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思政课袁隆平教案模板

小学思政课袁隆平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袁隆平院士的生平事迹,感受他无私奉献、热爱祖国的精神风貌。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品质,激发学生对农业科学研究的兴趣。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了解袁隆平院士的生平事迹和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

2. 感受袁隆平院士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袁隆平院士为国家、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

2. 激发学生对农业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视频、资料等。

2. 学生准备学习袁隆平院士的事迹,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袁隆平院士的照片,引导学生说出他的名字和称号。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袁隆平院士的事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述袁隆平院士的生平事迹,重点介绍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成就。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看袁隆平院士的相关视频,加深对袁隆平院士的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袁隆平院士为国家、为人类做出的贡献,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袁隆平院士有哪些重要成就?(2)袁隆平院士的精神品质有哪些?(3)袁隆平院士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袁隆平院士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 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收获,表达对袁隆平院士的敬意。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袁隆平院士的事迹,分享自己的感悟。

2. 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在农业科研领域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袁隆平院士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他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农业科学研究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袁隆平院士为国家、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认识到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3. 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

2. 教学难点:袁隆平先生是如何发现和培育出杂交水稻的,他在科学研究中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搜集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杂交水稻研究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杂交水稻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杂交水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贡献,引导学生了解他在科学研究中的创新精神。

4.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袁隆平先生是如何发现和培育出杂交水稻的,从中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袁隆平先生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热情。

五、课后作业2. 让学生搜集其他科学家的故事,与同学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生动展示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杂交水稻研究的过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袁隆平先生在科学研究中的创新精神。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农业科学研究所,实地了解杂交水稻的研究和种植过程。

2. 邀请农业科学家或袁隆平先生的同事进行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袁隆平先生的贡献和科研精神。

致敬袁隆平主题班会教案

致敬袁隆平主题班会教案

致敬袁隆平主题班会教案致敬袁隆平主题班会教案(一)活动目标1、了解袁隆平爷爷生平事迹,知道要珍惜粮食,不浪费食物。

2、沉痛悼念袁隆平爷爷,向袁老致敬。

向袁老学习。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图片“米饭”,引导学生讨论米饭的由来。

2、你们知道香喷喷的大米是怎么来的吗?出示组图“旧中国饥荒”、“袁爷爷”,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袁隆平爷爷。

3、出示组图“旧中国饥荒”,引导学生感知当下生活的幸福。

看看图片上的人们有大米吃吗?小结:以前,因为水稻产量很低,很多人没有米饭吃,常常挨饿。

二、认识袁隆平爷爷1、出示组图“袁爷爷”,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袁隆平爷爷。

后来,有位厉害的老爷爷让水稻结出了很多籽粒,让人们天天都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

他是谁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这就是袁隆平爷爷。

为了让人们都能够吃上米饭、吃饱米饭,他都做了哪些事情呢?2、小结:袁隆平爷爷常常顶着太阳在稻田里观察水稻、研究水稻,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水稻。

在一次次的失败和改进后,袁隆平爷爷终于研究出了“杂交水稻”,让水稻结出了很多籽粒,让人们都能够吃上米饭、吃饱米饭。

三、回忆生平,永远铭记1、老师讲述袁隆平的生平故事。

2、随后同学们观看了纪录片《时代我袁隆平》。

袁隆平院士的爱国热情、科研精神、勤劳朴实等高尚品质让同学们深深折服,大家对袁院士充满了崇敬之情。

四、沉痛缅怀,悼念袁老1、班主任播放悼念袁老视频,班级同学集体沉痛悼念袁爷爷,同学们久久鞠躬,向英雄致敬。

英雄的心中是人民,人民的心中也永远铭记着英雄,我们缅怀英雄,是为了学习英雄,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英雄家国理想、人民情怀,学习袁爷爷不畏艰难困苦,不畏数千次失败,为实现中国人不再饿肚子的梦想而奋斗终身。

希望贝思特的学子也能以青春之我,不懈奋斗,做一个敢于有梦,勇于圆梦的追梦人。

2、学生发表感言学生感言①亲爱的袁爷爷:何其有幸生长于这个和平幸福的年代,何其有幸生长于这个美好富强的国家。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袁隆平的生平事迹,感受其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2.学习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坚持不懈的科研态度。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袁隆平的生平事迹,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

2.教学难点: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坚持不懈的科研态度。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关注袁隆平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的贡献。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和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

(三)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袁隆平的生平事迹,重点介绍其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贡献。

2.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坚持不懈的科研态度。

(四)案例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办法。

(五)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袁隆平的科普宣传方案。

2.各组展示宣传方案,全班投票选出最佳方案。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四、作业布置2.学生收集有关杂交水稻的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和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有了深入了解。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对科学的热爱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教师在课堂讲解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课后作业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袁隆平的了解程度。

2.学生对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的掌握程度。

3.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4.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之一:袁隆平生平事迹的详细理解对话设计:“同学们,你们知道袁隆平先生是如何开始他的杂交水稻研究之路的吗?有没有遇到什么特别的挑战?”2.教学重点之二: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对话设计:“谁能告诉我,杂交水稻的推广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生产有什么样的影响?”教学难点:1.教学难点之一: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对话设计:“我们常说创新是科研的灵魂,那么袁隆平先生在研究杂交水稻时有哪些创新之处呢?”2.教学难点之二:袁隆平坚持不懈的科研态度对话设计:“在研究的道路上,袁隆平先生遭遇过很多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什么?”教学过程补充:(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和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教案:8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学目标:1. 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成就,特别是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贡献。

2. 学习袁隆平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袁隆平的生平和成就。

2. 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1. 杂交水稻的原理和技术的理解。

2. 袁隆平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的感悟。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袁隆平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科技的发展。

2. 提问:你们听说过杂交水稻吗?谁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呢?3. 学生回答后,引出本课的主题:8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袁隆平的生平和成就,重点介绍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贡献。

2. 讲解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袁隆平的科技创新精神。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袁隆平的科技创新对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启示?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课主要内容,强调袁隆平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

2. 提醒学生学习袁隆平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袁隆平。

2. 提问:你们认为袁隆平具备哪些优秀的品质和能力?3. 学生回答后,引出本课的主题:8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袁隆平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袁隆平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重点介绍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贡献。

2.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学习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方法。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袁隆平的科技创新精神?2.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引言1.1 课程导入通过展示一张袁隆平院士的照片,让学生对其有所了解,进而引发学生对袁隆平院士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袁隆平院士的生平和贡献,提高学生对我国科技发展的认识。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尊重和崇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第二章:袁隆平生平简介2.1 出生背景介绍袁隆平院士的出生时间和地点,以及当时的国内国际环境,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

2.2 成长经历讲述袁隆平院士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经历,包括求学历程和兴趣爱好,帮助学生了解袁隆平院士的成长过程。

2.3 科研生涯介绍袁隆平院士的科研生涯,重点阐述其在水稻育种领域的突破和贡献,让学生了解袁隆平院士的科研成就。

第三章:杂交水稻的诞生3.1 杂交水稻的原理讲解杂交水稻的原理,使学生了解杂交水稻的优势和意义。

3.2 袁隆平院士的突破阐述袁隆平院士在杂交水稻研究中的突破性成果,让学生感受其科研智慧。

3.3 杂交水稻的推广和影响介绍杂交水稻的推广情况和所产生的巨大社会经济效益,提高学生对袁隆平院士贡献的认识。

第四章:袁隆平的精神品质4.1 热爱祖国通过实例展示袁隆平院士对祖国的热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4.2 勇攀科学高峰讲述袁隆平院士在科研过程中的坚韧和执着,激发学生敢于探索、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

4.3 人民至上阐述袁隆平院士始终以人民需求为导向的科研理念,教育学生时刻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程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梳理袁隆平院士的生平和贡献。

5.2 拓展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学习袁隆平院士的精神品质,并在生活中践行。

5.3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思考,进一步了解袁隆平院士的生平事迹和科研成就。

社会活动袁隆平教案

社会活动袁隆平教案

社会活动袁隆平教案教案标题:社会活动——袁隆平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袁隆平的贡献和成就;2. 掌握袁隆平的人生经历和科研成果;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4.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袁隆平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袁隆平的形象,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袁隆平的基本情况,如出生地、教育背景等;2. 介绍袁隆平的主要成就,如杂交水稻的培育和推广等;3. 分析袁隆平的科研方法和科研精神,如勤奋、刻苦、敢于创新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分发袁隆平的科研案例,让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2. 引导学生思考袁隆平是如何解决科学难题的,以及他的科研成果对社会的影响;3.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四、实践活动(3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如种植水稻或其他植物;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改进作物的产量和品质;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并进行实践验证。

五、总结与展望(10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经验;2.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袁隆平的科研精神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3. 展望未来,鼓励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或创新者。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导入环节的参与度和兴趣表现;2. 检查学生在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3. 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和总结,评估他们对袁隆平教案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拓展: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其他科学家的贡献和成就;2. 组织学生参观科研机构或农田,亲身感受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的现场;3. 设计更复杂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注意事项:1. 确保教案内容与学生的年龄和学科要求相适应;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3. 鼓励学生提问和交流,促进合作学习和互动讨论。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三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三篇

【导语】我国有句古话,叫作“民以⾷为天”,离开了粮⾷,也就没有了我们这个活⽣⽣的世界,那么,为我们解决吃饭问题的⼈,得到⼤家的尊敬与关注,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袁隆平就是这样⼀位伟⼤的科学家,为了杂交⽔稻的增产增收,他耗费了⼤半⽣⼼⾎,从他的⾝上,我们能真正理解⼀个⼤写的“⼈”字的含义。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篇⼀】《杂交⽔稻之⽗——袁隆平》教案 教学⽬的 1、了解袁隆平为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奉献的精神,感受他的可亲可敬。

2、阅读课⽂,学会加⼩标题。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内容,学习以抓主要内容加⼩标题的⽅法。

教学准备 师⽣:搜集袁隆平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 中国的万⾥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可是,另外⼀个奇迹却少有⼈知。

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那就是我们仅⽤了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且惠及了全世界。

这伟⼤的奇迹是怎样实现的呢?这完全依靠袁隆平为科学事业的认真奉献、执著追求。

为此,国家重奖了他。

他是怎么获得如此殊荣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学杂交⽔稻之⽗——袁隆平爷爷的故事。

引出课题,板书、齐读课题。

⼆、交流资料,初步了解袁隆平 你们课前搜集了袁隆平爷爷的相关资料,现在分⼩组交流。

说说通过这些资料,你对袁隆平有哪些初步的了解。

(给时间让学⽣充分交流) 三、⾃由读⽂,运⽤抓住中⼼句阅读课⽂的读书⽅法读懂课⽂ 1、⾃由读课⽂,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中哪⼀句最能概括课⽂的内容,体现⽂章的思想?请⽤笔勾画出来,多读⼏遍,并写出⾃⼰的体会。

2、交流读⽂后的收获。

教师出⽰主要问题:袁隆平为什么学农?杂交⽔稻是如何培育成功的?为什么说袁隆平还是⼀位可亲可敬的长者?⽂章分为三部分,每部分的中⼼句是哪⼀句?请找出来做上记号。

(让学⽣围绕主要问题和中⼼句进⾏交流,感受围绕中⼼句展开描述,使⽂章条理清晰的写作特点) 3、结合阅读感受和搜集的资料,说说你⼼⽬中的袁隆平爷爷是怎样的⼀个⼈? 只要学⽣⾔之有理,⾔之成理,教师就给以⿎励。

袁隆平先生的故事教案

袁隆平先生的故事教案

袁隆平先生的故事教案教案标题:袁隆平先生的故事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贡献;2. 掌握一些与农业和粮食生产相关的词汇和知识;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1. 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介绍;2. 袁隆平先生对中国农业和粮食生产的贡献;3. 与农业和粮食生产相关的词汇和知识;4.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技术。

教学步骤: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回答问题,“你们知道袁隆平先生吗?他对中国有什么贡献?”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主体(30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详细介绍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袁隆平先生的贡献对中国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意义,并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如“为什么杂交水稻对中国的农业发展很重要?”3. 教师提供与农业和粮食生产相关的词汇和知识,如“杂交水稻”、“粮食安全”、“农业科技”等,帮助学生扩展词汇量和知识面。

活动(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技术进行探究。

2. 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收集关于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技术的信息,并制作海报或PPT进行展示。

3. 学生小组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论。

总结(10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技术对中国农业的重要意义。

2.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拓展活动:1. 邀请农业专家或相关领域的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理解和认识。

2. 组织学生参观农田或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亲身体验农业生产的过程和技术。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2. 评价学生的探究成果和展示效果;3. 收集学生对袁隆平先生和农业相关问题的书面反馈。

中班纪念袁隆平爷爷教案

中班纪念袁隆平爷爷教案

中班纪念袁隆平爷爷教案袁隆平爷爷是中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他对水稻的育种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水稻之父”。

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的精神也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在中班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纪念袁隆平爷爷的教案,让孩子们了解他的伟大事迹,激励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探索精神。

一、活动目标。

1. 让孩子了解袁隆平爷爷的生平和成就,激发他们对科学家的敬佩和钦佩之情。

2. 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让他们明白爱国就是热爱祖国的一切,包括祖国的土地和粮食。

3. 引导孩子关注农业科学,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准备。

1. 准备袁隆平爷爷的生平资料和图片,制作展板或图片墙,以便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他的成就。

2. 准备水稻种子和小盆,让孩子们亲自体验种植水稻的过程。

3. 准备相关的绘本故事和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活动过程。

1. 通过展板或图片墙,向孩子们介绍袁隆平爷爷的生平和成就,让他们了解他是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为祖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给孩子们讲解水稻的生长过程,让他们了解水稻是中国人民的主食作物,也是袁隆平爷爷一生致力于改良的作物。

3. 让孩子们亲自动手,用小盆种植水稻种子,让他们亲身体验种植的乐趣和辛苦,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耐心。

4. 通过绘本故事和游戏活动,向孩子们传递袁隆平爷爷的爱国情怀和探索精神,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活动总结。

通过这样一次纪念袁隆平爷爷的教案活动,孩子们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祖国的粮食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活动中,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爱国情怀和探索精神,这对他们的成长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能够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快乐,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为祖国的未来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袁隆平爷爷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向他学习,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 - 小学作文】【篇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学执行时间:2005年10月18日一、课程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2帮助学生熟悉略读的方法。

3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策略:点拨法、问答法三、重点难点:1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熟悉并掌握略读的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和追求真理的科学观,用科学的态度亲近自然、理解社会。

教学活动一、导入课文1.师:我国有句古话,叫作“民以食为天”,离开了粮食,也就没有了我们这个活生生的世界,那么,为我们解决吃饭问题的人,得到大家的尊敬与关注,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袁隆平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了杂交水稻的增产增收,他耗费了大半生心血,从他的身上,我们能真正理解一个大写的“人”字的含义。

2.介绍袁隆平的生平及成就。

二、阅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1.让学生阅读课文,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2.师: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

本文就是一文章用事实说话,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卓越贡献,赞颂了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

三、略读训练1.给学生讲授略读技巧(见参考资料)。

2.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集中注意力默读完课文。

要求:整体把握阅读材料,捕捉关键信息;找出文中的典型事例;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理解课文所着力表现的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

板书设计1 分析结构,把握大意第一部分(1—3自然段),袁隆平简介。

第二部分(从"50年代末”到“袁隆平为此深深思索和不安了”),写激发袁隆平科学研究的一件事。

第三部分(从“袁隆平回到学校”到“仍然矢志不移地搞他的科学试验”),写袁隆干确定研究课题和初步展开研究。

第四部分(从“1964年袁隆平迈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步”到“原来他发现那里面有几棵秧苗”),写“文革”期间袁隆平的不寻常遭遇。

关于袁隆平教案

关于袁隆平教案

关于袁隆平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学习袁隆平精神。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及其贡献。

2.袁隆平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袁隆平精神的现实意义。

2.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袁隆平:世界著名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袁隆平有哪些贡献吗?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袁隆平的生平事迹。

三、课堂讲解1.讲解袁隆平的生平事迹,重点介绍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贡献。

2.讲解袁隆平精神的内涵,包括:敬业精神、创新精神、爱国精神等。

四、案例分析1.出示案例:袁隆平团队在海南三亚开展杂交水稻研究,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突破性成果。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袁隆平团队成功的原因。

五、互动环节1.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袁隆平事迹,交流感悟。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理解袁隆平精神的现实意义。

六、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以袁隆平为榜样,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七、课后作业2.收集袁隆平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最新研究成果。

教学反思:1.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和讨论中,了解袁隆平的贡献和成就。

2.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袁隆平精神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课后作业要具有针对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评价:1.学生对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和贡献有深入了解。

2.学生能理解袁隆平精神的内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及其贡献课堂讲解:(1)教师:“同学们,袁隆平先生不仅是一位科学家,更是一位耕耘者。

他的双手不仅捧出了金黄的稻谷,更捧出了13亿中国人的温饱和希望。

谁能告诉我在什么背景下,袁隆平先生开始了杂交水稻的研究?”(2)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对,正是因为当时我国粮食产量的局限性,袁隆平先生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杂交水稻的研究。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三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三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三篇【教学目标】1、认读11个生字和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世人称颂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缘由。

3、能给课文各部分拟定小标题。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世人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缘由。

2、能给课文各部分拟定(角度基本全都的)小标题。

【教学预备】1、查找“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相关资料。

2、文字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状况1、今日我们学习第3课《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通过预习,课文的几个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吧。

出示生字词课件:(指读生字词)2�p解题,了解袁隆平。

(1)同学们对字词地掌控都比较好,在预习的基础上,谁来谈谈你对课题的理解。

同学自由发言,老师依据同学的发言板书:袁隆平老师总结:这是我们对课题的理解所知道的内容。

(2)谁能用简约的话介绍一下袁隆平的状况?同学发言后,老师进入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你默读课文,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从课文的结构上你还发觉了什么?(5分钟)2、同学汇报。

预设同学的汇报:知道:袁获得的荣誉(假犹如学说到了就出示课件第二自然段,不说就不出示)课文主要内容(可以就全文说,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的说。

)等。

发觉:全文先写袁争辩杂交水稻的结果,后写争辩过程;虽是写人文章,但不像以往学的写人文那样――详写人物言行、神态、心理;文章篇幅长,课文自己标出四个部分等。

三、拟定小标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一)了解袁隆平争辩杂交水稻的过程,概括课文各部分主要内容。

1、学法提示:这么长的课文,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把握课文内容哪?(引导同学说出先了解每部分的内容)2、那我们先来看课文的第一段,请你专注默读,划出能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的语句并概括段意。

(找同学读中心句,老师随即出示课件,端详同学概括的段意。

)这里时间不宜过长,由于这是同学已具备的技能。

3�p请你依据以上的学法,自学第二�p三�p四部分。

4�p展示两组同学的段意,然后同学端详、修改自己写出的段意。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教学设计的教材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该教材主要以袁隆平科技园为背景,介绍了袁隆平先生的成长经历、科研成果以及杂交水稻的意义和优势。

本教材适用于初中生素质教育课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袁隆平先生的成长历程和科研成果,掌握杂交水稻的概念、意义和优势。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中生应当培养科学探究的思想和习惯,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事物间的关系,提高运用科学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

3. 价值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袁隆平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树立追求卓越、勤奋好学的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个人修养和爱国意识。

三、教学过程1. 预热环节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介绍袁隆平先生的科研成果,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2. 导入环节请学生查找有关杂交水稻的文献资料,并结合袁隆平的科研成果,让学生自主了解杂交水稻是什么,为什么需要杂交水稻。

3. 操作实验环节请学生进行“杂交水稻生长时间的观察实验”,即:将不同的水稻品种杂交种在同一个盆中,在相同的环境下观察生长情况,比较不同水稻品种的生长时间,让学生发现杂交水稻在生长时间上的显著优势。

4. 知识讲解环节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讲解杂交水稻的概念、意义和优势,介绍袁隆平先生的成长历程和科研成果,让学生对杂交水稻和袁隆平有更深刻的认识。

5. 分组探究环节请学生分组探究杂交水稻在地理环境上的适应性,比较不同地区对杂交水稻的推广效果,让学生理解杂交水稻的推广问题和挑战。

6. 总结反馈环节通过互动答题、小组演讲等方式,要求学生总结本课程所学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反馈个人的感受和收获,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和方法。

四、教学评估本课程主要通过学生上课表现、实验结果、小组探究和总结反馈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估,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袁隆平教案设计范文

袁隆平教案设计范文

袁隆平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认识到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

2. 通过学习袁隆平的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品质。

3. 引导学生从袁隆平身上汲取奋斗精神,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

二、教学内容1. 袁隆平先生的生平简介2. 杂交水稻研究的背景和意义3.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中的主要成就4. 袁隆平先生的精神品质5. 学习袁隆平,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贡献。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袁隆平的事迹中提炼出精神品质,并激发学生的奋斗动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杂交水稻研究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袁隆平在研究过程中的艰辛与收获。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袁隆平精神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4. 激励法: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杂交水稻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阐述袁隆平在这一领域的贡献。

3. 案例分析:详细介绍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中的艰辛与收获,引导学生感受他的奋斗精神。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袁隆平精神对当代青年的启示,每个小组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提升:总结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品质,引导学生从他身上汲取奋斗动力。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的思考题,让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袁隆平精神在实现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以及他们对袁隆平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的理解深度,以及他们能够从袁隆平的事迹中提炼出哪些精神品质。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了解他们对袁隆平精神的认识和感悟。

大班教案 袁隆平

大班教案 袁隆平

大班教案袁隆平教案标题:大班教案 - 袁隆平教学目标:1. 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和贡献;2. 培养学生对科学家和农业发展的兴趣;3.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袁隆平的生平介绍和贡献;2.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3. 袁隆平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袁隆平的形象和工作成果;2. 袁隆平的相关资料和文章,供学生阅读;3. 大班教学环境的布置,包括投影仪或白板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袁隆平的话题,询问学生是否听说过他,并简要介绍他的贡献;- 展示袁隆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袁隆平的生平和贡献(15分钟)- 分发袁隆平的相关资料和文章,让学生阅读并了解他的成就;- 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袁隆平是谁?他做了哪些贡献?为什么他的工作对中国农业发展很重要?3. 探究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20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 解释杂交水稻的原理和优点,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杂交水稻的理解和看法。

4. 讨论袁隆平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1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袁隆平的贡献,让他们思考袁隆平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 分组合作,让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想法。

5. 总结和展示(10分钟)- 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 总结袁隆平的贡献和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袁隆平及科学家的敬意和赞扬。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种植水稻或参观农田;2.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其他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3. 组织学生参加科学展览或农业展览,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2.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3. 学生对袁隆平和科学家的理解和敬意的展示。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主要成就;2. 掌握杂交水稻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3. 学会欣赏科学家为人民谋福祉的崇高精神。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袁隆平的研究成果;2. 运用比较法,分析杂交水稻的优势和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2. 激发学生勇于创新、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袁隆平的生平和主要成就;2. 杂交水稻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3. 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及成果。

三、教学难点1. 杂交水稻的原理和技术;2. 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和教学素材;2. 学生预习相关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袁隆平的纪录片,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袁隆平的研究成果,包括杂交水稻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优势。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杂交水稻的意义和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5.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其他科学家的事例,引导学生比较袁隆平与其他科学家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

7. 课后作业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袁隆平的生平和成就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杂交水稻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袁隆平科学精神的认同和感悟。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水稻试验田,亲身感受杂交水稻的生长过程;2. 邀请农业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杂交水稻的技术和应用;3. 开展科普宣传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

八、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袁隆平的纪录片;3. 杂交水稻的相关资料;4. 农业专家讲座视频。

关于袁隆平的教案幼儿园

关于袁隆平的教案幼儿园

关于袁隆平的教案幼儿园
教案一:认识袁隆平
适用年龄:3-6岁
教学目标:
1. 认识袁隆平,了解他在农业领域的贡献。

2. 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和重要性。

3. 提高幼儿对农业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
1. 袁隆平的简介介绍。

2. 观察水稻的种植、生长、收割过程。

3. 讨论水稻对人们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1. 观察图片,介绍袁隆平的简历和他在农业领域的成就。

2. 观察水稻,引导幼儿了解水稻的种植、生长、收割过程,并与幼儿讨论水稻对人类的重要性。

3. 模仿水稻生长的过程,让幼儿轮流扮演种子、幼苗和成熟的水稻。

4. 制作“袁隆平与水稻”的画像,让幼儿在画像上涂上水稻的颜色。

教学评估:
观察幼儿在过程中的表现,了解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

教案二:参观农田,了解水稻的种植
适用年龄:4-6岁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稻的生长条件和需求。

2. 学习农民的劳动,提高对农田的尊重和感激。

3. 增进幼儿对生态环境和自然的理解。

教学内容:
1. 参观农田,观察水稻生长的环境和过程。

2. 学习农民的劳动和耕作方式。

3. 探讨水稻的生态价值和未来发展。

教学过程:
1. 带领幼儿亲自参观当地的农田,观察水稻生长的环境和过程。

2. 引导幼儿了解农民的劳动和耕作方式,让幼儿体验小农人的快乐。

3. 带领幼儿认识水稻的生态价值和未来发展,探讨如何保护和利用水稻等自然资源。

教学评估:
观察幼儿对农田和水稻的认识和感悟,了解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袁隆平教案设计范文

袁隆平教案设计范文

袁隆平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他在农业领域的贡献。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和创新精神的重视。

1.2 教学重点介绍袁隆平先生的生平背景和对农业的热爱。

强调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1.3 教学难点理解袁隆平先生在水稻育种方面的创新方法。

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自我探索的动力。

1.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资料和图片,包括袁隆平先生的照片和水稻育种的图片。

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1.5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介绍袁隆平先生的生平背景和对农业的热爱。

展示图片:展示袁隆平先生的照片和水稻育种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讲解内容:详细讲解袁隆平先生在水稻育种方面的创新方法和成就。

互动环节:提问学生对袁隆平先生的了解和对他贡献的赞赏。

第二章: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2.1 课程目标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背景和对农业的热爱。

培养学生对科学家事迹的兴趣和尊重。

2.2 教学重点介绍袁隆平先生的出生背景和成长经历。

强调袁隆平先生对农业的热爱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2.3 教学难点理解袁隆平先生在农业领域的贡献和成就。

激发学生对科学家事迹的关注和尊重。

2.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资料,包括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成就。

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2.5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介绍袁隆平先生的生平背景和对农业的热爱。

展示图片:展示袁隆平先生的照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讲解内容:详细讲解袁隆平先生的出生背景、成长经历和对农业的追求。

互动环节:提问学生对袁隆平先生的了解和对他生平事迹的赞赏。

第三章:水稻育种的创新方法3.1 课程目标了解袁隆平先生在水稻育种方面的创新方法。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和方法的理解和重视。

3.2 教学重点介绍袁隆平先生在水稻育种方面的创新方法。

强调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3.3 教学难点理解袁隆平先生在水稻育种方面的创新思路和方法。

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自我探索的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隆平教案设计
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2、掌握人物通讯的特点,了解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3、帮助学生熟悉略读的方法;
4、理解典型事例、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能训目标:
熟悉并掌握略读的方法
情感目标:
学习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
1、熟悉并掌握略读的方法。

2、能概括所选的典型事例,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和追求真理的科学观,用科学
的态度亲近自然、理解社会。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
教学设想: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2、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袁隆平的资料。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1、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分析写作特色,理解典型事例、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4、掌握人物通讯的特点,了解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一、导入新课
我国有句古话,叫作“民以食为天”,离开了粮食,也就没
有了我们这个活生生的世界,那么,为我们解决吃饭问题的人,
得到大家的尊敬与关注,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袁隆平就是
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了杂交水稻的增产增收,他耗费了大
半生心血,从他的身上,我们能真正理解一个大写的“人”字的
含义。

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走进袁隆平的世界,领略他的风采吧。

二、文体简介
本文是一则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
新闻体裁。

它的特点是:真实性、典型性、新闻性、生动性、评论性。

三、读准字音,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1、读准字音
籼(xiān)稻黔(qián)阳衣钵(bō)矢(shǐ)志不移兵不解(jiě)甲
2、理解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灵光:指神异的光辉。

鉴于:考虑到。

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太远。

径,门外的小路。

庭,堂外
的院地。

矢志不移:立下志愿决不改变。

矢,发誓。

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

劫,灾难。

夜不能寐:深夜了还不能睡觉。

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

也说功成名立、功成
名遂。

四、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齐读前三段,熟悉袁隆平简介。

袁隆平:男,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
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

1985
年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发明奖,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颁发的科学奖,1988年获英国皇家让克奖。

由于其贡献卓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本文标题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为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了水稻杂交优势的人,所以在国际上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本文作为一则人物通讯,在文章的开头交代了袁隆平的简介,体现了写人物通讯时首先要交代人物简介。

2、略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略读课文,并在略读过程中思考:本文报道了袁隆
平的什么事?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本文是一则人物通讯,文章用事实说话,报道了袁隆
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卓越贡献,赞颂了他严谨认真
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

3、分析结构,把握大意
请同学们划分段落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各个部分的主要
内容。

明确:本文脉络清晰,按总体简介~研究历程~突出贡献可
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介绍袁隆平的简历及贡献。

第二部分(第4—28段):选择典型事例介绍袁隆平培养杂交水稻成功的艰难历程。

第三部分(第29—40段):袁隆平研究成果的优越性和世界
影响与地位。

4、袁隆平在研究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事件?
明确:第一件事(第4—12段):看了向福财翻山越岭,心里非常沉重,激发了袁隆平对水稻的研究。

第二件事(第13—21段):写袁隆平确定研究课题“杂交水
稻”和初步展开研究,提出“三系配套”理论。

第三件事(第22—26段):写“文革”期间袁隆平的不寻常
遭遇。

第四件事(第27—28段):写袁隆平的三系配套研究成功并
且投入新的战争。

五、解读探究本文写作特点
1、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
请大家快速地把课文阅读一遍,概括一下,看看作者选取了
哪些典型事例,表现了袁隆平哪些方面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

明确:这篇人物通讯选取了一系列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

如写袁隆平在看到向福财饿着肚子来回爬过四十公里山路换
回稻种后,心情很沉重,从而开始思考“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的问题,表现出一个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

随后,他提出了当时
世界上无人解决的大课题——杂交水稻。

经过严谨的思索,又提
出了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的设想——通过“三系”
来利用水稻杂交优势,他不畏冷言,披挂上阵,毫不动摇,显示
了严谨的态度、创造的才能和执着的精神。

尤其是写他在这不幸
的十年中的一段极不寻常的遭遇,更充分展示了他不畏任何艰难
困苦、矢志不移地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

当奋斗九年,解决了
古今中外都未能解决的重大课题后,他又带领人马投入再越优势
关和攻克制种关的战斗”。

作者精心选择的这些典型事例,鲜明
地展现了袁隆平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息的奋斗精神。

2、生动的细节描写
于细微处见精神。

精彩的细节往往能加强通讯的思想性和艺
术性,具有动人的魅力。

请同学们感受,文章在叙述典型事例时,哪些细节描写最生动、最感人?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中写袁隆平将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发展到四分秧田时,他“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而当这四分秧田又被扫荡
一空,他在一口深井里发现了仅有的“几棵秧苗”时,他竟奋不
顾身“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

这些细节描写,
把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着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
活脱脱地勾勒了出来,令人久久难忘。

3、数字说话
数字是构成新闻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物通讯中,准确
无误的数据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更具说服力。

文中在
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时,就多处运用了数字。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运用了数字的句子画上记号,
并谈谈你对文章中多次用数字说话的体会。

明确:如“十三年来,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十二点五六亿亩,增产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增收近三百亿元。

根据农业部统计,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三百五十七公斤,而杂交水稻是四百四十一公斤,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中国杂交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结
出丰硕之果,产量最高的比当地品种增产百分之五十,一般增产
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这几组数字有力地说明了杂交水稻
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

总结:
1、典型事例可以充分的表现人物形象。

2、细节描写加强了人物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为文章增色
不少。

3、准确无误的数据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更具说服力。

六、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通讯报道的事实比较详尽,完整,而消息则是简略的概述;
2、在语言方面,消息概括性强,而通讯比消息更具形象性、
生动性,所以也更具感染力;
3、通讯文体比较自由;
4、通讯主题鲜明,结构完整;
5、表现手法不同,消息多用叙述和描写,而通讯还可以抒情
和议论,文学色彩比较浓厚;
6、通讯较消息的时效性差
七、全文总结归纳
本文是一则人物通讯,文章用事实说话,报道了袁隆平在杂
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卓越贡献,赞颂了他严谨认真的科学
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

八、布置作业
1、掌握生字词和通讯的特点。

2、完成这篇课文的基础训练。

九、板书设计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文章结构:总体简介~研究历程~突出贡献
事例精神
思考“怎样使人们不挨饿”社会责任感典型事例
提出“三系”理论严谨态度、执着的精神细节描写
文革中不寻常的遭遇不畏艰难、矢志不移、献身精神运用数字
成功后投入新战斗奋斗不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