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

合集下载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相当严重。

这种不平衡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既有历史原因,也有自然原因,还有发展过程中策略选择的人为原因。

当前,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发达,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统筹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三农”问题、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给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问题十分明显,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及文化诉求与现实社会生产发展还有较大的差距。

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这个“发展很不平衡”(十六大报告)已经成为导致当前主要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的基本问题。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中国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差异较大,先天的差异导致在适应改革和把握发展机遇能力方面的巨大差异,随着优势地方经济的迅速起飞,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在呈“马太效应”式的急速放大。

有些地方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而另一些地方则连农业社会最基本的生存问题都没有解决。

在中国社会我们几乎能够同时看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三种形态并存的奇特的历史景观。

据统计,2006年,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GDP总和不到人民币4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17%;而东部地区GDP达到2万亿元的省份就有3个之多,其中江苏省为21,500亿元,山东省为22,000亿元,广东省为25,000亿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显示:全国共分七档。

除了位居第一档的香港和澳门不具有可比性外,第二档的上海(5,350元/月)、深圳(5,280元/月)、温州(5,020元/月)、北京5,000元/月),要比第七档的兰州(1,500元/月)、银川(1,100元/月)、西宁(1,000元/月)高出3-4倍。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不平衡性与阶段性区分及练习题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不平衡性与阶段性区分及练习题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不平衡性与阶段性区分及练习题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相关内容占有重要地位,此知识点主要出现在客观题中,主要是以定义性单选、材料性单选以及多选的形式来进行考查。

本文将对“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中容易混淆的“不平衡性”和“阶段性”进行区分。

一.规律内容(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1.具体表现: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

二是,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

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2.教育启示:教育者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进行教育。

3.知识链接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够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在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比较容易,心理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

同时,在关键期中,个体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敏感,有时又把关键期称为敏感期。

4.相关考题教育要把握儿童学习的“关键期”,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B.差异性C.不均衡性D.顺序性(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1.具体表现: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2.教育启示:教育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3.知识链接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会形成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4.相关考题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把儿童和青年的教育“成人化”,这违反了儿童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个体差异性二.知识点区分不平衡性强调的是人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或不同方面发展的“速度”,以及在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进行教育很重要;而阶段性强调的是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任务”。

发展的不平衡性

发展的不平衡性

发展的不平衡性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

它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主次矛盾的不平衡,一种是矛盾主次方面的不平衡。

1.主次矛盾复杂的矛盾系统中,矛盾可以分为主、次矛盾。

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次要矛盾处于服从地位,对事物只起影响作用。

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起主导作用,它制约着次要矛盾。

这就要求我们在解决问题把主要精力用于解决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影响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解决得好,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

所以,我们必须在抓主要矛盾的同时,也要注意解决好次要矛盾。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生转化,转化一旦出现,我们工作的重点也应转移。

例如,“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就是在说要抓住主要矛盾。

还有“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打七寸”等。

考试中容易出现的关键词有“中心”、“重心”、“关键”、“重中之重”、“首要”等等。

2.矛盾的主次方面矛盾的两个方面有主、次之分。

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影响、制约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若主次方面转化发生,则事物的性质会发生变化。

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分析问题时,要分清主流与支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

例如,“是药三分毒”,这里的三分就是次要方面,那么潜台词,剩下的七分自然就是主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呢,也就是被七分主要方面决定的治病的药了。

倘若药过期了,也就不是三分毒而怕是七分副作用的毒了。

这就是主次方面发生了转化,事物的性质会发生变化。

类似的还有“白璧微瑕,瑕不掩瑜”。

微小的瑕疵属于次要方面,事物的整体还是“白壁”,也就是说事物的性质,还是很好的一块玉。

倘若这块玉布满了瑕疵,那么玉的主要方面就是瑕疵,这里主次方面就发生了转化。

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各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待这一现象要有一个客观的、历史的、辩证的认识。

既不能放任各种不平衡发展,对不断拉大的不合理差距熟视无睹,也不能抽肥补瘦,搞平均主义。

既不能因不平衡的客观存在产生消极负面情绪,怀疑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也不能过分强调发展不平衡的合理性。

任何一个经济体都是不断运动发展的,在运动发展中旧的平衡被打破,不平衡出现,再通过矛盾的不断解决使新的平衡得以实现。

不平衡是绝对的、长期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

一、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成因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较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主要体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受到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加剧等方面。

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由来已久,其原因有历史的、现实的、自然的、社会的、体制与机制的、政策与措施的等很多方面。

自然原因:我国地区间自然条件迥异,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存在“先天性”差异。

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气候宜人,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占据先天发展优势;西部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和戈壁沙漠,气候干燥,生态恶化,交通闭塞,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及贸易往来受到限制,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因素多。

历史原因:数千年来我国就一直存在发展差距,国家的经济重心处在不断变迁中。

唐代以后特别是北宋以后,经济中心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转移。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70%以上的工业和交通运输设施主要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带。

改革开放以来,纵向比较,各个地区都有很大发展;横向比较,地区差距在拉大。

政策原因:我国发展不平衡的一些问题,也与一定时期内实施的具体政策有关。

改革开放后,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采取积极促进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率先开放的政策,在投资、财税和金融等方面对东部地区进行倾斜.这些政策给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但客观上也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发展的差距。

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涵盖了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等多个方面。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和外界环境的不同,人的发展往往呈现出不平衡性。

这种不平衡性可能在其中一方面过快或过慢地发展,对个体的全面发展造成影响。

本文将从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等方面探讨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

首先,身体的发展往往具有不平衡性。

在生理上,一些人可能早熟,身体发育提前达到成年水平,而另一些人则相对较晚发育。

这种不平衡可能对个体自尊心和身体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一些人天生具有优越的体质条件,如力量、耐力和灵敏度,而其他人则需要通过努力来弥补不足。

这种不平衡性在竞技体育或运动领域尤为明显,影响着个体的发展和成就。

其次,智力的发展也会出现不平衡。

在认知和学术方面,一些人可能在早期就表现出卓越的能力,迅速掌握学科知识,并在学业上取得良好的成绩。

然而,其他人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理解和掌握相同的知识。

这种不平衡可能带来竞争和自尊心方面的困扰。

此外,人的智力在不同领域也呈现出不平衡性,有人在数学方面擅长,有人则更善于语言表达。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人们在选择职业和发展方向时偏向一些领域,而忽略其他领域的潜力。

此外,情感的发展也可能不平衡。

个体对情感的表达和感受能力差异很大。

一些人可能天生较为敏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感。

而其他人则可能较为内敛,难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种差异可能对个体的人际关系和情绪健康产生影响。

一些人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能够有效地处理情感问题,而其他人则可能更容易感到孤独和不被理解。

最后,社会的发展也会对人的发展产生不平衡的影响。

社会背景和环境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一些人出生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享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有利于其全面发展。

而另一些人则可能生长在贫困和不公平的环境中,缺乏机会和资源,导致其发展的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在教育、职业和社会地位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会对个体的未来发展和社会参与产生影响。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之不平衡性大全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之不平衡性大全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之不平衡性(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之不平衡性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特征及其教育举措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特征及其教育举措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特征及其教育举措一、人的身心发展的特征1。

身心发展是在遗传因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的。

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但并非决定性因素,环境对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

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

身心发展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阶段来进行的,这种顺序和阶段既受到遗传因素的制约,又受到环境的影响。

这些影响就构成了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出现不同的特点,表现出不同的水平,这种差异就构成了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许多的矛盾和发展的不平衡性组成的。

每个人身心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存在着个体差异,存在着不平衡性。

每个人在身心发展上都存在着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使人的身心发展在某一个时期以某一种速率或者质量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阶段性。

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和不平衡性。

我们知道,身心发展包括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身体的发育主要表现为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变化,它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认知、情感、意志、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内容,它是身体发育的动力。

可见,二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机体的身体是不断发育的,但是,人的心理则表现为不断地发展,因为心理是在身体发育的基础上产生的。

由于每个儿童的先天遗传素质和后天的社会生活条件不同,他们的发展也就不同。

比如,同一个儿童在出生时,尽管都是先天遗传素质很好,但由于出生的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经历不同,造成不同的后天发育,最终表现为心理的不同。

这说明了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重要性,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儿童后天生活环境、经验及教育的作用,因此,教育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没有正确的教育,就没有正确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还具有不均衡性。

身心发展是否均衡,是身心发展状况的一种重要指标,也是对一个人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启示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启示

一,人的身心发展规律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要求教师要循序渐进的做好教育工作。

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决定了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发展前进的过程,比如,初中阶段是学生习惯培养的关键期,那么教师在这个阶段就应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4、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补偿的,比如,学生在某方面有缺陷,他可能通过其他方面来补偿,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树立信心,充分相信每位学生,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扬长避短,发现学生的优势,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5、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因材施教,是每位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关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研究给我们的启示学校教育的主要职能之一是要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不顾学生特征而编制的课程,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新的数学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要把人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为目的。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关键是课程内容中要提供好的素材,以促进学生的这种发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要充分适应和利用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因此,数学课程内容应该选取那些对学生来说具有现实意义的,与生活、与实际相联系的内容。

学生一旦体会到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是有用的,便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发展总体上具有阶段性,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有一个逐渐抽象的过程。

在课程种应充分考虑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一次抽象完成不了的课题,可以通过反复出现,多次抽象来完成。

教材中应给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素材,尤其在学生未达到较高境界时,为他们提供形像支持的素材,以帮助他们理解。

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何处

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何处

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何处社会主要矛盾随时代发展而转化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判断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从新中国的发展历史看,先后经历了三次对社会主要矛盾的重新认识。

一是中国经济处于贫困和起步阶段,在极端贫困水平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代,包括政治建设与制度建设、经济建设与国民经济体系建设、社会建设与城市建设等。

1956年党的八大首次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提出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是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腾飞带来重大机遇。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重新认识国情,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提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在这个时代,中国经济开始起飞,GDP年均增速达到9.9%,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最高纪录。

从基本解决温饱到达到小康水平,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已从极贫困阶段跨越性地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转化。

三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从快速富裕起来转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起来,从世界大国转向世界强国。

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作出重大判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十九大报告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突破。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进入新时代,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精神、制度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例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不仅需求的数量明显增加,而且需求的质量显著增强;不仅对单一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而且对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多层化、多样化要求与日俱增。

发展现状不够平衡

发展现状不够平衡

发展现状不够平衡
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存在着不够平衡的问题。

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区域发展不平衡是目前发展现状的突出问题之一。

一些发达地区在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拥有很高的水平,而一些落后地区则相对较弱。

这导致了资源分配不均衡,进一步加剧了地区间的差距。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需要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投入,推动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其次,产业结构不平衡也是发展现状中的一个矛盾。

目前,我国经济仍然依赖于传统的制造业和加工贸易,而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不平衡导致了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问题。

为了实现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政府需要进一步推动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此外,城乡发展不平衡也是当前发展现状的一个突出问题。

城市地区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活品质等方面相对较好,而农村地区则相对较弱。

这导致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流动,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的社会压力。

为了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存在着不够平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区域发展、产业结构和城乡发展等方面。

为了改善
这些不平衡,政府需要加大投入,推动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的五大特点

人的身心发展的五大特点

人的身心发展的五大特点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独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了五大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顺序性。

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身心发展就遵循着一定的顺序。

比如,身体的发展通常是从上到下,先头部后四肢;而心理的发展则往往是从简单到复杂,先感知后思维。

这种顺序是不可逆转的,就像我们必须先学会走路,才能学会跑步;先学会识别颜色,才能理解抽象的概念。

它就像一条预设好的轨道,引导着我们逐步成长。

在教育中,认识到顺序性至关重要。

家长和老师们不能揠苗助长,急于让孩子跨越某个发展阶段。

比如,在孩子还没有掌握基本的加减法时,就强行教他们复杂的乘除法,这不仅会让孩子感到困惑和挫败,还可能影响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第二个特点是阶段性。

在人的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有着不同的特征和任务。

童年时期,我们主要通过游戏和模仿来学习和探索世界;青少年时期,我们开始对自我和社会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学业压力也逐渐增大;成年后,我们则面临着工作、家庭等各种现实责任。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重点和挑战。

比如,在青春期,孩子们可能会经历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情绪波动较大,自我意识增强。

这时候,家长和老师需要理解并尊重他们的变化,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特殊的阶段。

第三个特点是不平衡性。

人的身心发展在不同方面的速度并不是均衡的。

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就发展得比较快,而有的方面则相对较晚。

比如,语言能力在幼儿时期发展迅速,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则在青少年时期才开始显著提升。

这种不平衡性也体现在个体之间。

有些孩子可能在音乐方面天赋出众,而有些孩子则在数学方面表现出色。

了解这种不平衡性,有助于我们因材施教,发现并培养每个孩子的优势和潜力。

同时,不平衡性还提醒我们要抓住发展的关键期。

在关键期内,给予适当的刺激和训练,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孩子在 2-3 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多与他们交流、讲故事,能够极大地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最新浅析当前我国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

最新浅析当前我国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

浅析当前我国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浅析当前我国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近年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国家整体实力有所加强,我国的国际地位也正在与日俱增,总体来说,国际实力正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迈进。

这是好的,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为了更好地增强我们的竞争实力,作为国家发展的源动力,更为科学、协调和可持续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当前乃至以后国家社会形态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一些问题,然后加以解决消化,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已成为当务之急。

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那么,当前我国社会形态中究竟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不妨更进一步了解社会。

一、当今社会的政治腐败是个问题的重中之重。

腐败一词,由来已久,在我国恐有点根深缔固,怎么说呢?我国古话说“当官发财”是最好的佐证。

当然,随着上层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展开,有些人有所恐惧。

但基层的结网式工作链,以及众口烁金的现状,使得非网中人不得重用的用人观念得以继续维持。

加之,当官后,重权在握,安排事时亲疏与责任、利益相向。

虽则时有报道某某落马,但据有关专家调查,腐败问题仍是当前我国政治通病。

这方面的问题急待有关方面研究,制定相应从体制上解决的长远良方,切实治理腐败,更进一步推动社会各方面全面发展。

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对主流社会认同感不一致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是举世公认的,在全球经济中起到推动器的作用。

然而地区经济的不平衡造成各地群众受改革开放的实惠各有不同社会主体只是少数人先富起来了,经济矛盾仍有冲突,而且绝大部分地区及人群的认同阶层下移,易于产生社会矛盾,冲突形成社会新的不稳定诱因,同时国际反动势力瓦解社会主义的决心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们正是利用我国区城发展不平衡不断地挑拨起社会事端,而且他们还在以他们所谓的平等、自主、博爱等自由主义思想蛊惑人心。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是要求中央及地方本着务实发展的态度,不断地向歉发达地区注入人才资源,用客观务实政策推动人才资源加快向该地区的流转。

简述人的发展的基本特征。

简述人的发展的基本特征。

简述人的发展的基本特征。

人的发展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 连续性与阶段性:人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也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

在每个阶段,人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任务。

2. 定向性与顺序性: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定向性和顺序性,每个阶段的发展都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前一阶段的发展为后一阶段的发展打下基础。

3. 不平衡性:人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不同阶段的发展速度和重点可能不同,每个阶段的发展时间和条件也有所不同。

4. 目标性与自调性:人的发展具有目标性和自调性,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和自我调节的特点,人能够适应环境、调整策略和自我完善。

5. 整体性与个别性:人的发展具有整体性和个别性,人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同时也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

6. 阶段性与顺序性: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顺序性,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任务,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发展。

7. 可逆性和代偿性: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和代偿性,如果某个方面的发展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代偿作用来弥补。

8. 模糊性和易变性:人的发展具有模糊性和易变性,不同个体的发展方向和时间难以准确预测,容易受到环境、情境和个人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总之,人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表现出多种特征和规律,需
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特点)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循序渐进地做好教育工作。

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来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

在教育教学的要求、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

教育教学工作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4、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暂时落后或其他方面的缺陷的学生,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都会达到与一般正常学生一样的发展水平。

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性。

5、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

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得其所的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学校教育的作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三个因素学校教育及其作用: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是什么?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第二、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当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却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区域经济差异、社会公共服务不足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有限性等。

这些问题对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满足带来了困扰,因此解决这些矛盾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任务。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是引言部分,对文章主题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结构。

接下来将重点讨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需求多样化、教育医疗水平提升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等方面。

然后将调查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涉及区域经济差异、社会公共服务不足以及社会保障体系有限性等问题。

在第四部分中将提出政府引导和干预、加强社会公共服务建设以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解决之道。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矛盾存在的原因、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建议。

1.3 目的:通过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深入剖析,旨在寻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本文旨在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发展规划与落实,为人民提供更加均衡和充分的发展机会,实现人民全面而持续地美好生活需求的满足。

2.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1 需求多样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和多样化。

传统的物质需求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幸福、舒适和安全的渴望。

人们更加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例如个人发展空间、社交活动、文化娱乐等。

此外,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性问题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2.2 教育医疗水平提升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于教育和医疗水平有更高的要求。

优质教育资源以及公平而可及的医疗服务成为了人民日益增长需求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教育是培养国家未来发展能力和提高个体社会地位的基础,而良好医疗服务则直接关系到每个人身体健康与生命质量。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的身心发展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

这些规律的存在必然为教育者的教育行为提供相应的原则。

教育事实表明:遵循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就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挫伤学生。

所以学习和掌握这些规律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具体内容如下。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是不平衡的。

例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和青春发展期这两个阶段发展最快,称之为发展高峰期。

发展不平衡的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在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如在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后。

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靠后。

2、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比如,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思维过程由具体的上升到抽象思维,在情感变化上由喜怒哀乐等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复杂情感。

3、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不同的身心发展总体特征,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矛盾的重点,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身心发展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着,在一段时期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便产生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从而使发展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或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

除之而外,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如人的精神、意志、情绪状态对对整个机体能起到协调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弱,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即使他不很严重的疾病或磨难也会被击倒。

发展不平衡问题

发展不平衡问题

一、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总体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发展不平衡问题也逐渐突出。

由此带来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像一个个谜团一样,让人们充满了探究的热情。

发展不平衡问题为何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促改革,就是为了让全国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民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大力推进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华大地上创造了震古烁今的人间奇迹。

1.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

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对外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二,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一。

2.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并正向更高水平的小康迈进。

3.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依法治国深入推进,教育、科学、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空前增强,全社会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但我国在方方面面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加凸显,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比如,除经济差距外,城乡、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也较大。

目前西部地区人均教育经费支出仅为东部地区的73.5%;城市拥有约70%的卫生资源,而广大农村只拥有约30%的卫生资源,农村居民人均卫生费用不足城市居民的1/4。

再比如,同经济发展相比,社会事业等发展相对滞后。

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育公平的问题比较突出;医疗服务供给总量相对不足,人民群众对看病难的反映仍比较强烈;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一些基本保障制度有待健全;等等。

应该说,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很多方面和不同层次,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二、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何在?2009年12月下旬,一部名叫《国情备忘录》的电视纪录片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简答题简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简答题简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是什么?
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个体身心发展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个别过程和特点也具有一定的顺序,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

2、个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和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个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

4、个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个体的身心发展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

研究个体的差异性对做好困材施教工作非常重要。

5、个人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扩展资料:
教育对人类的作用:
1、学校教育是制度化、规范化、规律化、专门化的教育,它可以让青少年迅速而有效地掌握各专业方面的技能,比起家庭教育、自学、社会教育的诸多局限性来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2、现代社会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而学校是传播和创造知识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有利于青少年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是一个人踏上社会所必不可少的。

3、当今的劳动和社会分工,无不是以一个人的能力技能来分配的,而学校就是专门提供这种人才的场所。

因而年青一代接受学校教育,也是他优化职业选择的必由之路。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发展的不协调不平衡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发展的不协调不平衡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发展的不协调不平衡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心理满足的需求不断上升而目前各个地区资源分配出现不平衡不充分地发展。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从需求性质来看,人类需要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物质性需要,指的是保暖、饮食、种族繁衍等生存需要,这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

第二层次是社会性需要,它是在物质性需要基础上形成的,主要包括社会安全的需要、社会保障的需要、社会公正的需要等。

第三层次是心理性需要,指的是由于心理需求而形成的精神文化需要,比如价值观、伦理道德、民族精神、理想信念、艺术审美、获得尊重、自我实现、追求信仰等。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作者:李红松来源:《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04期摘要:从社会哲学层面来讲,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经由需要、技术、交往和分工等相互联结、相互作用。

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制约着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的现实状况同时也制约着社会发展,这种双向制约关系是必须予以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

当前条件下,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社会整体领域不断发展,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客体条件;同时,还应着力提升人的素质和能力,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创造适宜的主体条件,更好促进人的发展。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不少学者基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对此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但由于对“社会”这个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或者由于对人的发展规律的把握不够深刻,研究的深度与系统性仍有待提升。

鉴于此,本文拟在社会哲学的层面上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与人的全面发展等相关问题做些探讨,以深化对该问题的理论研究。

一、内在逻辑: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辨析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到了一个重要概念,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但仅从这个概念本身我们并不能直接看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主词是谁,无法确定是谁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一般会认为,这里的主词应是“社会”,但对“社会”这个概念却又有多种理解。

笔者以为,这里的主词确实意指“社会”,但这里的“社会”应是指社会哲学层面的社会,即“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构成领域在内的完整的社会结构体系”[1],而人是生存于社会结构体系中的现实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与人的关系,就是社会客体与社会主体的关系;社会发展就是指社会结构体系的发展,人的发展则是指社会主体的发展[2]。

正如社会主体与社会客体本来就是相互联结着的一样,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也处于相互作用与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的发展是十分复杂的,但是,人的发展也是有规律性的。

从形式上看,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以及不平衡性。

人是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另一方面,不同系统的发展速率、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

从总体发展来看,幼儿期出现第一个加速发展期,然后是童年期的平稳发展,到了青春发育期又出现第二个加速发展期,然后再是平稳地发展,到了老年期则开始出现下降。

①例如,身高的增长在不同的年龄速度就不大相同;人的智力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速度是不同的,在0-4岁就已经发展了50%;人的知觉一般在10-17岁就达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水平,而人的比较与判断要到18-29岁才能达到一个比较成熟的水平。


既然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心理现象,在特定的年龄时期产生,发展极为迅速,而在这种时期学习某种经验也十分容易。

那么根据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应该如何开展教育呢?显然,教育应该顺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注意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实现卓有成效的发展。

因为在关键期,学生学习的速度最快,知识、技能最容易形成,而错过了关键期,教育效果就会下降。

然而,在现实中,有一些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没有抓住关键期来实施教育。

常言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小孩从出生到很长一段时间几乎都是父母陪伴着的,在这一时期,孩子几乎都是受父母的教育。

但是很多父母都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

这使得孩子的智力在幼儿期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有研究表明,2-5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这时期,儿童可以十分迅速地掌握大量语言材料,也是儿童学习外语的关键期。

但是,我发现很多家长及幼儿园老师在这一时期都比较喜欢叫孩子们写字,而很少开展一些语言训练活动。

这种现象在农村特别严重,家长及老师们都觉得孩子们会写、会算、能考高分就好了。

然而,正是这种观点使得孩子们的许多能力达不到更好的发展。

很多时候,孩子们不是因为笨而学不好一样东西,而是因为他们错过了学习
的关键期。

例如,5岁是学琴的关键期,如果到了20岁再学琴的话就达不到在关键期学习的效果了。

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决定了在教育过程中抓关键期的重要性。

因为一旦错过了发展的关键期就会事倍功半,勤苦而难成。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狼孩”吧。

在刚被发现时,他们有嘴不会说话,有脑不会思维。

儿童时期是人学会说话,学会用脑思维,为以后智力和才能的发展打下基础的关键期。

但是由于“狼孩”从小就在动物中长大,错过了这些学习的关键期,这使他们的智力水平远远比不上同龄的正常儿童。

虽然“狼孩”被找回来后也有优秀的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正常人类的教养,但他们的智力水平,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无法与正常人相比。

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教育必须顺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者们也必须抓住发展的关键期,在此时期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训练。

这样的话,教育既省时又省力,且能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D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C )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D )
A、51周年
B、61周年
C、71周年
D、81周年
4.
①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第33页;
②王朝庄、万平主编:《教育学:理论与应用》,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08. 第1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