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论―李清照著(附译文)

合集下载

李清照词论原文及翻译

李清照词论原文及翻译

李清照词论原文及翻译摘要:一、李清照简介二、李清照词论原文解析1.词的起源与发展2.词的审美标准3.词的创作方法4.词的鉴赏与应用三、李清照词论的实用性与启示四、总结正文:一、李清照简介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原名李蕙兰,字清照,号易安居士,北宋著名女词人。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家族世代簪缨。

李清照的词作以其优美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被誉为“词中之冠”,并与辛弃疾并称为“南李北辛”。

二、李清照词论原文解析1.词的起源与发展李清照在《词论》中提到:“词者,诗之余也。

”她认为词起源于唐代的歌词,经过五代至宋,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词的发展与音乐密切相关,起初是用于演唱,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学创作。

2.词的审美标准李清照认为,词的审美标准应包括音律、意境、语言和情感等方面。

她在《词论》中提到:“词贵在抒情,选调谐律,意蕴深厚,语言优美。

”此外,她还强调词的语言应该富有变化,既要有华丽之处,也要有朴素之美。

3.词的创作方法李清照在《词论》中提出了“以诗为词”的创作方法。

她认为,词的创作应借鉴诗歌的经验,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

同时,她还强调要在词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以增强词的艺术表现力。

4.词的鉴赏与应用李清照认为,词的鉴赏应从音律、意境、语言和情感等方面入手。

她提倡读者在欣赏词作时要把握整体,理解词人的创作意图,同时注意词中的细节描绘。

此外,她还指出,词不仅可以抒发个人情感,还可以寓教于乐,具有实用性。

三、李清照词论的实用性与启示李清照的词论为我们理解宋词的发展及审美特点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她提出的创作方法和鉴赏标准,对今天的诗词创作与鉴赏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同时,她强调词的实用性,启示我们在欣赏诗词的同时,要关注其现实意义和教化作用。

四、总结李清照的词论全面阐述了词的起源、发展、审美标准、创作方法和鉴赏应用等方面的观点。

她强调词的情感表达和实用性,为后世诗词创作与鉴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词论―李清照著(附译文)

词论―李清照著(附译文)

词论―李清照著(附译文)《词论》为李清照所著~继承了苏门论词的菁华~并提出了她自己新的词学观点~对南宋中后期江湖词派的词学理论具有深刻的影响。

词论原文: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

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

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

曰:“表弟愿与坐末。

”众皆不顾。

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

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

”众皆哂~或有怒者。

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

罗拜曰:此李八郎也。

”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糜之变日烦。

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

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

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

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

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

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

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

又晏苦无铺叙。

贺苦少重典。

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

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

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矣。

译文:古乐府歌与诗并列发展的最高峰~是盛唐时期。

唐开元、天宝年间~有一位歌者叫李八宝~唱歌妙绝天下。

词论 李清照

词论 李清照

词论李清照《词论》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

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

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

曰:"表弟愿与坐末。

"众皆不顾。

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

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

"众皆哂,或有怒者。

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

罗拜曰:此李八郎也。

"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糜之变日烦。

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

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

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

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

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

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

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

又晏苦无铺叙。

贺苦少重典。

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

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

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矣。

周济,字保绪,一字介存,号未斋,晚号止庵,生于公元一七八一年,卒于公元一八三九年,荆溪(今江苏宜兴)人。

词论【南宋·李清照】

词论【南宋·李清照】

词论【南宋·李清照】词论南宋·李清照本文没有涉及南渡后的词坛,故可推定是李清照南渡前写的。

《词论》的主要内容是阐述词的合乐的特点和文学上的要求。

李清照十分强调词的音律,认为词必须能配乐歌唱,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主张。

她反对郑卫之声、靡靡之音,要求词合乐协律、富清高雅、浑成、铺叙、典重、故实。

在提出自己的见解时,对她以前的词坛名家进行了评论,乃至尖锐的批评,表现了李清照在学术上的胆识。

李清照对诸名家中作一般说是全面地衡量其得失的,如批评李李煜的词是“亡国之音”,又肯定他们“尚文雅”;批评柳永“词语尘下”,又肯定他的慢词长调“协音律”、“变旧声作新声”。

当然,作为一家之言,不可能没有片面之处。

《词论》是宋代词坛上第一篇理论文章,是一篇扼要地总结词的发展、富有独创性的专论。

在词史上有重要的价值。

【原文】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

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①者,能歌擅天下。

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

”众皆不顾。

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

歌罢,众皆咨嗟称赏。

名士忽指李白:“情表弟歌。

”众皆哂,或有怒者。

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

罗拜曰:“此必李八郎也?”自后郑、卫之声②日炽,流靡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③、《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

独江南李氏④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

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者也。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倍,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⑤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

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又有张子野⑥、宋子京兄弟⑦、沈唐⑧、元绛⑨、晁次膺⑩辈继出。

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

至晏元献⑪、欧阳永叔⑫、苏子瞻⑬,学际天人⑭,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

李清照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李清照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李清照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李清照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李清照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词吧,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词论原文及翻译

李清照词论原文及翻译

李清照词论原文及翻译
(实用版)
目录
1.李清照简介
2.李清照的词论观点
3.李清照词论的影响
正文
李清照,原名李清,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北宋著名女词人。

她的词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词中之冠”。

除了词作,李清照还有一
部重要的词论著作《词论》,对后世词学影响深远。

李清照的词论观点主要体现在《词论》一书中。

在这部著作中,她提
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对词的发展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李清照强调词要表达真情实感,主张“词者,心之声也”,认为词应该真实反映
作者的内心世界。

其次,她主张词要有个性,要有独特的风格。

李清照提
倡“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这句话道出了她对词的个
性和风格的追求。

此外,李清照还强调词的形式美,她认为词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应该相统一。

李清照的词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词论观点为后来的词人提供了创作的指导原则,使得词这一文学形式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同时,她的词论也促进了文学批评的发展,使得文学批评更加注重作品的
真实性和个性。

总之,李清照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词人,还是一位杰出的词论家。

第1页共1页。

李清照的《词论》

李清照的《词论》

李清照的《词论》历代对李清照攻讦最多的,除了她的改嫁,就是她作《词论》了。

与清照同时的胡仔,就极为不满,曰:“易安历评诸公歌词,皆摘其短,无一免者。

此论未公,吾不凭也。

其意盖自谓能擅其长,以乐府名家者。

退之诗云:‘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正为此辈发也。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清朝的裴畅简直就在破口大骂了:“易安自恃其才,藐视一切,语本不足存;第以一妇人能开此大口,其妄不待言,其狂亦不可及也。

”(《词苑萃编》卷九引)是什么大逆不道的文章引得这些正人君子们如此反感甚至大动肝火呢?我们还是先读读原文再说。

《词论》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

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

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

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

歌罢,众皆咨嗟称赏。

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

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良也。

”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靡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

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

语虽奇甚,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者也。

逮及本朝,礼乐文武大备。

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

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又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

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

又往往不协音律者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且如近世所谓声声、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

玉楼春本押平声韵,又押上去声,又押入声。

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

词 论

词   论

词论李清照乐府声诗并著[1],最盛于唐。

开元、天宝间[2],有李八郎者[3],能歌擅天下。

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4],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5],精神惨沮[6],与同之宴所。

曰:“表弟愿与坐末[7]。

”众皆不顾。

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8],歌罢,众皆咨嗟称赏[9]。

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

”众皆哂[10],或有怒者。

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

罗拜曰[11]:此李八郎也。

”自后郑、卫之声日炽[12],流糜之变日烦[13]。

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14],不可遍举[15]。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16],斯文道息[17]。

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18],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19]。

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20]。

逮至本朝[21],礼乐文武大备。

又涵养百余年[22],始有柳屯田永者[23],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24]。

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25],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26]、欧阳永叔[27]、苏子瞻[28],学际天人[29],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30],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31]。

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侧[32],而歌词分五音[33],又分五声[34],又分六律[35],又分清浊轻重[36]。

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37],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

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

王介甫[38]、曾子固[39],文章似西汉[40],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41],不可读也。

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后晏叔原[42]、贺方回[43]、秦少游[44]、黄鲁直出[45],始能知之。

《词论》全文-古籍

《词论》全文-古籍

词论《词论》是李清照所著的一篇关于词的专论文章,创作的年代推断为南渡之前所作。

李清照在《词论》一文中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强调了词与诗的分野,强调词配合词牌所对应的曲调演唱的重要性,并在《词论》一文中通过对先前各家的评价中,系统的阐述了优秀词作的标准。

李清照在《词论》中虽然对词在音律、形式上的种种特点作出了较为系统归纳和总结。

但没有提及和词息息相关的音乐,也没有系统的阐述如何写词。

当然我们考虑到这只是一篇短文,也可以谅解的。

《词论》当时流行的词牌曲调中豪放的较少,导致文中评价较高的词家都是婉约为主,为后世豪放派不遵循曲调者所厌恶,更因其一介女流批评大家而被称为“妄评”。

虽然李清照在词论中没有对如何写词进行系统的说明,但人们还是可以通过她的词作看到她对她的《词论》的有力例证。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

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

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

曰:表弟愿与坐末。

众皆不顾。

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

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

众皆哂,或有怒者。

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

罗拜曰:此李八郎也。

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糜之变日烦。

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

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

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

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

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李清照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译文及赏析李清照译文及赏析1原文: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

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赏析: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

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

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

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

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

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

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

“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

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

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

李清照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李清照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李清照词两⾸原⽂及翻译李清照词两⾸原⽂及翻译 ⽆论在学习、⼯作或是⽣活中,⼤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词吧,李清照,宋代⼥词⼈,婉约词派之称。

以下是⼩编分享的李清照词两⾸原⽂及翻译,欢迎⼤家阅读!代表,有“千古第⼀才⼥”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兽。

佳节⼜重阳,⽟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黄花瘦。

注释 永昼:漫长的⽩天。

瑞脑:⼀种⾹料,俗称冰⽚。

⾦兽:兽形的铜⾹炉。

纱厨:纱帐。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取⾃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

暗⾹:这⾥指菊花的幽⾹。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西风;秋风 黄花:菊花 李清照词原⽂及翻译篇2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独⾃怎⽣得⿊!梧桐更兼细⾬,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⑴声声慢:原调名《胜胜慢》。

慢:即慢词、慢曲,为词的长调。

⑵“寻寻觅觅”三句:此词起拍连⽤⼗四叠字,既使词家倾倒,亦为历代论词者所称道,并公认为这在形式技巧上是奇笔,甚⾄谓其前⽆古⼈,后⽆来者。

其实,此⼗四叠宇,既是李请照的独创,亦有其对韩偓《丙寅⼆⽉⼆⼗⼆⽇抚州如归馆⾬中有怀诸朝客》诗中“凄凄恻恻⼜微颦”等句的⼀定取义和隐括。

⑶乍暖还寒:脱胎于张先《青门引》的“乍暖还轻寒”之句,谓天⽓忽冷忽暖。

⑷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

⑸晓来:今本多作“晚来”。

⑹“雁过也”三句:化⽤赵嘏《寒塘》诗“乡⼼正⽆限,⼀夜度南楼”、吴均《赠杜容成》诗“⼀燕海上来,⼀燕⾼堂息。

⼀朝相逢遇,依然旧相识。

” ⑺黄花:菊花。

⑻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

⼀说⾔⽆甚可摘。

谁:何,什么。

⑼怎⽣:怎样,如何。

⑽这次第:这情形,这光景。

译⽂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长物,室外是万⽊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引起内⼼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齐涌来,令⼈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词论【宋·李清照】

词论【宋·李清照】

词论【宋·李清照】詞論宋李清照撰。

清照(1084-約1151):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人。

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

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歎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

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並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

後人有《漱玉詞》輯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辭章一道,好尚各殊,如講學家各分門戶。

詞有南北,出主入奴,喜疏快者,麗密以為病,主氣行者,烹鍊以為嗤,求悅於人難矣。

予言不問人論何如,自叩用工甘苦,深造有得,天下非之而不顧。

況知者愈少,傳也必遠,焜燿一時希貴哉。

周清真,詩家之李東川也。

姜堯章,杜少陵也。

吳夢窗,李玉谿也。

張玉田,白香山也。

詩至唐末,風氣盡矣,詞家起而爭之,如文至齊、梁,風氣盡矣,古文家起而爭之。

爭之者何也,非謂文至六朝,詩至五代,無文與詩也,豪傑於茲,踵而為之,不過仍六朝、五代,故變其體格,獨絕千古,此文人狡獪也。

詞至白石,疏宕極矣。

夢窗輩起,以密麗爭之。

至夢窗而密麗又盡矣,白雲以疏宕爭之。

三王之道若循環,皆圖自樹之方,非有優劣。

況人之才質限於天,能疏宕者不能密麗,能密麗者不能疏宕。

片玉善言羈旅,白雲善言隱逸,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天也。

辛、劉之雄放,意在變風氣,亦其才祇如此。

東坡不耐此苦,隨意為之,其所自立者多,故不拘拘於詞中求生活。

若夢窗舍詞外,莫可豎立,故殫心血為之,是丹非朱,眼光未大。

詞,詩家之賊,差以毫釐,失之千里。

作詩,則詞意詞字不容出入。

片玉人稱善融唐詩,稼軒或用《楚辭》,此亦偶然,長處固不在是。

如謂詩佳,何不誦唐詩。

非謂詩之道大,詞之道小,體格然也。

李清照《词论》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李清照《词论》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李清照《词论》原文注释赏析译文李清照《词论》原文|注释|赏析|译文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

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

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

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

曰:“表弟愿与坐末。

”众皆不顾。

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

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

”众皆哂,或有怒者。

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

罗拜曰:“此李八郎也。

”自后郑、卫之声日炽1,流靡之变日烦。

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

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2。

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3。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

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又有张子野4、宋子京兄弟5,沈唐6、元绛7、晁次膺8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9、欧阳永叔10、苏子瞻11,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蠢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

又往往不协音律者,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又押上去声,又押入声。

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

王介甫12、曾子固13,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后晏叔原14、贺方回15、秦少游16、黄鲁直出17,始能知之。

又晏苦无铺叙。

贺苦少典重。

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

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

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注释】1郑卫之声:指春秋时郑卫两国新兴起的一种长于言情的音乐,后来便用作淫靡之乐的代称。

李清照词论原文及翻译

李清照词论原文及翻译

李清照词论原文及翻译
摘要:
一、李清照与《词论》
二、《词论》的内容及观点
三、李清照对前辈的批评
四、李清照的词作特点
五、结语
正文:
一、李清照与《词论》
李清照,原名李蕙兰,号易安居士,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

她的词作以其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词坛的一颗璀璨明珠。

李清照的《词论》是她的一篇论述词歌艺术的文章,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词论》的内容及观点
《词论》是李清照以自己的见解对词歌艺术的一次全面阐述。

文章首先回顾了词歌的发展历程,指出了词歌在唐、五代、宋等各个时期的特点。

接着,李清照对当时的词人进行了点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三、李清照对前辈的批评
在《词论》中,李清照对前辈词人的作品进行了批评。

她认为柳永的词虽然符合音律,但语句过于俗气;张先和宋祁的作品虽有佳句,但整篇读来不够精彩;晏殊、欧阳修、苏轼等人的词虽有优点,但也存在不足。

这种批评方式体现了李清照对词歌艺术的严谨态度。

四、李清照的词作特点
李清照的词作以其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

她的词多以描写自然风光和表现人物感情为主要内容,词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在词的形式上,李清照注重音律和韵律的搭配,使词歌更具音乐美感。

同时,她的词作还具有强烈的个性,展现了她独特的审美观。

五、结语
总之,李清照的《词论》是对词歌艺术的一次全面阐述,展示了她对词歌艺术的独特见解。

李清照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李清照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李清照词原文及翻译李清照词两首原文及翻译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词吧,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清照词两首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李清照词原文及翻译篇1《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纱厨:纱帐。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取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西风;秋风黄花:菊花李清照词原文及翻译篇2《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⑴声声慢:原调名《胜胜慢》。

慢:即慢词、慢曲,为词的长调。

⑵“寻寻觅觅”三句:此词起拍连用十四叠字,既使词家倾倒,亦为历代论词者所称道,并公认为这在形式技巧上是奇笔,甚至谓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其实,此十四叠宇,既是李请照的独创,亦有其对韩偓《丙寅二月二十二日抚州如归馆雨中有怀诸朝客》诗中“凄凄恻恻又微颦”等句的一定取义和隐括。

⑶乍暖还寒:脱胎于张先《青门引》的“乍暖还轻寒”之句,谓天气忽冷忽暖。

⑷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

⑸晓来:今本多作“晚来”。

⑹“雁过也”三句:化用赵嘏《寒塘》诗“乡心正无限,一夜度南楼”、吴均《赠杜容成》诗“一燕海上来,一燕高堂息。

一朝相逢遇,依然旧相识。

”⑺黄花:菊花。

⑻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

一说言无甚可摘。

谁:何,什么。

⑼怎生:怎样,如何。

⑽这次第:这情形,这光景。

译文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李清照之《词论》

李清照之《词论》

李清照之《词论》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

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

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

曰:"表弟愿与坐末。

"众皆不顾。

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

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

"众皆哂,或有怒者。

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

罗拜曰:此李八郎也。

"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糜之变日烦。

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

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

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

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

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

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

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

又晏苦无铺叙。

贺苦少重典。

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

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

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矣。

周济,字保绪,一字介存,号未斋,晚号止庵,生于公元一七八一年,卒于公元一八三九年,荆溪(今江苏宜兴)人。

李清照词论

李清照词论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 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 许多愁。” 再嫁风波 “以桑榆之晚节,配兹驵侩之下才” 绍兴二年(1132)再嫁张汝舟,婚后毅然讼张妄 增举入官,与之离异,为时不过百日。
李清照后期生活
老死金华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 伤心枕 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 惯起来听。”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 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减字木兰花 》
有人怀疑这首词并非李清照所作,原因是其“词 意浅显,亦不似他作”(赵万里辑《漱玉词》)。
表面上是相思闺怨,却与男性词人同类题材有本 质差别。男性词人笔下是非婚姻关系的恋人之情, 而李清照是夫妻间的爱情。是妻子表达对丈夫生 死不移之恋,纯真动人,轻盈清妙。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采桑子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
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 纱橱枕簟凉。” 潘安,西晋时河南人,潘安小名为檀奴,也可以说为檀 郎。李后主的词《一斛珠》中言道:“嚼烂红苹,笑向 檀郎唾。”
二、新婚前后
李清照前后期生活的转折
一、落难金陵 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 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 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 将老。 《永遇乐》:“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刘辰翁《永遇乐》词前小序:“余自乙亥(1275)上元, 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 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 而悲苦过之。”

李清照诗词及注解(精选5篇)

李清照诗词及注解(精选5篇)

李清照诗词及注解李清照诗词及注解(精选5篇)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清照诗词及注解,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李清照诗词及注解【篇1】词牌名:武陵春|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翻译/译文风停了,尘土中带有落花的香气,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日色已晚还懒于梳头。

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

听说双溪春光还好,也打算坐只轻舟前往观赏。

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我的许多忧愁。

注释1.风住尘香:风停了,尘土中带有落花的香气。

2.物是人非:景物依旧,人事已变。

此暗指丈夫已死。

3.双溪:浙江武义东阳两江水流至金华,并入婺江,两水合流处叫双溪。

4.拟:打算。

5.舴艋舟:一种形似舴艋的小船。

李清照诗词及注解【篇2】词牌名:如梦令|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翻译/译文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到傍晚,但是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

乘舟返回时,迷路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样才能划出去,拼命地划着找路,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注释①如梦令:词牌名。

②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选自《漱玉词》。

③常记:长久记忆。

④溪亭:一说此系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大明湖畔;二说泛指溪边亭阁;三说确指一处叫做“溪亭”的地名(因苏辙在济南时写有《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诗);四说系词人原籍章丘明水附近的一处游憩之所,其方位当在历史名山华不注之阳。

⑤藕花:荷花⑥争渡:奋力划船渡过。

⑦鸥鹭:泛指水鸟。

李清照诗词及注解【篇3】词牌名:声声慢|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文言文李清照《词论》阅读练习及答案(长春2022学年高一下期末)

文言文李清照《词论》阅读练习及答案(长春2022学年高一下期末)

长春市两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本题共4分)词论【宋】李清照声诗并著,最盛于唐。

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

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

曰:“表弟愿与坐末。

”众皆不顾。

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

歌罢,众皆咨嗟称赏。

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

”众皆哂,或有怒者。

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

罗拜曰:“此李八郎也。

”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靡之变日烦。

唐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

9.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4分)众皆哂,或有怒者。

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

9【参考译文】古乐府歌与诗并列发展的最高峰,是盛唐时期。

唐开元、天宝年间,有一位歌者叫李八宝,唱歌妙绝天下。

有一次,当时刚刚及第的进士们在曲江大摆宴席,其中有一位及第的名士,吩咐李八宝叫他更换衣服,隐去姓名,故意穿一身旧衣服,戴一顶旧帽子,并装成神情惨淡的样子,与自己一同参加宴席。

(然后对众人)说:“这是我的表弟,让他坐末席吧。

”参加宴会的众人都对此毫不在意。

众人边喝酒边听歌,许多歌者轮流唱歌,其中只有曹元谦、念奴二人歌唱得最好。

唱完后,大家对二人的歌声称叹赞赏不绝。

这时,那位名士忽然指着李八宝对大家说:“请让我表弟为大家演唱一首歌吧。

”众人都嘲笑起来,甚至有的人生起气来。

等到李八宝调整嗓子,一曲歌唱完后,却引得众人都哭了起来,团团拜伏在李八宝周围,说:“你肯定就是李八郎啊。

”从此以后,郑地和卫地的乐声在当时更加流行起来,这些声乐的柔靡之处、音节变化也更加烦琐。

唐朝时已经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曲调,不能一一枚举。

【诗歌鉴赏译文】年轻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惯,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论―李清照著(附译文)
《词论》为李清照所著~继承了苏门论词的菁华~并提出了她自己新的词学观点~对南宋中后期江湖词派的词学理论具有深刻的影响。

词论
原文: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

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

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

曰:“表弟愿与坐末。

”众皆不顾。

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

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

”众皆哂~或有怒者。

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

罗拜曰:此李八郎也。


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糜之变日烦。

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

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

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

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

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
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

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
则不可歌矣。

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

又晏苦无铺叙。

贺苦少重典。

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

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

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矣。

译文:
古乐府歌与诗并列发展的最高峰~是盛唐时期。

唐开元、天宝年间~有一位歌者叫李八宝~唱歌妙绝天下。

有一次~刚刚及第的进士们在曲江大开宴席~其中有一位及第的名士~吩咐李八宝故意穿一身旧衣~戴一顶旧帽子~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并装成神情惨淡的样子~一同参加宴席。

然后对众人说:这是我的表弟~让他坐末席吧。

参加宴会的众人都对他毫不在意。

众人边喝酒边听歌~许多歌者轮流唱歌~其中只有曹元谦、念奴二人歌唱得最好。

唱完后~大家对二人的歌声啧啧称叹赞赏不绝。

这时~那位名士忽然指着李八宝对大家说:请让我表弟为大家演唱一首歌吧。

众人都嘲笑起来~甚至还有人生气起来。

等到李八宝一曲歌唱完后~却引得众人都哭了起来。

团团拜伏在李八宝周围~都说:你肯定就是李八郎啊。

从此以后~郑地和卫地的乐声在当时更加流行起来~这些声乐的柔糜之处、音节变化也更见烦琐。

唐朝时已经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曲调~不能一一枚举。

到了五代的时候~各路诸候纷纷建国~中华大地战乱不断~斯文扫地~更无人作新曲沿途传唱了。

这时只有南唐李璟、冯延巳等君臣温文尔雅~时有新作问世~其中有名的作品有李璟的《浣溪沙》、冯延巳的《谒金门》~“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更是其中的名句。

句子虽然很奇特、很优美~但是要灭亡的国家所唱出来的歌声也带着很深的哀伤~就不能算曲子词中的上品了。

到了宋朝~礼仪、声乐、文章、武功都已经齐备了~又休息生养了百余年~才有柳屯田柳永~变乐府旧声为新声~有《乐章集》传世~确立了他在宋词大家中的地位。

但柳永的词虽然非常适合于音律~但言辞过于庸俗~不甚高雅。

又有张子野,张先,、宋子京,宋祁,宋公序,宋庠,兄弟以及沈唐、元绛、晁次等人辈出~虽然时时有妙语传世~但却整篇破碎~算不得名家。

到了晏元献,晏殊,、欧阳永叔,欧阳修,、苏子瞻,苏轼,这些人~他们都是学究天人的大学问家~知识渊博。

填这些小歌词~真好比是是拿着葫芦做的瓢去大海里取水一样容易~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如此~细细琢磨他们的词~句子都嫌雕琢得不够。

而且他们的词又往往不协音律~所以只能算做是长短不一的诗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词。

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诗和文章只分平仄~但词却要分五音,宫商角徽羽,~又分五声,阴
平、阳平、上、去、入,~又分六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还要分发音的清、浊、轻、重。

比如当世,北宋后期,的那些词牌名叫《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的~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

《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

本来是押仄声韵的~如果押上声韵则与音律协调~但如果押入声韵~就不能作歌唱了。

王介甫,王安石,、曾子固,曾巩,~他们的文章有西汉时风格~但如果他们作词~只怕会让人忍俊不禁~根本不具备可读性。

因为这样的词读不下去。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词别是一家~但知道的人却不多。

后来晏叔原,晏几道,、贺方回,贺铸,、秦少游,秦观,、黄鲁直,黄庭坚,一出~才得词中三味。

但是晏几道的词短于铺叙~贺铸的词短于用典。

秦观的词却致力于婉约、情深一片~词中却少了实际的东西~就象一个贫穷人家的美女~虽然长得很漂亮~打扮也很时尚~但骨子里却始终缺乏那种与生俱来的富贵气态。

黄庭坚的词内容倒是充实~却有些小毛病~就象一块美玉~却有些瑕疵~所以价值自然要打些折扣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