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的认识

合集下载

我国外交政策的四个基本点

我国外交政策的四个基本点

我国外交政策的四个基本点近年来,我国的外交政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国际事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改革开放的时期,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和政治特别重要的国家,也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关键一环。

推行外交政策对加强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增进与他国的友好关系和促进国际和平发展十分重要。

针对当前国际形势,我国一直在正确指引和强化外交政策,并积极探索一系列外交政策实施的途径。

为此,我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是贯彻“和平发展道路”,即“和为贵”的统一战略思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总体外交立场。

此外,我国外交政策的四个基本点是:一、坚持维护世界和平。

首先,我们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尊重国际法,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任何侵略行为。

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贯支持安理会采取决议,以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建立和谐秩序,实现世界和平。

二、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另外,我们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努力发挥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的作用,以推动国际共享发展机会,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福祉。

三、促进友谊与合作。

友谊与合作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支柱。

我们竭诚希望与世界各国保持友好互利关系,推动各国在贸易、投资、技术转让、文化交流等各个领域的开放合作,促进友谊与合作,以实现共同发展。

四、改进多边体制。

在多边世界体系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时,我们坚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体制,支持国际和平秩序,改进多边体制,实现各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理想。

不仅如此,我们还将继续发挥在反恐、消除贫困等国际问题上的重要作用,为维护全球安全和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以上就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四个基本点,构成了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础。

在采取完善的外交措施的同时,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展示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崭新面貌,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外交的新思想、新论断

中国外交的新思想、新论断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思想、新论断一、新时期中国外交面临的新形势从国际上看:08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双重影响,世界经济环境恶化并引发国际政治格局的动荡和重组。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危机的后续效应激化了各种矛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陷入制度性困境,导致社会矛盾激化,部分国家发生政权更迭,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二是国际力量对比日趋均衡,新兴经济体与西方大国的博弈与较量上升,世界权力结构发生了意义深远的显著变化。

三是国际安全环境复杂化。

突出表现为中东北非局势持续动荡,引发西方对陷入政治动荡国家的新干涉主义。

不少国家在转型过程中爆发流血冲突,实现民族和解任重道远;此外,国际范围内的军备竞赛抬头,因民族和宗教矛盾、领土与资源争夺引发的地区热点问题不断。

二、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思想与新论断党的18大以来,中国外交政策既有继承,也有发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环境的判断。

认为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变。

但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变化,和平与发展的外部架构受到了冲击。

总的来看,中国周边环境总体上是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是主流,但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

一是中国崛起继续引起外部的持续反弹,战略压力增大。

包括美国采取“离岸平衡”的手法全面推进“亚洲再平衡战略”,巩固与日韩的同盟,强化亚太军事部署,推动TPP谈判;日本安倍政府跟进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拉拢周边国家,鼓噪对华战略包围;越南、菲律宾等部分周边国家联合外部力量,争取与中国领海岛屿争端中的有利地位等,使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日趋复杂化。

二是东亚地区热点升温,中国周边外交面临挑战。

包括金正恩上台后朝鲜政局扑朔迷离,朝核危机的引信未除,半岛问题时刻潜伏着危机;缅甸民主改革引发美欧国家对缅甸的争夺,中国与缅甸关系发生微妙变化;日本政府“购岛”引发中日对抗的风险增大;南海领海和岛屿争端升温使中国的睦邻外交面临新的考验。

新时期中国外交

新时期中国外交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成就
一、坚决捍卫和维护了国家根本利益
二、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开展全方




位外交 三、积极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 四、实施多边外交方针 五、促进党际关系的发展 六、充分发挥民间外交、军事外交的作用
坚决捍卫和维护了国家根本利益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
中美关于台湾问题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章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 调整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
二、新时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三、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
四、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成就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
外交政策调整的内部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制定了对内搞 活、对外开放的战略方针。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外 交政策必须服从于现代化建设这个大局。对外工作 应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争取到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外交政策调整的外部原因:进入80年代,国际形势 有了很大变化,在国际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 人民的普遍愿望和迫切要求,战争的威胁在日趋减 小,和平的力量在不断扩大。
90年代,中国外交采取了“冷静观察,稳住
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 不当头,有所作为”的方针,将“韬光养晦” 的外交策略更加系统化。 “韬光养晦”并不是为了将来一击,而是为 了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有所作为。灵活务实 的外交风格,使中国外交收到了良好的、现 实的效果。
“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反思
主要内容。 50年代后朗,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特别是 党的八届二中全会后,中国外交则突出了意 识形态的斗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强调经济建设的核心地 位,明确外交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国外 交始终强调发展问题,而在冷战结束后这一 点表现得更为明显。中国进入了经济外交时 期,这突出表现在外交政策和外交关系的变 化上。

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的认识

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的认识

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的认识工商151 董超内容摘要:随着中国经济不断飞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态度与动向也变得愈发举足轻重;中国当下已经当仁不让地跻身世界大国行列,作为大国,中国新时期的外交在原基础上有新的变化;历史和地缘政治对外交政策的制定有着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其中,中国同美国和日本的关系始终是一个难点问题;“一带一路”具有从历史和地缘上都具有优越的发展潜力和巨大的活力;作为大国的国民,我们必须具备相应的大国国民所应当具备的素质;关键字:大国历史和地缘政治中美日三边关系合作共赢国民素质一、外交政策对中国新时期发展的作用在过去的2015年里中国经济增长虽然有波动,但依旧实现的6.9%的增长。

中国当下已经当仁不让地跻身世界大国行列,进入经济发展实现“中国梦”的新时期。

作为大国,中国新时期的外交在原基础上应当有新的调整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

历史上,大国似乎天生同权利和霸权联系在一起,鉴于中国近代曾多次受到大国列强的欺凌,中国总是回避“大国”这顶帽子,始终坚持倡导新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但是,从客观上的人口规模,国土面积,地缘政治状况和GDP等都决定了中国是一个天然的大国。

不同于列强时代的殖民外交和联盟时代的对立外交,当下多极化时代中决定国家地位的主要还是GDP以及国际影响力等软实力非以前的军事实力。

目前中国在这些方面都占据了巨大的优势。

同时在当下改革开放全面进入深水区,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所带来的挑战,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在这样的时期对国内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从历史和地缘上分析中国的外交政策的优势外交的实质是指在世界范围内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通过外交手段来弥补本国的综合国力的不足。

历史和地缘政治状况都对外交政策的制定有着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其中中国同美国和日本的关系始终被作为一个焦点问题。

而这三边关系始终是错综复杂的。

当今的国际秩序还是在二战后制定下来的以联合国等对国际事务的领导,这也是中国新时期外交的基础方向。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解读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解读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解读——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杜正艾家好,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主题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九大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十九大报告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意义深远,是发展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论述言简意赅、亮点纷呈、立意高远,报告对中国外交在二十一世纪的地位、角色和战略内涵进行了准确、清晰、科学的定位。

他在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向世界亮明了中国外交的大方向,把中国外交战略提升到了历史性的新高度,充分展现了中国外交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思想,应着重把握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习近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明确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习近平同志倡导建立的新型国际关系与传统国际关系不同。

十九大报告对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做了明确的阐述,包含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相互尊重。

强调的是,要摈弃传统的以强凌弱的丛林法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要一律平等,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要尊重各国根据各自国情选择发展道路,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国家内政。

第二个关键词是公平正义。

强调的是,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

要尊重彼此的关切、照顾彼此的利益,捍卫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制定平衡反映各方利益和关切的国际规则,确保各国发展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营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谈谈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解

谈谈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解

谈谈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解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指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的一种外交理念和行动。

这种外交理念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尊重其他国家的利益和选择,在国际事务中始终保持独立、公正、平衡的立场。

其次,倡导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南南合作等方式,加强了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同时也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国际社会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

再次,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坚持通过对话协商来解决国际争端,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

最后,注重落实责任担当。

中国认为大国应该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并积极参与解决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总之,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旨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彰显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担当和贡献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如何看待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的外交政策

如何看待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的外交政策

如何看待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的外交政策?如今国际经济萎靡,经融危机还在持续,是第六年了,虽然在复苏,但十分缓慢,不均衡性和脆弱性进一步发展,进入深度转型期,国际机构对前景持谨慎态度。

所以无论是政党还是个人,都应学会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

学会分析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的特点、趋势及走向,了解我国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现行的外交政策。

我们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更应该熟悉当前国际形势,了解我国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现行的外交政策,才能在毕业后更好地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

一、当今国际形势国际经济在复苏,但有一个特点就是低速复苏,有些持续萎靡,导致现在的国际走势分三种。

①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反向而行。

②世界经济将继续面临发达国家的政策风险。

③新一轮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展开。

当今世界正处于深刻变化和向多极格局过渡的时期。

各国加快发展综合国力,力争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占据有利位置。

我们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竞争。

机遇中包含挑战,挑战中也可能有机遇。

当前,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正发生着极其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一方面,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另一方面,对外联系愈益密切,各种信息愈益畅通,我们遇到了不少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

因此,使得我们要正确认清楚当今国际形势。

二、大国之间复杂的关系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是造成国际形势不稳定的最主要根源。

有很多表现突出大国之间的关系复杂,如:美国“东张西望”,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监听门”事件对欧美互信造成严重冲击;俄罗斯积极推进欧亚联盟战略构想等等。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当今的世界毕竟不是美国一家可以独霸天下的,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力量还在继续增长,多极化趋势仍在曲折中进一步发展,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于缓和,我们对于国际局势的一些基本判断仍然是站得住脚的。

这就是说,当前国际形势发展仍为我国坚持不懈地开展和平外交,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内一心一意地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机遇。

浅谈对中国独立外交政策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独立外交政策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认识学院:管理学院班级:10级会计二班姓名:张恒学号:201014415111新中国成立以来,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时就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据这一基本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原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不同的国际形势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确定并实施了不同的具体的外交战略和具体的外交方针政策。

本文特结合史实,浅谈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内涵及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原因。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以保障民族独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旨的外交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在制定外交政策时,新中国领导人最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和保障中华民族的独立。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首先提出“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两条方针。

前一条方针明确了中国新政府将不承袭国民党政府与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这一方针的实行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后一条方针明确了新中国将首先致力于清除国内帝国主义残余势力,而不急于和帝国主义国家建交,以免使刚刚获得的独立受到影响。

新中国是在美苏冷战的国际环境中诞生的,而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

基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一系列现实考虑,毛泽东随后又提出“一边倒”的方针,明确宣布中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之内。

这一方针的提出对于新生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久,在阐述新中国实行的和平外交政策时,周恩来又补充了三条方针,即:“礼尚往来”,在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时,按照后发制人的原则,根据情况采取对应的外交行动;“互通有无”,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与外国做买卖;“团结世界人民”,巩固国际和平力量,扩大新中国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1.建国初期:外交的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主要包括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建立正常国家关系、争取国际支持等。

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一政策旨在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和平共处,反对霸权主义和侵略行为。

2.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在这段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更加积极,坚定地支持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解放运动。

中国积极参与亚非大陆会议,提出“亚洲深层次国际问题”,并支持非洲国家在联合国争取独立和平等的地位。

此外,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在一系列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援助朝鲜抵抗美国侵略、支持越南抗法斗争等。

3.文化大革命时期:外交政策受到革命理论的影响,中国强调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反对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主张打破“大国霸权”。

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国内政治动荡,外交政策受到影响,国际交往受限。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为国内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并倡导和平崛起和公平正义。

中国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进行贸易,同时倡导多边主义,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中国于1971年恢复对联合国合法代表性,重塑了其在国际社会的声誉。

从那时起,中国就致力于多边主义、国际合作和国际制度的改革。

5.新世纪以来:中国外交政策进一步从注重国内改革和经济建设转向全球影响力的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倡议和合作机制,如“一带一路”倡议、亚信、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

中国也加大了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大国的沟通和合作,通过外交手段参与解决一系列的国际问题,如朝核问题、气候变化等。

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保卫国家安全到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从在国际事务中扮演“弱者”的角色到积极主动推动国际合作的变化。

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立场

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立场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含义: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2、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1)国家性质决定外交政策的性质,外交政策是国家性质在国家对外关系中的反映,也是实现国家对外职能的手段。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消除了我国百年来屈从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的内容,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因此,随着国家利益的变化,外交政策的具体内容也会随之改变3、基本内容:(1)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易错辨析:联合国的宗旨和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2)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含义: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主要表现有:①捍卫我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涉及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问题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国家利益②我国处理一切对内对外事务的独立自主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绝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独立权③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联合一个国家反对另一个国家。

——是否结盟④处理国际问题,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处理问题的根据⑤尊重别国人民选择符合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生活方式;——尊重别国内政⑥主张一国的事情由本国人民做主,国际上的事情由各国平等协商。

——国内与国际主张注意:结伴不等于结盟结伴思想是立足于和平发展,结盟思想则是基于军事对抗,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安全观,以中国的结伴体系与美国的结盟体系为代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自从新中国自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就不断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不断走向成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相应的制定外交政策,“摸着石头过河”,它每前进一步,显示出出外交思想的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

从建国初的“一边倒”方针,到毛泽东“三个世界”的战略划分,再到邓小平“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战略。

在新世纪,打开了构建“和谐世界”的外交新纪元。

一、新中国成立至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第一阶段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联合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积极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和发展好友合作关系,把中同人民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形象展现给全世界。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先后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

这三条方针构成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框架,基本奠定了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格局。

实行“一边倒”是新中国外交迈出的第一步,总的来看,这个决策是成功的。

在“一边倒”的格局下,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参加了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以大国的姿态登上了国际舞台。

二、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末是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第二阶段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在时局动荡不安之中,稳住阵脚,面对敌人的挑衅,无所畏惧,捍卫了自己的主权和尊严。

中国继续支持亚非拉等被压迫国家和民族争取和维护独立的斗争,创造性的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主题,广泛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关系。

在这一时期,中国一方面抵制了苏联对中国的威胁,另一方面坚决反对美国搞“两个中国”的阴谋。

积极支持第三世界人民为争取人民解放,民族独立而斗争,赢得了第三世界人民的信任。

从而中国与一批亚、非、拉国家及西欧的法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解决了同某些邻国之间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签订了一系列边界条约。

但是,当时的领导者对资本主义的危机估计过高,从而在外交上也有一定的偏颇。

三、70年代是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第三阶段70年代,毛泽东成功地改变了中国的外交格局,打破了外交的僵局,使外交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的外交政策

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的外交政策

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的外交政策一、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外交政策调整的内部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制定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战略方针外交政策调整的外部原因:进入80年代,国际形势有了很大变化,在国际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迫切要求,战争的威胁在日趋减小,和平的力量在不断扩大。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发展离不开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本身又有利于世界和平的维护。

中国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形势,适时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以更好地适应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

二、新时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提出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80年代后,与超越意识形态的全方位外交战略调整相适应,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重要内容。

在国际事务中,中国不依附于任何一个大国,也不屈服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压力,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正是由于实行了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新战略,开创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工作新局面。

(二)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世界。

因此,要发展经济就要实行对外开放,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地进行经济合作,利用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既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也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既向发达国家开放,也向发展中国家开放。

中国80年代外交政策的调整,充实和发展了中国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使中国外交处于一个更加主动的地位,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

三、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使中国外交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并表现出了鲜明的特点。

(—)交往范围不断扩大80年代以前,意识形态曾在国际政治演变中起过重要作用。

由于受当时国际环境的影响,中国外交存在比较分明的敌友观,往往将交往对象划分为敌友两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外交的敌友观念逐渐淡化,交往对象不断拓展,中国外交不再有固定的对手或敌人,而是广交朋友,由以前侧重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转变为与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普遍发展友好关系。

中国的外交政策

中国的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6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
“两个拳头打人”--维护主权和独 立,反对美苏帝国主义的斗争。
70年代外交政策的调整
“一条线”: 大体以北纬45度为线,把日本、欧
洲、美国联结起来,这条线的作用 是有效遏制苏联向全球扩张,特别 是对我国的扩张威胁。这一战略的 总体构想是以苏联为主要对手,加 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争取同第二 世界的联合。
(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 的基本尊则。 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 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 界和平与发展。 • 2、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 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世 界 政 治 的 发 展
世界格局: 一超多强
多级化趋势 霸权主义 地区冲突 恐怖主义
国际裁军的进展
地区缓和
紧张与动荡 特 点: 缓和与和平
总趋势:

走向缓和
流 : 和平与发展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 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 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 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 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 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 南北问题。概括起来, 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谢 谢!
全面发展对外友好关系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际 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美苏双方由于各自 经济、军事实力的消长变化,出现了互有 攻守的战略态势。与此同时,西欧、日本 、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发展迅速,从维护 世界和平、促进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在 深入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的外交 政策于80年代初进行了重大调整。

对我国新时期的外交策略的认识

对我国新时期的外交策略的认识

对我国新时期的外交策略的认识针对我国新时期的外交策略,我认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主题,促和平、谋发展、求合作是国际形势调整变革的主流。

与此同时,当前国际形势呈现出一些趋势性变化特点:一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转型调整更加艰难。

发达国家经济走势虽然有所企稳,但是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结构性改革推进艰难、债务财政问题日益凸显等深层次问题将继续困扰世界经济。

二是国际力量此消彼涨,呈现“东升西降”的趋向。

一大批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格局和国际力量对比不断发生变化,推动世界多极化越来越成为现实。

三是地区热点持续升温,非传统安全威胁更加凸现。

西亚北非地区动荡呈现长期化、国际化、复杂化趋势,造成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向其他国家地区蔓延,对世界安全稳定造成一定威胁。

海盗袭击、非法移民、传染病蔓延、网络攻击、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凸显,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提出新挑战。

四是大国关系深入调整,战略之争更加激烈。

美国进一步推进亚洲再平衡,俄罗斯大力推进欧亚联盟建设,欧盟深化一体化建设等,反映了大国之间战略性争夺更加激烈,更加重视调动各种资源,力求加强自身的战略优势。

我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是维护好自己的国家利益。

作为中国公民,应从历史国情、国家发展等角度,理性看待钓鱼岛、黄岩岛、南海、东海识别区等周边事件,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充分理解我国始终坚持的“一切从国家利益、从国家发展出发”的外交政策。

对于我国的周边事件,我们一直采取温和解决方式,而一些国人认为我国在外交上软弱无力,呼吁更为激进的外交方式。

但我认为,我国正是在多方研究和考虑后,才做出这些外交决策。

因为在我国当前形势下,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就需要和平稳定的国内外环境,我国不能也无法与其他国家发生激烈冲突,更不用说在国内外形势如此复杂与严峻的情况下。

从我国维护和平稳定的外交政策上,我们也不难看出我国决策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

统观全球局势,中国和美国是不可回避的一对焦点关系。

浅谈如何理解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意义

浅谈如何理解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意义

浅谈如何理解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意义新中国成立时,正值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之际,国际形势非常复杂。

新中国从成立的那天起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毛泽东形象地概括为“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953年我国政府在同印度代表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依然成为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

中国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创造了和平的环境。

新中国成立初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期间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为新中国初期的和平建设争取了有利的环境。

我国实施了一五计划,建立了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70年代我国的外交关系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国与世界多个国家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

中国开始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制建设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第二,为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近代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外交史。

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国际上毫无地位可言,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由此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正式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联合国的事务全面参与,中国在世界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论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论文

论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论文

论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论⽂ 当前,中国在外交策在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的发展,中国的外交政策也在不断地完善中。

下⾯是店铺给⼤家推荐的中国外交政策论⽂,希望能对⼤家有所帮助! 中国外交政策论⽂篇⼀:《中国“和”外交政策浅析》 摘要:纵观美国等西⽅强权国家的外交策略,他们往往依靠雄厚的经济实⼒和先进的军事⼒量,特别是⽤核武器来威胁他国,导致世界不稳定因素增多,发展严重受挫。

⽽⽇益强⼤的中国则秉持和平的发展理念,始终践⾏⾃⼰的“和”外交政策,与西⽅的“核”外交形成鲜明对⽐,得到了绝⼤多数国家的认可和欢迎,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显⽰出蓬勃⽣机。

关键词:和平;和谐;合作 ⼀、中国“和”外交政策的提出与历史发展 中国是⼀个崇尚和平的国家,“以和为贵”的思想源远流长,⼀直是贯穿中国传统历史⽂化的主流思想。

2005年12⽉,温家宝在出访法国时发表《尊重不同⽂明,共建和谐世界》的演讲中指出:“中国⾃古就有以和为贵、和⽽不同、和实⽣物的思想。

‘以和为贵’就是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与⼈之间要以团结互助、友好相处为最⾼境界;‘和⽽不同’就是说⼀个国家、⼀个民族既能容纳不同的⽂明存在,⼜能保留⾃⼰的优秀⽂明传统;‘和实⽣物’就是说只有不同⽂化之间相互吸收借鉴,才能⽂物化新,推进⽂明的进步。

”[1]2006年4⽉,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学发表的演讲中,突出强调了中国传统⽂化中的和谐思想,他说:“中华⽂明历来注重社会和谐,强调团结互助。

中国⼈早就提出了和为贵的思想,追求天⼈和谐、⼈际和谐、⾝⼼和谐,向往⼈⼈相亲、⼈⼈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2]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的讲话从⽂化和传统的⾓度,道出了中国实⾏“和”外交政策的历史渊源和时代继承性。

新中国“和”外交政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末。

我国在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外交策略中,倡导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并以此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等⽅⾯发挥了积极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的认识
工商151 董超
内容摘要:随着中国经济不断飞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态度与动向也变得愈发举足轻重;中国当下已经当仁不让地跻身世界大国行列,作为大国,中国新时期的外交在原基础上有新的变化;历史和地缘政治对外交政策的制定有着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其中,中国同美国和日本的关系始终是一个难点问题;“一带一路”具有从历史和地缘上都具有优越的发展潜力和巨大的活力;作为大国的国民,我们必须具备相应的大国国民所应当具备的素质;
关键字:大国历史和地缘政治中美日三边关系合作共赢国民素质
一、外交政策对中国新时期发展的作用
在过去的2015年里中国经济增长虽然有波动,但依旧实现的6.9%的增长。

中国当下已经当仁不让地跻身世界大国行列,进入经济发展实现“中国梦”的新时期。

作为大国,中国新时期的外交在原基础上应当有新的调整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

历史上,大国似乎天生同权利和霸权联系在一起,鉴于中国近代曾多次受到大国列强的欺凌,中国总是回避“大国”这顶帽子,始终坚持倡导新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但是,从客观上的人口规模,国土面积,地缘政治状况和GDP等都决定了中国是一个天然的大国。

不同于列强时代的殖民外交和联盟时代的对立外交,当下多极化时代中决定国家地位的主要还是GDP以及国际影响力等软实力非以前的军事实力。

目前中国在这些方面都占据了巨大的优势。

同时在当下改革开放全面进入深水区,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所带来的挑战,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在这样的时期对国内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从历史和地缘上分析中国的外交政策的优势
外交的实质是指在世界范围内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通过外交手段来弥补本国的综合国力的不足。

历史和地缘政治状况都对外交政策的制定有着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其中中国同美国和日本的关系始终被作为一个焦点问题。

而这三边关系始终是错综复杂的。

当今的国际秩序还是在二战后制定下来的以联合国等对国际事务的领导,这也是中国新时期外交的基础方向。

在历史上,日本在战后凭借美国的援助于1968年即明治维新的一百周年之际在经济上超越了联邦德国成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而当时中国还因为阶级斗争而积贫积弱。

中国的改革开放因为地缘政治多有着“改革学日本,开放向日本”之说,当时的主张独立和平外交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实现的中日邦交正常化,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后两国双边贸易的持续增长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双边贸易实现了长时间的持续增长。

同时期,美国因为日本经济发展对美国的冲击而采取“敲打日本”的遏制日本的战略。

随后日本经济泡沫破灭,进入萧条时期,而中国凭借着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实现了三十年的持续增长,并于2010年成功超越了日本。

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时,中国的发展型外交多服从于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之下,虽反对和批评日本错误的历史观,但却没有干扰自己争取团结日本以帮助自己实现现代化。

尽管
日本内部有部分反对亲美,主张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势力,比如小泽首相和鸠山首相等,但这些声音都在外部势力的打压下黯然失色,纷纷倒台。

2010年可以视为中国外交的一个新的起点,同年发生的“撞船事件”再次把南海问题推向风口浪尖。

日本安倍政府于2012年宣布钓鱼岛等的“国有化”背后有着奥巴马政府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支持与推动,企图通过强占我国领土来重新构建亚太地区以日本为领导的新秩序。

显然,此事必然导致中日关系必然大幅度降温,对中国依赖极大的日本经济首当其冲,在2014年已是负增长,直接导致国内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使得安倍政府不得不面对支持率等问题。

但若这是安倍政府为了新秩序而作出的牺牲则又另当别论,并且不顾国内外舆论势力趁热打铁一举修宪并颁布新安保法,竭尽全力提高日本在国际秩序中的地位以实现其作为“正常国家”参加国际事务的最终目的。

而美国在这场闹剧中却收益颇丰,利用和中国在地缘和历史都有着众多纠纷的日本遏制中国的挑战,同时使亚洲的形势更加扑朔迷离已达到推进了其“亚洲再平衡”战略的目的,又为其国内的军工企业增加了新的订单。

这似乎就是美国的霸权外交中的经典手段。

但是这些外交手段只能起到短时间的效果,不同于中国“合作共赢”的外交方针,缺乏长时间的生命力。

在2014年北京的APEC上中日两国重新对话以及15年的首尔中日韩会谈,旨在共同面对亚太地区持续发展的新问题,都体现了当下的区域平等共同发展的趋势。

三、作为大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方向和相应的大国国民素质
从和日本这个地缘和历史都和中国关系密切的国家的外交博弈中可以看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其具有创新性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政策下的多边外交,不同形式互相交织的合作伙伴关系比美国的霸权外交和单方面的控制认同关系更具有真理性和时代性。

2015年,中国的经济外交贯穿“一带一路”,积极利用历史和地缘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贯彻落实其合作共赢的新时期外交核心。

同时,在同俄罗斯建立的新型大国关系的成功实践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在同日本的问题上,新时期中国积极利用地缘政治优势,发挥作为大国在区域的领导作用,推进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时期外交政策。

同美国方面建立类似中俄的新型大国关系。

作为大国的国民,我们也应该具有大国国民相应的素质。

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应当有自己清醒的认识,避免过激的民族主义,提倡主动全面理性的思考以培养大国国民的责任意识,从而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