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清照词的社会审美价值
毕业论文李清照
毕业论文李清照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是宋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她以其才华横溢的词章和深情的作品而闻名于世。
毕业论文李清照,旨在探讨李清照的诗词创作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李清照的生平与背景李清照出生于北宋宣和年间(约公元1084年),是南宋文学家李格非的女儿。
她从小聪明伶俐,喜欢读书写字,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当时,女子的文学创作并不被重视,然而李清照却以其独特的才华和独立的思想,成为了宋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女词人。
二、李清照的词作特点李清照的词作以婉约清新、豪放深情为特点。
她的词作多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流露。
她的词作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如梦令》,这首词以其婉约唯美的语言,描绘了一段离别的爱情故事,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三、李清照的影响与地位李清照的词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作品在宋代文坛上引起了轰动,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她的词章风格独特,语言优美,表达了女性的情感和独立思想,对后世女性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四、李清照的人生哲学李清照的词作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她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她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时光流转和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爱情和亲情的珍视。
她的作品中展现出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给人以启示和鼓舞。
五、李清照的词作与现代社会虽然李清照的词作诞生于宋代,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却具有普世价值。
在现代社会,人们仍然面临着情感的纠葛和人生的困惑。
李清照的词作以其深情和独立思考的态度,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情感的寄托和人生的启示。
她的作品中传递出的对自然和人性的关怀,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六、结语李清照作为宋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女词人,以其独特的才华和深情的作品,留下了不朽的文学遗产。
论李清照词(作品)的语言艺术
论李清照词(作品)的语言艺术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女词人,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而闻名。
李清照的词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语言简练精练。
李清照的词言简意赅,凝练精练,字字珠玑,句句抒情。
她擅长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在《如梦令》中,她以短短五言绝句,写出了婉约深婉的爱情之苦:“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这两句字字珠玑,扣人心弦,把词人的愁绪妙语悉数抒发。
二、运用比兴手法。
李清照在词中广泛运用了比兴手法,使得她的词更加形象生动,充满了色彩和细腻的表达。
在《如梦令》中,词人将自己的感受巧妙地比喻成“红豆生南国”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在异地的思念之情。
三、婉约委婉。
李清照的词作以婉约著称。
她善于用含蓄委婉的语言表达情感,给人一种朦胧而虚幻的感觉。
她的词作有时直接而痛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有时则通过烟雨蒙蒙、花草萧瑟的自然景象来映射自身的痛苦和无奈。
如《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用短短的词语表达了词人对往事的留恋和对悲伤的内心体悟。
四、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李清照的词语言艺术还表现在她真情实感的抒发上。
她的作品不仅仅是对词人个人情感的表达,更包含了对社会环境和生活状况的反思。
在《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一词中,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了北方严寒的冬天,表达了她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无尽怅惘。
李清照的词语言艺术展示了她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感受,以及对人生百态的真挚关怀。
她通过简练精练的语言、比兴手法、婉约委婉的表达以及对真情实感的抒发,营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使得她的词作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
李清照的词语言艺术的独到之处,不仅在于技巧的运用,更在于她深度的情感与思想的融汇。
论李煜李清照词相似的审美特征及其成因
论李煜李清照词相似的审美特征及其成因一、概述李煜和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位重要词人,他们的词作为南北宋时期的代表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而且在某些方面展现出了相似的审美特征。
本文将从李煜和李清照词作品中共同的审美特征入手,探讨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和文化内涵。
二、审美特征1. 浪漫主义情感李煜和李清照的词作品都饱含浓厚的浪漫主义情感,他们对爱情的描绘充满了柔情和细腻的感受,对自然的赞美也充满了热烈的激情。
李煜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蓬鬓成泪倚红楼”,表现了诗人沉郁的情感和对离别的痛苦。
而李清照的《如梦令》也以“常恨人如梦,几经千种相思”表现了对爱情的憧憬和绵长的思念。
2. 对美的向往李煜和李清照的词作品中,都展现了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他们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赞美人物容颜,表现了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绿鬓红颜”、“秋月春风”等词句,都展现了对美的渴望和追求。
3. 悲欢离合在词作品中,李煜和李清照都描绘了丰富多彩的人生境遇,包括悲欢离合、人生百态等。
他们深刻揭示了人生的苦难和悲欢交织的情感,表现出了对人生真实性的认知和表达。
李煜的《浪淘沙》中“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今日凝残旧日无,万言洒泪禁多唱”,表现了诗人对流逝时光和人生悲欢的感慨。
三、成因1. 文化背景李煜和李清照同时处于我国古代文化辉煌时期,南宋和北宋的文学艺术达到了巅峰。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李煜和李清照受到了各种文学艺术的熏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情感和表现方式。
2. 个人经历李煜和李清照的个人经历也影响着他们的词作品。
李煜经历了政治风波和困苦的生活,这些经历使他对人生和美好的向往更加深刻。
而李清照则因家族的衰落和政治动荡而经历了命运的变迁,这些经历也使她的词作品充满了悲欢离合的情感。
3. 创作环境李煜和李清照的创作环境也对他们的词作品产生了影响。
南宋时期的社会风气开放,文人雅士辈出,这为李煜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灵感。
李清照词的审美价值探析
李清照词的审美价值探析李清照的词作之所以在历代读者心目中产生巨大的审美冲击力,归根结底在于其词作所具有的独特的美学价值:纯真自然的人性美;崇高的悲剧美;细腻委婉的风格美;自然清丽的意境美;朴素清新的语言美。
通过以上五方面的审美观照,进一步探究李清照词作的审美价值。
标签:李清照;词作;审美价值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女词人,被尊为“婉约之宗”,其词被誉为“易安体”,受到历代读者的推崇。
本文拟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李清照词的美学价值进行探讨。
一、纯真自然的人性美真实既是审美客体的属性,也是审美主体的属性。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云:“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感是文章的经线,它贯穿始终,文辞是编制道理的纬线。
词的美,从本质上说,就是通过艺术形式所表现的人情美。
李清照的词具有真率的审美趣味。
例如《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轻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首词妙趣横生地描写了一个青年女子天真美好的心愿。
上片她买花,赞花,下片便倾诉痴情,怕情郎看了会觉得娇艳的鲜花比自己的面容美丽,但又不肯甘拜下风,于是便把鲜花簪在鬓边同花儿比美,并让郎君品评一下,自己与鲜花到底哪一个更漂亮。
这首词看似写意,实则别有情趣,一个少女内心深处的感受通过一系列细节表现的淋漓尽致,透过词句,我们可以能够想象得出一个热爱生活,情感丰富的少女形象,她直爽而不失柔情,胆大而又不失含蓄,以率真之笔抒率真之情,不扭捏作态,不矫揉造作。
总之,李清照的词作情感真切动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词作的悲剧色彩凸现着崇高的精神之美李清照的词具有一种崇高的悲剧美感。
靖康之乱,将李清照卷入战乱的洪流,丈夫病逝,国破家亡,所有这一切生活的磨难,使清照心灵愁苦不堪,同时也锤炼了她的坚韧,激起了她的爱国情感。
她从闺房、书斋中走出来,站在时代最前沿,直陈坦言自己对家国的牵挂、思念。
因而此时的词将深深的国愁与家愁融合在一起,宛如一曲悲壮之歌。
李清照词作审美风格论文
李清照词作审美风格论文摘要:特定的生活道路和生活环境,丰富的情感,超奇的理想,独特的创造力,造就了李清照前后期词思想内容和风格的变化,也为她奠定了在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地位,使她及其词作成为词坛上熠熠生辉的明珠!李清照是宋代词坛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在古代诗歌史上放射出灿烂夺目的光辉,她让很多文坛“英雄汉”黯然失色!李清照平生词作,以公元1127年“靖康之难”为分界线,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一、李清照前期词的风格及特点:以清新,秀丽、婉转的格调抒写真挚情感(一)少女时代李清照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李格非是朝廷官员、苏门学人,有很高的文学修养,母亲亦是名门之后,知书能文。
因而李清照自幼性情开朗、聪明伶俐,稍长,不光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且表现出很高的文学创作才能。
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以《点绛唇》(蹴罢秋千)为例: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还挂着汗珠、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的娇美形象。
下阕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跑去,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
封建礼教束缚下“礼”是不得不遵守的。
但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倚”、“回”、“嗅”三个动作,准确地描绘出主人公既爱恋又羞涩、既欣喜又紧张、既兴奋又恐惧的微妙心理活动。
把一个情窦初开,又受着封建礼法约束的少女的复杂情感,十分清楚而委婉、真切而自然、细腻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回味无穷。
再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运用白描手法,几笔便勾勒出一幅优美动人的日暮湖上风光图,给人以清新愉快的美感,同时也把一个天真无邪、活泼潇洒、顽皮娇憨的划船少女形象神形毕现地展现到了读者眼前。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征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征1. 引言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被誉为“词史之最”,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词作大都以思念爱情之情为主题,表现了其细腻柔情的一面,深受后人喜爱。
本文将从李清照词的艺术特征入手,探讨其在中国古代词歌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清新自然、含蓄典雅的艺术表现李清照的词作情感真挚,情感内敛,其词风典雅,行云流水,语言清新自然,丝毫不觉牵强附会。
词作结构周密,对偶工整,意境深远,给读者以很强的视觉和感觉,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例如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表现了李清照思念远方的情感,用她独特而深刻的语言来表达爱与思念的情感,展示出她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
3. 朴实真诚、从内心传递情感在艺术表现上,李清照十分注重情感的真实性和内在感受的传递。
她能够用简单而真诚的语言,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得入木三分。
例如,《如梦令》中写到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表现出了李清照思念远方的情感,再结合上下文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她的感情是真挚而深刻的。
这种朴实真诚的情感表现,是李清照词艺术的特点之一。
4. 运用婉约手法,流露女性柔美情感李清照的词艺术中,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她善于运用婉约的表现手法,通过精细的表情达意,呈现出非常细腻的女性柔美情感。
例如其《如梦令》中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展现了女性内心深处的情感思绪,让人感受到她们内心的纤弱与柔情。
5. 借鉴西方文学元素,深化作品内涵与一般唐宋女词人不同的是,李清照不仅能吸收古典文学的元素,还能借鉴并融合西方文学元素,创造出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给传统的古典词歌注入更多新的活力。
例如,在她的《迢迢牵牛星》中,融入了西方神话的元素,表达了爱情的长远和美好,让作品本身充满生气和活力。
6. 总结综上所述,李清照的词作不仅深情缱绻,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心态与社会地位反映
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心态与社会地位反映引言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文学家和词人,她以其优美的词作而闻名于世。
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关于女性心态和社会地位的描述和反映。
本文将探讨李清照词中所呈现的女性心态以及对当时女性社会地位的反映。
一、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心态1.1 女性情感表达李清照的词作常常表达了女性深沉的情感,如爱情、离别等。
她细腻而纤弱的笔触,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富有感知力和内省能力的女性形象。
1.2 女子思考与内心挣扎通过她所写下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到李清照对于性别角色和家庭责任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
她尝试在男权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同时面对传统道德和个人追求之间产生了内心挣扎。
1.3 形成对比之意李清照的词中也常常出现男女之间的对比和反思。
她通过女性视角来观察和描述男性,从而凸显了两性之间的差异。
二、李清照词中对女性社会地位的反映2.1 婚姻与家庭在李清照的作品中,婚姻和家庭是重要的主题。
她描绘了妇女在婚姻中所受到的束缚和压力。
她对于传统婚姻观念持有怀疑态度,并试图提出一种更为自由平等的关系模式。
2.2 社会地位与言辞限制尽管李清照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性文学家,但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女性仍然被社会价值观所限制。
她常常感到自己不能发表言论或表达自己真实想法,这种束缚直接反映了当时女性在社会地位上所面临的困境。
2.3 才华与认可尽管面临着诸多限制,李清照还是通过其才华赢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认可和尊重。
她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被誉为才女,并享有一定的社会声望。
但这也暗示了她是少数能够突破社会束缚的女性。
结论通过对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心态和对女性社会地位反映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她作品背后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李清照借助自己优美的词句,表达了对于男女关系、家庭以及对于社会地位的思考和呼吁。
她以其才华与洞察力,为当时封建社会中身处困境的女性发声,以此引发公众对于女性地位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李清照词的魅力
李清照词的魅力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风格清丽,感情真挚,广为传颂。
她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如今也仍然被人们传颂,具有深厚的魅力。
李清照的词有着独特的韵味,表达了她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受,深受读者喜爱。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李清照词的魅力所在。
李清照词的魅力在于其情感真挚。
她的词作中表达的情感十分真挚动人,让人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
在她的词作中,可以感受到她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执着、对家国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她的词语言简练,却能深刻地表达复杂的情感,让人在阅读时产生共鸣,被她所表达的情感所打动。
李清照词的魅力在于其艺术表现力。
她的词作在表现手法上非常独特,她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词作富于意境和想象力。
她的词作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情感,通过对花鸟虫鱼的描绘,展现了她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她的词作在艺术表现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这也是她的词作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李清照词的魅力在于其思想内涵。
她的词作中融入了丰富的哲理和思想内涵,通过她的词作可以感受到她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她在词中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对人生的感慨,对世俗和人情的理解,以及对理想和追求的思考。
她的词作不仅仅是感情的抒发,更是对人生境遇和社会风俗的思考,具有独特的人文关怀和情感张力。
李清照词的魅力还在于其文化价值。
她的词作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展现了她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她的词作中不乏典故和引证,对古代文学、历史、艺术等方面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她的词作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成为中国古典词作的瑰宝。
李清照词作的魅力在于其情感真挚、艺术表现力、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
她的词作深受读者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她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更是因为她的词作具有深厚的感染力和审美价值,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历史意义。
李清照诗词的社会价值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李清照诗词的社会价值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一、引言李清照,北宋时期著名女词人,其作品不仅充满了浓厚的个人情感,还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她的诗词作品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本文将从社会的角度探讨李清照诗词的社会价值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二、李清照诗词的社会意义1. 折射出封建社会的问题和矛盾李清照的诗词中常常描绘了封建社会中的妇女命运,表达了女性内心的无奈和痛苦。
她通过自己亲身经历和对身边女性的观察,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如《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表达了女性在家庭中沉默无助的困境。
这些作品呼吁人们关注女性权益,提倡性别平等。
2. 引起人们对自然和人类关系的思考李清照的诗词以自然景物和人类情感为主题,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融入其中,呼唤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
她的作品中常常抒发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如《如梦令》的“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美的追求。
这对我们现代社会提醒着,人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
3. 弘扬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李清照的诗词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
她广泛融入了历史典故、古诗词、音乐等元素,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她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和追求,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启示是,要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人们对历史和传统有更好的了解和认识。
4. 唤起人们对爱与生活的思考李清照的诗词常常以爱情为主题,描绘了人们在爱情中的喜怒哀乐。
她通过对爱情的描绘,引发人们对爱情和生活的思考。
对于现代社会,这启示我们要珍惜感情、尊重个体和家庭的幸福,追求真爱,关注情感健康。
三、李清照诗词对现代社会的启示1. 提倡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封建社会的束缚在当今社会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解放,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现象。
通过学习李清照的诗词,我们可以反思社会现象中女性地位的问题,关注女性权益,积极推动性别平等。
2. 倡导环保和自然保护现代社会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导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
李清照(1084年-1151年)是宋代著名词人,被尊称为“卓文君”,她的词歌扬流传千古,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
重要的贡献。
以下是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
1. 抒发真情实感:李清照的词作充满了浓郁的个人情感,她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展现了强烈的感受力。
她的词语简洁明了,寥寥数语就能表达出心灵深处的情感,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词作者内心的波澜。
2. 丰富的意境描写:李清照的词情景交融,富含丰富的意境描写。
她能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感情相结合,通过描绘细致入微的自然景色,表达出心中的情感。
她的词语色彩鲜明,意象丰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 多样化的题材:李清照的词作题材广泛多样,有婉约的女儿词,也有慷慨激昂的边塞词。
她的词作题材有时表达了对家国的思念与关怀,有时又表现了对爱情与婚姻的思考与体验。
她的词作细腻入微,既展示了女性的柔情和细腻,又具有男性所喜爱的豪情壮志。
4. 独特的音韵结构:李清照的词作在音韵结构上具有独特之处。
她善于运用对仗、回文、押韵等手法,使词语既有韵律之美,又有音韵之趣。
她的用字简洁,含蓄而深邃,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李清照的词作在艺术上具有卓越的成就。
她以真情实感、丰富
的意境描写、多样化的题材以及独特的音韵结构,为古代词坛增添了璀璨的一笔,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李清照词(作品)的语言艺术
论李清照词(作品)的语言艺术李清照(1084年-约1165年)是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她的词作品以其突出的语言艺术而著称于世。
李清照的词作品通常被认为是最早成熟的女性文学之一,表现出她优美流畅、清新自然的文学风格。
首先,李清照的词作品在语言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她的用词简洁明了,语言精巧,能够表达深远的意境。
例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以经典的几句话表现出了作者对春天与去年回忆的感伤情思。
这种简练、精准的语言表达,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又如《点绛唇》“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 ,短短一句,却把人生的短暂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样的语言精湛,常常能为读者带来一种强烈的共鸣。
其次,李清照的词作品富有音韵美。
她的词往往采用平仄押韵韵律相应的手法,使得词的音调和节奏感更加协调和优美。
例如《如梦令》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这八句词,每句都有平仄押韵,呈现出类似武侠小说的画面,充满了史诗感。
再者,李清照的词具有清新自然的特点,她善于表现大自然和人类的和谐。
例如《如梦令》中,“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当垆。
十三四句白茫茫,黄蒿也暗香。
” ,词中描绘的是冬天里的一幅美丽风景,用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让人回味无穷。
另外还有《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这几句词表达了人生中切切实实的感情,不是高峰,不是精雕细琢,而是处处流淌、处处自然,让人感到亲切。
最后,李清照的词作品常常体现出她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她在世俗纷扰中,始终坚持自由独立的精神和高尚的情操,在她的词中常常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例如《如梦令》中“独自开箧弄琴声,无限风光在险峰”,表现了她对琴的热爱,对于文化的高度认同。
同样,她写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唐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艺术特点与思想内涵
唐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艺术特点与思想内涵李清照,是中国古代唐宋时期的女词人,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她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李清照的词作艺术特点与思想内涵。
一、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点1. 真挚感人:李清照的词作情感真实,不做作,贴近生活。
她能够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真挚而纯粹的情感,令人动容。
2. 抒发离愁:“千里共婵娟”,这句经典开篇使得李清照在表达离别之情时显得格外凄美动人。
她善于运用意象和比喻手法来抒发对亲友远去或者爱侣分离所带来的伤感之情。
3. 唯美浪漫:李清照擅长营造优美、富有幽香氛围的场景,并将自然景色与个体感受相结合,形成了既具体又抽象、既客观又主观的艺术形象。
4. 技法独特:李清照常用对仗、借物抒情、婉转表达等技巧,使她的词作更具音乐性和韵律感。
同时,她也善于使用典故和历史事件来增强词作的文化底蕴。
二、李清照词作的思想内涵1. 唱吟人生:在李清照的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对人生苦难与无常的体验与领悟。
通过描述自然景色或者个人经历,她将自己对世事沧桑以及爱情离别之感悲凉而淡泊地展现出来。
2. 叙述女性命运:作为一位女性词人,李清照用笔赞美了古代女子们勇敢坚毅地面对困境,并渴望得到真正幸福生活的愿望。
她关注着妇女权益,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普通女性所处位置和心理状态。
3. 思考宣泄:在快意恩仇之余,李清照也有不少伤怀忧国之辞。
这些作品表达了她对时事政治的思考和关注,以及对国家疾苦的担忧。
三、李清照词作的影响与意义1. 文学成就: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女性诗人。
她用自己细腻动人的文字,创造了许多经典之作,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遗产。
2. 社会价值:李清照通过自己的词作反映出当时社会风貌和女性处境,提高了妇女在文学领域中的地位。
同时,也启迪着后来者对于个体情感体验和生活态度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3. 传承发展:李清照是唐宋时期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女性词人之一。
试论李清照词的审美价值
试论李清照词的审美价值内容提要:李清照是“婉约派”的正宗词人,历来被推为“词采第一”、“婉约之宗”。
在词的创作上,她坚持传统婉约派的观点,主张“词别是一家”(《词论》),强调协律、崇尚典雅和情致。
在题材上,易安词以抒写个人悲欢离合的感情为主,曲折地反映当时的社会动荡对其家庭和感情生活的影响。
她的词作,前期的以活泼欢快的柔美见长,而后期之作则以幽婉凄美见胜。
她以丰富而多情的情感体验,以超卓尘世的才情,创作出了大量(可惜留存仅49首)具有多方面审美意义的词作。
总的说来,易安词具有情思细腻执著、意象浅近灵巧、意境清幽婉曲、风致清雅开阔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词作带有超凡脱俗的美和悲剧色彩,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李清照词的美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李清照的词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意象意境美、语言美、画面美这三个方面。
关键词:李清照词意象意境美语言美画面美论文正文李清照是“婉约派”的正宗词人,历来被推为“词采第一”、“婉约之宗”。
在词的创作上,她坚持传统婉约派的观点,主张“词别是一家”(《词论》),强调协律、崇尚典雅和情致。
在题材上,易安词以抒写个人悲欢离合的感情为主,曲折地反映当时的社会动荡对其家庭和感情生活带来的影响。
她的词作,前期的以活泼欢快的柔美见长,而后期之作则以幽婉凄美见胜。
她以丰富而多情的情感体验,以超卓尘世的才情,创作出了大量(可惜留存仅49首)具有多方面审美意义的词作。
笔者将从意象意境美、语言美、画面美三方面分述其审美价值:一、意象、意境美要分析李清照词的意象、意境美,有必要首先明确意象和意境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
所谓意象是指熔铸了诗人(词人)主观感情的形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形象)。
它已不单是事物的客观形象,而是蕴含着主体思想情感的形象。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或者说,意象就是作品中的形象,它即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作品中所写的景和物,重要的是,其中的人、景、物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思。
论李清照词(作品)的语言艺术
论李清照词(作品)的语言艺术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的词作以其清丽的文字风格和感情真挚的情感表达而著称。
李清照的词作语言艺术十分丰富多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李清照的词作在语言艺术方面表现出了高超的技巧和精湛的功底。
她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来表现情感和描绘景物,使得词作意境深远、形象生动。
例如《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一句,通过描绘细雨、狂风的情境来表达词人的愁绪和离愁别绪;《声声慢》中“春无踪影日飞迟”一句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来表现季节的迟到和词人的失落。
这些修辞手法的应用,使得词作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了诗意和韵味。
李清照的词作在情感表达方面表现出了深沉细腻的情感,语言艺术十分突出。
她的词作情感真挚,笔触细腻,能够深刻地表现出女性的婉约柔情和离愁别绪。
例如《如梦令》中“绿肥红瘦”、“云重雾凝”一句,表现出了词人的思念之情和离别之苦;《如梦令》中“劝我多留一日”、“心平手便定”一句,表达了词人对离别的不舍和对爱情的渴望。
这些情感的细腻表达,使得词作更具观赏性和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感染和震撼。
李清照的词作在意境描写方面也表现出了极高的语言艺术。
她善于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描写,来塑造出丰富多彩的意境。
例如《如梦令》中“春心莫共花争发”的一句,通过描绘花开春心的情景,表现出了词人心中的悸动和纠结;《如梦令》中“阑干想象的时候多”一句,通过描绘阑干凄迷的意境,展现出了词人的离愁别绪。
这些意境的描写,使得词作更加富有诗意和想象力,令人印象深刻。
李清照的词作在语言艺术方面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她的词作语言清丽优美,情感真挚细腻,意境深远生动,是中国古代词体文学的杰出代表,对后世影响深远。
她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也对后世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浅论李清照在词史的地位
浅论李清照在词史的地位前言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词人,也是北宋时期最杰出的女性诗人、文学家之一。
她的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中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本文从李清照的生平和词作品角度,探讨李清照在中国词史中占有的特殊地位。
李清照的生平李清照(1084年-1155年)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词人,号易安居士。
原籍徽州府祁门县,出生于陈州泗水(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其家族是一个有文化渊源的官宦家庭,祖父李景龙是左司谏成员。
李清照自幼聪慧,通晓音律,喜爱诗词。
李清照的才华早在少女时期便显露出来,她十四岁时已能吟咏诗词。
李清照的词风具有深情、细腻、含蓄和婉约的特点,反映了她在感情和人生经历上的独特体验。
李清照在生命的最后10年时间里,她经历了夫死子亡、心力交瘁、财产损失等巨大的打击,但她并没有放弃文学创作,继续不断地写词,并且以《如梦令》、《庐山谣》、《声声慢》、《钗头凤》等词作而名扬千古。
李清照的词艺李清照的词风格独特,主要包括感情丰富、婉约细腻、情感表达含蓄、音韵华美等特点。
她的词在宋朝词坛上非常有影响力,被誉为“北庐风骚”,与辛弃疾、苏轼并称为“两宋豪放派词人”。
李清照的词作以描写女性内心情感为主,尤其对爱情的描写十分入微细腻,展现了女性对爱的渴求和痴迷,同时又不失女子淡雅的特点。
李清照的词中抒发了对生活、对人民生活状况的关注,体现出她在那个时代的理性和社会责任感。
她的词作品承载了她生活经历和社会情绪,成为了中国文学的一部分。
李清照在词史的地位李清照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词人之一,也因此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首先,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性诗人之一,承载了中国女性纹理的历史和精神追求。
她的祖先、家庭和个人生活经历构成了她的独特人格和艺术风格,也是她成为优秀女性词人的原因之一。
其次,李清照的词作风格独特,与她生平的处境和心路历程密切相关。
她的词深受后世文人学习和仿写,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关于李清照词论及词的审美文化解读
文艺探究592011年二月刊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她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观点,她的《词论》中写出了关于词的审美标准,词要协律、、铺叙、、典重、精致、故实。
本文从审美文化角度去解读李清照的词作及其词论的深刻内涵。
一、李清照词论李清照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观点。
在她的词论中,她认为歌词之最高标准,应须具备:协律、铺叙、典重、精致、故实等特点。
在词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表现方法等方面,李清照有以下的论述:1、尚故实,注重思想内容,主情致,讲究形象美;2、词境必浑成,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3、词的风格必须典重、高雅;4、表现方法要擅长铺叙;5、语言运用方面,主高雅、典重。
二、关于李清照词论及词的审美文化解读李清照的词作,切实实践了她的词论,而且取得了成功。
她对词的见解,是在她结合自己写作的基础上的经验之谈。
她写的是自己的真实感受,不是人云亦云,她说的是自己的心里话,而不是模仿他人,拾人牙慧。
她的词作是真情的流露,不怕人质疑。
她的词论及词作体现了她的高明的审美素养,以及情深意挚,婉美而飒爽的风格。
有的名篇名句已成了千古绝唱。
如下面举例的《如梦令》。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在《词论》中提及词美标准,其中两个是“铺叙”“情致”,在这首词里,我们可以看到,她用白描手法和铺叙的表现方法展现出清新欢快的场景。
从哲学上来讲,审美主体是指具有创造性、独立性、自为性和主体性的人,是能动的自由的存在物。
只有实现了这一条件,具备了这一素质特点,主体性才回归于人,审美行为才能发生了。
作为审美主体的作者用“常记”两字,整个人陷于了回忆之中,回忆的意象很美,让读者步入一个审美的意境当中,前三句用白描手法,让我们想象中感受到词中主人公的兴尽而归的醉态,也许稍带踉跄的步伐,裙带随着身体的不稳而摆动,乌发稍显蓬乱,双颊微红,晚上乘着一叶扁舟打算回到自己的住所,在皎洁的月光的照耀下,那是一种怎样美的意境。
简述李清照词的价值
简述李清照词的价值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
1、善于抒情造境。
2、造语浅显新奇。
李清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忧国忧民的胸怀,毫无个人哀怨的思想。
李清照词作中花意象的数量相当多,基本集中在梅,菊,桂,荷,海棠等花。
这种选取既与她身世经历有关,也与宋代的社会政治背景有关,花意表现了女词人对美与生命的追求与爱情,是女词人的心声,也是民族与社会的心声,同时,女词人喜欢将花意象与特定的时间,季节,气候,心境等联系在一起,表现了女性特有的心灵历程。
李清照诗词文赋的社会价值
父亲李格 非任 礼部 员外 郎 ,颇 有文名 ,与当时廖 正一 、 李禧 、董 荣号 为 “ 四学 士 “。他是一位 博学 多才 ,当 后 时著 名 的学 者 ,擅 长 古 文 ,著 有 < 阳 名 园记 >等 名 洛 篇 ,有 文集4 卷称 名于世 。其 文章受教于 苏轼 ,和苏 门 5
济 南 附近 的历城 度 过 的 。 自然环 境和 家 庭 的感 染、 熏 陶 ,对她 的性格 、艺术 才能的成 长 ,都 有 良好 的影响 。
爱国思 想 ,所有 这些都使 人们 分享着、理 解着 她深沉 的 情感 、深速而超 群的思 想、 幸福和 痛苦 的体验 以及理 想 追求 的信念。 因为这 些诗词担 负着审美 主体的 心理 ,即 特 定 文化模式 中的情感积 淀 、文化 因素 、社会角 色的 复
杂构成。鉴 赏她 的诗词 不仅是 一种 美的享 受, 是一种文 化 交流活动 ,更是 一种从 形式上和 情感上升 华为一种价 值
观念的社会 文化理 想。她 尽管个人 遭受种种不幸, 但却 没 有囿于个人 愁苦之 中、 而始终关 心着 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 李 清照 的诗词 文赋 之所 以赢 得人们 的广泛喜爱 , 正
词 。她认 为 “ 别是一 家” ,她把 词作 为 自己 内心隐 秘 词 的栖 息之所 ,她 的诗现 实针对性 极强 ,文赋中有 强烈 的
妇女 思想 、扼 杀妇 女才能 的宋代 ,她并没 有被驯服 。她 不仅 掌握 了广博 的知 识 ,而 且敢 于 干 预 闺房 以外的 事 情 。她 出身于 一个 士大夫 兼官 吏的家庭 ,少女 时代是在
是她词 中美丽忧 伤 的婉约和 诗 中刚烈悲壮 的激情 以及赋 中强 烈的爱 国思想。作 为一 个女性 文学 家 ,她在诗 词文 赋里揭 示 了 自己的 内心世界 ,流露 出对生 命 的圣洁与 美 好 的追求 ,对 爱情 生活 的向往和对 大 自然的喜 爱 ,含蓄
简要论述李清照词的价值。
简要论述李清照词的价值。
李清照词的价值
李清照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派别中的第一位女诗人,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位优秀诗人。
在诗歌历史发展中,李清照对中国诗歌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李清照的诗词凝聚了淡雅的文学情趣与流有的诗句风格,每一首诗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折射出了当时女性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生活的一些记录。
将突出的情感思想融入其中,使得诗歌形式在构思上变得更加丰富,内涵更加深邃。
此外,李清照诗歌,最引人入胜的是“流淌在语言之中的情绪,以及把淡然写在语言之中的意象”;它真挚地写就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痛苦,溢满了哀怨与忧伤,特别是“醉花阴”等诗,更加体现了抑扬顿挫的情绪,古雅壮美,充满生活细节和深刻含义。
这也正是李清照词为今人所津津乐道的原因,她十分拿捏情绪的方式,将感情状态最为精确的把握在用字之中。
李清照诗,将抑郁的情绪与理性的智慧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其对人性本质的探寻和浅见,以及大量优美而戏谑的语言,都使得李清照的词,历久弥新,值得我们去学习学习品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李清照词的社会审美价值检索课题:论李清照词的社会审美价值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选题思路):审美价值是客观的,它含有现实现象的、不取决于人而存在的自然性质,而且它客观地、不取决于人的意识和意志而存在着这些现象同人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存在着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而李清照的词不仅具有自然美、艺术美,也还存在着进步的社会美,这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有着很大的联系。
检索工具: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检索年限:1994年---2010年检索途径:题名、关键词、摘要检索词:李清照、审美价值检索提问式:1.题名=李清照and题名=社会审美价值2.题名=李清照and关键词=社会审美价值3.题名=李清照and摘要=社会审美价值4.关键词=李清照and题名=社会审美价值5.关键词=李清照and关键词=社会审美价值6.关键词=李清照and摘要=社会审美价值7.摘要=李清照and题名=社会审美价值8.摘要=李清照and关键词=社会审美价值9.摘要=李清照and摘要=社会审美价值切题文献:1)《一朵凄美的词坛奇葩——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形象探析》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22)《从写花词看李清照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63)《李清照词的抒情艺术赏析》科技信息 2007/084)《论李清照词中“瘦”字的妙用》沧桑 2009/055)《走进李清照诗词世界》双语学习 2007/116)《试论李清照词的审美客体化》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06/067)《“婉转绵丽”与“纵横豪爽”——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之比较》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038)《中国古代妇女诗词思想说略》固源师专学报 1994/039)《论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创作》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0410)《美的探索----简评游友基<中国现在女性文学审美论>》宁德师专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311)《渲染美的原始内涵----评<中国少数民族原始艺术>》青海民族学院报(社会科学版) 1995/03论李清照词的社会审美价值摘要:李清照是我国词史上的女词人,也是宋代婉约派大家。
她的词在人格与词韵、创造与境界等方面,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她的词是词人观照自身人生际遇的具有出色的社会审美价值的体现。
关键词:李清照;社会;审美价值绪论:“词是华夏文苑中的一株奇葩”[1],而李清照的词自问世以来,更是赢得了读者的热烈合高度赞扬。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著名词人,她的词“风格独具,自成一家,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2]。
对于如何评价她的词,学术界虽然还存在一些不同意见,但有一点是无可争议的,那就是经过长期的历史考验,她的词继续赢得了国内外读者的好评,证明你它是有生命力的,是国之瑰宝,“不能不宝而存之”[3]。
为什么李清照词具有超越时空、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呢?原因可能有很多,本文将试从李清照词的社会美这一方面来阐述其审美价值。
一、“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报长路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4]和屈原一样,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为追求幸福的生活,追求理想的世界,追求真理,她不断地探索着,前进着,虽身处危苦而不稍衰,这是李清照的一个特点,也是李清照词审美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
综观李清照的全部生活和全部作品,我们认为李清照是具有高尚道德和美好理想生活的妇女。
她的理想是很广泛的。
有个人生活方面的,有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方面的,也有社会生活方面的。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她的词没能全面地充分的把她上述理想反映出来。
但是,她所经历的追求、苦闷、再追求的人生道路以及由此所反映出的社会美还是相当清楚的。
描写作者对美满、幸福的爱情合婚姻的追求,这是李清照词所反映的社会美的一个侧面,也是有些评论家贬低李清照词的一个重要依据,似乎她的词描写爱情与婚姻生活太多了,价值不大。
其实不然,诚如王朝闻通知在她的主编的《美学概论》里指出的那样:“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生活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因而社会生活的美、人的性格和精神的美,也是极其丰富多彩的。
在广阔社会生活、社会实践领域中,既有波澜壮阔、慷慨悲歌的战斗,也有富于诗情画意、优美典雅的日常生活。
当然,着二者的社会意义是不相等的,但是,从审美上说,英勇献身精神的美并不与纯洁坚贞的爱情的美互相排斥,不能相容。
作为一位天真活泼的少女,李清照对爱情的追求是大胆的:作为一位杰出的婉约派的艺术大师,李清照所描写的爱情是纯洁和坚贞的。
有爱恋前的少女对男性的爱慕,也有热恋中女性的多情与喜悦。
前者如《点绛唇》,描写一位荡秋千的少女,“见客入来”,连鞋顾不上穿便娇羞的跑掉了,但她刚刚躲入门里,就“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含情脉脉地偷看那来人,以表达她青春的觉醒合难以言传的心事,这位少女是多么天真,后者如《减字木兰花》,描写一位正在热恋中的少女,特意从卖花担上买了一枝,“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的鲜花,想把自己打扮起来。
还没把花戴到头上,又有点犹豫了,“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可又一想,自己的容貌就是美的,自己买这枝鲜花就是“要郎比并看”的,于是把花斜插在云鬓上,献给郎君。
从表面上看,这位少女想郎君的是一枝“春欲放”的鲜花,实际上时一颗赤诚之女的心。
这种纯真的男女之爱,有人能说它不美吗?同他所描述的爱情生活一样,李清照词所描写的离愁别绪,同样也是动人的,优美的。
在行将离别时,她说“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5],言外之意是”离怀别苦”把她折磨瘦了,这话说得多么含蓄,多么得体;在离别之后,她说“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6],又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7]。
还说“柔肠一寸愁千缕”[8],“泪融残粉花钿重”[9],甚至“泪想愁中尽”[10],愁得连眼泪也流干了,相思又是多么深沉真挚!为排遣自己的相思之苦,她在春色满园、重帘未卷的“小院闲窗”之下,“倚楼无语理瑶琴”[11];为排遣自己的相思之苦,她登楼远眺,倚遍栏杆”,“望断归来路”[12]。
这是多么殷切的盼望,又是多么真诚的相思。
男女居室,人之大伦,爱情史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文艺作品的传统题材之一,在中外文学史上有不少描写爱情或婚姻的作品蜚声文坛,李清照以词反映青年男女的爱恋火婚姻生活,有何不可?当然李清照描写离怀别苦的调子低沉了一些,感伤气味重了一点,甚至还带点悲剧味道,只是不足之处。
但她所描写的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对离怀别苦的坦率披露,这本身就是对封建礼教的巨大冲击。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郭沫若通知称赞李清照是位叛逆的女性,王灼斥责她太“无顾藉”,这不是正好从正烦呢两个方面证明了他这类作品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合审美价值吗?二、“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是旧家时”描写南渡后对故乡、故国的怀念,这也是李清照词社会美的另一侧面。
南渡以后,李清照遭受了国破、家亡、夫死、坏人中伤等灾难与迫害,过着“漂流随与流入伍”[13]的生活,这些社会的与家庭的剧烈变化,使她的思想感情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这是一个深刻的变化,其主要表现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怀念故乡的感情加深了。
李清照生于历下,长于汴京,漂流江南,饱尝了流离异乡的痛苦,因此对故乡特别怀念。
在《春残》诗里说,“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触景生情,说明春残花落,常常引起她“苦思乡”的感情。
在《上枢密韩肖胄诗》里又说,她对韩肖胄使金,没有特别的要求,她“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消息”,对故乡关怀之情溢于言表。
这种思乡之情,在词中也有明显表现。
她在《菩萨蛮》(风柔日薄)词里说:“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一个条件句,除非醉了才能暂时忘却故乡,把作者无时不刻不在思乡的感情表达出来,她对故乡是多么的怀念,她是思乡之情又是多么的深厚!第二、对中原故国的感情加深了。
在《蝶恋花•上巳召亲族》词里说:“永夜厌厌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这同辛弃疾《菩萨蛮》词所说“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一样,借助“梦长安”表达她对故国的怀念。
“梦长安”,就是梦中原;梦中院,就是渴望收复中原。
这同她再《上韩肖胄诗》说的“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的抱负,《打马贼》说的“老矣谁能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的理想完全一致,含蓄地表达了他收复中原的愿望。
张端义《贵耳集》说,李清照“南渡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以怀念“中州盛日”。
南宋末年著名爱国词人刘辰翁在他的《永遇乐》次序里也说:“余字辛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
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
”她的词的爱国思想感人之深,可见一斑了。
第三,对南宋统治集团投降误国、不思收复中原的怨恨加深了。
合辛弃疾一样,李清照由北而南,最希望南宋统治集团,能以苍生、社稷为重,振奋精神,收复失地;谁知以赵构尾头子的南宋统治者们,却置民族大义于不顾,“直把杭州作汴州”,不思北伐了。
作者嘲笑的说“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又说“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对南宋统治者的苟安偷生发出了强烈的谴责。
作者在《添字丑奴儿》词里说,她虽流寓南方,但仍以“北人”自视;又说南方虽然“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展有余情”[14],为她提供了一个较为安适的住所,但那“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15],也就是说,那令人伤心的霖雨,打在芭蕉叶上,却疼在“北人”心上,愁而至于损,可见对人伤害之深,夜间出作者盼望南北统一、回归中原心情之切了。
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16]作者在词中表达出来的不正是这种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吗?三、“老去无成”,理想依旧在写作者对理想世界的追求,这是李清照词社会美的又一个方面。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安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17]李清照南渡以后,尤其是晚年,愁苦极了,甚至感到连双溪的蚱蜢舟,也“载不动”她的“许多愁”了。
为寻找出路,在绝望之中,她把眼光从现实转向理想,从人间转向天上。
在《晓梦》诗里说:“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
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
”如果说这首诗反映的还仅仅是作者飞升仙界的幻想的话,而《渔家傲》词则更进了一步,而是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了。
作者写道: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8]梦是诗人思想的折光,是诗人感情的集中表现。
在这首词中,诗人借助梦幻,写她在一个云雾迷茫的早晨,驾着小船,冲破波涛汹涌的银河仙浪,来到天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