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资料
热敏灸的操作核心技术要点
![热敏灸的操作核心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f348fa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3c.png)
热敏灸的操作核心技术要点学习热敏灸这么久,今天来说说关键要点。
首先我理解,热敏灸和普通艾灸还是有区别的。
普通艾灸就是按照穴位灸,但是热敏灸是要找热敏点,这可不容易呢。
我一开始的时候,就是到处乱找,心里还想这热敏点到底在哪啊。
我总结啊,找热敏点的时候得特别仔细,这个热敏点可能会有几种反应,比如说透热,就是你在一个点艾灸,但是热感会往别的地方传导,像我给家里人做的时候,在足三里附近找热敏点,灸的时候他就感觉这个热沿着腿往下走,这就是透热。
还有扩热,在灸一个点的时候,周围一大片都热起来了,就像你往池塘里扔个石头,涟漪一圈圈扩大似的。
这时候就找到了热敏点,这就是很重要的一点,要会判断。
还有啊,热敏灸的操作距离也要把握好。
我开始的时候就没整明白,离得近怕烫着,离得远又没效果。
我觉得可以先从稍微远一点开始试探,大概3 - 5厘米的样子,再慢慢根据热感调整。
对了还有个要点,就是在热敏灸的时候手法也很关键。
要根据热敏点的不同反应调整手法,如果是那种透热很强的人,得慢慢移动艾条,我理解就像是追踪那种热感的源头一样。
不能死脑筋地悬在一个空中一个点上。
至于艾灸的时间呢,也是不好掌握。
我看书本上说,要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
啥是热敏灸感消失呢?就是那些透热、扩热啥的都没了。
但是实际操作中,每个人的感觉不同啊。
我一个朋友,他的热敏感持续的时间就很短,可能就10来分钟,我开始还以为没灸够,后来发现他的热敏灸感确实消失了,我就明白了不是所有人都要按照一个固定时间来操作的。
我觉得学习热敏灸,真的要多实践。
就像学骑自行车,你光看别人骑是不行的,自己得摔几个跟头。
我平常就是拿着自己当试验品,也给家人朋友试试,慢慢就总结出这些要点了。
还有一些参考资料也很有用,比如《热敏灸实用读本》这本书,里面就有很多实例和详细的解释,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不过我也知道我现在理解的可能还不够全面,还得不断学习呀。
热敏灸诊疗操作规范
![热敏灸诊疗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772e288b9d528ea81c77940.png)
热敏灸热敏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其他非热感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
热敏穴位的探查:(一)热敏穴位的粗定位,在疾病状态下,相关穴位发生热敏化的高概率大致区域。
(二)热敏穴位的细定位,在上述粗定位的狭小区域对热敏穴位的准确定位。
细定位的探查手法有4种:1.回旋灸,用点燃的艾条的一端与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cm左右,不固定地反复旋转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热潮红为度。
有利于温热施灸部位的气血。
2.循经往返灸,用点燃的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沿经脉方向循经往返匀速移动施灸,以感觉施灸路线温热潮红为度。
有利于疏通经络,激发经气。
3.雀啄灸,用点燃的艾条的一端与皮肤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的施灸。
有利于施灸部位进一步加强敏化,从而为局部的经气激发,产生灸感奠定基础。
4.温和灸,用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穴位或患处,约距皮肤3cm左右施灸,使局部有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
有利于施灸部位进一步激发经气,发动感传。
按以上前3种手法顺序每种操作1分钟,反复重复上述手法,灸至皮肤潮红为度,一般2-3遍即可。
然后再施行温和灸手法。
热敏灸的选穴原则:1.以出现热觉灸感经过,或直达病变部位的热敏穴位为首选热敏穴位。
2.以出现非热灸感的热敏穴位为首选热敏穴位,而痛觉又优于酸胀感。
3.以出现较强的热敏灸感的热敏穴位为首选热敏穴位。
热敏灸的施灸方法:1.单点温和灸:激发经气,发动感传,开通经络;2.双点温和灸:传导经气,开通经络;3.三点温和灸:接通经气,开通经络;4.接力温和灸:延长感传;5.循经往返灸:疏导经络,激发经气。
热敏灸的适应证:临床上凡是出现热敏穴位的疾病,无论热证,寒证,或是虚证,实证,均是热敏灸疗法的适应证。
热敏灸对下列病症能明显提高疗效:骨性膝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感冒,面瘫,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激惹综合征,男性性功能障碍,痛经,慢性盆腔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缺血性中风等。
热敏灸
![热敏灸](https://img.taocdn.com/s3/m/60161b35f78a6529657d532e.png)
热敏灸热敏灸疗法理论常用灸法分类第一节热敏灸疗法什么是热敏灸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能大幅度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
热敏灸与传统的温和灸法不同之处:1、灸感不同传统灸只产生热感,没有传导的现象;腧穴热敏化的特征是呈现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和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现象。
只要出现一种或一种以上灸感达到热敏化。
2、灸位不同传统灸法未认识到穴位有静息态与敏化态的区别,因此施灸时很少有激发以气传感的现象。
而热敏灸要求施灸的穴位是敏化态穴位,易激发经气传导。
3、灸量不同传统灸法一般灸量:施灸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或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热敏灸要求灸量:施灸时间因人而异,热敏灸感消失为度(饱和消敏灸量)。
4、灸效不同热敏灸的疗效远比传统灸疗效好。
一、热敏灸的理论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相关部位会出现病理反应,这种病理反应伴随疾病的发生而产生,随病情的改善而减轻或消失,这个体表相关部位在出现病理反应期间,就称为疾病反应点。
人体穴位存在两种状态:静息态(健康状态)与敏化态(疾病状态)。
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腧穴会发生敏化,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小刺激大反应”。
1、热敏化的特征:当受到艾热刺激时呈现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和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现象。
2、具有普遍性,艾灸热敏化穴位易激发经气传感:出现率约90%。
3、证候相关性:热敏穴位分布的高发区与中医证候高度相关。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初步掌握了某些疾病的腧穴热敏化分布部位的高发区,如面瘫在翳风、感冒在风府和上印堂、盆腔疾病在三阴交、眼科疾病在耳垂区耳穴等。
3、动态性:热敏穴位的出现部位随病情变化而变化,出现的部位与经穴定位不完全符合,可能是穴位标准定位的上下左右的大致位置。
4、遁经感传,气至病所。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热敏灸理论与技术操作
![热敏灸理论与技术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2befcae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26.png)
表6 腧穴热敏化分布穴区
表6结果表明,不同疾病时腧穴热敏化有其不同的高发区域。
27
▪ 规律六:
▪ 艾灸热敏化腧穴极易 激发经脉感传(90%的出 现率)乃至气至病所。
28
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发 生经脉感传,甚至直达病所。
29
表7 各病种不同穴点灸性感传激发率
病种
病例数
热敏化腧穴
注:** 热敏化腧穴与压痛点的激发率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表明,热敏化腧穴与压痛点的灸性感传激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
不同病种的热敏化腧穴之间的灸性感传激发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
30
我们的研究表明艾
灸热敏化腧穴极易发 70
动循经感传,出现率 60
达95%左右,而非热 50
40
敏化腧穴循经感传出 30
18
(2)各疾病组腧穴热敏化出现率(表2、表3)
表2:各疾病组腧穴热敏化出现率
病种
三叉神经痛 肠易激综合征 痛经 勃起功能障碍 支气管哮喘 慢性支气管炎 排卵障碍性不孕
病例数
阳性数
出现率 (%)
50
38
76.00 △△
50
26
52.00 △△
50
43
86.00 △△
50
32
64.00 △△
50
40
▪ 江西热敏灸的特点:
▪ 1、规模大:江西省中医院各科室都在使用;江西省48 家 市、县中医院针灸科在使用,全国27个省
▪ 市医院在使用。
1
2、内涵深:江西热敏灸是在一项源于《内 经》、基于临床、继承创新、提高疗效的 全新灸疗理论指导下的艾灸新疗法。
2
▪ 3、疗效好:经全国98家医院临床应用证明: 热敏灸对20多种疾病的疗效明显提高,一致 认为:小艾条、新疗法、大天地!
热敏灸技术
![热敏灸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a8be04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1.png)
注
施灸前 施灸时
施灸后
意 事 项
• 告知艾灸 过程,消
• 根据患者年龄、性 别、体质、病情, 采取舒适体位,充 分暴露施灸部位。
• 告知患者施灸 结束后2小时内 不宜洗澡与劳 累,注意保暖,
除患者对 • 注意防止艾火脱落
避风寒
艾灸的张
灼伤患者,注意热 感强度适宜。
• 须将燃着的艾 条彻底熄灭,
感。
原发性痛经:关元、子宫、次髎(双侧)、 三阴交(双侧)
慢性前列腺炎:关元、中极、肾俞(双侧)、命门/次 髎(双侧)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内/外膝眼、梁丘、足三里、阴陵泉、 阿是穴
偏瘫:百会、风池、曲池、足三里附近区域
选穴原则:
• 以出现热觉灸感经过,或直达病变部位的热 敏穴位为首选穴位。
• 以出现非热灸感的热敏穴位为首选热敏穴位, 而痛感又优于酸胀感。
证、虚症、实证,均为热敏灸疗法的适应症。
以骨性膝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症、颈腰椎疾病、 感冒、面瘫、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激惹综合症、男性 前列腺疾病、痛经、慢性盆腔炎、过敏性鼻炎、支气 管哮喘、缺血性中风等尤为适宜。
不宜热敏灸:
人群:婴儿 疾病:昏迷、脑出血急性期、大量吐/咯血 部位: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感觉障碍与皮肤溃疡处 状态:过饥、过饱、过劳、酒醉状态
热敏灸操作简要
什么是热敏灸疗法?
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 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热远部热、 表面不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 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 提高艾灸疗效的新疗法。
要素:
灸材 灸位
灸法 灸量
灸材:以艾绒为主要成分 卷成的艾条,一般规格: 直径16-35mm;艾绒纯度: 3:1~8:1。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ff234c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f.png)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热敏灸专业委员会
【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
【年(卷),期】2017(012)008
【摘要】本操作规范为世界中医药学会热敏灸专业委员会编写的热敏灸技术操作标准,本标准指出热敏灸技术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施灸前准备、操作方法与流程、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总页数】6页(P1959-1964)
【作者】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热敏灸专业委员会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8
【相关文献】
1.穴位热敏灸技术联合黄体酮注射治疗急性肾绞痛临床观察 [J], 陈俊;叶菁
2.《热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技术操作规范》的研制体会和说明 [J], 熊俊;张波;迟振海;陈日新
3.热敏灸结合PNF技术治疗脑梗死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观察 [J], 张娟;王应军;彭宏;刘海玲
4.江西将热敏灸技术服务纳入公卫和医保 [J], 无
5.热敏灸结合PNF技术治疗脑梗死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研究 [J], 彭宏; 张娟; 王应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09f26dd650e52ea541898a6.png)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一、概述热敏灸又称热敏悬灸,全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简称“热敏灸”,属于针灸的一种,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无副作用,效果优于一般临床针灸。
二、操作规程1、选穴原则(1)先选强敏化腧穴,后选弱敏化腧穴(2)先选躯干部,再选四肢部(3)先选近心穴,后选远心穴(4)远近搭配,左右搭配,前后搭配2、灸法操作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全部采用艾条悬灸的方法,结合临床运用及腧穴热敏化的特性,将艾条悬灸分为单点灸、双点灸、三点灸。
(1)单点灸单点灸是指对单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灸操作。
根据临床操作需要,将单点灸分为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与循经往返灸。
①回旋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均匀地左右方向或往复回旋施灸。
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暖舒适为度。
回旋灸有利于温热局部气血,临床操作以 1~3分钟为宜。
②雀啄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对准患者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地摆动,如麻雀啄食一样,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波浪样温热感为度。
雀啄灸有利于加强施灸部位的热敏化程度,疏通局部的经络,从而为局部的经气激发,甚至产生灸性感传作进一步的准备。
临床操作以1~3分钟为宜。
③循经往返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沿经络循行往返匀速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路线温热为度。
循经往返灸有利于疏导经络,激发经气。
临床操作 1~3分钟。
④温和灸将点燃的纯艾条对准已经施行上述三个步骤的腧穴热敏化部位,在距离皮肤3cm左右施行温和灸法,以患者无灼痛感为度。
此种灸法有利于激发施灸部位的经气活动,发动灸性感传,开通经络。
临床操作以完成灸感四相过程为度(见下述施灸剂量,不拘实际操作时间。
(2)双点灸即同时对两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条悬灸操作。
操作手法包括回旋灸、雀啄灸、循经往返灸、温和灸。
双点灸有利于接通经气,开通经络。
临床操作以完成灸感四相过程为度,不拘实际操作时间。
(3)三点灸包括三角灸和T形灸,即同时对三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条悬灸操作。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9b35b4caa00b52acec7ca0d.png)
(一)热敏穴位探查
对穴位热敏高发部位局部压痛点、厥阴俞、手三里、阳陵泉(健侧)进行穴位热敏探查。
(二)热敏灸治疗操作
1.局部压痛点: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向深部并向四周扩散或自觉深部有紧、压、酸、胀、痛感,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2.厥阴俞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沿腋下及上臂后外侧传至肘关节处,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2.6灸感宣教施灸者应要求被灸者,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力集中,认真体会在艾灸过程中的灸感,并及时与施灸者沟通交流。
3操作方法与流程
3.1操作方法
3.1.1探感定位热敏灸以灸感定位法确定热敏腧穴。艾热距离体表约3cm,以传统腧穴定位为中心,先行回旋灸2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1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施灸过程中热感强度适中而无灼痛,被灸者出现25种热敏灸感中的1种或1种以上的部位即为热敏腧穴,不拘是否在传统腧穴的标准位置上。
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指关节软骨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性改变,并伴软骨下骨质增生,从而使关节逐渐被破坏及产生畸形,影响膝关节功能的一种退行性疾病。
【临床表现】
1.膝关节疼痛或僵硬感,行走和上下楼梯时疼痛明显。
2.膝关节活动受限,肿胀,行走时膝关节摇摆不稳。
3.晨僵,清晨一开始活动时,感膝盖发硬、沉重、迟钝且疼痛。
3.梁丘、阴陵泉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至膝关节内并扩散至整个膝关节,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4.血海、阳陵泉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至膝关节内并扩散至整个膝关节,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三)灸疗疗程
每次选取上述1~2组穴位,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共2~3个疗程。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标准[详]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f184ef1ea5e9856a561260f0.png)
洪江市第一中医院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一、概述热敏灸又称热敏悬灸,全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简称“热敏灸”,属于针灸的一种,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无副作用,效果优于一般临床针灸。
二、操作规程一、选穴原则1.先选强敏化腧穴,后选弱敏化腧穴2.先选躯干部,再选四肢部3.先选近心穴,后选远心穴4.远近搭配,左右搭配,前后搭配二、灸法操作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全部采用艾条悬灸的方法,结合临床运用及腧穴热敏化的特性,将艾条悬灸分为单点灸、双点灸、三点灸。
(一)单点灸单点灸是指对单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灸操作。
根据临床操作需要,将单点灸分为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与循经往返灸。
1.回旋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均匀地左右方向或往复回旋施灸。
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暖舒适为度。
回旋灸有利于温热局部气血,临床操作以 1~3分钟为宜。
2.雀啄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对准患者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地摆动,如麻雀啄食一样,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波浪样温热感为度。
雀啄灸有利于加强施灸部位的热敏化程度,疏通局部的经络,从而为局部的经气激发,甚至产生灸性感传作进一步的准备。
临床操作以1~3分钟为宜。
3.循经往返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沿经络循行往返匀速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路线温热为度。
循经往返灸有利于疏导经络,激发经气。
临床操作 1~3分钟。
4.温和灸将点燃的纯艾条对准已经施行上述三个步骤的腧穴热敏化部位,在距离皮肤3cm左右施行温和灸法,以患者无灼痛感为度。
此种灸法有利于激发施灸部位的经气活动,发动灸性感传,开通经络。
临床操作以完成灸感四相过程为度(见下述施灸剂量),不拘实际操作时间。
(二)双点灸即同时对两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条悬灸操作。
操作手法包括回旋灸、雀啄灸、循经往返灸、温和灸。
双点灸有利于接通经气,开通经络。
临床操作以完成灸感四相过程为度,不拘实际操作时间。
(三)三点灸包括三角灸和T形灸,即同时对三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条悬灸操作。
热敏灸 理论及操作规范
![热敏灸 理论及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bab0c6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e9.png)
二、腧穴热敏化的规律
1.穴位热敏现象具有普遍性
健康人群:腧穴热敏化出现
率约5%;而对神经系统、运
100 90
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
80 70
统、生殖系统等20种疾病,
60 50
腧穴热敏化的出现率平均可
40 30
达70%左右。
20 10
寒证、湿证、瘀证、虚证中多, 0 急性病和慢性均可出现。疾 病痊愈后,腧穴热敏出现率 下降至10%左右
C. 以出现较强的热敏灸感的热敏穴位为首选热 敏穴位。
பைடு நூலகம் 实施灸法—灸法操作
循经往返灸 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
右沿经络循行往返匀速移动施灸,以患者感觉 施灸路线温热为度。 有利于疏导经络,激发经气,临床操作2-3分 钟。
实施灸法—灸法操作
回旋灸 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特定体表部位,距离皮
施足灸量
通过临床研究,我们发现艾灸的最佳剂量是以 完成感传为度的灸量,直至热敏现象消失为一 次施灸剂量。
对热敏点完成一次治疗剂量的施灸时间因人而 宜,一般从5~100 分钟不等,每日1次。
四、热敏灸的临床应用
腧穴热敏化灸的适应症
热敏点灸的适应症主要是痛症和瘫痿类疾病如 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软组织损伤、肌 筋膜疼痛综合征、颈椎病、腰椎病、面瘫、面 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胃肠动力障碍、性功能 障碍、痛经、盆腔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 哮喘等。
腧穴热敏化的治疗方法
调定灸态 确定灸位 实施灸法 施足灸量
1、调定灸态:
环境、患者和医生三方面 ——静、松、匀、守
静:静是指环境安静,心神安静 松:松—放松—机体处于自然的状态 匀:患者呼吸匀而慢
守:守即是意守施灸点 一指患者应意守施灸点 二指医者固守热敏化穴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新)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新)](https://img.taocdn.com/s3/m/b6de3e08dd3383c4ba4cd266.png)
洪江市第一中医院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一、概述热敏灸又称热敏悬灸,全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简称“热敏灸”,属于针灸的一种,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无副作用,效果优于一般临床针灸。
二、操作规程一、选穴原则1.先选强敏化腧穴,后选弱敏化腧穴2.先选躯干部,再选四肢部3.先选近心穴,后选远心穴4.远近搭配,左右搭配,前后搭配二、灸法操作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全部采用艾条悬灸的方法,结合临床运用及腧穴热敏化的特性,将艾条悬灸分为单点灸、双点灸、三点灸。
(一)单点灸单点灸是指对单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灸操作。
根据临床操作需要,将单点灸分为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与循经往返灸。
1.回旋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均匀地左右方向或往复回旋施灸。
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暖舒适为度。
回旋灸有利于温热局部气血,临床操作以 1~3分钟为宜。
2.雀啄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对准患者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地摆动,如麻雀啄食一样,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波浪样温热感为度。
雀啄灸有利于加强施灸部位的热敏化程度,疏通局部的经络,从而为局部的经气激发,甚至产生灸性感传作进一步的准备。
临床操作以1~3分钟为宜。
3.循经往返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沿经络循行往返匀速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路线温热为度。
循经往返灸有利于疏导经络,激发经气。
临床操作 1~3分钟。
4.温和灸将点燃的纯艾条对准已经施行上述三个步骤的腧穴热敏化部位,在距离皮肤3cm左右施行温和灸法,以患者无灼痛感为度。
此种灸法有利于激发施灸部位的经气活动,发动灸性感传,开通经络。
临床操作以完成灸感四相过程为度(见下述施灸剂量),不拘实际操作时间。
(二)双点灸即同时对两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条悬灸操作。
操作手法包括回旋灸、雀啄灸、循经往返灸、温和灸。
双点灸有利于接通经气,开通经络。
临床操作以完成灸感四相过程为度,不拘实际操作时间。
(三)三点灸包括三角灸和T形灸,即同时对三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条悬灸操作。
热敏灸理论与技术操作
![热敏灸理论与技术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10df60f32af90242a995e5b5.png)
“小刺激大反应”;
2021/4/21
6
2021/4/21
7
▪ 规律二:
▪ 腧穴敏化的类型多种多样, 而腧穴热敏化是一种新类型; 腧穴热敏化的特征是:当受到 艾热刺激时呈现喜热、透热、 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 远部热和表面不(微)热深部 热、非热觉等奇异现象;
2021/4/21
8
1、透热: 灸热 从施灸点皮肤 表面直接向深 部组织穿透, 甚至直达胸腹 腔脏器。
95.75
7/26
26.92
肠易激综合征 排卵障碍性不孕
26
45/51
42
65/66
88.24 98.48
7/31 5/13
22.58 38.46
痛经 勃起功能障碍 合计
43
71/72
32
50/58
540
834/887
98.61 86.21 94.02 **
6/18 4/10 92/392
33.33 40.00 23.47
▪ (3)悬灸三阴交,热流传至下 腹部,几次治疗后盆腔积液明 显改善;
▪ (4)悬灸天枢穴,热流直透腹 腔,几次治疗后,多年紊乱的 肠功能明显改善。
2021/4/21
15
以上现象的发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相关腧 穴对艾热异常敏感,产生一个“小刺激大反应” (其他非相关腧穴对艾热仅产生局部和表面的热 感)。
2021/4/21
3
▪ 3、疗效好:经全国98家医院临床应用证明: 热敏灸对20多种疾病的疗效明显提高,一致 认为:小艾条、新疗法、大天地!
2021/4/21
4
2021/4/21
5
▪ 规律一:
▪ 人体腧穴存在静息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江市第一中医院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
一、概述
热敏灸又称热敏悬灸,全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简称“热敏灸”,属于针灸的一种,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无副作用,效果优于一般临床针灸。
二、操作规程
一、选穴原则
1.先选强敏化腧穴,后选弱敏化腧穴
2.先选躯干部,再选四肢部
3.先选近心穴,后选远心穴
4.远近搭配,左右搭配,前后搭配
二、灸法操作
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全部采用艾条悬灸的方法,结合临床运用及腧穴热敏化的特性,将艾条悬灸分为单点灸、双点灸、三点灸。
(一)单点灸
单点灸是指对单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灸操作。
根据临床操作需要,将单点灸分为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与循经往返灸。
1.回旋灸
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均匀地左右方向或往复回旋施灸。
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暖舒适为度。
回旋灸有利于温热局部气血,临床操作以 1~3分钟为宜。
2.雀啄灸
用点燃的纯艾条对准患者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地摆动,如麻雀啄食一样,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波浪样温热感为度。
雀啄灸有利于加强施灸部位的热敏化程度,疏通局部的经络,从而为局部的经气激发,甚至产生灸性感传作进一步的准备。
临床操作以1~3分钟为宜。
3.循经往返灸
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沿经络循行往返匀速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路线温热为度。
循经往返灸有利于疏导经络,激发经气。
临床操作 1~3分钟。
4.温和灸
将点燃的纯艾条对准已经施行上述三个步骤的腧穴热敏化部位,在距离皮肤3cm左右施行温和灸法,以患者无灼痛感为度。
此种灸法有利于激发施灸部位的经气活动,发动灸性感传,开通经络。
临床操作以完成灸感四相过程为度(见下述施灸剂量),不拘实际操作时间。
(二)双点灸
即同时对两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条悬灸操作。
操作手法包括回旋灸、雀啄灸、循经往返灸、温和灸。
双点灸有利于接通经气,开通经络。
临床操作以完成灸感四相过程为度,不拘实际操作时间。
(三)三点灸
包括三角灸和T形灸,即同时对三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条悬灸操作。
操作手法包括回旋灸、雀啄灸、循经往返灸、温和灸。
三点灸的适用部位为颈项部、背腰部、胸腹部,如风池(双)与大椎、肾俞(双)与腰阳关、天枢(双)与关元等。
三点灸有利于接通经气,开通经络。
临床操作也以完成灸感四相过程为度。
三、施灸剂量
掌握最佳施灸剂量,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防止不良反应。
腧穴热敏化的施灸剂量不同于传统艾灸疗法,根据腧穴的热敏化特性以及临床研究结果,腧穴热敏化的最佳施灸剂量以是否完成灸感四相过程为标准。
这即能充分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又体现中医个体化治疗的精髓。
1.Ⅰ相期:又称潜伏期,是指艾条悬灸热敏化腧穴时,灸性感传尚未出现或即将出现,在这段时间内,艾灸刺激信号在体内进行传导,激发、整合各种功能活动,为腧穴热敏化反应显现从量上逐渐积累。
不同疾病、不同部位,其对艾灸刺激的反应速度不同,不同性质病理过程也制约着灸性感传显现的速度,因此有迅速和缓慢之分。
潜伏期短的,称为速发型,一般在几秒到几分钟之间。
潜伏期长的,称为迟发型,一般在十分钟以上。
2.Ⅱ相期:又称上升期,指灸性感传被诱发后,除局部出现热感渗透、
扩散、酸、胀、重、麻等感觉外,灸感沿一定的路线传导,直达病区,即所谓的“气至病所”。
这是经气激发的表现,是艾灸信号开始在机体内发挥调整、治疗作用的反应。
3.Ⅲ相期:又称发挥期,指灸感维持感传路线及感传强度,发挥治疗作用。
艾灸刺激在体内发挥着最大的调动能力,艾灸效应仍在不断积累并维持、稳定在一个高水平,这是艾灸发挥最大治疗作用的时相。
4.Ⅳ相期:又称消退期,指灸感强度逐渐减弱,沿感传路线逐渐回缩,直至消失。
这是机体经过艾灸逐步调整后,机能状态趋向平缓的表现。
三、适应症
腧穴热敏化是疾病在体表的敏化类型之一,它既能反应疾病的性质、病理,同时又能作为艾灸的治疗切入点,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研究表明,腧穴热敏化的最佳刺激方式为艾条悬灸刺激。
临床上凡是出现腧穴热敏化的疾病,无论热证、寒证,或是虚证、实证,均是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的适应症。
目前我们已观察了以下病症是腧穴热敏化艾灸的适应症: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原发性痛经、排卵障碍性不
孕、盆腔炎症、阳痿、偏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枕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脑梗塞、失眠、过敏性鼻炎、荨麻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网球肘。
从证候方面观察,腧穴热敏化艾灸对寒证、湿证、瘀证、虚证均有效。
四、注意事项
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虽然采用艾条悬灸的方法,但仍须注意以下各点,以保证其安全有效。
1.施灸时,应向患者详细阐述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的操作过程,打消患者对艾灸的恐惧感或紧张感,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2.施灸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充分暴露施灸部位,采取舒适的、且能长时间维持的体位。
3.施灸剂量应根据是否完成四相过程为度,不应拘泥时间长短。
4.婴幼儿、昏迷患者、感觉障碍、皮肤溃疡处、肿瘤晚期、糖尿病、结核病、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大量吐(咯)血、孕妇的腹
部和腰骶部禁灸。
5. 过饥、过饱、过劳、酒醉等,不宜施灸。
6. 艾灸局部出现水泡,水泡不大时,可用龙胆紫药水涂搽,保护水泡,勿使破裂,一般数日即可吸收自愈。
如水泡过大,用注射器从水泡下方穿入,将渗出液吸出后,从原穿刺孔注入适量庆大霉素注射液,并保留5分钟左右,再吸出药液,外用消毒敷料保护,一般数日可痊愈。
7. 施艾灸时,要注意防止艾火脱落灼伤患者,或烧坏患者衣服和诊室被褥等物。
8.治疗结束后,必须将燃着的艾条熄灭,以防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