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剪梅》译文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注释、赏析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注释、赏析《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李清照原文: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1、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竹席的美称,指光洁如玉的竹席。
这句指红色的荷花已经枯萎凋零,坐在竹席上可以感觉到秋天的凉意。
2、罗裳:锦罗制成的裙子。
3、兰舟:用木兰制成的华美小舟,后用作小舟的美称。
任昉《述异记》卷下:“木兰川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
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
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
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4、锦书:指夫妻间诉说思念之情的书信。
前秦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寄之。
根据不同排序,可以读出许多首怀念远人的诗歌。
后代遂以“锦书”、“锦字”代指思念的书信。
5、雁字:大雁飞行时,排成“一”或“人”字,故称。
这里指信使,相传大雁能够传递书信。
据《汉书·苏武传》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赏析: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就为相思怀人设置了一个凄艳哀婉的场景。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暗含对轻易别离、独自登程的怨苦之意。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三句,充满着热切的.期待之情。
下片写别后的相思。
“花自飘零水自流”,别离已成事实,令人深感无奈。
丈夫应该也是如此,所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对丈夫的理解,更增添了思念之情。
相思之情从外在的“眉头”深入到内心的深处,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解脱了。
这首词将一位沉湎于夫妻恩爱中独守空闺备受相思折磨的妻子的心理刻画得细腻入微,语言自然流畅,清丽俊爽,明白的叙述中包蕴了无尽的情思。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注释、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1,轻解罗裳2,独上兰舟3,云中谁寄锦书来4,雁字回时5,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1.玉簟(音dian)秋:从竹席上感到秋天的凉意。
玉簟,华贵的竹席,光泽如玉的竹席。
2.罗裳:质地轻细丝织的衣裳,一般指女子所用,但也可指男子衣物,如《黄庭内景经》:“同服紫衣,飞罗裳。
”3.兰舟:即木兰舟。
因木兰的舟紧而且香,诗家遂以为舟的美称。
4.锦书:即帛书。
锦是彩色花纹的丝织。
这里是书信的美称。
相传鸿雁能传书信。
《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以系帛书。
”5.雁字:雁群飞行时排成“一”字或“人”字,所以叫“雁字”。
【译文】粉红的荷花凋谢了,只有一缕芳香残留,如玉的竹席有了凉意,使人感受到了新秋。
换下轻柔的夏日丝裙,独自登上美丽的木舟。
云中的鸿雁呵,你可否带来对我的问候?你排成人字在云头,却空有月光洒满西楼。
花儿凋谢了,水儿在流,同样的相思惹起两处的闲愁。
这种情意呀,无法消抹,才平整了眉头,却悄然上了心头。
【赏析】李清照是在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与太学生赵明诚成婚。
传说婚后不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此说多为今日之学者所不取。
如今人王仲闻在《李清照集校注》中说:“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
陈祖美认为写作于崇宁二年(1103)深秋,时诏禁元祐党人子弟居京,父格非已被列入奸党,清照被迫回娘家济南府章丘明水,可成一说。
清人梁绍壬评此词一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其寻常不经意语出”。
以“寻常不经意语”(红藕玉簟本寻常物象),一加“香残”,一加“秋”字,便觉满目憔悴,秋风秋雨愁煞人。
“轻解罗裳”见季候、见人物。
“独”字见心情。
“兰舟”与“罗裳”相似,皆为美好之物以衬美好之人。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翻译范文精选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翻译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
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
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
“红藕”,即粉红荷花。
“玉簟”,是精美的竹席。
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李清照《一剪梅》拼音及翻译
导语:是北宋诗人的名作,也是高二语文必修五必背篇目。
下面是对高二语文必修五课本中一剪梅的翻译以及对一剪梅的赏析,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以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思想。
yī jiǎn méi一剪梅sòng lǐ qīng zhào宋李清照hóng ǒu xiāng cán yù diàn qiū ,qīng jiě luó cháng ,dú shàng lán zhōu 。
红耦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yún zhōng shuí jì jǐn shū lái ?云中谁寄锦书来?yàn zì huí shí,yuè mǎn xī lóu 。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huā zì piāo líng shuǐ zì liú 。
花自飘零水自流。
yī zhǒng xiāng sī ,liǎng chǔ xián chóu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cǐ qíng wú jì kě xiāo chú 。
此情无计可消除。
cái xià méi tóu ,què shàng xīn tóu 。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诗意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诗意赏析导语:李清照的一剪梅疫情入境,借景抒情,耐人寻味。
以下是由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的诗意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赏析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
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一剪梅》李清照词全文及译文
《⼀剪梅》李清照词全⽂及译⽂《⼀剪梅》李清照词全⽂及译⽂ ⼀剪梅李清照 红藕⾹残⽟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满西楼。
花⾃飘零⽔⾃流。
⼀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头。
译⽂: 红藕⾹残,鲜艳的荷花凋谢了,从⽵席上感到深深的凉意,轻轻提起薄纱罗裙,独⾃泛⼀叶兰⾈。
天空中燕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光倾泻在西楼,(我这在这盼望着)。
花,⾃在地飘零,⽔,⾃在地飘流,⼀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隐隐缠绕上了⼼头。
赏析: 词的上⽚主要描述词⼈的独居⽣活。
“红藕⾹残⽟簟秋”是以点带⾯的写法,给读者描绘了⼀幅词⼈眼中的余⾹袅袅的秋景图。
荷花已谢,虽仍留有残⾹,却不免透出秋的冷落与萧条。
⽟席也已凉了,秋意渐来,秋凉渐浓。
中国的⽂⼈⾃古就悲秋,更何况是独守空闺的⼥词⼈呢?怎能不让她倍感孤独寂寥、怎能不思念远⾏的丈夫呢? 为排遣⼼中的愁绪⽽“轻解罗赏,独上兰⾈”.⼀个“独”字⽽意境全出:曾经是夫唱妇随,曾经是携⼿并肩,曾经是举案齐眉,⽽现在却是茕茕孑⽴,形单影只;举⽬四望,相伴的只⼀“兰⾈”⽽已!本是为“消愁”⽽来,怎奈却是“愁更愁”,相思之情不禁更重更浓。
看到鸿雁,词⼈想象着也许是丈夫托鸿雁捎来家信,她把苏武雁⾜传书的典故巧妙地融于眼前的情景之中,⾃然妥帖,余味⽆穷。
我们可以设想:词⼈甚⾄会猜想丈夫在信中告诉⾃⼰归期、⾏程,那种企盼之情溢于字⾥⾏间。
“雁字回时,⽉满西楼”,看到雁群飞回故⾥,⾃然会强化企盼丈夫回来的⼼绪。
我们似乎看到词⼈独⾃凭栏远眺,柔柔的.⽉光洒满西楼,雁字回时,那种清冷,那种孤独,那种寂寥,怎可⾔传? 下⽚是词⼈抒发内⼼感受,直抒相思之苦。
词⼈⽤“花⾃飘零⽔⾃流”起兴,这既是写她在⾈中所见,也是她的内⼼所感。
李清照《一剪梅》翻译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翻译赏析李清照《一剪梅》翻译赏析《一剪梅》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绪的词,重在写别后的相思之情。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清照《一剪梅》翻译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一剪梅北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历史背景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
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
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
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
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
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赏析一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及注释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及注释《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一起来看看为大家整理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及注释,仅供参考。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及注释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代: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鉴赏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
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注释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注释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注释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下面yjbys为大家整理了《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的注释,希望可以帮到你!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①玉簟(diàn)秋:意谓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②兰舟:《述异记》卷下谓:木质坚硬而有香味的木兰树是制作舟船的好材料,诗家遂以木兰舟或兰舟为舟之美称。
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③锦书:对书信的一种美称。
《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被徙流沙的丈夫窦滔。
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
作品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载:“易安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以词来抒写相思之情,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题材,但李清照这首《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显得越发难能可贵。
“红藕香残玉簟秋”,首句词人描述与夫君别后,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回房欹靠竹席,颇有凉意,原来秋天已至。
词人不经意地道出自己滞后的节令意识,实是写出了她自夫君走后,神不守舍,对环境变化浑然无觉的情形。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的注释译文及作品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的注释译文及作品赏析导读:一、作品原文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二、注释和译文:注释:①玉簟(diàn)秋:意谓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②兰舟:《述异记》卷下谓:木质坚硬而有香味的木兰树是制作舟船的好材料,诗家遂以木兰舟或兰舟为舟之美称。
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③锦书:对书信的一种美称。
《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被徙流沙的丈夫窦滔。
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二、作品赏析文学赏析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
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
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及译文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及译文《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及译文《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代: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拓展阅读:作品简介《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先写清秋时节与爱人别后,独上兰舟以排遣愁怀,西楼望月恨雁来无书,再以两地相思之情如同花飘零、水流东那样出之自然来说明此情无由消除,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李清照一剪梅100字翻译
李清照一剪梅 100 字翻译 《一剪梅 》 笔调清新, 风格细腻, 给景物以情感, 景语即情语, 景物体现了她的心情, 显示着她的形象特征。
分享了李清照 一剪梅的翻译,欢迎欣赏! 一剪梅 作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 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 心头。
译文 荷已残, 香已消, 冷滑如玉的竹席, 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 独自泛一叶兰舟。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 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 心头。
赏析 这首词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 夫妻感情甚好, 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 十分美满。
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
特别是李清照对 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
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
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 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 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 灵。
词的开头是:<红藕香残玉簟秋>,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 嫌凉的秋天。
“红藕”,即红色荷花。
“玉簟”,是精美的竹席。
这一句涵义极 其丰富, 它不仅点明了时节, 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 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
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如“红藕香残”,虽然是表示出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 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
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就表现手法及其含义来看,这一句和南唐李璟《浣溪沙 》的首句:“菡萏香销翠叶残”相类似。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全词翻译赏析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全词翻译赏析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译文] 雁群排成整齐的队伍飞回来的时候,月亮正满照着西楼。
[出自]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裳”,古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
也泛指衣服。
玉簟:音diàn ,光华如玉的精美竹席。
雁字:指雁群飞时排成“一”或“人”形。
相传雁能传书。
译文1:红藕香残,鲜艳的荷花凋谢了,从竹席上感到深深的凉意,轻轻提起薄纱罗裙,独自划着一叶兰舟。
天空中雁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倾泻在西楼,(我这在这盼望着)。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译文2: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译文3:红荷瓣脱香退,竹席处处觉凉。
悄悄更换薄绸裳,独自驾船游荡。
云空遥望怀想,雁儿“人”字成行。
天晚盼不到雁传书,月光洒遍西楼上。
荷花空自飘零,流水空自流淌。
同一的刻骨相思,两处的肠断惆怅。
解开愁苦与悲伤,实在无法可想,才从眉头挥去,忽又袭来心上。
译文4: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仅留一丝残香,素白的竹席里透出凉意,仿佛充满秋天的忧愁。
我轻轻地解下轻柔的丝裙,(换上秋装)孤独地登上美丽的兰舟。
南归的秋雁从云中掠过,却没有将锦书捎回,只有那凄冷的月光溢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译文
作品原文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白话译文已是秋天了,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仍散发着残留的幽香,睡在竹席上,已有了一些凉意。
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那精致的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掉相思的苦情。
仰望长空,白云悠悠,谁会将书信寄来?排成“人”字形的雁群飞回来时,清亮的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
我们两个人呀,患着一样的相思,却两地分离,牵动着各自的忧愁。
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刚离开了微蹙的眉梢,却又隐隐地涌上了心头。
词句注释一剪梅:词牌名,双调小令,六十字,有前后阕句句用叶韵者,而李清照此词上下阕各三平韵,应为其变体。
每句并用平收,声情低抑。
此调因李清照这首词而又名“玉簟秋”。
玉簟(diàn):光滑如玉的竹席。
兰舟:船的美称。
《述异记》卷下谓:“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
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
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
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锦书:书信的美称。
《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前秦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窦滔,可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婉,共三百四十字。
”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
雁字:雁群飞行时,常排列成“人”字或“一”字形,因称“雁字”。
相传雁能传书。
飘零:凋谢,凋零。
闲愁:无端无谓的忧愁。
无计:没有办法。
一剪梅李清照译文
一剪梅李清照译文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的作品。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 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 深情, 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全词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 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展示出一种婉约之美,格调清新,意境幽美,称 得上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
下面是一剪梅李清照译文,请参考! 一剪梅李清照译文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2,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3。
云中谁寄锦书来 4?雁字回时 5,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6,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
此情无计可消除 8,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词句注释 一剪梅:词牌名,双调小令,六十字,有前后阕句句用叶韵者,而李清照此 词上下阕各三平韵,应为其变体。
每句并用平收,声情低抑。
此调因李清照这首 词而又名“玉簟秋”。
玉簟(diàn):光滑如玉的竹席。
兰舟:船的美称。
《述异记》卷下谓:“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
昔 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
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 中。
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锦书:书信的美称。
《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前秦秦州刺史窦滔被徙 流沙,其妻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窦滔,可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 婉,共三百四十字。
”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
雁字:雁群飞行时,常排列成“人”字或“一”字形,因称“雁字”。
相传 雁能传书。
飘零:凋谢,凋零。
闲愁:无端无谓的忧愁。
无计:没有办法。
白话译文1/6已是秋天了,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仍散发着残留的幽香,睡在竹席上, 已有了一些凉意。
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那精致的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 掉相思的苦情。
仰望长空,白云悠悠,谁会将书信寄来?排成“人”字形的雁群 飞回来时,清亮的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赏析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文言文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赏析 1原文: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一:这首词是李清照用多情娟丽之笔书写的浪漫情怀,再现了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缱绻思绪。
这首词从思想上来说,首先体现了夫妻人格上平等,是一对恩爱夫妻的相思之情。
这与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婚姻家庭观念背道而驰。
这一点,在词中有深情的表白:“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
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疑,或者赵明诚有二心,就不会想象“云中谁寄锦书来”,而是必然发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或是“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的怨言。
所以,这里作者这样写,不言情而情已自见。
这种借写事来抒情,正是在艺术创作上最富有感染力的。
爱情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之一,真爱不分阶级地位,没有金钱世俗名利夹杂,否则,就不叫爱情。
这是我们现代人对爱情的诠释。
古往今来,爱情是超越时空和阶级限制的。
在封建社会里,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而女人只能从一而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感情平等。
但李清照是幸运的,和他的丈夫两相恩爱,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
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这样的断语,这样的心有灵犀,在封建社会是极其少有的。
像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也极为鲜见。
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
其次,这首词也体现了李清照感情的自我封闭,不能向外人诉说的孤独哀愁。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版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
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
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
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床榻的雅称。
《一剪梅》李清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一叶兰舟。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那排成人字形的雁群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西边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你我两个人,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遣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地缠绕上了心头。
【作品简介】《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
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
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
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
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
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
“云中谁寄锦书来?”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书抵万金”。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现的外在表现。
李清照诗词:《一剪梅》
李清照诗词:《一剪梅》
导读:本文李清照诗词:《一剪梅》,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
秋风起时,轻泛兰舟,悠悠碧水带走片片飘落的花瓣,去却带不走反复缠绵的寂寞伤离之情。
看是疏淡心事语句,其中却不知暗暗寄托了多少相思之情。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衷肠难解,欲语还休,其滋味沁入人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一剪梅》译文 李清照 宋代女词人,《一剪梅 》是她的著作,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篇李清照《一剪梅》译文,欢迎大家 阅读! 作品原文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 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 心头。
白话译文 已是秋天了,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仍散发着残留的幽香,睡在竹席上, 已有了一些凉意。
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那精致的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 掉相思的苦情。
仰望长空,白云悠悠,谁会将书信寄来?排成“人”字形的雁群 飞回来时,清亮的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
我们两个人呀,患着一样的相思,却 两地分离,牵动着各自的忧愁。
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刚离开了微蹙的 眉梢,却又隐隐地涌上了心头。
词句注释 一剪梅:词牌名,双调小令,六十字,有前后阕句句用叶韵者,而李清照此 词上下阕各三平韵,应为其变体。
每句并用平收,声情低抑。
此调因李清照这首 词而又名“玉簟秋”。
玉簟(diàn):光滑如玉的竹席。
兰舟:船的美称。
《述异记》卷下谓:“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
昔 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
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 中。
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锦书:书信的美称。
《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前秦秦州刺史窦滔被徙 流沙,其妻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窦滔,可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
婉,共三百四十字。
”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
雁字:雁群飞行时,常排列成“人”字或“一”字形,因称“雁字”。
相传 雁能传书。
飘零:凋谢,凋零。
闲愁:无端无谓的忧愁。
无计:没有办法。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的时间, 是一个首先要辨明的问题。
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 《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 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有的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
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的时令和地点;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
这些都是写分别时情景,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见 1981 年人民文 学 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
有的选本则认为,“就词的内容考察,是写 别后的思念,并非送别”;开头三句也是写“别离后”的情景(见 1981 年上海 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清照诗词 选注》、1982 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注》)。
玩味词意,比较两 说,似以后一说为胜。
首先,《琅嬛记》的记述本不可靠,如王学初在《李清照 集校注》(1979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所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 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
此则所云,显非事实。
”何况《琅 嬛记》本是伪书,所引《外传》更不知为何书,是不足为据的。
当然,更重要的 是应就词句本身来寻绎它的内容、推断它的写作背景。
从上阕开头三句看,决不 像柳永《雨霖铃》词所写的“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那样一个分别时的场面,而是写词人已与赵明诚分离,在孤独中感物伤秋、泛舟 遣怀的情状。
次句中的“罗裳”,固明指妇女服装;第三句中的“独上”,也只 能是词人自述。
至于以下各句,更非“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而是实写别后的 眼前景、心中事。
李清照 李清照(1084 年 3 月 13 日~1155 年 5 月 12 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 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 (南北宋之交) 女词人, 婉约词派代表, 有“千古第一才女” 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 白描手法, 自辟途径, 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 崇尚典雅, 提出词“别是一家” 之说, 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 留存不多, 部分篇章感时咏史, 情辞慷慨, 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
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