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敏灸治疗颈椎病技术主题讲座课件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颈椎病医学课件
• 准备物品:针灸针、消毒棉球、镊子等。 • 患者体位: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颈部放松,头略前倾。 • 穴位定位:根据治疗需要,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定位。 • 消毒:用消毒棉球对穴位进行消毒。 • 进针:用镊子夹住针柄,快速进针,刺激穴位。 • 刺激方法: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刺激方法,如快速进针、提插捻转等
在穴位上拔火罐或气罐,利用负压吸附皮肤 ,造成局部淤血,达到舒筋活络、祛风散寒 的作用。
针灸治疗颈椎病穴位选择
主穴
大椎、风池、天柱、曲池、外关、合谷等。
配穴
根据病情可选用相应的配穴,如颈部疼痛、僵硬可加颈夹脊穴;上肢麻木、疼痛可加肩髃、肩髎、臂臑等穴; 头晕、头痛可加百会、太阳等穴。
针灸治疗颈椎病操作流程
改善功能
通过针灸治疗,颈椎的功能状况可 以得到改善,如颈椎的活动范围和 稳定性。
促进康复
对于颈椎的急性或慢性损伤,针灸 可以促进损伤的康复,减少后遗症 的发生。
调整内分泌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达 到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 。
针灸治疗颈椎病成功案例
案例一
张先生,45岁,长期从事计算机工作,颈部疼痛难忍。经过 针灸治疗,疼痛得到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针灸技术种类与特点
毫针技术
温针技术
使用细而长的金属针进行刺激,根据病情选 择不同的刺激方法,如快速进针、提插捻转 等。
将针刺入穴位后,在针柄上放置艾绒或艾条 ,点燃后利用热力刺激穴位,达到温经散寒 、活血通络的效果。
皮肤针技术
拔罐技术
使用皮肤针轻叩刺激皮肤表面,常用于治疗 一些慢性疾病和调整机体功能状态。
案例二
李女士,38岁,由于意外受伤导致颈椎错位,经过针灸治疗 ,颈椎恢复到正常位置,疼痛和不适感消失。
在穴位上拔火罐或气罐,利用负压吸附皮肤 ,造成局部淤血,达到舒筋活络、祛风散寒 的作用。
针灸治疗颈椎病穴位选择
主穴
大椎、风池、天柱、曲池、外关、合谷等。
配穴
根据病情可选用相应的配穴,如颈部疼痛、僵硬可加颈夹脊穴;上肢麻木、疼痛可加肩髃、肩髎、臂臑等穴; 头晕、头痛可加百会、太阳等穴。
针灸治疗颈椎病操作流程
改善功能
通过针灸治疗,颈椎的功能状况可 以得到改善,如颈椎的活动范围和 稳定性。
促进康复
对于颈椎的急性或慢性损伤,针灸 可以促进损伤的康复,减少后遗症 的发生。
调整内分泌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达 到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 。
针灸治疗颈椎病成功案例
案例一
张先生,45岁,长期从事计算机工作,颈部疼痛难忍。经过 针灸治疗,疼痛得到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针灸技术种类与特点
毫针技术
温针技术
使用细而长的金属针进行刺激,根据病情选 择不同的刺激方法,如快速进针、提插捻转 等。
将针刺入穴位后,在针柄上放置艾绒或艾条 ,点燃后利用热力刺激穴位,达到温经散寒 、活血通络的效果。
皮肤针技术
拔罐技术
使用皮肤针轻叩刺激皮肤表面,常用于治疗 一些慢性疾病和调整机体功能状态。
案例二
李女士,38岁,由于意外受伤导致颈椎错位,经过针灸治疗 ,颈椎恢复到正常位置,疼痛和不适感消失。
《颈椎病针灸疗法》课件
针灸疗法的疗效评价
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的重要部分 ,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颈椎病 的治疗中,针灸疗法逐渐受到 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针灸的理论基础在于调整人体 的阴阳平衡,通过刺激特定的 穴位,达到调和气血、舒经活 络的效果。对于颈椎病,针灸 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局 部的血液循环。
在实践中,针灸治疗颈椎病的 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单纯针刺 、温针、电针等。根据不同的 病情,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 法。
《颈椎病针灸疗法》 ppt课件
目录
• 颈椎病概述 • 针灸疗法简介 • 颈椎病针灸治疗方法 •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效果与评价 •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典型病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颈椎病概述
01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 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 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的 疾病。
通过针刺和艾灸刺激穴位 ,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流 通,缓解疼痛等症状。
调和气血
针灸可以调和气血,改善 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 和组织修复。
针灸治疗的优势
疗效显著
针灸治疗颈椎病等疼痛性 疾病疗效显著,可快速缓 解疼痛和不适症状。
安全可靠
针灸治疗是一种非药物治 疗方法,安全可靠,无副 作用。
操作简便
针灸治疗操作简便,疗程 短,患者易于接受。
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针灸疗 法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具有显著 的效果。在改善症状、提高生 活质量方面,针灸疗法得到了 广泛的认可。
展望
针灸疗法的进一步研究
尽管针灸疗法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 效,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例如,针 灸的作用机制、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等。
普及与推广
针灸疗法作为传统医学的瑰宝,应当得到更广泛 的普及和推广。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 对针灸疗法的认识和接受度,使其在更多患者中 得到应用。
Get清风热敏灸简介 PPT课件
〔二〕治疗操作
首先对风府、大椎、至阳等穴区循经往返灸1015分钟以温热局部气血,加强敏化,再施以温和 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然后按以下分型治疗。 1、颈型: 〔1〕颈夹脊穴痛点单点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透向 项背部并向四周扩散或自觉项背部有紧、压、酸、 胀、痛感,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2〕肩井穴痛点单点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透向项 背部及向上肢扩散或自觉肩部有紧、压、酸、胀、 痛感,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3〕风池、大椎穴三点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沿督 脉传至项背部,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热敏灸关键技术
2、确定灸位 灸位是指艾灸施术部位,是热敏灸疗
法技术的关键。 热敏点是热敏灸疗法的 最正确作用部位。
热敏灸的选穴原那么
在辨证选穴的根底上辨敏选穴
• 高发区域 • 病痛及其临近部位 • 特定穴 • 与疾病相关的经络循行部位 • 与疾病相关的神经节段分布部位
热敏灸关键技术
3、选择灸法: 艾条悬灸是热敏灸疗法的最正确灸
热敏灸本卷须知
7. 施艾灸时,要注意防止艾火脱落灼伤 患者,或烧坏患者衣服和诊室被褥等 物。
8. 治疗结束后,必须将燃着的艾条熄灭, 以防复燃。
热敏灸举例
----热敏灸治疗颈椎病
〔一〕热敏穴位探查
对穴位热敏高发部位〔多以项、背、 肩部为高发〕颈夹脊、神庭、风府、风池、 大椎、肺俞、肩井、至阳穴区进行穴位热 敏探查,标记热敏穴位。
穴位,在距皮肤3㎝左右施灸,以患者无
灼痛感为度。
单点灸
单点灸
单点灸
双点灸
即同时对两个热敏穴位进行艾条悬灸操作。
双手双点灸
单手双点灸
三点灸
即同时对三个热敏穴位进行艾条悬灸 操作。三点灸的适用部位为颈项部、背 腰部、胸腹部,如大椎与肺俞〔双〕、 肺俞〔双〕与命门、天枢〔双〕与中脘 等。三点灸有利于接通经气,开通经络。
热敏灸疗法ppt课件
热敏灸在慢性病调理中的应用
总结词
缓解哮喘症状
详细描述
热敏灸能够缓解哮喘的症状,如咳嗽 、气喘等,改善呼吸功能,提高生活 质量。
热敏灸在慢性病调理中的应用
总结词
改善糖尿病症状
详细描述
热敏灸能够改善糖尿病的症状,调节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
热敏灸在美容养颜中的应用
总结词:淡化色斑
应及时调整。
效果不明显
如效果不明显,可尝试 调整热敏穴位或延长施
灸时间。
04
热敏灸的临床应用
Chapter
热敏灸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词:缓解疼痛
详细描述:热敏灸通过刺激穴位,能够激发身体自身的镇痛机制,有效缓解各种 疼痛症状,如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
热敏灸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词
改善血液循环
选穴方式
传统灸以病位为主,热敏 灸以热敏穴位为主。
施灸方式
传统灸一般采用固定穴位 、固定灸法,热敏灸采用 探查热敏穴位、个性化灸 法。
疗效评估
传统灸以症状改善为主要 评估指标,热敏灸以灸感 传导和临床综合疗效为主 要评估指标。
02
热敏灸的作用机制
Chapter
热敏灸的作用原理
热敏灸通过艾灸刺激人体特定穴位,利 用艾叶的温热药性和艾灸的温通作用, 激发穴位经络的传感和放大效应,调整 机体功能状态,起到调节人体气血、温
通经络、扶正祛邪等作用。
热敏灸通过刺激穴位,使穴位局部的皮 肤温度升高,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加速新陈代谢,从而改善局部组织的
营养状态。
热敏灸能够刺激穴位内的免疫细胞和免 疫分子,激活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
体的抗病能力。
热敏灸理论与技术操作ppt课件
3·传热:灸热从施炙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 甚至达病所。
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 而远离施灸部位的病所处感觉甚热。
5·表面不(微)热深部热:施灸部位皮肤不(或微) 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脏器感觉甚热。
6·产生其他非热感觉: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 炙部位产生酸、胀、重、通、麻、冷等非热感觉。
表反应部位,同时也是调控人体功能到达 防病治病目的的针灸刺激部位。
▪ 什么是穴位热敏化? ▪ 穴位热敏是一种新发现的疾病体表反应现
象。人体在疾病或亚健康状态下,相关穴 位会发生热敏。
.
3
腧穴热敏化现象
1·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 甚至直达胸腹脏器。
2·扩热:灸热以施炙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
4
热敏灸的“十六字技术要诀”: ▪ 探感定位 ▪ 辨敏施灸 ▪ 量因人异 ▪ 敏消量足
.
5
腧穴热敏予经穴定位关系
▪ 热敏化腧穴具有时变特性,即随着时间其 部位和强度也发生变化。对热敏化腧穴进 行艾灸治疗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反应
▪ 热敏化腧穴对艾灸的反应表现为喜热、透 热、扩热、传热和非热觉,平均出现概率 为70%,这说明上述现象出现不是偶然的, 有其内在必然性。
.
7
调定灸态
▪ 松:是指静:静是指环境安静,心神安静。患者 和医生都必须保持心神的安定宁静,才能最大限 度的激发经络感传。
▪ 患者肌肉的放松。使机体处于最自然的状态,有 利于激发经络感传。
▪ 匀:是指患者呼吸匀而慢。均匀的呼吸有利于调 整机体内环境,有利于增加机体反应的敏感性
▪ 守:即是意守施灸点。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 患者应意守施灸点以利于经络感传的发生。二是 指医者必须将艾热固守在热敏化穴上。
热敏灸ppt课件
.
热敏灸.腧穴热敏化艾灸操作
灸法操作
悬灸
单点灸
双点灸
三点灸
回旋灸 雀啄灸 循经灸 温和灸 单手 双手 T型灸 三角灸
.
热敏灸.腧穴热敏化艾灸操作
施灸剂量:以是否完成灸感四相过程为标准。 Ⅰ相期:潜伏期,是从温和灸开始至灸性感
传出现这段时间。 Ⅱ相期:传导期,是指气至病所。 Ⅲ相期:维持期,指灸性感传持续发挥作用
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 扩热:灸热以使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传热:灸热从使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
甚至达病所。 局部不热(或微热)远部热。 表面不热(或微热)深部热。 其他非热灸感:如酸、胀、压、重、麻、冷等。
.
热敏灸.腧穴热敏化艾灸操作
选穴原则 先选强敏化腧穴,后选弱敏化腧穴 先躯干部,后四肢部 先近心穴,后远心穴 远近搭配、左右搭配、前后搭配
肾俞、脾俞等
.
热敏灸.各病症的高热敏化部位
支气管哮喘: 高发敏化部位:背部、腰骶部 穴位区域:风门、肺俞、至阳、次髎、命门、
肾俞、腰阳关、关元俞、神阙等
.
热敏灸.各病症的高热敏化部位
消化性溃疡: 高发敏化部位:腹部、背部及小腿外侧 穴位区域:中脘、肝俞、脾俞、阳陵泉、足
三里等
.
热敏灸.各病症的高热敏化部位
.
热敏灸.各病症的高热敏化部位
原发性痛经: 高发敏化部位:腹部、腰骶部、小腿内侧 穴位区域:关元、中极、子宫、次髎、三阴
交等
.
热敏灸.各病症的高热敏化部位
盆腔炎症: 高发敏化部位:腹部、腰骶部、小腿内侧穴
位区域:关元、子宫、大肠俞、次髎、三阴 交等
.
热敏灸.各病症的高热敏化部位
阳痿: 高发敏化部位:腹部及腰背部 穴位区域:关元、三阴交、肾俞、腰阳关、
热敏灸.腧穴热敏化艾灸操作
灸法操作
悬灸
单点灸
双点灸
三点灸
回旋灸 雀啄灸 循经灸 温和灸 单手 双手 T型灸 三角灸
.
热敏灸.腧穴热敏化艾灸操作
施灸剂量:以是否完成灸感四相过程为标准。 Ⅰ相期:潜伏期,是从温和灸开始至灸性感
传出现这段时间。 Ⅱ相期:传导期,是指气至病所。 Ⅲ相期:维持期,指灸性感传持续发挥作用
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 扩热:灸热以使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传热:灸热从使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
甚至达病所。 局部不热(或微热)远部热。 表面不热(或微热)深部热。 其他非热灸感:如酸、胀、压、重、麻、冷等。
.
热敏灸.腧穴热敏化艾灸操作
选穴原则 先选强敏化腧穴,后选弱敏化腧穴 先躯干部,后四肢部 先近心穴,后远心穴 远近搭配、左右搭配、前后搭配
肾俞、脾俞等
.
热敏灸.各病症的高热敏化部位
支气管哮喘: 高发敏化部位:背部、腰骶部 穴位区域:风门、肺俞、至阳、次髎、命门、
肾俞、腰阳关、关元俞、神阙等
.
热敏灸.各病症的高热敏化部位
消化性溃疡: 高发敏化部位:腹部、背部及小腿外侧 穴位区域:中脘、肝俞、脾俞、阳陵泉、足
三里等
.
热敏灸.各病症的高热敏化部位
.
热敏灸.各病症的高热敏化部位
原发性痛经: 高发敏化部位:腹部、腰骶部、小腿内侧 穴位区域:关元、中极、子宫、次髎、三阴
交等
.
热敏灸.各病症的高热敏化部位
盆腔炎症: 高发敏化部位:腹部、腰骶部、小腿内侧穴
位区域:关元、子宫、大肠俞、次髎、三阴 交等
.
热敏灸.各病症的高热敏化部位
阳痿: 高发敏化部位:腹部及腰背部 穴位区域:关元、三阴交、肾俞、腰阳关、
第二十四章++热敏灸ppt课件
2.确定灸位 灸位是指艾灸施术部位,热敏化 穴是艾条疗法的最佳作用部位。
3.实施灸法。
4.施足灸量。
(二) “热敏点”探查方法
▪ 1.先回旋灸打基础 ▪ 2.继雀啄灸激发经气 ▪ 3.再温和灸温通经络 ▪ 4具体操作
4 具体操作 a 用点燃的艾条,以患者体表 病位附近的经穴、压痛点、皮下硬节等反应 物部位为中心,3cm为半径的范围内
2.灸法操作 (1)循经往返灸:用点燃的艾条在患者体表,
距离皮肤3cm左右延经络行往返均匀移动施灸,以 患者感觉施灸路线温热为度,临床操作2-3min 。 有利于疏导经络,激发经气。
(2)回旋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特定 体表部位离皮肤3cm左右,均匀的左右方 向移动或往返回旋灸。以患者感觉施灸部 位温暖舒适为度。回旋灸有利于温热局部 气血,临床操作1-3min,继以雀啄灸。
热觉,平均出现几率为70%,这说明上述现 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操作方法
操作规范 ( 一)原则 (二)“热敏点”探查方法 (三)操作 (四)灸量
1.调整灸态
灸态是艾条灸时的状态,它包括环境、患 者和医者三方面因素。概括起来就是静、 松、匀、守四个字。
5.表面不热(微)深部热 施灸部位的皮肤 不(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 脏器感觉甚热。
6.产生其他非热感觉 施灸部位或远离施灸 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 非热感觉。
7.上述灸感传导之处,病症随之缓解。
3.热敏化腧穴对艾灸的反应 热敏化腧穴对艾 反应表现为喜热、透热、扩热、传热和非
b距离皮肤3-5cm左右施行 回旋灸1-3min
c在重点位置予以雀啄灸以 加强灸量,找到热敏化穴 位后予以温和灸
d当患者感受到艾热发生透热、扩热、传热等 感觉时,此点即为热敏点;重复上述步骤, 直至所有热敏点被探查出来,选择1-3个最敏 感的穴位予以灸疗。
热敏灸研究进展最新PPT课件
Leabharlann 10 15 20 25 30
3、灸位选择
个体化、热敏化穴位
优于
固定化、非热敏化穴位
热敏灸感与灸效
艾灸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不同灸感的疗效比较研究
采用随机平行组对照单盲的试验设计方法。将原发性痛经患者 80例按照关元穴是否热敏 化,将分为热敏态关元穴与静息态关元穴组。于痛经患者疼痛发作前5天开始治疗,每日
一次,每次45分钟,每个月经周期治疗7±2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关元穴定位:关元穴按全国统编教材《针灸学》第6版定位。 腧穴热敏态检测:按已报道的红外-灸感联合法对腧穴热敏态进行定性检测。
观察指标: (1)痛经症状评分表(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 原则》痛经症状表评分标准及疼痛程度分度标准制 定 ); (2)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MPQ),包括①疼痛分 级指数(PRI)、②目测类比定级法(VAS)、③现有疼痛 强度(PPI); (3)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 疗效评价时点:第一、第三及冶疗结束后第3个月经 周期来潮时。
sensitized groups
non-sensitized
sensitized groups
Phase coherence changes at the theta frequency range
Phase coherence changes at the
beta
frequency range
艾灸得气的特征却没有像针刺得气这样 明确阐述。 但有这样一段话: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 而无灼痛为 宜,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显然与针刺得气现象不同。 艾灸得气现象的特征仅仅是“皮肤红晕” 这样简单吗? 艾灸得气的特征应该是什么? 艾灸穴位能不能产生类似针刺一样的得 气现象? 艾灸穴位是否必须产生类似针刺一样的
3、灸位选择
个体化、热敏化穴位
优于
固定化、非热敏化穴位
热敏灸感与灸效
艾灸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不同灸感的疗效比较研究
采用随机平行组对照单盲的试验设计方法。将原发性痛经患者 80例按照关元穴是否热敏 化,将分为热敏态关元穴与静息态关元穴组。于痛经患者疼痛发作前5天开始治疗,每日
一次,每次45分钟,每个月经周期治疗7±2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关元穴定位:关元穴按全国统编教材《针灸学》第6版定位。 腧穴热敏态检测:按已报道的红外-灸感联合法对腧穴热敏态进行定性检测。
观察指标: (1)痛经症状评分表(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 原则》痛经症状表评分标准及疼痛程度分度标准制 定 ); (2)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MPQ),包括①疼痛分 级指数(PRI)、②目测类比定级法(VAS)、③现有疼痛 强度(PPI); (3)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 疗效评价时点:第一、第三及冶疗结束后第3个月经 周期来潮时。
sensitized groups
non-sensitized
sensitized groups
Phase coherence changes at the theta frequency range
Phase coherence changes at the
beta
frequency range
艾灸得气的特征却没有像针刺得气这样 明确阐述。 但有这样一段话: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 而无灼痛为 宜,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显然与针刺得气现象不同。 艾灸得气现象的特征仅仅是“皮肤红晕” 这样简单吗? 艾灸得气的特征应该是什么? 艾灸穴位能不能产生类似针刺一样的得 气现象? 艾灸穴位是否必须产生类似针刺一样的
热敏灸治疗颈椎病技术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热敏灸剂量
• 掌握最佳施灸剂量,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防止不良反应。腧穴热 敏的施灸剂量不同于传统艾灸疗法,是以上述热敏现象消失所需要 的时间为每穴施灸的时间。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颈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颈夹脊穴压痛点 • 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向项背部并向四周扩散或自觉项背部有紧、压、酸、胀、痛感,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腧穴热敏现象
• (一)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 • (二)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片状扩散; • (三)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一定路线向远部传导,甚至到达病所; • (四)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的部位感觉甚热; • (五)表面不(微)热深部热:施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
(一)热敏穴位探查
• 对穴位热敏高发部位神庭、风府、风池、大椎、颈夹脊、肺俞、肩 井、至阳穴区进行穴位热敏探查,标记热敏穴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治疗操作
• 首先对风府、大椎、至阳等穴区循经往返灸10-15分钟以温热局部 气血,加强敏化,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然后按以下 分型治疗。
随时调整艾灸的手法与位置。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灸疗疗程
• 每次选取上述2-3组穴位,每天1--2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 休息2—5天,共2—3个疗程。
三、注意事项
• 热敏灸虽然采用安全的艾条悬灸方法,但仍须注意以下各点,以保证其更安全有效。 • 1.施灸时,应向患者详细交待热敏灸疗法的操作过程,打消患者对艾灸的恐惧感或紧张感,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 2.施灸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充分暴露施灸部位,采取舒适的、且能长时间维持的体位。 • 3.施灸剂量应根据热敏灸感是否消失为度,不应拘泥时间长短。 • 4.感觉障碍、皮肤溃疡处、肿瘤晚期、糖尿病、结核病、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大量吐(咯)血、孕妇的腹
• 6.其他型颈椎病:其它型如食道型颈椎病,颈椎椎体前鸟嘴样增生压迫食道引起吞咽困难等;此经食道钡剂造影可 证实。
二、治疗方法
• 热敏灸的适应症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三型。
(一)热敏穴位探查
• 对穴位热敏高发部位神庭、风府、风池、大椎、颈夹脊、肺俞、肩 井、至阳穴区进行穴位热敏探查,标记热敏穴位。
• 3.椎动脉型:常见症状为当头颈活动到某一位置时,突然发生眩晕及下肢麻木无力而摔到,意识往往清楚;椎动脉 造影对诊断有帮助;
• 4.交感神经型:主要表现为主观症状,如枕部疼痛、头沉、头晕或偏头痛、心慌、胸闷、肢凉或手足发热、四肢酸 胀等;
• 5.脊髓型:其临床表现可见上肢或下肢、一侧或两侧的麻木、酸软无力,颈颤臂抖,甚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全痉 挛性瘫痪,如活动不便、步态笨拙、走路不稳,以至卧床不起,甚至呼吸困难,四肢僵硬等;
(一)灸材选择
• 腧穴热敏的特性研究及临床疗效研究结果证实,这类新型敏化腧穴 的最佳刺激方式为艾条悬灸,故选择纯艾条作为腧穴热敏探查的灸 材。
(二)探查准备
• 1、环境 • 保持诊室安静,可适当运用轻柔的音乐。诊室的温度保持在20℃~30℃。 • 2、灸态 • (1)消除患者恐惧、紧张心态,选择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探查部位,放松肌
(四)腧穴热敏的判别
• 腧穴热敏化是根据施灸部位对艾条悬灸的灸感反应来判别的。长期的临床观察表明,腧穴热敏化在探查 过程中,会出现以下几种灸感反应,只要出现以下一种以上(含一种)灸感反应就表明该腧穴已发生热 敏化
• 1.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 • 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片状扩散; • 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甚至达病所; • 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的部位感觉甚热; • 5.表面不(微)热深部热:施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 • 6.其他非热感觉: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
一、腧穴热敏现象
• (一)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 • (二)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片状扩散; • (三)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一定路线向远部传导,甚至到达病所; • (四)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的部位感觉甚热; • (五)表面不(微)热深部热:施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
脏器感觉甚热; • (六)产生其他非热感觉: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
冷等非热感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腧穴热敏的探查
• 腧穴热敏化探查是激发感传、开通经络、防病治病的第一步。临床研究表明, 探查腧穴热敏化必须在深刻认识腧穴热敏化现象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艾灸材 料,采用正确的艾灸方式。
(二)治疗操作
• 首先对风府、大椎、至阳等穴区循经往返灸10-15分钟以温热局部 气血,加强敏化,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然后按以下 分型治疗。
1.颈型
•(1)颈夹脊穴压痛点 • 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向项背部并向四周扩散或自觉项背部有紧、压、酸、胀、痛感,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2)肩井穴压痛点 • 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向项背部及上肢扩散或自觉肩部有紧、压、酸、胀、痛感,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 (3)大椎、肺俞穴 • 三角温和灸,自觉热感向项背部及上肢扩散传导至腕部,如感传不能至腕部,可再取一支点燃的艾条放置感传所
达部位的端点,进行温和灸,依次接力使感传到达腕部,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3.椎动脉型
• 神庭、大椎穴(图3.93)双点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透向穴位深部 或发生扩热,传热。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三、热敏灸剂量
• 掌握最佳施灸剂量,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防止不良反应。腧穴热 敏的施灸剂量不同于传统艾灸疗法,是以上述热敏现象消失所需要 的时间为每穴施灸的时间。
四、热敏灸的适应症
• 凡是出现腧穴热敏的病症,无论热证、寒证,或是虚证、实证,均 是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的适应症。
热敏灸治疗颈椎病
• 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退行性变引起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 压迫颈部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造成其结构或功能性损害所引起 的一系列症状。中医学认为本病是因气血不能濡养筋骨,或颈项部 创伤,导致经络阻塞,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肉,均匀呼吸,思想集中,体会艾灸时的感觉。 • (2) 医生集中注意力于施灸部位,不断询问患者在艾灸探查过程中的感觉,
随时调整艾灸的手法与位置。
(三)探查部位
• 腧穴热敏是疾病在体表的特殊反应,它直接或间接的反映机体疾病 的部位、性质和病理变化。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与研究发现,不同 疾病的腧穴热敏的出现部位是不同的,颈椎病的腧穴热敏高发部位 见下述。
一、临床表现
• 1.颈型:颈部症状如枕项部疼痛,肌肉僵硬,活动受限,局部压痛; X线提示生理曲度变化及不稳;除外颈部其他 疾患;
• 2.神经根型:其主要症状病变在颈5以上者可见颈肩痛或颈枕痛及枕部麻木等;在颈5以下者可见颈僵,活动受限, 有一侧或两侧颈、肩、臂放射痛,并伴有手指麻木、上肢发沉、无力、持物坠落等症状;
•(3)风池、大椎穴 • 三角温和灸,自觉热感沿督脉传至项背部,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2.神经根型
• (1)颈夹脊穴压痛点 • 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向项背部并向四周扩散或自觉项背部有紧、压、酸、胀、痛感,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 (2)肩井穴压痛点 • 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向项背部及上肢扩散或自觉肩部有紧、压、酸、胀、痛感,灸至热敏灸感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