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病人登记制度
门诊病人信息登记制度
门诊病人信息登记制度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院门诊病人的信息登记工作,确保病人信息的准确性和保密性。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的门诊部门,包含全部接待和登记门诊病人信息的工作人员。
二、定义1.门诊病人:指在医院门诊部门就诊的患者。
2.门诊病人信息:指门诊病人的个人基本信息、疾病病情、就诊记录等相关信息。
三、登记流程1.病人到达门诊部门后,首以前往接待台排队等待。
2.接待人员依照登记次序,询问病人的姓名,确认身份,核对身份证件,并发放相关登记表格。
3.病人填写登记表格时,应如实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包含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
4.病人还需供应主诉,简要叙述病情、症状,以及之前就诊情况、药物使用情况等。
5.填写完毕后,病人将登记表格交还给接待人员。
6.接待人员核对登记表格内容,如发现错误或遗漏,应及时与病人核实并进行修改。
7.接待人员将登记表格上交给分诊台人员。
四、信息管理与保密1.门诊病人信息的管理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信息管理制度。
2.门诊部门应配备特地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病人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门诊病人信息应进行备份,以防止信息丢失或损坏。
4.门诊病人信息仅限授权人员访问,未经授权人员不得查阅、修改或泄露病人信息。
5.接待人员和其他门诊工作人员应签署相关保密协议,承诺保护病人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6.在处理病人信息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妥当保护病人信息的隐私,严禁将病人信息用于个人利益或非法目的。
7.门诊病人信息的销毁应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包含纸质登记表格的安全销毁和电子数据的永久删除。
五、病人权益保障1.门诊部门应确保病人的就诊权益,保障病人的隐私不受侵害。
2.病人有权要求保密个人信息,医院工作人员应敬重病人的选择,并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3.病人有权查看、修改或删除本身的登记信息,医院应供应便利的途径予以病人相应的支持和帮忙。
4.门诊部门应及时处理病人的咨询、投诉和建议,保障病人的合法权益。
口腔诊所门诊登记制度
口腔诊所门诊登记制度一、制度内容1.登记的目的和意义:明确登记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准确的医疗服务,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对诊所进行科学管理和统计分析。
2.登记的方式和流程:将采用电子登记的方式,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登记、诊断信息登记、就诊流程登记等。
3.登记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患者的基本信息登记由前台接待人员负责,诊断信息登记由医生负责,就诊流程登记由管理人员统一负责。
4.登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患者在登记时需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人信息,以便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跟踪。
二、制度目的和意义1.提高服务质量:通过登记制度,可以让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和基本信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2.提高医疗效率:通过门诊登记制度,可以明确患者就诊的时间和顺序,合理安排医生的工作时间和病人的就诊时间,有效避免因排队等待而造成的时间浪费。
3.保护患者权益:门诊登记制度可以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得到保护,防止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同时也确保患者合法权益的得到尊重和保护。
4.统计分析和科学管理:通过登记制度,可以对门诊的就诊人数、疾病类型、就诊流程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诊所的管理和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提高门诊的工作效率。
三、登记的方式和流程2.诊断信息登记:在患者就诊时,医生需对患者的病情和诊断进行登记,包括病史、检查结果、诊断结论等。
医生应确保对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记录,以便于后续的治疗和随访。
3.就诊流程登记:为方便患者掌握就诊进程,每个门诊就诊时需要签到并核对个人信息,工作人员需在电子系统中做好每个患者就诊过程的登记,包括等候时间、就诊科室和医生、检查项目等。
四、登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1.注重患者隐私保护:前台接待人员应对患者填写的个人信息进行妥善保管,严禁泄露,确保患者个人隐私的安全。
2.确保患者表达的准确性:接待人员应细致询问患者的症状和需求,确保患者所填写的登记信息准确无误,避免误诊和延误。
门诊患者信息登记管理制度
门诊患者信息登记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院门诊患者信息的登记管理工作,确保患者信息安全、准确和便捷地使用。
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门诊部门的全部工作人员,并对门诊患者信息的登记、保管、使用和安全进行规定。
第二章门诊患者信息登记管理第三条信息登记责任1.门诊部主任负责门诊患者信息登记工作的组织和监督。
2.每位医生和护士负有登记门诊患者信息的责任,确保信息的准确、完整和及时。
第四条信息登记内容1.门诊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包含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
2.门诊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等相关信息。
3.门诊患者的主诉和病情描述。
4.门诊患者的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
第五条信息登记方式1.门诊患者信息采用电子方式进行登记,包含电子病历系统、门诊信息管理系统等。
2.门诊工作人员应妥当保管个人登录账号和密码,确保信息安全。
第六条信息登记流程1.门诊工作人员应在患者就诊时,对患者信息进行登记,并核对患者身份证件。
2.门诊工作人员应填写准确、完整和规范的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3.登记过程中如有疑问或发现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应及时与患者核实和矫正。
第七条信息使用管理1.门诊工作人员应在授权和需要的情况下,使用门诊患者信息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等工作。
2.门诊工作人员应对使用患者信息的目的和范围有明确的管束,并禁止私自使用或泄露患者信息。
3.门诊工作人员在离职或调离岗位时,应立刻停止使用门诊患者信息,并将信息移交给接替人员。
第八条信息保管管理1.门诊患者信息应储存备份,并采取必需的安全措施,防止意外丢失或损坏。
2.门诊患者信息的保管时间应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超出规定时间应进行清理和销毁。
第九条信息安全保护1.门诊工作人员应加强对个人账号和密码的保管,不得泄露给他人。
2.门诊工作人员应定期更改密码,并保证密码的多而杂性和安全性。
3.门诊工作人员在操作电子信息系统时,应注意防范恶意攻击和病毒侵扰,确保信息的安全。
门诊日志登记制度
卫生院门诊日志登记制度门诊日志是首诊医师落实首诊负责制的表现,是门诊患者就诊的法律依据。
门诊日志登记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及医疗安全。
为规范医务人员的门诊日志登记,制定本制度。
一、对前来就诊的病人逐一登记在门诊日志(电子)上,不得漏登,登记日志数与挂号数或处方数符合。
二、登记项目齐全,门诊登记具体要求:必填项目:发病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身份证号码、体温,传染病上报、复诊、主要症状、现病史、诊断与用药。
根据情况填写:血压:年龄≥35岁,必须填写血压。
年龄≦14岁,必须填写监护人及监护人电话。
因同一疾病再次就诊者,必须填写复诊。
所诊断的疾病是传染病的,必须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发现漏报按行风细则视情况处理。
三、对于发热病人,要在门诊日志上标明体温和相关流行病学史。
对于14岁以下的儿童,要填写家长姓名,对诊断(疑似)为传染病的患者要详细填写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
四、首诊医生在诊治过程中发现确诊、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填写要求做到完整、准确、及时,并按规定时间(24小时内)向公卫科长(黄潇阅)报告,不得漏报、迟报和瞒报。
并登记在登记本上。
门诊日志上下相应诊断打“?”,五、门诊日志每月由门诊医生打印一份,交医务科归档保存。
医务科收齐所有科室门诊日志后,装订成册,以备检查。
医务科根据临床医生打印的门诊日志进行统计,按医疗质量考核条款给予评分:必填项0.5元/项(共13项);根据情况填写项:1.0/项(共4项)。
六、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本院的门诊日志登记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
对门诊日志登记工作按《传染病管理奖惩制度》进行奖惩。
对迟报、漏报、瞒报传染病及疫情造成重大损失和不良影响者,依照《传染病防治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卫生院医务科2023年12月26日。
门诊疾病证明管理制度
门诊疾病证明管理制度一、引言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疾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多,门诊疾病证明需求也与日俱增。
为了规范门诊疾病证明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病人合法权益,制定门诊疾病证明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二、门诊疾病证明的定义和分类门诊疾病证明是医院为患者提供的证明文件,用于证明患者确实患有某种疾病或需要停工休学治疗等情况。
根据证明文件的内容和用途,门诊疾病证明可以分为如下几类:1. 诊断证明:医生开具的门诊病历、检查报告等证明患者确实患有某种疾病的文件;2. 请假证明:用于证明患者因病需要请假休息的证明文件;3. 长期治疗证明:用于证明患者需要接受长期治疗的证明文件;4. 辅助器具证明:用于证明患者需要使用辅助器具的证明文件;5. 其他特殊用途的证明:如出国旅行需要接种疫苗证明等。
三、门诊疾病证明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 依法合规:门诊疾病证明管理应遵循法律法规,规范证明文件的开具和管理流程;2. 保密安全:医院应保护患者个人隐私信息,确保证明文件的安全性和机密性;3. 公正公平:医院应坚持客观公正原则,严格遵循医疗规范,不得随意开具虚假证明文件;4. 高效便捷:医院应优化证明文件开具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方便患者领取和使用证明文件;5. 规范管理:医院应建立健全门诊疾病证明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和流程,完善审核和监督机制。
四、门诊疾病证明管理流程1. 门诊疾病证明的开具:(1)患者就诊:患者前往门诊进行就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2)医生诊断: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诊断出具病历和检查报告等证明文件;(3)患者申请:患者向医院提交证明文件申请;(4)审核发放:医院相关部门对证明文件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即时发放给患者。
2. 门诊疾病证明的管理:(1)登记备案:医院应建立门诊疾病证明登记系统,对每份证明文件进行登记备案;(2)定期清理:医院应定期清理过期证明文件,确保证明文件的时效性和准确性;(3)信息保密:医院应建立患者信息保密机制,保护患者隐私权益;(4)纸质和电子档案:医院应建立门诊疾病证明的纸质和电子档案管理制度,保证证明文件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医院门诊部门患者候诊管理制度
医院门诊部门患者候诊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医院门诊部门患者候诊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患者权益,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要求,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门诊部门的候诊管理工作。
第三条定义1.患者:指来到医院门诊部门就诊的病人。
2.候诊区:指为患者供应候诊环境的特定区域。
3.排队号码:指候诊患者获得的唯一编号,用于识别次序和服务等级。
第二章候诊流程第四条预约挂号1.患者可通过电话、网络或现场挂号的方式进行预约,提前布置就诊时间。
2.医院门诊部门应当合理布置预约患者的就诊时间,做到有序开展诊疗工作。
第五条候诊登记1.患者到达医院门诊部门后,应前往候诊登记处进行登记。
2.患者需供应有效的身份证明和就诊卡,由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登记,并发放排队号码。
第六条候诊指引1.医院门诊部门应当设置明显的候诊指引标识,告知患者候诊区域的位置。
2.候诊指引标识应包含候诊区域编号、就诊科室信息等内容,方便患者顺利就座。
第七条候诊规定1.患者应依照排队号码次序有序候诊,不得私自更换次序。
2.患者应保持安静,不得高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休息和治疗。
第八条候诊时间掌控1.医院门诊部门应合理布置医生就诊时间,避开长时间等待造成患者不满。
2.候诊时间超出30分钟的情况下,患者可向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投诉和反馈,并由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第三章工作职责和要求第九条医院门诊部门1.医院门诊部门负责患者候诊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应配备充分的工作人员,确保候诊登记、指引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条工作人员1.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职业素养,保持工作区域乾净有序。
2.工作人员应进行专业的培训,熟识候诊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供应高质量的服务。
第十一条监督检查医院管理部门将定期进行对门诊部门患者候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考核。
第四章法律责任第十二条违规处理医院门诊部门工作人员若违反本制度规定,给患者和医院造成损失的,将依法予以相应纪律处分,并承当相应法律责任。
门诊日志、出入院、检验、影像科室传染病登记管理制度
门诊日志、出入院、检验和影像科传染病
登记管理制度
严格按照《关于规范全省医疗机构门诊日志等诊疗记录的通知》(浙卫办疾控〔2009〕48号)的要求,规范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检验科及影像科室登记等诊疗记录本格式,登记项目认真填写、字迹清晰、不得漏项。
1、门诊日志
(1)门诊日志至少包括病人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工作单位(学生填写学校)、联系电话、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等11项基本内容,必须逐项填写完整,不能用症状代替诊断;
(2)门诊日志由临床医生填写录入HIS系统;
(3)挂号与日志登记符合率不低于90%。
2、出入院登记
出入院登记至少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工作单位(学生填写学校)、联系电话、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如果死亡还应填写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12项基本内容,须逐项填写,由各病区妥善保存。
3、检验科登记及反馈:
检验科室登记项目应包括送检科室和医生、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检验结果、检验日期等,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4、影像科登记及反馈:
影像科室(含放射科、B超室等)检查登记应包括开单科室和医生、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检查结果、检查日期等内容。
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门诊住院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门诊、住院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1)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6)门诊、住院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16)门诊、住院患者身份标识制度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二、结合我院实际,利用身份证号码作为就诊患者唯一标示管理。
三、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四、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五、对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手术等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六、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七、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八、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
(一)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在实施任何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在进行各项诊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3、各诊区挂号、分诊护士,挂号时认真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并正确分诊,帮助患者选择医师,准确为患者刷卡挂号,避免因分诊错误导致换号、退号。
4、对预约患者认真核对预约单上患者姓名、手机号,就诊卡及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挂号后盖预约优诊章,安排优先就诊.给患者建卡时核对身份证、医疗卡或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正确输入患者信息。
5、医师为患者诊治前核对就诊卡及门诊病历患者基本信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认真为患者诊查,正确开检查单及处方。
门诊住院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门诊住院患者身份标识制度门诊、住院患者身份标识制度为了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我院实施了门诊、住院患者身份标识制度,具体实施如下:一、执行格查对制度,确保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二、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使用身份证作为就诊患者唯一标识进行管理。
三、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四、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别措施,包括交接程序与记录。
五、对于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手术等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并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腕带信息,确保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六、填写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才能使用,如果腕带损坏需要更新时,也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七、腕带填写的信息必须清晰规范、准确无误,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八、患者使用腕带时,需要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
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对于门诊患者,我们也有相应的身份识别制度,具体如下:一、在实施任何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二、执行格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三、各诊区挂号、分诊护士需要认真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方式,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并正确分诊,帮助患者选择医师,准确为患者刷卡挂号,避免因分诊错误导致换号、退号。
4、在预约患者挂号时,要认真核对预约单上的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手机号、就诊卡、病历封面等,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挂号成功后,要盖上预约优诊章,优先安排就诊。
建卡时也要核对身份证、医疗卡或病历封面上的患者信息,确保正确输入。
5、医师在为患者诊治前,要核对就诊卡和门诊病历上的患者基本信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并认真为患者诊查,正确开具检查单和处方。
门诊,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有哪些
门诊,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有哪些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医院是一个庞大的机构,每天都有大量的病人需要进行就诊和治疗。
在这种情况下,门诊和住院病人的登记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门诊病人登记管理制度是对门诊病人进行有效管理和记录的一种方式,通过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就诊记录、诊断结果等进行登记和归档,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则是对住院病人进行全面管理和跟踪的一种机制,包括住院手续的办理、医疗费用的结算、病历的管理等。
通过建立科学的登记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保障病人的权益,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门诊和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是医院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门诊病人登记管理制度1. 门诊病人预约登记:患者需提前电话预约或网上预约门诊挂号时间,避免排队等候时间过长。
医院应设置合理的预约窗口,方便患者选择合适的就诊时间。
2. 门诊病人信息登记:患者到达医院后,需进行身份信息验证,并填写个人基本信息表格,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
医院必须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性和隐私保护。
3. 医生诊断登记:医生在接诊过程中,应记录患者的主诉、病史、体征等信息,并进行初步诊断。
这些信息应该被准确记录在病历中,便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跟踪治疗进展。
4. 门诊费用登记:患者就诊完毕后,医院应及时记录患者的门诊费用,并提供详细的费用清单。
患者需在缴费窗口结清费用,以确保医院正常运营和财务盈利。
5. 就诊历史登记: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患者就诊记录系统,包括门诊诊疗记录、用药记录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提高诊疗质量和效率。
门诊病人登记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患者就医体验。
医院应加强对登记管理制度的监督和改进,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就医服务。
2.2 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是医院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涉及到病人入院、住院期间的管理和出院等各个环节。
医院门诊规章制度牌
为了维护医院门诊的秩序,保障患者就诊的权益,并有效管理医疗资源,本医院制定了以下门诊规章制度,敬请遵守。
一、就诊时间:1. 医院门诊就诊时间为每天上午8:00-12:00,下午14:00-17:00,具体科室的就诊时间可能有所不同,请提前查询;2. 请患者提前到达门诊就诊,以免错过就诊时间。
二、就诊流程:1. 患者在门诊前台登记并获取就诊号码;2. 患者按照号码顺序等待就诊;3. 就诊前请准备好相关检查报告、病历等资料,以便医生更好地了解您的病情;4. 请听从医生的诊疗建议,并按时到指定的科室或医院进行复诊。
三、排队顺序:1. 请遵守就诊号码的排队顺序,不得插队;2. 有特殊情况需要提前就诊的患者,请向医护人员说明情况,获得许可后方可提前就诊。
四、医疗费用:1. 就诊需支付相应医疗费用,患者可选择支付现金或刷卡;2. 请保留好医疗费用的发票,以便查询和报销。
五、就诊义务:1. 患者应如实向医生描述病情,并提供真实有效的个人信息;2.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不得擅自中断医疗过程;3. 患者应自觉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保护医院设施和财产。
六、就诊服务:1. 医院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包括诊疗、护理、检查等;2. 如对医疗服务有任何疑问或不满意,请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我们将竭诚为您解决问题。
1. 在就诊过程中如遇到突发情况,请立即向医护人员求助;2. 医院将采取适当的措施处理突发事件,并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八、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门诊规章制度的患者,医院有权拒绝就诊或取消已有的预约;2. 对于恶意扰乱医院秩序和影响其他患者就诊的行为,医院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九、其他事项:1. 就诊期间请勿在医院吸烟、喧哗或随地吐痰,以免影响医疗环境;2. 医院门诊不提供食品和住宿服务,请提前做好准备。
十、温馨提示:1. 看病前请提前了解医院门诊的就诊流程和规章制度,以便更好地配合就诊;2. 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或困惑,请及时向医护人员求助,我们将竭诚为您解决问题。
门诊,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有哪些
门诊,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有哪些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门诊、住院病人的登记管理制度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病人的基本信息、诊疗情况、费用结算等方面。
一个健全的登记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医院工作效率,保障病人权益,提高服务质量。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门诊、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有哪些要点。
门诊病人登记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门诊登记流程:门诊登记是病人就诊的第一步,包括填写个人基本信息、挂号、支付挂号费用等。
医院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门诊登记流程,确保病人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登记手续。
2. 病历档案管理: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病历档案管理制度,保护病人的隐私信息,便于医生对病情进行诊断治疗。
3. 挂号费用标准:医院应当公布门诊挂号费用标准,保障病人的权益,避免出现乱收费现象。
4. 门诊医生排班管理:医院需要合理安排医生的门诊排班,确保病人能够随时得到医生的就诊。
5. 门诊病人预约管理:医院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提供门诊预约服务,方便病人就诊。
门诊、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就医体验和医疗质量。
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登记管理制度,确保病人能够得到规范、高效的服务。
医院管理者还应不断优化登记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就医体验。
【2000字】第二篇示例:门诊和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非常重要的一环,主要用于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情况以及治疗方案,以便医生和护士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提供合适的医疗服务。
下面将详细介绍门诊和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中的一些具体内容。
门诊和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完善的患者信息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了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家庭住址、职业等信息,同时还包括了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用药史等医疗相关信息。
通过这个系统,医疗机构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和更新患者的信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门诊登记管理制度
门诊登记管理制度一、门诊登记一般项目如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工作单位或家庭地址等内容应清晰、完整, 并与处方记载相一致。
二、门诊登记范围应包括每日工作量, 新病例登记、初复诊登记、疾病分类、转诊转院、初步诊断、治疗原则和处理方案, 并与处方记载相一致。
三、门诊登记对需上报旳传染病病例要做出明显标识, 并按规定及时上报, 疫情上报后,在门诊登记对应处加盖“疫情已报”章。
四、门诊登记对14岁如下小朋友要登记家长姓名、工作单位、家庭详细住址及病人其所在学校、班级等内容。
五、门诊登记规定用钢笔书写, 力争通顺、完整、简洁、精确, 字迹清晰、整洁, 不得删改、剪贴、颠倒, 医师要签全名。
六、要认真做好门诊登记旳整顿工作, 保留原始门诊登记, 按规定规定存档备查。
传染病管理制度为有效防止、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旳危害, 保障人民健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定本制度。
一、按照法律规定实行传染病和因突发事件致病人员首诊医生负责制, 发现疑似旳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时, 立即用告知本辖区内疫情管理人员, 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二、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者其他意外状况时, 医疗机构及其卫生技术人员必须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旳调遣。
三、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汇报、早隔离、早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 防止扩散。
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医院感染控制等各项制度和措施, 做好人员防护, 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旳发生, 做好污物、污水旳无害化处理。
四、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汇报任务。
五、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对各类传染病及因突发事件致病旳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 对就诊病人进行接诊治疗, 并书写详细、完整旳病历记录。
六、对需要转送旳病人, 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旳复印件转送至接诊旳或者指定旳医疗机构。
门诊病人登记制度
门诊病人登记制度门诊病人登记制度:门诊登记应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工作单位或家庭地址等信息,并与处方记载一致。
登记范围应包括每日工作量、新病例登记、初复诊登记、疾病分类、转诊转院、初步诊断、治疗原则和处理方案,并与处方记载相符。
对需上报的传染病病例要做出明显标记,并按规定及时上报。
对14岁以下儿童要登记家长姓名、工作单位、家庭详细住址及病人所在学校、班级等信息。
登记要求用钢笔书写,力求通顺、完整、简练、准确,字迹清楚、整洁,医师要签全名。
门诊登记的整理工作要认真做好,保存原始登记并按规定要求存档备查。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配备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暂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
使用专用运送工具,防渗漏、防遗撒,将废物收集送至贮存地点。
根据就近集中处置的原则,及时将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
产生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的排泄物按国家规定用浓度400pmm优氯净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医用垃圾、输液器、注射器需毁形处理后,用浓度400pmm优氯净浸泡。
医用垃圾能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不能焚烧的,消毒后集中填埋。
要做好门诊日志消毒登记制度和医疗废物处理登记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诊所人员应认真研究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治知识,增强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掌握传染病诊断、报告、消毒隔离及疫情处理的程序。
诊所医护人员均为疫情责任报告人,发现法定传染病疫情或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在规定的时限内,以最快的方式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
对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和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进行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于24小时内报告,并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四、诊所工作人员必须如实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不得隐瞒、谎报、漏报、缓报或者教唆他人隐瞒、谎报、漏报、缓报。
发热病人门诊登记制度
发热病人门诊登记制度1. 现状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加剧,疾病传播速度加快,发热病人数量逐年增加。
在发热门诊中,没有门诊登记制度,无需携带身份证,导致一些病人乱报个人信息,造成医院数据不准确,不能有效地对病情进行掌控,影响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速度。
发热病人门诊登记制度的落实成为当前发热门诊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 实施方法发热病人门诊登记制度的实施方法如下:1.全院推广电子病历系统。
对待检患者进行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验证,做到每位患者绑定唯一身份证号,开展统一登记、维护病人资源库。
2.对所有就诊患者进行基本信息采集,并开展身份证核查。
设置门诊登记信息采录设备,降低患者登记时间,提高门诊流程效率。
此外,门诊登记专区应该提供完善的服务流程指导,包括患者责任,等候时间说明等。
3.把患者的发热状况纳入电子门诊病历系统,执行一站式服务,各科室之间共享病人信息,作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3. 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1.隐私问题。
患者的隐私和病史是非常重要的,机构应该尽可能地采取保密措施,保证隐私信息不被泄漏。
有关部门也应该在卫生法规和规范管理方面推进相关制度的建设。
2.实施成本问题。
发热门诊登记制度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财力和人力资源,而且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
机构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实施成本。
3.信息采集和使用问题。
医疗系统可以将患者信息与医疗资源结合起来,更加科学地规划各门诊资源。
通过智能热力图等技术手段,实现协同治疗,提高门诊的病人流转量。
4. 结论随着医疗业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剧,发热病人的数量越来越大。
建立发热病人门诊登记制度,是医疗工作中的一项有力措施。
制定明确的登记流程、建立信息采集和使用系统、加强医疗隐私保护、实现科学协调,可以为发热门诊提供方便的服务,改善病人就医体验,提高医疗单位整体的运行水平。
门诊就诊流程管理制度
门诊就诊流程管理制度1. 前言本规章制度是为了规范医院门诊就诊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保障患者的权益而订立的。
全部医院职员都必需严格遵守该制度,确保门诊就诊流程的顺畅进行。
2. 门诊预约2.1 患者可以通过电话、线上平台或到医院前台预约门诊就诊。
2.2 医院应供应多种预约方式,以方便患者选择。
2.3 医院接到预约后,应及时确认患者的预约信息,并告知患者具体就诊时间和地方。
3. 登记挂号3.1 患者到达医院后,应前往挂号处进行登记挂号。
3.2 患者应供应有效的身份证件和相关病历资料进行登记。
3.3 挂号处应设立充分的窗口,并布置工作人员及时处理挂号手续。
3.4 患者应依照相关规定缴纳挂号费用。
4. 医生接诊4.1 患者完成挂号手续后,依照标识等待呼叫。
4.2 医生应依照预约信息和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进行接诊。
4.3 医生应认真询问患者的病情,并进行必需的体格检查和辅佑襄助检查。
4.4 医生应依据患者病情,订立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向患者解释治疗过程和注意事项。
5. 检查检验5.1 患者需要进行检查或检验时,医生应向患者认真说明检查或检验的目的和意义。
5.2 医生应向患者解释检查或检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适或风险,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5.3 检查或检验结果应及时录入患者病历,并由医生进行解读和分析。
6. 处方开药6.1 医生依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结果,开具合理的处方。
6.2 处方应包含患者的个人信息、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等内容,并加盖医院印章。
6.3 患者应凭处方单到药房领取药品,并依照医生的叮嘱使用。
7. 随访回访7.1 患者完成治疗后,医生应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7.2 医生应向患者解释治疗的预期效果和可能显现的不良反应,并为患者供应相应的建议和引导。
8. 投诉处理8.1 医院应设立投诉受理部门,接收患者投诉并进行处理。
8.2 患者可以通过书面、电话、线上平台等方式进行投诉。
8.3 医院应及时受理投诉,并进行调查和处理,最终向患者反馈处理结果。
急诊出诊及就诊登记制度
急诊出诊及就诊登记制度
目的:使急诊患者得到安全、及时、连续的救治,避免出现不安全因素,制定本制度。
范围:急诊、临床科室医务人员。
1.医务人员接急救电话时须对呼救内容准确登记,主要有什么事件,准确的地址,明显的标志,可联系的电话,患者病情如何等,发出派车指令。
并在登记本上登记相关内容。
2.医师必须对每位急诊就诊的患者在门诊就诊登记本上进行登记,登记时间记录到时、分。
每位就诊患者在急诊科处理后均需注明患者去向。
夜间就诊的普通门诊在夜间就诊登记本上登记。
3.抢救医师需对死亡患者及成功复苏患者进行登记。
4.观察室护士应对新来重症、外伤、群体事件等患者进行登记。
对抢救、留观的病人等进行登记和记录。
5.医护人员需对所有离开急诊科的患者分别在急诊病历、留观登记、
抢救登
记
6.本上做好记录并注明转归。
门诊管理制度(全)
门诊管理制度(全)目录医院门诊部工作制度门诊工作制度出具诊断证明、病休证明制度专家门诊管理制度门诊病历制度诊前准备制度检诊制度会诊转诊制度门诊处方制度门诊登记统计制度医院门诊部工作制度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做好门诊全面管理工作。
2、经常检查督促各科室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执行情况,加强信息反馈,提高服务质量。
3、做好门诊环境管理和秩序管理,达到环境整洁、舒适、安全、工作有序。
4、经常深入科室调查了解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并及时向院长汇报工作,提出改进工作措施。
5、健全和落实好本部门各项规章制度。
6、建立本部门大事记。
7、严守工作岗位。
每日检查开诊情况。
8、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搞好门诊患者及社区合同单元惬意度调查,进行分析改进工作措施,提高服务水平。
门诊工作制度一、业务副院长分工领导门诊,科主任应加强对本科门诊的业务技术领导。
各科确定一名主治医师以上业务人员协助科主任负责本科的门诊工作。
二、参加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派有经验的医师和护士担任。
要求门诊医师相对稳定,护士一般较长期固定。
三、对疑难病症两次复诊仍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诊视。
四、科主任、主任医师应定期上门诊办理疑难病例,每人每周普通不少于两个半天。
五、对患者要进行认真检查,按照省卫生厅规定格式记载门诊病历,门诊部定期检查,每月评分一次,上报院长,并送有关科室。
六、门诊检查科室所做各种检查结果,必须做到准确、及时。
七、门诊各科与住院处及病房应加强联系,以便根据病情及病床使用情况,有计划地收容患者住院治疗。
八、做好分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断绝制度,防止交织熏染,做好疫谍报告。
九、门诊工作人员要做到关心体贴患者,态度和蔼,有礼貌,耐心地解答问题,尽量简化手续,有计划地安排患者就诊。
10、门诊应保持清洁整齐,改善候诊环境,加强候诊教育,宣传卫生防病、打算生育和优生学知识。
十一、门诊医师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积极采用经济便宜的检查和治疗方法,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尽可能减轻患者的负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诊病人登记制度
一、门诊登记一般项目如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工作单位或家庭地址等内容应清晰、完整,并与处方记载相一致。
二、门诊登记范围应包括每日工作量,新病例登记、初复诊登记、疾病分类、转诊转院、初步诊断、治疗原则和处理方案,并与处方记载相一致。
三、门诊登记对需上报的传染病病例要做出明显标记,并按规定及时上报,疫情上报后,在门诊登记相应处加盖“疫情已报”章。
四、门诊登记对14岁以下儿童要登记家长姓名、工作单位、家庭详细住址及病人其所在学校、班级等内容。
五、门诊登记要求用钢笔书写,力求通顺、完整、简练、准确,字迹清楚、整洁,不得删改、剪贴、颠倒,医师要签全名。
六、要认真做好门诊登记的整理工作,保存原始门诊登记,按规定要求存档备查。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一、配备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暂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
二、使用专用运送工具,防渗漏、防遗撒,将废物收集送至贮存地点。
三、根据就近集中处置的原则,及时将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
四、产生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的排泄物按国家规定用浓度400pmm优氯净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五、医用垃圾、输液器、注射器需毁形处理后,用浓度400pmm优氯净浸泡。
六、医用垃圾能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不能焚烧的,消毒后集中填埋。
七、做好门诊日志消毒登记制度。
八、做好医疗废物处理登记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诊所人员要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治知识,增强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熟练掌握传染病诊断、报告、消毒隔离及疫情处理的程序。
二、诊所医护人员均为疫情责任报告人,发现法定传染病疫情或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在规定的时限内,以最快的方式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
三、对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和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进行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于24小时内报告,并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四、诊所工作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不得瞒报、谎报、漏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谎报、漏报、缓报。
五、诊所工作人员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将传染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
六、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调查、采样与处理。
治疗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治疗室布局合理,专人负责,严格区分有菌区与无菌区、清洁区与污染区,并有明显标记。
进人治疗室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
凡私人用物不得带进治疗室。
二、治疗室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
使用无菌物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三、治疗室应湿式清扫,清扫物品要专用,每日通风,有紫外线照射消毒,清毒液喷雾等措施,每月作空气培养一次,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个/m3。
四、治疗室每日清扫、消毒二次,所有器械用物,每周更换大消毒二次,并注明消毒日期。
打开的无菌液及无菌物品需继续使用时,应无菌保持24小时有效。
五、各种治疗注射应一人一针一管制(含皮试);用后针头应毁处理、针管及一次性输液应浸泡在有效消毒液内,消毒后送供应室统一处理。
六、体温表应在有效消毒液中浸泡后冲洗备用。
七、取用无菌物品时,心须用无菌持物钳或无菌镊子,镊子与消毒容器应配套使用。
一容器一器械,并浸泡在1/2~2/3处,有定期更换、消毒制度,并注明日期。
八、特殊感染、乙肝HBsAg(+)患者所用针头、针管、输液器等应单独浸泡处理,实行“双消毒”。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消毒药械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一、购入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消毒药械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
二、采购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索要生产企业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登记证、医疗器械注册登记表的复印件及经营企业的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复印件并加盖单位公章。
三、消毒剂、消毒器械必须索要生产企业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卫生部颁发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许可批件(加盖卫生部章)、检验报告单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四、进货验收严格检查、核对证件是否有效;许可证有效期与产品有效期是否一致;产品类别与许可类别是否相符;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是否与许可一致;产品标签说明书是否与批件一致;企业名称、地址、产品名称、剂型是否与批件一致;查验厂家证件复印件是否加盖公章。
五、认真查验消毒产品3个月内的检验报告(必须是国家指定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确认)。
六、紫外线灯管、食具消毒柜(限于符合GB17988《食
具消毒柜安全和卫生要求》的产品)、压力蒸汽灭菌器、75%单方乙醇消毒液、符合《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和《戊二醛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的产品、抗(抑)菌制剂、卫生部规定的其他消毒产品不需要索取卫生许可批件,但应索取卫生安全评价报告。
七、无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及卫生许可批件的产品,不符合卫生质量安全的消毒产品严禁购入。
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