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疗法
热敏灸文档
![热敏灸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b07e14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3.png)
热敏灸引言热敏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利用特定的热敏灸药物在人体经络穴位上施行热敏刺激,以达到调理人体机能、治疗疾病的目的。
热敏灸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与改进,已经成为中医理疗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介绍热敏灸的原理、方法和适用病症,以及注意事项和效果评估。
热敏灸的原理热敏灸的原理是通过将特定的热敏灸药放在穴位上,并通过燃烧或加热的方式使其释放出热能,刺激经络系统和人体内部的机能。
这种热能刺激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加速病理代谢物的排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或改善人体健康的效果。
热敏灸的方法热敏灸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穴位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和中医诊断,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热敏灸。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合谷、涌泉等。
2.热敏灸药物的准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热敏灸药物。
常用的热敏灸药物有艾叶、艾草等。
3.热敏灸药物的加热:将选择好的热敏灸药物进行加热处理,使其达到合适的温度。
4.穴位的热敏灸:将加热后的热敏灸药物放在选择好的穴位上,并适当施加刺激,使热能充分渗透到经络系统和人体内部。
5.热敏灸的时间控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能力,控制热敏灸的时间,一般在10-20分钟左右。
热敏灸适用病症热敏灸适用于多种病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1.风寒湿痹:由于寒湿引起的关节肌肉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常见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
2.肩周炎:肩关节周围的炎症和疼痛,常见于炎症性疾病或过度使用引起的损伤。
3.肩颈痛:由于肩颈肌肉痉挛或劳损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4.腰腿痛:腰部和下肢出现的疼痛和不适,常见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
5.冷痹症状:由于寒冷引起的肢体冰冷、麻木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注意事项在进行热敏灸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灸前的准备:在进行热敏灸前,必须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确定病因和病情,以免造成不良反应。
2.穴位的选择和确定:选择合适的穴位非常重要,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中医诊断来确定。
三溪堂传统中医疗法之热敏灸
![三溪堂传统中医疗法之热敏灸](https://img.taocdn.com/s3/m/8203ecd4d5bbfd0a795673d9.png)
热敏灸什么是热敏灸疗法热敏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感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
什么是热敏穴热敏穴即穴位热敏化,是一种疾病体表反应现象。
健康的机体无穴位热敏化,当人体出现疾病或亚健康状态下,相关的穴位会发生热敏,而这些穴位对艾热异常敏感,会产生一个“小刺激大反应”(此时其他穴位对艾热只有局部和表面的热感)。
具体灸感为: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其他非热感等6种。
在用艾灸刺激穴位时,只要有以上一种或一种以上灸感,就表示该穴位为热敏穴。
在操作过程中,能否正确找到热敏穴是此疗法的关键所在。
灸量因个人不同而不同传统悬灸的灸量每次每穴一般从10分钟到15分钟,或者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而热敏灸,在施灸时,每穴的时间是因人因病因穴而不同,是以个体化的热敏灸感消失为度的施灸时间。
做到了个体化充足灸量。
热敏灸疗法适合病症呼吸系统疾病:感冒伤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肠胃疾病: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胃病妇科:原发性痛经、盆腔炎、卵巢保养、乳腺保养男科:阳痿、性功能障碍、慢性前列腺炎神经性疾病:偏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枕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失眠、痹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骨性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网球肘亚健康患者:易疲劳、乏力、记忆力下降、精神紧张热敏灸疗法禁忌症婴幼儿、昏迷患者、感觉障碍者、皮肤溃疡处、肿瘤晚期、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液病、大量吐血、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禁灸。
过饥、过饱、过劳、醉酒等不宜施灸。
热敏灸
![热敏灸](https://img.taocdn.com/s3/m/4232ae11a8956bec0875e31a.png)
热敏灸疗法理论常用灸法分类第一节热敏灸疗法什么是热敏灸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能大幅度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
热敏灸与传统的温和灸法不同之处:1、灸感不同传统灸只产生热感,没有传导的现象;腧穴热敏化的特征是呈现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和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现象。
只要出现一种或一种以上灸感达到热敏化。
2、灸位不同传统灸法未认识到穴位有静息态与敏化态的区别,因此施灸时很少有激发以气传感的现象。
而热敏灸要求施灸的穴位是敏化态穴位,易激发经气传导。
3、灸量不同传统灸法一般灸量:施灸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或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热敏灸要求灸量:施灸时间因人而异,热敏灸感消失为度(饱和消敏灸量)。
4、灸效不同热敏灸的疗效远比传统灸疗效好。
一、热敏灸的理论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相关部位会出现病理反应,这种病理反应伴随疾病的发生而产生,随病情的改善而减轻或消失,这个体表相关部位在出现病理反应期间,就称为疾病反应点。
人体穴位存在两种状态:静息态(健康状态)与敏化态(疾病状态)。
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腧穴会发生敏化,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小刺激大反应”。
1、热敏化的特征:当受到艾热刺激时呈现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和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现象。
2、具有普遍性,艾灸热敏化穴位易激发经气传感:出现率约90%。
3、证候相关性:热敏穴位分布的高发区与中医证候高度相关。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初步掌握了某些疾病的腧穴热敏化分布部位的高发区,如面瘫在翳风、感冒在风府和上印堂、盆腔疾病在三阴交、眼科疾病在耳垂区耳穴等。
3、动态性:热敏穴位的出现部位随病情变化而变化,出现的部位与经穴定位不完全符合,可能是穴位标准定位的上下左右的大致位置。
4、遁经感传,气至病所。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热敏灸疗法
![热敏灸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6678896b3186bceb18e8bb7f.png)
图-6 其他非热感觉灸示意图 以上灸疗现象的发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相关穴位对艾热异常敏感,产生一个“小 刺激大反应”(其他非相关穴位对艾热仅产生局部和表面的热感)。这种现象称为穴位热敏现 象,这些已热敏的穴位称为热敏穴位。 (二)穴位热敏的探查 1.灸材选择 热敏穴位的最佳刺激方式为艾条悬灸,故选择纯艾条作为穴位热敏探查的灸材。 2.探查准备 保持诊室安静,温度在 20~30℃。让患者选择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探查部位,放松肌肉, 均匀呼吸,思想集中,体会艾灸时的感觉。医生集中注意力于施灸部位,询问患者在艾灸探 查过程中的感觉。 3.探查部位 穴位热敏是疾病在体表的一种反应状态,它直接或间接的反映机体疾病的部位、性质和 病理变化。不同病症穴位热敏的出现部位是不同的,但是有其规律,不同病症的穴位热敏高 发部位见下述。 4.探查手法 用点燃的艾条,对准选择的上述热敏穴位作为施灸部位进行悬灸,距离皮肤 3 厘米左右 处熏烤,使患者局部感觉温热而无灼痛感。常用的悬灸探查手法有回旋灸、循经往返灸、雀 啄灸、温和灸等。热敏穴位的探查手法通常是这 4 种手法的组合。按上述顺序每种手法操作 1 分钟,反复重复上述手法,灸至皮肤潮红为度,一般 2~3 遍即可,然后再施行温和灸手 法进行治疗。 (1)回旋灸(见图-7):用点燃的艾条,与施灸部位皮肤保持一定距离,均匀地往复回 旋熏烤施灸。 (2)循经往返灸(见图-8):用点燃的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 3 厘米左右,匀速地 沿经脉循行方向往返移动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路线温热潮红为度。
已发生热敏。
(三)热敏灸的施灸手法
热敏灸疗法采用艾条悬灸的方法,可分为单点温和灸、双点温和灸、三点温和灸、接力
温和灸、循经往返灸。
1.单点温和灸
将点燃的艾条对准选择的热敏穴位,在距离皮肤 3 厘米左右施行温和灸法,以患者无灼
热敏灸的功效与作用
![热敏灸的功效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4643ff1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d3.png)
热敏灸的功效与作用热敏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它利用灸的原理来治疗疾病。
灸疗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热量的传导,刺激人体穴位,调整气血运行,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热敏灸具有温阳通络、祛寒驱湿、舒筋活络、疏散寒湿、驱散寒邪、增强免疫力等多种功效。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热敏灸的功效与作用。
一、温阳通络热敏灸利用燃烧的热能,通过激发穴位,使其发生变化,从而传导给经络,进而调节脏腑功能。
热量的输入能够通过经络直接进入体内,促使气血运行,通畅经脉。
它可以加速气血循环,增强阳气,消除寒湿,从而达到温阳通络的作用。
温阳通络作用的实践表明,它对于寒邪侵袭引起的胸痛、头痛、关节疼痛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二、祛寒驱湿热敏灸对于寒湿的驱除也有一定的疗效。
寒湿是中医学中经常提及的致病因素之一,它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热敏灸可以通过温热的刺激作用,祛除体内的寒湿邪气。
在疗法过程中,热量的传导可以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寒湿的病理变化,恢复阳气的活力。
这对于湿冷性疾病如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具有良好的疗效。
三、舒筋活络热敏灸的疗法中,通过灸热的刺激,可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软组织的营养供应,增强肌肉的收缩力和弹性,促进筋骨的修复和再生。
这对于肌肉痉挛、扭伤、劳损等症状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此外,热敏灸还可以缓解肌肉的僵硬和疼痛,促进局部的新陈代谢,达到舒筋活络的作用。
四、疏散寒湿寒湿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病理因素,它可以引起血液循环不畅,血液黏稠,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热敏灸能够通过温热的刺激,加速寒湿的疏散。
热量的输入可以促使血液循环加速,寒湿逐渐被排出体外,从而改善寒湿引起的各种症状,如水肿、风湿痛等。
疏散寒湿作用的实践证明,热敏灸对于慢性关节炎、湿疹等寒湿内蕴的病症有良好的疗效。
五、驱散寒邪中医学将寒邪视为一种致病因素,它可以侵袭人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各种疾病。
热敏灸能够通过温热的刺激,驱散体内的寒邪。
热敏灸
![热敏灸](https://img.taocdn.com/s3/m/60161b35f78a6529657d532e.png)
热敏灸热敏灸疗法理论常用灸法分类第一节热敏灸疗法什么是热敏灸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能大幅度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
热敏灸与传统的温和灸法不同之处:1、灸感不同传统灸只产生热感,没有传导的现象;腧穴热敏化的特征是呈现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和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现象。
只要出现一种或一种以上灸感达到热敏化。
2、灸位不同传统灸法未认识到穴位有静息态与敏化态的区别,因此施灸时很少有激发以气传感的现象。
而热敏灸要求施灸的穴位是敏化态穴位,易激发经气传导。
3、灸量不同传统灸法一般灸量:施灸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或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热敏灸要求灸量:施灸时间因人而异,热敏灸感消失为度(饱和消敏灸量)。
4、灸效不同热敏灸的疗效远比传统灸疗效好。
一、热敏灸的理论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相关部位会出现病理反应,这种病理反应伴随疾病的发生而产生,随病情的改善而减轻或消失,这个体表相关部位在出现病理反应期间,就称为疾病反应点。
人体穴位存在两种状态:静息态(健康状态)与敏化态(疾病状态)。
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腧穴会发生敏化,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小刺激大反应”。
1、热敏化的特征:当受到艾热刺激时呈现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和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现象。
2、具有普遍性,艾灸热敏化穴位易激发经气传感:出现率约90%。
3、证候相关性:热敏穴位分布的高发区与中医证候高度相关。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初步掌握了某些疾病的腧穴热敏化分布部位的高发区,如面瘫在翳风、感冒在风府和上印堂、盆腔疾病在三阴交、眼科疾病在耳垂区耳穴等。
3、动态性:热敏穴位的出现部位随病情变化而变化,出现的部位与经穴定位不完全符合,可能是穴位标准定位的上下左右的大致位置。
4、遁经感传,气至病所。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热敏灸疗法
![热敏灸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82b91ddb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82.png)
热敏灸疗法又称热敏悬灸,全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简称“热敏灸”,属于针灸的一种,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无副作用,效果优于一般临床针灸。
该技术因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副作用,效果却超越临床针灸而闻名,属于临床针灸替代疗法。
热敏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
热敏灸方法,就是将点燃的艾材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大幅度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
“十六字”总结操作关键陈日新说,热敏灸的操作技术关键可用16字来概括:探感定位、辨敏施灸、量因人异、敏消量足。
探感定位热敏灸在穴位选取上是以感觉法确定最佳施灸部位,即6种热敏灸感(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其他非热感觉)的出现部位为最佳施灸部位。
因此,需要以艾热为刺激源探查不同部位的灸感,从而确定热敏穴位作为施灸部位。
辨敏施灸热敏穴位有首选与后选、主选与次选之分,需要分析和辨别,从而采用相应的悬灸方法施灸。
如以出现热敏灸感经过,或直达病变部位的热敏穴位为主选热敏穴位;以出现非热灸感的热敏穴位为主选热敏穴位,而非热灸感中又以痛感优于酸胀感;以出现较强的热敏灸感的热敏穴位为首选热敏穴位。
量因人异艾灸剂量由艾灸强度、艾灸面积、艾灸时间三个因素组成,在前两个因素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艾灸剂量主要由艾灸时间所决定。
在施行热敏灸疗法时,每穴的施灸时间,因人因病因穴而不同,是以个体化的热敏灸感消失为度的施灸时间。
不同热敏穴位施灸时从热敏灸感产生至热敏灸感消失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从10~200分钟不等,这就是热敏穴位的最佳个体化施灸剂量。
敏消量足热敏灸疗法强调每次艾灸要达到个体化的消除穴位敏化状态的饱和灸量,这是保证热敏灸临床疗效的关键之一。
热敏灸技术
![热敏灸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a8be04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1.png)
注
施灸前 施灸时
施灸后
意 事 项
• 告知艾灸 过程,消
• 根据患者年龄、性 别、体质、病情, 采取舒适体位,充 分暴露施灸部位。
• 告知患者施灸 结束后2小时内 不宜洗澡与劳 累,注意保暖,
除患者对 • 注意防止艾火脱落
避风寒
艾灸的张
灼伤患者,注意热 感强度适宜。
• 须将燃着的艾 条彻底熄灭,
感。
原发性痛经:关元、子宫、次髎(双侧)、 三阴交(双侧)
慢性前列腺炎:关元、中极、肾俞(双侧)、命门/次 髎(双侧)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内/外膝眼、梁丘、足三里、阴陵泉、 阿是穴
偏瘫:百会、风池、曲池、足三里附近区域
选穴原则:
• 以出现热觉灸感经过,或直达病变部位的热 敏穴位为首选穴位。
• 以出现非热灸感的热敏穴位为首选热敏穴位, 而痛感又优于酸胀感。
证、虚症、实证,均为热敏灸疗法的适应症。
以骨性膝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症、颈腰椎疾病、 感冒、面瘫、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激惹综合症、男性 前列腺疾病、痛经、慢性盆腔炎、过敏性鼻炎、支气 管哮喘、缺血性中风等尤为适宜。
不宜热敏灸:
人群:婴儿 疾病:昏迷、脑出血急性期、大量吐/咯血 部位: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感觉障碍与皮肤溃疡处 状态:过饥、过饱、过劳、酒醉状态
热敏灸操作简要
什么是热敏灸疗法?
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 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热远部热、 表面不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 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 提高艾灸疗效的新疗法。
要素:
灸材 灸位
灸法 灸量
灸材:以艾绒为主要成分 卷成的艾条,一般规格: 直径16-35mm;艾绒纯度: 3:1~8:1。
灸类疗法热敏灸技术操作规程
![灸类疗法热敏灸技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706ed75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8.png)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程【概述】热敏灸又称热敏悬灸,全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简称“热敏灸”,属于针灸的一种,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无副作用,效果优于一般临床针灸。
腧穴热敏化是疾病在体表的敏化类型之一,它既能反应疾病的性质、病理,同时又能作为艾灸的治疗切入点,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研究表明,腧穴热敏化的最佳刺激方式为艾条悬灸刺激。
临床上凡是出现腧穴热敏化的疾病,无论热证、寒证,或是虚证、实证,均是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的适应症。
主要适用于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原发性痛经、排卵障碍性不孕、盆腔炎症、阳痿、偏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枕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脑梗塞、失眠、过敏性鼻炎、荨麻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网球肘。
【操作规程】一、选穴原则1、先选强敏化腧穴,后选弱敏化腧穴2、先选躯干部,再选四肢部3、先选近心穴,后选远心穴4、远近搭配,左右搭配,前后搭配二、灸法操作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全部采用艾条悬灸的方法,结合临床运用及腧穴热敏化的特性,将艾条悬灸分为单点灸、双点灸、三点灸。
(一)单点灸单点灸是指对单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灸操作。
根据临床操作需要,将单点灸分为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与循经往返灸。
1、回旋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均匀地左右方向或往复回旋施灸。
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暖舒适为度。
回旋灸有利于温热局部气血,临床操作以 1~3分钟为宜。
2、雀啄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对准患者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地摆动,如麻雀啄食一样,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波浪样温热感为度。
雀啄灸有利于加强施灸部位的热敏化程度,疏通局部的经络,从而为局部的经气激发,甚至产生灸性感传作进一步的准备。
临床操作以1~3分钟为宜。
3、循经往返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沿经络循行往返匀速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路线温热为度。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9b35b4caa00b52acec7ca0d.png)
(一)热敏穴位探查
对穴位热敏高发部位局部压痛点、厥阴俞、手三里、阳陵泉(健侧)进行穴位热敏探查。
(二)热敏灸治疗操作
1.局部压痛点: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向深部并向四周扩散或自觉深部有紧、压、酸、胀、痛感,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2.厥阴俞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沿腋下及上臂后外侧传至肘关节处,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2.6灸感宣教施灸者应要求被灸者,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力集中,认真体会在艾灸过程中的灸感,并及时与施灸者沟通交流。
3操作方法与流程
3.1操作方法
3.1.1探感定位热敏灸以灸感定位法确定热敏腧穴。艾热距离体表约3cm,以传统腧穴定位为中心,先行回旋灸2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1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施灸过程中热感强度适中而无灼痛,被灸者出现25种热敏灸感中的1种或1种以上的部位即为热敏腧穴,不拘是否在传统腧穴的标准位置上。
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指关节软骨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性改变,并伴软骨下骨质增生,从而使关节逐渐被破坏及产生畸形,影响膝关节功能的一种退行性疾病。
【临床表现】
1.膝关节疼痛或僵硬感,行走和上下楼梯时疼痛明显。
2.膝关节活动受限,肿胀,行走时膝关节摇摆不稳。
3.晨僵,清晨一开始活动时,感膝盖发硬、沉重、迟钝且疼痛。
3.梁丘、阴陵泉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至膝关节内并扩散至整个膝关节,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4.血海、阳陵泉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至膝关节内并扩散至整个膝关节,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三)灸疗疗程
每次选取上述1~2组穴位,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共2~3个疗程。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标准[详]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f184ef1ea5e9856a561260f0.png)
洪江市第一中医院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一、概述热敏灸又称热敏悬灸,全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简称“热敏灸”,属于针灸的一种,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无副作用,效果优于一般临床针灸。
二、操作规程一、选穴原则1.先选强敏化腧穴,后选弱敏化腧穴2.先选躯干部,再选四肢部3.先选近心穴,后选远心穴4.远近搭配,左右搭配,前后搭配二、灸法操作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全部采用艾条悬灸的方法,结合临床运用及腧穴热敏化的特性,将艾条悬灸分为单点灸、双点灸、三点灸。
(一)单点灸单点灸是指对单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灸操作。
根据临床操作需要,将单点灸分为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与循经往返灸。
1.回旋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均匀地左右方向或往复回旋施灸。
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暖舒适为度。
回旋灸有利于温热局部气血,临床操作以 1~3分钟为宜。
2.雀啄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对准患者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地摆动,如麻雀啄食一样,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波浪样温热感为度。
雀啄灸有利于加强施灸部位的热敏化程度,疏通局部的经络,从而为局部的经气激发,甚至产生灸性感传作进一步的准备。
临床操作以1~3分钟为宜。
3.循经往返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沿经络循行往返匀速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路线温热为度。
循经往返灸有利于疏导经络,激发经气。
临床操作 1~3分钟。
4.温和灸将点燃的纯艾条对准已经施行上述三个步骤的腧穴热敏化部位,在距离皮肤3cm左右施行温和灸法,以患者无灼痛感为度。
此种灸法有利于激发施灸部位的经气活动,发动灸性感传,开通经络。
临床操作以完成灸感四相过程为度(见下述施灸剂量),不拘实际操作时间。
(二)双点灸即同时对两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条悬灸操作。
操作手法包括回旋灸、雀啄灸、循经往返灸、温和灸。
双点灸有利于接通经气,开通经络。
临床操作以完成灸感四相过程为度,不拘实际操作时间。
(三)三点灸包括三角灸和T形灸,即同时对三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条悬灸操作。
热敏灸的概念和原理
![热敏灸的概念和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f7d6a1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c.png)
热敏灸的概念和原理
热敏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利用热敏感物质与热源或热刺激作用于人体穴位或病灶部位,以达到治疗疾病或保健作用的目的。
热敏治疗原理是基于热敏感物质(如艾叶、艾条、艾炷等)在受热后释放出活性成分,与人体穴位或病灶部位发生物理、化学反应。
热敏物质可通过艾灸或其他热源直接作用于皮肤,被皮肤吸收入体内,进而通过经络和穴位传导作用,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能量平衡。
主要的热敏物质为艾叶,艾叶中含有挥发油、挥发性酮、酮和酯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
在受热后,这些活性成分能够通过皮肤毛孔进入人体,对经络和穴位起到刺激、调节和疏通的作用,从而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调整免疫功能,达到治疗疾病或保健的效果。
此外,热敏灸还会通过刺激皮肤和神经末梢,改变局部温度和湿度环境,调整局部血流量和组织代谢,从而产生舒缓、止痛、抗炎和镇静作用,促进身体自愈和恢复。
总而言之,热敏灸的原理是通过热敏感物质的释放和热刺激的作用,调节和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经络系统、自身调节机制和免疫功能,从而起到治疗疾病和保健作用。
热敏灸简介-张惠萍ppt课件
![热敏灸简介-张惠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0c1379336c1eb91a375dbe.png)
热敏灸关键技术16字
1.调定灸态 2.确定灸位 3.选择灸法 4.施足灸量
热敏灸关键技术
1、调定灸态:灸态就是艾灸时的状态,它包括环 境、患者和医生三方面因素。概括来说就是静、 松、匀、守四个字。 静:静是指环境安静,心神安静。患者和医生 都必须保持心神的安定宁静,才能最大限度的激 发经络感传。 松:松是指患者肌肉的放松。使机体处于最自 然的状态,有利于激发经络感传。 匀:匀是指患者呼吸匀而慢。均匀的呼吸有利 于调整机体内环境,有利于增加机体反应的敏感 性。 守:守即是意守施灸点。这包括两个方面:一 是指患者应意守施灸点以利于经络感传的发生, 二是指医者必须将艾热固守在热敏化穴位上。
热敏灸简介
张惠萍
什么是热敏灸?
热敏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 热敏态穴位,激发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 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 的一种新疗法。
传统的悬灸疗法是以经穴为灸位,局部与 表面的温热为灸感,每穴艾灸时间没有个体的 明确灸量指标,临床灸疗疗效的潜力未能发挥。
热敏灸与传统灸的本质有何不同?
热敏灸关键技术
2、确定灸位 灸位是指艾灸施术部位,是热敏灸
疗法技术的关键。 热敏点是热敏灸疗法 的最佳作用部位。
热敏灸的选穴原则
在辨证选穴的基础上辨敏选穴
• 高发区域 • 病痛及其临近部位 • 特定穴 • 与疾病相关的经络循行部位 • 与疾病相关的神经节段分布部位
热敏灸关键技术
3、选择灸法: 艾条悬灸是热敏灸疗法的最佳灸法,
• 1.透热:灸热从施灸穴位皮肤表面直接 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 器。
2、扩热:灸热以施灸穴位为中心向周围片状 扩散。
5、表面不(微)热深部热:
施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 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腔、腹腔脏器感 觉甚热。
热敏灸 理论及操作规范
![热敏灸 理论及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bab0c6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e9.png)
二、腧穴热敏化的规律
1.穴位热敏现象具有普遍性
健康人群:腧穴热敏化出现
率约5%;而对神经系统、运
100 90
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
80 70
统、生殖系统等20种疾病,
60 50
腧穴热敏化的出现率平均可
40 30
达70%左右。
20 10
寒证、湿证、瘀证、虚证中多, 0 急性病和慢性均可出现。疾 病痊愈后,腧穴热敏出现率 下降至10%左右
C. 以出现较强的热敏灸感的热敏穴位为首选热 敏穴位。
பைடு நூலகம் 实施灸法—灸法操作
循经往返灸 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
右沿经络循行往返匀速移动施灸,以患者感觉 施灸路线温热为度。 有利于疏导经络,激发经气,临床操作2-3分 钟。
实施灸法—灸法操作
回旋灸 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特定体表部位,距离皮
施足灸量
通过临床研究,我们发现艾灸的最佳剂量是以 完成感传为度的灸量,直至热敏现象消失为一 次施灸剂量。
对热敏点完成一次治疗剂量的施灸时间因人而 宜,一般从5~100 分钟不等,每日1次。
四、热敏灸的临床应用
腧穴热敏化灸的适应症
热敏点灸的适应症主要是痛症和瘫痿类疾病如 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软组织损伤、肌 筋膜疼痛综合征、颈椎病、腰椎病、面瘫、面 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胃肠动力障碍、性功能 障碍、痛经、盆腔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 哮喘等。
腧穴热敏化的治疗方法
调定灸态 确定灸位 实施灸法 施足灸量
1、调定灸态:
环境、患者和医生三方面 ——静、松、匀、守
静:静是指环境安静,心神安静 松:松—放松—机体处于自然的状态 匀:患者呼吸匀而慢
守:守即是意守施灸点 一指患者应意守施灸点 二指医者固守热敏化穴
热敏灸的十六字诀
![热敏灸的十六字诀](https://img.taocdn.com/s3/m/ed2df15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3a.png)
热敏灸的十六字诀热敏灸,又称温热灸或艾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运用艾绒的热力作用来调理身体,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调节,具有温通经络、驱寒散寒、温养脏腑、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以下是热敏灸的十六字诀的相关参考内容,详细介绍了热敏灸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灸温适宜,温度要掌握好,不可过热或过冷。
热敏灸使用的是温度适中的艾绒,一般在40-50摄氏度之间。
过热的温度可能会引起烫伤,过冷的温度则会影响疗效。
二、穴位准确,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灸治疗。
常用的热敏灸穴位包括悬灸、手三阴交、足三里、中脘等。
三、方法规范,艾绒点燃后,要从远离皮肤的部位开始进行灸治疗,以免造成灼伤。
通过扫灸、按灸、直置灸等方法进行治疗,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
四、持续时间,每次热敏灸的持续时间一般为10-30分钟左右,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有所调整。
五、力度有分寸,施灸时力度要适中,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引起疼痛或不适。
六、身体适宜,被施灸者要注意不要在疲劳、饥饿或饱食之后进行热敏灸,以免影响效果。
七、温暖环境,施灸时要确保室内温暖,以免引起受灸部位的感受温度下降,影响治疗效果。
八、注意休息,施灸后需要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受风受寒。
九、加强自我保健,热敏灸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饮食均衡、生活规律、保持心情舒畅等方面的调节。
十、病情要求明,热敏灸作为一种中医疗法,适用于一些亚健康状态或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对于急性疾病或严重病情不适宜。
十一、避免过度依赖,热敏灸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能解决所有健康问题。
患者应保持科学的医疗观念,避免过度依赖热敏灸。
十二、遵医嘱用药,热敏灸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患者在接受热敏灸治疗的同时,还需遵循医生的药物治疗建议。
十三、注意个人卫生,接受热敏灸治疗的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每次进行热敏灸前要保持身体清洁,防止细菌感染。
十四、避免感冒,热敏灸患者要注意避免感冒,避免受风受寒,保持身体的温暖。
热敏灸实施方案
![热敏灸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cb44c0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4.png)
热敏灸实施方案热敏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施加热敏灸贴,来达到调理身体、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等作用。
热敏灸贴是一种由中药材制成的贴片,具有温热、渗透、舒筋活络的特点,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下面将介绍热敏灸的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对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有所帮助。
一、患者评估在实施热敏灸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
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体格检查等。
通过评估可以确定患者的适宜程度,以及选择合适的穴位和热敏灸贴的使用方法。
二、穴位选择热敏灸的穴位选择非常重要,不同的穴位对应着不同的疾病和症状。
在实施热敏灸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热敏灸贴的使用方法在选择好穴位后,需要正确使用热敏灸贴。
首先要将热敏灸贴放入温水中浸泡片刻,然后取出贴敷在患者的穴位上,注意贴片的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患者的皮肤。
四、疗程和频次热敏灸的疗程和频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一般情况下,每次疗程为30分钟左右,每周1-2次,连续进行2-4周。
但是对于不同病症和患者,疗程和频次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
五、注意事项在实施热敏灸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患者在使用热敏灸贴时要保持穴位周围的清洁和干燥;二是在贴敷过程中,患者要保持舒适的姿势,避免剧烈运动;三是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要特别注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总之,热敏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对于一些慢性病、疼痛症状等有一定的缓解和治疗作用。
在实施热敏灸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穴位、使用方法、疗程和频次,并且要注意一些使用注意事项,以确保疗效和安全。
希望本文所述的热敏灸实施方案能够对相关医护人员和患者有所帮助。
热敏灸临床诊疗略要
![热敏灸临床诊疗略要](https://img.taocdn.com/s3/m/14fdfec9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0.png)
防范措施
在操作前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选择合适的灸材和灸法;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控 制温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刺激;在操作后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处理异常情 况。
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展示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方式收集患者对热敏灸治疗的满意度信息。
热敏灸操作方法与技巧
探查热敏穴位方法
局部探查法
在病变部位或相关经络上,以艾条温和灸法 寻找热敏穴位,患者感到舒适或特殊感觉( 如酸、麻、胀、痛等)即为热敏穴位。
辩证探查法
根据中医辩证理论,在病变相关脏腑经络 上寻找热敏穴位,以艾条温和灸法探查, 患者感到舒适或特殊感觉即为热敏穴位。
循经探查法
根据经络走向,在病变远端经络上寻找热 敏穴位,同样以艾条温和灸法探查,患者 感到舒适或特殊感觉即为热敏穴位。
外科疾病应用实例
颈椎病
热敏灸对颈椎病引起的颈 肩疼痛、僵硬等症状有良 好疗效,可选取大椎、肩 井等穴位进行施灸。
腰椎间盘突出症
热敏灸可缓解腰椎间盘突 出症引起的腰痛、下肢麻 木等症状,可选取肾俞、 命门等穴位进行施灸。
关节炎
热敏灸对关节炎引起的关 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有较 好疗效,可选取阿是穴、 血海等穴位进行施灸。
疗效评价标准及方法介绍
评价标准
根据国际通用的疗效评价标准, 结合热敏灸特点,制定包括症状 缓解、体征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等多维度的综合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等 严谨的科研设计,运用统计学方 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确保 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安全性问题关注与防范措施
安全性问题
热敏灸新疗法
![热敏灸新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9e2d6228168884868762d683.png)
个体化饱和灸量
敏消量足
热敏灸选穴的原则
辨证选穴(经络辨证,脏腑辨证) 辨敏选穴
热敏灸技术要点-----热敏穴位的探查
热敏穴位的粗定位 指疾病状态下,相关穴位发生热敏化的高概率大致区域。每种
疾病有其相对应的穴位热敏的高发区。可以据此找到大概的热敏穴 区。
例如:面瘫病的热敏化腧穴的高发区为: 翳风穴区, 下关穴区, 阳白穴区, 风池穴区。
热敏灸的特点
• 灸感不同 • 灸位不同 • 灸量不同 • 灸效不同
热敏灸疗法与传统温和灸疗法的异同
材料
施灸部位
灸感
灸量
传统灸 艾/艾绒 腧穴 不分状态
温热
10--15min
热敏灸 艾绒 热敏化腧穴 六种热敏灸感 个体化饱和灸量
热敏灸疗法的四大规律
• 灸材热敏规律 • 灸位热敏规律 • 灸量热敏规律 • 灸效适应证热敏规律
热敏灸新疗法
主要内容
热敏灸的概念 热敏灸的特点 热敏灸疗法的四大规律 热敏灸的选穴原则 热敏灸穴位的探查 热敏灸的适应症 热敏灸的注意事项 热敏灸的“十六字技术要诀”
热敏灸的概念
• 热敏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 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深部 热、非热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 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
露施灸部位的体位 • 婴幼儿、昏迷患者、感觉障碍、皮肤溃疡处、肿瘤晚期、出血性脑
血管疾病(急性期)、血液病、大量吐(咯)血、孕妇的腹部和腰 骶部禁灸 • 艾灸局部出现水疱,水疱较小时,宜保护水疱,勿使破裂,一般数 日即可吸收自愈。如水疱过大,用注射器从水疱下方穿入,将渗出 液吸出后,从原穿刺孔注入适量庆大霉素注射液,并保留5分钟左 右,再吸出药业,外用消毒敷料保护,一般数日可痊愈
热敏灸的概念
![热敏灸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7c09c95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6.png)
热敏灸的概念
热敏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也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医传统灸法的一种,通过燃烧中药艾条或其他具有热性的物质,将热量传递给人体特定的穴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热敏灸可以起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温阳补虚等作用,对于一些慢性病和慢性痛症有着良好的疗效。
热敏灸源于我国古代医药典籍,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周朝。在《周易传》中就有记载:“左右冲行搏与灸刺刺烈犯坚以坚中弗能其报焉故曰含淬黄鍉含灸阴等各难炽蒸辟竭鬯故曰敏灸”。这段文字中提到了“含淬黄鍉”和“敏灸”,也就是热敏灸的前身。在古代,热敏灸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实践中。
总之,热敏灸作为中医药学的一种传统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它通过热量的作用来改善气血循热敏灸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慢性病和慢性痛症,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热敏灸操作简便、无副作用,特别适合于长期病症的治疗和康复。通过热敏灸,可以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达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目的。
热敏灸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将艾条或其他热敏灸材料点燃,然后将燃烧的艾条或灸材料靠近人体的特定穴位进行灸热。在灸热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掌握适当的温度和持续时间,以免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在进行热敏灸时还需要注意穴位的选择,因为每个穴位都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治疗效果。因此,对于热敏灸的操作,需要有经验丰富的中医医生进行指导和监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敏灸操作要诀
探感定位(准确定位) 辨敏施灸(择优选穴)
保证施灸部位的关键 量因人异(个体化灸量) 敏消量足(饱和灸量)
保证灸量的关键
热敏穴探查二步法
热敏穴位的粗定位 指疾病状态下,相关穴位发生热敏化的高
概率大致区域——疾病相关性 热敏穴位的细定位
确定灸位
灸位是指艾灸施术部位,是辨敏取穴新灸法 的技术关键。
热敏化穴是辨敏取穴新灸法的最佳作用部位。
选择灸法
先回旋打基础 继往返通经络 再雀啄激经气 后温灸导感传
热敏灸施灸方法
悬灸
单点灸 双点灸 三点灸
回旋灸 雀啄灸 循经往返灸 温和灸
单手双点灸 双手双点灸
三角灸 T形灸
概括来说就是静、松、匀、守四个字。
静:指环境安静,心神安静。患者和医生都必须 保持心神的安定宁静,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经络 感传。
松:指患者肌肉的放松。使机体处于最自然的状 态,有利于激发经络感传。
匀:指患者呼吸匀而慢。均匀的呼吸有利于调整 机体内环境,有利于增加机体反应的敏感性。
守:即意守施灸点。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患 者应意守施灸点以利于经络感传的发生,二是指 医者必须将艾热固守在热敏化穴上
热敏灸施灸方法
三角灸 适合部位为颈项部、腰背部、胸腹部如风池与 大椎、肾腧与腰阳关、天枢与关元。
接力温和灸 可以延长感传距离
循经往返灸 既是探穴方法,又是治疗手法,适用于正气不 足,感传较弱者,如中风偏瘫一侧。
距离皮肤3cm,以患者无灼痛感为度
施足灸量
灸量即艾灸的每次施灸剂量。 最佳剂量是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的灸量。不 管时间长短,热敏灸感消失所需的时间,就 是一次艾灸所需的剂量。
腧穴热敏六态
腧穴敏化的类型多种多样,而腧穴热敏化是一种新 类型
腧穴热敏化的特征是呈现透热、扩热、传热、局部 不(微)热远部热和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 觉等奇异现象 只要出现一种或一种以上灸感即为热敏穴位
1、透热:灸热 从施灸点皮肤 表面直接向深 部组织穿透, 甚至直达胸腹 腔脏器。
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穴位热敏高发区粗定位 (以经穴为参考坐标)
热敏穴位细定位 (以热敏灸感反应为判断标准)
是否出现热觉灸感指向、 经过或到达病变部位
是否出现非热灸感(酸胀等) 指向、经过或到达病变部位
探感定位(准确定位)
择优选择热敏穴位 热敏悬灸
(以热敏灸感为个体化灸量指标)
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一次灸疗结束
辨敏施灸(择优选穴) 量随人异(个体化灸量) 敏消量足(饱和灸量)
与病位关系密切的经络循行部位或神经节段分布的 范围内也会出现热敏点,在患病脏器和发生病理反 应的穴位之间分布的高发区与病症高度相关。
初步掌握了某些疾病的腧穴热敏化分布部位 的高发区,如面瘫在翳风、感冒在风府和上 印堂、盆腔疾病在三阴交、眼科疾病在耳垂 区眼穴等。
热敏灸的特点
灸感不同 灸位不同 灸量不同 灸效不同
小艾条、新疗法、大天地!
疾病反应点
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相关部位会出现病 理反应,这种病理反应伴随疾病的发生而产 生,随病情的改善而减轻或消失,这个体表 相关部位在出现病理反应期间,就称为疾病 反应点。
疾病反应点
临床上疾病反应点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分形态 改变点和功能改变点。
3.清涕:为大量清水样鼻涕,有时可不自觉从 鼻孔滴下;
4.鼻塞:轻重程度不一,间歇性或持续性,单 侧、双侧、或两侧交替,表现不一;
5.鼻痒:大多数感觉鼻内发痒,花粉症可伴有 眼睛、外耳道、软腭等处发痒;
6.有不同程度的嗅觉减退。
三、治疗
上印堂穴单点温和灸, 自觉热感扩散至整个 额部或额部紧压感, 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关 元(39)
50
上印堂(32) 太 阳(30)
50
上印堂(41) 肺 俞(36)
不同疾病时腧穴热敏化有其不同的高发区域。
子 宫(37) 风 池(20) 大肠俞(35)
热敏穴的规律
人体腧穴存在静息态与敏化态两种状态 健康状态——静息态,皮肤表面和局部
温热感 疾病状态——敏化态,热敏六感
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 “小刺 激大反应”(相关穴位对艾热异常敏感)
形态改变点如皮下组织和肌肉处出现条索状、结节 状改变,皮肤出现皮疹、浅表血管改变和色泽改变 等。
功能改变点如腧穴力敏化点(压痛、按之快然)、 低阻点和皮温改变等。
它们或单独存在或相互并存,构成了疾病体表征象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腧穴的内涵
生理状态下,人们并不能明显的感觉到穴位 的存在。
指在粗定位的狭小区域内对热敏穴位的准 确定位
热敏穴位细定法
回旋灸 温热施灸部位的气血 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 均匀往复回旋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暖舒 适为度。
热敏穴位细定法
循经往返灸 疏通经络,激发经气 距离皮肤3cm左右,沿经络循行往返匀速施灸, 以患者感觉施灸路线温热为度。
热敏穴位细定法
雀啄灸 加强敏化,为局部的经气激发,产生灸性感 传奠定基础。 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波浪样温热感为度。
热敏穴位细定法
温和灸 在距离皮肤3cm左右施行温和灸法,以患者无 灼痛感为度。
热敏穴位细定法
热敏穴位的探查手法 回旋、往返、雀啄灸按次序施灸,每种手法 1分钟,反复重复上述手法2—3遍,灸至皮 肤潮红为度。
热敏灸疗法
罗方
灸法
借助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 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 一种方法。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医学入门》
热敏灸
概念 采用点燃的艾草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
穴位,激发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 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能大幅度提高艾 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
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沿某一方向传导
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 热,而远离施灸部位的病所处感觉甚热
5、表面不(微) 热深部热: 施灸部位的皮肤 不(或微)热, 而皮肤下深部组 织甚至胸腹腔脏 器感觉甚热
6、产生其他非热 感觉:
施灸(悬灸)部 位或远离施灸部 位产生酸、胀、 压、重、痛、麻、 冷等非热感觉
艾灸时间是变量,艾灸强度与面积是定量, 目的在于达到最佳个体化施灸剂量—由热敏 态转化为消敏态(非热敏状态)。 每次给予艾热刺激的量最终取决于热敏化穴 位的消敏或脱敏量。
关键操作技术
调定灸态 确定灸位 选择灸法 施足灸量
调定灸态
灸态就是艾灸时的状态,它包括环境、患者 和医生三方面因素。
病理状态下,与疾病相关的穴位就会出现能 感觉到的变化。 “五藏有疾也,应出于十二原,而原各有所 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 《灵枢·九针十二原》
热敏穴的特点
热敏点出现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背俞穴、募穴、原穴 等特定穴及个别经外反应点,与患病脏腑、经络之 间有明显的特异性对应关系。
腧穴热敏化有其自身的分布规律,体表出现热敏点 的位置与其病位关系密切,与病变脏腑相关的特定 穴附近出现的机率较高,出现的部位与经穴定位不 完全符合,但它可以经穴为参照坐标系来定位。
三、治疗
通天穴双点温和 灸,自觉热感深 透或扩散或紧压 感,灸至热敏灸 感消失;
三、治疗
风池穴双点温和 灸,自觉热感深 透或向四周扩散 或沿督脉上下传 导,灸至热敏灸 感消失;
三、治疗
肺俞穴双点温和 灸,自觉热感透至 胸腔或扩散至整个 背部或热感向上肢 传导,灸至热敏灸 感消失;
三、治疗
患者细心、凝神感受灸感,一旦出现及时告 知,标记热敏穴位。
热敏穴选择三原则
首选与后选(主选与次选) 出现热感经过或直达病位的热敏穴位为首选
穴位 出现非热感的热敏穴位为首选穴位,又以痛
感优于酸胀感 出现较强热敏灸感的热敏穴位为首选穴位
艾灸剂量三要素
艾灸强度 艾灸面积 艾灸时间
上述灸感传导之处,病症随之而 缓解:
(1)悬灸风门穴,热胀感向肩部传导, 肩痛缓解
(2)悬灸阳陵泉穴,热胀感向腰部传导, 腰部困重紧痛感缓解
(3)悬灸三阴交,热流传至下腹部,盆 腔积液改善
(4)悬灸天枢穴,热流直透腹腔,肠功 能明显改善
以上现象的发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相 关腧穴对艾热异常敏感,产生一个“小刺激 大反应”(其他非相关腧穴对艾热仅产生局 部和表面的热感)。
周围性面瘫
病例数
分布穴区(频次)
1
2
3
50
翳 风(30) 下 关(28) 风 府(31)
功能性便秘 支气管哮喘
50
大肠俞(31) 上巨虚(24) 天 枢(18)
50
风 门(35) 次 髎(30) 至 阳(24)
排卵障碍性不孕
50
子 宫(24) 卵 巢(22) 关 元(14)
痛经 感冒 过敏性鼻炎
50 次 髎(40)
神阙穴单点温和灸, 自觉热感深透至腹 腔,灸至热敏灸感 消失
热敏灸实用读本
——陈日新
谢谢
热敏灸的适应症
对以下病症有良好的效果:感冒、慢性支气 管炎、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 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原发性痛经、盆 腔炎症、阳痿、偏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 面肌痉挛、枕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脑梗塞、 失眠、过敏性鼻炎、荨麻疹、颈椎病、腰椎间 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肌筋 膜疼痛综合征、网球肘。
热敏灸治疗过敏性鼻炎
一、概述
过敏性鼻炎是指鼻黏膜接触变应原后,由免 疫球蛋白介导的炎症反应及其引发的一系列 鼻部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