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之决策分析
政绩观反面典型案例
政绩观反面典型案例
一个反面典型的政绩观案例是1986年的美国宇航局挑战者号
航天飞机爆炸事故。
当时,美国政府希望通过宇航计划展示其科技实力和国家实力,以提高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政府的支持率。
然而,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中,故障的发生使飞船爆炸,导致7名宇航员丧生。
这一灾难的发生揭示了政府追求政绩而忽视安全问题的本质。
政府官员在推进宇航计划的同时,忽略了工程师们的警告和技术困难,以迅速取得成功和政治声望。
这起事故暴露了政府的政绩观念有时会优先于公共安全。
政府官员往往追求短期的政治利益,而忽视了必要的风险评估和安全措施。
这种政绩观导致了在巨大的压力下,决策者常常会忽略问题的复杂性和潜在的风险,只关注项目的成功与否。
然而,这种短视的政绩观在长期内往往会给社会和国家带来严重的后果,危害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故的发生提醒我们,政府官员应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将公共安全置于首位。
政府在推动各种政策和项目时,应该多关注风险评估和安全控制,确保在追求政绩的同时,不会牺牲公众的安全利益。
此外,政府官员也应该倾听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建议,充分考虑他们的意见和专业知识,而不是仅仅专注于政治利益和政绩表现。
只有确保公共安全,政府的政绩才能真正为社会带来长远的利益和可持续的发展。
挑战者”号事故决策的过程分析与启示.doc
挑战者”号事故决策的过程分析与启示.doc对“挑战者”号事故决策的过程分析与启示案例摘编:以下的文字描述是关于“挑战者”号决策过程前后的有关情境及媒体评论。
“美国宇航局的官员否认了决策存在‘错误’。
”作者:斯特罗?罗雷,《芝加哥论坛》(芝加哥的汉克?哥拉图(Hanke Grattean)、华盛顿的麦克?太克特以及休斯敦的霍伍德?威特(Howard Witt)参与撰稿),1986年3月1日(版权所有:1986年《芝加哥论坛》。
)……“据我判断,决策过程并没有出现错误,”马歇尔航空飞行中心的主管威廉?卢卡斯(Willian Lucas)宣称。
在华盛顿为期三天的公开听证会上,卢卡斯及其他的4位高级飞船管理人员在罗杰斯调查组面前重申了自己的观点,即他们对于莫顿聚硫橡胶公司的工程师们在公司管理层否决了他们的意见,仍然对飞船的发射持反对意见这一点并不知情。
莫顿聚硫橡胶公司的工程师们称,他们担心温度记录会导致火箭推进器接口处的橡皮封条开裂。
1月27日晚上,也就是火箭发射前的几个小时,美国宇航局和莫顿聚硫橡胶公司通了很长时间电话,有证据表明,公司的高级官员否决了工程师的意见,并批准了飞船的发射。
在休斯敦,最终向飞船发出发射指示的美国宇航局官员杰森?摩尔(Jesse Moore)说,他不同意美国宇航局决策失误这种说法。
“我并不准备承认错误,承认决策过程是不利的。
我不准备就是否应变革流程做任何判断。
我们都认为决策过程是正确的。
”摩尔对记者说。
摩尔在周五接任了休斯敦杰克逊航天中心的主管之职。
一位挑战者号空难总统调查委员会的知情人指出,委员会成员对马歇尔航天中心官员的评论表示吃惊,他们说……根据事实,这些评论让人感到诧异。
这种评论明确表明了决策过程中存在的最基本问题是什么。
……卢卡斯说……“我想说的是,我事先并不知道(莫顿聚硫橡胶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见到了这些文件,但有些人确实看到了,他们不应该截留那些表明飞船发射存在安全隐患问题的文件,却没有将其继续向上传达。
决策行为案列分析
挑战者号升空
遇难的7位宇航员
在发射后73秒时开始 解体
“挑战者”号的失事是对技术提出的警告,产品必须 经过合格验收才能应运。然而。“挑战者”号失事 真正原因是在决策上。不论是发射前的准备,还是 发射的过程,以至发射后对问题的分析,决策都存 在严重的问题。 在早期的飞行实验中,一些工程师开始注意到腐蚀 的影响。但是他们并没有从宇航局和萨科尔公司那 里得到任何支持。甚至在为解决密封圈的腐蚀问题 会议上,宇航局高级官员科尔斯特将它定为一次毫 无意义的会议。正是由于领导的有限见识和经历, 他们在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探寻行为产生的原因 以及估量情况的风险大小时最容易发生错误,导致 了他们在决策中所用的指导他们做出判断的策略过 于简化。对决策中的认知偏见是问题之一。
5、决策者的认知偏见
在早期的飞行实验中,一些工程师开始注意到腐蚀的影响。 但是他们并没有从宇航局和萨科尔公司那里得到任何支持。 甚至在为解决密封圈的腐蚀问题会议上,宇航局高级官员科 尔斯特将它定为一次毫无意义的会议。正是由于领导的有限 见识和经历,他们在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探寻行为产生的 原因以及估量情况的风险大小时最容易发生错误,导致了他 们在决策中所用的指导他们做出判断的策略过于简化。
运用决策行为理论来分析 探讨以下问题: 1、分析 “挑战者”号失 事的真正原因。 2、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挑战者”号失事的真正原因的分 析。
1、信息沟通不足
沟通在整个航天局以及在航天局与外部的沟通上都存在严重 的不足。如在跟塞奥科公司的沟通上,存在着等级优越的观 念,这是根本不适合于组织发展的。
20世纪80年代早期,人们对宇航局的做法是否有道 理存在很多争议。宇航局当局在为制造宇航飞机选 择制造商时过于草率。其次,在后来出台的《空间 站宇航员安全选择研究》中我们看到了问题的来源: 消除和控制威胁而不是采取挽救措施的趋势得到发 展。如此决策是领导者的严重失误。 对于这次决策存在另外的一个问题就是:决策的不 确定性。人们总是倾向在获取好处是避免冒风险, 在回避损失时则较甘于冒险。在"挑战者"号发射的 前6个月的时间,萨科尔公司和宇航局曾对航天飞 机重新改造做了一次预算,然而其飞行实验仍在继 续进行。面对风险指数的增加每个人却还在冒险进 行着。工程师们提出的相关建议也没有明确的指向。 对于这些消极因素的出现,他们采取了忽视的态度, 进一步将问题扩大化了。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原因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原因
1.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前一晚,一名工程师向负责固体燃料箱的公司建议停止
发射,理由是气温过低会导致固体燃料箱底部的o形环密封性下降,从而导致燃料泄漏,他提供了上一次发射的固体燃料箱o形环被烧焦的图片作为证据,但是固体燃料箱的公司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2.发射前释放气象气球探测风力,但是气象气球实际上顺风漂流了60公里,没有得到
准确的风力信息。
3.发射点火后,火箭未离开由于火箭摆动发生共鸣和低温原因,发射架时固体燃料箱
o形环松动,有少量燃料泄漏并冒出黑烟,但是2.6秒后由于燃烧产生的铝渣堵住了缝隙,泄漏停止,如果持续泄漏那么火箭在发射架上就会爆炸。
4.升空爆炸前几秒钟,遭遇强风,火箭摆动,铝渣离开缝隙,燃料开始泄漏,升空73
秒后火箭爆炸解体,乘务舱并未炸毁,至少三名宇航员打开了自身的氧气系统,但是2分钟后乘务舱以高速坠入大海,全部遇难。
5.建议停止发射的工程师离开了公司,女教师的父母永远的失去了女儿,七名宇航员
的家人陷入悲痛。
管理沟通作业 - 挑战者号事件是可以避免的
课程作业:挑战者号事件是可以避免的一、案例简要介绍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失败,造成7个美国人丧生。
事件发生后对事故的分析得出证据:这些宇航员在最初的爆炸中是可能幸存的,而最终导致他们丧生的原因可能是宇宙飞船遇到水时产生的压力和低温状态下不能提供所需的指标而造成系统失灵所造成。
摩顿—西奥科是本次飞船发射推动机器的经理人。
其工程师们知道系统存在的技术问题,对此次发射充满疑议。
管理人员对此也有所了解,但他们一方面感到了来自NASA(国家宇航局)的发射压力,另一方面是基于以前执行类似任务时并未出现问题的侥幸心理,因此,领导者们在工程师们未参与决策的情况下,下达了发射命令。
悲剧发生了。
----挑战者号事件可以避免吗?1986年1月28日飞赴太空的挑战者号宇宙飞船失事,是当时最具爆炸性的新闻,直至今日,人们想起这一事件任不免感到痛心。
7名优秀的宇航员在事件中丧失了生命,而隐藏在事故背后的故事却令人深思。
挑战者号事件所显现的故事是这样的:情节-.挑战者号任务主要由两个复杂的系统组成:技术系统和管理系统。
情节二.技术上的问题O型圈设计有误,会在压力和低温下因不能提供所需的指标而失灵。
摩顿-西奥科工程师和管理者们都很清楚这个问题。
情节三.工程师们即推进机器的经理人对发射表示疑议,并对管理者提出了在低温下可能出现的问题。
罗杰.贝奥斯波利,最反对发射的工程师之一,陈述了他所得知的情况,似乎是这样说的:“走开,别烦我们。
”他说他感到无助。
另一个工程师则被告知别管闲事。
情节四.管理人员感到了来自NASA的发射飞船的压力并且需要关心悬而未决的合同。
情节五.管理人员和工程师们都知道这个问题,但没有人员因此而丧生。
情节六.没有人愿做阻止发射的“坏家伙”。
情节七.工程师们在决策时被排除在外,管理人员下达了发射命令。
情节八.悲剧发生了。
挑战者号事件是可以避免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于美国东部时间1986年1月28日上午11时39分(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6时39分)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上空。
美国航天飞机事故分析与改进措施的思考
美国航天飞机事故分析与改进措施的思考航天飞机作为一种重要的载人航天器具,扮演着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角色。
然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美国航天飞机曾遭遇过一些重大事故,对航天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这些航天飞机事故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的思考。
1. 美国航天飞机事故回顾1.1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后73秒钟时发生了灾难性的爆炸事故,导致机上的7名航天员全部遇难。
造成事故的原因是发射前夜发生的低温引起了推进剂密封圈的失效,导致火箭助推器爆炸。
1.2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大气层时解体,导致7名航天员全部丧生。
造成事故的原因是发射过程中飞船上部舱的保护热瓦斯层被击碎,致使反进入热流入侵船体结构,引发结构破坏。
2. 美国航天飞机事故分析2.1 技术因素在上述两起事故中,都存在严重的技术失误。
挑战者号事故中,工程师未将温度对推进剂密封圈的影响考虑在内,忽略了低温条件下导致密封圈脆性增加的问题。
哥伦比亚号事故中,飞船受损的保护热瓦斯层更是出乎意料,缺乏必要的监测和修复机制。
2.2 管理因素管理方面的失误也是事故爆发的原因之一。
在挑战者号事故中,对低温环境下的飞行安全问题存在认识不足,相关决策者未能认真对待工程师的担忧和风险评估。
哥伦比亚号事故中,保护热瓦斯层的受损曾被认为不会有重大影响,因此没有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3. 改进措施的思考为了避免类似的航天飞机事故再次发生,以下是一些改进措施的思考:3.1 技术改进完善航天飞机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确保各个部件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开发更高效的监测和检测手段,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
3.2 强化风险管理加强对航天飞机风险管理的重视,建立科学的、全面的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
重视工程师的意见和担忧,及时采取必要的修复和调整措施。
3.3 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建立健全的事故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Case Study NASA Challenger Disaster 关于挑战者号事故原因的分析和风险控制模型分析
CASE STUDY 5. NASA CHALLENGER DISASTERThe Challenger Disaster was an aerospace accident with 7 deaths happened on 28 January 1989, when the NASA space shuttle Challenger disintegrated and exploded 73 seconds after its launch. A special commission was 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ason behind this disaster and result shown that the failure of the O-ring which seals the right solid rocket booster (RSB) was the direct cause of this accident. At the launching day,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was far below usual. At the low temperature, the O-ring lost its ability of expansion which created a breach for pressurized burning gas to burn through and jet out. The space shuttle disintegrated and exploded at 40’000 feet above the ground. Other than the technical failure, the investigation also revealed more problems about the communication and project management. The night before the disaster, there were dispute between the opinions of engineering team and project managers. The engineering team suggested to postpone the launch under 53°F while NASA tended to stick with the plan. Ineffective communication made the engineers failed to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of possible failure hence not able to persuade NASA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risk of low temperature. The manager team of Thiokol overridden the engineers and made the recommendation of launch. Then NASA made the decision to proceed to launch based on inadequate and misleading information. Also, it was the managerial structure of NASA allowed the negligence towards the potential safety risk in this space shuttle project.There were multiple factors which contributed to the O-ring failure so there are several parties to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Firstly, technical failure can often be attributed to engineers who have the obligation to produce the safe design and make improvement when necessary.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O-ring seal was not new to Thiokol before the Challenger disaster. By the time of Mission 51C in 1985, a number missions had yielded disturbing O-ring erosion. NASA had designated the O-ring as “Critical ity 1” item which means the failure in this item could cause the loss of shuttle and lives. However, even with the frequently warning signs from such a critical part, the engineers in Thiokol did not provide an effective remedy nor call pause to future mission. Secondly, it was a faulty movement for the management team in Morton Thiokol overridden the engineering team and made the recommendation to proceed to launch. During a teleconference in the eve of event, technical crews shown their concerns about the performance of O-ring in low temperature and given clear suggestion that should not launch at below 53°F. However, under the pressure of NASA, the general manger in Thiokol decided not to listen to the engineers who against launch. Not long after, the manager team provided the recommendation “No temperature requirement of launch” to NASA. Thirdly, NASA was also responsible for its cavalier attitude towards the risk of lives, even after being shown the concerns of possible failure.As mentioned above, the design engineers did not carry the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to solve the safety problem after the several erosion happened. In 1985, the Mission STS 51C was a launch performed in a freezing condition of 51.8°F and can be considered as a serious warning. The technical team found evidence of burn through on the primary O-ring by recovery of booster nozzle. Thiokol then started to notic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ow temperature and possibility of seal “blow-by”. The examination of following mission 51B also indicated erosion problem on secondary O-ring seal. A structural engineer of Thiokol expressed him concern over the O-ring and recommended to build a team to resolve the problem. The task force was formed later but did not solve the problem since their efforts often frustrated by senior management. By the time of the teleconference before the launch of Challenger, the engineers did not even had not done enough test to provide a solid evidence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O-ring’s functionality. More over, during the teleconference, the engineers did a poor job on communication with NASA administrators about the potential risk and consequences. It was important to deliver the concern to the right ear but they failed to do so.The management scheme of NASA was questionable during and after the disaster. The issues with the O-rings were acknowledged by NASA through the previous missions. However, NASA did not request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Instead, it increased its tolerance level to ignore the potential problem. One potential reason could be that NASA was facing schedule pressure. Onward from the glory days of Apollo project, NASA was facing an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financial problem so NASA has to perform more commercial launches to raise public fund. Moreover, in 1982, President Reagan announced a space policy in which it stated that the space shuttle should provide routinely access to space while be both fully operational and cost effective. In this situation, NASA even managed to launch every fortnight. Tight Schedule Plus tight funding made NASA tend to overlook the risk and hence made the decision to prioritise the schedule over the wellbeing of astronauts.There were also ethical issues involved in the disaster. In the eve of Challenger launch, Thiokol requested a five-minute recess from the teleconference to evaluate the situation, during that time, the general managers of Thiokol downplayed the concern of launch objectors and collectively voted to give launch recommendation to NASA. Engineers were ruled out of signing the recommendation and then given up on whistle blowing. NASA management level were also involved in unethical conduct. During the aftermath investigation, instead of telling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and prevent future disaster, NASA’s managers t ried to hide the up facts and ran away from guilty.The lack of a unified goal among the stakeholders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happening of disaster. Through the disaster, every party focused on own benefit only. NASA paid most attention on the funding and schedule problems instead of potential risk. The managers in Thiokol concerned more about follow the contract and cut cost instead of quality of project. The engineers concerned about their working opportunities and yield under the pressure of management level. When facing the known issue, no party insisted to play the villain and stop the launch.MODEL EVALUATIONThe risk management model is used here to identify the critical flaws of the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of launching the Challenger.In the first phase, the low temperature at the Kennedy Space Centre made the engineers concern about the O-ring. The low temperature may damage the ability of sealing of the rubber O-ring.The experience in Mission 51B already caused the acknowledge Thiokol of the link between low temperature and the erosion and burnthrough. However, the link was observed but not proved with experiment. There were only records to show that O-rings were safe when launch took place above certain temperature.It was in 1982, NASA designated the O-ring as “Critically 1” which means the failure in this part could le ad to a loss of vehicle and crew. The possible consequence of the risk is clear to Thiokol. However, the engineers did not perform enough test on the rubber O-ring to create a solid evidence between low temperature and O-ring failure. The possibility of the risk was still unknown.In the eve of the launch, based on the concern of O-ring failure, the engineers suggested to NASA not to launch below 53°F. The measure to avoid the potential risk was to postpone the launch.However, the recommendation of the engineers were questioned by NASA and then reversed by the manager team in Thiokol. The general manager of SRB project in Thiokol downplayed the voices of questioning and ruled out the launch objectors. The final recommendation provided by Thiokol was in f avour of NASA’s schedule. Without the input of engineers, the recommendation did not contain any control measure of potential O-ring failure and catastrophic consequence.In summary, the risk of O-ring failure was identified and assessed. Recommendation from the engineers was not to launch but it fail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phase since the project managers ignored the request from technical group. The implementation fail made the project unable to control the risk.。
挑战者号失事案例及决策分析
山西财经大学管理决策期末作业Task 1 翻译Task 2 案例分析班级:项目管理二班小组:成员:日期: 2013/12/23翻译Group Decision Fiascoes Continue: Space ShuttleChallenger and a Revised Groupthink FrameworkGregory Moorhead,i Richard Ference,i and Chris P. Necki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cision situation surroun1g the decision to launch the space shuttle Challenger in January 1986 in the light of the groupthink hypothesis. A revised framework is presented that proposes time and leadership style as moderators of the manner in which group characteristics lead to groupthink symptoms.KEY WORDS: groupthink; Challenger; decision making; group characteristics. INTRODUCTIONIn 1972, a new dimension was added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group decision making with the proposal of the groupthink hypothesis by Janis(1972).JaIlis coined the term "groupthink" to refer to "a mode of thinking that people engage in when they are deeply involved in a cohesive in-group,when the members' striving for unanimity override their motivation torealistically appraise altemative courses of action"(Janis, 1972, p. 8). Thehypothesis was supported by his hindsight analysis of several political-military fiascoes and successes that are differentiated by the occurrence or non-occurrence of antecedent conditions, groupthink symptoms, and decision making defects. In a subsequent volume,JaniS further explicates the theory and adds an analysis of the Watergate transcripts and various published memoirs and accounts of principals involved, concluding that the Watergate cover-up decision also was a result of groupthink(Janis, 1983). Both volumes propose prescriptions for preventing the occurrence of groupthink, many of which have群体决策Fiascoes继续:航天飞机Challenger和经修订的群体思维框架格雷戈里·穆尔黑德,我理查德·费伦斯,我和Chris P. Necki本文回顾了形势surroun曲1G到发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于1986年1月在群体思维假说的光的决定的决定。
挑战者号案例分析题
案例5 “挑战者”号事件“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失事在全世界造成了不小的轰动,美国政府对此事件委任了专门的调查团进行调查。
“挑战者”号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右部火箭发动机上的两个零件联接处出现了问题,它直接导致了喷气燃料的热气泄露。
调查表明,对于该事件的发生技术上原因是必然存在的。
虽然承建商在说明书中指出有关禁止条件,但是,萨科尔公司和宇航局的工程师并没有对问题提出任何质疑甚至根本就忽视这样的细节。
直到发射后问题明显的表现出来,所有人员只能抱以希望相信能够安全飞行,或者认为不能因为飞行而中止项目的进行。
“挑战者”号的失事是对技术提出的警告,产品必须经过合格验收才能应运。
然而。
“挑战者”号失事真正原因是在决策上。
不论是发射前的准备,还是发射的过程,以至发射后对问题的分析,决策都存在严重的问题。
在早期的飞行实验中,一些工程师开始注意到腐蚀的影响。
但是他们并没有从宇航局和萨科尔公司那里得到任何支持。
甚至在为解决密封圈的腐蚀问题会议上,宇航局高级官员科尔斯特将它定为一次毫无意义的会议。
正是由于领导的有限见识和经历,他们在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探寻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估量情况的风险大小时最容易发生错误,导致了他们在决策中所用的指导他们做出判断的策略过于简化。
对决策中的认知偏见是问题之一。
20世纪80年代早期,人们对宇航局的做法是否有道理存在很多争议。
宇航局当局在为制造宇航飞机选择制造商时过于草率。
其次,在后来出台的《空间站宇航员安全选择研究》中我们看到了问题的来源:消除和控制威胁而不是采取挽救措施的趋势得到发展。
如此决策是领导者的严重失误。
对于这次决策存在另外的一个问题就是:决策的不确定性。
人们总是倾向在获取好处是避免冒风险,在回避损失时则较甘于冒险。
在“挑战者”号发射的前6个月的时间,萨科尔公司和宇航局曾对航天飞机重新改造做了一次预算,然而其飞行实验仍在继续进行。
面对风险指数的增加每个人却还在冒险进行着。
工程师们提出的相关建议也没有明确的指向。
领导决策失误原因探讨案例
新可口可乐引入失败的感想众所周知,新可口可乐的营销失败是我们营销史上一个典型的案例,历史残忍记下了这重重的不光荣的一笔,它给了了我们无不有益而深刻的启示,使我们在今后新产品的开发和引入过程中考虑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而不仅仅停留在一些浅薄的外表认识。
如果历史的书页翻回到20几年前,如果你是可口可乐公司掌管产品的总经理,你又该怎样抉择呢?面对百事可乐愈加凌厉而嚣的挑战,可口可乐终于不能再高枕无忧、安于现状而不思进取。
于是,他们开发了一种味道更甜的新配方,要急于挽救不断下降的市场份额。
而且通过口味测试证明这种新配方要胜过百事可乐。
那可口可乐把这一原因归咎于什么呢?我们从材料中得知:口味是其市场份额下降的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而且他们也想当然的人为消费者的口味发生了变化。
我想,这是他们决策失败的致命部位。
他们只从主观判断出发,并没有立足于市场,深入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以及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没有顾及到品牌背后的文化涵。
尽管他们做了口味测试与消费者对新可乐的反响测试,但这只是局部的一方面。
他们之前应该做更加全面而深入的市场调研,做一下消费者的满意度调查、消费者对可口可乐品牌的认知度调查、购置可口可乐的消费者特征以及消费行为的调查等,还要搞清楚竞争对手的产品特征、目标市场、市场定位以及促销战略与策略等。
挖掘出百事可乐市场份额上升的深层次的隐性因素,充分认识到是产品本身的原因还是营销活动上的缺乏,抑或是竞争对手的逐步强大是一不可防止的趋势。
然后再去做策略的研究、制定与实施。
结果可知,绝大局部的消费者仍然喜欢经典的可口可乐,他们喜欢的难道只是可口可乐的味道吗?这种答复显然流于浅薄。
他们喜欢的更是经典可口可乐所代表和象征的美国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可以说可口可乐已经成为美国国民心中一面不可动摇的旗帜,一个根深蒂固的符号,所以新可口可乐的大肆上市犯了一个原那么性的战略失误。
接下来,“堪萨斯〞工程的引进也有些急失冒进,倍感唐突。
航空航天技术的失败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
航空航天技术的失败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为人类提供了许多便利。
然而,在航空航天领域也有一些失败的案例,这些灾难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使得航空航天行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通过分析这些失败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其中蕴含的重要教训,以便未来在航空航天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中能够避免类似的错误。
1. 空中客车A380发动机爆炸事故教训:充分测试和验证新技术2010年,一架空中客车A380客机在飞行中经历了引擎爆炸事故,幸运的是机组人员成功地将其安全迫降。
经过调查发现,爆炸是由于一个发动机的零部件发生失效引起的。
这一事件提醒着航空公司和制造商,不论多么先进的技术在投入使用前都需要经过充分的测试和验证。
新技术需要经受各种极端条件和负荷测试,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这个事故的教训是,不要妄图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研发上急功近利,而是要保证技术的成熟性和可靠性。
2. 西南航空飞机失压事故教训:加强机上设备的维护和监测在2018年,西南航空一架波音737客机在飞行中突然发生了风挡破裂,导致飞行员遭受突然减压的危险。
这一事件的原因在于风挡上的一个螺丝由于疲劳断裂。
教训是,航空公司和飞机制造商应该加强机上设备的维护和监测,以确保其安全性。
航空公司应该制定严格的维护计划,对飞机的每一个部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同时,制造商也应该将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加强质量控制,避免使用不合格的零部件。
3.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空难教训:加强组织文化和沟通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过程中发生了爆炸事故,造成了7名宇航员的死亡。
调查结果发现,空难的原因是发射前夜外部温度过低导致一枚低温下变脆的密封圈失效,致使发动机喷口与外部推进剂沾染,导致了爆炸。
但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航天局内部的组织文化和沟通问题。
人们普遍存在对于数据与安全的相对优先级的错误认识。
这一事件的教训是,组织内部文化需要重视安全优先原则,并建立开放和有效的沟通渠道。
五个经典沟通案例分析
五个经典沟通案例分析1.经典案例一:NASA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故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台上爆炸,导致所有七名宇航员遇难。
此次事故的原因之一是沟通不良,决策者没有充分了解工程师们对于低温天气条件下航天飞机安全性的担忧。
在发射前,工程师们提出了一份涉及O形密封圈在低温天气下容易失效的报告,但这份报告在决策层和相关官员之间沟通时遭到轻视。
工程师们没有能够有效地将自己的担忧传达给决策层的人员,并在最终的决策中被忽视了。
这个案例展示了沟通在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性。
如果工程师们能够更好地与领导层沟通并表达他们的担忧,或许事故可以避免。
2.经典案例二:乌克兰航空PS752坠机事件2024年1月8日,乌克兰航空一架客机在伊朗被击落,造成176人死亡。
乌克兰航空初步认定这起事件为意外,但随后国际社会的压力以及证据的增加,使得乌克兰航空公开了其客机很可能是被伊朗导弹击落的认同。
这个案例中,乌克兰航空公开初步的认定结果进一步误导了公众和国际社会,他们没有等到更多的证据确认而做出武断的结论。
这导致了混乱和误解,并最终迫使乌克兰航空改变了他们的说法。
这个案例反映了沟通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敏感事件中。
正确而准确地沟通信息对于建立公众信任和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3.经典案例三:华为5G技术全球扩张华为作为中国最大的电信设备和服务供应商之一,面对全球范围内对其5G技术的担忧和质疑。
许多国家和机构担心华为设备的安全性和其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关系。
华为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沟通策略,向全世界公开透明地展示了其产品的安全性,并邀请国际专家进行审查和验证。
华为还主动与各国政府和公司合作,以建立可信赖的安全保障机制。
这个案例展示了沟通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的重要性。
华为采取了开放和透明的沟通策略,以建立信任和消除质疑,最终成功推动了其在全球的5G技术扩张。
4.经典案例四:苹果公司与FBI的加密争端这个案例反映了在隐私和安全之间权衡的问题。
对“挑战者”号失事的分析--bago
对“挑战者”号失事的分析--bago对“挑战者”号失事的分析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失事,是人类探索太空史上的一次悲壮的事故。
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在组织领导决策和组织沟通中有用的经验。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原因既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也有决策方面的原因,而其失事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领导层决策的失误,这种影响虽然是间接的,但是其影响之大,已经远远超过其技术本身的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的决策机制,不可避免的将带来技术上的失误。
因此,可以说决策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个航天局,而不仅仅是一次飞机的爆炸。
下面,我将从"挑战者"号失事的技术原因,宇航局内部存在的决策问题,对于此类问题在以后如何避免,以及"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项目管理种存在的问题和避免此类措施应采取的措施。
一."挑战者"号失事的技术原因(直接原因)1."挑战者"号失事的直接原因是右部火箭发动机上的两个零件联接处出现了问题,具体的讲就是旨在防止喷气燃料事时的热气从联接处泄露的密封圈遭到了破坏,这是导致航天飞机失事的直接技术原因。
2.在航天飞机设计准则明确规定了推进器运作的温度范围,即40°F——90°F,而在实际运行时,整个航天飞机系统周围温度却是处于31°F—99°F的范围。
3.所有的橡胶密封圈从来没有在50°F以下测验过,这主要是因为这种材料是用来承受燃烧热气的,而不是用来承受冬天里发射时的寒气的,而当时"挑战者"反射的时间却正好是在寒冷的冬天。
二.对"挑战者"号失事的真正原因的分析1.决策存在的问题正如前面所说,挑战者号失事的根本原因在于决策问题,而非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
那么,究竟在"挑战者"号事件中存在哪些决策上的问题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失误:对于在按照规定准时飞行、节约成本与安全飞行的决策上存在严重的失误。
“挑战者”号事件_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挑战者”号事件分析
2012MBA课程班 第五组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群体思维
(group think)
群体偏移
(group polarization)
二、大环境的群体决策---较难避免
政府及社会压力
里根总统发表咨文 曾经值得骄傲的成功经验 全美乃至全世界的关注 当时美国宇航局的体制,上 下级的沟通,地位隔阂。
二、大环境的群体决策---较难避免
经济压力及利益
发射的前6个月的时间,萨科 尔公司和宇航局曾对航天飞 机重新改造做了一次预算 萨科尔公司太注重利益,忽 视了社会公益及安全
原因分析:
少数人控制 责任不清 从众压力 浪费时间
可以避免吗?
一分为二
一、 群体决策本身
二、 大环境下的群体决策
一、群体决策本身---可以避免
遵循群体决策原则
- 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 - 增加观点的多样性
群体决策合理配置
- 领导高层、工程师、预算 师、安全人 员等等 -最高决策层还应有开阔的胸怀和眼界以 及民主的作风
谢谢!
人们总是倾向在获取好处是避免冒风险, 在回避损失时则较甘于冒险。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案例分析_工程伦理
工程伦理课程论文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案例分析学号:姓名: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2019年12月5日摘要:1986年1月28日NASA 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它发射后的第73秒解体,七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该事故是由于接头中使用的O形圈密封圈故障而引起的,该密封圈不能应对发射中存在的异常寒冷条件,密封圈的故障导致SRB接头破裂,从而导致飞行器解体。
NASA的管理层事前已经知道承包商莫顿·塞奥科公司设计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存在潜在的缺陷,但未能提出改进意见。
他们也忽视了工程师对于在低温下进行发射的危险性发出的警告,并未能充分地将这些技术隐患报告给他们的上级。
这直接导致了惨剧的发生挑战者号灾难也成为此后工程伦理教育中的一个常见案例。
关键词:挑战者号;工程伦理1986年1月28日上午11时39分(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6时39分),承担着STS-51-L任务的NASA 航天飞机轨道飞行器挑战者号(OV-099)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上空发射。
它的第十次飞行在进行了73秒的飞行后,飞船解体,七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包括五名NASA 宇航员,一名有效载荷专家和一名计划在太空中向学生授课的学校老师。
该故障是由于接头中使用的O形密封圈故障而引起的,该密封圈不能应对此发射中存在的异常寒冷条件,密封件的故障导致固体火箭助推器(SRB)接头破裂,从而使固体火箭发动机内的加压燃烧气体到达外部并撞击相邻的SRB尾部接头附件和外部燃油箱。
这导致右侧SRB的后场接头的分离和外部油箱的结构故障。
空气动力进一步使飞行器破裂。
1事件过程1.1发射前挑战者号最初计划于美国东部时间1月22日下午2时43分在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但是,由于上一次任务STS-61-C 的延迟导致发射日推后到23日,然后是24日。
接着又因为塞内加尔达喀尔的越洋中辍降落(TAL)场地的恶劣天气,发射又推迟到了25日。
NASA决定使用达尔贝达作为TAL场地,但由于该场地的配备无法应对夜间降落,发射又不得不被改到佛罗里达时间的清晨。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之决策分析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之决策分析一、案例背景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发生于美国东部时间1986年1月28日上午11时39分(世界标准时间16时39分):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上空刚起飞73秒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生解体,机上7名机组人员丧命。
解体后的残骸掉落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中部的大西洋沿海处。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因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SRB)的O型环密封圈失效,使得原本应该是密封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内的高压高热气体泄漏。
这批气体影响了毗邻的外储箱,在高温的烧灼下结构失效,同时也让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尾部脱落分离。
最后,高速飞行中的航天飞机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于发射后的第73秒解体,机上7名机组人员无一幸免。
这次灾难性事故导致美国的航天飞机飞行计划被冻结了长达32个月之久。
同时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下令组织一个特别委员会——罗杰斯委员会,负责此次事故的调查工作。
罗杰斯委员会发现由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组织文化与决策过程中的缺陷与错误,成了导致这次事件的关键因素。
罗杰斯委员会的调查报告,首先注意到了O型环的失效,并将其归因于设计上的缺陷,以及发射那几天的低温都是潜在的因素。
这使得罗杰斯委员总结挑战者号灾难是“一场肇由历史的事故”。
最关键的是,报告中强烈地批评了挑战者号发射的决策过程,认为它存在严重的瑕疵。
报告明确地指出,NASA的管理层并不知道塞奥科公司最初对O型环在低温下的功能的忧虑,也不了解罗克韦尔国际公司提出的大量冰雪堆积在发射台上会威胁到发射的意见。
报告最终总结出:在沟通上的失败……导致了51-L 的发射决策,是创建在不完善与时常误导的信息上的。
冲突存在于工程数据与管理层的看法,以及一个允许航天飞机管理层忽略掉潜在的飞行安全问题的NASA 管理结构之间。
(在综合收集到的多个案例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缩写、概括、抽象等方法,简单介绍案例过程。
避免大段大段原样堆砌案例背景。
)(通过引用案例资料,或自己的初步分析,在案例材料的最后,点明主题:决策过程的问题。
挑战者号发射失败的灾难性决策的启示
挑战者号发射失败的灾难性决策的启示作者:吴紫寒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15期一、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一)相关概念和理论回顾[2]1.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
它是群体使成员在群体内部参与活动并拒绝离开群体的吸引力。
2.当一个群体的凝聚力过强时,从众倾向会很明显。
在决策过程中,这种倾向表现为片面和过分地追求一致而忽视决策的质量,或者在表面一致的现象下强行通过不正确的决策。
这种不合理地、过分地追求一致的现象和倾向被称为小团体意识。
当小团体意识发生时,成员们更关心的是小组内部的团结和成员之間的友谊,而不是小组决策的质量。
3.有效沟通的原则:(1)总体考虑,确定沟通目标,明确主题和概念;(2)了解听众,选用合适的语言;(3)调动情绪;(4)随时调整沟通的内容和方式;(5)尽可能传递有用的信息;(6)应有必要的反馈跟踪;(7)沟通时不仅要着眼于现在,还应该着眼于未来;(8)应该言行一致;(9)多昕,不要轻易下结论;(10)使用例外原则;(11)使用需知原则。
4.群体压力的影晌:群体成员的行为通常具有跟随群体的倾向。
当一个人发觉自己与群体中多数人不一致时,心理会上产生一种压力,这就是群体压力。
这种压力促使人与群体主流的行为和意见趋于一致。
人在群体中的这种要求与多数人一致的现象,称为社会从众行为。
5.导致冲突的主要原因:(1)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2)信息沟通障碍;(3)考核评价不当;(4)个性差异;(5)利益需求不一致。
(二)文献综述1.美国宇航局的官员否认了决策存在错误。
“据我判断,决策过程并没有出现错误,”马歇尔航空飞行中心的主管威廉·卢卡斯宣称。
在华盛顿为期三天的公开听证会上,卢卡斯及其他的4位高级飞船管理人员在罗杰斯调查组面前重申了自己的观点,即他们对于莫顿聚硫橡胶公司的工程师们在公司管理层否决了他们的意见,仍然对飞船的发射持反对意见这一点并不知情。
2.委员会发现了美国宇航局在决策过程中的错误。
工程伦理学作业
.
7
(三)社会公正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原因的进一步分析:
①负责的公司与NASA之间不充分的沟通是这次事故的原因之一,其事故 报告指出:在沟通上的失败,导致了挑战者号的发射决策,是创建在不 完善与时常误导的信息上的。冲突存在于工程数据与管理层的看法,以 及一个允许航天飞机管理层忽略掉潜在的飞行安全问题的NASA管理结构 之间。
.
4
关于挑战者号事故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
①生产安全 ②公共安全 ③社会公正 ④工程师的职业精神与科学态度
Hale Waihona Puke .5案例分析:
(一)生产安全
固体火箭助推器总共有三处“连接区域”,在原始设计中便是以6个橡 胶材质的O型环保持密封。而原本仅只是专门焊接的莫顿·塞奥科公司,同 时也承包了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组装大楼的密封工程。它们负责将一个主要、 一个次要(备份)的O型环安装在固体火箭助推器上,来保持其的密封性。 而在挑战者号发生事故后,固体火箭助推器则已改在同一处使用三个O型环。 为了承受因固体推进剂经燃烧,形成高压高热的喷气气体并于尾部喷口射 出,每个O型环都有经过耐热的特别设计,但是对于极为寒冷的环境却没有
④NASA不切实际的发射时程表是对宇航员个人的不公平和对生命的践踏
.
8
(四)工程师的职业精神和科学态度
①NASA管理层忽视了在当天清晨时,工程师对于低温下进行发射的危险 性发出的警告,且未能充分地将这些技术隐患报告给他们的上级。工程 师所体现出来的对职业的仔细以及细致的检查值得尊重,但是作为NASA 管理层的工程师们,在知道问题后不仅没有对工程师的建议引起重视, 反而忽视,这是对职业精神的一种亵渎,他们违背了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 ②在调查委员会中,其中部分委员所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本身值 得尊重,就像其中一位议员所反驳NASA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在于NASA 高层与承包商人员多年来拙劣的技术决策,他们未能果断地行动,去解 决固体火箭助推器接缝存在的日益严重的异常。·······NASA管 理层对安全与可靠性的评估,不同于数以千计参与实际工作的工程师的 评估,是粗糙且不切实际的。 ” ③NASA在航天飞机逃生系统设计的不科学性,工程师们并没有想到设计 一个科学的合理的逃生系统。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案例分析_工程伦理
工程伦理课程论文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案例分析学号:姓名: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2019年12月5日摘要:1986年1月28日NASA 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它发射后的第73秒解体,七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该事故是由于接头中使用的O形圈密封圈故障而引起的,该密封圈不能应对发射中存在的异常寒冷条件,密封圈的故障导致SRB接头破裂,从而导致飞行器解体。
NASA的管理层事前已经知道承包商莫顿·塞奥科公司设计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存在潜在的缺陷,但未能提出改进意见。
他们也忽视了工程师对于在低温下进行发射的危险性发出的警告,并未能充分地将这些技术隐患报告给他们的上级。
这直接导致了惨剧的发生挑战者号灾难也成为此后工程伦理教育中的一个常见案例。
关键词:挑战者号;工程伦理1986年1月28日上午11时39分(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6时39分),承担着STS-51-L任务的NASA 航天飞机轨道飞行器挑战者号(OV-099)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上空发射。
它的第十次飞行在进行了73秒的飞行后,飞船解体,七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包括五名NASA 宇航员,一名有效载荷专家和一名计划在太空中向学生授课的学校老师。
该故障是由于接头中使用的O形密封圈故障而引起的,该密封圈不能应对此发射中存在的异常寒冷条件,密封件的故障导致固体火箭助推器(SRB)接头破裂,从而使固体火箭发动机内的加压燃烧气体到达外部并撞击相邻的SRB尾部接头附件和外部燃油箱。
这导致右侧SRB的后场接头的分离和外部油箱的结构故障。
空气动力进一步使飞行器破裂。
1事件过程1.1发射前挑战者号最初计划于美国东部时间1月22日下午2时43分在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但是,由于上一次任务STS-61-C 的延迟导致发射日推后到23日,然后是24日。
接着又因为塞内加尔达喀尔的越洋中辍降落(TAL)场地的恶劣天气,发射又推迟到了25日。
NASA决定使用达尔贝达作为TAL场地,但由于该场地的配备无法应对夜间降落,发射又不得不被改到佛罗里达时间的清晨。
责任分散 导致失败 名人案例
责任分散导致失败名人案例责任分散导致失败——名人案例深度探讨导言:责任分散是一个严重影响团队、组织或个人成功的问题。
在很多情况下,责任分散会导致决策不力、执行不力、沟通不畅和目标不清晰等问题,进而直接导致失败。
本文将通过深度挖掘名人案例,分析责任分散可能带来的影响和教训,以期引发读者对责任分散的思考和反思。
一、案例一:美国太空梦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天局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后73秒内爆炸,导致机组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正是因为责任分散,导致了这次灾难的发生。
1. 管理层负有责任:在挑战者号发射前,工程师发现了潜在的危险,但管理层对此并不重视,还计划进行发射。
这种责任分散导致了灾难的发生。
2. 沟通不畅:工程师和管理层之间的沟通不畅,导致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处理,最终酿成惨剧。
3. 目标不清晰:在这次事故中,管理层和工程师对飞行安全的理解存在偏差,目标并不一致。
二、案例二:亚洲金融危机——责任分散导致经济崩溃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给东南亚国家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而责任分散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财务管理不当:许多金融机构在亚洲金融危机前就已经存在风险,但是由于责任分散,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2. 风险控制不力:由于责任分散,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政府之间的监管不力,导致了金融风险的不断积聚,最终爆发了金融危机。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责任分散是组织成功的隐患,它会导致决策不力、执行不力、沟通不畅和目标不清晰等问题。
为了避免责任分散带来的灾难性后果,组织应该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加强各级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培养全员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案例的深度挖掘,我们发现责任分散在组织成功中所起到的消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责任分散不仅导致了管理层决策的不准确,也加速了问题的扩大化和复杂化。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责任分散所带来的危害,建立健全的责任体系,加强沟通,培养全员的责任意识,以避免责任分散导致的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之决策分析一、案例背景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发生于美国东部时间1986年1月28日上午11时39分(世界标准时间16时39分):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上空刚起飞73秒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生解体,机上7名机组人员丧命。
解体后的残骸掉落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中部的大西洋沿海处。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因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SRB)的O型环密封圈失效,使得原本应该是密封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内的高压高热气体泄漏。
这批气体影响了毗邻的外储箱,在高温的烧灼下结构失效,同时也让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尾部脱落分离。
最后,高速飞行中的航天飞机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于发射后的第73秒解体,机上7名机组人员无一幸免。
这次灾难性事故导致美国的航天飞机飞行计划被冻结了长达32个月之久。
同时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下令组织一个特别委员会——罗杰斯委员会,负责此次事故的调查工作。
罗杰斯委员会发现由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组织文化与决策过程中的缺陷与错误,成了导致这次事件的关键因素。
罗杰斯委员会的调查报告,首先注意到了O型环的失效,并将其归因于设计上的缺陷,以及发射那几天的低温都是潜在的因素。
这使得罗杰斯委员总结挑战者号灾难是“一场肇由历史的事故”。
最关键的是,报告中强烈地批评了挑战者号发射的决策过程,认为它存在严重的瑕疵。
报告明确地指出,NASA的管理层并不知道塞奥科公司最初对O型环在低温下的功能的忧虑,也不了解罗克韦尔国际公司提出的大量冰雪堆积在发射台上会威胁到发射的意见。
报告最终总结出:在沟通上的失败……导致了51-L 的发射决策,是创建在不完善与时常误导的信息上的。
冲突存在于工程数据与管理层的看法,以及一个允许航天飞机管理层忽略掉潜在的飞行安全问题的NASA 管理结构之间。
(在综合收集到的多个案例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缩写、概括、抽象等方法,简单介绍案例过程。
避免大段大段原样堆砌案例背景。
)(通过引用案例资料,或自己的初步分析,在案例材料的最后,点明主题:决策过程的问题。
粗体字,是点明主题的关键词)二、案例分析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虽然表面上是一个很偶然的、细小的技术失误,即O型密封圈在异常天气状况下失效,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完成可以通过前期的深度沟通和正确决策避免的显性因素。
1、决策过程挑战者号最初计划于美国东部时间1月22日下午2时43分在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但是由于上一任务的延迟导致发射日推后到23日,然后改延迟到24日。
接着,由于降落场地、天气等原因,又先后改为25日、27日;由于舱门等原因,又推迟一天,定为1月28日。
天气预报称佛罗里达州1月28日的清晨将会非常寒冷,气温接近华氏31度(摄氏-0.5度),这也是允许发射的最低温度。
在27日晚间的一次远程会议上,塞奥科公司的工程师和管理层同来自肯尼迪航天中心和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的NASA管理层讨论了天气问题。
包括著名的罗杰·博伊斯乔利等部分工程师,再次表达了他们对负责密封SRB部件接缝处的O型环能耐感到担心,他们指出低温可能会导致O型环的橡胶材料失去弹性。
他们认为如果O型环的温度低于华氏53度(约摄氏11.7度),将没有足够的数据能保证它能够有效密封住接缝。
NASA 管理层对此展开了讨论,他们思考当橡胶材料的主要O型环失效时,次要的O型环是否还会让固体火箭助推器持续保持密封状态。
然而这项疑问从来没有被证实,而依流程也不能以此想法处理。
讨论进行了近5个小时,宇航局终于表示,它不会不听火箭设计者的建议而强行发射。
就在这个时候,塞奥科公司副总裁请求暂停会议5分钟。
瑟奥科尔总裁杰里·马森说:“我们必须作出一个可操作的决定。
”博伊斯乔利马上意识到,公司主管为了取悦最主要的客户——宇航局,态度已从“不要发射”变成了“可以发射”。
公司内部的讨论持续了不是5分钟而是30分钟,包括博伊斯乔利在内的工程师被排除在外,4名高级经理投票赞成发射。
老板随即接通了电视会议,通知宇航局,瑟奥科尔的态度有了变化,“挑战者”可以发射。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宇航局一直在询问瑟奥科尔公司关于发射的问题,但就是没有问一问瑟奥科尔高层为什么突然改变了主意,他们只是请瑟奥科尔公司把他们改变主意的原因写成文字。
当载着新建议的传真在午夜时分传到卡纳维拉尔角时,宇航局已经下定了在第二天上午发射“挑战者”的决心。
悲剧于是发生了……(既然把主题确定为决策过程的讨论,所以这部分需要进一步整理决策过程,并把将来进行案例分析的关键信息包含进来。
所以,在收集到案例材料后,一定要分析和设计一下,在什么时候哪些部分使用哪些材料。
当然,这种设计也是有多次修改的,即一边写还要一边改)2、决策要素分析一般决策问题所涉及的要素有7个:决策者,期望目标,行动方案,内在约束条件,环境状态,准则与方法,后果指标。
本案例的决策问题是:在1月28日非常寒冷的天气情况下,挑战者号能否按计划发射。
在此问题界限下,各要素如下:决策者:以宇航局为主的决策群体(团队),其中成员包括宇航局官员、塞奥科公司管理层和工程师,三类人群。
期望目标:解决挑战者航天飞机能否如期发射问题,完成航天计划中的一项具体任务。
行动方案:有两个,一是如期发射;二是延迟发射(解决设计问题或避开恶劣天气择期发射)。
内在约束条件:航天飞机是一种高科技产品,航天发射需要特别精密的计划和周到的情形判断,对天气、自然环境等有高度的依赖性。
在诸多技术环节中,O形环问题已经在上次飞行中暴露出来,并得到了工程师们的高度重视。
O形环的设计缺陷成为本次决策中的重要内在约束条件。
环境状态:航天飞机的发射既有技术环境,也有政治、社会环境。
技术环境来看,美国的航天历史已久,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已经有了九次成功发射经历,技术成熟,航天界从管理人员到技术人员普遍存在着技术自信;政治环境,主要是里根总统马上要发表年度国情咨文,由于航天事业的特别地位,发射成功与国情咨文的发表有着潜在的又是重要的联系(就象国内的重要节日献礼工程一样,希望为年度重要报告提供良好素材和政治气氛);而社会环境,更主要表现在公众对此次发射的高度关注上,因为在该事故中遇难的宇航员克丽斯塔·麦考利夫是太空教学计划的第一名成员。
她原本准备在太空中向学生授课,也因此有许多学生也观看了挑战者号的发射直播。
准则与方法:对于航天飞机的发射决策,其决策准则应该主要有三个方面:航天事业的计划性(按计划,应该发射)、社会与经济效益(发展航天事业,是为了利用航天技术创造国家竞争优势,表现在军事、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安全性(影响重大的技术性事件,安全性是第一保障,安全发射后才能实现计划任务和经济社会效益)。
决策的方法,采用了以远程电话会议为主要形式的群体讨论决策方法,由参与决策的各方充分发表发射相关的意见,并由主持人或负责人最终做出决策。
后果指标:发射成功,完成各项实验任务。
(注意,不是“如期”成功发射,即后果指标应该与时间无关。
如果把后果指标设定为:1月28日成功发射,那么方案一就是必然之选)(试着利用决策七要素,来进一步明晰本决策问题的细节和要点。
当然,有些要素很难确定,需要我们进一步查资料,进一步思考和分析。
如本部分,决策者、行动方案很容易确定;而其他几个要素,就需要自己去分析和总结,因此也无法判定其对错,只是合理的程度而已。
要大胆去分析,但一定要注意逻辑性和合理性,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3、决策主体分析由于决策者是以航天局为主的多个组织之间的协作决策,可以把其界定为组织决策(可以讨论其中的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等要素);也可以把参与决策的主要人物划作一个决策团队,从团队决策的层次,分析团队成员在决策过程中的互动,不同的地位决定其决策态度和倾向,不同的决策地位决策其意见表达的充分性和意见的相互作用程度。
本文从团队决策角度加以分析。
团队是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
团队决策,则是团队运行过程中为了完成某个具体目标而进行共同决策的活动。
团队决策的优点主要:更高的决策质量,更高的决策可接受性,更高的决策合法性,更强的决策一贯性,更高的风险承担性等。
而其缺点则主要是:决策速度慢,从众压力大,少数人控制,责任不清,折中方案等。
在团队决策下,要取得更高的决策质量、决策接受性、一贯性,其重要前提是团队成员共同的决策目标和充分的信息交流和意见沟通,以及平等、公开的协商机制;而最需要注意的是从众压力、群体思维和群体极化。
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发射决策中,决策团队成员:航天局发射小组,塞奥科公司总裁杰里·马森为代表的管理层和以罗杰·博伊斯乔利为主的工程师群体。
三个群体分别有着不同的地位、人群特性和利益考虑。
航天局发射小组是发射决策的主要负责者,承担发射决策的最重要责任,因此,其对发射任务的多个准则应该全面而充分地考察、核对与权衡。
由于航天发射的技术密集性,来自于工程师群体的技术性意见与建议应该在其权衡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实际上,工程师的意见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塞奥科公司管理层介于航天局与工程师群体之间,既需要考虑工程师的技术性意见,更注重与航天局的合作关系,因为其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因此更注重航天局的雇主地位和利益关系,更要为雇主的前途考虑。
其与航天局的利益绑定,使其更希望与航天局一道做出如期发射的决策,以使航天计划顺利完成,航天任务顺利实现,从政治、社会和经济多方面获得预期收益。
工程师群体最具理性思维,能够针对航天飞行中的诸多细节保持冷静和严谨思维,并对O型环在飞行中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
因此其主导意见是避免寒冷天气下的发射。
(既然是团队决策分析,首先就要搞清楚团队成员及其相互关系、各自的态度,决策中的地位等)4、决策环境分析前面已经分析了此次决策的环境状态。
航天局首先有着技术自信,即航天飞机已经成功发射九次之多,每次都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可以顾虑的地方。
这种技术自信,无形中改变了其最初的谨慎的态度,安全性从最重要的准则下降到了基本准则,即认为安全性虽然重要,但已经不是发射中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
航天局虽然在发射前召开远程会议,说要听听专家的意见,但从内心来说,并不是寻求真正的技术支持,而是希望对方提供发射承诺和信心。
如,“他们思考当橡胶材料的主要O型环失效时,次要的O型环是否还会让固体火箭助推器持续保持密封状态”,这种考虑证明航天局潜意识已经允许“主O型环失效、次O型环发挥作用”这种发射瑕疵的出现,其急于发射的心态昭然;在讨论5个小时后,他们才表态:不会不听专家意见而强行发射。
而这种表态,虽然表面上是尊重设计者的意见,但从现场气氛来看,实际是把决策压力转移给了塞奥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