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培训讲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敏灸疗法
2011年3月12日 广州
灸法
?借助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 过经络腧穴的租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 的的一种方法。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医学入门》
艾灸的作用
?温散寒邪 ?回阳固脱 ?消瘀散结 ?活血逐痹 ?温通经络
热敏灸
热敏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 热敏态穴位,激发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 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能大幅度 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
热敏灸的特点
?灸感不同 ?灸位不同 ?灸量不同 ?灸效不同
小艾条、新疗法、大天地!
疾病反应点
?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相关部位会出现 病理反应,这种病理燃应伴随疾病的发生 而产生,随病情的改善而减轻或消失,这 个体表相关部位在出现病理反应期间,就 称为疾病反应点。
疾病反应点
?临床上疾病反应点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可分形态改变点和功能改变点。
50 次 髎(40)
关 元(39) 子 宫(37)
50
上印堂( 32) 太 阳(30) 风 池(20)
50
上印堂( 41) 肺 俞(36) 大肠俞( 35)
结果表明,不同疾病时腧穴热敏化有其不同的高发区域。
热敏穴位的规律
?经气感传具有高效性 艾灸热敏化腧穴极易激发经脉感传(90% 的出现率) 热敏穴位能高效发动经气感传,实现“气 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 见苍天”
周围性面瘫
病例数
分布穴区(频次)
1
2
3
50
翳 风(30) 下 关(28) 风 府(31)
功能性便秘 支气管哮喘
50
大肠俞( 31) 上巨虚( 24) 天 枢(18)
50
风 门(35) 次 髎(30) 至 阳(24)
排卵障碍性不孕
50
子 宫(24) 卵 巢(22) 关 元(14)
痛经 感冒 过敏性鼻炎
2、扩热: 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3、传热: 灸热从施灸点开始沿某一方向传导
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 施灸部位不(或 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的病所处感觉甚热
5、表面不(微) 热深部热: 施灸部位的皮肤 不(或微)热, 而皮肤下深部组 织甚至胸腹腔脏 器感觉甚热
6、产生其他非热感觉: 施灸(悬灸)部位或 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 胀、压、重、痛、麻、 冷等非热感觉
43
71/72
32
50/58
540
834/887
98.61 86.21 94.02 **
6/18 4/10 92/392
33.33 40.00 23.47
注:** 热敏化腧穴与压痛点的激发率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表明,热敏化腧穴与压痛点的灸性感传激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 不同病种的热敏化腧穴之间的灸性感传激发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
?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 “小刺 激大反应”(相关穴位对艾热异常敏感)
热敏穴位的规律
?动态性 热敏穴位的出现部位呈现时变特征,随
病情变化而变化,热敏穴位的动态性与经 穴的固定性具有不一致性。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言节者,神气之 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灵枢背腧》“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 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
?以上现象的发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 相关腧穴对艾热异常敏感,产生一个“小 刺激大反应”(其他非相关腧穴对艾热仅 产生局部和表面的热感)。
?这种现象为腧穴热敏化现象,这些已热敏 化的腧穴称为热敏化腧穴。
84/88
31
44/48
38
45/47
96.30 95.45 91.67 95.75
3/11 3/13 6/28 7/26
27.27 23.08 21.43 26.92
肠易激综合征 排卵障碍性不孕
26
4ຫໍສະໝຸດ Baidu/51
42
65/66
88.24 98.48
7/31 5/13
22.58 38.46
痛经 勃起功能障碍 合计
44
65/67
92.21 87.76 97.01
9/45 8/36 10/39
20.00 22.22 25.64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38
43/46
93.48
10/48
20.83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46
68/71
95.77
9/51
17.65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便秘
39
78/81
40
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发 生经脉感传,甚至直达病所
各病种不同穴点灸性感传激发率
面瘫
病种
病例数 43
热敏化腧穴
感传 / 总数
62/66
感传激发率 (%)
93.94
感传 / 总数
5/23
压痛点
感传激发率 (%) 21.74
三叉神经痛 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38
71/77
40
43/49
?形态改变点如皮下组织和肌肉处出现条索 状、结节状改变,皮肤出现皮疹、浅表血 管改变和色泽改变等。
?功能改变点如腧穴力敏化点(压痛、按之 快然)、低阻点和皮温改变等。它们或单 独存在或相互并存,构成了疾病体表征象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热敏穴位的规律
?人体腧穴存在静息态与敏化态两种状态 健康状态——静息态,皮肤表面和局部温 热感 疾病状态——敏化态,热敏六感
热敏穴位的规律
?基于上述腧穴热敏化新规律,出现了探敏 取穴、辨敏施灸的新灸法。
腧穴热敏六态
?腧穴敏化的类型多种多样,而腧穴热敏化 是一种新类型
?腧穴热敏化的特征是呈现透热、扩热、传 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和表面不(微) 热深部热、非热觉等奇异现象 只要出现一种或一种以上灸感即为热敏穴 位
1、透热: 灸热 从施灸点皮肤 表面直接向深 部组织穿透, 甚至直达胸腹 腔脏器。
热敏穴位的规律
?腧穴热敏化类型、部位、面积、强度的动 态性
?腧穴热敏化作为一种疾病的病理反应,出 现的部位与经穴定位不完全符合,但它可 以经穴为参照坐标系来定位。
热敏穴位的规律
?证候相关性 热敏穴位分布的高发区与中医证候高度相 关。初步掌握了某些疾病的腧穴热敏化分 布部位的高发区,如面瘫在翳风、感冒在 风府和上印堂、盆腔疾病在三阴交、眼科 疾病在耳垂区耳穴等。
上述灸感传导之处,病症随之而缓解: (1)悬灸风门穴,热胀感向肩部传
导,多年肩痛立即缓解; (2)悬灸阳陵泉穴,热胀感向腰部
传导,多年腰部困重紧痛感立即 缓解; (3)悬灸三阴交,热流传至下腹部, 几次治疗后盆腔积液明显改善; (4)悬灸天枢穴,热流直透腹腔, 几次治疗后,多年紊乱的肠功能 明显改善。
2011年3月12日 广州
灸法
?借助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 过经络腧穴的租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 的的一种方法。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医学入门》
艾灸的作用
?温散寒邪 ?回阳固脱 ?消瘀散结 ?活血逐痹 ?温通经络
热敏灸
热敏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 热敏态穴位,激发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 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能大幅度 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
热敏灸的特点
?灸感不同 ?灸位不同 ?灸量不同 ?灸效不同
小艾条、新疗法、大天地!
疾病反应点
?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相关部位会出现 病理反应,这种病理燃应伴随疾病的发生 而产生,随病情的改善而减轻或消失,这 个体表相关部位在出现病理反应期间,就 称为疾病反应点。
疾病反应点
?临床上疾病反应点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可分形态改变点和功能改变点。
50 次 髎(40)
关 元(39) 子 宫(37)
50
上印堂( 32) 太 阳(30) 风 池(20)
50
上印堂( 41) 肺 俞(36) 大肠俞( 35)
结果表明,不同疾病时腧穴热敏化有其不同的高发区域。
热敏穴位的规律
?经气感传具有高效性 艾灸热敏化腧穴极易激发经脉感传(90% 的出现率) 热敏穴位能高效发动经气感传,实现“气 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 见苍天”
周围性面瘫
病例数
分布穴区(频次)
1
2
3
50
翳 风(30) 下 关(28) 风 府(31)
功能性便秘 支气管哮喘
50
大肠俞( 31) 上巨虚( 24) 天 枢(18)
50
风 门(35) 次 髎(30) 至 阳(24)
排卵障碍性不孕
50
子 宫(24) 卵 巢(22) 关 元(14)
痛经 感冒 过敏性鼻炎
2、扩热: 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3、传热: 灸热从施灸点开始沿某一方向传导
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 施灸部位不(或 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的病所处感觉甚热
5、表面不(微) 热深部热: 施灸部位的皮肤 不(或微)热, 而皮肤下深部组 织甚至胸腹腔脏 器感觉甚热
6、产生其他非热感觉: 施灸(悬灸)部位或 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 胀、压、重、痛、麻、 冷等非热感觉
43
71/72
32
50/58
540
834/887
98.61 86.21 94.02 **
6/18 4/10 92/392
33.33 40.00 23.47
注:** 热敏化腧穴与压痛点的激发率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表明,热敏化腧穴与压痛点的灸性感传激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 不同病种的热敏化腧穴之间的灸性感传激发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
?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 “小刺 激大反应”(相关穴位对艾热异常敏感)
热敏穴位的规律
?动态性 热敏穴位的出现部位呈现时变特征,随
病情变化而变化,热敏穴位的动态性与经 穴的固定性具有不一致性。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言节者,神气之 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灵枢背腧》“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 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
?以上现象的发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 相关腧穴对艾热异常敏感,产生一个“小 刺激大反应”(其他非相关腧穴对艾热仅 产生局部和表面的热感)。
?这种现象为腧穴热敏化现象,这些已热敏 化的腧穴称为热敏化腧穴。
84/88
31
44/48
38
45/47
96.30 95.45 91.67 95.75
3/11 3/13 6/28 7/26
27.27 23.08 21.43 26.92
肠易激综合征 排卵障碍性不孕
26
4ຫໍສະໝຸດ Baidu/51
42
65/66
88.24 98.48
7/31 5/13
22.58 38.46
痛经 勃起功能障碍 合计
44
65/67
92.21 87.76 97.01
9/45 8/36 10/39
20.00 22.22 25.64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38
43/46
93.48
10/48
20.83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46
68/71
95.77
9/51
17.65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便秘
39
78/81
40
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发 生经脉感传,甚至直达病所
各病种不同穴点灸性感传激发率
面瘫
病种
病例数 43
热敏化腧穴
感传 / 总数
62/66
感传激发率 (%)
93.94
感传 / 总数
5/23
压痛点
感传激发率 (%) 21.74
三叉神经痛 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38
71/77
40
43/49
?形态改变点如皮下组织和肌肉处出现条索 状、结节状改变,皮肤出现皮疹、浅表血 管改变和色泽改变等。
?功能改变点如腧穴力敏化点(压痛、按之 快然)、低阻点和皮温改变等。它们或单 独存在或相互并存,构成了疾病体表征象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热敏穴位的规律
?人体腧穴存在静息态与敏化态两种状态 健康状态——静息态,皮肤表面和局部温 热感 疾病状态——敏化态,热敏六感
热敏穴位的规律
?基于上述腧穴热敏化新规律,出现了探敏 取穴、辨敏施灸的新灸法。
腧穴热敏六态
?腧穴敏化的类型多种多样,而腧穴热敏化 是一种新类型
?腧穴热敏化的特征是呈现透热、扩热、传 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和表面不(微) 热深部热、非热觉等奇异现象 只要出现一种或一种以上灸感即为热敏穴 位
1、透热: 灸热 从施灸点皮肤 表面直接向深 部组织穿透, 甚至直达胸腹 腔脏器。
热敏穴位的规律
?腧穴热敏化类型、部位、面积、强度的动 态性
?腧穴热敏化作为一种疾病的病理反应,出 现的部位与经穴定位不完全符合,但它可 以经穴为参照坐标系来定位。
热敏穴位的规律
?证候相关性 热敏穴位分布的高发区与中医证候高度相 关。初步掌握了某些疾病的腧穴热敏化分 布部位的高发区,如面瘫在翳风、感冒在 风府和上印堂、盆腔疾病在三阴交、眼科 疾病在耳垂区耳穴等。
上述灸感传导之处,病症随之而缓解: (1)悬灸风门穴,热胀感向肩部传
导,多年肩痛立即缓解; (2)悬灸阳陵泉穴,热胀感向腰部
传导,多年腰部困重紧痛感立即 缓解; (3)悬灸三阴交,热流传至下腹部, 几次治疗后盆腔积液明显改善; (4)悬灸天枢穴,热流直透腹腔, 几次治疗后,多年紊乱的肠功能 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