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育史的研究对象
幼教史主要研究中外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幼儿教育实践活动(包括制度)和幼儿教育思想及其演变发展的规律。
古代胎教的经验及局限
1、高度重视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2、高度注重母体的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
3、高度注重母亲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4、对胎教的重视除当时影响到胎儿的身心发育外,还将延伸到此后的婴幼儿教育以至整个的家庭教育之中,具有长远的效应。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材
(一)幼儿诗歌
1、训诫类(明)吕得胜《小儿语》
2、知识典故类(唐)李翰《蒙求》
3、识字类《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
(二)幼儿故事
中国古代的幼儿教育思想
(一)论早期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多以人性论为出发点进行论述。
(二)“早谕教”的学前教育观
1、“早谕教”的教育观出自“正本”和“慎始”的哲学观;
2、“早谕教”是古人所倡导的“豫”的教育原则的体现;
“豫”:“禁于未发之谓豫”,即预防。
3、“早谕教”不仅易见成效,而且易于巩固
(三)论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1、注重环境的影响感化孟子以楚人学齐语为例,来说明环境的重要性;
2、反对溺爱子女
3、教以正,守以常
(1)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尽量减少以至杜绝外部的不良影响;
(2)“教以正”还必须始终如一,即“守以常”。
4、信而勿诳
即守信用,不哄骗儿童。
(四)论婴幼儿保育的原则和方法
1、戒饱暧
2、节嗜食
3、任啼哭
4、绝惊扰
斯巴达
斯巴达教育是一种单纯的军体教育,较忽视文化教育。其教育目的是培养性格坚强、英勇善战的军人。
雅典
雅典教育与其民主政体及社会需要相适应,除了军事、体育以外,还有较多的智育成份;并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在雅典人中间,逐渐形成一种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
思想。
中世纪的儿童观及幼儿教育
1、教会倡导性恶论的儿童观及畏神禁欲的教育
2、社会上流行“预成论”
儿童是作为一个已经制造好了的小型成年人降生到世界上来的,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仅仅是身体大小及知识多少的不同而已,故在社会上儿童被看成小大人
柏拉图
代表作:《理想国》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较为系统的幼儿教育思想的人;西方教育史上最先论述优生优育问题的思想家;第一个提出要精选教材的人,他特别重视对故事材料进行选择。
昆体良
代表作:《雄辩术原理》第一部系统的教育理论著作,代表了文艺复兴前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
昆体良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育的问题。他还详细论述了幼儿语言教学法。论教育和教学方法
(一)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应当是德才兼备的人,“既教学生怎样演讲,又教学生怎样做人”。
*教师应以慈父的态度对待学生,他应该严峻而不冷酷,和蔼而不纵容。
(二)因材施教
*昆体良主张教育必须照顾受教育者的个别差异:
第一,把握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长善救失;
第二,教师要善于使每个人在他最有才能的方面得到进步,扬长避短。
(三)反对体罚
1、体罚是一种残忍的行为,是一种凌辱;
2、如果申斥还不足以矫正孩子的过失,他也会对体罚习以为常;
3、如果经常正面告诫,在课业上严加督促,体罚就没有必要;
4、儿童在幼年时期遭受体罚,长大以后往往更难以驾驭;
5、体罚造成儿童心情压抑、沮丧和消沉。
(四)量力而行
昆体良奠定了教学中量力性原则的思想基础,他反复告诫教师要节制自己的力量,俯就学生的能力
(五)劳逸结合
*昆体良主张学习应与休息相间。他赞成儿童应有游戏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1632年写成;《母育学校》:1630年写成,1633年出版;《世界图解》:1654年写成,1658年出版。
其教育思想的核心体现为“泛智”的思想:所谓“泛智”,就是要求人应掌握一切有用的知识,把一切有用的知识教给一切人。
历史地位:详细论述了教育的作用及人受教育的可能性;在历史上第一次把学前教育纳入其充满民主色彩的单轨学制;撰写了历史上第一部幼儿教育专著《母育学校》,以及与其
配套的亦可堪称历史第一的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看图识字课本《世界图解》;首次深入“研究了在家庭条件下学前教育的完整体系,规定了它的目的、内容和基本方法。”第一次为6 岁以下儿童的智育提出了一个广泛而详细的教学计划。
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夸美纽斯认为,“自然”的含义非常广泛:
一方面,自然指人的与生俱来、未经败坏的本性;
另一方面,自然也有自然界的含义,自然界主要是指大自然,同时也包括人类社会。
自然界存在着普遍的法则或“秩序”,这些法则无论在动植物活动或是人的活动中都发生着作用,故教育工作必须遵循自然法则,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洛克
代表作:《教育漫话》
第一个详细拟订了儿童的保健制度,对儿童的体育、养护问题提出了不少具体的、有价值的意见。
历史地位
1、虽非首次,但却详细论证了“白板说”,成为教育史上这一观点的著名代表;
2、是西方教育史上“外铄论”这一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宗师;
3、深入探讨了幼儿教育及家庭教育问题,强调了德育与体育的重要性,并赋予丰富的内容,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其教育理论被称为绅士教育理论,也属于一种家庭教育理论。
1、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绅士应具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等品质。
2、基于“白板说”,高度评价了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作用。
裴斯泰洛奇(教育、教学心理化)
其教育代表作主要有:
《一个隐士的黄昏》(1780)
《林哈德和葛笃德》(1781—1787)
《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1801)
《天鹅之歌》(1826)
首次实践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创立了要素教育理论,大大推动了19世纪初等教育的发展;首次提出了教育心理化的构想,开启了19世纪欧洲教育心理化运动的序幕
爱的教育
在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提倡爱的教育和实施爱的教育的典范。
“教育的主要原则是爱”。
“如果不爱孩子,我不懂得还能谈到什么规则、方法和技能。”
裴斯泰洛齐倡导并身体力行的爱的教育主要是指对教育对象的真诚的、全身心的、无保留的关心与热爱。
用这种无尽的爱,关心儿童、教育儿童,教育史学家称之为“裴斯泰洛齐精神”。
论教育心理化
(一)教育心理化的提出及其基本含义
裴斯泰洛齐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教育心理化”的口号。
其涵义包括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