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热敏化艾灸新
腧穴热敏化
四、腧穴热敏化艾灸操作选穴原则
❖ 1.先选强敏化腧穴,后选弱敏化腧穴 2.先选躯干部,再选四肢部 3.先选近心穴,后选远心穴
施灸的方法:单点灸、双点灸、三 点灸、接力灸、循经往返灸、雀啄 灸 热敏灸的强度在热至烫之间
热敏灸与悬灸的不同点
1.灸感不同 2.灸位不同 3.灸量不同 4.疗效不同
治疗篇
取穴:大肠俞、腰俞水平膀胱经第 二侧线与督脉间找
腧穴热敏化 ——艾灸新疗法
杭州市中医院针灸科 楚佳梅
概述
1.人体腧穴存在敏化态与静息态两种功 能态
2.腧穴敏化类型多种多样,热敏化是一 种新类型
3.腧穴热敏化具有普遍性 4.艾灸热敏化腧穴极易激发经脉感传 5.探敏取穴施灸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一、腧穴热敏化现象
❖ 普通灸感:皮肤表面局部热感 热敏灸感 透热:热透至内部 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循一定路线向远处传导 局部不热远部热 表面不热深部热 非热感:酸、胀、麻、冷、蚁走感等
灸法四要素:灸位 、灸量、灸材、 适应症 这四个环节以灸感为判定标尺
❖ 1. 灸位定位 粗定位:根据书上理论粗略定位
细定位:以产生热敏灸感为标准
(1) 相关疾病的腧穴热敏化高发部位 (2) 疼痛及其邻近部位 (3) 与疾病相关的经络循行部位 (4) 体表特定穴部位 (5) 与疾病相关的神经节段分布部位
五、功能性便秘 取穴:次髎、大肠俞之间寻找
六、过敏性鼻炎 取穴:风池、上印堂
七、颈椎病 1.颈型:颈项部酸胀不适 取穴:风府、大椎、至阳
操作:循经往返至潮红,在颈椎或 肩井找痛点,有热敏则灸,无则不 灸
2.神经根型上述基础上加肺俞、心 俞之间传导至肘关节
3.椎动脉型上星、大椎对灸
热敏化灸疗法
二.腧穴热敏化现象的发现
人体腧穴存在敏化态与静息态两种功能态,当人体发生疾 病时体表腧穴发生敏化,敏化的类型多种多样,腧穴热敏 化是腧穴敏化的一种新类型,处在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 关刺激呈现腧穴特异性的“小刺激大反应”。 热敏化腧穴 是 灸疗的最佳选择,在艾热的刺激下极易激发灸性感传,乃 至气至病所,临床疗效大幅度提高。正如《灵枢.九针十二 原》所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腧穴热敏化的现象: (一) 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
热敏化灸疗法
热敏化灸疗法
热敏化灸疗是在传统艾灸法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一种新的艾灸疗法,由江西省中医学院附 属医院教授,主任中医师陈日新等在18年的灸疗 临床实践中研发的。
一.热敏化灸疗法的定义
• 热敏化灸疗又叫新灸法,指点燃艾条后用艾热刺 激疾病敏化点,随后发生热敏化现象,达到治疗 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五.腧穴热敏化与灸性偱经感传
针刺疗法的精髓与灵魂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 》篇所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即激发感传, 气至病所。长期以来,旧料学仅强调要求施灸过程 中的腧穴产生局部的热感和皮肤的红晕,并不强调 艾灸治疗过程中产生感传活动。 陈日新教授等观察 到,压痛点与热敏化腧穴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穴位敏 化类型,前者属力敏化,对机械能刺激敏感,如针 刺,按压等;后者属热敏化,对热能刺激敏感,如 艾灸等;有时两者可同时在同一穴位发生,表现出 腧穴敏化的多重性和多样性。艾灸热敏化腧穴极易 发动偱经感传,说明艾灸热敏化腧穴能高效率发动 感传,热敏化腧穴是灸疗的最佳选穴,灸之要,仍 然要遵循“气至而有效”的针刺疗法古训。
甚至进入胸腹腔脏器,而在施灸部位,患者感到表面不(微) 热深部甚热。 3.扩热也是热敏化腧穴的一个主要特点。所谓扩热就是当艾 热靠近这个已热敏化的腧穴时,患者可以感觉到艾热以施灸 部位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4.传热则是热敏化腧穴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所谓传热即艾灸 热敏化腧穴时,患者感觉一股热流沿着某
最新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资料
洪江市第一中医院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一、概述热敏灸又称热敏悬灸,全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简称“热敏灸”,属于针灸的一种,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无副作用,效果优于一般临床针灸。
二、操作规程一、选穴原则1.先选强敏化腧穴,后选弱敏化腧穴2.先选躯干部,再选四肢部3.先选近心穴,后选远心穴4.远近搭配,左右搭配,前后搭配二、灸法操作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全部采用艾条悬灸的方法,结合临床运用及腧穴热敏化的特性,将艾条悬灸分为单点灸、双点灸、三点灸。
(一)单点灸单点灸是指对单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灸操作。
根据临床操作需要,将单点灸分为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与循经往返灸。
1.回旋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均匀地左右方向或往复回旋施灸。
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暖舒适为度。
回旋灸有利于温热局部气血,临床操作以 1~3分钟为宜。
2.雀啄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对准患者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地摆动,如麻雀啄食一样,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波浪样温热感为度。
雀啄灸有利于加强施灸部位的热敏化程度,疏通局部的经络,从而为局部的经气激发,甚至产生灸性感传作进一步的准备。
临床操作以1~3分钟为宜。
3.循经往返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沿经络循行往返匀速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路线温热为度。
循经往返灸有利于疏导经络,激发经气。
临床操作 1~3分钟。
4.温和灸将点燃的纯艾条对准已经施行上述三个步骤的腧穴热敏化部位,在距离皮肤3cm左右施行温和灸法,以患者无灼痛感为度。
此种灸法有利于激发施灸部位的经气活动,发动灸性感传,开通经络。
临床操作以完成灸感四相过程为度(见下述施灸剂量),不拘实际操作时间。
(二)双点灸即同时对两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条悬灸操作。
操作手法包括回旋灸、雀啄灸、循经往返灸、温和灸。
双点灸有利于接通经气,开通经络。
临床操作以完成灸感四相过程为度,不拘实际操作时间。
(三)三点灸包括三角灸和T形灸,即同时对三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条悬灸操作。
灸疗新认识
灸疗新认识---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 (阅:88)1。
人体腧穴存在敏化态与静息态两种功能态,当人体发生疾病时能使体表腧穴发生敏化,敏化的类型多种多样,而腧穴热敏化是腧穴敏化的一种新类型,处在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腧穴特异性的“小刺激大反应”。
2。
热敏化腧穴是灸疗的最佳选穴,其最佳刺激为艾热刺激,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静息态腧穴的针灸疗法。
3。
腧穴热敏化态在艾热刺激下极易激发灸性传感(出现频率约为95%),乃至气至病所,临床疗效大幅提高。
因此,灸之要,仍然是气至而有效,完善和发展了“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的针灸理论。
作者简介:陈日新,1956年11月生,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卫生系统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西省教育厅首届与历届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长期从事经穴敏化态的研究,主持、参与15项部、省、厅级针灸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著作5部,获得省级鉴定成果7项,国家与省级教学成果3项,中国专利1项,国家级荣誉奖1项。
现为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康复部主任、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针灸学会副会长。
概述: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相关部位会出现病理反应,这种病理燃应伴随疾病的发生而产生,随病情的改善而减轻或消失,这个体表相关部位在出现病理反应期间,就称为疾病反应点。
腧穴的起源就是疾病反应点,疾病反应点则是动态的、个体化的、敏化态的腧穴。
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已经认识到疾病反应点即腧穴敏化的部分特性及其与疾病的相对特异联系,创立了一系列通过疾病反应点即敏化的腧穴来治疗疾病的针灸疗法,开创了疾病治疗的新途径。
临床上疾病反应点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分形态改变点和功能改变点。
形态改变点如皮下组织和肌肉处出现条索状、结节状改变,皮肤出现皮疹、浅表血管改变和色泽改变等;功能改变点如腧穴力敏化点(压痛、按之快然)、低阻点和皮温改变等。
它们或单独存在或相互并存,构成了疾病体表征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热敏化腧穴艾灸新疗法
热敏化腧穴艾灸新疗法
关于热敏化腧穴艾灸新疗法,现转载于此,供参考:
核心理论:
(1)人体经穴存在敏化态与静息态两种状态,人体发生疾病时能使体表经穴发生敏化,处在敏化态的经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经穴特异性的“小刺激大反应”。
(2)经穴“热”敏化是经穴敏化的一种新类型,“热”敏化穴的最佳刺激为艾灸热刺激,也是灸疗的最佳选穴,疗效远优于常规静息态经穴的针灸疗法。
(3)“热”敏化态经穴在艾热刺激下极易激发灸性感传(70%的出现率)乃至气至病所,达到速效、特效、高效和长效目的。
灸至要,仍然是气至而有效。
热敏化主要现象:
第一是透热,灸热从经穴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
第二是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第三是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甚至达病所;
第四是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的病所处甚热。
第五是表面不(微)热深部热,施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甚热;
第六还有其他非热觉,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
第七是传导之处,病症随之而缓解,施灸部位产生的热、胀、痛等感觉发生深透远传,所到之处,病症随之缓解。
热敏化腧穴艾灸技术:
开通经络温灸疗法、无痛瘢痕灸疗法、多觉型敏化热力灸疗法等等。
灸类疗法热敏灸技术操作规程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程【概述】热敏灸又称热敏悬灸,全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简称“热敏灸”,属于针灸的一种,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无副作用,效果优于一般临床针灸。
腧穴热敏化是疾病在体表的敏化类型之一,它既能反应疾病的性质、病理,同时又能作为艾灸的治疗切入点,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研究表明,腧穴热敏化的最佳刺激方式为艾条悬灸刺激。
临床上凡是出现腧穴热敏化的疾病,无论热证、寒证,或是虚证、实证,均是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的适应症。
主要适用于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原发性痛经、排卵障碍性不孕、盆腔炎症、阳痿、偏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枕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脑梗塞、失眠、过敏性鼻炎、荨麻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网球肘。
【操作规程】一、选穴原则1、先选强敏化腧穴,后选弱敏化腧穴2、先选躯干部,再选四肢部3、先选近心穴,后选远心穴4、远近搭配,左右搭配,前后搭配二、灸法操作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全部采用艾条悬灸的方法,结合临床运用及腧穴热敏化的特性,将艾条悬灸分为单点灸、双点灸、三点灸。
(一)单点灸单点灸是指对单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灸操作。
根据临床操作需要,将单点灸分为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与循经往返灸。
1、回旋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均匀地左右方向或往复回旋施灸。
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暖舒适为度。
回旋灸有利于温热局部气血,临床操作以 1~3分钟为宜。
2、雀啄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对准患者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地摆动,如麻雀啄食一样,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波浪样温热感为度。
雀啄灸有利于加强施灸部位的热敏化程度,疏通局部的经络,从而为局部的经气激发,甚至产生灸性感传作进一步的准备。
临床操作以1~3分钟为宜。
3、循经往返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沿经络循行往返匀速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路线温热为度。
腧穴热敏化新灸法病案课件
风 门 肺 俞 扩 热
改灸至阳穴,1分钟后热流入里深 透至前胸,感整个前胸温热舒适,灸 感持续约30分钟后回缩至至阳穴且皮 肤灼热,乃停灸,完成一次治疗。
至 阳 透 热
次日复诊,患者于命门、肾俞穴 探及腧穴热敏化,同时于两穴施温和 灸,数分钟后,热流扩散并呈线状沿 带脉感传,感整个腰部温暖舒服,灸 感持续约60分钟后回缩至命门、肾俞 穴,并感皮肤灼热,乃停灸,完成一 次治疗。按上述方法治疗二十次,患 者咳嗽、咯痰消失。一年后随访,未 复发。
现来我科就诊,查:舌质淡苔薄 白,脉沉细。咽不红,扁桃体未见肿 大,胸廓对称,叩诊清音,双肺呼吸 音稍粗。心(-)。胸部正侧位X片示 :肺纹理增粗,示慢支改变。诊断为 慢性支气管炎。
经查,右风门穴、右肺俞穴、至 阳穴探及腧穴热敏化。当即令患者俯 卧,于右风门、右肺俞穴两处施温和 灸,热流呈片状扩散,灸感持续约35 分钟后,热流渐回缩至右风门穴并感 皮肤灼热,乃停灸。
盆腔炎症 阳痿 偏头痛 面瘫 过敏性鼻炎 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第一节 感冒
病例:陈某,男,51岁,于2005 年5月14日就诊。主诉鼻塞头疼一天。 诉昨日下午因天气变化而出现鼻塞、 头疼,伴全身无力,今晨起咽痛、鼻 流清涕,全身酸痛。查:T:37.6℃, 舌质淡,苔薄白,脉浮。咽红,扁桃 体不肿大,双肺呼吸音清。诊断:感 冒。经查,可探及大椎、风池、上印 堂、百会穴附近有明显透热现象。
经查,双风门穴探查有腧穴热敏化,于 双风门穴施双点温和灸,立感热感汇成一片 ,徐徐入里,异常舒适,5分种后,热流沿 督脉向下传导,10分钟后热流传至命门穴, 速在命门穴施“接力”温和灸,热流向深部 渗入,并向四周扩散,整个腰部温暖舒适, 且灸感呈“跳跃式”传导,10分钟后感右足 跟部灼热,自觉右足跟部皮温明显高于腰部 皮温,该灸感持续约35分钟后回缩至命门穴 ,并感命门穴皮肤灼热,乃停灸,该灸感继 续沿传导路线回缩,20分钟后双风门穴扩热 、透热现象消失,并感皮肤灼热,乃停灸, 完成一次治疗。按上述方法治疗二十次发作 性气喘等症未见,10个月后随访,未见该症 发作。
以腧穴热敏化为入门向导,开创艾灸调控人体机能新天地
以腧穴热敏化为入门向导,开创艾灸调控人体机能新天地
陈日新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19)001
【摘要】叙述了课题组18年来的灸疗研究思路、过程及结果.从灸疗研究的提出,以腧穴热敏化现象为切入点,探索腧穴热敏化的规律及其临床应用,创立了腧穴热敏化新灸法,提高了灸疗临床疗效,提出了腧穴热敏化灸疗新理论,展示了艾灸调控人体机能的新天地.本文试图说明提高临床疗效是针灸临床工作者永恒的科研主题,坚持继承和创新是保持、发扬针灸特色与优势的主方向.只有继承,我们才不会偏离中医固有的轨道,不会失掉中医的特色与优势;坚持自主创新,才有可能为中医疗效插上翅膀.同时也试图说明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即肯定现象-探索规律-提出假说-演绎推理-验证假说-肯定假说(上升为理论)或修正假说,能指导中医临床科研.
【总页数】4页(P57-60)
【作者】陈日新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康部,南昌,3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中医经络-人体机能调控研究的新天地 [J], 胡翔龙
2.中医经络——人体机能调控研究的新天地 [J], 胡翔龙
3.热敏腧穴艾灸刺激对预防髌骨骨折术后关节僵硬的效果 [J], 顾燕玲
4.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临床研究 [J], 徐王兵;李勇;钟发明;叶勇祥;万宣
5.腧穴热敏化艾灸结合坐位调膝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J], 吴凯丽;刘敏;史丹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热敏灸
热敏灸(热敏悬灸)与悬灸的区别
热敏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在当前针灸界有重要影响。 与普通悬灸或其他艾灸项目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从临床效果上看,几乎可以用“奇效”跟“无效”来说明热敏灸(热敏悬灸)与悬灸的区别。这可以从中医艾灸的发展历史中得到有力证实!
4、因为悬灸疗效几乎为零,且耗时耗力效率低下,已为临床医生所丢弃。温灸器灸虽然疗效也不好,但毕竟较悬灸省时省力,为临床所接受。
5、从临床淘汰出来的悬灸,被非专业人士(主要是各大美容院、养生馆)用来“玩概念”。
6、面对艾灸这一最早的中医技术逐渐没落,中医界人士发起了“拯救艾灸的倡议书”,从而引发了一场针对艾灸技术的创新。直到2006年10月份,陈日新教授“热敏灸”技术的问世。
7、热敏灸技术外表看起来跟普通悬灸很像,需加以区别。
热敏灸
热敏灸,又称热敏悬灸,全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简称“热敏灸”,属于针灸的一种,因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无副作用,效果却超过临床针灸而出名。是江西省中医院陈日新教授临床18年的科研成果、专利技术。06年10月28日经国家技术鉴定评选为原始创新技术。同年,获准为全国重点推广技术,并在江西首次成立“全国医疗协作网”全面推广。时任江西省省委书记的公安部部长孟建柱指示,要迅速推广这种“简、便、验、廉”的承古创新型医疗保健技术,并建设成“北看天津针、南看江西灸”的产业格局。该技术因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副作用,效果却超越临床针灸而闻名,属于临床针灸替代疗法。临床上对男性前列腺炎、阳痿早泄、性冷淡、肠胃不适、肩颈不适、腰腿不舒、腰肌劳损、女性妇科炎症、月事异常、痛经、小叶增生、风湿类风湿、面瘫等各类慢性退行性、功能性病变有非常独特的疗效。临床用于针灸替代疗法,疗效显著,治疗范围广泛,对临床100多种常见病、疑难杂症有独特的疗效。 应用热敏灸技术治疗20余种病症,如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枕神经痛、慢性腰肌劳损等,大幅度提高了临床灸疗疗效,开创了一条治疗疾病的内源性热敏调控新途径。
灸疗学新认识——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
灸疗学新认识——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著者:陈日新人体腧穴存在敏化态与静息态两种功能态,当人体发生疾病时能使体表腧穴发生敏化,敏化的类型多种多样,而腧穴热敏化是腧穴敏化的一种新类型,处在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腧穴特异性的“小刺激大反应”;2. 热敏化腧穴是灸疗的最佳选穴,其最佳刺激为艾热刺激,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静息态腧穴的针灸疗法;3.腧穴热敏化态在艾热刺激下极易激发灸性感传(约95%的出现率),乃至气至病所,临床疗效大幅度提高。
因此,灸之要,仍然是气至而有效,完善和发展了“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的针灸理论。
第一章第二章概述第一章概述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相关部位会出现病理反应,这种病理反应伴随疾病的发生而产生,随病情的改善而减轻或消失,这个体表相关部位在出现病理反应期间,就称为疾病反应点。
腧穴的起源就是疾病反应点,疾病反应点则是动态的、个体化的、敏化态的腧穴。
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已经认识到疾病反应点即腧穴敏化的部分特性及其与疾病的相对特异联系,创立了一系列通过疾病反应点即敏化的腧穴来治疗疾病的针灸疗法,创造了人类疾病治疗史的神话,开创了疾病治疗的新途径。
临床上疾病反应点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分形态改变点和功能改变点。
形态改变点如皮下组织和肌肉处出现条索状、结节状改变,皮肤出现皮疹、浅表血管改变和色泽改变等;功能改变点如腧穴力敏化点(压痛、按之快然)、低阻点和皮温改变等。
它们或单独存在,或相互并存,构成了疾病体表征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在灸疗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疾病在体表产生病理反应的一种新现象即腧穴热敏化现象。
研究始于1988年。
我们在临床施灸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现代科学、现代医学无法解释的奇异生命现象。
第一是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第二是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第三是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甚至达病所;第四是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的病所处感觉甚热。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标准[详]
洪江市第一中医院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一、概述热敏灸又称热敏悬灸,全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简称“热敏灸”,属于针灸的一种,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无副作用,效果优于一般临床针灸。
二、操作规程一、选穴原则1.先选强敏化腧穴,后选弱敏化腧穴2.先选躯干部,再选四肢部3.先选近心穴,后选远心穴4.远近搭配,左右搭配,前后搭配二、灸法操作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全部采用艾条悬灸的方法,结合临床运用及腧穴热敏化的特性,将艾条悬灸分为单点灸、双点灸、三点灸。
(一)单点灸单点灸是指对单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灸操作。
根据临床操作需要,将单点灸分为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与循经往返灸。
1.回旋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均匀地左右方向或往复回旋施灸。
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暖舒适为度。
回旋灸有利于温热局部气血,临床操作以 1~3分钟为宜。
2.雀啄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对准患者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地摆动,如麻雀啄食一样,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波浪样温热感为度。
雀啄灸有利于加强施灸部位的热敏化程度,疏通局部的经络,从而为局部的经气激发,甚至产生灸性感传作进一步的准备。
临床操作以1~3分钟为宜。
3.循经往返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沿经络循行往返匀速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路线温热为度。
循经往返灸有利于疏导经络,激发经气。
临床操作 1~3分钟。
4.温和灸将点燃的纯艾条对准已经施行上述三个步骤的腧穴热敏化部位,在距离皮肤3cm左右施行温和灸法,以患者无灼痛感为度。
此种灸法有利于激发施灸部位的经气活动,发动灸性感传,开通经络。
临床操作以完成灸感四相过程为度(见下述施灸剂量),不拘实际操作时间。
(二)双点灸即同时对两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条悬灸操作。
操作手法包括回旋灸、雀啄灸、循经往返灸、温和灸。
双点灸有利于接通经气,开通经络。
临床操作以完成灸感四相过程为度,不拘实际操作时间。
(三)三点灸包括三角灸和T形灸,即同时对三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条悬灸操作。
热敏灸 理论及操作规范
二、腧穴热敏化的规律
1.穴位热敏现象具有普遍性
健康人群:腧穴热敏化出现
率约5%;而对神经系统、运
100 90
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
80 70
统、生殖系统等20种疾病,
60 50
腧穴热敏化的出现率平均可
40 30
达70%左右。
20 10
寒证、湿证、瘀证、虚证中多, 0 急性病和慢性均可出现。疾 病痊愈后,腧穴热敏出现率 下降至10%左右
C. 以出现较强的热敏灸感的热敏穴位为首选热 敏穴位。
பைடு நூலகம் 实施灸法—灸法操作
循经往返灸 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
右沿经络循行往返匀速移动施灸,以患者感觉 施灸路线温热为度。 有利于疏导经络,激发经气,临床操作2-3分 钟。
实施灸法—灸法操作
回旋灸 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特定体表部位,距离皮
施足灸量
通过临床研究,我们发现艾灸的最佳剂量是以 完成感传为度的灸量,直至热敏现象消失为一 次施灸剂量。
对热敏点完成一次治疗剂量的施灸时间因人而 宜,一般从5~100 分钟不等,每日1次。
四、热敏灸的临床应用
腧穴热敏化灸的适应症
热敏点灸的适应症主要是痛症和瘫痿类疾病如 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软组织损伤、肌 筋膜疼痛综合征、颈椎病、腰椎病、面瘫、面 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胃肠动力障碍、性功能 障碍、痛经、盆腔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 哮喘等。
腧穴热敏化的治疗方法
调定灸态 确定灸位 实施灸法 施足灸量
1、调定灸态:
环境、患者和医生三方面 ——静、松、匀、守
静:静是指环境安静,心神安静 松:松—放松—机体处于自然的状态 匀:患者呼吸匀而慢
守:守即是意守施灸点 一指患者应意守施灸点 二指医者固守热敏化穴
陈日新:腧穴热敏化艾灸的红外辐射现象
陈日新:腧穴热敏化艾灸的红外辐射现象腧穴热敏化艾灸的红外辐射客观显示观察陈日新(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南昌330006)腧穴热敏化是腧穴敏化的一种新类型,热敏化腧穴对艾热特别敏感,产生透热、扩热和传热等特殊灸感,同时灸疗疗效大幅度提高。
这种特殊灸感能否通过TTM手段客观显示?我们进行了一些观察,现报告如下:1.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及分组本研究纳入合格受试者热敏化腧穴54个,男性36人次,女性18人次;艾灸反应163例次,男性112例次,女性41例次。
两部分试验病例来源一致,均为江西省中医院的门诊患者,年龄从22岁至62岁。
试验病例全部符合以下五项标准:a.患者存在明显的症状主诉;b.患者腧穴存在热敏化现象;c.年龄18~70岁;d.患者神志正常,言语清晰,行为配合;e.自愿受试。
分为热敏化艾灸组、非热敏化艾灸对照组和空白组。
其中热敏化艾灸组112例艾灸反应,非热敏化艾灸对照组28例,空白组23例。
(2)观察方法以每个热敏化腧穴为单位,按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非热感觉五类艾灸反应分类标准进行归类。
①热敏化艾灸组腧穴热敏化的探查:a:环境:检测室保持安静,室内温度保持在20℃~25℃;b:体位:选择舒适、充分暴露病位的体位;c:探查工具:苏州市东方艾绒厂生产清艾条,规格25g,批号国药准字Z32021062;d:探查部位:病痛及其临近部位;与疾病相关的经络循行部位;体表相应俞、募穴等特定穴部位;与疾病相关的神经节段分布区域;e:探查方法:手持调控点燃的清艾条,在距离选定部位皮肤表面3cm左右高度施行温和灸。
当患者感受到5类艾灸反应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感觉时,即为发生腧穴热敏化现象,该探察穴点为热敏化腧穴。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有的热敏化腧穴被查找出,详细记录其位置、艾灸反应类型和艾灸反应出现的区域;f:激发感传:手持调控点燃的清艾条,在探查到的热敏化腧穴上进行悬灸,定时掸灰并调整艾条与皮肤距离,保持足够热度,以发生透热、扩热、传热和非热感觉等腧穴热敏化现象为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探查准备
1)环境 保持诊室安静、气温适宜。 2)灸态 消除患者恐惧、紧张心态,选择
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探查部位,放松肌肉, 均匀呼吸,思想集中,体会艾灸时的感觉。 医生集中注意力于施灸部位,不断询句患 者在艾灸探查过程中的感觉,随时调整艾 灸的手法与位置。
3、探查部位
腧穴热敏化是疾病在体表的特殊反应,它 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机体疾病的部位、性质 和病理变化。结合传统灸疗理论及临床观 察,可从下几个方面探查:相关疾病的腧 穴热敏化高发部位;病痛相关的经络循行 部位;体表特定穴部位;与疾病相关的神 经节段分布部位。
阴交等。
5、原发性痛经和盆腔炎
1)原发性痛经
2)盆腔炎
以腹部、腰骶部及
以下腹部、腰骶部
小腿内侧为高发区, 及小腿内侧为高发区,
多出现在关元、中极、 多出现在三阴交、大
子宫、次疗、三阴交 肠俞、次疗、关元、
等区城。
子宫等区城。
6、阳痿与偏头痛
1 )阳痿
2 ) 偏头痛
以腹部及背腰部为高 以头部、背部及小腿
热敏灸新疗法
钦州市中医院 姚宝农
一、灸疗学的新认识
1 人体腧穴存在敏化态与静息态两种功能 态。敏化的种类有多种多样,而腧穴热敏 化是其中一种新类型,处于敏化态的腧穴 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腧穴特异性的“小刺 激大反应。”
2 热敏化腧穴是灸疗的最佳选穴,其最佳 刺激为艾热刺激,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静息 态腧穴的针灸疗效。
4、探查的手法
1 回旋法 2 雀啄法:包括正弦雀啄和方波雀啄两种。 3 循经往返灸 4 温和灸 若果探查不出热敏化腧穴,还可采用激发手法
以激发患者整体经气水平,然后再运用上述方 法。所谓激发手法是指温和灸神阙、关元、至 阳、肾俞、足三里等强壮穴。
5、腧穴热敏化的标志
腧穴热敏化在探查过程中,会出现以下几 种灸感反应,只要出现以下一种以上灸感 反应就表明该腧穴己发生热敏化。
高发区,多出现在腰 为高发区,多出现在
骶部区域,至阳、关 局部阿是穴、项夹、
元俞、委中、委阳、 风门、手三里等。
阳陵泉、昆仑等区域。
1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网球肘
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2)网球肘
以膝关节周围及腰部
以病灶局部、背部
为高发区,多出现在局 及上肢为高发区,多
部压痛点、患侧膝关节 出现在局部阿是穴、
2、慢支和哮喘
1)慢支
以背部及腰骶部 为高发区,多出现在 风门、肺俞、至阳、 次疗、命门、肾俞、 脾俞等区城。
2)哮喘
背部及腰骶部为 高发区,多出现在风 门、肺俞、至阳、次 疗、命门、肾俞、关 元、神阙等区城。
3、消化性溃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
1) 消化性溃疡
以腹部、背部及小 腿外侧为高发区,多 出现在中脘、肝俞、 脾俞、阳陵泉、足三 里等。
三点灸
T三 形角 灸灸
2、施灸量
掌握最佳施灸剂量,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腧穴热敏化的施灸剂量不同于传统艾灸疗 法,以是否完成灸感四相过程为标准。
1 Ⅰ相期:又称为潜伏期 2 Ⅱ相期:又称为传导期 3 Ⅲ相期:又称维持期 4 Ⅳ相期:又称消退期
七、常见病热敏化腧穴高发区
1、感冒
以头面部及项背部为高发区,多出现在风 池、风府、大椎、肺俞、太阳、上印堂等 区域。
以面部及小腿外侧为 高发区,多出现在下 关、颊车、四白、鱼 腰、阳陵泉、悬钟等 区域。
8、脑梗死与失眠
1)脑梗死
以头面部、上肢及 腿内侧为高发区,多 出现在百会、曲池、 阳陵泉等区域。
2)以头面部、腰背 部及小腿内侧为高发 区,多出现在百会、 至阳、心俞、脾俞、 胆俞、三阴交等区域。
9、过敏性鼻炎与颈椎病
2 ) 功能性消化不良
以腹部、背部及小 腿为高发区,多出现 在公孙、下脘、开枢、 脾俞、胃俞、大肠俞 等。
4、肠易激综合征和便秘
1 ) 肠易激综合征 2 ) 便秘
以头面、脾部、腰
以头面部、脾部及
背部及小腿为高发区, 腰骶部为高发区,多
多出现在上星、神阙、 出现在大肠俞、迎香、
大肠俞、足三里、三 大横、上巨虚等区城。
一、灸疗学的新认识
3 腧穴热敏化态在艾热 刺激下极易激发灸性感 传(出现率约为95%), 乃至气至病所,临床疗 效大幅度提高。因此, 灸之要,仍是气至而有 效,完善和发展了“刺 之要,气至而有效的针 灸理论。
二、传统灸法与新灸法的区别
二、传统灸法与新灸法的区别
三、腧穴热敏化现象
四、腧穴热敏化的规律
发区,多出现在关元、 外侧为高发区,多出
三阴交、肾俞、腰阳 现在局部压痛点、风
关、脾俞与心俞等区 池、率谷、至阳、肝
域。
俞、阳陵泉等区域。
7、面瘫与三叉神经痛
1 ) 面瘫
以头面部、腹部、上 肢上段及小腿外侧为 高发区,多出现在翳 风、下关、颊车、太 阳、神阙、手三里、 足三里等区域。
2) 三叉神经痛
六种标志:透热、扩热、避部不热运部热、 表面不热深部热、其他非热感觉。
六、腧穴热敏化艾灸操作
1、灸法操作
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全部采用艾条悬灸 的方法,结合临床运用及腧穴热敏化的特 性,将艾条悬灸分为单点灸、双点灸、三 点灸。
悬灸
单点灸
回雀往温 旋啄返和 灸灸灸灸
双点灸
双手 单手 双点 双点 灸灸
周围穴位
12、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1)颈后部:以颈项部、上肢上段及小腿外侧为高发区, 多出现在局部阿是穴、颈夹、手三里、阳陵泉。
5、艾灸热敏化腧穴激发灸性传感
五、腧穴热敏化探查
腧穴热敏化探查是激发感传、开通经 络、防病治病的第一步。临床研究表 明,探查腧穴热敏化必须在深刻认识 腧穴热敏化现象的基础上,选择合适 的艾灸材料,采用正确的艾灸方式。
1、灸材选择
腧穴热敏化的特性研 究及临床疗效研究结 果证实,这类新型敏 化腧穴的最佳刺激方 式为艾条悬灸,故选 择纯艾条作为腧穴热 敏化探查的灸材。
1)过敏性鼻炎
以头面部、腹部及 腰背部为高发区,多 出现在大椎、肺俞、 上印堂、神阙、肾俞 等区域。
2)颈椎病
以颈项部、前臂及小 腿外侧为高发区,多 出现在颈夹、百会、 大椎、至阳、手三里、 阳陵泉等区域。
10、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肩周炎
1)腰椎间盘突出症 2)肩周炎
以腰骶部及下肢为
以颈肩部及上肢上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