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育改革论文
关于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浅析
关于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浅析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小学音乐教育也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审美能力以及音乐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变化,传统的小学音乐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对小学音乐教育进行改革。
本文将对小学音乐教育改革进行浅析。
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主,忽视了对学生艺术情操、审美能力的培养。
而现代社会追求全面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综合能力,因此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也需要做出调整。
小学音乐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审美能力为中心,通过音乐教育让学生获得乐感,增强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创作能力,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其次是小学音乐教育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育注重的是歌唱和乐器技能的教授,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
而现代社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因此小学音乐教育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合作演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音乐的乐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再次是小学音乐教材的改进。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材内容单一,很少涉及现代音乐和世界音乐,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小学音乐教材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进行改进。
教材应该涵盖广泛的音乐类型,包括中国传统音乐、西方古典音乐以及现代流行音乐等,让学生通过学习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最后是教师队伍的培养。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师往往只有音乐专业背景,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小学音乐教师队伍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具备音乐专业知识的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关于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浅析
关于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浅析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小学音乐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更新和改进。
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文化素养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小学音乐教育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方向和举措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期对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一些普遍的现状问题。
教师水平不高,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学校师资力量有限,许多小学音乐教师缺乏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导致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基础薄弱,音乐教育的效果不佳。
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主要是单一的传授歌曲和乐理知识,缺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审美情感的培养。
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
许多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不高,认为音乐是一门枯燥的学科,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小学音乐教育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行改革。
针对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改革。
具体而言,小学音乐教育应朝着以下几个方向进行改革。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小学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感,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的力量,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小学音乐教育改革需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
拓宽教学内容和方法。
小学音乐教育应该拓宽教学内容和方法,不仅仅限于传统的歌曲教学,还应该注重音乐欣赏、音乐游戏、民族音乐和世界音乐等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对音乐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为了实现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具体的举措。
加大对音乐教学资源的投入。
学校可以增加音乐教学资源的投入,包括音乐教室的建设、音乐器材的购置以及音乐图书、音像资料的采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音乐学习环境和条件。
鼓励学校开设一些音乐创作课程。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音乐创作比赛,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初中音乐教学改革论文
试论初中音乐教学改革摘要:音乐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国中小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知识,也为我国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笔者作为一名乡村音乐教师,深知乡村音乐教育发展的局限性。
立足于我国教育改革的背景,结合自身音乐教学经验,对初中音乐教学改革进行系统论述。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改革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其次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努力从事发现、研究、探索。
使之成为自己的兴趣中心,从而要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才会丰富。
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流畅。
一、我国初中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50多年来中学音乐教育所取得的进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
专业音乐院校不断增多,接受良好音乐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涌现出众多国际知名的音乐家、音乐教育家和创作出一批享誉世界的音乐作品。
在我国举办的各种重要的国内外音乐学术交流与研讨活动、音乐节、艺术节、歌手大赛等正如火如荼,展现出我国改革开放音乐教育的一片繁荣。
与其同时,音乐教育也受到了广大国人的重视,对于音乐教育的认识也更加深入。
在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对于孩子在音乐教育方面的投入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且兴趣广泛,涉列的方面也不断的进行着变化。
中学音乐教育中仍存在的不足。
这些繁荣只局限于大中城市和各类专业艺术院校、音乐系科。
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广大的农村、城镇,就会发现基础音乐教育的薄弱与落后、令人震惊,两者相比,形成极大的反差,反映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在城市与乡村发展极度不均衡的态势。
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设施简陋、教学师资匮乏的现象极为普遍。
我们不禁要问:是谁剥夺了农村孩子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力?是谁阻碍了他们的音乐天性发展?二、如何深化初中音乐教学改革在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深化初中音乐教学改革也是一个重要内容。
关于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浅析
关于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浅析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通过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创造力,促进其综合发展。
近年来,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致力于打造全面发展的音乐教育环境,以下是对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浅析: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
传统的音乐教育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对学生的单方面传授,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这种教育模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而现今的音乐教育改革倡导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通过让学生参与音乐创造、演奏和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自觉性和创造力。
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独特的情感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培养情感体验和表达的能力。
现如今,音乐教育不仅注重发展学生的音乐技能,更加关注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和情感体验能力。
通过让学生参与舞蹈、合唱、戏剧等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感悟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是一门艺术,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感知、思维和判断能力,通过学习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音乐构成,教育学生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和鉴赏能力,培养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小学音乐教育改革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情感体验能力、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这种改革无疑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艺术修养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小学音乐教育改革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和教材改革,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以达到更高的教育效果。
浅谈音乐教育改革论文
浅谈音乐教育改革论文知识与教育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联,音乐教育的发展自然也离不开知识的支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教育改革论文,供大家参考。
音乐教育改革论文范文一:论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我国现行基础音乐教育的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直接影响了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发挥,制约着整个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如何转变以各种选拔考试为中心的应试音乐教育模式?如何突出人在音乐教育发展中的根本作用?如何将人的发展程序化了的反情境音教模式扭转过来?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如何尊重学生各自相异的个人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如何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思维?如何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音乐的学习内容具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时代气息?等等一系列问题不断困绕着立志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同仁们,他们深知,要与时俱进,基础音乐教育和教学的改革是回避不了的、势在必改的问题。
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教改必须与世界音乐教育新思维接轨,在接轨的过程中笔者认为产生了八种新的理念。
一是美感核心的新理念。
即在音乐课程研制中,突出音乐美感的作用。
以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作用于学生的情感世界,通过学生接受、表现和创造音乐,不断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感和情感,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促进心灵净化、情操陶冶、智慧启迪、情智互补。
使音乐课成为学生高尚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生活态度养成的重要场所。
二是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在音乐教学改革中,围绕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跳出目标单一、产业化的生产模式。
扭转忽视人的本性发展的教学行为,使人的本质回归到自然人的范围之中。
每堂音乐课均给学生留下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音乐创造因具有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它是激活学生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的重要手段。
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造,充分展现其个性和创新才能,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就能使每个学生调整好音乐教学与自我的关系、音乐教学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精选小学音乐新课改论文(共5篇)【教学论文】
精选小学音乐新课改论文(共5篇)【教学
论文】
文章一:小学音乐新课改的背景和意义
本文介绍了小学音乐新课改的背景和意义。
通过分析当前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音乐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并探讨了新课改对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文章二:小学音乐新课改的目标和原则
本文详细阐述了小学音乐新课改的目标和原则。
通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遵循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可以有效提升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文章三:小学音乐新课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本文讨论了小学音乐新课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通过引入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文章四:小学音乐新课改的资源支持和评估方式
本文介绍了小学音乐新课改的资源支持和评估方式。
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支持小学音乐教学,并采用科学有效的评估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文章五:小学音乐新课改的实施策略和困难与对策
本文探讨了小学音乐新课改的实施策略和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通过正确选择实施策略和解决困难,可以推进小学音乐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以上是五篇精选小学音乐新课改论文的简要概述。
每篇论文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小学音乐新课改的重要性和实施方式,对于推动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音乐方面教研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音乐教育现状、改革方向、创新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音乐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音乐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音乐教育观念滞后、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等。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我国音乐教育亟待改革与创新。
二、音乐教育现状分析1. 音乐教育观念滞后在我国,音乐教育观念主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强调音乐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的培养。
这种观念导致音乐教育目标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2. 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我国音乐课程设置存在以下问题: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评价方式单一等。
这些问题使得音乐课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音乐教育的效果。
3.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音乐教育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体验。
这种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音乐教育改革方向1. 转变音乐教育观念音乐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育观念。
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将音乐教育视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 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优化音乐课程设置,构建涵盖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技能、音乐欣赏、音乐创作等方面的课程体系。
同时,加强课程评价改革,关注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3.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体验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音乐教育创新措施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音乐教师。
音乐学毕业论文浅谈高校音乐教育改革论文
浅谈高校音乐教育改革论文一、流行音乐对于高校音乐教育的影响1、流行音乐的积极影响。
流行音乐俨然已经成为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部分,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同时还可以缓解压力、释放自我。
在高校的各种活动中,流行音乐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学生们纷纷将自己最擅长的一面展示出来,以此吸引更多人的喜爱和关注;社会中各种音乐节目、音乐大赛的产生也为高校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即使不能走上大型舞台,KTV也成了大多数高校学生最喜欢的娱乐场所之一,甚至有学生在寝室上演“个人演唱会”。
2、流行音乐的消极影响。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部分流行音乐过于伤感、消沉,不符合高校学生的生活态度,导致很多学生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有些流行音乐对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造成消极影响,学生们容易混淆是非丑恶,不利于高校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还有部分流行音乐商业化性质过于严重,缺乏艺术性和思想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道德观念的树立。
二、流行音乐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措施1、尊重学生不同的音乐类型的选择。
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发展高校音乐教育,因此,教育界不能阻止某类音乐类型进入高校音乐教育范围,更不能放任任何一种音乐类型的泛滥,在这个基础上,教育改革要首先要尊重高校学生们对于不同音乐类型的热爱和选择,无论是流行音乐还是民族音乐亦或是其他,教师要针对不同的领域进行不同的教育,引导学生选择最合适的音乐类型,正确对待流行音乐。
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教师们要用包容、开放的心态来对待流行音乐以及其他的音乐类型,通过了解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对策。
2、抓好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核心,要通过课程设置、课程教育等不同方面的改革强化整个高校界的音乐教育改革:转变课程目标定位。
高校音乐教育需要注重以人文本,强调从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教师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综合型人才,不仅要强化学生的理论学习,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作品、创造新的音乐作品,弘扬音乐文化,加强各种音乐实践。
关于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浅析
关于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浅析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是近年来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
由于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重视技巧而忽略情感的培养,以及过分注重考试分数等等,导致了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的逐渐减少,甚至出现了对音乐的排斥心理。
对小学音乐教育进行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应该从课程内容上进行调整。
传统的音乐教育注重的是对技巧的培养,而忽略了情感的表达和艺术的体验。
在课程内容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品味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音乐教育以教授歌曲为主,要求学生机械地重复唱歌。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
应该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应该加强与其他科目的融合。
音乐与其他艺术科目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可以互相促进、互相融合。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应该加强与美术、舞蹈等其他艺术科目的融合,开展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传统的音乐教育只注重学生的演奏技巧,而忽略了音乐素养的培养。
在改革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历史发展和不同音乐风格,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是必要的,也是迫切需要进行的。
在改革中,应该从课程内容的调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与其他艺术科目的融合以及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等方面入手,务必让小学音乐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艺术修养和情感表达能力的中华儿女。
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度论文
试论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度【摘要】一些教师对课程改革认识上有偏差,片面地看待课改,走形式主义,不注意音乐课程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出现了许多异常现象:教室里响亮和谐的合唱越来越少,学生通过几年的音乐学习,却看不明白一张简单的歌谱,音乐课像游戏课或者像体育课……这岂不是音乐教育的悲哀?这样的结果并不是音乐教学改革的初衷,所以我们认为,在音乐教学改革中,应该紧紧把握”度”。
【关键词】度;课程改革;多元文化新的音乐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中国音乐教育界广泛掀起了一场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浪潮。
音乐教学改革应朝着隐形、简略、开放的方向发展,不应再以传统的显形、具体、封闭的教学模式为主体进行音乐课程的教学。
但在音乐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一些音乐教师片面追求教学风格和课堂气氛,忽略学生的音乐感知和感悟能力,只追求表面热闹,已成为当今课改中的普遍现象。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一些教师对课程改革认识上有偏差,片面地看待课改,走形式主义,不注意音乐课程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出现了许多异常的现象,教室里响亮和谐的合唱越来越少,学生通过几年的音乐学习,却看不明白一张简单的歌谱,音乐课像游戏课或者像体育课,这岂不是音乐教育的悲哀?这样的结果并不是音乐教学改革的初衷,所以我们认为,在音乐教学改革中,应该紧紧把握度。
一、把握音乐教学过程与音乐教学目标的度音乐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方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输出的流动过程。
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是提高这一流动过程的有效度,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因素。
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把握音乐教学过程与音乐教学目标的度,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1、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学期目标。
为了更好的把握本学期的音乐教学方向,了解本册音乐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开学之初,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制定一份详细而清晰的学期总体教学目标。
这将对每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2、根据学期目标制定课堂目标。
音乐教育与教育改革
音乐教育与教育改革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在教育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教授学生音乐技能和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情感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音乐教育需要应对新时代的需求,通过创新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其在教育改革中的有效发展。
首先,音乐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当前社会对创新和创造力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在教育改革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显得尤为重要。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能够唤起学生思维活跃、激发创造力的教育形式,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挥个人创造力。
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音乐创作、自主演奏和表达等方式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其次,音乐教育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当前快节奏和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学生们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因此,音乐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表达和情绪管理。
通过音乐的艺术性和情感表达,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内心的情感世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音乐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当前社会中,团队合作已成为绝大多数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要求。
音乐教育具备着团队合作的天然优势,例如合唱团、乐团等音乐组织,都需要学生们共同协作完成一项任务。
通过参与这类音乐团队活动,学生们能够学会倾听他人、尊重他人、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这些能力不仅在音乐领域中有所帮助,更是学生日后在社会中发展的必备素质。
此外,音乐教育在教育改革中还应积极推行跨学科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音乐教育往往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隔离,造成学科间的割裂。
而在教育改革中,倡导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已被广泛提倡。
音乐教育可以与语言、数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创设多元的学习场景。
例如,音乐教育可以与语文教育相结合,通过学习音乐的歌曲,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科之间的联系性,也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提升整体学习效果。
浅析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浅析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浅析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小学教育被提出了更好的要求。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对学生审美观的提高和素质教育有重要的作用,而由于长期以来音乐作为副科的影响,音乐在小学生课程学习中被忽略,教学改革任务也被搁置。
本文针对关于音乐在小学教学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相关的改革措施,只在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效率,促进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和全方面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审美教育音乐作为从古至今一直留存的艺术方式,不仅在启迪人思想、培养素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人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有很明显的影响。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深入发展,小学音乐教学也开始了改革之路,改革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和模式,用健康科学的教学理念促进小学音乐改革的步伐,提高小学生音乐素质和全方面的能力。
尽管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严重阻碍了小学教育改革的步伐,但只要积极采取措施,及时予以解决,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教师为主导,抑制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目前很多学校小学音乐教学模式依旧依靠传统的方式,课堂上老师负责主讲,学生仅仅作为被传输者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样极大的抑制了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也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生处于比较好动的年龄段,若一直以“填鸭式”的方式进行传授,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存在不利影响。
(二)应试教育下,音乐课程不受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小学生升初中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学校在平日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重视小学升初中的应试课程,对音乐这样的课程则采取了可有可无的态度,有的学校选择缩减音乐课,甚至有的学校则不开设音乐这门课程,极大的影响了小学生思想价值审美观的树立。
学校领导、老师及家长都过分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处于这个年龄段应该接受的艺术熏陶和素质教育,导致音乐课程在学校的处境处于劣势,对于音乐课程的改革存在不利影响。
关于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浅析
关于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浅析小学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情趣、艺术修养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化,小学音乐教育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对小学音乐教育改革进行浅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
小学音乐教育改革需要注重教育的目标和理念。
传统的音乐教育往往注重技巧训练和乐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改革后的小学音乐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引导他们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音乐教育更加注重学生个体的心理和情感发展。
小学音乐教育改革需要关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往往以古典音乐为主,忽略了国内外流行音乐和民间音乐的教学。
改革后的小学音乐教育应该更加注重音乐多样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灵活选择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感知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使其音乐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
小学音乐教育应该倡导多种教学方式,在保证音乐教学效果的前提下,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唱歌、跳舞、演奏等,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和趣味性,使音乐教育更加生动和丰富。
小学音乐教育改革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引导者和推动者,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
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应该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岗位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师应该不断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和教学经验,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提高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质量,使其音乐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成长发展。
小学音乐教育改革需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和互动。
学校应该加强与音乐专业机构、音乐家和音乐界人士的合作和交流,不断借鉴和吸收音乐领域内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体系,使其音乐教育更加丰富和多元。
学校还应该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联系和互动,使音乐教育更加融入学生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环境,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更加全面和均衡。
关于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浅析
关于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浅析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热点话题之一。
音乐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当前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过分单一、教学方法单一、教材缺乏可靠性等。
对小学音乐教育进行改革显得尤为必要。
改变小学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过分单一现状,增加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程通常只是简单地教授学生唱歌、敲击乐器等基础知识,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既枯燥乏味,又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新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来丰富小学音乐教育的内容,如音乐创作、音乐欣赏、舞蹈等。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育中来。
改变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单一现状,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通常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方式,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感,还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我们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小学音乐教育的有效性,如小组合作教学、情景教学、故事教学等。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
改变小学音乐教育的教材缺乏可靠性现状,选用更加科学权威的教材。
目前,小学音乐教育的教材多是由各地教育机构自行编写,因此存在着教材的内容不规范、难易程度不适当等问题。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科学权威的教材来进行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如国家统编教材、教育部批准的教材。
这样不仅可以确保教材的质量和可靠性,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规范和科学的学习内容。
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是当今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改变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材选用等方面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才能更好地发挥小学音乐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中的作用。
相信随着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将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音乐才华和艺术修养的优秀人才。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改革论文】教育改革论文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改革论文】教育改革论文《小学音乐教育改革论文》论文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创新研究论文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起始阶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关键的作用。
作为小音乐的教育者,我们应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努力探索,寻求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依此发掘学生的潜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不仅给学生的学习观与学习方式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教育观念、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期盼。
一、创新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其中更有“五音不全”者。
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若过分强调训练这方面的技能,将会使他们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消耗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厌倦心理。
这时为了让他们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创新发展,我决定用游戏的手段,为他们营造一种、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不仅掌握知识又发挥他们的创新主动性。
如在学习节奏排列的课上,首先,我先出示五张节奏卡片,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随琴声学会节奏,接着我让学生五人围成一组进行讨论:节奏卡片如何讨论更通顺流畅?当话音刚落,全班同学便纷纷讨论起来,这回他们可忙了,有的用手拍节奏,有的安排顺序,有的眉开眼笑,有的双眉紧锁,有的拍手叫好,看着他们一个个认真的样子,我也不断地在一旁给予鼓励,最后还让全班同学评价他们的游戏,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们的缺点,大家在游戏或观察的过程中都很投入,发言也很积极。
学生在欢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了节奏的排列要领和方法,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实践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都会有一定的差异。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阅历,创设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在教学中灵活实际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浅谈音乐教育改革论文
浅谈音乐教育改革论文浅谈音乐教育改革论文篇一: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论文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论文摘要: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并阐述了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音乐教学的方向: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融合多元文化,强调以审美为核心。
然后再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在现代音乐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较为全面、深刻地探讨了音乐教学过程中的相关策略:主角与配角;个体与全体;美育与育人。
关键词:音乐教学;教学改革;教学策略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长期以来,我国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上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音乐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引入中国,以双基和唱歌为主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冲击,国家正式将器乐和音乐欣赏写入教材。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没有摆脱以唱歌为主,以基本乐理为辅助的教学模式,背离了审美教育的方向。
在教育目的上,以应试教育为主。
为了达到提高升学率的目的,艺术教育成为面向少数学生进行艺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操作,甚至是训练学生应考的方法和技能技巧。
在教学方法上,实行的是以教师为主的注入式、模仿式的传统教学方法。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老师说了算;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们接受的是认知性的、传承式的教学,以至于有些学生学了九年的音乐,在许多方面仍然是一片空白,没有基本的审美能力。
篇二:初中音乐教育改革之我见[论文] 初中音乐教育改革之我见音乐教育要改革,要进步,要切切实实提高其教学质量,就要在素质教育之大环境中,依据新课程标准,改革音乐教学,积极踏实地探索中学音乐教法。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教育灵活多样,寓思想于教学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过去,为了搞“应试教育”,有些学校不重视音乐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的春天来了,音乐教学受到重视、欢迎,有些地方甚至达到火热程度。
现笔者结合实际,就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谈谈自己的认识。
音乐教育实践下的教育改革论文
音乐教育实践下的教育改革论文一、概述音乐教育实践哲学观1.哲学视角音乐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实践的音乐教育哲学观从实用主义的视角提出,立足于教学实践,构建了一种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即强调音乐是一种多样化的人类实践,处理音乐教育中的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说明音乐的学习更在于实践。
因此,音乐教育实践哲学为音乐教学提出了一种新的音乐课程发展观。
2.代表人物戴维•埃里奥特博士现为纽约大学音乐与表演艺术系音乐教育专业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
他曾在多伦多大学任教,并在印第安那大学、西北大学、开普敦大学、北德州大学和里莫力克大学爱尔兰音乐中心担任客座教授。
作为音乐教育哲学家,埃里奥特博士在音乐教育专业所任教的课程包括音乐教育基础、音乐认知、研究方法、音乐课程发展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1995年,美国学者戴维•埃里奥特在其著作《音乐问题种种:一种新的音乐教育哲学》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音乐教育哲学,即实践音乐教育哲学。
他借用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把音乐教育哲学置于具体的语境,以独特的视角解读音乐的本质和价值。
3.哲学主张从音乐教育实践哲学观的主张上看,戴维•埃里奥特基于对过去的哲学思想敏锐的反思,在汲取前人哲学理论研究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将音乐教育的基本问题上升到哲学层面进行研究,为音乐教育教学开创了新的发展局面。
他认为实践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强调“音乐是一种多样化的人类实践”,这一主张有助于促进高师音乐教学从理论到行为的转型。
戴维•埃里奥特主张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就是说在音乐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过程,突破了审美音乐教育哲学上的主客体二元对立的局限,引导音乐教师运用实践哲学观去指导自身的教学,使得音乐学习中的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得以实现。
戴维•埃里奥特的这一哲学主张与我国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人为本”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步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音乐教育改革论文
篇一: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论文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论文摘要: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并阐述了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音乐教学的方向: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融合多元文化,强调以审美为核心。
然后再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在现代音乐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较为全面、深刻地探讨了音乐教学过程中的相关策略:主角与配角;个体与全体;美育与育人。
关键词:音乐教学;教学改革;教学策略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长期以来,我国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上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音乐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引入中国,以双基和唱歌为主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冲击,国家正式将器乐和音乐欣赏写入教材。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没有摆脱以唱歌为主,以基本乐理为辅助的教学模式,背离了审美教育的方向。
在教育目的上,以应试教育为主。
为了达到提高升学率的目的,艺术教育成为面向少数学生进行艺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操作,甚至是训练学生应考的方法和技能技巧。
在教学方法上,实行的是以教师为主的注入式、模仿式的传统教学方法。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老师说了算;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们接受的是认知性的、传承式的教学,以至于有些学生学了九年的音乐,在许多方面仍然是一片空白,没有基本的审美能力。
篇二:初中音乐教育改革之我见[论文] 初中音乐教育改革之我见音乐教育要改革,要进步,要切切实实提高其教学质量,就要在素质教育之大环境中,依据新课程标准,改革音乐教学,积极踏实地探索中学音乐教法。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教育灵活多样,寓思想于教学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过去,为了搞“应试教育”,有些学校不重视音乐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的春天来了,音乐
教学受到重视、欢迎,有些地方甚至达到火热程度。
现笔者结合实际,就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教学视角的转变新课标要求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且有益于他们解决社会问题,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
因此,实施新课标,迫切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以多元的视角审视音乐教学。
现代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大量音乐资源。
诸如,礼仪音乐(节日、庆典、队列、迎送、婚丧)、实用音乐(广告、健身、舞蹈、医疗)、背景音乐(休闲、餐饮、影视),这些音乐同大家的生活密切相关。
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品位。
在具体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人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比如,我在一节音乐课上,让学生欣赏世界风光的幻灯片,要学生评价和修改里边的音乐音效。
学生积极性很高,这节课就上得非常生动有趣,篇三:《纲要》论文音乐教育改革论文《纲要》论文音乐教育改革论文:新背景下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思路摘要:音乐教育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体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
过去我们片面强调了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培养集中在音乐学的基本理论、音乐历史与文化、音乐表演的基本技能,歌唱、演奏、创编的能力,对音乐文献的熟悉等方面,忽略了音乐学习在开发潜能、完善人格、美化人生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纲要》;音乐教育改革;注重实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为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国去年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为我国的教育发展作了详尽的规划,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对我们解决当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当前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与
不足《纲要》在指出我国当前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时指出:“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办学活力不足”。
这也正是我国目前高校音乐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高等音乐教育由专业音乐学院、艺术学院和普通高校所开设的音乐院系两大块构成,其中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比较明显。
相当部分高校办学指导思想不够明确,专业教育理念僵化,学生素质不高,适应社会和就业能力不强。
在办学理念上,很多普通高校所设立的音乐系教材还是沿用专业音乐院校的教材和课程设置模式,办学特色不明。
未能很好地从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和需求,以及本院系自身的办学条件出发。
比如,目前我国开设音乐专业的不少高校都是由过去的师范大学、师范学院、师专等师范类院校延续发展而来的,这些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和各自的学科发展布局,增设了音乐学及音乐教育专业。
但相当部分院系,盲目追求“正规化”和所谓的“学术性”,丢掉了原师范教育的办学特点,未能正确处理“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关系,弱化了教师教育的服务意识和培养目标,忽视对音乐教师基本功的培养,学生毕业缺乏应对急速变化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能力。
在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的生源质量无法与专业音乐学院相比的前提下,办学模式大同小异,专业设置重复的培养现状使得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培养出来了大量同质化的、能力单一的毕业生,学生难以适应多元的社会需要,就业困难。
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思路如何解决普通高校音乐教育面临的这些问题,《纲要》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一)改革创新办学方向,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纲要》指出:要“促进高校办出特色。
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
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
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
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对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来说,音乐教学应强调与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着重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从各学校、各系科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重点建设和发展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在办学上突出各自的特色。
比如,我国的专业音乐院校,基本上都地处中心城市。
较少能有机会融入基层,深入民间,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亲近和了解不如地方普通高校方便。
而普通高校不少处于二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它们根植于地方,依附于地方经济与文化,接近于民众,贴近于民间,在挖掘、整理、保护传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这类高校则可强调教学中的地方性,立足于地方,服务于地方。
与地方音乐文化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独特的办学风格和特色。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人为本的通才教育《纲要》提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格局,怎么才能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成才和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人呢?这就要求我们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我们只强调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而忽略了音乐课程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只强调了非艺术化的讲解和说教,而忽略了音乐学习的联想、想象、创造、情感等审美体验;只强调了理论的灌输和技能的堆砌,而忽略了学生在音乐学习上的兴趣与爱好的培养。
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都是一专不多能,就业面窄,适应社会能力弱。
具体体现在,学科课程专业细分化倾向严重,课程愈分愈细,内容越来越专,缺乏相互交融整合,学生所学知识都是线型或块状的,知识与技能间缺乏互动。
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内容相对陈旧,几十年不变。
尤其是教学中重技术轻理论,重技巧轻艺术,重专业学习轻文化学习,
导致学生的学习难以摆脱纯技能学习的误区。
从教学模式上说,方法固化单一的手把手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及“填鸭式”的理论灌输方法难以突破。
面对这一情况,纲要指出:要“注重学思结合。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结合《纲要》的要求和社会需要,我们应突出强调重基础、宽口径、适应性强的“通才教育”。
在教学内容上应实现多元化,在课程设置上应重点强调实用性和创新性,不能一味地沿着专业音乐院校的路走,照猫画虎。
例如,开设跨学科教育类课程(如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等),增加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人文社会科学修养的选修课(如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学艺术史、外国文学艺术史、中西方文化之比较等),整合专业课程,加强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开设如声乐综合课、钢琴综合课等。
在授课模式上,要由传统的口传心授式转向师生互动的探究式。
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坛式”、“灌输式”甚至是“强制式”的教学格局中,教师处于主导《》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浅谈音乐教育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