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教程文件
热敏灸培训讲义
辨敏施灸(择优选穴) 量随人异(个体化灸量) 敏消量足(饱和灸量)
热敏灸的适应症
对以下病症有良好的效果:感冒、慢性支 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 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原发性痛经、盆腔 炎症、阳痿、偏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 痉挛、枕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脑梗塞、失眠、 过敏性鼻炎、荨麻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网球肘。
6.其他型颈椎病:其它型如食道型颈椎病,颈椎椎 体前鸟嘴样增生压迫食道引起吞咽困难等。此经食 道钡剂造影可证实。
风府、大椎、至阳循经往返灸10-15分钟以温 热局部气血,加强敏化,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 开通经络。 1.颈型: (1)颈夹脊穴痛点单点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透 向项背部并向四周扩散或自觉项背部有紧、压、 酸、胀、痛感,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2)肩井穴痛点单点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透向 项背部及上肢扩散或自觉肩部有紧、压、酸、胀、 痛感,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3)风池、大椎穴三点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沿 督脉传至项背部,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三角灸 T形灸
穴位热敏高发区粗定位 (以经穴为参考坐标)
热敏穴位细定位 (以热敏灸感反应为判断标准)
是否出现热觉灸感指向、 经过或到达病变部位
是否出现非热灸感(酸胀等) 指向、经过或到达病变部位
探感定位(准确定位)
择优选择热敏穴位 热敏悬灸
(以热敏灸感为个体化灸量指标)
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一次灸疗结束
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沿某一方向传导
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 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的病所处感觉甚热
5、表面不(微) 热深部热: 施灸部位的皮肤 不(或微)热, 而皮肤下深部组 织甚至胸腹腔脏 器感觉甚热
热敏灸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热敏灸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热敏灸操作流程详解与评分标准热敏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创新形式,以其独特的疗效和安全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热敏灸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热敏灸技术
热敏灸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热敏灸技术热敏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明显提高了艾灸疗效的一种新技术。
热敏灸技术与传统悬灸技术一样,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常用于寒湿痹痛、脏腑虚寒、阳气虚脱、气虚下陷、经络瘀阻等证及亚健康调理。
一、基本操作方法(一)穴位热敏现象1.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见图1)。
图1透热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片状扩散(图2)。
图2扩热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一定路线向远部传导,甚至到达病所(图3)。
图3传热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的部位感觉甚热(图4)。
图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5.表面不(微)热深部热:施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见图5)。
图5表面不(微)热深部热6.其他非热感觉: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见图6)。
图6其他非热感觉以上穴位热敏现象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相关穴位对艾热异常敏感,产生一个“小刺激大反应”(其他非相关穴位对艾热仅产生局部和表面的热感)。
这种现象称为穴位热敏现象,这些已热敏的穴位称为热敏穴位。
(二)穴位热敏的探查1.灸材选择热敏穴位的最佳刺激方式为艾条悬灸,故选择纯艾条作为穴位热敏探查的灸材。
2.探查准备保持诊室安静,温度在24℃~30℃。
让患者选择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探查部位,放松肌肉,均匀呼吸,思想集中,体会艾灸时的感觉。
医生集中注意力于施灸部位,询问患者在艾灸探查过程中的感觉。
3.探查部位穴位热敏是疾病在体表的一种反应状态,它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机体疾病的部位、性质和病理变化。
不同病症穴位热敏的出现部位是不同的,但是有其规律,不同病症的穴位热敏高发部位见下述。
灸类疗法热敏灸技术操作规程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程【概述】热敏灸又称热敏悬灸,全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简称“热敏灸”,属于针灸的一种,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无副作用,效果优于一般临床针灸。
腧穴热敏化是疾病在体表的敏化类型之一,它既能反应疾病的性质、病理,同时又能作为艾灸的治疗切入点,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研究表明,腧穴热敏化的最佳刺激方式为艾条悬灸刺激。
临床上凡是出现腧穴热敏化的疾病,无论热证、寒证,或是虚证、实证,均是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的适应症。
主要适用于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原发性痛经、排卵障碍性不孕、盆腔炎症、阳痿、偏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枕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脑梗塞、失眠、过敏性鼻炎、荨麻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网球肘。
【操作规程】一、选穴原则1、先选强敏化腧穴,后选弱敏化腧穴2、先选躯干部,再选四肢部3、先选近心穴,后选远心穴4、远近搭配,左右搭配,前后搭配二、灸法操作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全部采用艾条悬灸的方法,结合临床运用及腧穴热敏化的特性,将艾条悬灸分为单点灸、双点灸、三点灸。
(一)单点灸单点灸是指对单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灸操作。
根据临床操作需要,将单点灸分为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与循经往返灸。
1、回旋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均匀地左右方向或往复回旋施灸。
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暖舒适为度。
回旋灸有利于温热局部气血,临床操作以 1~3分钟为宜。
2、雀啄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对准患者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地摆动,如麻雀啄食一样,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波浪样温热感为度。
雀啄灸有利于加强施灸部位的热敏化程度,疏通局部的经络,从而为局部的经气激发,甚至产生灸性感传作进一步的准备。
临床操作以1~3分钟为宜。
3、循经往返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沿经络循行往返匀速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路线温热为度。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
(一)热敏穴位探查
对穴位热敏高发部位局部压痛点、厥阴俞、手三里、阳陵泉(健侧)进行穴位热敏探查。
(二)热敏灸治疗操作
1.局部压痛点: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向深部并向四周扩散或自觉深部有紧、压、酸、胀、痛感,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2.厥阴俞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沿腋下及上臂后外侧传至肘关节处,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2.6灸感宣教施灸者应要求被灸者,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力集中,认真体会在艾灸过程中的灸感,并及时与施灸者沟通交流。
3操作方法与流程
3.1操作方法
3.1.1探感定位热敏灸以灸感定位法确定热敏腧穴。艾热距离体表约3cm,以传统腧穴定位为中心,先行回旋灸2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1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施灸过程中热感强度适中而无灼痛,被灸者出现25种热敏灸感中的1种或1种以上的部位即为热敏腧穴,不拘是否在传统腧穴的标准位置上。
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指关节软骨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性改变,并伴软骨下骨质增生,从而使关节逐渐被破坏及产生畸形,影响膝关节功能的一种退行性疾病。
【临床表现】
1.膝关节疼痛或僵硬感,行走和上下楼梯时疼痛明显。
2.膝关节活动受限,肿胀,行走时膝关节摇摆不稳。
3.晨僵,清晨一开始活动时,感膝盖发硬、沉重、迟钝且疼痛。
3.梁丘、阴陵泉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至膝关节内并扩散至整个膝关节,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4.血海、阳陵泉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至膝关节内并扩散至整个膝关节,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三)灸疗疗程
每次选取上述1~2组穴位,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共2~3个疗程。
热敏灸培训讲义讲课文档
▪ 雀啄灸 加强敏化,为局部的经气激发,产生灸性
感传奠定基础 ▪ 温和灸
进一步激发经气,发动感传
现在三十页,总共九十八页。
热敏穴位细定法
▪ 热敏穴位的探查手法 回旋、往返、雀啄灸按次序施灸,每种手 法1分钟,反复重复上述手法2—3遍,灸至 皮肤潮红为度。
▪ 患者细心、凝神感受灸感,一旦出现及时 告知告,标记热敏穴位。
现在三十一页,总共九十八页。
强化经气 催发敏化
▪ 慢病稳定期,穴位热敏化可能为迟发型 ▪ 强化经气,温补元气
神阙、关元、大椎、肾腧、足三里 每次施灸4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五天
现在三十二页,总共九十八页。
关键操作技术
▪ 调定灸态 ▪ 确定灸位 ▪ 选择灸法 ▪ 施足灸量
现在三十三页,总共九十八页。
▪ 这种现象为腧穴热敏化现象,这些已热敏 化的腧穴称为热敏化腧穴。
现在二十五页,总共九十八页。
热敏灸操作要诀
▪ 探感定位(准确定位) ▪ 辨敏施灸(择优选穴)
保证施灸部位的关键 ▪ 量因人异(个体化灸量) ▪ 敏消量足(饱和灸量)
保证灸量的关键
现在二十六页,总共九十八页。
艾灸剂量三要素
▪ 艾灸强度 ▪ 艾灸面积 ▪ 艾灸时间
44
65/67
97.0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38
43/46
93.48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46
68/71
95.7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39
78/81
40
84/88
96.30 95.45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31
44/48
热敏灸的疗法演示文稿
上述灸感传导之处,病症随之而缓解:
(1)悬灸风门穴,热胀感向肩部传导,肩痛缓解
(2)悬灸阳陵泉穴,热胀感向腰部传导,腰部
困重紧痛感缓解
(3)悬灸三阴交,热流传至下腹部,盆腔积液
改善
(4)悬灸天枢穴,热流直透腹腔,肠功能明显
改善
第44页,共201页。
▪ 以上现象的发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相 关腧穴对艾热异常敏感,产生一个“小刺激 大反应”(其他非相关腧穴对艾热仅产生局 部和表面的热感)。
▪ 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 “小刺 激大反应”(相关穴位对艾热异常敏感)
第26页,共201页。
热敏穴的规律
▪ 动态性 热敏穴位的出现部位呈现时变特征,随
病情变化而变化,热敏穴位的动态性与经穴 的固定性具有不一致性。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言节者,神气 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灵枢背腧》“欲得而验之,按其处, 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
▪ 对于敏化态、动态的穴位不能视为固定不变的部位去 定位,而应“欲得而验之”
第19页,共201页。
腧穴的内涵
▪ 双向调节:同一腧穴可因机体的不同状态产 生不同方向的作用
▪ 双面调节:同一腧穴在不同的刺激参数下可 以对不同靶区产生不同的效应
▪ 良性调节:不会因为刺激过度而产生毒副作 用
第20页,共201页。
第37页,共201页。
1、透热:灸热从 施灸点皮肤表 面直接向深部 组织穿透,甚 至直达胸腹腔 脏器。
第38页,共201页。
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第39页,共201页。
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沿某一方向传导
第40页,共201页。
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
热敏灸治疗骨性膝关节炎讲课文档
第十六页,共25页。
二、辩证穴位灸对照组:
选择舒适、充分暴露病位的体位;
“热敏点”的查找:按前述方法确定透热点,以此表明 对照组患者与治疗组患者的“热敏点”病理反应状态具 有可比性。
第二十二页,共25页。
3、“热敏点”温和灸能够改善膝关节的生物稳定结构:如 前所述,膝关节的稳定性来源于三个方面:
关节面和半月板的形状提供了几何稳定性;韧带和关节囊提供了外 在的稳定性。膝关节最强大的稳定结构是提供膝关节动态稳定性的 肌肉,这些肌肉的作用使膝关节活动,对抗膝关节的外在负荷和稳 定膝关节。
治疗组病例程平均12.90±5.42 月. 对照组病例程平均12.21 ±4.54 月。
第十五页,共25页。
治疗方法
一、“热敏点”灸治疗组:
选择舒适、充分暴露病位的体位;
“热敏点”的查找: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病位附近 的压痛点、皮下硬节等反应物部位为中心3cm为半径的范围内, 距离皮肤2cm左右施行温和灸。当患者感受到“艾热”向皮肤 深处灌注时,此点即为“热敏点”;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有 的热敏点被探查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由于身体重心的改变、炎性渗出的刺激和 肌肉牵张力的异常而出现痉挛,使膝关节的动态稳定性降低。 “热敏点”温和灸能够行气活血,消瘀散结,现代研究已证实灸 疗能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局部组织的炎性渗出,从而消除肌肉 痉挛,增强膝关节的动态稳定性,改善临床症状。
第二十三页,共25页。
4、热敏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以“肿胀型” 疗效好。而膝关节腔注射玻璃质酸钠的方法以 “非肿胀型”疗效好。
热敏灸 理论及操作规范
二、腧穴热敏化的规律
1.穴位热敏现象具有普遍性
健康人群:腧穴热敏化出现
率约5%;而对神经系统、运
100 90
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
80 70
统、生殖系统等20种疾病,
60 50
腧穴热敏化的出现率平均可
40 30
达70%左右。
20 10
寒证、湿证、瘀证、虚证中多, 0 急性病和慢性均可出现。疾 病痊愈后,腧穴热敏出现率 下降至10%左右
C. 以出现较强的热敏灸感的热敏穴位为首选热 敏穴位。
பைடு நூலகம் 实施灸法—灸法操作
循经往返灸 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
右沿经络循行往返匀速移动施灸,以患者感觉 施灸路线温热为度。 有利于疏导经络,激发经气,临床操作2-3分 钟。
实施灸法—灸法操作
回旋灸 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特定体表部位,距离皮
施足灸量
通过临床研究,我们发现艾灸的最佳剂量是以 完成感传为度的灸量,直至热敏现象消失为一 次施灸剂量。
对热敏点完成一次治疗剂量的施灸时间因人而 宜,一般从5~100 分钟不等,每日1次。
四、热敏灸的临床应用
腧穴热敏化灸的适应症
热敏点灸的适应症主要是痛症和瘫痿类疾病如 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软组织损伤、肌 筋膜疼痛综合征、颈椎病、腰椎病、面瘫、面 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胃肠动力障碍、性功能 障碍、痛经、盆腔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 哮喘等。
腧穴热敏化的治疗方法
调定灸态 确定灸位 实施灸法 施足灸量
1、调定灸态:
环境、患者和医生三方面 ——静、松、匀、守
静:静是指环境安静,心神安静 松:松—放松—机体处于自然的状态 匀:患者呼吸匀而慢
守:守即是意守施灸点 一指患者应意守施灸点 二指医者固守热敏化穴
热敏灸治疗颈椎病技术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热敏灸剂量
• 掌握最佳施灸剂量,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防止不良反应。腧穴热 敏的施灸剂量不同于传统艾灸疗法,是以上述热敏现象消失所需要 的时间为每穴施灸的时间。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颈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颈夹脊穴压痛点 • 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向项背部并向四周扩散或自觉项背部有紧、压、酸、胀、痛感,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腧穴热敏现象
• (一)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 • (二)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片状扩散; • (三)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一定路线向远部传导,甚至到达病所; • (四)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的部位感觉甚热; • (五)表面不(微)热深部热:施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
(一)热敏穴位探查
• 对穴位热敏高发部位神庭、风府、风池、大椎、颈夹脊、肺俞、肩 井、至阳穴区进行穴位热敏探查,标记热敏穴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治疗操作
• 首先对风府、大椎、至阳等穴区循经往返灸10-15分钟以温热局部 气血,加强敏化,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然后按以下 分型治疗。
随时调整艾灸的手法与位置。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年热敏灸临床诊疗略要文档资料PPT课件
由于热敏灸感 能够指导灸疗过程中的穴位准确定位及灸量科学定量,因此临床上应用这 一热敏规律大幅度提高了灸疗疗效。概括这一技术操作的关键流程是十六字技术要诀:探感 定位、辨敏施灸、量随人异、敏消量足。如图1所示。
感 冒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俗称 “伤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感冒以鼻塞、流涕、喷嚏、咳 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为主。中医学认为本病 多因风邪侵袭肺卫皮毛所致,且多夹杂寒热暑湿等邪气,冬季 多感风寒,春季多感风热,夏季多挟暑湿,秋季多兼燥邪。
临床表现
1.主要症状有流鼻涕,打喷嚏,鼻塞,有时咳嗽,咽部发干,声音嘶哑,易流泪等;
2、有的出现全身酸痛,头痛头昏,可有发热或不发热,四肢腰背酸痛等症状;
3、血象检查白细胞多为正常或减少。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 异性炎症,临床表现为长期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每年至少发病3 个月以上,反复发作且不易恢复。体质虚弱、老年人患病率较高。 此外长期吸烟,烟雾、粉尘或空气污染,气温突变可诱发此病。慢 性支气管炎归于中医学“咳嗽”范畴,多为内伤咳嗽,因肺气亏虚, 影响脾肾所致。
临床表现 1.有上腹疼痛、饱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至少持续4周;
2.内镜检查未发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未发现食管炎,也无上述疾病病史。
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系指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 状异常的一组症状。其共同特征是胃肠运动功能改变或 内脏器官的敏感性异常,病变有关部位包括结肠、小肠、 胃、食管等整个消化道。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外感时邪、 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素体阳虚等引起气机失调所致, 与肝、脾、胆、大小肠功能失调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敏灸
热敏灸疗法理论常用灸法分类
第一节热敏灸疗法
什么是热敏灸
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能大幅度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
热敏灸与传统的温和灸法不同之处:
1、灸感不同
传统灸只产生热感,没有传导的现象;腧穴热敏化的特征是呈现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和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现象。
只要出现一种或一种以上灸感达到热敏化。
2、灸位不同
传统灸法未认识到穴位有静息态与敏化态的区别,因此施灸时很少有激发以气传感的现象。
而热敏灸要求施灸的穴位是敏化态穴位,易激发经气传导。
3、灸量不同
传统灸法一般灸量:施灸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或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热敏灸要求灸量:施灸时间因人而异,热敏灸感消失为度(饱和消敏灸量)。
4、灸效不同
热敏灸的疗效远比传统灸疗效好。
一、热敏灸的理论
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相关部位会出现病理反应,这种病理反应伴随疾病的发生而产生,随病情的改善而减轻或消失,这个体表相关部位在出现病理反应期间,就称为疾病反应点。
人体穴位存在两种状态:静息态(健康状态)与敏化态(疾病状态)。
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腧穴会发生敏化,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小刺激大反应”。
1、热敏化的特征:当受到艾热刺激时呈现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和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现象。
2、具有普遍性,艾灸热敏化穴位易激发经气传感:出现率约90%。
3、证候相关性:热敏穴位分布的高发区与中医证候高度相关。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初步掌握了某些疾病的腧穴热敏化分布部位的高发区,如面瘫在翳风、感冒在风府和上印堂、盆腔疾病在三阴交、眼科疾病在耳垂区耳穴等。
3、动态性:热敏穴位的出现部位随病情变化而变化,出现的部位与经穴定位不完全符合,可能是穴位标准定位的上下左右的大致位置。
4、遁经感传,气至病所。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5、找到敏感穴位可以大幅度提高疗效。
证候的相关性
各病种不同穴点灸性感传激发率
注:** 热敏化腧穴与压痛点的激发率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表明,热敏化腧穴与压痛点的灸性感传激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病种的热敏化腧穴之间的灸性感传激发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
二、热敏灸技术“十六字要诀”
探感定位
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与研究发现,不同疾病的腧穴热敏化的出现部位是不同的。
结合传统灸疗理论及临床观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查,以出现敏化感觉为度。
辨敏施灸
首先应选热敏灸感经过或直达病位的穴位为主;在非热灸感中又先选痛感的穴位,后选酸痛感的穴位。
以反应较强热敏感的穴位为首选。
量因人异
敏消量足
治疗时以产生热敏化感觉,持续施灸后感觉逐渐消退,称消敏。
这个过程约10~200分钟不等,平均是50分钟。
达到这个量,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称为“饱和灸量”、“消敏量”
三、热敏灸的基本操作方法
(一)穴位热敏现象
1、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
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沿某一方向传导
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的病所处感觉甚热
5、表面不(微)热深部热:施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
6、产生其他非热感觉:
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
这些现象称为“穴位热敏现象”。
这些已经热敏化的穴位称为“热敏穴”
(二)热敏穴的探查
1、灸材
纯艾条、专用热敏灸条
2、探查准备
诊室要安静、室温20oC~30oC、患者合适的体位
3、探查部位
1. 相关疾病的腧穴热敏化高发部位(查相关参考书)
2. 病痛及其临近部位
3. 与疾病相关的经络循行部位
4. 体表特定穴部位
5.与疾病相关的神经节段分布部位
4、探查手法
回旋灸、循经往返灸、雀啄灸按次序施灸,每种手法1分钟,反复重复上述手法2—3遍,灸至皮肤潮红为度,再用温和灸,进一步激发经气,发动感传。
5、穴位热敏的判别
出现前述的6种灸感,就达到了穴位热敏化。
患者细心、集中精神感受灸感,一旦出现及时告知医生,标记热敏穴位。
慢病稳定期,穴位热敏化可能为迟发型
灸:神阙、关元、大椎、肾腧、足三里,以强化经气,温补元气。
每次施灸4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五天
(三)热敏灸的施灸手法
1、单点温和灸
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
每穴施灸时间以热敏感消失为度。
2、双点温和灸
同时对两个热敏穴位进行施灸。
每穴施灸时间以热敏感消失为度。
3、接力温和灸
如果感传不理想,可以在感传线路上的远离这个穴位的端点施灸,可以延长感传距离。
4、循经往返灸
常用于正气不足,感传较弱的患者。
(四)剂量
以热敏现象消失所需要的时间为每穴施灸的个体最佳施灸时间。
(五)注意事项
1.施灸时,应向患者详细阐述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的操作过程,打消患者对艾灸的恐惧感或紧张感,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2.施灸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充分暴露施灸部位,采取舒适的、且能长时间维持的体位。
3.施灸剂量应根据病情不同、个体不同而不相同,不应拘泥时间长短。
4.禁灸:婴幼儿、昏迷患者、感觉障碍、皮肤溃疡处、肿瘤晚期、糖尿病、结核病、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大量吐(咯)血、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
5. 过饥、过饱、过劳、酒醉等,不宜施灸。
6. 艾灸局部出现水泡,水泡较小时,可用龙胆紫药水涂搽,保护水泡,勿使破裂,一般数日即可吸收自愈。
如水泡过大,用注射器从水泡下方穿入,将渗出液吸出后,外用消毒敷料保护,一般数日可痊愈。
7. 施艾灸时,要注意防止艾火脱落灼伤患者,或烧坏患者衣服和诊室被褥等物。
8.治疗结束后,必须将燃着的艾条熄灭,以防复燃。
(六)意外情况及处理
很少出现。
晕灸:由于患者长时间处于同一不适体位或恐惧紧张等,可能出现“晕灸”。
处理:停灸、平卧、保暖、饮温开水或糖水;重者急救。
灸伤(灼烧伤):烧伤膏。
热敏灸的适应症
对以下病症有良好的效果:
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原发性痛经、盆腔炎症、阳痿、偏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枕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脑梗塞、失眠、过敏性鼻炎、荨麻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网球肘。
第二节热敏灸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技术
穴位热敏化分布
以头面部、上肢及小腿内侧为高发区。
灸疗操作
百会、风池、曲池、阳陵泉
时间及疗程
每日一次,15至20次为一疗程。
第三节热敏灸治疗失眠技术
穴位热敏化分布
以头部、背部、腹部、足部为高发区。
灸疗操作
百会、心俞、至阳、神阙、涌泉
时间及疗程
每次选两穴,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间中休息2至5天,进行2到3疗程。
第四节热敏灸治疗肩周炎技术
穴位热敏化分布
以肩颈部为高发区。
灸疗操作
肩部压痛点、膏肓俞、肩井穴。
时间及疗程
每次选一至两穴,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间中休息2至5天,进行2到3疗程。
第五节热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技术
一、诊断标准
二、适应症
慢性持续期。
三、禁忌症
可造成气喘或呼吸困难的情况。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
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
对艾烟不耐受者。
四、灸疗操作
1、腧穴热敏化探查
2、腧穴热敏化治疗
五、时间及疗程
每次治疗时间以消敏为度。
初诊开始连续8天,每日1次;
第一个月后保证12次治疗;
后两个月每月治疗1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