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技术详解

合集下载

热敏灸文档

热敏灸文档

热敏灸引言热敏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利用特定的热敏灸药物在人体经络穴位上施行热敏刺激,以达到调理人体机能、治疗疾病的目的。

热敏灸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与改进,已经成为中医理疗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介绍热敏灸的原理、方法和适用病症,以及注意事项和效果评估。

热敏灸的原理热敏灸的原理是通过将特定的热敏灸药放在穴位上,并通过燃烧或加热的方式使其释放出热能,刺激经络系统和人体内部的机能。

这种热能刺激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加速病理代谢物的排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或改善人体健康的效果。

热敏灸的方法热敏灸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穴位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和中医诊断,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热敏灸。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合谷、涌泉等。

2.热敏灸药物的准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热敏灸药物。

常用的热敏灸药物有艾叶、艾草等。

3.热敏灸药物的加热:将选择好的热敏灸药物进行加热处理,使其达到合适的温度。

4.穴位的热敏灸:将加热后的热敏灸药物放在选择好的穴位上,并适当施加刺激,使热能充分渗透到经络系统和人体内部。

5.热敏灸的时间控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能力,控制热敏灸的时间,一般在10-20分钟左右。

热敏灸适用病症热敏灸适用于多种病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1.风寒湿痹:由于寒湿引起的关节肌肉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常见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

2.肩周炎:肩关节周围的炎症和疼痛,常见于炎症性疾病或过度使用引起的损伤。

3.肩颈痛:由于肩颈肌肉痉挛或劳损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4.腰腿痛:腰部和下肢出现的疼痛和不适,常见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

5.冷痹症状:由于寒冷引起的肢体冰冷、麻木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注意事项在进行热敏灸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灸前的准备:在进行热敏灸前,必须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确定病因和病情,以免造成不良反应。

2.穴位的选择和确定:选择合适的穴位非常重要,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中医诊断来确定。

热敏灸的操作核心技术要点

热敏灸的操作核心技术要点

热敏灸的操作核心技术要点学习热敏灸这么久,今天来说说关键要点。

首先我理解,热敏灸和普通艾灸还是有区别的。

普通艾灸就是按照穴位灸,但是热敏灸是要找热敏点,这可不容易呢。

我一开始的时候,就是到处乱找,心里还想这热敏点到底在哪啊。

我总结啊,找热敏点的时候得特别仔细,这个热敏点可能会有几种反应,比如说透热,就是你在一个点艾灸,但是热感会往别的地方传导,像我给家里人做的时候,在足三里附近找热敏点,灸的时候他就感觉这个热沿着腿往下走,这就是透热。

还有扩热,在灸一个点的时候,周围一大片都热起来了,就像你往池塘里扔个石头,涟漪一圈圈扩大似的。

这时候就找到了热敏点,这就是很重要的一点,要会判断。

还有啊,热敏灸的操作距离也要把握好。

我开始的时候就没整明白,离得近怕烫着,离得远又没效果。

我觉得可以先从稍微远一点开始试探,大概3 - 5厘米的样子,再慢慢根据热感调整。

对了还有个要点,就是在热敏灸的时候手法也很关键。

要根据热敏点的不同反应调整手法,如果是那种透热很强的人,得慢慢移动艾条,我理解就像是追踪那种热感的源头一样。

不能死脑筋地悬在一个空中一个点上。

至于艾灸的时间呢,也是不好掌握。

我看书本上说,要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

啥是热敏灸感消失呢?就是那些透热、扩热啥的都没了。

但是实际操作中,每个人的感觉不同啊。

我一个朋友,他的热敏感持续的时间就很短,可能就10来分钟,我开始还以为没灸够,后来发现他的热敏灸感确实消失了,我就明白了不是所有人都要按照一个固定时间来操作的。

我觉得学习热敏灸,真的要多实践。

就像学骑自行车,你光看别人骑是不行的,自己得摔几个跟头。

我平常就是拿着自己当试验品,也给家人朋友试试,慢慢就总结出这些要点了。

还有一些参考资料也很有用,比如《热敏灸实用读本》这本书,里面就有很多实例和详细的解释,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不过我也知道我现在理解的可能还不够全面,还得不断学习呀。

热敏灸疗法

热敏灸疗法

热敏灸疗效: 经全国98家医院临床应用证明:热敏灸 对20多种疾病的疗效明显提高,一致认为: 小艾条、新疗法、大天地!
热敏灸疗规律
规律一:腧穴存在静息态与敏化态两种状态 规律二:腧穴敏化的类型多样性 规律三:腧穴热敏化具有普遍性 规律四:腧穴热敏化类型、部位、面积、强度的动态性 规律五:腧穴热敏化的分布具有证侯相关性 规律六:艾灸热敏化腧穴极易激发经脉感传 规律七:腧穴热敏化的艾灸反应能客观显示 规律八:探敏取穴施灸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规律九:灸之要,气至而有效 规律十:发明探敏取穴、辨敏施灸的新灸法。
10 0 腧穴热敏化出现率
健康人群 患者 疾病痊愈
(1)疾病状态下腧穴热敏化出现率
表1 疾病状态下与健康人腧穴热敏化出现率:
疾病状态 总例数 总阳性数 出现率(%) 700 540 77.14
△△
健康人 280 31 11.07
△△ 与健康人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表1结果表明,在疾病状态下,腧穴热敏化现象的出现率为 77.14%,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
热敏穴的判定标准
扩热 透热
传热
远热
深热
1、透热: 灸热
从施灸点皮肤表
面直接向深部组
织穿透,甚至直
达胸腹腔脏器。
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沿某一方向传导。
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 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的病所处感觉甚热。
5、表面不(微) 热深部热:
热敏灸疗法理论与技术
主讲:孙光华
发明人:陈日新教授团队(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省中医院)
“艾”氏家族
艾属草菊科多年生植 物,我国多地都有生长 。以蕲州产者为佳,故 有“蕲艾”之称。

热敏灸疗法ppt课件

热敏灸疗法ppt课件

热敏灸在慢性病调理中的应用
总结词
缓解哮喘症状
详细描述
热敏灸能够缓解哮喘的症状,如咳嗽 、气喘等,改善呼吸功能,提高生活 质量。
热敏灸在慢性病调理中的应用
总结词
改善糖尿病症状
详细描述
热敏灸能够改善糖尿病的症状,调节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
热敏灸在美容养颜中的应用
总结词:淡化色斑
应及时调整。
效果不明显
如效果不明显,可尝试 调整热敏穴位或延长施
灸时间。
04
热敏灸的临床应用
Chapter
热敏灸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词:缓解疼痛
详细描述:热敏灸通过刺激穴位,能够激发身体自身的镇痛机制,有效缓解各种 疼痛症状,如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
热敏灸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词
改善血液循环
选穴方式
传统灸以病位为主,热敏 灸以热敏穴位为主。
施灸方式
传统灸一般采用固定穴位 、固定灸法,热敏灸采用 探查热敏穴位、个性化灸 法。
疗效评估
传统灸以症状改善为主要 评估指标,热敏灸以灸感 传导和临床综合疗效为主 要评估指标。
02
热敏灸的作用机制
Chapter
热敏灸的作用原理
热敏灸通过艾灸刺激人体特定穴位,利 用艾叶的温热药性和艾灸的温通作用, 激发穴位经络的传感和放大效应,调整 机体功能状态,起到调节人体气血、温
通经络、扶正祛邪等作用。
热敏灸通过刺激穴位,使穴位局部的皮 肤温度升高,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加速新陈代谢,从而改善局部组织的
营养状态。
热敏灸能够刺激穴位内的免疫细胞和免 疫分子,激活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
体的抗病能力。

热敏灸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热敏灸技术

热敏灸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热敏灸技术

热敏灸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热敏灸技术热敏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明显提高了艾灸疗效的一种新技术。

热敏灸技术与传统悬灸技术一样,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常用于寒湿痹痛、脏腑虚寒、阳气虚脱、气虚下陷、经络瘀阻等证及亚健康调理。

一、基本操作方法(一)穴位热敏现象1.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见图1)。

图1透热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片状扩散(图2)。

图2扩热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一定路线向远部传导,甚至到达病所(图3)。

图3传热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的部位感觉甚热(图4)。

图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5.表面不(微)热深部热:施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见图5)。

图5表面不(微)热深部热6.其他非热感觉: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见图6)。

图6其他非热感觉以上穴位热敏现象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相关穴位对艾热异常敏感,产生一个“小刺激大反应”(其他非相关穴位对艾热仅产生局部和表面的热感)。

这种现象称为穴位热敏现象,这些已热敏的穴位称为热敏穴位。

(二)穴位热敏的探查1.灸材选择热敏穴位的最佳刺激方式为艾条悬灸,故选择纯艾条作为穴位热敏探查的灸材。

2.探查准备保持诊室安静,温度在24℃~30℃。

让患者选择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探查部位,放松肌肉,均匀呼吸,思想集中,体会艾灸时的感觉。

医生集中注意力于施灸部位,询问患者在艾灸探查过程中的感觉。

3.探查部位穴位热敏是疾病在体表的一种反应状态,它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机体疾病的部位、性质和病理变化。

不同病症穴位热敏的出现部位是不同的,但是有其规律,不同病症的穴位热敏高发部位见下述。

热敏灸技术

热敏灸技术


施灸前 施灸时
施灸后
意 事 项
• 告知艾灸 过程,消
• 根据患者年龄、性 别、体质、病情, 采取舒适体位,充 分暴露施灸部位。
• 告知患者施灸 结束后2小时内 不宜洗澡与劳 累,注意保暖,
除患者对 • 注意防止艾火脱落
避风寒
艾灸的张
灼伤患者,注意热 感强度适宜。
• 须将燃着的艾 条彻底熄灭,
感。
原发性痛经:关元、子宫、次髎(双侧)、 三阴交(双侧)
慢性前列腺炎:关元、中极、肾俞(双侧)、命门/次 髎(双侧)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内/外膝眼、梁丘、足三里、阴陵泉、 阿是穴
偏瘫:百会、风池、曲池、足三里附近区域
选穴原则:
• 以出现热觉灸感经过,或直达病变部位的热 敏穴位为首选穴位。
• 以出现非热灸感的热敏穴位为首选热敏穴位, 而痛感又优于酸胀感。
证、虚症、实证,均为热敏灸疗法的适应症。
以骨性膝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症、颈腰椎疾病、 感冒、面瘫、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激惹综合症、男性 前列腺疾病、痛经、慢性盆腔炎、过敏性鼻炎、支气 管哮喘、缺血性中风等尤为适宜。
不宜热敏灸:
人群:婴儿 疾病:昏迷、脑出血急性期、大量吐/咯血 部位: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感觉障碍与皮肤溃疡处 状态:过饥、过饱、过劳、酒醉状态
热敏灸操作简要
什么是热敏灸疗法?
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 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热远部热、 表面不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 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 提高艾灸疗效的新疗法。
要素:
灸材 灸位
灸法 灸量
灸材:以艾绒为主要成分 卷成的艾条,一般规格: 直径16-35mm;艾绒纯度: 3:1~8:1。

热敏灸的实施方案

热敏灸的实施方案

热敏灸的实施方案热敏灸是一种结合了传统艾灸和现代热敏技术的新型治疗方法,它通过热敏贴布和艾灸相结合,利用热敏技术和中药渗透原理,对人体穴位进行治疗,达到调理气血、温经通络的效果。

热敏灸的实施方案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下面将介绍一般的实施方案。

首先,确定治疗穴位。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结合经络理论确定需要进行热敏灸治疗的穴位。

一般来说,热敏灸可以针对不同的疾病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比如针灸经络上的穴位、病灶部位的穴位等。

其次,准备热敏贴布和艾灸工具。

热敏贴布是热敏灸治疗的关键工具,它能够释放热量并渗透中药成分,起到温经通络、调理气血的作用。

在选择热敏贴布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皮肤敏感度和治疗部位的特点。

同时,还需要准备艾灸工具,如艾条、灸盒等,用于辅助热敏贴布进行局部温热刺激。

然后,进行热敏灸治疗。

在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病史询问,以便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在治疗过程中,首先在患者的穴位上贴上热敏贴布,然后再结合艾灸工具进行局部温热刺激。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最后,进行疗后护理。

热敏灸治疗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疗后护理,包括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和病情变化,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和饮食的调理,提醒患者注意保暖和避免劳累等。

同时,还需要对治疗器具进行清洁和消毒,以确保下次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总之,热敏灸的实施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特点,结合热敏贴布和艾灸工具进行个性化设计和治疗。

通过科学合理的操作和细致周到的护理,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健康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热敏灸技术

热敏灸技术

热敏灸技术热敏灸是采用艾条悬灸热敏化的腧穴,激发喜热、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感等热敏灸感或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

现代针灸学家周楣声教授在其《灸绳》中首先提出“热敏点”的概念,其论“还有热敏点反应,……当照至敏感点时,每见火焰下沉,而局部之热感亦向深部窜透。

或用艾条点燃慢慢熏烤,当熏至敏感点时,亦可使热感向内深透,或向远方传布。

”江西省中医院陈日新教授在继承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腧穴热敏化现象进行大量观察及广泛临床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出“腧穴热敏化悬灸疗法”。

一、理论基础: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是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也是针灸等治疗的刺激点,具有反应病症、协助诊断、接受刺激、防治疾病的作用。

在生理状态下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活动的门户,病理状态下腧穴是脏腑经络病症的反应点。

其反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分为形态改变点和功能改变点。

形态改变点如皮下组织和肌肉处出现条索状、结节状改变,皮肤出现皮疹、血络、色泽的改变等;功能性改变点如压痛点、低阻点、皮温改变、热敏化点等。

其中热敏化点既是诊断疾病的腧穴也是治疗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临床应用广泛。

(一)腧穴热敏化现象腧穴热敏化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1.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

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甚至达病所。

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局部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的病所处或其他部位感觉甚热。

5.表面不(微)热深部热:施灸部位的皮肤表面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

6.产生其他非热感觉: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

7.上述灸感传导之处,病症随之缓解。

(二)热敏化规律1.腧穴热敏化的出现率普查健康人群的结果显示,腧穴热敏化出现率约5%,而对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20种疾病进行艾灸腧穴观察,腧穴热敏化的出现率平均可达70%左右。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标准[详]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标准[详]

洪江市第一中医院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一、概述热敏灸又称热敏悬灸,全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简称“热敏灸”,属于针灸的一种,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无副作用,效果优于一般临床针灸。

二、操作规程一、选穴原则1.先选强敏化腧穴,后选弱敏化腧穴2.先选躯干部,再选四肢部3.先选近心穴,后选远心穴4.远近搭配,左右搭配,前后搭配二、灸法操作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全部采用艾条悬灸的方法,结合临床运用及腧穴热敏化的特性,将艾条悬灸分为单点灸、双点灸、三点灸。

(一)单点灸单点灸是指对单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灸操作。

根据临床操作需要,将单点灸分为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与循经往返灸。

1.回旋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均匀地左右方向或往复回旋施灸。

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暖舒适为度。

回旋灸有利于温热局部气血,临床操作以 1~3分钟为宜。

2.雀啄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对准患者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地摆动,如麻雀啄食一样,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波浪样温热感为度。

雀啄灸有利于加强施灸部位的热敏化程度,疏通局部的经络,从而为局部的经气激发,甚至产生灸性感传作进一步的准备。

临床操作以1~3分钟为宜。

3.循经往返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沿经络循行往返匀速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路线温热为度。

循经往返灸有利于疏导经络,激发经气。

临床操作 1~3分钟。

4.温和灸将点燃的纯艾条对准已经施行上述三个步骤的腧穴热敏化部位,在距离皮肤3cm左右施行温和灸法,以患者无灼痛感为度。

此种灸法有利于激发施灸部位的经气活动,发动灸性感传,开通经络。

临床操作以完成灸感四相过程为度(见下述施灸剂量),不拘实际操作时间。

(二)双点灸即同时对两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条悬灸操作。

操作手法包括回旋灸、雀啄灸、循经往返灸、温和灸。

双点灸有利于接通经气,开通经络。

临床操作以完成灸感四相过程为度,不拘实际操作时间。

(三)三点灸包括三角灸和T形灸,即同时对三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条悬灸操作。

热敏灸技术详解

热敏灸技术详解

热敏灸技术详解热敏化腧穴与经穴定位是密切相关的。

研究表明,热敏化点多分布于主要经脉和其分支的穴位上,且多数与经脉的主要病证相符合。

例如,手太阳经的热敏化点多分布于肩胛骨外缘、肘部和手背等处,与肩臂疼痛、手指麻木等病症相符合。

同时,热敏化点也存在于非经脉穴位,如足三里下方的“足三里下点”,与腹泻、便秘等病症有关。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病症选择相应的热敏化点进行治疗。

3.热敏化程度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研究表明,热敏化程度越高,治疗效果越好。

一般来说,热敏化点的程度可分为Ⅰ~Ⅳ度,Ⅰ度为轻度热感,Ⅳ度为强烈的热感和疼痛感。

在治疗中,应根据病情和患者个体差异选择适当的热敏化程度进行治疗。

同时,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热感变化,及时调整灸量和灸时,以达到最佳疗效。

二、临床应用腧穴热敏化悬灸疗法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其主要适应症包括颈肩腰腿痛、神经痛、关节炎、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

在临床实践中,该疗法不仅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而且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同时,该疗法还具有无创、无副作用、易操作等特点,深受患者和医生的欢迎。

总之,腧穴热敏化悬灸疗法是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应进一步探讨其机理和疗效,为推广和应用该疗法提供更加科学和可靠的依据。

热敏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它的原理是通过点燃纯艾条并对准热敏化腧穴,在皮肤上施以温和的灸法,以激发经气活动和灸性感传。

在取穴时,应先选强敏化腧穴,后选弱敏化腧穴;先选躯干部腧穴,后选四肢部腧穴;先选近心部腧穴,后选远心部腧穴;远近搭配,左右搭配,前后搭配。

在热敏灸技术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选择安静、通风的环境,选择患者舒适、术者易操作的体位,并通过探查热敏点的位置来施灸。

施灸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从5到100分钟不等,每日1次。

热敏灸技术适用于多种疾病,如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神经系统疾病、肺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新)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新)

洪江市第一中医院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一、概述热敏灸又称热敏悬灸,全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简称“热敏灸”,属于针灸的一种,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无副作用,效果优于一般临床针灸。

二、操作规程一、选穴原则1.先选强敏化腧穴,后选弱敏化腧穴2.先选躯干部,再选四肢部3.先选近心穴,后选远心穴4.远近搭配,左右搭配,前后搭配二、灸法操作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全部采用艾条悬灸的方法,结合临床运用及腧穴热敏化的特性,将艾条悬灸分为单点灸、双点灸、三点灸。

(一)单点灸单点灸是指对单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灸操作。

根据临床操作需要,将单点灸分为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与循经往返灸。

1.回旋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均匀地左右方向或往复回旋施灸。

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暖舒适为度。

回旋灸有利于温热局部气血,临床操作以 1~3分钟为宜。

2.雀啄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对准患者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地摆动,如麻雀啄食一样,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波浪样温热感为度。

雀啄灸有利于加强施灸部位的热敏化程度,疏通局部的经络,从而为局部的经气激发,甚至产生灸性感传作进一步的准备。

临床操作以1~3分钟为宜。

3.循经往返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沿经络循行往返匀速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路线温热为度。

循经往返灸有利于疏导经络,激发经气。

临床操作 1~3分钟。

4.温和灸将点燃的纯艾条对准已经施行上述三个步骤的腧穴热敏化部位,在距离皮肤3cm左右施行温和灸法,以患者无灼痛感为度。

此种灸法有利于激发施灸部位的经气活动,发动灸性感传,开通经络。

临床操作以完成灸感四相过程为度(见下述施灸剂量),不拘实际操作时间。

(二)双点灸即同时对两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条悬灸操作。

操作手法包括回旋灸、雀啄灸、循经往返灸、温和灸。

双点灸有利于接通经气,开通经络。

临床操作以完成灸感四相过程为度,不拘实际操作时间。

(三)三点灸包括三角灸和T形灸,即同时对三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条悬灸操作。

艾灸-热敏灸

艾灸-热敏灸

艾灸-热敏灸热敏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

应用:临床上对男性前列腺炎、阳痿早泄、性冷淡、肠胃不适、肩颈不适、腰腿不舒、腰肌劳损、女性妇科炎症、月事异常、痛经、小叶增生、风湿类风湿、面瘫等各类慢性退行性、功能性病变有非常独特的疗效。

临床用于针灸替代疗法,疗效显著,治疗范围广泛,对临床100多种常见病、疑难杂症有独特的疗效。

应用热敏灸技术治疗20余种病症,如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枕神经痛、慢性腰肌劳损等,大幅度提高了临床灸疗疗效,开创了一条治疗疾病的内源性热敏调控新途径。

特点:1、灸感不同灸感即施灸时患者的自我感觉。

对于悬灸疗法,艾热作用于体表,自然产生热感。

针刺疗法的精髓与灵魂是“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即激发经气,气至病所。

热敏灸强调要求施灸过程中产生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6种热敏灸感和经气感传,气至病所,而传统悬灸仅有局部和表面的热感。

2、灸位不同灸位即施灸部位,热敏灸是在热敏穴位上施灸,热敏穴位对艾热异常敏感,最易激发经气感传,产生小刺激大反应;而传统悬灸由于未认识到穴位有敏化态与静息态之别,因此不要求辨别与选择热敏穴位施灸,因此激发经气感传的效率很低。

3、灸量不同灸量即艾灸的每次有效作用剂量。

艾灸剂量由艾灸强度、艾灸面积、艾灸时间三个因素组成,在前两个因素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艾灸剂量主要由艾灸时间所决定。

在施行热敏灸疗法时,每穴的施灸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因人因病因穴而不同,是以个体化的热敏灸感消失为度的施灸时间,这是患病机体自身表达出来的需求灸量,所以是最适的个体化充足灸量即饱和消敏灸量。

4、灸效不同由于热敏灸激发经气,气至病所,实现古人“气至而有效”的要求,因此热敏灸的疗效较传统悬灸疗法有大幅度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敏灸技术热敏灸是采用艾条悬灸热敏化的腧穴,激发喜热、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感等热敏灸感或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

现代针灸学家周楣声教授在其《灸绳》中首先提出“热敏点”的概念,其论“还有热敏点反应,……当照至敏感点时,每见火焰下沉,而局部之热感亦向深部窜透。

或用艾条点燃慢慢熏烤,当熏至敏感点时,亦可使热感向内深透,或向远方传布。

”江西省中医院陈日新教授在继承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腧穴热敏化现象进行大量观察及广泛临床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出“腧穴热敏化悬灸疗法”。

一、理论基础: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是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也是针灸等治疗的刺激点,具有反应病症、协助诊断、接受刺激、防治疾病的作用。

在生理状态下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活动的门户,病理状态下腧穴是脏腑经络病症的反应点。

其反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分为形态改变点和功能改变点。

形态改变点如皮下组织和肌肉处出现条索状、结节状改变,皮肤出现皮疹、血络、色泽的改变等;功能性改变点如压痛点、低阻点、皮温改变、热敏化点等。

其中热敏化点既是诊断疾病的腧穴也是治疗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临床应用广泛。

(一)腧穴热敏化现象腧穴热敏化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1.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

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甚至达病所。

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局部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的病所处或其他部位感觉甚热。

5.表面不(微)热深部热:施灸部位的皮肤表面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

6.产生其他非热感觉: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

7.上述灸感传导之处,病症随之缓解。

(二)热敏化规律1.腧穴热敏化的出现率普查健康人群的结果显示,腧穴热敏化出现率约5%,而对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20种疾病进行艾灸腧穴观察,腧穴热敏化的出现率平均可达70%左右。

其中寒证、湿证、瘀证、虚证中多,急性病和慢性均可出现。

疾病愈后,腧穴热敏出现率下降至10%左右。

2.热敏化腧穴与经穴定位的关系腧穴热敏化作为一种疾病的病理反应,出现的部位与经穴定位不完全符合,但它可以经穴为参照坐标系来定位。

热敏化腧穴具有时变特性,即随着时间其部位和强度也发生变化。

对热敏化腧穴进行艾灸治疗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3.热敏化腧穴对艾灸的反应热敏化腧穴对艾热反应表现为喜热、透热、扩热、传热和非热觉,平均出现概率为70%,这说明上述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二、腧穴热敏化的分布腧穴热敏化有其自身的分布规律,如:面瘫多在翳风、下关、颊车、太阳、神阙、手足三里穴出现热敏化;感冒多在风池、风府、大椎、肺俞、太阳穴和上印堂穴出现热敏化;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多在风门、肺俞、至阳、次髎、命门、肾俞、脾俞出现热敏化;消化性溃疡多在中脘、脾俞、肝俞、阳陵泉、足三里出现热敏化;肠易激综合争多在上星、神阙、大肠俞、足三里、三阴交出现热敏化;便秘多在次髎、大肠俞、大横、迎香、上巨虚出现热敏化;原发性痛经多在关元、中极、子宫、次髎、三阴交出现热敏化;盆腔炎多在三阴交、次髎、大肠俞、关元、子宫出现热敏化;中风病在百会穴、曲池穴、风市穴、血海穴、阳陵泉穴出现热敏化;颈椎病在百会穴、大椎穴、风池穴、颈夹脊、肩井穴出现热敏化;过敏性鼻炎在大椎、肺俞、上印堂、神阙、肾俞出现热敏化;腰椎间盘突出多在至阳、腰阳关、大肠俞、关元俞、委中、委阳、阳陵泉、昆仑穴出现热敏化;增生性膝关节炎在内外膝眼穴、血海、梁丘、肾俞穴出现热敏化点;荨麻疹多在肺俞、至阳、神阙、阴陵泉、曲池出现热敏化。

三、灸法操作1.循经往返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沿经络循行往返匀速移动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路线温热为度。

循经往返灸有利于疏导经络,激发经气,临床操作2-3分钟。

2.回旋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特定体表部位,距离皮肤3cm左右,均匀的左右方向移动或往复回旋施灸。

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暖舒适为度。

回旋灸有利于温热局部气血,临床操作以1-3分钟为宜,继以雀啄灸。

3.雀啄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对准患者施灸部位,一上一下的摆动,如鸟雀啄食一样,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波浪样温热感为度。

雀啄灸有利于加强施灸部位的热敏化程度,疏通局部的经络,从而为局部的经气激发,甚至产生灸性感传作进一步准备,临床操作以1-2分钟为宜。

4.温和灸将点燃的纯艾条对准热敏化腧穴,距离皮肤3cm左右实施温和灸,以患者无灼热痛感为度。

此种灸法有利于激发施灸部位的经气活动,激发灸性感传。

四、取穴原则1.先选强敏化腧穴,后选弱敏化腧穴2.先选躯干部腧穴,后选四肢部腧穴3.先选近心部腧穴,后选远心部腧穴4.远近搭配,左右搭配,前后搭配五、热敏灸技术作步骤图六、适应症1.痛症:如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软组织损伤、颈肩腰腿痛、骨性关节炎等;2.神经系统疾病:中风偏瘫、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3.肺系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4.消化系统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动力障碍、腹痛、腹泻等;5. 生殖系统疾病:痛经、月经不调、盆腔炎、性功能障碍等;6.其他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七、热敏灸技术的临床应用举例1. 面瘫适应症:适用于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以口眼㖞斜为主症者。

主穴:主要于热敏高发部位翳风穴、阳白穴、下关穴、颧髎穴、颊车穴、大椎穴、足三里穴、手三里穴、合谷穴附近进行热敏探查;操作方法:运用“回旋灸”温热施灸部位的气血,然后“循经往返灸”疏通经络,激发经气,“雀啄灸”进一步加强局部敏化;确定热敏点,做好标记;最后于局部“温和灸”进一步激发经气,直至热敏灸感消失。

2.感冒适应症:适用于感冒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头晕、全身酸痛等症状,可伴有发热或不发热;主穴:主要于热敏高发部位印堂穴、太阳穴、风池穴、丰富穴、大椎穴、至阳穴、腰阳关穴等穴位附近进行热敏探查;操作方法:运用“回旋灸”温热施灸部位的气血,然后“循经往返灸”疏通经络,激发经气,“雀啄灸”进一步加强局部敏化;确定热敏点,做好标记;最后于局部“温和灸”进一步激发经气,直至热敏灸感消失。

3.过敏性鼻炎适应症:主要适用于有半年以上典型过敏病史,表现为喷嚏、鼻塞流涕、鼻痒、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嗅觉减退;主穴:主要于热敏高发部位上印堂穴、通天穴、风池穴、肺俞穴、神阙穴等穴位附近进行热敏探查;操作方法:运用“回旋灸”温热施灸部位的气血,然后“循经往返灸”疏通经络,激发经气,“雀啄灸”进一步加强局部敏化;确定热敏点,做好标记;最后于局部“温和灸”进一步激发经气,直至热敏灸感消失。

4.原发性痛经适应症:主要适用于原发性痛经表现为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不适、腰骶酸痛,可伴有头晕头痛、发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主穴:主要于热敏高发部位关元穴、子宫穴、次髎穴、三阴交穴等穴位附近进行热敏探查;操作方法:运用“回旋灸”温热施灸部位的气血,然后“循经往返灸”疏通经络,激发经气,“雀啄灸”进一步加强局部敏化;确定热敏点,做好标记;最后于局部“温和灸”进一步激发经气,直至热敏灸感消失。

5.功能性消化不良适应症:主要适用于消化不良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饱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部不适症状,持续4周以上,并排除相关器质性疾病;主穴:主要于热敏高发部位天枢穴、中脘穴、关元穴、肝俞穴、膈俞穴、上巨虚穴等穴位附近进行热敏探查;操作方法:运用“回旋灸”温热施灸部位的气血,然后“循经往返灸”疏通经络,激发经气,“雀啄灸”进一步加强局部敏化;确定热敏点,做好标记;最后于局部“温和灸”进一步激发经气,直至热敏灸感消失。

八、禁忌症1.感觉障碍、语言障碍、听觉障碍、肿瘤晚期、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大量失血、结核病、过饥、过饱、过劳、酒醉等患者;2.对于证属实热及阴虚发热者,一般也不宜施灸;3. 神志障碍、婴幼儿及孕妇腰骶部和腹部不宜施灸;九、注意事项1、严格把握热敏灸的适应症及禁忌症,根据年龄、性别、体质、病情,采取舒适的并能充分暴露施灸部位的体位,并根据病情及个体的不同,采用个体化施灸剂量。

2、施灸的先后顺序《备急千金要方·针灸上》有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先少后多”。

因此,自古以来医家都十分重视施灸的先后顺序。

临床上我们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阳部,后灸阴部,灸量由小到大进行热敏灸治疗。

3、灸后的处理施灸后局部出现皮肤潮红、灼热感,属于正常现象,无需特殊处理。

如果因为施灸过量火针不慎烫伤,局部出现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果水泡较大,可用消毒后的毫针火针注射器针头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再用龙胆紫外涂,纱布包裹;如果出现化脓者,在灸疮化脓期间,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预防感染,局部可用敷料保护灸疮,适当休息,加强营养,待其自然愈合;如处理不当,灸疮脓液呈黄绿色或有渗血现象者,可用消炎药膏或玉红膏外涂。

4、施灸时应防止艾火烧伤皮肤或衣物。

用过的艾条应保证完全熄灭,以防复燃。

十、参考文献1.许能贵,符文彬主编,《临床针灸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年8月2.符文彬,许能贵主编,《针灸临床特色疗法》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年1月3.石学敏主编,《针灸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10月4.周楣声主编,《灸绳》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6年9月5.陈日新主编,《热敏灸实用读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4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