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考试知识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中药

1、道地药材定义:产地历史悠久、品种优良、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一些药物。

2、中药的四气:寒、热、温、凉

3、中药的五味及各自作用:

辛味:“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

甘味:“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调和、缓急作用。

酸味:“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作用。

苦味:“能泄、能燥”,具有通泄、燥湿等作用。

咸味:“能下、能软”,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作用。

另有淡味药,“淡”则“能渗、能利”,即能渗湿利便。

4、药物的归经及引经药:

归经:药物对某经或某几经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少,甚至无作用,这种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称归经。

引经药:能引导他药进入某经的药物。

5、中药常见毒性药及中毒原因:

毒性分级:

大毒:中毒症状严重,常引起主要脏器严重损害,甚至造成死亡者,归为“大毒”。如草乌、川乌、马钱子等。有毒:当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并引起重要脏器损害,归为“有毒”。如附子、商陆、牵牛子等。

小毒:中毒症状轻微,一般不损害组织器官,不造成死亡者,归为“小毒”。如吴茱萸、细辛、苦杏仁等。

中毒原因:(1)剂量过大(2)服用太久(3)炮制不当(4)配伍失误(5)制剂不妥(6)外用失控 (7)误食误用

6、中药配伍七情:

(1) 单行——用一味药治疗疾病谓单行。

(2) 相须——两种性能、功效相同或近似的药物合用,以增强疗效的一种配伍方法叫相须。

(3) 相使——两种药合用,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可以提高主药功效的配伍方法谓相使。

(4)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使其毒副作用减轻或消失。

(5) 相杀——一种药物能够清除另一种药物毒副作用。

(6) 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使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

(7) 相反——两种药物配伍应用后,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7、中药配伍禁忌及妊娠用药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

妊娠用药禁忌:

禁用药:毒性强、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斑蝥、麝香、虻虫、水蛭、三棱、莪术、芫花、大戟、甘遂、商陆、水银、轻粉、雄黄等。

慎用药:活血药、攻下药、行气药、大辛大热药,如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王不留行、大黄、枳实、厚朴、附子、干姜、肉桂、天南星、川乌、草乌等。

8、中药煎煮方法及特殊要求:

煎煮方法:先加水浸泡30~60min,每剂煎煮2~3次,分2~3次服。

特殊要求:(1)先煎:介壳、矿石类药,如龟板、鳖甲、牡蛎等;附子宜先煎1小时以上。

(2)后下:薄荷、木香、砂仁、沉香、豆蔻等久煮有效成分易于挥发;大黄、钩藤等久煎有效成分破坏,故此两类药物均宜后下。

(3)包煎:对于滑石、旋复花等先用纱布包好,再与他药同煎。

(4)另煎:人参、羚羊角、鹿角等贵重药

(5)熔化:阿胶、龟胶、鹿角胶、鳖甲胶等

9、解表药定义、分类:具有发散功效,发散表邪为主,解除表证的药物,可分为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

10、以下解表药物的功效主治:麻黄、薄荷、菊花

辛温解表药麻黄:辛温解表——外感风寒表实证

宣肺平喘——寒喘

利水消肿——风水泛溢证

辛凉解表药薄荷:辛凉解表——外感风热表证

清利头目——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

利咽透疹——咽喉肿痛

疏肝解郁——肝郁所致胸胁胀痛、月经不调

辛凉解表药菊花:疏散风热——外感风热表证

平肝明目——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视物昏花

清热解毒——疔疮痈疽

11、以下祛湿药功效主治:藿香、茯苓

化湿燥湿药藿香:化湿解暑——暑湿证

和中止呕——湿阻中焦

辛温解表——夏月外感风寒

利水渗湿药茯苓:利水渗湿——水肿胀满、小便不利

补中健脾——脾虚湿盛食少便溏

宁心安神——心悸怔忡、失眠健忘

12、清热药分类及各自适应病症:清热泻火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暑药、清热明目药、清虚热药

13、以下清热药功效主治及特殊煎服法:石膏、金银花、生地黄、黄芩、地骨皮

清热泻火药石膏:清热泻火——肺胃气分实热证

除烦止渴——肺胃燥热口渴

生肌收敛——疮疡溃不收口,烧伤烫伤

用法用量:先煎,清热泻火生用,敛疮止血煅用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清热解毒——温病初起,疮痈初起

疏散风热——外感风热表证

凉血止痢——热毒血痢

清热凉血药生地黄:清热凉血——温病热入营血

养阴生津——热病伤津,阴虚内热

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热凉血、清热安胎

清虚热药地骨皮:清虚热——阴虚内热证

清肺热——肺热咳喘

14、消导药山楂功效主治:消食化积:肉食积滞

行气散瘀:气滞血瘀

15、泻下药分类及各自适应病症:

攻下药:热结便秘及火热上炎

润下药:肠燥津枯便秘

逐水药:水肿、鼓胀、胸胁停饮

16、攻下药大黄功效主治及用法:

功效主治:泻热通便——热结便秘

凉血解毒——血热妄行出血,热毒痈肿

逐瘀通经——瘀血阻滞诸证

用法:攻下通便用生大黄,活血逐瘀用酒大黄,止血用大黄炭

17、清化热痰药贝母功效主治及用法用量

功效主治:清热化痰——外感风热所致咯痰黄稠

解毒散热——痈疽疮疡初起

用法用量:川贝母药性凉润,用于肺热燥咳及阴虚痨嗽;浙贝母药性苦寒,用于肺热咳嗽及瘰疬痰核

18、温里药附子毒性,功效主治及煎服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