这些“非主流”短视频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日益增加。
有人效仿“恶搞”视频,将透明胶带横在门前绊倒他人,用整蛊小道具惊吓孩子。
类似事件,使得逾越底线的娱乐陷入伤己伤人的境地。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而言不会是“无感"的。
而且短视频主要目标用户正是“80后"“90后",青年对之产生兴趣,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短视频作品泥沙俱下,,如果不加甄别、丧失警惕,就可能在一次“短暂的视觉冲击中”,让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受到无形冲击,甚至在跟风模仿中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另辟蹊径耸人听闻数见不鲜良莠不齐B.剑走偏锋混淆视听层出不穷参差不齐C.另辟蹊径混淆视听数见不鲜参差不齐D.剑走偏锋耸人听闻层出不穷良莠不齐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扩散与点赞,必定带来不良影响B.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扩散与点赞,不知会带来什么影响C.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点赞与扩散,难免带来不良影响D.无意间对消极内容进行点赞与扩散,带来的影响可好可坏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拥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
2020版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一单元那一串记忆的珍珠素材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20190522363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单元导读] 这几篇散文都是描写地域风光的作品,把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象集于篇中,把珍贵的历史和现实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文章有着丰富的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不仅教人认识现实、认识历史,还教人学会思考,学会心灵体验,学会提升思想境界。
一切现实终将变为历史,历史也将烟消云散,唯有文学作品可将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种种新奇情景记录下来,像一串凝聚着宝贵记忆的珍珠一样,供人欣赏、凝视,写人记事抒情的散文作品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动人的北平》写的是作者眼中的北平,既描写了当时北平种种自然的、文化的和生活的景象,又写出了北平的独特“性格”和它的“动人”之处,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深厚感情。
《黄鹂——病期琐事》写的是普通小鸟,记的是病期琐事。
文章托物言志,大有深意,富有哲理。
动人的北平常识积累1.作者简介林语堂(1895—1976),文学家。
原名和乐,改名玉堂、语堂,福建龙溪人。
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早年留学美国、德国。
1932年起编《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推动了小品文的创作,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
1936年旅居美国。
1947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
1954年任新加坡南洋大学校长。
1966年定居台北。
著有《剪拂集》《开明英文读本》《开明英文文法》《大荒集》《我的话》《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无所不谈》《京华烟云》《风声鹤唳》和《语堂文存》等。
2.背景探寻1923年,林语堂结束了他在欧美的留学生活,在北大任教。
那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已经过去,封建复古势力和从新文化运动中分化出的资产阶级右翼势力在思想、文化方面开始合流。
当时的北京正处于军阀统治之下,本文所描绘的古老的北平五方杂处、兼容并蓄,在人们传统的生活状态之下,潜伏着深刻的危机,变革的思想暗流涌动。
作者为当时语丝派的急先锋,指斥过所谓“中华民国”实为“中华官国”。
但在本文中,他只表达了对自己生活过的这座城市的怀念与留恋。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应用案训练:散文第一单元 2 黄鹂——病期
姓名,年级:时间:一、基础考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年是汶川地震十周年,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汶川,不再是“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凄清,而是“万里山川换新颜"的告慰,不再是“________"的颓废,而是“涅槃重生”的振兴。
这种转变,源于重拾汶川雄起的信心,源于重建锦绣巴蜀的风貌,源于重塑民族复兴的品格。
首先,重拾汶川雄起的信心。
党中央、国务院面对汶川灾后重建提出了“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目标,中央财政总计安排超过 3 000 亿元的灾后重建基金,明确19个省(市)按每年不低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安排资金,开展对口支援工作。
动员范围之广、投入物资之大、建设速度之快________,举全国之力的支持,给汶川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给汶川增加了一面防震墙,让汶川儿女感受祖国的温暖,重拾汶川雄起的信心。
其次,重建锦绣巴蜀的风貌.映秀新城,这座在废墟上崛起的明珠,白砖青瓦房,琅琅读书声,充满新生活力;色彩艳丽的藏羌碉楼、宽敞平整的青石街道,散发勃勃生机。
拔地而起的卓越风姿,屹立而起的美丽新城,勾勒着“再还人间一个锦绣巴蜀”奋进的画卷,谱写着“大爱无疆援建工程”生命的战歌,书写着“经济重振社会重整文化重生”的恢宏篇章。
最后,重塑民族复兴的品格。
“汶川不哭!”“四川雄起!”“中国加油!”……在那场________的灾难中,中国人民________,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多难兴邦,灾难促使我们勇敢,苦痛催生我们坚强.(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百废俱兴前所未有措手不及万众一心B.百废待兴史无前例措手不及万众一心C.百废俱兴史无前例猝不及防众志成城D.百废待兴前所未有猝不及防众志成城解析:选D。
此题为成语辨析题.百废待兴:许多被废置的事等待兴办;百废俱兴:许多被废置的事全部兴办起来.“前所未有”和“史无前例”都有“从没有过"的意思,但“前所未有"仅指以前没有,语气较轻,适用范围比“史无前例”广;“史无前例”偏重在“史"和“例”,用于强调“历史上从未有过”或“没有先例”。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习题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练习题一、课内双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絮聒./恬.静后裔./沿袭.巢.穴/不落窠.臼B.饥馑./严谨.封锁./琐.屑诟.骂/蓬发垢.面C.监.禁/监.生家畜./畜.牧溘.然/恪.尽职守D.孵.育/内稃.绰.号/绰.约殉.职/徇.私舞弊【答案】A(A项,guō/tián,yì/xí,cháo/kē;B项,jǐn,suǒ,gòu;C项,jiān/jiàn,chù/xù,kè;D项,fū,chuò,xù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践行绵里藏针了以自慰识时务者为俊杰B.博弈敷衍迁就劳民伤财多行不义必自毙C.诽闻令人心仪面黄饥瘦画虎不成反类狗D.斩获了无声趣前倨后恭解铃还须系铃人【答案】B(A聊以自慰;C绯闻,面黄肌瘦;D了无生趣)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絮聒(絮叨)后裔(后代)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B.垢面(脸很脏)巢穴(本义是鸟兽藏身的地方)暴戾(粗暴乖张,残酷凶恶)C.戏弄(耍笑捉弄;拿人开心)蜷伏(弯着身体卧倒)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D.烽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垦殖(开垦荒地,进行生产)饥馑(饥荒)【答案】A(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一寸相思一寸灰”,回望那曾经的美好,脚步好像在心底奔跑;然而真的要是回到原来的河水边,谁又能保证那不是狗尾续貂....呢?B.庭院不洒扫,门户懒清理,一个公司的形象就这样呈现在他的眼前。
具体而微....的事没有人来伸手,那么,他们其它的事情也就不可能做得让人满意了。
C.他借来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与庄严的报告会场很不谐调。
心的朴实却就如他生长的黄土地,掌声就这样地像一夜春雨后的庄稼响亮地在他耳畔疯长。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习题:散文部分 第一单元 黄鹂——病期琐事 Word版含解析
黄鹂——病期琐事一、语基落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勾.当(gōu)谛.听(dì)红靛.儿(diàn)B.宿.露(sù) 筑窠.(gǔo) 桑田苇泊.(pō)C.孵.雏(fū) 啼.叫(tí) 乍.雨乍晴(zhà)D.捕捉(pǔ) 业绩.(jì) 白杨萧.萧(xiāo)项,“勾”应读“gòu”;B项,“窠”应读“kē”;D项,“捕”应读“bǔ”。
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网罗启迪讯若流星天高气爽B.凄惨情谊战争不瑕飞禽走兽C.褒词徘徊饱享眼福杂花生树追随惊拱之鸟同病相连项,“讯”应为“迅”;B项,“瑕”应为“暇”;D项,“拱”应为“弓”,“连”应为“怜”。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②孙犁在“文化大革命”后至1995年写成的《耕堂劫后十种》,在思想性与艺术性上有较大的突破,是散文界的空谷足音....。
③工会准备组织职工去九寨沟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搞生态自助游。
④要解决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⑤她那种忸怩作态的样子,将女孩儿家娇羞柔弱的情状淋漓尽致....地表露了出来。
⑥很多人对“药驾”的危害性没有清楚的认识,对“药驾”不以为意....,根本不顾忌服药可能产生的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B.①②⑤C.③④⑥D.②⑤⑥“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
此处属望文生义。
③“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
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④“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
它与前面的“从根本上”语义重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口生态失衡会破坏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因此,我国人口发展方式需要实现由数量控制型到生态优化型的战略转变。
2020学年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一单元那一串记忆的珍珠1黄鹂——病期琐事课件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读对字音 1.单音字 琐.事(suǒ) 追逐.(zhú) 阜.平(fù) 孵.雏.(fū)(chú)
黧.鸡(lí) 筑窠.(kē) 褒.词(bāo) 长堤.(dī)
2.多音字
勾
勾.当(gòu)
角 转角.(jiǎo)
勾.结(gōu)
角.色(jué)
幢 一幢.(zhuàng) 泊 苇泊.(pō) 人影幢幢.(chuáng) 漂泊.(bó)
考试说明中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范围的表述是:阅 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 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其中散文是历年来全国各地 高考中考查较多的文学体裁之一。
考试说明中对散文及其他文学类文本考查的考点及能力层 级规定如下: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 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 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1.那是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有时清晨起 来,在茅屋后面或是山脚下的丛林里,我听到了黄鹂的尖利的 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
[品析] 这句话的含意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大好河山在 日寇的铁蹄下被践踏,人们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听到黄鹂的 叫声自然想到黄鹂的美,进而想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听到黄鹂 的叫声就像听到祖国的召唤,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
4.史同志、“穿皮大衣戴皮帽的中年人”和“卖鸟的”, 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点拨] 共同点:不懂要为黄鹂或海鸥创造一定的环境, 不懂得让它们发挥美的极致。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检测:第一单元之二略读黄鹂—病期琐事+Word版含答案
之二略读黄鹂——病期琐事黄莺又名“黄鸟”“黄鹂”“黄离留”“黄雀”,它形如雀而黄,故名“黄鸟”,古人又叫它“搏黍”,《诗·周南·葛覃》中有“黄鸟于飞,集于灌木”。
其实这种鸟是森林里、灌木丛中的“歌坛圣手”。
据说它的叫声因品种、地域、季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你听“普寥、普寥、普寥”“维啾、维啾、维啾”“恰啼、恰啼、恰恰啼”的迷人歌喉不知醉倒了多少踏青的人们,也不知勾起了多少闺楼、怨妇的离愁别恨,古诗中有“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雨后,院里来了个麻雀,刚长全了羽毛。
它在院里跳,有时飞一下,不过是由地上飞到花盆沿上,或由花盆上飞下来。
看它这么飞了两三次,我看出来:它并不会飞得再高一些,它的左翅的几根长翎拧在一处,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
是的,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
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
【课外应用】请运用凝练的语言、整散结合的句式写一篇与动物有关的文章。
示例: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形:不畏磨难的人,虽然可能遭到重挫的打击,往往能有惊人的收获;而贪图安逸的人,生活固然平稳、无惊无险,可惜难有大的成就。
一则题为《蜘蛛网》的寓言,说的是有的蜘蛛喜欢在树林间织网,但风雨一来,网就破损,因而不得不重新织造;有的蜘蛛喜欢在屋檐下张网,因有屋檐遮蔽,网不易损坏;还有的蜘蛛则爱在室内织网,尽管外面狂风骤雨,但它总是无忧无虑。
三种不同的选择,收获也不尽相同。
林间织网,常能抓到蜻蜓、知了、天牛等稍大的昆虫;檐下织网,则能捕到飞蛾、苍蝇等昆虫;而室内织网,充其量只能逮逮蚊子而已。
蜘蛛织网如此,人生追求亦如此。
人世间,艰险与挫折有时难免。
面临磨难,逃脱与退缩只会使你与成功失之交臂;而那些勇敢面对困境、敢于迎难而上的人,才有可能在挫折中寻得成功的契机和路径。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课时评价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黄鹂——病期琐事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素养评价六黄鹂——病期琐事(40分钟43分)一、语言应用(27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面向世界的中国文化的影响,并不是我们的主观愿望制作设计好再端出去的一盘点心,而是在长期互动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双向自由选择逐渐形成的。
当西方学者吸收中国文化时,首先不是大量知识的掌握,而是一种灵感的,需要从各自的需要和文化处境出发。
我们必须重视长期以来跨文化交流的历史,尊重对方的处境、意愿和兴趣,而不是主观地强加于人。
同时也必须看到,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一些认识,虽然本来就是真知与误解并存,自有其,但( )。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必须看到我们所说的复兴是一个五千年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我们所说的发展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发展,这种复兴和发展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
我们有能力对世界文明做出原创性的贡献,也有能力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
这就是我们面对世界文化的根本出发点。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并不是我们的主观愿望设计制作好再端出去的一盘点心B.并不是按我们的主观愿望制作设计好再端出去的一盘点心C.并不是按我们的主观愿望设计制作好再端出去的一盘点心D.并不是一盘我们的主观愿望设计制作好再端出去的点心【解析】选C。
画横线句有两处语病:成分残缺,“我们的主观愿望”前缺介词“按”;语序不当,应该先“设计”,再“制作”,只有C项全部做了修改。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共鸣两面性源源不断吸取B.共鸣片面性连绵不断汲取C.共振片面性源源不断汲取D.共振两面性连绵不断吸取【解析】选B。
第一空,共鸣: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由别人的某种情绪引起相同的情绪。
共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
语文人教版《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一课三测: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动人的北平记一记1.字音(1)木屐.( ) (2)老妪.( ) (3)媲.美( ) (4)嗜.好( ) (5)珐琅..( )( ) (6)褴褛..( )( ) (7)街衢.( ) (8)颐.和园( ) (9)画舫.( ) (10)裸.体( ) (11)墙垣.( ) (12)露⎩⎪⎨⎪⎧ 露.着( )暴露.( ) (13)藉⎩⎪⎨⎪⎧ 慰藉.( )狼藉.( ) (14)杉⎩⎪⎨⎪⎧ 杉.树( )杉.木( ) (15)笼⎩⎪⎨⎪⎧笼.子( )笼.罩( ) (16)蒙⎩⎪⎨⎪⎧ 蒙.古( )蒙.骗( )承蒙.( ) (17)佣⎩⎪⎨⎪⎧女佣.( )佣.金( ) (18)轴⎩⎪⎨⎪⎧ 中轴.( )压轴.( ) (19)刹⎩⎪⎨⎪⎧什刹.海( )刹.车( ) ★★答案★★:(1)jī (2)yù (3)pì (4)shì (5)fà lán ɡ(6)lán lǚ (7)qú (8)yí (9)fǎnɡ (10)luǒ (11)yuán(12)lòu lù (13)jiè jí (14)shān shā(15)lón ɡ lǒnɡ (16)měnɡ mēnɡ mén ɡ(17)yōnɡ yòn ɡ (18)zhóu zhòu (19)chà shā2.字形(1)shì( )好 (2)鱼qí( )(3)墙yuán( ) (4)盘huán( )(5)永hén ɡ( ) (6)ɡèn ( )古(7)pì( )美 (8)bì( )子(9)bì( )麻★★答案★★:(1)嗜(2)鳍(3)垣(4)桓(5)恒(6)亘(7)媲(8)篦(9)蓖3.近义词辨析(1)嗜好爱好【辨析】嗜好:特殊的爱好(多指不良的),名词。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中国诗歌第一单元《那一串记忆的珍珠》教学课件(散文部分)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中国诗歌第一单元《那一串记忆的珍珠》教学课件(散文部分)第一单元第1课时动人的北平课时跟踪检测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木屐./步履.老妪./讴.歌榆.树/宽逾.百尺B.中轴./轮轴.堂倌./棺.材珐琅./不稂.不莠C.媲.美/梳篦.墙垣./恒.久和蔼./暮霭.沉沉D.街衢./清癯.诙.谐/恢.宏铺.号/铺.张浪费解析:A项,jī/lǚ,yù/ōu,yú;B项,zhóu,guān,láng;C项,pì/bì,yuán/héng,ǎi;D项,qú,huī,pù/pū。
答案:B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嗜好魁梧沧桑莫名其妙B.景仰诙谐和蔼作奸犯科C.跋涉缥缈绵延呕心沥血D.松驰抱怨镶嵌生吞活剥解析:“松驰”应为“松弛”。
答案:D3.填在下列画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即使没有________的优越自然条件,崖边人民也不怨天,不尤人,广袤而整齐的黄土地就是他们勤劳、朴实的见证。
②北宋都城——汴京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国际大都市,来自五湖四海的商人、书生、旅行家________。
③1127年,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大举南下,________的并非身居宫闱内苑的王公贵族,而是成千上万的普通百姓。
遗憾的是,古代的文学作品很少记录他们的苦难。
A.春风化雨络绎不绝一马当先B.春风化雨不绝如缕一马当先C.五风十雨络绎不绝首当其冲D.五风十雨不绝如缕首当其冲解析:“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
“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一马当先”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后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答案:C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一单元 略读 黄鹂-病期琐事课件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辨一辨 体的事物。 “聆听”指用心思考仔细地听。既可用于
人,也可用于事物。
四、熟语积累 1.闲情逸致:闲散的心情,安逸的兴致。 2.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这里指观赏 得透彻、尽兴。 3.同病相怜:泛指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
二、结构图示
[语意分析] 1.那是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有时清晨起来,
在茅屋后面或是山脚下的丛林里,我听到了黄鹂的尖利的 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 [点拨] 这句话作者说的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大好河山在日寇 的铁蹄下,人们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听到黄鹂的叫声自然想 到黄鹂的美,进而想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听到黄鹂的叫声就像 听到祖国的召唤,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
1
炮火洗礼 声音诱人 迷恋遗憾
阜平
姿态矫健
前几年 林木幽深 追逐嬉闹
2
喜爱惋惜
青岛 老史试枪 一去不返
次数 3
时间地点 有一天 鸟市
环境特点 囚系鸟市 遭人戏弄
第二年春 湖光山色 4
季太湖 杂花生树
形色神态 羽毛焦黄 神情凄惨 自由啼叫 自由飞翔 安居乐业 达到极致
情感变化 愤怒同情
赞美领悟
3.作者写在第二次与黄鹂相遇之后海鸥被杀事件,有什么作用? [提示] (1)文中写到海鸥主要起反衬作用,一方面用穿皮大衣 戴皮帽的中年人及其女友的无聊、恶劣,反衬我对鸟儿的热爱; 另一方面也告诉人们不要人为地破坏鸟儿的生存环境,应让鸟 儿有一块展翅翱翔的天地。 (2)作者运用了插叙的写法,插入的事件正是为突出文章的中心 服务的。这件事的插入,恰恰和作者所写的鸟儿生存的环境有 关,正是有中年男人这样残忍的人,才会使海鸥、黄鹂等鸟儿 生活的环境变得恶劣,这正是作者生活环境的写照。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散文第1单元黄鹂——病期琐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黄鹂——病期琐事一、基础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受强冷空气影响,黑龙江多地降雪,气温持续下降,空中喷温水秒变冰雾,地面倒水瞬间结冰,人们在室内座位上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②著名词作家阎肃为了创作歌剧《江姐》,曾经亲自到重庆渣滓洞恶劣艰苦的监狱里体验生活,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剖腹藏珠....的革命精神。
③官窑瓷器一般都是专门供给宫廷的御用品,存世量相当少,在民间更是凤毛麟角....,有些收藏者动辄说自己收到了“官窑”,很让人怀疑。
④古巴在政治上深谙左右逢源....的生存之道。
它积极改善古美关系,又深化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关系,还与拉美几乎所有国家特别是巴西和委内瑞拉保持良好的双边关系。
⑤近来一些消费者向记者感慨:鱼龙混杂....的进口红酒市场,已经乱到让他们真假难辨。
⑥面对中国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的困境,民政部相关人士日前表示,应对老龄化,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刻不容缓....。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答案】D [①席不暇暖:座位还没有坐热就走了,形容很忙。
望文生义。
②剖腹藏珠:剖开肚子来藏珍珠,比喻为物伤身,轻重倒置。
贬词褒用。
③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
④左右逢源:形容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
也形容办事圆滑。
⑤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对象使用有误。
⑥刻不容缓:片刻也不能拖延,形容形势紧迫。
]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仅俄罗斯电视台新闻频道和独立电视台播发图片对新中国国庆庆典进行滚动报道,同时还连线自己在北京采访的记者进行现场报道。
B.中国移动正式推出OPhone这一自己主导研发的智能移动终端软件平台,是全球首个由运营商主导研发的移动终端软件平台。
C.节约型社会就是在生产、消费、流通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鹂——病期琐事一、基础考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年是汶川地震十周年,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汶川,不再是“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凄清,而是“万里山川换新颜”的告慰,不再是“________”的颓废,而是“涅槃重生”的振兴。
这种转变,源于重拾汶川雄起的信心,源于重建锦绣巴蜀的风貌,源于重塑民族复兴的品格。
首先,重拾汶川雄起的信心。
党中央、国务院面对汶川灾后重建提出了“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目标,中央财政总计安排超过3 000 亿元的灾后重建基金,明确19个省(市)按每年不低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安排资金,开展对口支援工作。
动员范围之广、投入物资之大、建设速度之快________,举全国之力的支持,给汶川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给汶川增加了一面防震墙,让汶川儿女感受祖国的温暖,重拾汶川雄起的信心。
其次,重建锦绣巴蜀的风貌。
映秀新城,这座在废墟上崛起的明珠,白砖青瓦房,琅琅读书声,充满新生活力;色彩艳丽的藏羌碉楼、宽敞平整的青石街道,散发勃勃生机。
拔地而起的卓越风姿,屹立而起的美丽新城,勾勒着“再还人间一个锦绣巴蜀”奋进的画卷,谱写着“大爱无疆援建工程”生命的战歌,书写着“经济重振社会重整文化重生”的恢宏篇章。
最后,重塑民族复兴的品格。
“汶川不哭!”“四川雄起!”“中国加油!”……在那场________的灾难中,中国人民________,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多难兴邦,灾难促使我们勇敢,苦痛催生我们坚强。
(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百废俱兴前所未有措手不及万众一心B.百废待兴史无前例措手不及万众一心C.百废俱兴史无前例猝不及防众志成城D.百废待兴前所未有猝不及防众志成城解析:选D。
此题为成语辨析题。
百废待兴:许多被废置的事等待兴办;百废俱兴:许多被废置的事全部兴办起来。
“前所未有”和“史无前例”都有“从没有过”的意思,但“前所未有”仅指以前没有,语气较轻,适用范围比“史无前例”广;“史无前例”偏重在“史”和“例”,用于强调“历史上从未有过”或“没有先例”。
猝不及防:形容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措手不及:事到临头来不及应付。
众志成城:意思是大家齐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万众一心:千千万万的人一条心,形容广大民众团结一致。
“众志成城”和“万众一心”都含有“团结一致”的意思,但“万众一心”只指千万人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不仅有万众一心的意思,还含有力量无比强大,不可摧毁的意思。
所以本题应选D。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汶川灾后重建工作,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重建目标B.面对汶川灾后重建,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重建目标C.汶川灾后重建工作,国务院、党中央提出了“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重建目标D.汶川灾后重建工作,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重建目标解析:选A。
此题为语病分析题。
画线句子虽然较长,但结构较简单,主要考查语言的逻辑顺序与前后主语一致问题。
根据画线句子,主语应为“党中央、国务院”且不能颠倒,所以排除C项;既然后句已有主语,前半句就不能再出现主语,所以排除D项;“面对”的宾语应为“工作”,所以排除B项。
故本题选择A。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汶川十年”宛如一撮火苗,铭刻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记忆;恰如一个片段,凝聚了“守望互助感恩奋进”的民族力量;就像一座熔炉,淬炼了“不甘屈服顽强拼搏”的民族精华B.“汶川十年” 宛如一个片段,铭刻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记忆;恰如一撮火苗,凝聚了“守望互助感恩奋进”的民族力量;就像一座熔炉,淬炼了“不甘屈服顽强拼搏”的民族精华C.“汶川十年” 宛如一个片段,铭刻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记忆;恰如一座熔炉,凝聚了“守望互助感恩奋进”的民族力量;就像一撮火苗,淬炼了“不甘屈服顽强拼搏”的民族精华D.“汶川十年” 宛如一座熔炉,铭刻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记忆;恰如一撮火苗,凝聚了“守望互助感恩奋进”的民族力量;就像一个片段,淬炼了“不甘屈服顽强拼搏”的民族精华解析:选B。
此题为语言连贯题。
注重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及理解能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理解能力。
“一个片段铭刻了民族记忆”;“一撮火苗凝聚了民族力量”;“一座熔炉淬炼了民族精华”。
所以本题选择B。
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回答4~6题。
4.如何理解文中反复提到的“极致”一词的含义?答:答案: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相互发挥的“景物一体”的境界。
5.作者写第四次遇见黄鹂——江南太湖的黄鹂,只简略地说自己“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为什么没有正面地、具体地描写黄鹂的声音和动作情态呢?答:答案:这其实是一种巧妙的烘云托月、神龙隐身的艺术手法。
作者这么做,一方面是避免描写上的重复;另一方面,或者说更重要的是作者用这种巧妙的手法,激发读者的想象,用优美的环境从侧面烘托出黄鹂那难以用语言表达、难以用画笔描绘的极致的美丽。
相反,如果作者硬要在这儿详描细摹,反而让人产生“也不过如此”的感觉。
“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时候宁可少说或者不说,留下想象的空间,更能恰到好处。
孙犁先生在写第四次遇见黄鹂时虚晃一笔,正是显示了其写作艺术的高超。
6.如何理解“从楼上可以看见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有时候看得淋漓尽致,对我来说,这真是饱享眼福了”。
答:答案:这句话突出描写了黄鹂的动作美: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
既表达了作者在养病期间看到黄鹂时难以抑制的愉悦、兴奋和激动,也表现了作者对美的事物的追求与赞美。
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菜虎孙犁东头有一个老汉,个儿不高,膀阔腰圆,卖菜为生。
人们都叫他菜虎,真名字倒被人忘记了。
这个虎字,并没有什么恶意,不过是说他以菜为衣食之道罢了。
他从小就干这一行,头一天推车到滹沱河北种菜园的村庄趸菜,第二天一早,又推上车子到南边的集市上去卖。
因为南边都是旱地种庄稼,青菜很缺。
那时用的都是独木轮高脊手推车,车两旁捆上菜,青枝绿叶,远远望去,就像一个活的菜畦。
一车水菜分量很重,天暖季节他总是脱掉上衣,露着油黑的身子,把绊带套在肩上。
遇见沙土道路或是上坡,他两条腿叉开,弓着身子,用全力往前推,立时就是一身汗水。
但如果前面是硬整的平路,他推得就很轻松愉快了,空手走路的人没法赶过他去。
也不知道他怎么弄的,那车子发出连续的有节奏的悠扬悦耳的声音,——吱扭——吱扭——吱扭扭——吱扭扭。
他的臀部也左右有节奏地摆动着。
这种手推车的歌,在我幼年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田野里的音乐,是道路上的歌,是充满希望的歌。
有时这种声音,从几里地以外就能听到。
他的老伴,坐在家里,这种声音从离村很远的路上传来。
有人说,菜虎一过河,离家还有八里路,他的老伴就能听见他推车的声音,下炕给他做饭,等他到家,饭也就熟了。
在黄昏炊烟四起的时候,人们一听到这声音,就说:“菜虎回来了。
”有一年七月,滹沱河决口,这一带发了一场空前的洪水,庄稼全都完了,就是半生半熟的高粱,也都冲倒在地里,被泥水浸泡着。
直到九、十月间,已经下过霜,地里的水还没有退完,什么晚庄稼也种不上,种冬麦都有困难。
这一年的秋天,颗粒不收,人们开始吃村边树上的残叶,剥下榆树的皮。
到泥里水里捞泥高粱穗来充饥,有很多小孩到退过水的地方去挖地梨,还挖一种泥块,叫做“胶泥沉儿”,是比胶泥硬、颜色较白的小东西,放在嘴里吃。
这原是营养植物的,现在用来营养人。
那年我七岁,刚上小学,小学也因为水灾放假了,我也整天和孩子们到野地里去捞小鱼小虾,捕捉蚂蚱、蝉和它的原虫,寻找野菜,寻找所有绿色的、可以吃的东西。
跟我们常在一起的,就有菜虎家的一个小闺女,叫做盼儿的。
因为她母亲有痨病,长年喘咳,这个小姑娘长得很瘦小,可是她很能干活,手脚利索,眼快;在这种生活竞争的场所,她常常大显身手,得到较多较大的收获,这样就会有争夺,比如一个蚂蚱、一棵野菜,是谁先看见的。
孩子们不懂事,有时问她:“你爹叫菜虎,你们家还没有菜吃?还挖野菜?”她手脚不停地挖着土地,回答:“你看这道儿,能走人吗?更不用说推车了,到哪里去趸菜呀?一家人都快饿死了!”孩子们听了,一下子就感到确实饿极了,都一屁股坐在泥地上,不说话了。
忽然在远处高坡上,出现了几个外国人,有男有女,男的穿着中国式的长袍马褂,留着大胡子,女的穿着裙子,披着金黄色的长发。
“鬼子来了。
”孩子们站起来。
作为庚子年这一带义和团抗击洋人失败的报偿,外国人在往南八里地的义里村,建立了一座教堂,但这个村庄没有一家入教。
又过了不久,传说菜虎一家入了教。
又有一天,母亲回到家来对我说:“菜虎家把闺女送给了教堂,立时换上了洋布衣裳,也不愁饿死了。
”我当时听了很难过,问母亲:“还能回来吗?”“人家说,就要带到天津去呢,长大了也可以回家。
”母亲回答。
可是直到我离开家乡,也没见这个小姑娘回来过。
我也不知道外国人一共收了多少小姑娘,但我们这个村庄确实就只有她一个人。
菜虎和他多病的老伴早死了。
现在农村已经看不到菜虎用的那种小车,当然也就听不到它那种特有的悠扬悦耳的声音了。
现在的手推车都换成了胶皮轱辘,推动起来,是没有多少声音的。
1980年9月29日晨(节选自孙犁回忆性散文《乡里旧闻》) 【注】文中所写的水灾发生于1920年,当时作者7岁。
7.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菜虎是一个从小就以卖菜为生的北方农民,他既有农民的质朴勤劳,又有生意人的精明细致。
B.由于生活所迫,菜虎家只好把女儿送到外国人建在天津的教堂,直到菜虎夫妇去世,他女儿才回来。
C.文章写受灾情况,孩子们挖野菜时天真的对话,在表现生活辛酸的同时也为写菜虎家送女儿入教做铺垫。
D.文章写的都是普通人、平常事,在重视故事情节完整性的同时,把一个个生活画面具体地展现出来。
解析:选C。
A.“生意人的精明细致”有误;B.“直到菜虎夫妇去世,他女儿才回来”有误;D.“重视故事情节完整性”有误。
8.文中两次写到“悠扬悦耳的声音”,在内容上分别起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答:答案:①第一次,表现菜虎心情轻松愉快,对生活充满希望,以及菜虎一家祥和、自足的生活状态。
②第二次,表达作者对菜虎和家乡生活的深切怀念。
9.文章用不少篇幅写滹沱河水灾,孩子挖地梨、挖野菜,菜虎送女儿入教等事,有何意图?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答:答案:①说明自然灾害对农村造成的灾难之大,再现当时农民生活的艰难辛酸和命运的悲惨;②反映了当时农村的衰残破败以及时代的动荡不安;③表达作者对家乡人民的追忆、怀念、同情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