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人教2011课标版

合集下载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好一朵木槿花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好一朵木槿花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14.文章开头先写小园中的其他几种花有什么作用?(4分)答:用衬托(反衬亦可)的手法来突出木槿花的坚强、勇敢、不娇气。

(“衬托”2分,“坚强、勇敢、不娇气”2分)15.到木槿第二次开花前,作者已由惶恐不安到“习惯了这类景象”,通观全文,“这类景象”都指什么?(6分)答:①“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②文革中所经历的“死别的悲痛”。

“又面临少年人的生之困惑”;③“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

(每点2分)16.文中“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也对读者产生很强的震撼、警示作用,试结合自己的感受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6分)答:①用土覆压的沉重强大与花朵的细弱娇嫩形成鲜明的形象对比,突出木槿花的“悲壮”或突出木槿花在重压之下顽强挣扎的勇气。

(运用反复也起到强调作用)②运用联想、双关的手法,使含义更普遍,赞美韶华不再、年纪已老、活不了多久的人们依然绽放希望、富有活力。

(或答面对现实、顽强抗争的生命力)③也比喻一种精神:处于困境和绝望,依然拥有能直面人生痛苦的强大和伟力。

(每点3分,答出两点以上给6分。

)17.题目流露出对木槿花的由衷赞美,作者说木槿花尤其是这朵木槿花“好”的理由是什么?(6分)答:①木槿花平凡而奇特,娇嫩却顽强。

②重压之下艰难挣扎,勇敢面对一切苦难。

③使惶恐中的作者拥有幻想、去掉悲伤、留住梦想。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问题一:“第九自然段说:我早已习惯了这类景象”,这类景象在文中指什么?问题二:第十段画浪线的句子“透过砖块伸出几条绿枝..............................................花在颤颤的开放!”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伸字用的好么?问题三:我的心也震颤起来,我的为何颤?问题四:文中最后一段的含义是什么?一、:“第九自然段说:我早已习惯了这类景象”,这类景象有三层含义:①"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②文革中所经历的"死别的悲痛"."又面临少年人的生之困惑";③"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二、运用了细节描写的表达方式“伸”字用的好,用拟人的手法展现了花顽强的生命力。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说和做》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说和做》

用这种方式开头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如何“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
shuāi 衰微
hè 赫然
dié 迭起
qiè 锲而不舍 níng kāng kǎi 心会神凝 慷 慨 hán 函寄 mí 仰之弥高
wù 兀兀穷年 lín lí 淋 漓
qián 潜心贯注 dǒu 气冲斗牛

写一写字形
lì( 沥 )尽心血
一反jì( 既 )往
jiǒng( 迥 )乎不同
jiǒng jiǒng( 炯炯 )有神
2 说和做
散 文
(重点) 1. 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2. 了解过渡语段的作用,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
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 (难点)
3. 学习闻一多先生刻苦的学习态度,无私无畏的 斗争精神,执着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 (重点) 人格。
臧克家,诗人。 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 1929年开
魔法记忆:因义辨字法,跟火一样明亮为“炯”,相
差很远为“迥”。

记一记词义 1.诗兴不作: 指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或写诗的兴致减少了。作, 起的意思。 2.兀兀穷年:
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
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例句:他努力工作,兀兀穷年,终于取得了骄人的成
绩。
3.锲而不舍: 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得了辉煌的战绩。 4.衰微: (国家、民族等)衰弱;不兴旺。 5.赫然: 例句:队员们 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最终在男子三人篮球赛上,取
同学们:他就是毛泽东同志在
《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所说的 闻一多。他说:“许多曾经是自由 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 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 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 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 愿屈服。”文中高度赞扬了闻一多的民族英雄气概。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阿长 (2)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阿长 (2)

是因为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才真正“使我发生新 的敬意了”,甚至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文章最后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 灵”结束,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
“我”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讨 厌 空敬 前意 的 不 耐 烦 敬完 意全 淡消 薄失
憎 恶
不 大 佩 服
把人抢走 haì 骇 lǔ 掳 sǒng 悚 zhāi 斋 害怕 jī 玑 粗 fǎng 舫 huá ng 惶 急 恐惧着急 zhuō 拙
惊吓;震惊
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chuāng bā jié wè n kě mù pī lì 疮 疤 诘 问 追问;责问 渴 慕 霹 雳 陆
非常思慕
在鲁迅的生活中,阿长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 物,鲁迅在作品中几次提到。
本文可分为四部分
一、(1—2),介绍长妈妈的身份及名字的来由。 二、(3—18),写“我”对长妈妈由“不大佩服”到“空前 的敬意”到这种敬意消失的过程。 三、(19—29),写“我”对长妈妈产生的“新的敬意。 四、(30、31),抒发了“我”对长妈妈的深沉是怀念之情。
熟读课文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 ?
在我的眼中长妈妈是什么样的人长妈妈睡觉时总是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长妈妈睡相不好长妈妈是个粗人长妈妈逼我吃长妈妈有很多繁文缛节长妈妈喜欢切切察察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长妈妈是无知而又淳朴的长妈妈给我买来山海经别人不愿做或不能做的她竟然做成功了关心帮助孩子热情善良评读人物?黄胖而矮?没有名字?喜欢切切察察低声絮说?对我管束很严喜欢告状?睡觉时摆成大字?元旦有古怪的仪式?一肚子的繁琐的道理?讲长毛的故事?为我买回山海经地位低下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淳朴无知繁文缛节热情善良关心孩子长妈妈长妈妈评读人物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有点粗俗迷信饶舌多事但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 望岳》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  望岳》

(二)长安十年时期
(三)战乱流离时期 (四)漂泊西南时期
杜甫的代表性作品:
《望岳》《丽人行》《兵车行》;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 《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 《垂老别》; 《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 高》等。其作品收《杜诗详注》。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当时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 兖州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y n)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 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 就是这期间写的。
侧面烘托。诗人在这一句中自问 自答,写远望所见景象。借助齐 鲁两地来侧面烘托泰山拔地而起、 参天耸立的硕大形象。
思考:颔联里“钟”和“割” 二字用得好在哪里?说说看。 这二字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钟”字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 将它的神奇秀丽景色全分给了 泰山。“割”字写出了泰山 “无情”地切断了山的阳光, 使山的南北两面阴阳截然不同, 也凸显了泰山遮天蔽日的硕大 形象。
大自然
集中, 聚集
划分,部 分
阴:山的北面; 阳:山的南面。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的景色集中在泰山 上,使得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 昏暗,截然不同。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心胸摇荡 通“层”
眼角(几乎) 要裂开
山中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 阔激荡,睁大眼睛远望,归巢的飞鸟都 尽收眼底。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谈谈你的理解。
Ø 全诗围绕“望”字,由 远而近,由大到小,由望 岳到想像勇攀顶峰的情 景。体现了诗人不怕困 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 的雄心和气概,以及蓬 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 神。
思考:是什么使得全诗显示出一种 激越、高昂的格调?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群文阅读:选文资料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群文阅读:选文资料

群文阅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多方面读鲁迅,多角度写人物犍为外国语实验学校叶梅选文篇目:课内七年级下册一单元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外《一面》《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鲁迅与我70年》(节选)学习目标:1、能通过读课文,了解表现鲁迅性格特点的几件事情,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分析精彩的语句,并继续养成摘录积累的好习惯。

3、了解鲁迅先生伟人的一面,感知鲁迅平凡真实的一面,学会从多方面解读人物形象,能从多角度选材来刻画人物形象,提高写作水平。

4、学习鲁迅宽厚善良、平易近人、关心爱护他人、勇敢无畏的精神品质。

学习重点:感知鲁迅平凡真实的一面,学习鲁迅先生的平易近人、宽容善良、勇敢无畏的精神品质;学会从多方面解读人物形象,能从多角度选材来刻画人物形象,提高写作水平。

课前导学一.方法点拨阅读方法点拨:圈点勾画法,批注法,灵活运用精读、跳读和略读,讨论交流法。

概括事例的方法:1.概括的格式:人+事(起因、经过、结果)2.要紧扣文章的中心。

二.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踱()书脊()信笺()迷迷糊糊:。

模模糊糊:。

三.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段旁作批注)地概括鲁迅的形象)一面阿累一九三二年,就是一·二八那年的秋天我在上海英商汽车公司当卖票。

一天中午,我赶到虹口公园去接班,天空正飞着牛毛细雨,六路车早班的最后一趟还没回来——还要等半个钟头的样子。

心里想:到内山书店去吧,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因为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十一个钟头,已经使我困软得象一团棉花了。

店里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

他们说得很快,听不清说些什么。

有时忽然一阵大笑,象孩子一样的天真。

那笑声里,仿佛带着一点“非日本”的什么东西;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细节描写——写出人物精神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细节描写——写出人物精神

写作指导:抓住细节于细微处见精神一.导入新课1.复习课文《老王》、《台阶》《阿长与<山海经>》,讨论三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2.明确这类文章运用了细节描写的写作技法。

二.“细节描写”技法点拨我偏爱生活的细节。

我觉得人类发展了这么多年,大的故事怎么也逃不出兴衰存亡,生老病死,只有细节是崭新的,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人群,拥有绝对不同的细节。

——著名女作家池莉(一)概念细节描写就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细致生动的描写。

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

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形象的鲜明性,事件的生动性。

(二)常见的几种细节描写1.肖像细节描写2.语言细节描写3.行动细节描写4.神态细节描写5.心理活动细节描写三.描写的作用与方法(一)细体会:比较下列各项a、b两组句子,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1、a小弟弟被哥哥打了一下,大哭起来。

b小弟弟眨巴眨巴眼睛,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突然,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双手使劲地揉眼睛,两只小脚乱蹬着,一边哭,一边喊:“哥哥是个大坏蛋!”2、a院子里的花开了。

b院子里的花开了。

简直像一群活泼的孩子,满天地里撒野了,草垛上伏着,院墙上趴着,树上攀着。

最让人惊艳的是,满屋顶地笑逐颜开。

是的,那是笑了,一朵一朵的小花,异常开心地笑着。

仿佛听见锣鼓喧天,厚重的丝绒帷幕缓缓拉开,它们就要来一场大型舞蹈了。

3、a风真大。

b突然,一阵狂风刮起,飞沙走石,尘土飞扬。

树干“呜呜”的响,电线“呜呜”叫,可怜的小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有的还被拦腰折断了。

墙角的垃圾、纸屑被风卷到空中,像断了线的风筝,飘飘摇摇、上下翻飞。

整个天空就像长时间没有换水的鱼缸被搅动了一番,杂物飘忽不定,一片浑浊。

4、a 母亲对我很好,她什么都愿意为我做,她每天都会将我送到上学的路口。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母亲其实已经不年轻了,我很感动。

B早晨,母亲替我拎着书包,送我到楼下。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教学设计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教案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伊金霍洛分校赵晴教学目标:1、激发阅读《骆驼祥子》的兴趣。

2、学习圈点与批注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1、激发阅读《骆驼祥子》的兴趣。

2、学习圈点与批注的阅读方法。

导入:有人说,如果你想赏一副旧社会风情画,你可以去看《骆驼祥子》;如果你想品一杯人生百味酒,你也可以去看《骆驼祥子》;如果你想听一折老北京方言戏,你还是可以去看《骆驼祥子》。

那么,《骆驼祥子》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骆驼祥子》,与祥子来个亲密接触。

(出示课题:《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一、追忆亡魂走进作品师:一潭死水、一个老人、一段记忆。

1966年8月24日在北京太平湖打捞起一具尸体,他是中国文坛巨匠、泰斗级人物。

作为一代文豪,以文字著名于世的大作家,他死时没留下一文一言一字,就连他的骨灰盒里也只是放着一支钢笔和一副眼镜。

同学们学过他很多的作品,《猫》、《北京的春节》、《草原》《济南的冬天》,他是谁呀?生:老舍。

师: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老舍。

生:老舍,字舍予,原名舒庆春,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课件出示: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

1936年推出了自己的典型代表作《骆驼祥子》。

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提醒学生做简要笔记,让书本留下我们学习的痕迹)老舍与诺贝尔文学奖的传闻:老舍先生的儿子、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向外界披露: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程序很复杂,先是由国际著名学者进行提名,被提名者可能有几百人,然后层层筛选,最后剩下5位候选人,再由评选委员秘密投票,得票最多的就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老舍在1968年被提名,到了最后5名还有他;秘密投票结果,第一名就是老舍。

但是在1968年,中国已经进入了“文革”高峰。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

课外古诗词诵读【学习目标】1、识记有关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及诗词的常识。

2、借助课下注释,疏通诗意,把握内容,背默全诗3、说出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提取诗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4、能从不同角度赏析诗中名句。

【学习重点】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复述情节,概括内容。

【学习难点】怎样分析出文章所揭示的生活道理,如何对重点词句作批注。

【学习过程】一、学习《泊秦淮》1、杜牧(803年-约852年)唐代著名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作者档案年文馆校书郎。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

后人因称他才华横溢,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写作背景种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

2、词语解释①秦淮,河名,发源于江苏溧(lì)水东北,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②笼:笼罩。

③泊:停泊。

④商女:陈朝是歌妓、女伶。

⑤后庭花:《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后主所作,后世多称为“亡国之音”。

参考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3、朗读诗歌4、诗歌赏析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

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 (23)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 (23)
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
这么说?
因为这四部书虽然很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 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 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了感激和新的敬 意。
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 为题,有何用意?
为了突出阿长给我买《山海 经》这件事,赞美阿长的真诚、 善良、能干和乐于助人,表达我 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我曾在远房叔祖那里听说后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可惜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机会我一直念念不忘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我深受感动从此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炎帝女娲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
鲁 迅 幼 时 故 居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阿长形象 。(重点)
•品读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语段,体会作者感情(重 点)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 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 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 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 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 ,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 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机会,我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阿的长四向五我天问,《将山《海山海经》经的》给事我,买她来告了假回家以后
结果: 我深受感动,从此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炎帝
女娲
1.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 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带上她的眼睛》课文原文阅读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带上她的眼睛》课文原文阅读

《带上她的眼睛》课文原文阅读我要去度假,主任让我再带一双眼睛去。

主任递给我一双眼睛,指指前面的大屏幕,把眼睛的主人介绍给我,是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在肥大的太空服中,她显得很娇小,她面前有一支失重中的铅笔飘在空中。

我问她想去哪里。

这个决定对她来说似乎很艰难,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我不由得笑出声来。

“那就去我们起航前去过的地方吧!”她说。

这是高山与草原的交接处,大草原从我面前一直延伸到天边,背后的群山覆盖着暗绿色的森林,几座山顶还有银色的雪冠。

我掏出她的眼睛戴上。

所谓眼睛就是一副传感眼镜,当你戴上它时,你所看到的一切图像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可以被远方的另一个戴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收到,于是他就能看到你所看到的一切,就像你带着他的眼睛一样;它还能通过采集戴着它的人的脑电波,把触觉和味觉一同发射出去。

现在,每个长时间在太空中工作的宇航员在地球上都有了另一双眼睛,由这里真正能去度假的幸运儿带上这双眼睛,让身处外太空的那个思乡者分享他的快乐。

“这里真好!”她轻柔的声音从她的眼睛中传出来,“我现在就像从很深很深的水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怕封闭了。

”我从眼睛中真的听到她在做深呼吸,我说:“可你现在并不封闭,同你周围的太空比起来,这草原太小了。

”她沉默了,似乎连呼吸都停止了,但几秒钟后,她突然惊叫:“呀,花儿,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是的,广阔的草原上到处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小花。

“能近些看看那朵花吗?”她问。

我蹲下来看。

“呀,真美耶!能闻闻她吗?不,别拔下她!”我只好趴到地上闻,一缕淡淡的清香,“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我在草原上无目标地漫步,很快来到一条隐没在草丛中的小溪旁。

她叫住了我说:“我真想把手伸到小河里。

”我蹲下来把手伸进溪水,一股清凉流遍全身,她的眼睛用超高频信息波把这感觉传给远在太空中的她,我又听到了她的感叹。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三起三落不寻常——《骆驼祥子》的阅读分层递进教学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三起三落不寻常——《骆驼祥子》的阅读分层递进教学

三起三落不寻常——《骆驼祥子》的阅读分层递进教学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陈元芝教学目标:学习鉴赏《骆驼祥子》三起三落的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巧妙手法,体会小说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魔力。

教学重点:学习鉴赏《骆驼祥子》三起三落的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巧妙手法,体会其不寻常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学习鉴赏《骆驼祥子》引人入胜的巧妙写法。

教学过程:一、三起三落故事情节(一)要求:C.简要复述三起三落的情节内容B.简要概括三起三落的情节内容A.用七言形式概括三起三落的情节内容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选做。

B:简要概括一起:祥子用自己三年的努力买了一辆车,崭新而漂亮的车,花了96元钱。

一落:祥子在拉新车时被大兵捉去,丢了车和衣裳。

二起:祥子逃了出来,顺便牵走了三匹骆驼,卖得了35元钱。

二落:卖骆驼的钱和攒的钱被狡诈的孙侦探敲诈一空,祥子又一次跌落到谷底。

三起:祥子娶了虎妞,用虎妞的钱买下了邻居二强子的车。

三落:虎妞难产而死,祥子不得不卖了车,葬了虎妞。

小福子不堪生活的凌辱而在树林中上吊而死,使祥子彻底走向了堕落。

或:一起一落:奋斗三年挣钱买了车→被十几个大兵抢了车;二起二落:卖骆驼又攒了买车钱→被孙侦探抢了买车钱;三起三落:结婚后靠虎妞买了车→最后下葬虎妞卖了车。

A:七言形式一起一落:三年努力购新车一朝大兵全掳去二起二落:骆驼底金兼勤攒遭遇侦探一敲空三起三落:婚后虎妞购得车难产妻亡卖车葬(二)三起三落故事情节的不寻常:使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二、三起三落人物命运(一)要求:C.概述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物命运B.用四字短语概括三起三落的人物命运A.画出三起三落的人物命运曲线图,并用文字标注。

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选做。

C:概述由人变“兽” ,人生道路上的三部曲:(1)在自食其力的劳动中充满自信与好强;(2)在畸形结合的家庭中痛苦无奈地挣扎;(3)在极度绝望中扭曲了灵魂堕落成走兽。

B:四字短语(人物命运三部曲)自信好强——痛苦无奈——绝望堕落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A:图文(逐渐跌落)(二)三起三落人物命运不寻常:深刻揭示当时黑暗社会不让好人有活路的现状, 对像祥子一样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苦难命运的同情和关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学习劳动人民勤劳、质朴、忠厚、善良而又有所追求的优秀品质
2.体会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选材剪裁的好处。

3.学习本文平实、质朴、充满深情厚意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读课文,学习生词;
2.划分小说层次;
3.做好批注,记下读课文中的问题和收获,留待课上讨论。

二、检查预习
1.小组长检查小组同学的预习情况,小组长整理共同的不会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老师强调重要词语,投影展示:
门槛、烦躁、晌午、瞬间、尴尬、烟瘾、黏性、涎水、微不足道、大庭广众
2.小组长检查学案完成情况。

二、速读课文,使用第三人称说说本文的故事梗概:区别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不同的写法。

举例:
某某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他眼看人家的台阶高,受人尊重,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可是凭他的经济条件,要造这样的新屋得准备大半辈子。

他想聚沙可以成塔,凭自己一身力气,干他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

他苦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的捡,一角一角钱的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九集台阶,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垮了。

三、交流展示
1.小组内交流划分的小说情节。

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指名让小组长当堂汇报。

提问:
(1)先说一下,这篇小说围绕什么展开情节?
(2)你对这篇课文的小说情节是如何划分的?
2.投影小说情节的划分,统一认识。

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本文是一篇结构完整的小说,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分析本文的结构:
开端: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要造高台阶的新屋。

发展:父亲开始了漫长的准备。

高潮:终于造起了有九集台阶的新屋。

结局:新屋落成了,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四、研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
1.“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大家觉得那个字应该重读?“总”这个字表现出什么?父亲为什么“总”有这样的感觉?
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好长的日子,这好长的日子里,父亲的心里一直纠缠着这样一个心结。

原来的台阶是多年前父亲用背来的三块青石板铺成的,多年过去了,每一年生活都在发生着变化,每当村里又有人家盖起高台阶的新房,父亲就觉得
肩上的重担又沉重了一些。

2.“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力气。

只是……父亲感觉太可惜。

”大家揣摩一下这些语句表现了“我”心里怎样的感情?有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形象?
生活节俭(板书)
3.读第三节“那石板没经石匠光面,就铺在家门口……小凹凼。

”这么粗糙简陋的台阶,是不是文中的“我”有些嫌弃他呢?从哪里看出没有嫌弃?
“由不得”,换个词语说,“情不自禁”,往哪里一躺,真叫一个爽!这里写我在台阶上做什么?
乘凉(板书)
第四节写我在台阶上做什么?“这样你会吃苦头的”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
玩耍(板书)
虽然父亲没有读过书,认不多少字,却深深懂得生活的道理。

这里教导儿子,做什么事都要一步步来,不要幻想一下子达到目的。

4.台阶的高低象征着地位的不同,所以父亲总说“我们家的台阶低”。

你怎样理解这种心态?
非常要强,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

5.造好了的新屋为什么让父亲如此不自在?
父亲身上有中国农民传统的朴实,谦卑。

有高台阶的新屋造好了,他感到骄傲又羞于张扬。

小结主旨:本文叙述了父亲建造高台阶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坚韧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

《台阶》暗寓了中国一般农民人生的奋斗过程。

五、写作技巧探究:
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集青石台阶上用了那么多的笔墨?
2、为什么造新屋的主体工程写的简略,造台阶反而写的详细?
3、文章较详细的写了父亲的脚板的泥沙以及洗脚一节,似乎与文章的
中心无关,可以删除吗?
小结:本文选材精当,详略有致,凡是与台阶有关的内容不惜笔墨,尽情挥洒,而与台阶无关的则惜墨如金,有的点到为止。

七、课堂小结
在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眼里不是耀眼的,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的那份坚韧不拔、埋头苦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着家庭幸福的砥柱。

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那些造好了新屋,老了的父辈,他们也能享受到心灵的、情感的、精神的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