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时期详细历法

合集下载

法国大革命的时间轴

法国大革命的时间轴

法国大革命的时间轴1789年:人权和权利的宣言法国大革命始于1789年,这一年被认为是法国大革命的主要起点。

1789年5月5日,由于贵族和教会的特权压迫,代表大约98%的法国人的第三等级,也就是普通人民,组织起来,并于6月20日宣布了《人权和权利的宣言》。

这个宣言提出了人人生而平等、自由和私有财产权的原则,为后续的革命行动奠定了基础。

1789年7月14日:巴士底狱的被袭击法国大革命的一个重要事件是1789年7月14日的巴士底狱被袭击事件。

巴士底狱是一个象征着封建制度和贵族特权的监狱。

这次袭击象征着人民对专制主义和不平等的反抗,这一天也被定为法国国庆日。

1789年8月4日:封建权力的废除1789年8月4日,法国大革命的国民立法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和决议,废除了封建制度下的特权和等级差别。

这些决策取消了贵族特权和教会的特权,向各种特权表达了抵制。

1791年6月20日:立宪制宣布1791年6月20日,法国制宪会议宣布制定了一部由君主路易十六签署的宪法,确立了法国的立宪制度。

这个宪法首次将国家权力控制在选举产生的国民议会手中,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1792年9月21日:法兰西共和国正式宣告1792年9月21日,法国国民公会宣布法兰西共和国正式成立。

这标志着法国彻底废除了君主制度,成为一个由民众选举产生的共和国。

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处决1793年1月21日,前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革命当局的审判下被处决。

路易十六的处决标志着大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引发了一系列内外政治动荡的事件。

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戈尔迪昂政变1799年11月9日,将军拿破仑·波拿巴发动了戈尔迪昂政变。

拿破仑废黜了法国执政机构,以此来掌握政权,成为法国的统治者。

这个政变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和拿破仑时代的开始。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加冕为法兰西皇帝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加冕为法兰西皇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法国大革命的起止时间和意义

法国大革命的起止时间和意义

法国大革命的起止时间与意义一、法国大革命的起止时间我国史学界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起始于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结束于1794年7月27日的热月政变。

但从广义上说,法国大革命远远不止是五年时间,直至1830年7月君主立宪制在法国确立,法国大革命才算真正结束。

对于法国大革命起于1789年7月14日的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这一点的质疑不多,顶多是有学者认为1789年6月17日国民会议宣布成立这一事件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而我认为,法国大革命还是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为起点比较合理,如果非得提前,那就提前一天好了,因为,巴黎人民于1789年7月13日就举行了武装起义,占领了巴黎绝大部分城区,资产阶级接管了市政权,并决定组建国民自卫军。

而巴士底狱是巴黎人民攻下的巴黎市最后一个堡垒。

那为什么说1830年7月君主立宪制在法国的确立意味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呢?目前史学界已有人对把热月政变作为法国大革命下限提出质疑,因为热月党人作为资产阶级的一个派别,所发动的政变只是退到当时已经成熟的基点上去,后来热月党人所推行的“秋千政策”,始终是在巩固一般资产阶级统治的范围内左右摆动,从广义上说,革命并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中。

列宁指出:“资产阶级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摒弃并破坏社会的一切桎梏。

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了它所应做的一切:它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

”列宁的这句话规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所包含的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摧毁旧的制度;二是建立和巩固新的资本主义制度,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

而法国大革命是在1830年7月革命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才真正完成了它应做的一切。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从1789年到1815年,法国连年战争(包括国内与国外的战争),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后,法国经济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但当时的社会正处于向资本主义的社会演变的过程中,它还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社会,即还没有完全成为资本主义社会。

关于法国大革命起止时间和分期的不同观点

关于法国大革命起止时间和分期的不同观点

关于法国大革命起止时间和分期的不同观点对法国大革命的起止和分期问题,我国史学界有多种不同的观点。

(一)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上限。

国内史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传统观点认为,法国大革命开始于1789年7月14日的巴黎起义,因为正是这一天的巴黎起义,粉碎了宫廷的反革命阴谋,给封建专制制度以沉重的打击。

巴士底狱是封建专制的象征,巴士底狱的攻陷,标志着法国封建专制制度覆灭的开始。

从此以后,国家政权从王室转移到制宪会议手中。

持这种观点的有王荣堂的。

第二种观点认为,法国大革命的上限应定在1789年6月17日,其依据是: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移到另一个阶级手中,这是革命的首要标志,6月17日成立的国民议会是资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开始。

国民议会是同国王权力相对立的权力机关,尽管当时它还很弱,作用也有限,但是它的产生及其活动,毕竟是政权转移的起点。

7月14日的人民起义则大大加速了革命的发展进程,开辟了革命在全国城乡发展的新阶段。

持这种观点的有林贤极、程镇芳等人。

第三种观点认为,法国大革命的上限应定在1789年5月三级会议召开这一时间,因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从开始夺取政权到取得政权是一个革命过程,因此,不能把已经取得政权或基本取得政权看作革命开始的标志,而应把夺取政权以前的某些行动看作革命开始的标志。

实际上,资产阶级在三级会议上就开始了夺取政权的斗争,而且还通过斗争把群众吸引到三级会议的周围。

“巴士底狱的攻陷不是革命开始的表现,而是革命胜利的表现”。

持这种观点有寥士虎。

(二)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下限。

史学界主要有以下四种不同的观点:传统观点认为,法国大革命结束于1794年7月27日的热月政变,理由有三:第一,热月政变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完成了任务,地主阶级的统治被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已经建立,农民的土地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为发展资本主义扫除了障碍。

第二,1794年后,开始了资产阶级反革命统治时期,热月党人采取了一系列反动措施,打击民主派力量,助长反动势力的气焰。

万年历时候对照表

万年历时候对照表

万年历时候对照表
万年历对照表是指将历史上的某一段时间内的历史事件,与当前的历法相比较的一种表格。

它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记忆过去的历史,对当今日期的计算也有帮助。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万年历对照表:
公元前:
2333年坦贝尔王朝建立
2055年保祖王朝建立
1776年狄山国建立
公元:
1500年乌孙帝国毁灭
1045年唐朝建立
632年阿拉伯帝国建立
539年亚述帝国毁灭
中世纪:
476年罗马帝国解体
283年罗马帝国分裂
1453年十字军东征到达君士坦丁堡
文艺复兴:
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登陆美洲
1588年英国海军击沉西班牙大驱
1628年英国顶着大西洋立宪制度
法国大革命:
1789年英国大革命爆发
1791年法兰西共和国建立
1794年法国大革命最高调
1804年拿破仑登基为法国国王
19世纪:
1825年拿破仑三世继位
1853年俄国发动第一次土耳其战争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
1898年美西战争发生
20世纪:
1917年希特勒反犹太救国大业1929年英联邦成立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21世纪:
2001年9·11袭击事件发生
2003年伊拉克战争发生
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举行
2014年乌克兰危机发生。

法国大革命与共和制度确立年表

法国大革命与共和制度确立年表
3、1852,路易·波拿巴称帝,第二共和国灭亡
拿破仑
第二帝国
金融资产阶级和大工业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帝制
重大事件
1、1852,路易·波拿巴称帝,建立拿破仑第二帝国
2、1870.7,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3、1870.9,巴黎人民第六次起义,拿破仑第二帝国灭亡
统治政策与措施
1、对内
(1)推行专制独裁,后期进行“自由化”改革,适当限制皇权
3、1815年,拿破仑滑铁卢战役失败,波旁王朝再次复辟
4、1830.7,试图恢复极端君主制,巴黎人民第四次起义(七月革命),波旁王朝被推翻
统治政策与措施
逐步强化封建制度,维护旧贵族利益,实施白色恐怖,试图恢复极端君主制
七月王朝
金融资产阶级
君主立宪
重大事件
1、1830.7,巴黎人民第四次起义(七月革命),建立七月王朝
(2)鼓励发展资本主义
2、对外侵略扩张,强占殖民地
历史评价
1、政治上比较反动
2、完成了工业革命,后期政治体制逐渐自由化和民主化,获得了在欧洲大陆的优势和大量海外殖民地
第三共和国
资产阶级
共和
重大事件
1、1870.9,巴黎人民第六次起义,第三共和国建立
2、1871,巴黎人民第七次起义,建立巴黎公社,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镇压
2、拒绝限制贸易自由和粮食投机
历史评价
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进程,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雅各宾派
中小资产阶级
共和
重大事件
1、1793年5月与6月,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雅各宾派上台
1、1794.7,热月政变,雅各宾派统治结束(也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
统治政策与措施

法国革命时间表

法国革命时间表

法国革命时间表(1789.5.5—1870.9.4)一、波旁王朝(843—1791.9)(封建君主专制)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爆发】8月26日《人权宣言》{君主立宪派:大资、自由派贵族}1791年9月《1791年宪法》—君主立宪制确立1792年8月10日“八月起义”{吉伦特派:工商业资产阶级}9月瓦尔密村击退普军,国民公会宣布成立第一共和国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9-1804.12.2)1793年1 处死路易十六 6月2日雅各宾派掌权{中小资} 秋罗伯斯庇尔为首的公安委员会推行“恐怖政策” 1794年7月27日“热月革命”{热月党人}【法国大革命高潮阶段的结束】1799年11月9 日“雾月政变”,拿破仑任第一执政,颁新宪法,建立独裁统治1804年3 月《法兰西民法典》(《拿破仑法典》)三、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1804.12.2-1814.1.3,1815.3.20-1815.6.22)(资产阶级帝制)1804年12月2日波拿巴·拿破仑加冕,称拿破仑一世1812年兵败俄国【开始崩溃】1813年10 兵败莱比锡【开始瓦解】1814年4月拿破仑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此前两天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

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了。

拿破仑后被放逐厄尔巴岛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重登皇位6月18日滑铁卢兵败6月22日拿破仑退位,不久被流放圣赫勒拿岛【第一帝国最终覆灭、波旁王朝复辟】四、波旁王朝复辟(1815.6.22-1830.7.29)(封建统治)路易十八世颁《大宪章》1824年查理十世继位1830年7月查理十世签《七月赦令》【导火线】7月27日“七月革命”(~7.29“光荣的三日”){大资}五、七月王朝(1830.7.29-1848.2.24)(君主立宪制,大资政权)1830年7月29日路易·菲利浦被推上王位,三色旗为国旗1831年和1834年里昂工人起义1847年欧洲农业歉收1848年2月22日-24日“二月革命”{中小资+工人}六、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2.24-1852.11)(小资政权)1848年12月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成为第一位普选产生的总统1849年秩序党在议会选举中大胜1851年波拿巴发动军事政变,解散议会,开始独裁1852年初颁布新宪法七、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1-1870.9.4)(资本主义专制统治)1852年11月路易·拿破仑· 波拿巴登基称帝,称“拿破仑三世”。

十八世纪法国历史简表

十八世纪法国历史简表
十八世纪法国历史简表
国体
政体
权力机构
阶级
事件
人物
波旁王朝
君主
专制
国王
三级会议
封建
1789年5月路易十六因税收召开三级会议(第三等级要求限制王权,制定宪法,实行改革)
1789年7月14日攻陷巴士底狱(巴黎人民第一次武装起义)
1789年8月《人权宣言》
1791年9月《1791年宪法》
路易十六
君主立宪
制宪议会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9年,共和派赢得总统选举,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在法兰西最终确立
恐怖政策
督政府
热月党人
(大资产阶级)
1794年热月政变
军事独裁
执政府
资产阶级
1799年雾月政变
法兰西第一帝国
君主
立宪
王权
资产阶级
1804年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加冕称帝
1812年拿破仑全盛时期
1813年莱比锡大败
1814年3月拿破仑退位流放地中海
拿破仑
波旁王朝复辟
君主
专制
王权
封建
1815年拿破仑百日政权
滑铁卢大败
1830年查理十世解散议会
路易十八
查理十世
七月王朝
君主
立宪
议会
金融资产阶级
1830年巴黎人民第四次武装起义
奥尔良公爵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民主
共和
独裁
议会
总统
资产阶级共和派
资产阶级保守派
1848年巴黎人民第五次武装起义(二月革命)
1848年路易·波拿巴当选法国总统
1851年解散议会,开始个人独裁
大资产阶级

法国大革命及政体的演变

法国大革命及政体的演变

• ②1791年宪法:以《人权宣言》为序言;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 年宪法: 人权宣言》为序言;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 年宪法 制 • 练习:以下是法国《1791年宪法》的部分内容:(1992高考 练习:以下是法国《 年宪法》 高考) 年宪法 的部分内容: 高考 材料一: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材料一: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 材料二: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 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国民议会。行政权 国民议会。 材料二: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 国民议会 行政权 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 权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 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 材料三:该宪法规定,国民议会代表的选举权,只给予“ 材料三:该宪法规定,国民议会代表的选举权,只给予“积极公 成为“积极公民”的部分条件是:在城市或区内具有 具有为法 民”。成为“积极公民”的部分条件是:在城市或区内具有为法 律所指定的一定时期的住所 在王国内任何一个地方, 住所。 律所指定的一定时期的住所。在王国内任何一个地方,至少已经 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 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 不处于奴仆的地位 奴仆的地位, 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不处于奴仆的地位,即 不处于被雇佣的奴役地位。 被雇佣的奴役地位 不处于被雇佣的奴役地位。 回答: 材料2体现的政治观点源于哪部著作 体现的政治观点源于哪部著作? 回答:①材料 体现的政治观点源于哪部著作? • ①《论法的精神》。 论法的精神》 • ②材料中引用的这些宪法条文自相矛盾之处表现在哪里? 材料中引用的这些宪法条文自相矛盾之处表现在哪里? • ②材料一宣布人在权利上自由平等,而材料三中的条文又以居 材料一宣布人在权利上自由平等, 住条件、纳税多少和社会地位限制公民的选举权。 住条件、纳税多少和社会地位限制公民的选举权。 • ③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宪法的这些规定应如何评价? 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宪法的这些规定应如何评价 评价? • ③在原则上提出权利自由平等和在国家权力上实行三权分立,从 在原则上提出权利自由平等和在国家权力上实行三权分立, 反对封建贵族特权和专制制度的角度看,有进步意义。但是, 反对封建贵族特权和专制制度的角度看,有进步意义。但是,用 种种条件限制公民选举权, 种种条件限制公民选举权,体现了用财产上的不平等代替基于出 身不同的不平等,暴露出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口号有着虚伪性。 身不同的不平等,暴露出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口号有着虚伪性。

法国大革命历史事件时间轴

法国大革命历史事件时间轴

法国大革命历史事件时间轴1789年7月14日 - 巴士底狱被攻陷:巴黎民众袭击并夺取了巴士底狱,这一事件被视为法国大革命的标志。

1789年8月4日 - 废除封建特权: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废除了封建主义的特权和特权身份。

1789年8月26日 - 颁布《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一项宣言,其中规定了个人和公民权利的基本原则。

1791年6月20日 - 法国立宪王国宣布成立: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一项宪法,将法国设置为立宪王国。

1792年4月20日 - 法国战败:法国与奥地利发生冲突,法国在瓦朗谢讷战役中遭到了重大失败。

1792年9月20日 - 法国第一共和国宣布成立:法国国民议会废除了君主制度,宣布成立法国第一共和国。

1793年1月21日 - 路易十六被处决:前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因叛国罪被断头台处决。

1793年6月2日 - 吉伦特派被逮捕:法国国民公会逮捕了吉伦特派政治家,并最终将他们处决。

1793年7月13日 - 雅各宾独裁开始:雅各宾党掌控政权,罗伯斯庇尔被任命为国家公安委员会主席。

1794年7月28日 - 罗伯斯庇尔被处决:罗伯斯庇尔被指控为反革命活动而被处决。

1795年11月9日 - 旧制度恢复:法国国民公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废除了革命时期的宪法,旧制度恢复。

1799年11月9日 - 拿破仑发动政变: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掌握了政权,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终结。

这是法国大革命历史事件的基本时间轴,记录了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关键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改变了法国的政治格局,还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回顾这些事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国大革命及其对人类历史的重要意义。

法国大革命进程简表

法国大革命进程简表
基本上是热月党的代名词。
热月党的倒退符合历史的发展要求,他们虽已退回吉伦特派政策的起点,但退得还不彻底:
∵法国当时最有实力、影响的是金融大资产阶级(其代表是君主立宪派)
1当政的热月党对其抱有敌视态度,并限制、害怕他们;
2热月党解决不了
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经济恶化问题
督政府统治时期:都统政府统治时期(1795.10—1799.11.9)
结果
第二次:1798年底——1802年。主要参加国:俄、英、奥、西班牙、土耳其、那不勒斯。
结果
第三次:1805年4月——1806年。主要参加国:英、俄、奥、那不勒斯。(西班牙在法国的压力下,站在了法国一边)
结果
第四次:
1806年9月——1807年。主要参加国:英、俄、普。
结果
《大陆封锁令》1806年11月21日拿破仑在柏林发布,其后,1807年10月、11月、12月又三次发布。见教材第419页。
的、必需的。正因如此,有人把法国大革命的下限定于1815年,也即是说,拿破仑统治时期是法国大革命的巩固阶段。
六、拿破仑帝国时期(1804—1814或1815):
政治上:
第一,颁布拿破仑法典。《民法》、《商法》、《刑法》合称《拿破仑法典》。
第二,加强中央集权。
第三,坚决镇压反革命。
第四,加强警察统治。
功绩
专政的加强
失败
因素
四、 热月党 和督政府统治时期:(1794.7—1795. 10)(1795.10—1799.11雾月)
热月党统治时期:
热月政变的意义:热月政变虽然颠覆了雅各宾派政权,但革命并未结束,也没有复辟封建王朝,它只是回到之前吉伦特派的统
治起点,意图使革命进入巩固阶段。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事件时间轴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事件时间轴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事件时间轴1789年:
- 5月5日: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各个阶级的代表齐聚一堂,探讨解决财政危机的方法。

- 7月14日:巴士底狱被攻陷,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标志性事件。

- 8月26日:《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发布,将自由、平等、法治等原则确立为核心价值。

1791年:
- 6月20日:路易十六试图逃离巴黎,但被捕,这一事件引发了对君主制的进一步质疑和不满情绪。

- 9月3日:法国新宪法通过,成立君主立宪制。

- 10月現:巴黎妇女发起马克西米连人斩节,要求解决粮食危机。

1792年:
- 4月20日:法国对奥地利宣战,战争彻底打破了君主立宪制度的稳定。

- 6月20日:巴黎人民闯入国民议会,要求推翻君主制。

- 9月21日:法国共和国宣告成立。

- 9月22日:法国国民公会成立,取代国民议会。

1793年:
- 1月21日:路易十六被处决,法国进一步摆脱了君主制的影响。

- 6月2日:雅各宾派执政府在巴黎发动“六月政变”,镇压保皇派的反抗。

- 7月13日-28日:雅各宾派开始了著名的“恐怖统治”阶段。

1794年:
- 7月27日:罗伯斯庇尔被处决,雅各宾派失去领导人,恐怖统治逐渐结束。

1795年:
- 8月22日:法国新宪法通过,成立“执政五人团”。

这标志着法国的政治重心开始转移。

1799年:
- 11月9日:拿破仑在法国发动政变,结束了执政五人团的统治。

- 12月24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拿破仑担任第一任执政官。

1804年:
- 5月18日:拿破仑加冕为法兰西帝国皇帝。

近代法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近代法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深化探究】 比较《人权宣言》与《独立宣言》
相同点: ① 理论基础: 都以“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 革命权利”等为理论基础; ② 对革命的影响: 都推动革命的进程,都提出革命后新制度 的基本原则; 对后世的影响: 均是西方民主制度史上的重要文献;都对 其它国家的民主法治化进程产生一定影响。 ④性质: 均是西方民主制度史上的重要文献。
派别 君主立宪派 时间 阶层 机构
内外 措施 成果
吉伦特派
雅各宾派
1793.6-1794.7 中小资产阶级 国民公会 1、土地政策
结束 事件
政体
革命措施:摧毁封建制度(土地法令) 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无条件地废 除贵族、地主的一切封建权利。 积极: 雅各宾派的土地政策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铲除了封建制的基础,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 和支持,巩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与政治统 治。使土地变为农民的私有,是一种资本主义 小农制。 局限: ①把大批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影响了工业劳 动力的供应; ②造成农业生产的落后,农民贫困,限制了国 内市场的扩大; ③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和工业革命的进程。
1789年7月14日,在用大炮轰断了吊桥铁 链之后,暴民们冲进了巴士底狱。既没有找 到政治犯,也没有找到传说中残暴贪婪的看 守。 巴士底狱总共有八个人,除监狱长外, 有四个假证件贩子,两个精神病患者,及一 个性变态者,此人的性倾向使其父母不得不 把他交给巴士底狱代为看管。 监狱长的职责,是以保姆的身份照料这 些病人。当暴乱者冲进来时,监狱长正在替 一个精神病患者擦口水。他转身示意这些暴 乱者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刺激到病人。 监狱长被杀了。
一、法国大革命 (一)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1、经济: 全国90%以上的土地归国王、贵族和天主教会所 有。…但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阻断了工业劳动力 的来源,而行会制度、工业法规、商业专卖权都 限制了工商业的自由发展。另外,林立的税卡、 混乱的度量衡制度也使商品的流通变得极为困难。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商业贸易持续繁荣,受到封 建制度严重阻碍;

法国历史大事年表

法国历史大事年表

法国历史大事年表14—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16—17世纪:宗教改革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提出质量守衡定律,使化学的发展步入正轨。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发布《人权宣言》。

1791年颁布宪法,法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普法联军入侵法国干涉法国革命,法国取得瓦尔密大捷;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3年吉伦特派下台,雅各宾派上台,处死了路易十六,实行恐怖政策;1794年热月政变;国民公会掌权。

1799年雾月政变,拿破仑成第一执政。

后来成为终身执政。

1804年12月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

颁布《民法典》(称帝前拿破仑开始主持制定)1812年拿破仑侵俄失败。

1813年莱比锡战役,法战败。

1814年拿破仑退位,其间自杀未遂。

流放厄尔巴岛。

1814-1815年3月间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登位。

1815年3月——1815年6月百日政权,拿XX改帝制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法军战败;拿破仑再次退位,被流放去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

1815年6月后波旁王朝路易十八再次复辟。

表面君主立宪制国家。

1830年七月革命后建立七月王朝。

路易菲利浦登上王位。

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48年欧洲革命年,法国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建立第二共和国。

1848年六月起义。

1848年12月路易波拿巴上台成为新任总统。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1852年路易恢复帝制,第二帝国。

在位其间与英国发动英法侵华战争。

1856年马神甫事件、亚罗号事件先后发生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7年资本主义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成立联军委员会,对广州进行四年殖民统治1858年清与英法美俄4国签《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北京条约》19 世纪60年代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

(完整版)法国大革命过程

(完整版)法国大革命过程

法国革命时间表波旁王朝法国革命时间表(1789.5.5~1870.9.4)一、波旁王朝(843~1791.9){封建君主专制}1789.5.5 三级会议召开,后改名“制宪会议”{第三等级}7.14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爆发】8月26日《人权宣言》{君主立宪派:大资、自由派贵族}1791.9 《1791年宪法》—君主立宪制确立(~1792.9)1792.8.10 “八月起义”{吉伦特派:工商业资产阶级}9月瓦尔密村击退普军,国民公会宣布成立第一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9~1804.12.2)1793.1 处死路易十六6.2 雅各宾派掌权{中小资}秋罗伯斯比尔为首的公安委员会推行“恐怖政策”1794.7.27 “热月革命”{热月党人}【法国大革命高潮阶段的结束】1799.11.9 “雾月政变”,拿破仑任第一执政,颁新宪法,建立独裁统治1804.3 《法兰西民法典》(=《拿破仑法典》)法兰西第一帝国三、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1804.12.2~1814.1.3,1815.3.20~1815.6.22){资产阶级帝制} 1804.12.2 波拿巴·拿破仑加冕,称拿破仑一世1812. 兵败俄国【开始崩溃】1813.10 兵败莱比锡【开始瓦解】1814.3.31 反法盟军、路易十八进入巴黎1814.4.拿破仑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此前两天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

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了。

拿破仑后被放逐厄尔巴岛1815.3.1. 拿破仑登陆法国3.20. 拿破仑重登皇位6.18. 滑铁卢兵败6.22. 拿破仑退位,不久被流放圣赫勒拿岛【第一帝国最终覆灭、波旁王朝复辟】1821 拿破仑病死于圣赫勒拿岛。

波旁王朝复辟四、波旁王朝复辟(1815.6.22~1830.7.29){封建统治}路易十八世颁《大宪章》1824. 查理十世继位1830.7 查理十世签《七月赦令》【导火线】7.27 “七月革命”(~7.29“光荣的三日”){大资}七月王朝五、七月王朝(1830.7.29~1848.2.24){君主立宪制,大资政权}1830.7.29. 路易·菲利浦被推上王位,三色旗为国旗法国三色旗1831.&1834. 里昂工人起义1847. 欧洲农业歉收1848.2.22~24.“二月革命”{中小资+工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六、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2.24~1852.11){小资}1848.6. “六月革命”失败{工人}12月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成为第一位普选产生的总统1849. 秩序党在议会选举中大胜1851. 波拿巴发动军事政变,解散议会,开始独裁1852 初颁布新宪法法兰西第二帝国七、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1~1870.9.4){资本主义专制统治}1852.11路易·拿破仑· 波拿巴登基称帝,称“拿破仑三世”。

法国大革命时间轴

法国大革命时间轴
21.拿破仑.波拿巴入侵意大利(1796年4月11日):在翻越阿尔卑斯山时对士兵的演讲中与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汉尼拔做比。
22.拿破仑取得第一次意大利战争胜利(1797年):拿破仑横扫意大利,与罗马教皇签订合约,与奥地利签订《莱奥本预备合约》。
23.拿破仑远征埃及(1798年-1799年):1798年5月19日拿破仑起航前往埃及,8月1日尼罗河战役,整个舰队被纳尔逊消灭,随后进攻叙利亚,又在阿克之战中被打败,于1799年5月17日返回埃及,于8月22日启程离开亚历山大港,于10月9日登陆法国。
参考书目:
52.《法国大革命》,William Doyle
53.《旧制度与大革命》,托克维尔
54.《法国的故事》,文聘元
55.《拿破仑大帝》,Andrew Roberts
雅克-路易·大卫 - Jacques-Louis David
18.雅各宾派“恐怖统治”时期(1793年6月-1794年7月):罗伯斯庇尔以革命的恐怖对付反革命的恐怖。1793年9月发布《惩治嫌疑犯条例》,路易十六王后玛丽、大批贵族、吉伦特派、旺代叛军,直到大批普通民众在缺乏审判的情况下都被宣布为“反革命”而走向断头台,1794年3月处决温和改革派埃贝尔派,4月5日处决雅各宾派领导人之一丹东,直到6月8日在罗伯斯庇尔的倡导下,引入了一种非基督教的国家宗教,即最高主宰崇拜。
40.莱比锡会战(1813年10月):拿破仑败返莱茵河西岸,最后返回巴黎。
41.拿破仑退位(1814年4月):联军3月31日占领巴黎,4月11日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4月13日在枫丹白露签署退位诏书,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拿破仑并被送往厄尔巴岛。
古斯塔夫·贝廷格 - gustave bettinger
10.《皮尔尼茨宣言》(1791年8月27日):普鲁士和奥地利发表联合宣言,威胁进行武装干涉。

第15课_法国大革命

第15课_法国大革命
第15课 法国大革命
攻占巴士底狱 《人权宣言》和共和国诞生 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 课堂小结
第一学习主题
导入
第4课
法国大革命
土伦战役 1793.9.1~12.18 皮埃蒙特之战隆 1796.4 洛迪战役 1796.5.10 曼图亚争夺战 1796.5~1797.2 卡斯奇里恩战役 1796.8.5 里沃利会战 1797.1.14 金字塔大战 1798.7.21 马伦哥战役 1800.6.14 乌尔姆战役 1805.10.20 特拉法加大海战 1805.10.21 奥斯特里茨战役 1805.12.2 耶拿-奥尔施泰特会战 1806.10.14 阿斯珀恩-埃斯灵会战 1809.5.21~22 瓦格拉姆战役 1809.7.5~6 博罗季诺会战 1812.9.7 会战莱比锡 1813.10.16~19 滑铁卢之战 1815.6.18
3、1793年6月巴黎人民第 专政,一年后被推翻。
次起义,开始
4、1799年 拿破仑 发动政变夺权;1804年建立帝国即
法兰西第 一 帝国; 颁布《拿破仑 法典》; 1815 年帝国亡。
2.进程
第一学习主题
第4课
法国大革命
(1)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请同学们看78页小字,并回答: 当时的法国为什么要召开三级会议? 总结:当时的法国发生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国王召 开三级会议主要是为了筹钱,特别是想叫第三等级 中的资产阶级掏钱。但资产阶级拒绝掏钱,并要 求限制国王的权力,国王决定用武力镇压第三等 级,这样三级会议的召开就成了革命的导火线。
标志着法国开始进入拿破仑统治时期
共和国历八年雾月十八日(1799.11.9),拿破 仑以解除雅各宾派过激主义威胁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为借口开始行动。他派军队控制督政府,成立执政 府,自任第一执政,开始为期15年的独裁统治。

法国大革命——法国人民的民主追求

法国大革命——法国人民的民主追求

二、革命的经过
1、君主立宪派的统治 (1789年7月—1792年8月) 2、吉伦特派的统治 (1792年8月—1793年6月) 3、雅格宾派的统治 (1793年6月—1794年7月) 4、“热月政变”(1794年7月27日) 标志着法国革命高潮阶段结束
二、革命的经过
第一阶段:君主立宪派的统治
(1789.7-1792.8)
《马赛曲》的作者是鲁日· 李尔(1760—1836) 德· 。他当时是斯特拉斯堡驻军工兵上尉,业余音乐家。这首 歌于1792年4月24日深夜创作于斯特拉斯堡。这首 歌曲最初名叫《莱茵军战歌》。当时法国正同奥地利交战 ,《马赛曲》鼓舞了士兵。乐队指挥格雷特里对鲁日· 李 德· 尔说:“你的《马赛曲》是具有大炮一样威力的音乐。” 歌词对敌人毫不怜悯,而是号召人们,“让他们(敌人) 浑浊的血液/灌溉我们的田野。” 这首歌曲很快流传开来。马赛的义勇军十分喜欢它,他 们一开到首都就高唱这一歌曲。于是,巴黎人便称这首歌 为《马赛赞歌》,后来又称之为《马赛曲》。1795年 7月14日,根据一项法律,《马赛曲》成了法国国歌。
(1)君主立宪派:取消教会、贵族特权,没收教会财产,取消关 卡,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制度,但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 得到彻底解决。
(2)吉伦特派:颁布新的土地法,进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
(3)雅各宾派:宣布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地价在10 年内付清,农村公有土地可按当地人口分配,无条件地废除 一切封建权利。 积极:从根本上摧毁了封建制度,也赢得了农民的支持,有利 于巩固革命成果。 消极:①把大批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影响了工业劳动力的供 应;②造成农业生产的落后,农民贫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 扩大;③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 结论:资产阶级革命是以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为目的,评价的标 准应放在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基点上,而不应以是否满足农民 无偿得到土地的要求为标准。

法国大革命的过程

法国大革命的过程

法国大革命进程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789年7月14日。

1789年5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迫于财政困难召集三级会议,企图向第三等级征收新税。

第三等级要求限制王权实行改革,6月,他们决定将三级会议改为国民议会。

路易十六准备用武力解散议会,巴黎人民于7月14日起义,攻占了法国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

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确立人权、法制、公民自由和私有财产权等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

宣布人与人自由、平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议会还颁布法令废除贵族制度,取消行会制度,没收并拍卖教会财产。

革命初期,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取得政权。

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乔装出逃,企图勾结外国力量扑灭革命,中途被识破押回巴黎。

广大群众要求废除王政,实行共和,但君主立宪派则主张维持现状,保留王政。

君主立宪派制定了《一七九一年宪法》,召开立法会议,维护君主立宪制,反对革命继续发展。

第一、二等级和大资产阶级取得妥协。

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推翻君主立宪派统治,逮捕路易十六国王,吉伦特派取得政权。

9月20日法国军队在瓦尔密战役中打败外国干涉军。

9月21日召开国民公会,9月22日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吉伦特派执政期间颁布法令,强迫贵族退还非法占有的公有土地,将没收的教会土地分小块出租或出售给农民,严厉打击拒绝对宪法宣誓的教士和逃亡贵族。

1793年1月21日,国民公会经过审判以叛国罪处死路易十六。

吉伦特派掌权后把主要力量用于反对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巴黎公社和巴黎无套裤汉。

从1792年秋季起,要求打击投机商人和限制物价的群众运动高涨起来。

以忿激派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要求严惩投机商,全面限定生活必需品价格,以恐怖手段打击敌人。

吉伦特派颁布法令镇压运动。

1793年2~3月,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组成反法联盟,加强武装干涉;国内也发生大规模保王党叛乱。

4月,前线的主要指挥、吉伦特派将领迪穆里埃叛变投敌。

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
国内设置的关卡则限制了国内的经济活动,在间歇性作物欠收时成为运输障碍。资料显示,贫户家庭在面包 上的支出在1788年占家庭收入的一半,1789年则达到80%。商品滞销,农民涌入城市造成高失业率,都使得社 会开始动荡不安。
法国由于路易十五时代的过度参战又未能打赢(特别是七年战争)而导致国库空虚,以及参加美国独立战争 带来的财政压力。当时法国国债总量高达20亿法郎。由于战争债务带来的社会负担,加上君主体制下的军队无能, 未 给 退 役 老 兵 提 供 社 会 服 务 所 拖 累 。 同 时 贵 族 阶 级 , 尤 其 是 住 在 凡 尔 赛 的 路 易 十 六 和 玛 丽 ·安 托 瓦 内 特 皇 后 的 奢 华 生活大大加重平民百姓的经济负担。老旧而效率低下的财政系统无法负担政府债务,而不合理的税务制度又让这 一切雪上加霜。
1793年6月3日—7月17日颁布3个土地法令,使大批农民得到土地。6月24日公布1793年宪法,这是法国第 一部共和制的民主宪法,但是由于战争未能实施。7月,改组并加强作为临时政府机关的救国委员会,并把投机商 人 处 决 。 1 0 月 底 , 他 们 把 吉 伦 特 派 及 其 支 持 者 斩 首 , 包 括 布 里 索 、 罗 兰 夫 人 、 科 黛 , 美 国 革 命 家 托 马 斯 ·潘 恩 也 被 捕入狱。
1795年10月镇压保王党战役后,根据新宪法,热月党人于10月26日解散国民公会,成立新的政府机构督政 府。恐怖时期结束,但政局仍然不稳。
1796年—1797年,督政府派拿破仑·波拿巴远征意大利取得重大胜利,军人势力开始抬头。
1797年立法机构选举时,许多王党分子当选。督政府为打击王党势力,宣布选举无效。
1793年1月21日,国民公会经过审判以叛国罪处死路易十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日 九月17或18
才能日 九月18或19
工作日 九月19或20
舆论日 九月20或21
奖赏日 九月21或22
革命日 九月22或23 (闰年时加一日)
长柄镰刀日
草莓日
药水苏日
豌豆日
金合欢日
鹌鹑日
石竹日
接骨木日
罂粟日
椴树日
长柄叉日
矢车菊日
洋甘菊日
忍冬日
猪殃殃日
冬穴鱼日
茉莉日
马鞭草日
百里香日
牡丹日
大板车日
夏季
获月
(6月19日—7月18日)
野兔日
菘蓝日
榛子日
仙客来日
白屈菜日
拖网日
风月
(2月19日—3月20日)
款冬日
山茱萸日
堇菜
女贞日
公山羊日
细辛日
泻鼠李日
紫罗兰日
黄华柳日
锹日
水仙日
榆树日
球果紫堇日
糖芥日
母山羊日
桂叶芫花日
苔藓日
假叶树日
雪莲日
公牛日
荚蒾日
火绒草日
瑞香日
杨日
斧头日
嚏根草日
花椰菜日
月桂日
榛树日
奶牛日
黄杨日
地衣日
紫杉日
疗肺草日
剪枝刀日
菥蓂日
欧石楠日
冰草日
鸭趾草日
每星期每天的名称,只是用周一、周二……周十等。
每年从秋季开始,全年的月、日的名称为:
秋季
葡月
(9月22日—10月21日)
悬钩子日
藏红花日
野栗子日
秋水仙日
马日
凤仙花日
胡萝卜日
雁来红日
欧洲防风日
酒槽日
马铃薯日
肥料日
硝石日
连枷日
花岗岩日
黏土日
板岩日
砂岩日
兔日
燧石日
泥灰石日
石灰石日
大理石日
簸箕日
石膏日
盐日
铁日
铜日
猫日
锡日
铅日
锌日
汞日
筛子日
雨月
(1月20日—2月18日)
柏树日
常春藤日
新疆柏日
撅头日
糖槭日
石楠日
芦苇日
酸模日
蟋蟀日
五针松日
软木树日
块菰日
˙橄榄日
桨日
冬季
雪月
(12月21日—1月19日)
泥炭日
煤日
沥青日
硫磺日
犬日
熔岩日
腐殖土
蜡菊日
笋瓜日
木犀草日
驴日
紫茉莉日
葫芦日
荞麦日
向日葵日
榨汁机日
大麻日
桃日
萝卜日
孤挺花日
牛日
茄日
辣椒日
番茄日
大麦日
酒桶日
雾月
(10月22日—11月20日)
苹果日
芹菜日
梨日
红菜头日
鹅日
紫草日
无花果日
雅葱日
花楸日
犁日
波罗门参日
菱角日
洋姜日
苦苣日
火鸡日
细叶芹日
水田芥日
兰茉莉日
石榴日
钉齿耙日
山葡萄日
意大利共和国山楂日
茜草日
橘子日
雉鸡日
黄连日
马郁兰日
榅桲日
水榆日
辊筒日
霜月
(11月21日—12月20日)
匍匐风铃草日
芜菁日
菊苣日
欧山楂日
猪日
野苣日
菜花日
蜜花日
杜松子日
十字镐日
白腊树日
辣根日
雪松日
枞树日
狍子日
荆豆日
甜瓜日
夹竹桃日
甘草日
梯子日
西瓜日
小茴香日
刺蘖日
核桃日
鳟鱼日
柠檬日
起绒草日
鼠李日
万寿菊日
背篓日
蔷薇日
榛子日
啤酒花日
高粱日
螯虾日
酸橙日
一枝黄花日
玉米日
大栗子日
篮子日
其他日子
其他5天(闰年6天),另有名称:
大革命历法后来被拿破仑·波拿巴废除,拿破仑·波拿巴占领意大利共和国后,和教廷和解,教皇承认其称帝加冕,所以于共和国XIV年雾月10日,也就是1805年12月31日法国重新恢复格里历。后来巴黎公社曾一度短暂恢复使用大革命历法。
但是共和历与现实的差异过大,共和历的时间单位为十进制制,一旬为十日,一日为十小时,一小时为一百分钟,一分钟为一百秒,与一般人的生活无法符合,并没有被绝大部分人接受而失败。
共和历(le calendrier républicain)或称法国大革命历法(calendrier révolutionnaire français),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采用的,虽然已经废弃不用,但当时的法国历史事件都是用这种历法记载的,如热月政变等。
法国大革命历法是于1793年10月24日雅各宾党全国大会上确定的,由于法国大革命历法是将国王、贵族和宗教僧侣都当做敌人,因此废弃由教皇确定的历法,规定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诞生之日为“共和国元年元月元日”,即1792年9月22日,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每月分为3周,每周10天,废除星期日,每年最后加5天,闰年加6天。完全废弃以前的名称,以罗马数字纪年。由于以前天主教教廷将每一天都用一位圣人名字命名,全部被共和国废弃,另采纳植物名称命名,只是冬季雪月由于大部分植物都不生长,改为用矿物名称命名,全年每逢周五,用动物命名,第十天周日休息,用一种工具命名。由于规定每年第一天都从秋分日开始,所以闰年设置和格里历有差距,每年可能在日期上有一、两天浮动差距。
黑麦日
燕麦日
洋葱日
婆婆纳日
骡日
迷迭香日
黄瓜日
分葱日
苦艾日
小镰刀日
芫荽日
大蓟日
丁香日
薰衣草日
岩羊日
烟草日
醋栗日
香碗豆日
樱桃日
围栅日
薄荷日
莳萝日
菜豆日
阿看草日
母鸡日
甜菜日
桦树日
黄水仙日
桤木日
鸡窝日
长春花日
鹅耳栎日
羊肚菌日
山毛榉日
蜜蜂日
生菜日
落叶松日
毒芹日
水萝卜日
蜂箱日
紫荆日
油麦菜日
栗树日
芝麻菜日
鸽子日
百合花日
秋牡丹日
三色堇日
蜀葵日
亚麻日
巴旦杏日
龙胆日
闸门日
飞廉日
山柑日
扁小豆日
土木香日
水獭日
香桃木日
油菜日
羽扇豆日
棉花日
磨日
果月
(8月18日—9月16日)
李子日
小米日
马勃日
六棱大麦日
鲑鱼日
晚香玉日
菠菜日
多榔菊日
繁缕日
欧芹日
钓鱼线日
曼德拉草日
香芹日
辣根菜日
雏菊日
金枪鱼日
蒲公英日
森林日
水龙骨日
梣树日
手铲日
春季
芽月
(3月21日—4月19日)
报春花日
法桐日
芦笋日
郁金香日
越桔日
接枝刀日
花月
(4月20日—5月19日)
玫瑰日
橡树日
蕨日
山楂日
夜莺日
搂斗菜日
铃兰日
蘑菇日
风信子日
耙子日
大黄日
黄芪日
蒲草日
矮棕榈日
蚕日
聚合草日
地榆日
荠菜日
滨藜日
锄日
补血草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贝母日
琉璃生菜日
缬草日
鲤鱼日
卫矛日
香葱日
牵牛花日
黑芥日
牧铲日
牧月
(5月20日—6月18日)
苜蓿日
萱草日
三叶草日
当归日
金丝雀日
蜜蜂花日
冬小麦日
头巾百合日
欧百里香日
珍珠鸡日
鼠尾草日
蒜日
巢菜日
小麦日
芦笛日
热月
(7月19日—8月17日)
双粒小麦日
毒鱼藤日
甜瓜日
黑麦草日
公绵羊日
木贼日
蒿日
红花日
黑莓日
喷壶日
黍日
海蓬子日
杏日
罗勒日
母绵羊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