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七次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审结果统计表

合集下载

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书

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书

陕教科规办[2013 ]鉴字第050号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书课题批准号SGH12662____________课题名称提高初中生钢笔行楷字书写水平的策略研究课题负责人____________ 常秋梅_______________所在单位榆林市榆阳区岔河则中学填表日期2013 年_7__________ 月20 日陕教科规办[2013 ]鉴字第050号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12年5月修订声明本鉴定申请的研究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拥有宣传介绍、推广应用本成果的权力。

特此声明。

课题负责人(签章)2012 年5 月10 日填写说明一、本鉴定书仅适用于列入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结题鉴定。

二、请认真如实地填写鉴定书中各项内容。

无内容填写的可空白;所填项目不够用时可加附页。

三、课题成果鉴定申请经批准后,课题负责人须向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以下材料: 1. 本《成果鉴定书》 2 份;2. 课题立项批复复印件 5 份;3.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5 份; 4.课题研究报告及必要的附件)5 份。

四、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西安市小寨兴善寺东街69 号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内。

电话:(029)85370521;邮政编码:710061。

、基本情况二、工作报告(不超过2000字)略研究究”作为学校工作的切入点,对全校各年级学生全方位地实施教育。

导、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总之,结题工作结束后,拟把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作推广性和发展性研究。

让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实践,是不断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有力提咼学业水平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是本实验研究总结出一条成功的经验,我们会牢牢抓住这一条主线,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三、重要的阶段研究成果四、研究总报告(不少于6000字,可另附页)五、课题最终成果简介(1500字一2000字,可另附页)资源(1)教学设计时,注重立足学生的基础。

科研课题研究一览表

科研课题研究一览表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可持续发展研究
刘世杰
白永宏 王宏建任华萍 王尚杰石春利
2009-2010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高等职业教育人文素质培养研究
王海珺
刘 勇 刘沛奇刘彦庄
2009-2010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食用菌液体菌种工厂化生产试验研究
呼景明
刘来喜 康世保
2009-2010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科研课题研究一览表2009-10-27
年 限
立项机关
课题名称
主持人
参与人
结题获奖情况
备注
2006—2007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
熊军林
兰培英 阎保权梁 玲 陈恭清 李小华
结题并获得一等奖
2006—2007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职业生涯设计与改进提高中职生德育德育课实效研究
姜 静
王 艳 冯 涛 杨 欣梁敏学 刘建敏
2009-2010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白宝善
高 文 王佃印 郑芝霞 王丽霞 刘玉玲 牛雅琴
2009-2010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管理模式研究
张志平
马松杰 呼天星张志强 杜 琼王世勤 吴建宏
2009-2010
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高职计算机能源工程应用技术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研究
熊军林
结题并获得三等奖
2006----2007
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高职学院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闫保权
结题并获得三等奖

关于印发《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4项科研工作管理制度的通知.doc

关于印发《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4项科研工作管理制度的通知.doc

西安文理学院文件西文理校发〔2018〕73号西安文理学院关于印发《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4项科研工作管理制度的通知各部门、各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科研成果量化考核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和《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等4项科研工作管理制度经2018年7月11日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并严格遵照执行。

西安文理学院2018年9月28日感谢你的观看西安文理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贯彻学校办学指导思想,鼓励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扶植培养优秀拔尖人才,多出精品和原创性研究成果,提高我校整体科研实力和办学水平,结合我校科研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科研奖励坚持“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重视学术规范”“注重学术质量”“倾斜高精尖成果”。

第二条申报对象、时间期限、申报程序。

1.申报对象:我校在编、在岗教职工(含人事代理)、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学生,以西安文理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个人为第一主持人承担(完成)的相关科研项目、公开发表和出版的科研成果及成果获奖。

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外聘教授等人员的相关科研成果,参照学校相关合同规定执行。

2.时间期限:科研处每年6月集中受理核定上年度的科研(成果)奖励。

科研年度统计从上年的11月1日至当年的10月31日。

3.申报程序:包括个人申报、二级单位审核并汇总、科研处复审、公示、提交学校审定。

第三条本办法规定的奖励类别包括:科研项目立项、科研成果获奖、学术论文、职务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学术著作、科研感谢你的观看平台立项建设。

第四条科研项目立项奖励。

1.奖励范围:省部级及以上纵向科研项目及横向科学研究项目。

2.奖励标准:3.不能按期结题的项目,追回科研奖励资金。

4.凡经过学术委员会专家评审合格,并从科研处上报到国家部门的国家级项目,每项给予奖励0.1万元。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获奖项目名单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获奖项目名单

长安大学
地球科学概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野外教 魏刚锋 许安东 杜福元 屈茂
学研究
稳 高凤亮
长安大学
李民权 史澎海 刘树惠 刘 长安大学本科生英语综合素质培养的实践
宇 何献忠
长安大学
依托行业学会,强化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 马恒升 刘忠海 翟振东 马天
养的研究与实践
山李 貅
6
西北大学 《阿拉伯国家史》(教材)
项目完成人
西北工业大学 电工电子系列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段哲民 李 辉 侯新宇 薛建 安 陈志武
高职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计算机专 冯建力 张水平 张凤琴 詹金
西北工业大学
业体系结构建设实践
珍 祁桂兰
西安电子科技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
大学
曹全喜 曾晓东 安毓英 柏昌 利 吴秀霞
西安电子科技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管理与改革实践
杨振超 屈锋敏
长安大学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结构系列课程教 学方案构建与实践
王毅红 郑宏 刘伯权
颜卫亨 周绪红
长安大学
电工电子系列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 研究与实践
林涛 巨永锋 郭志信
马天山 邱彦章
长安大学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 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
魏朗 陈焕江 马天山
王生昌 胡大伟
唐宗薰 张逢星 西北大学 《中级无机化学》课程和教材建设 赵 建 设 李 珺
张晓云 张先军 庄志剑
杨俊清 刘肖
2005 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奖项目
名单
(按学校依次排列)
序 获奖单位

成果名称
项目完成人
西安交通大学 本科《运筹学》实践体系构建与实施

方音乐乐史

方音乐乐史

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中国竹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陕西音
协会员,陕西省文化厅西安鼓乐专家委员会暨保护工作委员
会委员。陕西省文化厅“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陕西竹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家开放大学传统音乐“大讲堂” 主讲教师。
陕西民盟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市雁塔区政协第七、八、九届常委。现任民 盟西安音乐学院支部主委。
现任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师、教务处副处长、西北 民族音乐研究中心研究员。任教以来,为研究生主要开设及 讲授的课程:《民族音乐学与田野工作》、《音 乐人文诠释学》。
科研成果/教学实践成果: 发表《 “民间”版权何处寻》,《音乐周报》(2014-06)等 31 篇论文。 科研项目 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之西安 鼓乐》(国家级,项目批准号 12JJD760001 ,子课题负责人,在研) 2.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陕西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采风暨音频数据 采集标准研究》(省部级,项目编号 12JK0343,项目负责人,已结项) 3.新疆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师范大学中亚音乐文化研究中心招标 课题《中亚满—通古斯族群歌唱语言民族 志调查及比较研究——以锡伯族、 鄂伦春族等族群 为例》(省部级,项目编号 040912C01,项目负责人,在研) 4.西安音乐学院重点科研项目《敦煌乐舞艺术文献研究(1980-2010)》(院级,项目负 责人,已结项)
秀硕士论文奖,2012 年。
民族音乐学
程天健, 1954 年 5 月, 教授,硕导。 1982 年 3
月在西安音乐学院获学士学位,1997 年 6 月在西安音乐学院
获硕士 学位。
曾任音乐学系副主任(主持工作)、民族器乐系主任。现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
术奖获奖项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陕西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13.03.25
•【字号】陕教技[2013]6号
•【施行日期】2013.03.2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
正文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获
奖项的通知
(陕教技〔2013〕6号)
各有关高等学校:
2013年陕西高校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经各校推荐、专家通信评审,奖励委员会审定及对拟奖项目公示,共评出授奖项目153项,其中一等奖64项,二等奖58项,三等奖31项,现将获奖项目予以公布(见附件)。

本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仍为省厅级奖励。

由省教育厅向获奖高校(只发给在陕高校)颁发证书,对主要完成人员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随2014年科研项目经费下发。

联系人:秦天红
电话:029— 88668675
陕西省教育厅
2013年3月25日
附件
薛建阳赵鸿铁谢启芳隋张鹏程高大峰姚侃葛鸿鹏张锡成张凤亮马辉。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表彰2019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通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表彰2019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通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表彰2019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12.18•【字号】陕政办函〔2020〕137号•【施行日期】2020.12.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表彰2019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通报陕政办函〔2020〕137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激励和调动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按照《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省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对全省高等学校申报的2019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进行了评审、公示。

经省政府同意,决定授予“三个协同,四大支撑,创建‘学院—书院’协同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等52项成果为陕西省2019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打造线上金课群,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差异化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等90项成果为陕西省2019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构建三层次、四维度机器人贯通式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工业4.0创新创业人才”等169项成果为陕西省2019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是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努力取得的创造性成果,充分体现了全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进展。

希望获奖集体和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不断进取,在提高人才培养方面进一步发挥引领、示范、辐射作用,牢固树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奋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各地、各高校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新趋势,健全教学成果统筹培育、表彰激励、推广应用机制,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努力开创高等教育提质创新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新时代追赶超越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

附件陕西省2019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12月18日。

2024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2024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2024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摘要:1.导语:介绍2024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意义和目的2.评选过程:阐述评选活动的组织、评选标准和流程3.获奖成果概述:分类介绍获奖成果的内容、特点及价值4.获奖者风采:展示部分获奖者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5.结语:对获奖者表示祝贺,期待未来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发展正文:导语:2024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活动已圆满结束。

此次评选旨在表彰在该领域取得卓越成果的学者,推动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发展。

本文将对评选活动进行简要回顾,并对获奖成果进行概述。

评选过程:本次评选活动由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联合会主办,严格按照评选标准和流程进行。

评选范围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学科。

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评选出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实践应用价值和影响力的优秀成果。

获奖成果概述:在2024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中,共有100项成果脱颖而出。

这些成果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观点创新等方面各有特色,体现了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较高水平。

其中,一部分成果关注国家战略需求,如“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合作与共赢”等;另一部分成果立足学科前沿,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等;还有一部分成果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新时代家庭教育研究”等。

这些成果为陕西乃至全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获奖者风采:在本次评选中,获奖者们展现出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造诣。

他们致力于探索新领域,研究新问题,为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以下是部分获奖者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获得者张教授表示:“我的研究成果能够获奖,是对我多年研究的肯定。

在今后的学术生涯中,我将继续关注国家战略需求,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贡献力量。

2023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

2023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

2023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概述陕西省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一直是陕西省教育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

在过去一年,陕西省各高校在人文社科领域取得了诸多优秀成果。

下面就2023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述。

二、文学与艺术研究陕西高校在文学与艺术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突出成果。

1. 陕西师范大学发表的《大唐渭水诗歌研究》一书,系统梳理了大唐时期渭水地区的诗歌创作,深入分析了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特点和历史意义,为大唐诗歌研究领域开辟了新的视角。

2. 西安美术学院的研究团队在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创作融合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相关论文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对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历史与考古研究陕西省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历史与考古研究一直是该地区的学术重点之一。

在2023年度,陕西高校的历史与考古研究取得了多项令人瞩目的成果。

1. 西北大学的历史研究团队在《西北地区汉代墓葬与社会文化研究》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并对汉代西北地区的社会文化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填补了该领域的学术空白。

2. 西安交通大学的考古学研究团队在秦始皇陵及其配套墓葬的保护与研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工作,为该重要历史遗迹的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

四、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在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陕西高校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1. 西安交通大学的哲学研究团队在"乡村振兴战略与社会治理"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乡村振兴路径和社会治理方法,为当前我国乡村振兴的理论和实践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2. 西北政法大学的法学研究团队在"网络空间治理与法治建设"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法律政策建议,为当前网络空间治理和法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持。

五、总结与展望2023年度,陕西高校在人文社科领域取得了多项优秀成果,涵盖了文学与艺术、历史与考古、哲学与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批准2007年陕西高等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批准2007年陕西高等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批准2007年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通知
陕教高〔2007〕68号
各本科高等学校: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做好2007年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建设工作的通知》(陕教高〔2007〕55号)的精神和要求,省教育厅组织了2007年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申报与评审工作。

通过各校申报、专家评审等程序,经研究同意,现批准教改研究项目(本科类)154项,其中重点项目50项,一般项目104项(具体名单见附件)。

省教育厅按照课题类别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学校需按规定比例进行经费配套,一般项目配套比例为1:1,重点项目配套比例为1:2(省上为1,学校为2),立项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

按照省级教改项目管理要求,省教育厅将对项目研究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加强指导和检查,项目研究期满后,省教育厅对本轮项目进行统一结题验收。

各项目承担学校负责项目的直接管理和协调,落实配套经费,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为项目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为项目实施创造良好的内外部条件,把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同建设、发展与改革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七年十二月十七日
主题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通知
抄送:厅有关领导,有关处室。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2007年12月17日印发打印人:刘利平校对人:周淼共印60份
附件:
2007年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名单
(重点项目)
2007年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名单
(一般项目)。

陕西省2015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获奖名单

陕西省2015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获奖名单

附件陕西省2015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获奖名单一等奖(37项)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陕西省教育科研骨干体系建设实践研究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雷守学李智超王尚杰秦德增陕西省中小学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实践研究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同军咸王霞吴积军白珍马亚军基于学情差异的高中信息必修课有效教学研究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白珍李靖李辛梁萌蒋帅王宁基于电子书包的中小学教学应用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张文兰周榕胡军马立王彩琴万松灵中小学“学思维”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陕西师范大学胡卫平贾小娟武宝军衣新发隋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德育的实践机制陕西师范大学胡金木郝文武任凤芹程利民穆敏娟黄蓉发挥高师院校数学对中学数学教学指导作用的实践研究陕西师范大学李三平陕西省中小学和幼儿园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电化教育馆司晓宏赵晓声卢燕秦瑾若史晓荣白浩杨再峰柯楠陕西省小学学科带头人“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展中心牛文明王奂新杨帆李运福陈永福均衡发展背景下学区化办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西安市教育局田征魏振华周植辉郑兴潮杨永望徐世锋中学“好人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西安惠安中学每世英黄涌郭美婷张社博王春荣赵东斌“导讲练提”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西安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孙鹏伟戴丽君吴建峰张春周萍李永伟网络环境下作文早起步的实践研究西安高新第一小学西安高新第一小学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学生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西安市莲湖区八一街小学党红梅高茜张利线3—6岁幼儿亲自然情感培养策略的研究与实践西北工业大学幼儿园王莉陈知君孟卫平杨静焦敏邹俊陕西省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兀静吴雨洪陈志辉富雅昕李昱英语课堂观察研究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任军利耿秀萍赵陶玲屈社明“三三”语文教学观实践研究宝鸡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阎红“4P”模式和“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宝鸡市新建路中学赵陶玲任军利赵娜“自合展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咸阳市教研室刘聪胜汪仁林袁义东姚利娟兰玉波小学语文古诗词启蒙教学研究咸阳市教研室曹有凡岳海江窦惠群陕西省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研究渭南市教育研究所柏峰刘林林李涛涛张玲潘增潮多维视野下的有效物理课堂评价实践研究渭南市教育研究所郭九胜西部城镇中学开放教育的实践探索渭南高新中学王建学梁燕玲蒙宗宏魏雅鸿刘蕊蓉合阳县初中德育工作模式实践与研究合阳县实验中学党正民雷顺锁屈仲礼李占稳马萍李昕初中学段作业整体优化设计研究大荔县实验初级中学孙铁龙党纳素质教育“十三二一”贤能工程的实践与探索临渭区北塘实验小学宋盈张宓宓冯月梅陈晓宁何疆李渭侠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创新研究——以苯和溴化学反应实延安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郭万良验方法改进为例“以学定教”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耀州区教研室党全明张雅惠侯东平张茂全“创导式”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米脂县教研室张新奇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榆林市第二实验中学马利利常宁王彩虹李玲王晓丽郑晰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镇巴县教研室王大兴马玉春唐必春滕兴军陈刚李姚贵“短焦互动教学系统”与学科整合应用的模式及案例研究镇巴县泾洋中心小学赵国成刘从蓉王华张泽军康积冰晏莉小学数学低段直观教学策略研究城固县集灵小学黄慧君吕春陈晓霞周芳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安康市持续开展小课题研究例案安康市教学研究室王颖蒲耀才程玉林陈立润贾金叶李昊青春前期学生心理状况调查与有效引导研究商洛市教研室杨莉郭惠民郭辉刘占英陕西省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四新四大”主题活动实践与探索陕西省教育厅王彬武相勇李燕妮二等奖(67项)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语言文字运用”内涵式课改理论与实践陕西师范大学王元华孙明贤强新霞赵永平李冰王林波全纳教育理念下的孤独症儿童受教育权保障实践探索陕西师范大学兰继军程秀兰刘智慧王琳徐春晓张银环基于标准分的区间增值量化教学评价研究与实践陕西师范大学李鸿毛翼龙李小强刘晓斌陕南地区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现状调查陕西师范大学柯西钢曾小梦李丽娟李茹欣邵发东王晓妮中学英语教师胜任力发展途径探索与实践咸阳师范学院赵婉莉依托师范院校教育技术专业资源促进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的实践咸阳师范学院侯冬青孙洋张红娟成妮朱挺收西安中小学双语教学师资培养的实践与探索西安文理学院李征娅杨红梅马惠萍魏青刘秀玲大河镇“以校带村”行为养成教育模式研究安康学院陈绍斌王晓霞何家理纪安玲邹雯雯李垚林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现状调查与发展研究安康学院杨哲陕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自主学习促进专业成长实效探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高媛王尚杰范铭郭荔宁赵文红单国孙郡霞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西安市创新初中毕业学生综合素质考试与评价研究西安市教育局西安市教科所张瑞解慧明贾玲王兰英中学历史学科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路径探索西北大学附属中学周宏程鹏刘岚马克华春勇中学生成长记录袋应用研究西北大学附属中学文晓琴弥微袁明雪高耀丽刘莉曹军玲于红梅物理实验教学“导”“研”模式研究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吕康社民间美术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西安市五十五中学张晓明有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研究临潼区代王初级中学严小娟姚文辉门宏轩李锋娜安彦平展向娥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研究与实践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刘建君谢大慧陈锐王林波王萍利张卓星科学校本课程《做中学》开发实施与研究——以西工大锦园实验小学为视角西工大锦园实验小学西工大锦园实验小学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国韵系统’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小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幼儿科学素养及探究精神培养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研工作的实践研究宝鸡市渭滨区教研室赵宏兵邓拉林高效课堂学生学习工具单设计及应用研究岐山县教研室杨昌宏刘改红不同类型的游戏在英语课堂中应用效度研究扶风县初级中学扶风县教研室王西茸董红丽新建学校数字化校园特色建设和有效利用策略研究宝鸡市陈仓高级中学宝鸡市陈仓高级中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高中教育教学中实践陈仓区虢镇中学杨奎任建民刘宗博王瑜吴瑕胡伟萍班主任协助家长建立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研究咸阳西北二棉学校贾文萍田导会宋菊惠云涛郭晓贤小学低段学生音乐节奏培养的策略与研究咸阳空压学校马曼宁“瓢饮式”阅读教学临渭区教研室华荣张旭东任引红田礼张灵芝杨健小学略读课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白水县教研室刘宁杨娟娟鱼丽娜黄小娟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内容有效实施的研究大荔县教研室牛雪萍沈俊龙刘建红雷晓艳李娜马文辉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合阳县教研室党现芳以活动为载体的中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研究合阳县城关中学关卫强侯晓玮党艳萍秦萍刘娜王琰张玉龙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形式创新的策略研究渭南市杜桥中学卢英李涛涛问题探究教学应用实践研究渭南市实验初级中学任长安吴发锋张琛张红张琳爽“结对互讲法”的实践研究大荔县实验初级中学党纳郏京武初中学生自主管理实践与研究大荔县实验初级中学秦艳刚孙铁龙刘军民李圆武敬海水音乐教学中学生表演能力培养和提高途径研究华阴市黄河学校孙妮娜任亚妹王琳初中思品教师专业提升目标与策略研究华县城关中学王沛沟大鹏刘文涛张晓妮指向深度学习的多层次交互性乐学课堂的实践探索临渭区北塘实验小学南玉凤宋盈王艳张军会罗春萍刘红燕樊仙玲校本研修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铜川市教研室钱冬义张同牛宋杨琳贾慧刘丹基于“班班通”环境的教学应用模式与方法杨陵高新小学杨陵区高新小学中学生互评作文的方法实践研究榆林市教研室王艳芬杨森杨梅卜崇虎胡增发王瑞指导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实践与研究绥德县教研室马润伟雷保利刘咏梅延雪莉“双轨制”县级课题管理机制研究横山县教研室杨森崔春冯晓斌周喜国杨滋江佘子东作文互动式评改的实践研究横山中学张斌胡瑞高东平竹玲孙虎山赵国峰高中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与研究横山中学胡培斌刘普银王小波张光忠张楚斌李文虎王东赵虎山初中语文有效预习的策略研究定边县第六中学郭建治魏雪德育生活化教育实践榆林市第六小学王莹刘玉靖屈晓霞赵平叶晓宁张淼“学展导练”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吴堡县第二完全小学霍艳马进峰董润兰刘文丽王红艳李建娥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后进生转化方法研究吴堡县第三完全小学丁桂珍尚芳莲张肖艳宋艳军慕改利白彩霞以学案促进课堂互动以导学助力新知生成安塞县教研室庄虎平王艳马长姓王保成周奋强刘娅妮“自主高效”课堂的架构与实践延安中学呼延丽惠雪娥刘琛雁曹莉莉闫聪莉阮海霞“自主高效”课堂实践研究延安中学兰爱平李文军郭博张毛帝任海江刘汉军自主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宜川中学宜川中学创新备课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与研究安塞县第二小学李晓玲马荣“巧用情境,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研究南郑县教研室张仕德秦旭东彭崇武黄惠丽邹晓霞苏艾琴高中语文主题式教学实践研究城固县第一中学屈鑫熊莉李德彪柯希望李瑞龙文瑞“四环八步”教学模式洋县贯溪初级中学洋县贯溪初级中学初中数学“四环五课型”教学模式安康市教研室王能举叶繁张运林周自勤张永军李鸿杰平利县小学语文课堂“跨越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究平利县教研师训中心胡义刚姜灵芝王明平魏薇吕国文姜济靖小学数学“分级·分类·互动式”评课方法探究安康市第一小学王斌王富军王国华刘廷琴罗先娥新“五环”教学课堂课程论商洛市教研室白帆谭建山王康敏王建宏贾莉莉林小平新课程背景下的山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商州区教研室胡和霞余智慧张艳华叶辛王克甲张惠玲初中化学有效探究问题的实践研究镇安县教研室丁吉念张新林陈锋张彩樊建东耿华平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有效衔接策略研究商南县鹿城中学胡瑞芳李金兰周忠汪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山阳县城区第二小学赵艳娜刘淑玲崔淑芳石晓霞闫淑芳三等奖(126项)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陕西理工学院刘凤娟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网络使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和实践研究安康学院李支其多元化评价体系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石油普教中心礼泉分校陈拥军纸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长庆未央湖学校何胆孝李永辉李明芬母小玲长庆留守学生的现状调查和自主教育策略研究长庆七中黄甲甄永锋刘朝绚“三动一合六段式”健康课堂教学法探索与研究长庆泾渭小学长庆泾渭小学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研究西安中学刘卫考前心理调适体育干预计划研究西安中学徐仕岿灞桥区中学政治教师素质提升的实践研究灞桥区教师进修学校杨婉丽金亚洲王建平童海龙孙智红赵华“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研究蓝田县教研室蓝田县北关小学蓝田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张锋张立娟岳蕾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践探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王佩东刘珺任栋李欣陈超君实施初高中学制贯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实践研究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化学学习评价方式研究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冯越南德慧郑博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创新研究临潼区北田初级中学陈彦荣小学生写字指导研究西安市沣东新城和平村小学蔡鸣刘云高小凤李楠王振锋有效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分段式”教学模式探究碑林区振兴路小学范振华安宝霞大学区背景下小学语文同步作文序列训练的方法探索碑林区建国路小学李宁何雅娟王宇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研究雁塔区航天小学岳军荣刘宏汉张鱼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现状及改进研究未央区明园幼儿园王朝瑞中学语文探究教学研究宝鸡市教研室曹公奇田玲文明珠张肖侠吴坤吴文博以虚拟实验为载体培养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设计能力的研究宝鸡市金陵中学岳剑锋王林航崔平治虚拟实验在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研究宝鸡市金陵中学祁锐娟许润梅冯金文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太白地域文化与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太白中学焦芳琴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研究凤翔县竞存中学常勃春杨宏亮王长林唐智军梁栋严永强思想品德课提高学生结构化预习实效性的策略和方法探索扶风县初级中学徐淑娟初中语文“四字”玩味教学模式探索千阳县南寨镇初级中学杨佳鹏初中学段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宝鸡市新建路中学宝鸡市新建路中学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提升实践研究金台区东仁堡小学金台区东仁堡小学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金台区三迪小学刘晓维信息环境下思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渭滨区清姜小学李昕胡亚青小学中高段语文阅读教学课时目标及基本教学模式探索渭滨区宝成小学渭滨区宝成小学小学语文“四环节导学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扶风县扶风小学王爱平中学语文高效课堂“三环一练”教学模式实践研究永寿县中学贠瑞霞尚雪妮李铁军马萱李美荣左辉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研究陕西二印学校曾海燕基于WIFI的写作学习机制与策略研究渭城区塔尔坡学校渭城区塔尔坡学校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研究陕柴中学俎芳蕾“少教多学”课堂教学范式研究兴平市初级中学兴平市初级中学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渭城区周陵初级中学朱苏婷王立元高三年级生物学新课程教学模式模型建构实践研究泾阳县泾干中学泾阳县泾干中学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的研究与实践泾阳县姚家巷中学贾小敏胡全利高华胡小荣“36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旬邑县张洪中学旬邑县张洪中学“24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长武县巨家镇初级中学长武县巨家镇初级中学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教育的实验研究长武县昭仁中心小学剡小惠刘小华王娟赵鱼崔亚丽王素青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研究长武县彭公镇中心小学魏宝发高文艳尚茸郭宝娟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泾阳县先锋小学谢剑栾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一线四步”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三原县城关镇中山街中心小学三原县城关镇中山街中心小学幼儿园体育器械一物多玩实践与研究兴平市秦岭幼儿园兴平市秦岭幼儿园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渭南市教育研究所李涛涛卢英王桂宁李新刚杨献宁E时代背景下传统板图板画在地理课堂应用研究渭南市教育研究所程刚苏娟赵芳芳闫霞赵旭阳新材料作文写作方法指导研究渭南市教育研究所张登合阳县农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方法与途径研究合阳县教研室李智锋雷晓林成鹏展马小艳雷芹芳苗红英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合阳县知堡中学辛晓玲张培娟梁继红孙变芹严文罡作文教学“四写”理念“三步”策略研究华县金堆中学魏碧荣陈宝珍田苗雷桂芹“真习作讲学案”的教改思路探究与实践华县毓秀小学刘鹤敏张文英毛永红程萍萍铜川市小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铜川市教研室寇君祥张惠萍王耿正中学语文课堂落实少教多学策略研究耀州区教研室张茂全杨娜冯丽雯冯晓萍杨芳初中化学科学探究实验实施策略研究王益区教研室张照勇屈雪雅陈敏“以读促写”作文教学探究耀州区教研室曾桂芳阴秀丽李萌高敏杜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宜君县第一中学王娟陈妮林娜冀虹冯艳初中经典文学作品探究性阅读教学方法研究宜君县太安中学邹俊鹏刘伟平冯韡刘改兴杨志鹏作业的科学评价与有效反馈研究耀州区孙塬中学陈静梅张春莲杨宁张涛焦安赵粉燕卢雪琴丁苏娟小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特点研究耀州区锦阳路寺沟中心小学任卫娟梁茂林袁娟莉左会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策略研究横山县教研室曹梅刘春梅肖甫梅贺艳丽高娟榆林市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研究榆林育才中学石凯林韩鹏临胡建华初中数学课堂导入设计研究榆林市第七中学寇启霞许德耀邵广余朱继智林成德张慧珍“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设与运用榆林高新区第一中学榆林高新区第一中学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的探索与研究榆林市第七中学符洁林成德常迎利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研究榆林市第十中学刘志华陈宏伟郭卫安艾小慧孙彩霞卜耀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研究与应用靖边县第四中学曹广泽张凤梅贾凤晔熊莉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靖边县第五中学沈进梁彩丽高海利杨志成景小军冯华鱼志勇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创新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研究靖边县第六中学胡发金张海军张雄雄李伟基于高效课堂的现代学校建设研究定边县安边中学韩世权訾进前王广青冯小梅农村学校应用“模三”进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定边县白湾子镇学校付世明杨斌陈经国邹瑞蔡涛袁文术“一课多案”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米脂县第三中学周云刘海飞姜慧初中作文教学回归情感积淀的调查研究米脂县第三中学常小燕日记在小学作文起步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米脂县北街小学高海东小学生数学学习质量评价的研究榆林市第二小学王敏冯光贵王亮荣高继艳党茜李玉梅学校课程特色与教学文化建设的研究榆林高新第五小学李胜芳高红艳张芬创设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研究榆林市逸夫小学王智李攀星方尚军“345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定边县定边镇学区东园子小学屈小娥冯世发刘志雄刘永峰王红艳张莉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高效的实验研究绥德县第四小学陈艳红李树国安李伟高润芳李占军胡强强以绘图阅读为载体提升幼儿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榆林市第五幼儿园高亚娜幼儿礼仪教育的研究榆林市第二幼儿园曹宁曹慧基于人人网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及其应用研究延川县教研室苗小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研究延川县教研室刘海燕“生本导学”模式导学案的编写和实施研究延安市实验中学刘亚陈小军张丽君吴天霞樊英林邹高峰“组长轮流”班级自主管理的实践与研究宜川中学高培宁东红高红军宋杨教育软件易化物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深度应用研究安塞县高级中学曹盼任磊巩傅维高卫兵李继良学困生成因及教育对策的深化研究子长县齐家湾中学徐延成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与方法研究安塞县第二小学高彩云马荣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汉中市留守儿童及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的实践与思考汉中市教研室宋瑞宏张永刚谢敏何秋红中学数学变式教学与学生思维水平发展研究汉中市教研室冯云邓慧明王建华殷可丁刘再平新课程环境下乡镇小学习作教学质量提升研究西乡县教研室张永华小学数学课堂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西乡县教研室程艳菊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实践研究镇巴县教研室魏有民赵希文姚恒剑姚华安冯学全何金农村中学校园文学现状与发展研究——以宗营中学为例汉台区教研室郭荣王晓娟初中作文思维训练案例研究汉中市第八中学易朝芳汉中市城乡初中学生数学学情实证研究汉中经济开发区南区初级中学张庆辉“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的关系研究汉中市龙岗学校杨建平刘尊全向林张美东汪雪冰刘微吴霞汪媛小学生“家庭校园校外”三位一体阅读活动模式与策略洋县洋州镇中心小学王焕如任亚芬刘云侠赵云王文刚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研究汉滨区教研室张彬雷玉荣陈曦任毓萍丁桂玉陈光艳高中英语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汉滨区高级中学徐敏《高中英语写作》MOOC课程旬阳中学李媚何昌锋屈晓慧向国群华开锋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实践研究紫阳中学李波汤光成成方远李丽王会燕蒋道玲覃承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宁陕县江口中学廖文志黎路郭英富吴肇锐冯延红杨书宝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效课堂构建研究石泉县城关第二小学叶友培吴自红焦富云王艳张丽黄自立幼儿园环境创设与资源利用研究白河县幼儿园白河县幼儿园商州区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实践研究商州区教研室林小平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学习方法与策略研究商州区教研室黄建民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评价技能的行动研究镇安县教研室徐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分层教学的行动研究镇安县教研室李丽徐唐军姜秀菊齐长军岳地和刘顺社提高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技能的实践研究镇安县教研室丁仕全王平刘承惠袁仁仪姚恒。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5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5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5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
术奖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陕西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15.02.11
•【字号】陕教技〔2015〕3号
•【施行日期】2015.02.1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5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的
通知
陕教技〔2015〕3号各有关高等学校:
按照《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2015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经各校推荐,专家通信评审,奖励委员会审定及对拟奖成果公示,厅务会议研究,共评出授奖成果127项,其中一等奖55项,二等奖54项,三等奖18项,现将获奖成果予以公布(见附件)。

本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仍为省厅级奖励。

由省教育厅向获奖高校(只发给在陕高校)和获奖主要完成人员颁发证书,由获奖高校参照《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给获奖者颁发奖金。

联系人:秦天红
电话:029—88668675
附件: 2015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表
陕西省教育厅
2015年2月11日。

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七次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审结果统计表

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七次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审结果统计表

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七次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获奖名单一、学术论文类58项序号成果名称作者所在单位一等奖(3项)1 Go to Graduate School or Go to Work: What Factors Determining CollegeStudents' Selections孔军西北大学2 西北联大的民族主义与民主观念梁严冰、方光华西安理工大学3 斯坦福大学国际理解教育个案研究及启示许霄羽西北工业大学二等奖(12项)1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反思与变革李明德、刘婵君西安交通大学2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链群建设路径探析刘晓君、郭振宇、张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3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苏三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4 基于社会需求的瑞典大学远程教育研究赵硕西北工业大学5 澳大利亚ERA分类科研评价体系及其启示刘兰剑、杜向民长安大学6 “自治是生活底方法”:民国时期大学学生自治生活图景考论李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7 我国大学自治的理性诉求宋觉西北政法大学8 近十年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综述郭艳利西北政法大学9 我国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问题探析宋鸿雁西北政法大学10 新形势下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临床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探讨赵莉平、权志博、周雪宁、王丽、丁延平陕西中医药大学11 本科生毕业论文抄袭问题的治理及效果比较郭长立、杨曼、潘昊西安科技大学12 卓越背景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孙爱晶、范九伦、赵小强西安邮电大学三等奖(43项)1 篮球课程文化建设及其影响的实践徐辉军、王永胜、秦香、张园西北大学2 “美美与共”理论与英语教育文化认同汪建丽西北工业大学3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悖论解析罗向阳、林瑞娟、支希哲西北工业大学4 概念语法隐喻与英语书面语语体意识的培养楚建伟、高云西安交通大学5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的基本框架彭涛西北政法大学6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与理想的专业法学教育余涛西北政法大学7 行政主体理论视角下的民办学校法律地位审视刘璞西北政法大学8 大学人才引进庸俗化之批判王若梅西北政法大学9 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理性思考与实践研究周奔波、王亚凤、王书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0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瞿伟、梁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1 书院文化的当代价值新论周春芳、高必征、刘冠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2 高校学科团队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探讨郭秋梅、吴渝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3 多校区管理模式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张健、刘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4 大学依法治校的中国特色邱必震、王秉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5 浅析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张丹、周奔波、赵光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6 教学设计模式的建构框架董梅、袁森、于艳英、葛丽西安石油大学17 论地方行业特色院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牛丽玲西安石油大学18 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西安地区高校为例李天龙、马力西安邮电大学1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课堂讲演活动操作实务探究阮云志陕西科技大学20 学生发展理论对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式改革的影响及启示辛静、杨景锋陕西中医药大学21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深入思考张争光咸阳师范学院22 “一带一路”新战略机遇下咸阳高校发展路径探讨——以咸阳师范学院为例王智杰、崔玉华咸阳师范学院23 论大学“去行政化”的价值设定与治理选择田虎、陈鹏咸阳师范学院24 抗战时期西北联大对西北科学教育体系建构的历史贡献李晓霞咸阳师范学院25 中华戏曲音乐专科学校的戏曲教育研究高阳咸阳师范学院26 地方高校学术权力机构的设置及运行杨科正、张鹤宝鸡文理学院27 试析陕西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定位与路径王大浩宝鸡文理学院28 教师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政府的视角邱艳萍宝鸡文理学院29 多元文化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双重任务马多秀宝鸡文理学院30 自我实现导向下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王红瑞宝鸡文理学院31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课“探究式”教学研究杨军商洛学院32 新建本科院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与研究杨小锋商洛学院33 陕南地方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及其与离职意向的关系研究陈红艳、肖岁利商洛学院34 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身体稳定性作用的研究杨斌、朱书祥、黄显忠商洛学院35 高校青年教师时间管理的科学与艺术黄光圣、李嫱商洛学院36 冯从吾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贺文华西安文理学院37 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张敏、支侃买、王振辉西安翻译学院38 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王振辉、王振铎、谢膺白西安翻译学院39 基于QFD的民办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设计与规划研究宋虹桥、任晓锋西安翻译学院40 民办本科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李燕西安翻译学院41 民办高校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建设思考文炜西安翻译学院42 关于民办高等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刘红、张建昌、武汉生、马祯、黄春丽、和西芳西安翻译学院二、学术著作类14项43 应用技术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设计与实践杜永红、王君梁林蒙西京学院序号成果名称作者所在单位一等奖(3项)1 实用汉英中西医词典李永安、李芳军、田杨、史文君、董娜、申艳星陕西中医药大学2 人的应急管理与生命安全教育研究——来自大学校园的观察与实践李红霞、田水承、沈剑、李琰、王莉等西安科技大学3 大学生心理痛苦研究武永江长安大学二等奖(6项)1 效力诉求:美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演进赵立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2 多维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鲁宽民、鲁君、王佳西安理工大学3 当代教师信念问题研究马莹咸阳师范学院4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研究王立洲、王景荣长安大学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精神动力问题研究冯东飞延安大学三、研究报告类21项6 高级体适能与运动处方张全成、陆雯、崔广志、石峰、尤锟、刘翔西安石油大学三等奖(5项)1 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张鹤 宝鸡文理学院 2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新探——基于实效性角田建军西安交通大学 3 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信息机制研究 陆淑敏、饶元、刘敏、赵晓宇、李琪、张顺西安交通大学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构建研究张文军、李丽辉、阎团结、王勇、杨琅玲西安财经学院 5 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哲学窦坤、桑元峰西北政法大学序号 成果名称作者 所在单位一等奖(1项)1 陕西省属高校信息公开测评报告姚聪莉、郑立、赵小白、杨佩、张韩凯任传蕊、洪晓霞西北大学二等奖(9项)1陕西省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发展现状暨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调研分析报告韩隽、李文、杨琳、杨立川、赵勋 西北大学2 媒体暴力信息对青少年心理和生理的影响及引导究王渭玲、于媛芳、李红燕、钱玉燕、贾锐西安交通大学3 新形势下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与应用徐淑燕、张建芳、陈静颖、杨宪华商洛学院4 咸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调查报告2012 崔玉华、王智杰咸阳师范学院5 陕西省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研究王为民、马宁、王云玲、刘伟波、马毅、刘欣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6 立足分类评价激发创新活力-西部地区地方高校科技竞争力及科研评价现状调查苏俊宏、于小宁、李高宏、王刚西安工业大学7 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谢永利、杨光辉、汪海年、张久鹏、李鹏、路西利长安大学8 搭建一流学科竞赛平台,构建反馈指标体系,培育土木类创新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王步、武贤慧、赵现伟、王毅红、袁卫宁、黄小乐长安大学9 先进数字化骨科教学体系的建立及创新应用马兴、邱裕生、李萌、张智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11项)1 中医药特色的“三育人”师德师风体系构建与实施闫平慧、周永学、康亚国、严建会陕西中医药大学2 ERP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蒋梦莉、康萍、姚树俊、黄艳、杜来红、唐淑兰西安财经学院3 混合教学理念创新与基础物理四层次课程群的开放互动教学模式许世军、任小玲、崔佳庆、王晓颖、李武军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4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课内容体系创新的研究黄志刚、王琨、许竞、张念坤、李小生西安体育学院5 强化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中国制造汽车类创新才余强、刘晶郁、李耀华、张德鹏、张平、陈轶嵩长安大学6 城市与区域交通系统特征与提升的研究与实践王元庆、刘圆圆、李雨潇、党晓旭、杨柳长安大学7 “五体一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探索与践杨宪华、石启英、杨增强、邹媛园、金敏梁丰商洛学院8 高校协同创新系统研究——以西北工业大学为例薛惠锋、卜凡彪、崔曼、赵慧汶西北工业大学9 地方省属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李丽辉、钟海西安财经学院。

非技术能力培养与课程思政建设协同推进研究——以“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课程为例

非技术能力培养与课程思政建设协同推进研究——以“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课程为例

图1《标准》与《华协》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专题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研究2024.5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工程教育认证是国际通行的质量保障制度。

我国于2006年启动工程教育认证工作,2016年成为《华盛顿协议》(以下简称《华协》)正式成员[1]。

根据工程教育实际,参考国际同行做法,我国制定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经过多年执行和反复修订,于2022年7月以团体标准的形式正式发布。

图1为《标准》与《华协》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标准》规定了12条毕业要求,其中工程知识、问题分析、研究、使用现代工具等4条为技术能力要求;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终身学习等4条为非技术能力要求;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工程与社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项目管理等4条为技术与非技术融合的能力要求[2]。

《华协》规定了11条毕业要求(W A 1-W A 11),丰富了可持续发展目标、资源利用方式、全寿命成本、净零碳、多样化与包容性、计算与数据分析、新技术与未来技术适应性、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系统方法等内涵,几乎每一条都涉及非技术能力要求[3-4]。

《华协》毕业要求框架还包括9条知识和态度/素质(W K 1-W K 9)、7条复杂工程问题定义(W P 1-W P 7)以及5条复杂工程活动定义(E A 1-E A 5),是一个具有知识、能力和态度/素质(K n o w le d g e ,S k i lla n dA t t i t u d e ,K S A )“三位一体”内在逻辑的整体[5]。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所有高校、教师和课程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育人2024年第5期(总第1459期)N o .5,2024S e r i a lN o .1459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H E I L O N G J I A N G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a n dE v a l u a t i o n o f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 )收稿日期:2023-05-15作者简介:高新勤,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基金项目: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面向区域高校的本科实验室效益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21B Z 028);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攻关研究项目“新时代地方高水平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转型发展路径研究与实践”(23Z G 019);西安理工大学课程思政精品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教〔2022〕2号);西安理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工科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实践”(x j y 1401)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非技术能力培养是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陕西省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陕西省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陕西省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24.08.21•【字号】陕教函〔2024〕1058号•【施行日期】2024.08.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陕西省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的通知各设区市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杨凌示范区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韩城市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神木市、府谷县教育和体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高等学校,各有关直属单位、群众学术团体:根据《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23年省级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陕教函〔2023〕499号)安排,陕西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全省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

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各高等、中等职业学校和相关单位推荐,经形式审查、评前公示、网络评审、会议评审、厅务会审议、结果公示等程序,西安石油大学申燕等申报的《主题融入·两翼联动·区域研修——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等196项成果获得陕西省第十三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见附件1),咸阳市秦都区职业教育中心张燕妮等申报的《聚焦专业发展,“平台赋能、向心问道、赛研一体”的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模式》等29项成果获得第四届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见附件2)。

希望获奖的单位和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学习和应用好获奖成果,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结果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结果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结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9.12.23•【字号】陕教〔2019〕373号•【施行日期】2019.1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结果的通知各高等学校:为深化我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按照《关于做好2019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陕教高办〔2019〕21号),经学校推荐、申报公示、专家审核、立项前公示、厅务会研究等程序,省教育厅批准“集大成促交叉得智慧育英才——西安交通大学‘拔尖计划2.0’的探索与实践”等467个项目为2019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周期为2019年12月-2021年6月。

各相关高校要按照《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陕教〔2019〕266号),加大统筹和支持力度,加强项目指导和督促检查,做好项目实施与过程管理。

省教育厅将对项目研究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开展中期检查,统一进行结题验收。

联系人:何文来联系电话:************附件:1. 2019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名单(本科)2. 2019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名单(高职)3. 2019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名单(继续教育)4. 2019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名单(专项)附件12019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名单(本科)附件22019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名单(高职)。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成果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成果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
术奖励成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陕西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19.02.12
•【字号】陕教〔2019〕40号
•【施行日期】2019.02.1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奖励
正文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
成果的通知
陕教〔2019〕40号
各有关高等学校:
按照《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2019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经各校推荐,专家评审,奖励委员会审议,省教育厅厅务会审定等程序,共评出授奖成果195项,其中一等奖88项,二等奖81项,三等奖24项,科普奖2项,现将奖励成果予以公布(见附件)。

本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仍为省厅级奖,由省教育厅向获奖主要完成人员颁发证书。

请各高校将奖励成果纳入科研绩效考核。

联系人:秦天红电话:029—88668675
陕西省教育厅
2019年2月12日附件。

教育部关于颁发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决定

教育部关于颁发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决定

教育部关于颁发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
会科学)的决定
佚名
【期刊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年(卷),期】2016(000)0Z1
【摘要】教社科[2015]4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评奖工作已经完成。

按照我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办法》,经专家评审、面向社会公示和奖励委员会审核通过,共有908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50项,二等奖251项,三等奖596项,成果普及奖11项。

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布(详见附件)。

【总页数】1页(P31-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4
【相关文献】
1.教育部第七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西安交通大学获奖名单[J],
2.教育部第七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西安交通大学二等奖成果简介 [J],
3.“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研究”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年) 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015年) [J],
4.北大教育学院两项成果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J], 知行
5.关于颁发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决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9+2018填写模板1-高校、中职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16开幅面)

9+2018填写模板1-高校、中职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16开幅面)

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陕西省职称改革办公室制填表说明1. 本表供申报评审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使用。

1~11页及第13页“本次上报的代表作”栏由被评审者填写,填写内容应经有关职能部门审核认可。

12~18页由组织填写。

2. 填写内容除人事、职改等部门鉴定外请一律打印,内容要具体、真实,字体统一使用仿宋_GB2312,纸张幅面限定为16开,采用8开对折正反四页装订。

3. 属破格申报或以专职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身份申报或转评职称人员,须在封面“现申报资格”后分别括注“破格”或“专职辅导员”或“转评”字样。

4. “取得专业学历学位相关情况”的“毕(肄、结)业时间及学制”栏,应将非选择项目划去;“学历”请依据毕业证书载明情况填写层次;“学位”请依据学位证书载明情况填写学科类别及层次。

5. “任现职以来发表的论文、著作(教材、译著)情况”栏,请按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著(译)作、普通期刊发表论文顺序填写;且论文部分只填写本人独著(含第一作者)的,著作须依据其前言或后记声明在“本人承担部分”标注撰写字数。

6. “任现职以来取得科学研究方面的成果”栏,所填项目必须提供对应的立项文件、结题文件、文字性佐证成果和必要的研究经费银行到款凭证;承担角色以量化形式表述,格式为“本人排名序数/含主持人在内的承担项目总人数”;“国际领先、国际水平、国内首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的鉴定结果必须是结题评审专家结论,否则请填写“其它”或“结题”。

7. “代表作”栏,正高级申报人填写3篇,副高级申报人填写2篇。

8. 公示情况请填写到“学校人事部门审核意见”栏。

9. “呈报单位意见”栏,如本人所在单位业务和人事行政主管部门为同一机构,则只需在“行政部门负责人”处签署。

10. 本表所填写内容不得出现涂改痕迹。

基本情况说明:完成教学工作量指实际上课数,不含其它教师工作量。

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填写:①教学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教具制作等),改革成果通过那一级鉴定,有无交流,推广;②教书育人,课堂教学效果;③教育教学研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七次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获奖名单
一、学术论文类58项
序号成果名称作者所在单位
一等奖(3项)
1 Go to Graduate School or Go to Work: What Factors Determining College
Students' Selections
孔军西北大学
2 西北联大的民族主义与民主观念梁严冰、方光华西安理工大学
3 斯坦福大学国际理解教育个案研究及启示许霄羽西北工业大学
二等奖(12项)
1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反思与变革李明德、刘婵君西安交通大学
2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链群建设路径探析刘晓君、郭振宇、张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3
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苏三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4 基于社会需求的瑞典大学远程教育研究赵硕西北工业大学
5 澳大利亚ERA分类科研评价体系及其启示刘兰剑、杜向民长安大学
6 “自治是生活底方法”:民国时期大学学生自治生活图景考论李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7 我国大学自治的理性诉求宋觉西北政法大学
8 近十年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综述郭艳利西北政法大学
9 我国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问题探析宋鸿雁西北政法大学
10 新形势下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临床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探讨赵莉平、权志博、周雪宁、王丽、
丁延平
陕西中医药大学
11 本科生毕业论文抄袭问题的治理及效果比较郭长立、杨曼、潘昊西安科技大学
12 卓越背景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孙爱晶、范九伦、赵小强西安邮电大学
三等奖(43项)
1 篮球课程文化建设及其影响的实践徐辉军、王永胜、秦香、张园西北大学
2 “美美与共”理论与英语教育文化认同汪建丽西北工业大学
3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悖论解析罗向阳、林瑞娟、支希哲西北工业大学
4 概念语法隐喻与英语书面语语体意识的培养楚建伟、高云西安交通大学
5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的基本框架彭涛西北政法大学
6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与理想的专业法学教育余涛西北政法大学
7 行政主体理论视角下的民办学校法律地位审视刘璞西北政法大学
8 大学人才引进庸俗化之批判王若梅西北政法大学
9 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理性思考与实践研究周奔波、王亚凤、王书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0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
瞿伟、梁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1 书院文化的当代价值新论周春芳、高必征、刘冠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2 高校学科团队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探讨郭秋梅、吴渝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3 多校区管理模式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张健、刘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4 大学依法治校的中国特色邱必震、王秉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5 浅析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张丹、周奔波、赵光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6 教学设计模式的建构框架董梅、袁森、于艳英、葛丽西安石油大学
17 论地方行业特色院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牛丽玲西安石油大学
18 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西安地区
高校为例
李天龙、马力西安邮电大学
1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课堂讲演活动操作实务探究阮云志陕西科技大学
20 学生发展理论对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式改革的影响及启

辛静、杨景锋陕西中医药大学
21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深入思考张争光咸阳师范学院
22 “一带一路”新战略机遇下咸阳高校发展路径探讨——以咸阳师范学
院为例
王智杰、崔玉华咸阳师范学院
23 论大学“去行政化”的价值设定与治理选择田虎、陈鹏咸阳师范学院
24 抗战时期西北联大对西北科学教育体系建构的历史贡献李晓霞咸阳师范学院
25 中华戏曲音乐专科学校的戏曲教育研究高阳咸阳师范学院
26 地方高校学术权力机构的设置及运行杨科正、张鹤宝鸡文理学院
27 试析陕西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定位与路径王大浩宝鸡文理学院
28 教师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政府的视角邱艳萍宝鸡文理学院
29 多元文化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双重任务马多秀宝鸡文理学院
30 自我实现导向下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王红瑞宝鸡文理学院
31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课“探究式”教学研究杨军商洛学院
32 新建本科院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与研究杨小锋商洛学院
33 陕南地方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及其与离职意向的关系研究陈红艳、肖岁利商洛学院
34 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身体稳定性作用的研究杨斌、朱书祥、黄显忠商洛学院
35 高校青年教师时间管理的科学与艺术黄光圣、李嫱商洛学院
36 冯从吾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贺文华西安文理学院
37 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张敏、支侃买、王振辉西安翻译学院
38 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王振辉、王振铎、谢膺白西安翻译学院
39 基于QFD的民办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设计与规划研究宋虹桥、任晓锋西安翻译学院
40 民办本科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李燕西安翻译学院
41 民办高校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建设思考文炜西安翻译学院
42 关于民办高等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刘红、张建昌、武汉生、马祯、黄春丽、
和西芳
西安翻译学院
二、学术著作类14项
43 应用技术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设计与实践杜永红、王君梁林蒙西京学院
序号成果名称作者所在单位
一等奖(3项)
1 实用汉英中西医词典李永安、李芳军、田杨、史文君、董娜、
申艳星
陕西中医药大学
2 人的应急管理与生命安全教育研究——来自大学校园的观察与实践李红霞、田水承、沈剑、李琰、王莉等西安科技大学
3 大学生心理痛苦研究武永江长安大学
二等奖(6项)
1 效力诉求:美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演进赵立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
学院
2 多维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鲁宽民、鲁君、王佳西安理工大学
3 当代教师信念问题研究马莹咸阳师范学院
4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研究王立洲、王景荣长安大学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精神动力问题研究冯东飞延安大学
三、研究报告类19项
6 高级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张全成、陆雯、崔广志、石峰、尤锟、
刘翔
西安石油大学
三等奖(5项)
1 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
张鹤 宝鸡文理学院 2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新探——基于实效性角
田建军
西安交通大学 3 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信息机制研究 陆淑敏、饶元、刘敏、赵晓宇、李琪、
张顺
西安交通大学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张文军、李丽辉、阎团结、王勇、
杨琅玲
西安财经学院 5 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哲学
窦坤、桑元峰
西北政法大学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所在单位
一等奖(1项)
1 陕西省属高校信息公开测评报告
姚聪莉、郑立、赵小白、杨佩、张韩凯
任传蕊、洪晓霞
西北大学
二等奖(9项)
1
陕西省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发展现状暨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调研分析报

韩隽、李文、杨琳、杨立川、赵勋 西北大学
2 媒体暴力信息对青少年心理和生理的影响及引导究王渭玲、于媛芳、李红燕、钱玉燕、贾锐西安交通大学
3 新形势下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与应用徐淑燕、张建芳、陈静颖、杨宪华商洛学院
4 咸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调查报告2012 崔玉华、王智杰咸阳师范学院
5 陕西省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研究王为民、马宁、王云玲、刘伟波、马毅、
刘欣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6 立足分类评价激发创新活力-西部地区地方高校科技竞争力及科研评
价现状调查
苏俊宏、于小宁、李高宏、王刚西安工业大学
7 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谢永利、杨光辉、汪海年、张久鹏、李鹏、
路西利
长安大学
8 搭建一流学科竞赛平台,构建反馈指标体系,培育土木类创新型人才
的探索与实践
王步、武贤慧、赵现伟、王毅红、袁卫宁、
黄小乐
长安大学
9 先进数字化骨科教学体系的建立及创新应用马兴、邱裕生、李萌、张智西安交通大学
三等奖(9项)
1 中医药特色的“三育人”师德师风体系构建与实施闫平慧、周永学、康亚国、严建会陕西中医药大学
2 ERP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蒋梦莉、康萍、姚树俊、黄艳、杜来红、
唐淑兰
西安财经学院
3 混合教学理念创新与基础物理四层次课程群的开放互动教学模式许世军、任小玲、崔佳庆、王晓颖、
李武军
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工
程大学
4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课内容体系创新的研究黄志刚、王琨、许竞、张念坤、李小生西安体育学院
5 强化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中国制造汽车类创新才余强、刘晶郁、李耀华、张德鹏、张平、
陈轶嵩
长安大学
6 城市与区域交通系统特征与提升的研究与实践王元庆、刘圆圆、李雨潇、党晓旭、杨柳长安大学
7 “五体一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探索与践杨宪华、石启英、杨增强、邹媛园、金敏
梁丰
商洛学院
8 高校协同创新系统研究——以西北工业大学为例薛惠锋、卜凡彪、崔曼、赵慧汶西北工业大学
9 地方省属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李丽辉、钟海西安财经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