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9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河流补给(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6-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
考点19: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河流补给(1)
(2017新课标Ⅰ卷)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

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

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

据此完成6~8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000毫米
B.约为2000毫米
C. 约为210毫米
D. 远小于210毫米
答案: C注意题干的关键词,“该流域”而不是“湖面”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盐湖面积变化取决于该流域的蒸发和降水,蒸发量大,则水域面积减小,降水量大,则水域面积增加。

题目中提到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蒸发量和降水量应一致,所以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和降水量数值差不多,约为210毫米,否则会引起盐湖面积的扩大或缩小。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答案: A此题需要区别理论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理论蒸发量大小与气温关系密切,实际蒸发量与下垫面关系密切。

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地势最高,坡度最大,下渗少,也最不利于截留地表水,地下水少,地表水向低处流走,故坡面地表水也最少,因此实际蒸发量最小;且由于该流域气候干旱,坡面没有植被生长,缺乏植物蒸腾。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下渗少,地下水埋藏深,此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答案: B 耐旱植物只能在坡面、洪积扇和河谷三地种植,不论在哪种植均会拦截到达盐湖的水量,破坏原有平衡,使湖水减少,但由于此湖水盐度已成饱和状态(材料中有关键信息:盐度饱和),所在湖水盐度并不会增高,只能使湖面缩小。

而湖水富营养化与氮磷物质相关。

故正确选项为B。

【点睛】由于气温高,理论上可蒸发量很大,但实际上,受到下界面影响,如岩性硬,地表水少,地下水埋藏深,实际蒸发量可能远远小于理论上的可蒸发量。

从该流域看,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流域多年实际蒸发量与该流域降水量相差不大。

(2016全国丙卷)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
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问题。

4.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答案:B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类似于水库的调节作用;雨季植被可以将吸纳的降水转化为地下水,旱季地下水补给河流水,使得河流径流量变化较小。

植被遭破坏后,涵养水源功能变差,降水更多地转化为坡面径流,转化为地下水的比例降低。

降水变率大小和植被状况关系不大。

河道淤积不会造成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

5.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降水量增加与否与植被变化关系不大,主要和大范围的大气运动有关;植被恢复后,植被涵养水源功能加强,降水下渗比例增加,坡面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由于植被增多和地下水增多,蒸发(腾)量增加。

6.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答案:D 由于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在植被恢复后,坡面下渗量增加,降水更多地转化为地下水后,通过地下水的形式补给河流。

从图中透水岩层和不透水岩层的岩层倾斜情况来看,更多的坡面降水通过地下水补给到乙河流,所以乙河流流量增加;由于植被恢复,降水转化为地下水的比例增加,而地下水并不是都补给给地表河流,所以甲、乙两河流的流量总体减少。

(2016江苏卷)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

读图回答问题。

7.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答案:D火灾后第1年,因森林植被遭受破坏,地表缺少植被保护,降水会很快汇集入河,使河流流量峰值较大,流速峰值较大且地表渗入地下的水量减少,年径流量也增大,同时因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火灾后第6年,森林植被逐步恢复,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上升,地表渗入地下的水量增多,使河流流量峰值减小,河水含沙量减少。

8.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A.蒸发
B.下渗
C.蒸腾
D.地下径流
答案:B 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能力,火灾前森林茂密,降落地表的雨水下渗较多,地
表径流相应减少;反之,火灾后森林稀少,降落地表的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相应增加。

(2016上海卷)“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

9.上海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坏境产生的影响还有
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
B.防止海水倒灌
C.减缓地面沉降
D.减弱酸雨污染
答案:C 海绵城市的建设,利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抬高地下水位,减轻因地下水过度使用而出现的地下漏斗区,利于减缓地面沉降。

选C正确。

10.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A.退耕恢复湿地
B.铺设防渗路面
C.完善排水系统
D.增加绿地面积答案:D 增加绿地面积,可有效的增强雨水的下渗,利于海绵城市建设;退耕恢复湿地,是湿地建设,并不利于雨水下渗;铺设防渗路面不利于雨水下渗;完善排水系统,是加速地表径流下泄,不利于雨水收集。

选D正确。

考点:考查水循环知识。

(2016天津卷)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

据材料回答问题。

11.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电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答案:D上游水电站蓄的水最终也会入海,不会明显减少入海水量,故A错误。

中游水土流失加剧会导致河水中泥沙含量增加,不会减少入海水量,故B错误。

黄河下游为地上河,下游降水量的变化对黄河入海水量影响较小,故C错误。

流域内用水量增加是黄河入海水量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故D正确。

12.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答案:B黄河入海水量减少,海水可能倒灌形成咸潮,入侵海岸地带、加剧三角洲地区土壤盐渍化,故A错误。

三角洲是河水挟带的泥沙在河口处沉积而成的,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则挟带的泥沙会相应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会减慢,故B正确。

入海口河水含沙量主要受流域内的水土保持情况影响,入海水量减少对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影响较小,故C错误。

河口处气候受入海水量减少的影响不大,故D错误。

(2015全国新课标I)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答案:D 通过简图可发现该模式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铺设此层利于让经过上层土层处理的雨水下渗,并把渗下的雨水导出流走。

故该雨水花园地下部分含水量变化很大,为保证地表植物生长,必须保持土壤合适的水分条件,覆盖树皮可达到此目的。

14.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 种植土层和砂层
C. 砂层和砾石层
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答案:B 雨水下渗后种植土层和砂层可对雨水直到过滤作用,达到在一定程度上净化雨水的作用。

B正确。

15.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 保护生物多样性性
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 调节局地小气候
答案:C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回收利用雨水,同时因减小了地表径流,可有效起到降低暴雨后城市内涝的频率和程度。

故C正确。

考点:水循环
(2015全国新课标II)圣劳伦斯河(图3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

图3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据此完成9~11题。

16.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
答案:C 根据蒙特利尔气候资料可以看出,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月份从12月到次年3月,可以得出蒙特利尔河段结冰期为4个月,答案选C。

17.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答案:B 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冬季不易出现结冰现象,故答案选B。

18.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①加深河道②绿化河堤③分段拦冰④拓宽河道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C 分段拦冰,可以避免浮冰过度聚集而抬高水位,通过拓宽河道,可以降低水位,以减少凌汛的发生,减少对沿岸地区造成危害,故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河流水文特征和凌汛的知识。

19.(2015上海卷)罗讷河源自阿尔卑斯山脉,流经法国东南部,注入地中海。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讷河流域具有较强的径流调节能力,如
上世纪80年代,罗讷河上游出现百年一遇的大洪
水,洪峰流经里昂以上河段后,干流径流量在短期
内从3250 m 3/秒减少到2 450 m 3/秒。

材料二 500多公里的罗讷河上曾有20多座水电
站,为河流水能梯级开发的“世界之最”。

然而,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开始拆除水坝和河堤,恢
复河漫滩湿地。

(1)说明洪峰在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得到有效削减
的自然环境原因。

(2)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一般在春季会出现汛期,而
河口地区夏末通常会出现枯水期,从河水补给的角
度分析其主要原因。

(3)解释法国拆除部分水电站的可能原因。

【答案】(1)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沿岸附近分布有较
大面积的沼泽与湖泊,可以起到积蓄径流、削减洪峰的作用。

(2)上游春汛原因:罗讷河里昂以上径流补给部分依靠阿尔卑斯山的积雪融水,春季温度升高积雪融化,形成汛期。

河口枯水期原因:罗讷河下游的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该地区多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干旱少雨,径流获得的补给减少,形成枯水期。

(3)随着人们对河流生态保护意义认识的逐步提高,上世纪80年代开始,罗讷河整治进入以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为中心的时代;同时核电逐步成为法国的主要能源,具备了拆除部分水电站的条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湿地的意义、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等,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1)由图可知,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有较大面积的沼泽和湖泊,具有调蓄径流的作用,可以削减洪峰。

(2)罗讷河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的补给水源不同,上游存在积雪融水补给,下游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

图示河流上游地区纬度较高且附近有山地,该地冬季的积雪到次年春季融化,形成春汛;该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河流得不到有效补给,故河口地区夏末出现枯水期。

(3)法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中,核电占比重较高,随着核电的大规模使用,对水电的依赖程度降低,同时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河流流域生态得以恢复(需要拆除水电站)。

【备注】无
[2014·四川卷]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

图5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

读图回答11~12题。

法国罗讷河示意图
20.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A.湖泊水B.地下水C.冰雪融水D.沼泽水
答案:C[解析]主要考查河流补给来源。

结合图中降雨量可知,该区域降水较少,位于我国较干旱的西北地区。

该区域的河流夏季补给主要是雨水和冰雪融水。

21.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A.地表风沙少B.山麓青青草C.树上柑橘红D.草场牦牛跑
答案:B[解析]主要考查区域特征。

结合上题分析,该区域位于西北地区。

山麓地区水资源较丰富,草类茂盛,地表风沙多;柑橘主要生长在亚热带地区;牦牛生活在青藏高原上。

(2014年高考上海卷)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

22.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A.1~2月
B.3~4月
C.6~7月
D.11~12月
答案: C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水补给湖泊水的时间。

【解析】湖泊对河流具有调节作用,即枯水期向河流排水,
洪水期具有蓄水的作用,因此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应发生
在河流的洪水期,C选项符合题意。

23.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A.冰川、地下水
B.雨水、地下水
C.雨水、海洋水
D.海洋水、冰川答案: B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的补给类型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水体与长江水、洞庭湖水都具有互补的作用,因此排除冰川水、海洋水,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24.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
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
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
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
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
答案: D
【考点】本题考查湖泊对河流径流的影响。

【解析】由18分析可知,湖泊对河流具有调节作用,因此“大规模退耕还湖”将扩大湖泊的调节作用,即丰水期蓄水作用(a)变大,枯水期补给长江水(b)变大,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

(2013年高考山东卷)图1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回答1~2题。

25.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答案: C
【考点】流域开发的影响
【解析】从图a可以看出:从Ⅰ到Ⅲ三个阶段,居民点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从而造成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下渗减少,使地表径流增加;降水量与蒸发量主要决定于气候,与流域开发关系不大。

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

26.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1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答案: C
【考点】植被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解析】植被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

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植被覆盖率越低,地表径流越大,即图中流量越大。

因此Ⅰ到Ⅲ三个阶段对应的径流量变化应该是③②①。

(2013年高考大纲卷)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

2009年雨季,乙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

据此完成3~4题。

27.甲、乙两水库上游流域()
A.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B.自然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
C.降水集中于7、8月份D.位于半干旱地区
答案: C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特征。

【解析】太行山位于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之间,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这两条间歇性河流,应发源于太行山,因此河流补给以雨水补给为主,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属于半湿润地区;受锋面雨带影响,降水集中在7、8月份,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

28.2009年雨季,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
A.几乎没有降水B.植被截留降水
C.降水大量下渗D.人工拦截径流
答案: D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水库水量的因素。

【解析】甲、乙两水库相邻,因此自然特征应该相似。

因此在雨季乙水库入库水量较大的情况下,甲水库无入库水量应该是由人为原因造成,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

29.(2013年高考广东卷)图3为1950~2007年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

读图推断该水文站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图3
A.流域工业用水的增加
B.流域降水量的增加
C.上中游水库的增建
D.中游水土流失的加剧
答案: C
【考点】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950-2007年期间径流量及输沙量都呈减少趋势,说明黄河下游地区水量减少,输沙量减少。

如果流域内降水量增加,流量应该增大,选项B错误;中游水土流失加剧,输沙量应该增大,选项D错误;流域内工业用水的增加,可以减少下游的径流量,径流量与输沙量的减少应该相持平,但是图示输沙量减少多,所以最重要的原因是上中游地区水库修建截留了大量的地表径流,泥沙在库区淤积,河流输沙量减少,选项A错误,选项C符合题意。

(2012年高考真题天津卷)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图1),回答第1题。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30.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1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 a 增加
B. b 增加
C. c 减少
D. d 减少
【考点】本题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属于基础知识。

【解析】城镇建设中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从而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同时由于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使城市的蒸发量增加。

【答案】B
31.(2012高考真题广东卷)图2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

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考点】湖泊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

【解析】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即入湖径流量应大于出湖径流量,结合图中信息尽可判别出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续集作用的时段为①③。

【答案】C
(2012年高考真题上海卷)下图表示某河流水文测站春夏秋冬四季气温、降水量和径流分配状况。

回答9~11题。

32.该河流可能分布在
A.恒河流域
B. 尼罗河流域
C. 长江流域
D. 亚马孙河流域
【考点】本题河流径流量的及其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判断河流的位置。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一年中的最低气温在0°C以上,又低于15°C,且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径流量与降水量大致呈正相关,汛期出现在降水丰富的夏季,表明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此C项正确。

恒河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尼罗河主要流经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亚马孙河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都不符合图中信息,因此A、B、D项错误。

【答案】C
33.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 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B. 雨水补给
C. 地下水补给
D. 湖泊水补给
【考点】本题考查了河流的补给方式,属于基础知识。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的径流量与降水量大致呈正相关,表明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是雨水,因此B项正确。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多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春季有一个汛期,如我国的东北地区的春汛(夏汛是雨水补给为主),因此A项不符合图中信息,是错误的;地下水补给和湖泊水补给的季节变化较小,因此C项和D项都不符合图中信息,是错误的【答案】B
34.该地河流的径流量最低的月份出现在
A. 1月
B. 2月
C. 11月
D. 12月
【考点】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但难度较小。

【解析】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是雨水,因此该河流的枯水期出现在降水最少的冬季(1月),因此A项正确。

【答案】A
(2012高考真题全国卷新课标)图1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4~5题
35.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考点】本题考查径流曲线的变化特点。

【解析】从图b 可以看出甲、乙两水文站均出现洪峰,但乙水文站比甲水文站径流曲线平稳,由此判读暴雨对甲、乙两水文站均有影响,且湖泊对河流发挥了调节作用。

若暴雨出现在①地、②地、③地,甲水文站不会受到暴雨影响,即甲水文站不会出现洪峰,排除法即可选择。

【答案】D
36.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考点】本题考查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
【解析】湖泊对河流具有调节作用:丰水期时,湖泊会把河流的水存在的湖里,而在枯水期,河流水少时,湖泊又会把湖里的水往外放,因而位于湖泊下游的河流流量曲线将变得平稳。

从图a中可以看出甲水文站位于湖泊和乙水文站上游,从而使得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

【答案】C
37.(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广东卷)卫星遥感监测显示,1999~2008年青藏高原上的色林错湖面扩大了约20%,主要原因是
A.冰雪融水增加
B. 冻土面积扩大
C.青藏高原抬升
D. 湖面蒸发增加
【答案】A
【解析】色林错湖扩大的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上高山融水增加而导致水位上升.故选A. 38.(2009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卷)我国河流的枯水期一般出现在冬季,河水流量和水位变化都很小。

该时期河流水量最稳定的补给来源是
A.大气降水B.地下水C.湖泊水D.高山冰川融水,
【答案】B
【解析】由题干该时期是指冬季,冬季大气降水量少,湖泊水位也较低,高山冰川由于冬季气温低不融化,地下水位变化受季节影响小,因而冬季河流水量最稳定的补给来源是地下水。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河流的补给类型在不同季节的补给特点。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

读图1,回答1~2题。

流域内循环
流域间循环
图1 某地水循环示意图
39.(2009年高考广东地理单科卷)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答案】B
【解析】先从图1中找到最容易的环节突破,由②和地下水共同流向地表水体,可推出②是地表径流,又由①是位于水汽输送和②地表径流之间,则可知①为降水,③位于地表水体和水汽输送之间,即为蒸发,剩下④即为跨流域调水。

40.(2009年高考广东地理单科卷)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A.取水——保护水源地B.输水——一减少过程损耗
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答案】D
【解析】取水需要保证水质,则得保护水源地,从丰水区输水到缺水区的过程要尽量减小过程中损耗,提供输水的效率,随着经济发展,人类需水量越来越大,水资源严重不足,所以需节约用水,综合利用,提高利用率,排水则需要注意防止水污染,除了当地污染还需考虑由于水体的流动对下游地区的污染,即D项不够恰当。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水循环及其各个环节的利用。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图)l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

读图1,完成2~4题。

41.(2009年高考海南卷)图中信息表明
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
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
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
D.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
【答案】C
【解析】据图a逐月入库水量判断,1--7月入库水量先降后升,考虑径流相对降水时间滞后特点,说明降水量并非逐月增加。

7-10月入库水量下降明显,但库区月均水位变化不大.冬春季节入库水量小且变化不大,但库区月均水位显著降低,说明出库水量增加。

6-12月水库水位变化不大且略有下降。

【考点定位】降水对径流量大小影响,水库的调蓄作用。

42.(2009年高考海南卷)对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
A.降水量少B.入库水量少
C.蒸发量大D.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
【答案】D
【解析】5月水库水位陡然降低尔后迅速升高恢复,表明受人为影响,相对而言,蒸发量大导致水库水位降低持续时间会更长一些,水位下降缓慢一些,降水量少影响水库水位变化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