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三章(课堂PPT)
《老子》三章教学课件
后期楚国人,曾任“周守藏之史”,与 孔
子同时而年长于孔子,为道家学派的创
始人,作《老子》(又称《道德经》)。
以“道”为核心:老子认为“道”是天 地万物的本源,是万物存在与变化的普 遍原则和根本规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自然。(第二十五章)
“道 ”在《老子》中出现七十多次。
——第八十章
独特的美学观:真正的美是自然本身,要 通过“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方法体现。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本章用水性来比喻上德者的人格。水最显 著的特性和作用是:1、柔。2、停留在卑下 的地方。3、滋润万物而不与相争。
辩证法思想是其思想精髓: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第其无以易之。 ——第七十八章
“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二章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 ——第四十八章
“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不用。使民 重死而不远徙。……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 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本文选的三章,篇幅都不过数十字,可谓文字简 洁。然而文章的内涵却极丰富,阐述怎样知人、怎样 做人的道理,言近旨远,见解深刻。
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
知,病。夫唯病病,是以
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
病,是以不病。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是知也。
苏格拉底说:知道自己不知 道。
说的是同样的道理:人要有 自知之明,并诚实的检视自 己,以求自我改进。
一、韵散结合的特殊文体 文句大体整齐,随文成韵,规则不一。
《老子》三则ppt课件
;.
12
第八章·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 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到达至高之善、最接近“道”的人就如同水一样。水滋润万物,却不
与万物争利益。居处人们所厌恶的地方,所以离“道”很近。安居在自己
应处的地方;内心宁静清廉;结交善良之人;与人言谈以诚相待;为政像
;.
3
老子的长相
《朱韬玉札》及《神仙传》: “老子,楚
国苦县濑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伯阳,一
名重耳,外字聃。身长八尺八寸,黄色美眉,长
耳大目,广额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
贯通的纹路),日角(额骨中央部分隆起,形状如日。旧时相术家
认为是大贵之相)月悬(指额骨如半月之形。相法认为极贵之相)
,鼻有双柱,耳有三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
;.8ຫໍສະໝຸດ 陈鼓应著《老子注释及评介》书影
;.
9
《老子》三则
;.
10
;.
11
老子其书
老子的著作《老子》, 也叫《道德经》。共八十一章 ,上篇《道经》1—37章,下 篇《德经》38—81章。
它是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学
著作,文章短小精悍,道理精 微。多用比喻手法、排比、对 比手法使说理生动、有气势, 充满辩证色彩。其作品的精华 是朴素的辨证法,认为天地万 物都是相反相成,相互转化的 。
老子
;.
1
一、老子其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一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
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
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做过周朝
的守藏史。晚年在陈国居住,后出
老子
关赴秦讲学,不知所踪。
2024版老子及《老子》三章课件
老子及《老子》三章课件目录•老子及《老子》概述•《老子》第一章解读•《老子》第二章解读•《老子》第三章解读•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应用•老子及《老子》影响与传承01老子及《老子》概述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
与庄子并称“老庄”。
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
函谷关守将尹喜,久仰老子大名,真诚邀请老子在函谷关小驻。
老子在函谷关留下五千言《道德经》后,飘然西去,不知所踪。
《老子》又称《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
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
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老子》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
《老子》成书年代历来有争议,根据现有史料推断,成书年代不会晚于战国中期。
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自魏晋以来,《老子》传本益多,唐代韩愈说《老子》之书“其说驳杂”,大概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010204《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
“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
“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三章(课堂PPT)
作者逸事
又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六合之中,天地人物存 焉。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伦,物有物性。有天道, 故日月星辰可行也;有地理,故山川江海可成也;有人伦, 故尊卑长幼可分也。有物性,故长短坚脆可别也。”老聃 问道:“日月星辰,何人推而行之?山川江海,何人造而 成?尊卑长幼,何人定而分之?长短坚脆,何人划而别 之?”先生道:“皆神所为也。”老聃问道。“神何以可 为也?”先生道:“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故可为 也。”老聃问:“神之能何由而来?神之功何时而备?” 先生道:“先师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 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 于是视物而思,触物而类,三日不知饭味。
一日,商容教授道:“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 本。”老聃问道:“天为何物?”先生道:“天者,在上之清 清者也。”老聃又问:“清清者又是何物?”先生道;“清清 者,太空是也。”“太空之上,又是何物?”先生道:“太空 之上,清之清者也。”“之上又是何物?”“清之清者之上, 更为清清之清者也。”老聃又问。“清者穷尽处为何物?”先 生道:“先贤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 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仰头 观日月星辰,低首思天上之天为何物,彻夜不能寐。
返回
作者介绍
《史记》载(老子)“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国
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老子曾担任 “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 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 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 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史记》)。
作者逸事
又一日,商先生教授道:“君者,代天理世者也;民者,君之所御也。 君不行天意则废,民不顺君牧则罪,此乃治国之道也。”老聃问道:“民 生非为君也,不顺君牧则其理可解。君生乃天之意也,君背天意是何道 理?”先生道:“神遣君代天理世。君生则如将在外也;将在外则君命有 所不受。君出世则天意有所不领。”老聃问道:“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 功,何以不造听命之君乎?”先生道:“先圣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 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 于是求教相邑之士,踏遍相邑之土,遇雨不知湿,迎风不觉吹。
老子三章ppt课件ppt
《道德经》概述
《道德经》共81章,分道经37章、德经44章,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 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
主张“无为而治”,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辩证法的思想。
对中国古代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老子思想在后世的影响与价值
01
对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影响
老子三章ppt课件
目录
• 老子及其思想简介 • 老子三章精选与解读 • 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案例 • 总结与反思
01
老子及其思想简介
老子的生平与背景
老子,即李耳,春秋末期哲学家 、思想家、教育家,道家学派创
始人。
生于周朝末期,曾在东周王室担 任守藏室之史,相当于国家图书
馆管理员。
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 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
俭以养德
老子的“俭以养德”思想,在环保和社会责任领域,倡导 简约生活、绿色消费,既有利于个人品德的修养,也有助 于减轻环境压力。
04
总结与反思
老子三章的核心思想回顾
道法自然
老子主张顺应自然,不做强制干预,让事物按照自然的规律发展。 这种思想强调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提醒人们不要逆天而行。
无为而治
老子倡导无为而治,即不要过分干涉,让事物自然发展。这并不意 味着什么都不做,而是指在做事情时要遵循自然的节奏,不强行干 涉。
天地的无情
老子借天地之不仁,表达 宇宙自然法则的公正无私 。
万物平等
天地看待万物如同刍狗一 般,无亲疏贵贱之分,强 调万物平等观念。
顺应自然
人们应顺应自然法则,不 抱持私心成见,才能与自 然和谐共处。
第三章:上善若水
水的品质
《老子》PPT课件统编版8
背景:
老子生于春秋末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式微,各诸侯为了争 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 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老子以自己的生活体验、王朝的兴衰 成败、百姓的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 主张。
翻译: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偏执己见的 人不能明察,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 功,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长久。用道的观点来看,(这些行为)就 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
第二章重在“修身”。“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是对日常生活现 象的观察,其中蕴含着自然之理。为了显得高就踮起脚尖,这样立 不久;为了走得快就跨步(迈大步)前进,这样走不远。这与“飘 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的意思相似——急于表现、贪功冒进是 没有好结果的。由此,作者指出了四种相似行为的不良后果:“自 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认为这些做 法像剩饭和赘瘤一样令人讨厌,有道之士不会这样。
但强行者求道不息,身死道存,与道同在,才称得上“寿”,即不朽。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合抱的大木,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
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
3、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与《易经》《论语》一起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2)其未兆易谋: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 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他认为一切由道生出。
答案:
按照这样理解,知足者不失其所,强行者死而不亡,后文亦可通。
(1)自胜者强
(形容词,刚强)
语文(基础模块)第十三课_《老子三则》PPT
古典诗文诵读
《老子》三则
问题:大家听完故事有何感想呢?
点击图片回目录页
(1)做事要善始善终,持之以恒。从小事做起,积少成多。
(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 重视积累,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老子认为,凡成就大事者,必从小事做起,大的事物总是由小事发 展起来的,任何事物的出现,总有自身生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人们 应该了解这个过程。
古典诗文诵读
《老子》三则
点击图片回目录页
(2)事物两面性是相对存在的,要如何来把握呢?
在前面关于事物两面性的解说中,我们一起认识了阴阳的分类, 并认识到了两面性是相对的,也是动态存在的。要真正地把握好两面 性,首先要树立一个全局观念,就是“合二为一”的观念,其次用三 分法的思维来作判断。三分法就是要灵活地掌握事物两面性变化的条 件,灵活进行区分。当我们都善于用三分法来认识世界时,属于中国 人特有的太极思维就形成了。
《老子》三则
点击图片回目录页
文意解析:
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是吉凶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的。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祸和福都是命运的安排,并且认为福是无法创造 的,祸是难以避免的,这是比较消极的人生观。
其实,老子所说的福与祸我们可以解读为吉与凶的观念,吉就是对我 们自己有利的情况,凶则相反。没有永恒不变的吉与凶,人们应该遵循 “道”即客观的自然规律去趋吉避凶,超越吉凶。
《老《子老》子三》则三则
点击图片回目录页
古典诗文诵读
《老子》三则
点击图片回目录页
背诵课文
古典诗文诵读
《老子》三则
点击图片回目录页
《老子》三则
(一)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 后相随,恒也。(第2章)
老子三章节PPT课件
三、老子思想及其影响
• 道与德密不可分,二者是体与用的关系。道是德的根据,德是道在事物中的具体 表现
第6页/共9页
三、老子思想及其影响
• 道的基本特性就是自然和无为。 • 道的运动方式就是“反”
第7页/共9页
四、课后思考
• 谈谈你对老子思想的认识。
第8页/共9页
谢谢您的观看!
第9页/共9页
二、文本解析
• 译文二:运用道法的德政一旦形成了安定的习俗(法规)就容易持守,德政决策 不应依靠兆卜之术,而适合用分析谋划的智慧方式。德政一旦脆弱、力微,就容 易导致社会叛乱、瓦解。解决该问题的政治作为方式是不推动私有化,施政要在 天下未乱之前。合抱的大树,生于微弱的小苗。九层的祭祀高台,起于一层层垒 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一步积累。
一、老子简介
• 道教称老子为太上老君。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一名重耳,又号老聃,春 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 邑曲仁里人),曾做过周 朝的守藏史,著《道德经》 五千言。后世道教将他尊 奉为祖师。
第1页/共9页
二、文本解析
• 译文一: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美的时候,丑就出来了;天下的人 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善的时候,恶就产生了。所以,有了“有”,才产生 “无”,有了“无”,才产生“有”,“有”和“无”是互相对立而产生。 有了困难,才懂得容易,感到容易,才知道困难。困难和容易是相互矛盾而 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才能够体现;高和下,互相对照才有了分别; 音和声,由于对立才显得和谐动听;前和后,彼此排列才有顺序。
•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自然法则来对待世事,警戒自己,他不是用空洞的 语言来教训别人。这就像天地一样让万物按照自然发展而生长,他滋养了万 物并且不横加干涉,抚育了万物而不自夸自傲,万物靠它生长但它并不据为 己有。它为世间万物立下显著功勋却不自局其功。正因为他不居功自傲,所 以他的功绩就不会、文本解析
老子道德经简介ppt课件
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
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 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 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
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
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 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 通过“有声”、“有色”的艺术,而进入 “无声”、“无色”的艺术深层境界,才 是至美的境界。
外国人即使不懂中文,也能从译文感知“最高 哲学”的所在,可见老子的表达有一种“骨子里” 的高度。有一段时间,德国人曾骄傲地说:“全 世界的哲学都是用德文写的。”这当然是故意的 自我夸耀,但平心而论,回顾以前几百年,德国 人也确实有说这种“大话”的底气。然而,当他 们读到老子就开始不说这种话了。据统计,现在 几乎每个德国家庭都有一本老子的书,其普及度 远远超过老子的家乡中国。
• 。“弱者道之用”,是说“道”在发挥作用的 时候,用的是柔弱的方法,这不完全是消极的, 同样也有积极性的一面,道创造万物,并不使 万物感到有什么强迫的力量,而是自然而然地 发生和成长。用弱和用强,也就是是“无为” 和“有为”的区别。
道德经第四十章
•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 有,有生于无。
• 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 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 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 的无形质。
• 一是说矛盾着的对立物各自向着自己的对立面 转化;二是说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循环往复。 其实这两种解释意思是相同的。因为老子承认 运动,承认运动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道德经第二章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 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 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 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 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 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 以弗去。
《老子道德经》PPT课件
上善若水
六曰 透明 虽然也有浑水、污水、浊水,但污者、臭者非水,水 本身是清澈、透明的。它无颜无色、晶莹剔透;它光 明磊落、无欲无求。惟其透明,才能以水为镜,照出 善恶美丑。人若修得透明如水、心静如水,善莫大焉。
名家议《道德经》
老子思想集大成的《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 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德]尼采 (1844-1900)
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鲁迅
《老子》说:“知其白,守其黑。”这句话向我们揭示了 这样一个人人都知晓的、但鲜能真正理解的真理:了 解自身的清白,却坚守自身的昧墨。甘于做天下的低 谷,才能永操内德的充实,而回归于浑朴。[德]海德格 尔(1889-1976)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二曰 齐心
水的凝聚力极强,一但融为一体,就荣辱与共,生死 相依,朝着共同的方向义无反顾地前进,故李白有“抽 刀断水水更流”之概叹。因其团结一心,水威力无比; 汇 聚而成江海,浩浩淼淼,荡今涤古;乘风便起波涛, 轰轰烈烈,激浊扬清。
上善若水
三曰 坚忍
水至柔,却柔而有骨,信念执着追求不懈,令人肃然 起敬。九曲黄河,多少阻隔、多少诱惑,即使关山层 叠、百转千回,东流入海意志何曾有一丝动摇,雄浑 豪迈的脚步何曾有片刻停歇;浪击礁石,纵然粉身碎 骨也绝不退缩,终将礁岩撞个百孔千疮;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咬定目标,不骄不躁,硬是在顽石身上凿 出一个窟窿来,真可谓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 坚”。
《老子》课件(共30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
一、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春秋末期 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 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 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 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 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 要来源。《道德经》分《道经》、《德经》两篇, 《道经》谓体悟道之所传,《德经》谓先修自身心 意。
强行者有志。不失其 长久。
所者久,死而不亡者 寿。
④死而不亡者寿: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意 思是,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长存,这就是寿。
三十三章 读老子作品,品思想精髓
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知人者智,自知
能够了解、认识别人的是智慧的,能
者明。胜人者有力, 够了解、认识自己的才是高明的。能够战
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胜别人的人是有力的,能够克服自身弱点
六十四章 读老子作品,品思想精髓
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其安易持,其未
当局面安定时容易把持,当事情还
兆易谋。其脆易泮, 其微易散。为之于未
未显露迹象时容易谋划。当事物脆弱时 容易分开,当事物细微时容易消散。做 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时就处理妥当,处
有,治之于未乱。合 理事情要在祸乱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你言我语谈收获:
把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辩证观点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请 你说说围绕学习、读书、交友等具体事件,该怎样正确对 待“有”和“无” 呢?
二十四章 读老子作品,品思想精髓
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企者不立;跨 ①企者不立: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简介
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 战,统治者贪求无厌,无德无能却好大喜 功,强作妄为。使百姓饥寒交迫,疲于奔 命。结果劳民伤财,造成人民的灾难。在 这种情况下,老子针对统治者的治国方略, 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呼吁统治者要 “无为”,不要过多干涉百姓生活。
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含 有“不妄为”“不乱为”,要顺应客观态 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杨艳飞
老子
▪ 老子与现代生活 ▪ 老子其人
2
教学目的
使学生正确了解老子 思想内涵,科学地继承中 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华,
提高自身人文素质。
返回
教学重点
一、对老子二章所阐 释思想的深层认识。
二、关于文中所论美 丑、善恶、有余和不足的 认识。
返回
作者简介
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 邑东)人。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曾任周守藏室之史(或称柱 下史)。相传孔子适周,曾向他问礼。后弃官归隐。老子是道 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世与庄子并称“老庄”。其思想核心是 “道法自然”,“主张贵柔守雌,无为而治”。
数千年来,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中 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深刻的 影响。
返回
老子三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 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 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 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 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 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返回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 多则惑。
译:委屈反能保全,屈就反能伸展,低洼得 以充盈,破旧反而生新,少取反而多得, 贪多反而迷惑。
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
译:圣人掌握万事归一的法则,可以治理 天下。
10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 有功;不自矜,故长。
译:不单凭自己所见,反能看得清楚;不自 以为是,反而受尊敬;不自我夸耀,反能 见功劳;不自高自大,反能长久。
返回
内容述评
内容分两层:第一层集中鲜明的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 思想。他通过日常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阐述了世间 万物存在,都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 系,论说了对立统一的规律,确认了对立统一的永恒的、 普遍的法则。 在前一层意思的基础上,展开第二层意思:处于矛 盾对立的客观世界,人们应当如何对待呢?老子提出了 “无为”的观点。此处所讲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 随心所欲,而是要以辩证法的原则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 帮助人们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他 以圣人为例,教导人们要有所作为,但不是强作妄为。
15
16
艺术赏析
一、韵律美
句式长短搭配,讲究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
如本课第一章:其中的“生”、“成”、“形”、“盈”、
“恒”都是eng韵,读起来铿锵有力,顺口好记。
二、喻像美
《老子》是论说抽象道理的,而其中经常采用比喻的手法,
借物说理,使文章生动形象、简洁直观。如本课第二章:用张
弓来比喻自然法则,进而阐释自己的思想观点,极其形象生动
教学 教学 作者 目的 重点 简介
背景 简介
译文
内容 述评
艺术 赏析
思考 练习
资料 链接
退出
译文
如果天下人都知晓美的事物之所以为美,这就 有了丑;都知晓善的事物之所以为善,这就有了恶。 有和无相对而生,难和易相反相成,长和短相形而 见,高和下相对而显,音和声相配而和,先和后相 邻而随。这些都是永恒不变的道理。因此,圣人用 “无为”的态度处理世事,实行正己正人 “不言” 之教化。任凭万物自作自息而不去强力主宰;万物 生成不据为己有;有所作为,但不因之而自恃;成 就大事而不居功。就是因为他有功而不自居 ,其功 就永恒不灭。
11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正因为不跟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和他
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古人所说的“委曲可以保全”等话,怎
能会是空话呢?实在能使人得到保全!
12
▪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 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 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返回
作者介绍
《史记》载(老子)“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国
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老子曾担任 “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 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 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 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史记》)。
13
▪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 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 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 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 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 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 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 出来的。
14地揭示出深刻的哲理。Fra bibliotek三、结构美
时而整齐统一,时而错综变化,令人目不暇接。如本课第
一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已”这一
句本可以采用整齐句式“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皆
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但是,作者为避免结构呆板,变化
一下说法,使句子具有错综美。
返回
资料链接
作者介绍 作者逸事 教学参考 补充注释 扩展阅读 相关图片
《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虽仅五千言,却
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 “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 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 “道”是世界的本源。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 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老子》,亦称《道德经》,道家学派的经典。今通行本 分上、下二编八十一章(《道经》三十七章,《德经》四十四 章,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两种本 子,则《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相传为老聃所作,今 人认为可能编定于战国中期,但基本保留了老子本人的思想。 《老子》语言朴素流畅,多用排比韵语,音调谐婉,便于记诵, 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与系统的思辨性,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 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