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外交

合集下载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第一阶段(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一阶段中国外交的主题词是“独立自主”。

新中国诞生后外交上首要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独立,捍卫革命胜利果实。

中国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积极支持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斗争,确立了以和平为宗旨、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风云激荡的国际环境中展示了东方大国的鲜明形象,站稳了脚跟,改善了国际处境。

第二阶段(1978—2012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外交的主题词是“和平与发展”。

党中央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根本判断,我国外交工作的目标随之调整为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外部环境。

在国际上,我们倡导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合作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贡献,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持续提高。

第三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至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题词是“民族复兴,人类进步”。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确定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正式确立,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日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70年风雨兼程,70年波澜壮阔。

新中国外交70年史诗般的历程,凝结着我们党坚持不懈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成果,对于我们是一座思想宝库,其中给我们留下的最重要、最具普遍意义的基本经验包括以下几方面。

坚持党对外交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最大优势。

从新中国外交奠基时期中央提出的“外交无小事”“外交工作授权有限,大权在中央”的根本原则,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有关论述,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贯穿新中国外交工作的一条主线,并为之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和成就经历了许多不同的阶段和转变,但始终贯穿着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国际合作的主线。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些外交成就:1. 参加联合国:1955年10月,中国成为联合国正式成员国,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为保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做出贡献。

2. 恢复与美国正常关系:1972年,中国总理周恩来访问美国,该访问打破了两国间的长期隔阂,恢复了美国与中国的正常关系。

3. 与欧美国家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针对西方国家的高压压力和封锁,开始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逐渐借助国外资本和技术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与多个欧美国家建立了正常关系。

4. 加入WTO: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第143个成员,扩大了中国的国际经贸合作范围,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5. 推动地区合作: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合作,推动东亚峰会、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日韩合作等多个地区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区域的和平与稳定,提高了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6. 推动和平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中国解决了香港和澳门的主权归属问题,与菲律宾、越南、日本、韩国等国家就领土和海洋争端进行对话和谈判,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有效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

8.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世界经济、反恐、气候变化、人权等全球问题上,中国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和贡献,参与国际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形成和改革,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倡议和政策。

总之,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成就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中国也成为世界经济和政治事务中极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更多的国家看到了中国在全球议程和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借此与中国建立了更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

简述新中国成立前后外交政策的变化

简述新中国成立前后外交政策的变化

简述新中国成立前后外交政策的变化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中国外交政策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新中国成立前,外交政策集中于恢复与前帝国主义国家的正常关系,于是乎在1951年,恢复与美国正常关系,新中国也加入了联合国,并重新建立了与东欧国家的友谊关系,这标志着新中国正式进入国际舞台,并正式成为一个国际社会的积极参与者。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在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政策又发生了一些变化,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这也极大地帮助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认可。

另外,中国也采取了“一边倒”的政策,即同苏联建交,拒绝与西方国家建交,这一政策也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大变化。

三、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政策从恢复与世界先进国家正常关系走向了“一边倒”,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走向了“统一战线”,从全面友好走向了“反对美帝国主义”,这些都是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重要内容。

尽管中国外交政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中国政府一直坚持着中国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统一战线和反对帝国主义”,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始终依靠自身力量,把自己置于中心,不断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也是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重要原因。

四、总结
总之,中国外交政策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一开始的“和平共处、统一战线和反对帝国主义”,到现在的“互
利合作”,中国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更加重要
的角色。

怎样理解新中国制定的三条外交方针?

怎样理解新中国制定的三条外交方针?

怎样理解新中国制定的三条外交方针?
新中国制定的三条外交方针是指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争取国际社会尊重的原则以及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方针。

下面是对这三条外交方针的理解: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方针体现了新中国在外交
事务中的自主权和独立性。

独立自主意味着中国坚决维护
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拒绝任何国家干涉内政的行为。

和平
外交政策意味着中国坚定追求和平,通过和平外交手段解
决争端和冲突,在国际事务中积极维护和平稳定的局面。

2.争取国际社会尊重的原则:这一方针强调了中国争取国际
社会尊重和平等地位的原则。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
国际舞台上倡导和维护国家的正当权益,坚持平等对话、
相互尊重,推动国与国之间的平等交往和合作,以达到获
得国际社会尊重和平等地位的目标。

3.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方针:这一方针体现了中国对于全球
共同发展的承诺。

中国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主张互利共赢,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公平和包容发展,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

中国积极参与多边机构和倡议,为世界经济增长
做出贡献,努力实现全球共同发展和繁荣。

这三条外交方针体现了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外交理念,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承诺。

通过奉行这些方针,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国家的权益,推动多
边合作,为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国际秩序作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倡导和平外交、坚持合作共赢的国际形象,并推动了国际关系的进步与发展。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发挥积极了作用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 作用: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首脑会议。中国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 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万隆精神”;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 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2、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 熟 作用: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 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 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到60年代末 ➢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 ➢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以来
第一阶段
➢ 时间:新中国成立初期 ➢ 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内容(三大外交政策):“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 特点:“一边倒”以及后期的“两只拳头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时间: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 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影响:进一步促进我国外交工作新局面的出
现。
➢ 背景 ➢ 过程 ➢ 意义
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访华的消息,如同一股旋 风,迅速刮向全球,引起各个国家和各方人士的震惊。 震动力度最大的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新 中国成立以后,日本政府一直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政策。面对美国对华政策的急速转弯,日 本政府顿感措手不及。在日本对华友好政党和团体的推 动下,日本政府明确表示: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 过去了。日本现在应该采取负责的行动,独立作出决定。 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新中国确立的外交方针是

新中国确立的外交方针是

新中国确立的外交方针是新中国成立之初采取了三大外交方针,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这是随着人民革命的节节胜利而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另起炉灶”,是指新中国不会承认和继承南京国民府的外交关系,与外国的国家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重新建立。

从1948年2月至1949年4月,中共中央多次发出外交工作的指示,其中主要有:第一,保护外侨及其国家代表机关。

第二,不承认旧的外交关系。

“凡属被国民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只把他们当作外国侨民待遇,但应予以切实保护。

”第三,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

因为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的政府自己解决。

”《共同纲领》第56条规定:“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说与外国(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时机和条件,就是清除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特权和影响后,再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1949年1、2月间,毛泽东在西柏坡会见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的谈话中首先提出这个主张。

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进一步指出:“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

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一天它们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

”“一边倒”,就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相对抗的格局,美帝国主义坚持与中国共产党为敌,在解放战争时期扶蒋,也由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发展前途,决定了未来的新中国在对外关系上必须实行“一边倒”。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1.建国初期:外交的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主要包括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建立正常国家关系、争取国际支持等。

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一政策旨在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和平共处,反对霸权主义和侵略行为。

2.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在这段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更加积极,坚定地支持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解放运动。

中国积极参与亚非大陆会议,提出“亚洲深层次国际问题”,并支持非洲国家在联合国争取独立和平等的地位。

此外,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在一系列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援助朝鲜抵抗美国侵略、支持越南抗法斗争等。

3.文化大革命时期:外交政策受到革命理论的影响,中国强调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反对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主张打破“大国霸权”。

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国内政治动荡,外交政策受到影响,国际交往受限。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为国内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并倡导和平崛起和公平正义。

中国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进行贸易,同时倡导多边主义,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中国于1971年恢复对联合国合法代表性,重塑了其在国际社会的声誉。

从那时起,中国就致力于多边主义、国际合作和国际制度的改革。

5.新世纪以来:中国外交政策进一步从注重国内改革和经济建设转向全球影响力的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倡议和合作机制,如“一带一路”倡议、亚信、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

中国也加大了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大国的沟通和合作,通过外交手段参与解决一系列的国际问题,如朝核问题、气候变化等。

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保卫国家安全到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从在国际事务中扮演“弱者”的角色到积极主动推动国际合作的变化。

列举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列举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列举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成就:
1.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建立,联合国承认新中国为正式成员;
2. 1950年9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正式接受1951年4月27日签订的《中苏新缔契约》,这是中国与苏联友好合作的根本文件;
3. 195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建立了中日正常外交关系;
4. 1956年2月29日,中国和印度签署《中印和平友好条约》,建立了中印正常外交关系;
5. 1958年4月30日,中国和埃及签署《中埃友好合作条约》,建立了中埃正常外交关系;
6. 1971年7月21日,中国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第五大常任理事国;
7. 1972年2月21日,中国和美国签署《中美关系正常化协议》,中美正式建交;
8. 1979年9月30日,中国和澳大利亚签署《中澳建交公报》,中澳正式建交;
9. 1980年11月17日,中国和加拿大签署《中加关系正常化协议》,中加正式建交;
10. 2000年10月31日,中国和印尼签署《中印友好协议》,建立了中印正常外交关系。

外交对新中国的作用

外交对新中国的作用

外交对新中国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在国家发展和国际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外交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权益的重要手段。

新中国通过外交努力,与其他国家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2. 促进经济发展:外交可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新中国通过与其他国家开展经贸合作、吸引外资等方式,为国内经济建设提供了支持和资源。

外交还可以推动国际贸易、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促进国家的经济繁荣。

3. 提升国际地位: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出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一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外交可以增强国家的国际声誉和形象,提升国家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和发言权。

4. 保障国家安全:外交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开展安全合作等方式,新中国可以增强自身的国防能力和安全保障,应对外部安全威胁和挑战。

5. 推动文化交流:外交也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鉴。

新中国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对外文化宣传等方式,增进了与其他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总之,外交对新中国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为国家的发展和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时也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国的形象和声音。

列举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列举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列举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新中国成立至今,凭借着坚定的外交政策和不懈努力,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外交成就。

以下就是列举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一些重要成就: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本身便是中国外交史上的巨大成就。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终结了中国长达百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彻底结束了外国势力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功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在1971年,中国被正式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尊重。

中国还成功推动了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有关发展中国家的决议,包括1974年通过的《关于裁军、不干涉内政、不对发展中国家采取单边制裁和其他有关问题的宣言》。

这些决议进一步推动了国际社会对发展中国家权益的关注和支持。

另外,中国还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

这是中国首次举办夏季奥运会,为中国在国际体育舞台上树立了良好形象,并展示了中国在各方面的强大实力。

此外,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为国际和地区和平稳定作出了贡献。

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为国际反恐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持,维护了全球和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此外,中国积极推动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促进了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发展,为增进地区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作出了积极努力。

最后,中国还成功组建了上海合作组织,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合作成果。

这一组织的成立,为促进地区内国家间的磋商、共建、繁荣和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总的来说,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了诸多重大的成就,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信在未来,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的外交事业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新中国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是中国面临的重要任务。

在推进国家建设的同时,新中国必须积极应对国际环境的挑战,并与各国建立稳定的关系,确保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新中国初期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一、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这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这些原则体现着中国坚守独立自主和国际公平正义的立场。

二、友好邻邦关系的建立新中国在国际关系中注重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

与苏联的友好关系和援助是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联对新中国进行经济援助,提供了军事支持,并在国际舞台上支持中国的声音。

与印度、缅甸等邻国的友好关系也是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重点。

实现与周边国家的和平共处,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国际势力博弈与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初期的国际关系也受到了国际势力博弈的影响。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对朝鲜的支持引发了美国的强烈反应,导致冷战武装冲突升级。

这场战争不仅检验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坚持,也向世界表明中国的实力和意愿参与国际事务。

四、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新中国初期积极参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加强了国际交流与互动。

例如,中国积极参与亚非会议,提倡亚非国家的合作与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也参与了国际红十字会等组织,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展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参与和负责任的角色。

五、与联合国的合作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获得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标志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合法地位得到了认可。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和各类国际会议,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贡献力量。

此外,中国积极推动亚洲和非洲国家在联合国的地位和发言权的提升,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

新中国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是新中国重要的发展任务之一。

通过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友好邻邦关系、积极参与抗美援朝战争、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以及与联合国合作等方面的努力,新中国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独立和发展的权益,并为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找到了合适的定位。

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外交事务也开始有序开展,这是中国现代史上新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中国推行了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建立了一整套的对外政策体系。

这种外交体系除了是新中国建国之初获得国际认可的重要原因之一外,其主要特征和强大吸引力也被广泛认可,被不少新兴国家所效仿模仿。

因此,本文将从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和主要特征两个方面来探讨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一、新中国外交的形成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当时新中国处于外交上的万里长城之内,中国需要在国际上树立一个新的形象,并与国际接轨。

新中国外交的初期主要依赖苏联这个强大的后盾,但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中国与苏联的关系由友好转向敌对,迫使中国重新审视自己的外交政策并与国际上的各个国家展开深入的交往。

新中国外交的形成有以下三个阶段:1、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是在世界上争取国际地位和和平发展的环境。

中国的外交政策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提出自己的对外政策:“一边倒”、“三个世界”和“不结盟”。

2、调整期:20世纪60年代下半期至70年代初期,中国与苏联出现矛盾并被孤立,中国认识到必须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

这一时期,在争取国际地位和和平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发展自己的经济、建立贸易关系,加强与拉美、中东等国的外交交往。

3、改革开放后: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进,中国进一步调整了自己的外交走向。

主张“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 大力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更为积极的角色。

新中国外交在这个时期已成为现代的、既注重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又关注维护和发挥自己在国际事务中应有的作用。

二、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征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避免历史的重复,中国高度重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毛泽东时代,中国坚持“自力更生,实事求是”原则,在与各国建交后,不仅不会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也绝不容许任何其他国家的干涉。

新中国外交方针

新中国外交方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方针1、国际背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帝国主义封锁包围新中国。

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基本方针:①“另起炉灶”含义:不承认国民政府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作用: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建立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②“一边倒”含义: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作用:使新中国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取消其特权。

作用:巩固独立与主权。

练习:1、1949年周恩来致信细甸外长伊蒙,表示在缅甸与国民党政府断绝关系之后,中国“愿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缅甸建立外交关系。

1950年1月4日,周恩来致函印度总理尼赫鲁,也表达了完全相同的建交意愿和原则。

这表明A.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B. 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中、缅、印三国外交形势类似D. 中国外交以周边国家为主要对象A2.(2020·淮南二模)1948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多次强调: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和平共处。

这表明我国外交()A.始终坚持不结盟原则B.走出美苏冷战的阴影C.因形势的变化而调整D.已经打开全新的局面解析:选C。

3.1952年4月,周恩来在一次我国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资本主义世界并不是铁板一块,我们应该区别对待”。

这一外交思想()A.突破了“一边倒”外交方针B.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体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D.促成全方位多边外交局面答案:C4.(2020·兰州二模)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让我们最大限度地团结了更多的国家,让中华人民共和国摆脱了被孤立的状态,改变了周边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敌对立场。

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

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

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49年建国初期。

在这个阶段,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争取国际认可,并扩大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

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新中国外交政策经历了几个重要的转变。

首先,在冷战时期,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建立了紧密的关系。

中国发起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议,旨在推动国际和平与发展。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并通过援助项目和支持解放运动来加强南南合作。

然而,1970年代发生了重大的外交转变。

中国与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开始寻求与西方国家的接触。

这一时期,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政策吸引了外资和技术,并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加强了经济和贸易往来。

外交重心也逐渐转向更加多元化和综合性的外交政策。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全球贸易体系的一部分。

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多边机制和国际组织,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亚洲、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合作,并促进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

如今,中国外交政策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并通过倡导多边
主义、维护国际规则和推动合作发展来实现这一目标。

与此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性挑战,例如气候变化和恐怖主义等。

中国外交政策正努力实现国家的和平发展和世界的共同繁荣。

新中国外交的阶段以及外交特点

新中国外交的阶段以及外交特点

3.掌握新中国外交的阶段以及外交特点一、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末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

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是区别于旧中国外交的最主要特征,它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第二、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二、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末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

他指出:“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

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

我们的战略是依靠第一中间地带,争取第二中间地带,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三、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期毛泽东主席针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第一、我国抓住美国不断发出改善关系的信息,调整对美政策。

第二、着重反对苏联霸权主义,力求通过谈判消除苏联严重威胁。

第三、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在其中积极维护正义事业。

四、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邓小平外交思想是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二)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逐步改善和发展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

五、九十年代(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2)不结盟政策(是独立自主原则的具体表现)(3)重视和第三世界发展关系(4)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5)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一、新中国建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外交战略主要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三大外交政策。

这种“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实施时间大体上是从 1949 年 10 月到 50 年代末。

其基本特点是: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主张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主权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不急于解决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承认和建交问题,而是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与残余势力,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决定与苏联结成同盟,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道,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斗争,以此来维护国家的安全,巩固社会主义政权,促进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具体来讲,所谓“另起炉灶”,周恩来解释说,就是要同旧中国丧权辱国外交一刀两断,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所谓“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重新加以审查,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影响之后,再请外国客人进来。

所谓“一边倒”,就是要站在当时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的一边。

但是,一边倒”并不意味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丧失独立性而跟着苏联亦步亦趋,并不意味着中国成为苏联的“卫星国”,中国的外交政策仍然是独立自主的,中国与苏联是平等的。

平等原则、独立自主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我们一边倒是和苏联靠在一起,这种一起是平等的。

”一边倒”战略方针是新中国政府从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出发,独立自主地制定出来的。

二、新中国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40年代末50 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战略是三方面选择的结果。

即苏联在国共两党之间的选择、美国在国共两党之间的选择、中共在美苏之间的选择。

当然,最关键的无疑是中共自己的选择。

首先我们来看苏联在中国的选择。

影响其决策的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战后初期苏联的对外政策,二是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战略需要。

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政策内容

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政策内容

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政策内容
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1.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该政策旨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相处、平等互利、不干涉内政和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

中国认为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坚持这些原则,并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方面做出贡献。

2.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该政策旨在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不说服别国效仿中国模式,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 开放的对外政策
该政策旨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互惠互利的经济合作,正在推进一系列国际合作,以促进文化、科技、教育和贸易等领域的交流,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

我国在外交方面的成就

我国在外交方面的成就

我国在外交方面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方面:
1. 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迅速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包括苏联、朝鲜、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印度、缅甸等邻国。

这些外交关系的建立为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奠定了基础。

2. 加入联合国:1971 年,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我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这标志着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得到了广泛认可。

3.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

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和科技联系日益紧密,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4. 推动多边主义:我国积极参与多边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等,推动多边主义和全球化进程。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也得到了广泛响应,加强了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5. 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我国在涉及国家主权和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坚决捍卫自己的立场。

例如,在台湾问题上,我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

总之,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这些成就不仅为我国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也为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一直是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外交历程中,中国经历了许多重要事件和变化,包括与苏联的分裂、改革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下面将对新中国的外交历程进行概括。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开始了外交工作。

当时,中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国内经济落后、政治不稳定和国际上的孤立。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外交政策,包括与苏联建立友好关系、与周边国家建立邦交、参加联合国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苏关系逐渐恶化。

1960年代初,中苏两国开始在意识形态和领土问题上产生分歧。

1969年,中苏边境发生冲突,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

此后,中国政府开始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197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改革开放,对外开放。

这一政策使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联系更加紧密。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推动地区和平与稳定。

19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

此后,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

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继续推动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

中国政府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秩序的建设。

总之,新中国的外交历程是一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过程。

中国政府在外交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包括与苏联建立友好关系、改革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

未来,中国政府将继续推动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为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的建设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什抵 达上海浦 东国际机 场参加 APEC峰 会。
参加 APEC会议 的比尔·盖 茨在上海 举行主题 演讲。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全方位外交。 • 改善与大国间的关系:中俄、中美、中日、中
法……——伙伴关系 • 积极致力于地区的和平于稳定: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六国) • 在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
的共同胜利,毛泽东主席曾有过一个精辟的 概括:“是非洲朋友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它充分表明,只要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就 可以形成强大的力量,就可以战胜任何邪恶 势力。
1950年11月,中国政府特派代表伍修权(前排左一)出席联 合国安理会议,控诉美国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
中国代表坐上联合国席位
历史性的握手 ——中美建交
1975年12 月,福特总统的 夫人学跳中国舞。
中日建交
• 1、战后,日本追随美国对中国采取敌对政 策
• 2、美对中国态度的转变对日本造成极大冲 击
• 3、1972年,田中角荣访问中国。 • 4、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中日邦
交的正常化,揭开中日关系的新一页。 • 5、影响: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
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2001年11月10日,在多哈 召开的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 会议审议并表决中国加入世贸 组织。
会议主席卡迈勒击槌通 过中国入世。
“入世槌”收藏在革 命博物馆。
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APEC)示意图
江泽民在 APEC工 商领导人 峰会上发 表演讲。
俄总统 普京抵达 上海 ,下 飞机后接 受中国儿 童献花。
驻华大使赖嘉文在北京签署上述协定。 宋庆龄、董必武等中国领导人出席签
总理的欢迎。
字仪式。
1954年4月至7 月,周恩来总理 兼外长率中国代 表团出席旨在和 平解决朝鲜问题 与恢复印度支那 和平问题的日内 瓦会议。这是新 中国首次作为五 大国之一参加的 重要国际会议。 图为周总理一行 步入会场。
1954 1961
修间
缮中
一 新 并
国 代 表
年 和
立团
有 纪 念 铜 牌 。
驻 地 花 山 别 墅 , 现 被
年 两 次 日 内 瓦 会 议 期
look
万隆会议
• 方针:“求同存异”——针对帝国主义对会议的 的破坏而提出的。
• 在和平共处五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了万隆十原则。 • 作用: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中国和更多的亚
• 由对立走向建交的过程: 1、中美关系的彻底破裂:朝鲜战争 2、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改善。 3、毛泽东接见美国友人:斯诺夫妇 4、乒乓外交(1971年) 5、尼克松访华(1972)——《联合声明》 6、1978年《建交公报》,1979年正式建交
forwards
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
“一边倒”就是鉴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 件,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 营一边。
建国初的外交:
1、与苏联的建交
新 中 国 外 交 的 第 一 步
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 条约》签字仪式上
与朝鲜的建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过程:在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 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与印度、缅甸 等国家共同倡导的。
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成员游览长城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 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 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历史性的握手(1972)
1975年12月2日, 毛泽东主席会见了福特 总统及其夫人贝蒂·福特、 女儿苏珊·福特。
非国家建立外交联系。 • 万隆会议的召开象征着亚洲和非洲广大地区的觉
醒,标志着亚非国家作为重要的政治力量登上了 国际舞台,将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讲话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的合 法席位。
• 为什么中国能够恢复联合国的席位? •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发展中国家
的热潮。
田中角荣访问中国
国际交流与合作
——改革开放的外交成就
• 四项原则:“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 共同发展”
• 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 2001年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WTO) •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亚太) • 2002年《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 影响:推动了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上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知识结构:
50S: 独立自主外交:三大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内容及实践

中 国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70S:

历史性的握手: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积极参与国际 加入世贸、参与APEC、
80S后:交流与合作: 建立中—东自由贸易区
• 首先是和印度的谈判中提出的(1953年)。
• 然后在中印和中缅联合声明中确立(1954)
• 日内瓦会议(1954年) • 万隆会议(1955年)
发扬光大 广泛认可
和平共处五原则
•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影响: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 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等到 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了 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的外交
建国初的外交政策:
1、“另起炉灶”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一边倒”
这三大政策成为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 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 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首先清除帝国主 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缔特权,然后再考虑与 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1953年12月,中国和印度开始就中 印关于中国西藏与印度之间的通商和 交通协定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首次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双方同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 度和缅甸期间,同印、缅两国总 理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意,五项原则被载入了该协定。图为 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图为
1954年4月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与印 周总理访印时在机场受到尼赫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