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归一”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归一”问题》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加强列综合算式的指导。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用画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画示意图方法的简单明了,养成良好的画图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列综合算式解决“归一”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分析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1.自主提问。
出示:“妈妈带了18元钱,正好买了3个碗。
”(1)让学生说说这句话中包含的信息。
(2)学生根据题中信息,提出合适的问题,并口头列式解答。
2.揭示课题。
出示:“买8个这样的碗需要多少钱?”教师:如何解答这个问题呢?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尝试探索,学习新知1.阅读与理解。
(1)出示例8的完整问题,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
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要用多少钱?(2)汇报交流。
教师: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你能用示意图的方法表示出来吗?预设一:预设二:(3)展示学生画的示意图,并进行对比交流。
教师:你认为哪幅图能对题意表达得更清楚呢?为什么?学生:第一幅图中碗的大小画的不一样,而且上下的图没有一一对应,碗的价格和问题都没有标出来。
(4)根据学生的提议修改或完善自己画的示意图。
2.分析与解答。
(1)借助示意图,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分析:知道了买3个碗18元(总价),就可以求出一个碗的价格(单价);知道了单价,就能求出8个碗需要多少钱。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预设一:18÷3=6(元)6×8=48(元)预设二:18÷3×8=6×8=48(元)(3)有没有其他的思考方法呢?引导学生从最后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要求出“8个碗的总价”,需要知道一个碗多少钱,而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一个碗的价格(即单价),所以先要求出单价。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归一、归总问题) 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归一、归总问题)- 青岛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 能够运用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归一问题2. 归总问题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归一问题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提问: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有哪些?二、新课讲解1. 讲解归一问题的概念和特点。
2. 通过例题,展示归一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 引导学生总结归一问题的解题步骤。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评价。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第二课时:归总问题一、复习导入1. 复习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
2. 提问:我们在解决归一问题时,常用的方法有哪些?二、新课讲解1. 讲解归总问题的概念和特点。
2. 通过例题,展示归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 引导学生总结归总问题的解题步骤。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评价。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归总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讲解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的概念和特点?2. 是否通过例题,清晰地展示了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3. 是否引导学生总结出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的解题步骤?4. 课堂练习是否充分,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学生反思1. 是否理解并掌握了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2.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的解题方法?3. 是否能够在解题过程中,保持逻辑清晰,避免出错?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讲解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的概念和特点,通过例题,清晰地展示解题思路和方法。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学设计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二、采取策略、解决问题
出示例8:妈妈买3个碗18元,妈妈买8个同样的碗多少钱?我们按照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进行可以吗?
第一步,阅读与理解。
1.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弄清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2.能用简单的方式把条件和问题呈现出来吗?
是的,我们可以通过列表来摘录信息与问题,梳理题目,3个18元,8个多少元呢?他们是一一对应的,这样就不会乱了。
列表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梳理信息。
第二步,分析与解答,在理解了题意的基础上分析题意,并列式解答。
1.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吧!
2.想一想,你为什么这样列式,有什么含义?
3.能通过画一画说明吗?老师猜测,有的同学先画3个碗18元,又画了8个碗~也有的同学用三角形表示碗,也有的同学画线段图,你们画的都对,那怎么画才能简单又能说明问题呢?是的我们可以利用简单的图形或符合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这就是简单的数形结合思想。
例如:用一个圆圈表示一个碗,3个碗18元,总数➗份数=每份数,一个碗就是6元,求8个碗就是8个6元,用每份数✖份数=总数。
第三步:回顾与反思。
这道题我们先求“1”,再求多,那“1”是怎么求得的,通过3个碗18元求出1个碗,也是先从“多”求出“1”,再由1个碗求出8个碗。
只不过先后两次的多是不同的,而“1”是相同的,不变的,抓住题目中变中有不变的那个量进行问题的突破。
18元。
归一问题教案
归一问题教案第一篇:归一问题教案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归一问题的基本结构。
2.会借助画示意图的方法分析归一问题的数量关系并列式解答,能正确找到中间问题,初步掌握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归一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找到中间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揭示课题: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学习了笔算乘法,今天我们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2.出示例8:3.提问: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请您默读题目。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能用画图的方式来表示题意吗?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画图分析题意(1)学生独立画图,教师搜集资源。
(2)四人小组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交流:先请选中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图意,再由其与其他学生互动交流。
关注:题目中的三条信息与一个问题在图中是如何表示的。
2.列式解答提出要求: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1)学生独立列式,教师搜集资源。
(2)两人组说说算式的意思。
(3)交流:先请选中的同学介绍自己的算式的意思,再与其他学生互动交流。
预设1:分步关注:为什么用除法和乘法。
预设2:综合关注:算式的意思。
3.检验提问:我们解决对了吗?怎样检验。
关注:(1)鼓励方法多样化。
(2)如果没有出现书上的方法,要由教师出示。
4.拓展(1)出示想一想:提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2)学生独立解答,师搜集资源。
关注:有画图及检验的。
(3)交流:先请选中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想法,再与其他学生互动交流。
5.小结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吗?监控:都要先求出一个碗的价钱。
三.巩固提升 1.出示:提问:你能自己解决一个这样的问题吗?请大家独立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师关注学困生。
3.交流:先请选中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想法,再与其他学生互动交流。
4.这两个问题和例题的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监控:都是先求出一样东西的价钱。
《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这方面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乘、除法的意义及相应的用乘、除法解决一步实际问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设置的,学生会解决“5个作业本一共多少钱?”“24元钱可以买几个作业本?”等生活中常见的一步问题,但对画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检验等解决问题的阅历欠缺,多数学生遇到数学问题后凭感性阅历解决,稍遇到困难就此卡住,不习惯画图分析,结果算出来更没有检验的习惯,几乎没有检验的方法。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验从生活情境中察觉问题、提出问题、画示意图表示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掌握画示意图分析归一问题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建构归一问题的模型。
2、培养学生察觉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感受直观模型的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画示意图分析归一问题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建构归一问题的模型。
教学难点:借助画示意图分析数学信息,明晰数量关系,初步掌握抓住关键问题的解题策略,建构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准备:希沃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1. 买3支同样的钢笔用12元钱,平均每支钢笔用多少钱?2. 一支钢笔4元钱,买5支钢笔用多少钱?3. 一支钢笔4元钱,28元钱能买多少支钢笔?师出示题目,学生口头列式计算。
二、新知探究师提问:要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必须知道几个数学信息?生答(略)1、读取信息提问题小明买3个作业本用了18元师:从这些信息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略)(预设学生的提问两种类型,(1)买同样的几个作业本一共要多少钱?(2)用多少钱能买几个同样的作业本?)2、数形结合促思考出示探究要求:(1)补充问题,再选择一个问题探究。
(2)画图表示出题目中的信息与问题。
(3)写出解答的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单3、小组交流共解惑4、展示交流建模型(1)学生画实物图展示,学生理解图意。
(2)学生画线段图展示,学生理解图意并交流。
(3)对比两种图的优劣,选择线段图更简单实用方便(4)不完整线段图的纠错。
三年级上册归一问题教案
三年级上册归一问题教案【归一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归一问题。
2. 掌握将具体物体归一的方法。
3. 能够运用归一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教学板书。
2. 学生练习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或展示幻灯片,引出归一问题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归一问题是指将相同的物体分成相等的部分,并找到每部分的数量。
2. 学习和实践:(1) 讲解归一问题的方法:a) 找到一种基准物体,将其他物体与之进行比较。
b) 将其他物体分成相等的部分,找出每部分的数量。
c) 将每部分的数量相加,得到总的数量。
(2) 运用归一问题的方法解决简单问题:a) 例题一:小明有6支铅笔,小红有3支铅笔,他们将铅笔归一。
问他们一共有多少支铅笔?解答过程:将小明和小红的铅笔放在一起,共有6支+3支=9支铅笔。
将9支铅笔分成两份,每份有9÷2=4支铅笔(余1支铅笔)。
所以,小明和小红一共有4支铅笔。
b) 例题二:班级里有12个男生和8个女生,将男生和女生归一,问一共有多少人?解答过程:将男生和女生放在一起,共有12个+8个=20个人。
将20个人分成两份,每份有20÷2=10个人。
所以,班级里一共有10个人。
c)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主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3. 总结与拓展:通过教师的总结,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
提醒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运用归一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寻求帮助。
四、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的习题,并写一篇感想,阐述自己对归一问题的理解和对解决问题的态度。
【注】此文章为教案,仅供参考。
实际教学中需根据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归一问题教案设计及反思
归一问题教案设计及反思归一问题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数量的恒定性,培养其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以下是一份归一问题的教案设计,并附有教学反思,以供同行参考和交流。
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归一问题的概念及特点。
2.培养学生解决归一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归一问题的定义与分类。
2.解决归一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3.归一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归一问题的定义、解决方法与步骤。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归一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简单的归一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 让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归一问题,讨论解决方法。
2.基本概念:- 介绍归一问题的定义,解释其含义。
- 分类讲解不同类型的归一问题。
3.解决方法:- 讲解解决归一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 通过示例演示,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4.实践应用:-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归一问题。
- 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复杂归一问题。
5.总结与反思:-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结合生活实际,寻找归一问题并尝试解决。
教学反思: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归一问题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2.教学方法: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作业和反馈,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4.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意见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及反思,有助于提高归一问题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解决问题(归一问题)》 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
教学设计“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学内容:该教学设计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以一位数”中“笔算乘法”中的例8——“解决问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能初步理解问题解决的意义和作用,并能运用特定的方法解决问题,再次基础上学习解决问题策略中的归一问题,在深化学生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后续的问题解决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能沟通图式与算式的联系,培养学生画图的策略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画图的过程分析数学信息,明晰数量关系,建立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借助多种方法解决归一问题。
培养学生学会归纳与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和模型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借助画图的直观教学分析数学信息,明晰数量关系,建立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们知道,每年的端午节会吃粽子,还有赛龙舟的风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湖南汨罗,屈子祠,去游览龙舟的故乡,让我们领略一下赛龙舟的的风采,同时也感受赛龙舟中出现的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教学提供现实背景。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 出示情境图,整理数学信息(1)买3条小龙舟要18元,照这样计算,买8条小龙舟要多少元钱?(2)你从中找出了哪些数学信息?整理关键信息。
出示题干,形成文字题出示。
【设计意图】从生活情境中提炼数学信息,用列表整理数学信息,使学生加深对问题情境的理解,给学生充分思考和理解分析的机会。
2.画图理解题意,提出解决方法尝试用画示意图的方式来完整表达已知条件和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归一问题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学设计课题:解决问题(归一问题)课时:第十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71页例8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归一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分析归一问题各数量间的关系。
2、建立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掌握解题规律。
3、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解决归一问题,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训练学生动脑分析、仔细检验的好习惯。
德育目标:关于诚信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小故事教学重点:理解归一问题中各数量间的关系,建立求解一问题的一般思路。
突破方法:讲解演示,练习体验。
教学难点:建立归一问题的解决模型,解决同类型的生活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引导归纳,交流讨论。
教法:引导法,讲练结合法。
学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纸质版碗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道题。
(1)每支钢笔8元,买6支钢笔需要多少钱?师:指名学生读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列式8X6=48(元)师:为什么用乘法计算?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一种数量关系?生可能说:8个6是多少?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2)购买3双手套需要18元,1双手套多少元?师:指名学生读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列式18÷3=6(元)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一种数量关系?生可能说:18里面有()个3.数量关系:总价÷数量=单价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解决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探索新知1、出示教材第71页例8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
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师:指名学生读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生:买8个碗需要多少钱?画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师:解决这个问题要先算什么?生可能说:先算一个碗需要多少钱?再算8个碗需要多少钱?师:算一个碗需要多少钱?我们要知道哪些信息?生:买3个碗用了18元。
《笔算乘法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学案例
《笔算乘法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学案例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归一问题的概念和意义。
2. 教师讲解法,详细介绍笔算乘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示范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利用笔算乘法解决归一问题。
4. 组织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笔算乘法解决归一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三个人在分别喝着一杯饮料,其中一杯是500毫升的,另外两杯是250毫升的,教师问学生:三个人分别喝了多少毫升的饮料?学生可以尝试用口算或者列式来计算,但是会发现较为繁琐,不太方便。
教师告诉学生,这就是一个归一问题,可以通过笔算乘法来解决。
2. 概念讲解教师简单介绍归一问题的概念,即将不同单位的量化指标转化为同一单位的量化指标,方便比较和计算。
例如,将千克转化为克,将升转化为毫升,将小时转化为分钟等。
3. 笔算乘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教师先让学生复习一下笔算乘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即从右往左逐位相乘,保留进位,最后将所有结果相加。
例如,计算123 × 45: 123× 45-----615492-----5535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笔算乘法的技巧,例如:(1)乘数中有0,直接写在结果中对应的位上;(2)乘数中有1,结果就是被乘数本身;(3)乘数中有5,可以将被乘数乘以10再除以2;(4)乘数中有9,可以将被乘数的每一位数相加再乘以9。
4. 利用笔算乘法解决归一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教师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利用笔算乘法解决归一问题。
例如,将1千克转化为克,可以用笔算乘法计算1000 × 1,结果为1000克;将3升转化为毫升,可以用笔算乘法计算3000 × 1,结果为3000毫升。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练习一下如何利用笔算乘法解决归一问题。
例如,将2小时转化为分钟,可以用笔算乘法计算120 × 1,结果为120分钟;将500克转化为千克,可以用笔算乘法计算500 ×0.001,结果为0.5千克。
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归一问题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10日,星期二下午第三节课4.教学时数:45分钟二、核心素养目标1.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
4.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其团队协作精神。
5.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 重点:归一问题的理解和应用来源: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题解决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归一问题的概念和解决方法。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策略: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解决归一问题,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难点:两步计算的顺序和逻辑来源: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题解决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两步计算的顺序和逻辑。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策略: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解决两步计算问题,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归一问题的概念和解决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归一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实践法:通过设置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归一问题的实例和解决方法,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归一问题的模拟和练习,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学设计教学文案
“解决问题(一)”教学设计方城县第五小学李艳【设计理念】计算与解决问题的结合,其学习过程的作用是双向的、是相互的。
在学习小数除法计算之后,学习解决问题,既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有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学生所学的新知与已有俺还是经验联系较为密切,应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再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引导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学情与教材分析】在教材中,强调数量关系的分析,并引导学生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另外教材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
做一做也是用两部计算解决问题的题目,但也可以用到小数乘法,知识的综合性更强。
教材也是通过学生的对话强调从量的角度来分析数量关系,呈现了两种方法。
因此,理解小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本课的重点,老师应逐步引导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弄清题意,找出题中数据(包含隐形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找到数据间的联系,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向思维,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但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要求每个同学一下都掌握多种解题方法,这样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负担【教学目标】1.学会有序地分析题意,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学会解答小数连除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喜欢喝牛奶吗?大家知道牛奶是从哪里来的吗?你看奶牛多伟大啊,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香甜的鲜牛奶。
正因为奶牛可以产生这么多的利润,所以商人们看准了商机,来到草原上选合作伙伴来了(课件出示草原商人)经过一轮的初选,最终选定了两家进行pk张燕家的代表张燕出场了:我们家选用的是“中国黑白花牛”,是荷兰荷斯坦牛和中国的黄牛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品种优良。
《用乘除法解决问题(归一)》教案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在模拟购物计算总价时,有些小组能够迅速完成计算,而有些小组则花费较长时间。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乘除法的运算还不够熟练。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我打算在课后增加一些相关的练习,强化他们的运算能力。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学生在解决多步骤的归一问题时,有时会忽略一些细节,导致答案不准确。这说明他们在问题分析方面还需要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让他们在解决复杂问题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难点三: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这一过程中涉及问题的分析和模型的构建。
-例如,将“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2小时后到达目的地,求两地之间的距离。”转化为数学表达式:距离=速度×时间。
-难点四:解决多步骤的归一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归一问题往往需要多个步骤来解决,学生需要能够按照逻辑顺序完成所有步骤。
4.通过解决归一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将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归一问题的解法,提高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归一问题的基本概念。归一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比例关系的一类问题。它是帮助我们理解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工具。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归一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归一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能正确判断归一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归一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归一问题的定义及特点2. 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3. 归一问题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归一问题的定义及解题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归一问题,以及如何运用归一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学生尝试解答,教师指导,总结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
(3)通过变式练习,巩固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
3. 实践应用(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
(2)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归一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归一问题的掌握情况。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是否存在归一问题,尝试用归一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归一问题的定义及特点2. 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3. 归一问题的实际应用七、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
归一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如何将不同的问题归纳为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法。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不仅能够提高他们解决具体数学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理解问题:首先要读懂题目,明确问题所求的是什么。
小学数学归一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归一问题教案篇一:归一问题教案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页例8。
练习十五7、8、9、10 教学目的:1、能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3、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复习引入。
想一想(每个算式表示什么?)1、买3支同样的钢笔用12元钱,平均每支钢笔用多少钱?2、一个算草本2元钱,买5个算草本要用多少钱?动脑筋:口头提问题再解答。
1、4位小朋友共搬了20盆花,___________?(强调平均)2、小白兔1天需要吃6个胡萝卜,吃了5天,__________?为新课内容扫清障碍,搭建台阶。
复习了这些学过的知识就是为了把今天的新知识学好。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题1。
1、出示例题: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
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你们能帮妈妈算一算,应该付多少钱吗?2、同桌讨论后汇报。
3、生列式:18÷3=6(元)6×8=48(元)4、师:你回答的非常正确,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5、师:看问题,想求:8个同样的碗应付多少钱?就得知道什么条件?(一个碗多少钱)我们来往前看,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一个碗多少钱?(18元可以买3个碗)6、谁能像这样说一说。
下面就请你用这个方法试一试解决下一个问题: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7、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都需要2步计算,大家来说一说这类题应该怎样解决呢?师小结:看清题意,仔细分析。
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先看问题想,要想求出这个问题得知道什么?可以先看前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什么?(二)教学例题2。
1、出示例题: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1. 读一读这道题,想一想和刚才的那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解决归一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归一问题教学设计课题:解决归一问题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P71教材分析:“归一问题”在整个小学阶段的问题解决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做好“归一问题”教学,对于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材中,归一问题的教学定位主要有两点:一是解决归一问题,建构归一问题数学模型。
二是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感受画线段、列表、文字描述等都是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在解答问题中让学生学会如何有条理地整理条件和问题,这样,当他们遇到难一些的题目时,自觉用到这些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学情分析:通过对班上53名学生进行课前前测发现,全班有99.2%的学生能根据数量关系熟练解答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有97.2%的学生能独立解决归一应用题。
但是有89.75%的学生不会有条理地整理条件和问题,只有10.25%的学生会用线段图来整理条件和问题。
前测结果说明三年级的学生在解决问题上大多只凭感性经验,对于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刻, 需要继续强化理解。
之前只是解决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数量关系简单明了,不用对信息进行书面整理,因此学生缺乏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信息整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掌握归一应用题的的解答规律,建构归一问题数学模型。
教学目标1.学会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能力。
2.经历用图式表征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能沟通图式与算式的联系,培养画图策略意识。
3.通过对比、辨析初步建立归一问题模型,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了解归一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构建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意识的培养,构建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卡。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学,复习铺垫墨水把题目的一些信息遮住了你能解决问题吗?1.一步计算乘法问题有一些钢笔,____________,买8支共需要多少钱?2.一步计算除法问题小红带了35元钱买钢笔,__________,可以买几支?想一想:要补充什么信息才能解决呢?师:看来,只要告诉你1份东西的价钱,就可以解决问题,如果是知道3份的价钱,你还会计算吗?(设计意图:通过隐藏两道一步计算解决问题中的每份物品价钱,让学生体会求一份物品价钱的必要性,从而引出课题,为接下来正反归一问题解决的探究埋下伏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一)”教学设计
方城县第五小学李艳
【设计理念】
计算与解决问题的结合,其学习过程的作用是双向的、是相互的。
在学习小数除法计算之后,学习解决问题,既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有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学生所学的新知与已有俺还是经验联系较为密切,应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再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引导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学情与教材分析】
在教材中,强调数量关系的分析,并引导学生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另外教材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
做一做也是用两部计算解决问题的题目,但也可以用到小数乘法,知识的综合性更强。
教材也是通过学生的对话强调从量的角度来分析数量关系,呈现了两种方法。
因此,理解小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本课的重点,老师应逐步引导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弄清题意,找出题中数据(包含隐形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找到数据间的联系,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向思维,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但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要求每个同学一下都掌握多种解题方法,这样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负担【教学目标】
1.学会有序地分析题意,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学会解答小数连除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喝牛奶吗大家知道牛奶是从哪里来的吗你看奶牛多伟大啊,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香甜的鲜牛奶。
正因为奶牛可以产生这么多的利润,所以商人们看准了商机,来到草原上选合作伙伴来了(课件出示草原商人)经过一轮的初选,最终选定了两家进行pk
张燕家的代表张燕出场了:我们家选用的是“中国黑白花牛”,是荷兰荷斯坦牛和中国的黄牛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品种优良。
还没等她介绍完,王林家的代表就忍不住了。
我们家的奶牛是英国纯种的奶牛,品种和产量都很不错。
我们的商人犯难了,你们愿意帮帮他妈
师:很好,我们今天就一起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用有趣的情景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关键这样引入让学生更能理解归一问题在生活的重要性:在比较数据时更方便,从而把数学和生活自然的联系起来】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
王林:我家4头奶牛8天的产奶量是256千克
张燕:我家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千克
师:同学们,现在能比吗那要算出什么才能比呀(毎头牛或羊毎天的产奶量)
【设计意图:由不好比较,到找到比较的方法,从而感受归一的必要性】(课件给两种数据加上问题)
王林:我家4头羊8天的产奶量是256千克, 毎头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张燕:我家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千克,毎头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师:好了,现在总算找到解决的办法,我们先来看看王林家的纯种英国奶牛好吗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要求每头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能不能一步算出来,如果不能,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板书: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尝试计算。
请同学们根据讨论的结果在练习本上试列式计算,做得快的同学可以用多种方法计算。
看谁能用出与别人与众不同的方法(板书:列式解答)。
(1)解决问题1
①先算出4头牛1天的产奶量,再算出一头牛一天的产奶量
(课件出示用图示的方法来分析数量关系)
256÷8=32(千克)32÷4=8(千克)
②先算出1头牛8天的产奶量,再求出1头牛1天的产奶量
(课件出示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画线段图示注意强调把总量“平均分”
256÷4=64(千克)64÷8=3(千克)
(课件呈现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③4×8=32(份)256÷32=8(千克)
利用前面的线段图很容易就找到了被平均分成了32份,其中一份表示1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
【设计意图: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初步学习了解决归一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循序渐进,为下面学习小数的归一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采取了两种方法帮助同学们分析数量关系,1:画实物图2:画线段图。
把复杂的数量关系简单清晰的展示出来,对部分理解力稍差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2)解决问题2。
师:很好,我们再来看看张燕家的牛,好吗先读读张燕带来的资料,找找其中的数据,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上周”代表的是什么有几天你知道吗
也就是张燕家3头奶牛7天的产奶量是千克同学们可不能把这个隐含的条件给遗漏了哟!
同学们单独列算式,并思考你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能用不同的方法试着来解决吗
(教师巡视,和同学交流,听听他们对量的描述)
同学们说解题思路,并列出算式:
①先算出3头奶牛1天的产奶量,再求出1头奶牛1天的产奶量
÷3=(千克)÷7=(千克)综合算式÷3÷7=(千克)
②先算出1头奶牛7天得产奶量,再求出1头奶牛1天的产奶量
÷7=(千克)÷3=(千克)综合算式÷7÷3=(千克)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能用线段图来画一画,想一想怎么样用线段来表示题中的数量
(让同学在展示台展示一下,并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画注意观察同学们平均分了没有)
现在咱们来看看我们的数据
生1:1头英国纯种奶牛1天的产奶量是8千克
生2:1头中国黑白花奶牛1天的产奶量是千克
现在能能帮我们的大商人选一选和谁家合作了吗
【设计意图:数据是死板的,而数学是灵活的,只有把死板的数据灵活运用到实际的生活,数学才能再生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同时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很容易就把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了】
3.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1)找出已知条件,(特别注意隐含的数据)读懂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
(3)列式解答。
【设计意图:根据板书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巩固练习
师:这节课大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下面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
1.(课件出示填一填)思考后口答
5台织布机8小时织160米布,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
方法一:
160÷5=32(米)第一步求的是
32÷8=4(米) 第二步求的是
方法二:
160÷8=20(米)第一步求的是
20÷5=4(米) 第二步求的是
2.小毅家上个月的用水量是吨,每吨水的价格是元,小毅家有4口人,平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课件出示)
学生齐读题,并思考你从题上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想想要解决平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可以先解决什么再解决什么
思路:(1)可以先算平均每人用了多少水.(先算除法)
(2)也可以先算出一共要用多少元(先算乘法)
(3)3台拖拉机4小时共耕地公顷,每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帮同学们解决了争论,也学习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看看黑板,自己想想我们解决问题应该注意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