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合集下载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鲁教版必修一教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鲁教版必修一教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引入在学习地理学科时,我们经常会提到地球自转这个概念。

那么,地球自转到底有什么重要意义呢?这就是本篇文档想要探讨的问题。

二、什么是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指的是地球围绕自己的中心轴线一周的运动。

按照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被分为东半球和西半球。

1天相当于地球自转了一圈,所以一天也被称为地球自转周期。

三、地球自转的重要意义1. 造成昼夜交替地球自转的最显著的影响就是造成昼夜交替。

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地球不断地向东自转,从而导致了太阳在不同的时刻出现在不同的地方。

当太阳照耀在我们所在的半球时,就是白天;当太阳离开我们所在的半球时,就是夜晚。

2. 形成自然风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地球表面的各种气压带和经线会随着地球的旋转而不断地移动和变化,这就形成了不同方向和不同速度的气流。

这些气流就是自然风。

3. 形成地球球形地球自转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形成了地球的球形。

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地球不断地受到来自太阳的引力。

如果地球是平面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地球会逐渐失去自转的能量,最终停止自转。

而地球球形的存在使得地球能够保持自转,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4. 结合公转形成季节变化地球自转的存在还与季节变化有关。

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地球不断地向东自转,同时也不断地围绕太阳公转。

在这个过程中,地球不断地与太阳保持着一定的角度关系。

因此,在不同的季节里,地球的不同区域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也是不同的,从而形成了季节的变化。

四、总结综上所述,地球自转不仅造成了昼夜交替,形成了自然风,还形成了地球的球形,并且与季节变化有关。

这些重要的地理意义,让我们更加了解地球自转对于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调节作用,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地理学科。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知识,掌握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及其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教学内容-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天气变化、白昼与黑夜交替、地球形状、经度与时间计算等方面。

3.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地球自转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如何自转的?地球自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知识讲解:简要介绍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重点讲解地球自转的影响。

(3)实验活动: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地球自转对天气的影响。

在一个封闭的箱子内放置一个水球,学生分别把箱子放在阳光下,或者暗处。

观察一段时间后,学生记录箱子内的温度变化。

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自转对气候季节变化的影响。

(4)小组合作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方(可以是国内或国外),进行资料查找和分析,探究地球自转对该地区的影响。

例如,选取北极或南极地区,研究该地区长时间白天或黑夜的原因和影响。

(5)展示与交流: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在展示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图片、资料或实物等方式呈现。

(6)拓展延伸:通过讲解经度对时间的影响,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通过绘制经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让学生掌握如何根据经度来计算时间差。

4.总结与评价(1)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的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强调地球自转对我们的生活和时区计算的重要性。

(2)评价:通过小组展示、讨论和个人书面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5.教学资源-示意图、视频资料、相关书籍-实验用品:封闭箱子、水球-计算工具:经纬度地图、计算器6.教学反思通过设计这样一节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加深对地球与气候、时间等方面的认识。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教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教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课标解读】根据课标要求会分析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首先是昼夜现象的产生、了解晨昏线、理解昼半球与夜半球的相关知识;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理解昼夜交替的周期以及太阳日存在的意义;其次知道地方时产生的原因,明白时区,区时和时间的概念并加以区分,会简单的地方时计算;再次要了解水平运动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明确地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了解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偏移规律并会在实际问题中做出判断。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础知识后,紧接着学习地球这两种基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

从知识的衔接上而言层层递进,符合一般的认知规律。

但是对于高一学生而言,缺乏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的支撑,也不具备空间想象能力,而且面对较难知识时迁移能力较差,因此本知识点应该分为两节课进行,效果较好。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表现在几个方面。

2.理解昼夜交替的形成极其意义3.了解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偏移规律并会在实际问题中做出判断。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昼夜现象和更替,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2.通过绘图以及案例的列举让学生对水平运动的物体偏转更加深刻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事物具有两面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1.昼夜更替的演示2.地转偏向力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昼夜产生自转周期昼夜更替太阳日意义调节地表温度原因:地转偏向力规律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赤道上不偏转。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文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文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课程标准
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2、使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

3、形成了地方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

2、理解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

3、分析昼夜交替的规律和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实验,增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2、通过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提高地理计算能力。

3、通过分组实验,提高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

4、通过在大笨钟上设计可转动表盘以便于读出世界各地时间,培养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组合作探究活动,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态度。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使水平运动物体偏转、产生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及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
1、水平运动物体偏转现象。

2、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

工具准备(共备8组)
地球仪、手电筒、稀释的红墨水、滴管、圆硬质板三张(直径不一)、大头针。

教学方法
实验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方法
分组实验法(分8组,每组推荐一个发言人总结实验成果及试验中遇到的问题)、合作探究法、实践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淘金一般分布在河道的左岸还是右岸?)游泳场一般选择在河道的左岸还是右岸?
②③ D. ①④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湘潭市湘机中学文义
2013-12-13。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案设计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案设计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2. 使学生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意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其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地球公转的概念、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地球运动在地理上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 难点: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地球运动的过程。

3. 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4. 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的概念和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的意义。

2. 讲授新课: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3. 案例分析:分析地球运动在地理上的应用,如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等。

4.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意义。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地球运动在地理上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这五个章节的内容涵盖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后续章节可随时为您提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意义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运动相关的时事新闻,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推荐学生阅读地球运动相关的书籍和文章,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教案标题: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过程。

2. 掌握地球自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3. 能够解释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的定义和过程。

2. 地球自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3.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准备:1. 地球仪或世界地图。

2. 讲解地球自转的PPT或图片。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地球仪或世界地图,向学生展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并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如何运动的。

探究活动:2. 通过PPT或图片,向学生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过程,包括地球自转的轴、自转速度等基本知识。

3.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如白昼和黑夜的交替、地球上的日照时间和气候分布等。

4. 分组讨论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理现象(如季节变化、地球上的时间差异等),并解释该地理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5. 小组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释,并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巩固活动:6. 练习活动:提供一些与地球自转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7. 地理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观察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变化,并与地球自转进行联系,加深对地球自转地理意义的理解。

总结活动:8. 教师总结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馈。

拓展活动:9.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地球自转对其他地理现象的影响,并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学延伸: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地球自转地理意义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评估方法:1. 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的表现评价。

2. 练习活动的答案评价。

3. 实地考察或实验报告的评价。

教学资源:1. 地球仪或世界地图。

2. 讲解地球自转的PPT或图片。

3. 练习题和答案。

4. 实地考察或实验所需的材料。

教学扩展:1. 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并与地球自转进行对比和分析。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说课稿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说课稿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地球运动这一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的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和水平运动物体偏转等地理现象的根源,对后续学习地球的公转以及气候、洋流等地理知识具有重要的铺垫作用。

教材首先介绍了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等基本特征,然后重点阐述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包括昼夜交替、地方时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能够从空间的角度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提高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地球的自转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尤其是地方时和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等知识的理解还比较困难。

此外,高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直观的演示和生动的案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学生能够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周期。

(3)学生能够理解地方时的产生原因,掌握地方时的计算方法。

(4)学生能够理解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规律,并能运用该规律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自转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地方时的计算练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3)通过对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转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注度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包括方向、周期和速度。

高考地理考点 地球的自转及其意义整合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考点 地球的自转及其意义整合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考点地球的自转及其意义整合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 掌握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包括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和地转偏向力。

3. 能够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地球自转的概念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及其应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地球仪展示地球自转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地球自转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地理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地球自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航空、海运、农业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地球自转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地球自转的规律。

5. 总结提升:归纳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地球自转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 思考地球自转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地球自转的规律。

3. 完成练习题,检测对地球自转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及其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和指导。

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实地观测和实践环节,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六、教学内容6. 昼夜交替现象的分析a. 昼夜交替的定义b. 昼夜交替的地理意义c. 昼夜交替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7. 地方时差的产生与计算a. 地方时差的定义b. 地方时差的产生原因c. 地方时差的计算方法d. 地方时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8. 地转偏向力的概念与作用a. 地转偏向力的定义b. 地转偏向力的作用c. 地转偏向力对气候和风向的影响9. 地球自转与现代技术a. 地球自转在航空、海运中的应用b. 地球自转在时间计算和卫星导航中的应用c. 地球自转在其他现代技术领域的应用10. 综合练习与复习a. 地球自转概念和现象的复习b. 地球自转意义的应用练习c. 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解答和辅导七、教学过程设计6. 通过实际例子和图片,介绍昼夜交替的现象,让学生理解昼夜交替的定义和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2. 探讨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地球自转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4. 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一种形式,地球自转到底是什么呢?它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

2. 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1)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即24小时。

3.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昼夜交替:由于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不断从阳光照射变为夜晚。

(2)时间差异:地球自转导致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

4.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5. 案例分析:以我国为例,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对我国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

6. 课堂小结: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一种形式,它产生了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地理现象,这些现象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7. 作业布置: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总结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8.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导入、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使学生了解了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以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但在时间差异这一部分,学生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六、教学拓展:1. 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的区别:地球自转是地球自身围绕地轴的运动,而地球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案

课题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1课时教学目标1. 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角速度、线速度的变化。

2. 尝试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发现与地球自转运动有关的问题,培养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晨昏线的判别、画法。

教学流程\内容\板书关键点拨加工润色【知识基础·自主学习】一、复习地球、地球仪的基本知识1. 在图中找出地轴南北极点经线纬线(注:地球自转时围绕的一根轴称为地轴。

地轴与地球的两个交点称为极点。

在地球仪上,沿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称为纬线。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个极点并与纬线垂直的半圆圈称为经线)2. 几条特殊的经纬线:0度纬线叫做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北纬23°26′叫做南纬23°26′叫做北纬66°34′叫做南纬66°34′叫做补充地球、地球仪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地球有个初步的了解。

0度经线叫做3. 经度、纬度的变化:纬度自赤道向两侧递增,向北是北纬,向南是南纬,最大 到90°经度自0°经线向两侧递增,向东是东经,向西是西经,最大到180°。

[学以致用]你知道同步卫星与地面对应点相比,自转速度的异同吗?二、地球的自转思考1:为什么太阳总是东升西落?为什么2022年暑假雅典奥运会期间我们得知刘翔等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都是在深夜或是凌晨?为什么途经我国东部海域的台风中心,其气流旋转总是呈逆时针方向? 原因 1.地球自转的特征:(1)方向:自 向从赤道上空、北极上空、南极上空等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旋转的方向(2)周期:(3)速度: 角速度: (除 外)线速度: (除 外)思考2:北京、广州的速度比较:角速度: 线速度:船的桅杆顶端和船底的速度比较:角速度: 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意义:(1)、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 (注意区别昼夜交替现象和昼夜现象)周期是 思考3:找出昼半球和夜半球、晨昏线。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2. 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 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地球仪模型展示地球自转过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实际例子解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开展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究地球自转对生活产生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地球仪模型或地球自转动画演示。

2. 与地球自转相关的实际案例资料。

3. 分组讨论的道具或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地球仪模型或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过程,提出问题:“地球是如何自转的?自转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2. 新课导入: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以地球仪模型为例,展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

3. 案例分析: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以我国为例,解释东早西晚的原因。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讨地球自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如跨时区旅行、通信等方面的影响。

5. 总结与反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地球自转示意图,并写一篇关于地球自转对生活影响的小论文。

6.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了重点知识,以及是否有改进教学方法的需求。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地球公转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区别。

2. 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公转与自转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七、实践环节1. 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找出受地球自转和公转影响的现象。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3. 每组选出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现象,进行汇报和分享。

初中地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及其地理意义。

2. 让学生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2.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法,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球自转的过程和地理意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地理思维。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地球自转的动画、地图等。

2.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如地球自转对全球气候、通信等方面的影响。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如地球自转对生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的概念及地理意义。

2. 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解释地球自转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

3. 讲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阐述地球自转对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地理现象的影响。

4. 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地球自转对生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6.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地球公转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与地球自转的区别和联系。

2. 介绍地球自转对地球磁场、地球自转偏向力等的影响。

3. 拓展地球自转在科学研究、航天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请学生解释地球自转的概念及其地理意义。

2. 回答:请学生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3. 讨论:请学生举例说明地球自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通信等。

初中地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2)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3)能够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2)利用地图和实例,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3)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3)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的概念;(2)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3)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2)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地球仪或地球模型;2. 地图和实例图片;3. 教学软件或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地球仪或地球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现象;(2)提问:地球自转是什么?有哪些特点?2. 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1)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2)提问: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长?为什么会有“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现象?3. 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利用地图和实例图片,展示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2)提问: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4. 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举例说明地球自转在地理上的应用,如经度计算、航班安排等;(2)提问:地球自转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收集地球自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 利用地球仪和地图等教具,直观展示地球自转的现象和产生的地理效应;3. 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4.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提高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过程;2. 掌握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理意义;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地球自转的过程及其影响;2. 学生如何观察和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过程:活动一:引入1.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如何运动的?有哪些运动?2.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太阳的日出日落现象。

活动二:概念解释和讨论1. 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自转是指地球沿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地球自转是地球的基本运动之一,它使得地球上的昼夜变换,造成了日出和日落的现象。

2. 让学生讨论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理意义是指地球自转对地理现象和地貌的影响。

活动三:观察和实验1.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地球自转对地球上昼夜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地球自转对气候和季节有何影响?3. 进行实验,观察地球自转对昼夜长度、气候和季节的影响。

活动四:分析和总结1. 收集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观察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2. 引导学生发现:地球自转是地理现象的基础,如日出和日落、昼夜的变换、气候和季节的变化等都与地球自转密切相关。

活动五:拓展学习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气温和季节相反?2. 探究地球自转对地球自转对气温和季节的影响。

四、教学反馈:1. 针对学生观察和实验的结果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2. 检查学生的笔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课堂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和实验结果,写一篇关于地球自转地理意义的总结;2. 准备相关素材,为下节课的展示做准备。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昼半球、夜半球、地点时、时区等的概念。

2.明白得昼夜交替的缘故,能正确判定晨昏线,简单把握地点时差的有关运算。

3.明白得北京时刻;在现实生活中会运用时区和区时、国际日界线。

4.了解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设置与讨论,培养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通过认识晨昏线及其特点等提高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究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1.昼夜交替的缘故,晨昏线的判读。

2.地点时差的运算。

3.地转偏向力的应用。

【教学难点】1.晨昏线的判读。

2.地点时差的运算。

3.地转偏向力的明白得。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备】教学课件;地球仪;【教学过程】◆知识回忆:自转的要紧特点◆创境激趣:一.昼夜交替1.地球上什么缘故有昼和夜交替现象?2.若只有地球公转没有地球自转,地球上还会有昼夜现象和昼夜更替现象吗?若果有,昼夜更替的周期是多少?二.地点时差材料:一对双胞胎姐妹在由上海发往美国旧金山的轮船上降生。

先出生的女婴护士记录的时刻为2012年8月8日8点8分,后出生的记录为2012年8月7日8点8分。

双胞胎的爸爸快乐之余不免纠结:这对孪生姐妹谁应是姐姐,谁应是妹妹。

摸索探究:这是如何回事呢?你能帮他解决那个问题吗?三.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我国车辆和行人都靠右行,但世界上也有一些国家车辆和行人都靠左行,哪种方式更为合理?◆引思明理一.昼夜交替二.地点时差三.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体验导行:课后要求:回家预备一小盆清水放置室内,等盆内水完全静止后,在水的中央放上一根两端涂成不同颜色的牙签,并在盆子边缘做上牙签初始状态的方向记号。

翌日再观看牙签两端的指向是否有变化。

建构体系:拓展思维:1.在跑道上跑行,什么缘故人们总喜爱沿逆时针方向前进?请摸索。

高考地理考点 地球的自转及其意义整合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考点 地球的自转及其意义整合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考点地球的自转及其意义整合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及其地理意义。

2. 掌握地球自转的周期、速度和产生的现象。

3. 能够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

2. 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

3. 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除以赤道半径。

4.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地球仪展示地球自转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的概念和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周期和速度。

3. 案例分析: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现象。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5. 总结提升: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地球仪展示地球自转的现象。

2. 讲解法: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周期、速度和产生的现象。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地球自转概念、周期、速度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运用地球自转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地球自转的理解。

六、教学资源1. 地球仪:用于展示地球自转的现象。

2. 地球自转示意图:展示地球自转的周期、速度和产生的现象。

3. 实际问题案例:用于分析地球自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教学软件:用于模拟地球自转的过程。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地球仪展示地球自转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的概念和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周期和速度。

3. 案例分析: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现象。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5. 总结提升: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八、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的概念和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设计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设计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学生能够阐述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和地转偏向力等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模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地理现象,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

(2)使学生认识到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重要影响,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全球视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地方时的计算。

2、教学难点(1)理解地转偏向力的产生及其影响。

(2)地方时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在宇宙中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运动方式,从而引出地球自转的主题。

2、知识讲解(1)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①方向:自西向东。

通过地球仪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并强调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

②周期: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和太阳日(24 小时)。

解释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差异,帮助学生理解其概念。

③速度:角速度和线速度。

展示地球不同纬度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示意图,讲解角速度的分布规律是除极点外全球相等,约为 15°/小时;线速度则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利用地球仪和手电筒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解释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并引导学生思考昼夜交替的周期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②地方时通过举例,比如当北京是上午 8 点时,纽约是几点?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区时间差异的原因。

讲解地方时的概念,即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明确经度每隔 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经度每隔 1°,地方时相差 4 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鲁教版
课题: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计划课时:2课时
讲课人:xxx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授课科目:地理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使学生了解晨昏线、地转偏向力等概念;
b.理解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根据晨昏线的特点,能够判读晨昏
线;
c.记住地球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方向,并会利用在学习
和生活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通过学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能够在不同的光照图中画出晨
昏线;
b.利用左右手判别南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方向,能分析河流等的
流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通过晨昏线和地转偏向力的学习,养成观察思考习惯;
b.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团体合作意识,加强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
1、角/线速度规律;
2、晨昏线;
3、地转偏向力
三、教学难点:晨昏线的画法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板画】略
【导入】我国是受台风侵袭最频繁的国家之一。

从卫星影像可以看出途经我国东部沿海海域的台风,其气流旋转总是呈逆时针方向;北半球江河中的漩涡也是呈逆时针方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
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板书】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主板)
【教师】初中我们已经简单学习过地球的自转,知道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来进行深入学习。

首先,大家先看一下课本。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主板)
【教师】我们请一位同学上来给大家标注一下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注意:在学生标注后,教师一定要注意是否有错误(若有,则纠正)。

一般而言,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有:地球自转的方向,地轴的倾斜方向。

【教师提问】这位同学标的对不对?
【教师反馈】那xxx
,你上来给我们画一下
【学生回答】对
【教师反馈】好的,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重复大括号里的步骤,直至正确)
【板书】1、方向:自西向东
【提出问题】你们刚刚看了课本,谁能告诉我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多少?
【学生回答】(1)24小时; (2)23小时56分4秒
【教师反馈】(1)现在老师听到了两种答案:24小时和23 小时56分4秒,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呢?
(2)大家告诉老师的是24小时,那书上写的是多少?【学生回答】23 小时56分4秒 【教师反馈】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呢?
(3)嗯,23小时56分4秒。

那初中课本上告诉我们的是24小时,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讲解】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先一起看一个表格
【板书、板图】2、周期: 表(略)
【教师讲解】(逐渐完善表格)讲解表格,并用粉笔盒充当地球举例
北半球:顺时针 南半球:逆时针
讲解:
首先,大家告诉老师,地球自转一周转过了多少度?【学生回答】360°【教师讲解】对,只考虑地球的自转的确只转过了360°,用时23小时56分4秒,称为1恒星日;那地球除了自转是不是还在公转?【学生回答】是【教师讲解】那公转地球除了自转的360°还需要多转过59′,用时为24小时,称为1太阳日。

这就是1恒星日和1太阳日的区别所在。

所以,1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用于科学研究计时;而以太阳日,24小时是昼夜交替的周期,用于生产生活计时,也就是我们的钟表时间。

【教师】好的,同学们把这个表格画一下。

(跳过)
【板书】2、周期:23小时56分4秒
【承转过渡】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所谓角速度就是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绕过的角度,根据角速度的定义,请同学们计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并归纳地球上任意点的角速度的规律。

【学生活动】计算、思考、得出结论: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约为15°/h。

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为0外,其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一样。

【板书】3、角速度4、线速度
【教师提问】那线速度呢?线速度是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走过的弧长。

那老师要问大家:纬线是等长的吗?【学生】不是。

【教师提问】那把地球沿经线方向平均分成24份,假设黑板上的图是其
中的一份,那么这些弧长一样长吗?大家发现什么样的规律呢?
【学生总结】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在赤道上最大,极点为零。

沿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教师反馈】对,那大家勾一下课本,在11页。

老师就不写了。

【承转过渡】那我们来看下一个知识点——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板书】二、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教师提问】谁能告诉老师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条件和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地球要是不发光不透明的,还要有自转。

【板书、板图】边写边重复学生的答案:
1、昼夜交替的条件及原因:(1)不发光、不透明;
(2)地球不停的自转。

2、晨昏线(圈)
板图(略)
【教师讲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图,太阳光从这个方向照射进来,使得地球一半处在白天一半处在黑夜。

那么白天这一部分我们称之为昼半球(板书),黑夜的这部分称之为夜半球(板书)。

那是不是在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就有一条分界线?我们称之为晨昏线(板书)。

【教师提问】那大家给晨昏线(圈)下一个定义,xxx
【学生回答】晨昏线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交界线。

【教师反馈】正确,请坐
【板书】
(1)定义:晨昏线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交界线。

(2)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
(1)哪一条是晨线,哪一条是昏线?
(2)晨昏线有些什么特点:晨昏线的形状组成是什么?它与赤道有怎样的关系?与太阳光线又有怎样的关系?以及晨昏线的移动规律。

【学生回答】视情况而定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发现了晨昏线的几个特征,下面总结一下。

我念着同学们记一下。

①是个大圆,其所在平面过地心;
②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为晨线,逆着地球自转方向为昏线;
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④因地球自转而不断西移,速度与自转一致;
⑤一般把纬线分割为昼弧和夜弧;
⑥只有春秋分日与某一经线圈重合。

由于条件限制,老师就不给大家详细讲解如何判别晨昏线了,只要把晨昏线的特点记住其实晨昏线的判别也就不难了。

如果有什么问题,遇到时老师再给大家详细讲解。

【教师总结】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它制约着人们的起居作息,被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这个周期
不长不短,使整个地球表面增温和冷却不致过分剧烈,有利于地表液态水的存在,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承转过渡】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观察:洗完菜以后,放水时下水道下水口的水产生的漩涡是朝那个方向的?(逆时针)这个问题跟刚上课时我问你们的问题是一样的。

那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地球自转的第三个地理意义——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注:是水平运动的物体而不是垂直运动的物体)
【板书】三、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1、地转偏向力
(1)定义: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变化一定有力对它起作用,我们把这种促进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教师讲解】定义
【情景设置】刚刚我们说的下水道的水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的。

【板图】略【教师讲解】如果不旋转力(白色)的方向应该是这样的,而逆时针方向变成了这样(红色),我们可以看出力的方向朝那个方向偏了?(右)
【教师总结、板书】所以,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

那么那半球与北半球相反,是朝左偏。

赤道上的力不发生偏转。

(2)规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
2、判别方法:“南左北右”(教学生用左右手判别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学生实践】在教师示范“南左北右”定则后,请学生上讲台判别教师在图上标注的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应该朝哪边偏。

【教师指导】纠正错误,使学生掌握判别方法。

【课堂小结】请学生告诉大家本堂课都讲了哪些内容。

【作业布置】大家下去把本节的练习做一下,时差方面的可以不做。

如果有不懂得地方你们互相讨论一下或者来问老师。

【下课】好的,本堂课就到这里,下课。

拼音练习1(单韵母)
班级 姓名
一、读熟单韵母的四声。

ǎ ò ē ǒ é ā ó ě á è ō à
要求:读准、读熟,至少读5遍。

我读了( )遍
二、练写单韵母,照样子抄写。

要求:认真写、写饱满。

三、练习写自己的名字。

、 、 、 、 注意:请家长督促孩子保管好每次发下来的拼音纸,以后备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家长签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