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老子》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的核心是“道”。
“道”是自然规律,自然 法则,天地万物的本源,并有 自己的运行规律。所以道又可 称为“天地之始” “万物之 母”“众妙之门”“万物之 宗”。
《老子》论“道”,突出 的是“自然”,即把“自然” 看成是万事万物的最高法则。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 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曾担任“周藏室之 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 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 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 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 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 去”,最终成了隐士,“莫 知所终”。
《道德经》又名 《老子》,文约义丰, 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 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 “道生万物”的宇宙生 成说,宇宙是一个自然 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 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 律发展变化的,而“道” 是世界的本源。
本章讲的是“人格”。其中“大 成”、“大盈”的人格形态;“若缺”、 “若冲”、“若屈”、“若拙”、“若 讷”的外在表现,都是说明一个完美的 人格,不在外形上表露,而为内在生命 的含藏内收。
Baidu Nhomakorabea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①, 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 之木,生于毫末②;九层之台,起于累土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④。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⑤。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 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⑥,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 而不敢为⑦。
[注释]
1、枉:屈、弯曲。 2、敝:凋敝。 3、抱一:抱,守。一,即道。此意为守道。 4、式:法式,范式。 5、见:音xian,同现。 6、明:彰明。
7、伐:夸。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 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 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 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 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 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 能与他争。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 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第二层意思:处于矛盾对立的客 观世界,人们应当如何对待呢?老人提 出了“无为”的观点。此处所讲的“无 为”不是无所作为,随心所欲,而是要 以辩证法的原则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 帮助人们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 发展的规律。他以圣人为例,教导人们 要有所作为,但不是强作妄为。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①则直,洼则盈,敝② 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 ③为天下式④。不自见⑤,故明⑥;不 自是,故彰,不自伐⑦,故有功;不自 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 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诚全而归之。
5、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曰:不违反规律妄为,就没有什 么事是 不能做好的。老子还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 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也就是说管理者治理企业, 不可以违反 规律妄为滋事,如果管理者经常大胆妄 为,不断滋事以彰显自己的权势,企业就 难以治理。 老子总结说“为无为,则无不 治。”管理者的行为 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 恣意妄为,要实事求是地寻 求现实可行的 道路,才能“无不治”。老子还强调: “上士闻道勤而行 之”。把握了规律就用以指导实 践, 而不是用于空谈。 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 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的最终要 求的 是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也就是所 谓的“顺其自然”、 “因势利导”。
3、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
能蔽而新成。
老子曰: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 境地。因为没有达到满盈的 程度,所以能够在 事物趋于破旧的时 候浴火重生。老子认为“物 壮则老, 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发展壮 大而达到满盈的程度,就必然逐渐走 向衰老死 亡,就是说它渐渐不再近于 道了,不近于道就 会早衰亡。因此领 导者不应当过分追求壮大, 使事物趋于满盈而过早走向死亡。反而应当注 意发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 不至于过 早满盈的程度,因而能够从 容创新,使事物在 破旧死亡之前能够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而处于有 足够发 展空间的新状态,因而能够继续发 展。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 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于 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 处。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知足之足,常足矣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 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
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 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 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 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 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 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本章讲个人修养与自我设计的问题,主 张人们要丰富自己精神生活的一系列观点。 在老子看来,“知人”、“胜人”十分重要, 但是“自知”、“自胜”更加重要。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 讷。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 正。
大的成功也好像还有缺陷。人们做事不 能追求十全十美,因为十全十美是一种极端 状态。用这种方法来做事,或评价他人,就 不会产生弊端。大的盈满好像还有空余,没 有达到满则溢的程度。这样的好处是你的利 益不会穷尽。比较直的线或较平的面,看上 去好像不太平直,似有弯曲;能工巧匠好似 有点笨拙;能言善辩之士,看上去有点讷涩。 这不是说你看问题不能仅看表面,而是说要 把握事物发展的度,不要让它向坏的方面转 化,高人们都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们若拙、 若讷。安静胜过狂躁,寒冷胜过炽热,清静 无为是治世之正途。你满心想着富国强兵、 建立霸业,会把天下搞乱。
作品鉴赏 本章内容分两层次。 第一层意思:总结了自然现象及日 常生活经验中矛盾对立面相互依存乃至 转化的例子,集中鲜明的体现了老子朴 素的辩证法思想。他通过日常的社会现 象与自然现象,阐述了世间万物存在, 都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的关系,论说了对立统一的规律,确认 了对立统一的永恒的、普遍的法则。
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好的, 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善何以是善,也 就知道了什么是不善。所以,有无由互相对 立而产生,难易有互相对立而形成,长短由 互相对立而体现,高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 音声由互相对立而谐和,前后由互相对立而 出现。因此,“圣人”用“无为”去处事, 用不言去教导,任凭万事万物生长变化,而 不开创它。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 动了万物(的发展),而不以为恩泽在己, 功成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所以他的功 绩才不会失去。
8、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曰:治理大的国家就好像煎 小 鱼那样。也就是说领导者不可乱加干扰, 要按照火候来照料,绝不可以 还不到时 候就乱翻乱搅,把小鱼都搅 糊了。领导 者治理一个组织,也必须 像煎小鱼那样 谨慎从事,绝不可不到时机就胡搅乱作 把事情搞糟。 文景之治即是明证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曰:话说多了,就会一再遇 到无言 与对的尴尬,倒不如信守中道而寻找中的的 办法。认为“希言自然”,少说空话是本 应 如此的事。重要的是“从事于道 者,同于 道”,能够得当地把握住中正之道,“允执 其中”,顺从于道,才 能成大事。所以认为 与其多说空话而 一再穷尽困窘,还不如信守 切中于道的原则而能够真正办实事。
[注释]
1、其脆易泮:泮,散,解。物品脆弱就容易
消解。 2、毫末:细小的萌芽。 3、累土:堆土。 4、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一说是二十九章错 简于此。 5、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此句 仍疑为二十九章错简于本章。 6、学:这里指办事有错的教训。 7、而不敢为:此句也疑为错简。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不出户,知天下。 昭昭:智巧光耀的样子。 昏昏:愚钝暗昧的样子。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察察:严厉苛刻的样子。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闷闷:纯朴诚实的样子。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 有力,自胜者强①。知足者富,强 行②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 不亡③者寿。
[注释] 1、强:刚强、果决。
2、强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3、死而不亡:身虽死而“道”犹存。
译文: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 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 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 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 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 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7、治人事天莫若啬。
老子曰:管理治理众人并有事于 天 地,最好的办法莫如农耕那样。也就是说 应当顺着作物生长的规律,不 要强制它, 顺从它发展的需要而照顾 它、灌溉它、扶 助它,这样作物必然 成长得很好,能够获 得丰收。因此,管理者带领众人去完成事 业,同样也 要遵循这个原则,才能够获得 丰硕的成果。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 自胜者强。
老子曰: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 算是聪明。能胜人的称得上是 有力量,能自 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 大。因此吕氏春秋先己 篇曰:“故胜 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 必先自知”。自知篇曰:“存亡安危,勿求 于 外,务在自知。……败莫大于不自 知。” 一个管理者如果缺乏自知之 明,自胜之功力, 就很难知人善任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毛泽东曾说过:“吾于近人,独 服曾文 正”;蒋介石也将曾国藩作为 自己的人生楷 模,处处效法。独树一帜的曾氏之学,是对 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他修身 齐家治国 平天下大智慧的凝结。曾国藩一 生 “用将则胜,自将则败”。曾之用兵,靠 “敬”与“诚”两字,广得人才。 一旦委以 全权,用将得当,屡建大 功;胜则自傲,自 将而一试身手,屡战屡败,至于数次自杀未 遂。正是这些磨难和经验教训使他逐渐明了 知人 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 者 强的哲理,达到“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 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 能够自胜而拥有强 大的人格力量。
老子五章赏析
人文科学系语文教研室
(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 春秋
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 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 东)人。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 《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 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 《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以为圣 人生有老容,故号为老子”。几年前的 《纽约时报》把老子列为古今十大作家之 首。
2、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夫唯不 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 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 下的 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正如老子 所言: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 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 之道, 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 争。” 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 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 所作所 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 于人, 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以下十句话正是《老子》的精髓 所在: 1、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曰:大功告成,诸事办妥,老百姓 都认为我本来就是这样自自然 然的。也就是 说,完成功业的过程没有受他人强制的感觉, 是人们的本性 使然。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 有被习惯左右行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 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创新,适时 改变自 己的习惯和习俗以适应外界环 境的本性。顺 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 如此,很顺 当,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 和不 满。完成功业也就自然而然。这也就是 人性化管理能够事半功倍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