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面试真题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9月25日河南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
面试真题及解析
1、请谈谈自己学习工作经历中,面对跨学科跨领域的新岗位时,遇到了什么难点,如何应对?
看到完这个题目,我想起了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运用到现在的工作和学习中,任何人只要专注于一个领域,5年可以成为专家,10年可以成为权威,15年就可以世界顶尖。没有什么人一开始就在某一岗位有所建树的,这些人之所以成名就是因为他们懂得学习、善于钻研,不断积累、探索,最终成功。
面对跨学科跨领域的新岗位,我认为需要重点解决理论功底不扎实问题、发现问题能力不足问题、主动探索研究不深问题。
首先,端正心态,尽快弥补不足。即来之,则安之,争取以最短的时间去熟悉和适应环境,真正把自己融入这个新环境,这是开展新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主动深入基层调研,发现问题探索解决之道。坚决贯彻群众路线,多深入基层,采取坐炕头、唠家常等形式,与人民群众一起同甘共苦,多交流多沟通才能发现问题,帮助人民群众解决问题。
再次,作为一名新进人员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工作中多向领导和同事请教学习,要在领导和同事面前树立一个工作认真,具有进取心的良好形象。
总之,都要时刻以大局为重,以工作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迅速投入工作,争取在本职岗位上作出成绩。
2、请谈一谈网络转载乱象的危害、对策及建议?
近年来,网络转载引发的侵权、恶意炒作等问题屡见不鲜,为博眼球赚点击,无底线篡改标题和未授权无版权转载新闻已成为目前网络新闻转载的顽疾。为了赚取点击量,不少网站和自媒体在转载时花样百出。打“擦边球”,掐头去尾,漏掉作者署名,甚至还有的恶意篡改、制作与原文不符的标题,导致一些新闻被反复转载后原意扭曲、耸人听闻。不实虚假网络信息一经转载,很容易误导不明真相的网民,损害许多公众的利益,严重威胁社会稳定。
治理网络转载乱象,首先,引导广大民众树立法治意识,自觉抵制虚假不实信息;在技术层面强化自媒体的过滤和审核实时监控力度;强化部门间的协作,加大对互联网网站、网络销售平台、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商店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网络侵权盗版行为,以版权管理促进网络治理,以版权保护维护网络安全,同时提高违法犯罪成本,让违法者得不偿失。
其次,出台系列制度和规定,比如:坚持和完善实名注册制度,以实名注册信息为基础,尽快建立包括用户上网行为的网络信用档案。明确互联网媒体转载他人作品,不得对作品内容进行实质性修改;对标题和内容做文字性修改和删节的,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和作品的原意。
再次,加强网络信用档案的交流共享,把档案信息纳入以公民身份证为基础的个人信用代码,让网络失信者在网络社会寸步难行。
3、请谈谈“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利弊,如何应对?
网络群体性事件,简称网群事件,指在互联网上发生的有较多网民参与讨论的事件。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正面作用:一是有利于拓宽群众维权渠道,
释放不良情绪。二是有利于倒逼政府改革,推动民主政治进程。
负面作用:一是有损政府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二是破坏社会安定,阻碍经济发展。三是对群众产生错误引导,恶化群体性事件的强度。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之策:一是加大互联网领域的立法力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将国际上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功立法经验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法规体系;
二是建立网络信息监督机制,对事关社会治安稳定的敏感信息予以重点关注,明确公安机关的监督主体地位;
三是对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组织者等核心骨干人员的法律责任进行明确,规范网民网络行为;
四是建立专门的调解队伍,正确引导舆论走向。通过建立专门的网络调解员队伍,帮助政府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沟通的转变,有效消除官方舆论和民间舆论间的冲突和隔阂,最终实现有效的公共监督;
五是建立健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对转发次数多的网贴以及浏览量、访问量高的网站、论坛、博客进行有效的监控。发现违法违规网帖及时发布澄清,公开真实信息,引导舆论重新回到理性客观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