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合集下载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_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_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内容提要
实现社会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个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目标。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要论断,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与社会和谐内在关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更加自觉、更加深刻、更加系统的新高度、新境界。

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本质要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它的充分体现也是一个不断从内在向外在、从理想向现实转化的长期过程。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这一论断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表明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深刻领会这一论断的科学内涵,对于全面把握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自觉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社会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1 页。

毛概题库判断题

毛概题库判断题

三、判断题1. 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个人的全部思想。

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4.近代以来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两大历史任务”是学习西方、完成革命。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否定和超越。

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7.科学发展观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9.“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0.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错2.对3.对4.错5.错6.对7.错8.对9.对 10.对1.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2.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4.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5.解放思想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6.《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发表标志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党内正式确立。

()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第一次思想解放的宣言书。

()8.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条件。

()9.党的实事求是思想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10.党的思想路线得以重新确立的重要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1.正确、2.正确、3.正确、4.正确、5.错误、6.错误、7.正确、8.正确、9.错误、10.正确三、判断题1.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革命性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2.中共四大前后,党内有人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不敢出来作领导、打先锋,中国工人阶级天然是国民革命的领导者。

3.为了早日实现革命目标,中国革命应“毕其功于一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②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④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⑤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⑥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五.从党的角度分析应该如何构建和谐社会: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充分发挥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作用. ②突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在全党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高各领导层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④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⑤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六.构建和谐社会体现的哲学常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④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我们党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社会和谐: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社会和谐: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社会和谐: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等方面,创新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在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明确提出来之后,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和谐社会”概念,第一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和升华。

提升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和谐”是古今中外都比较关注的一个概念,但以此来定位一个社会,则是在科学吸收古今中外和谐思想精粹基础之上的一种重大创新。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美好社会的蓝图,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自由人联合体”的未来和谐社会模式。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之所以充分肯定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和谐的一系列天才设想,同时又正式提出自己关于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命题,就是针对现实资本主义的不公正、不和谐而提出来的。

当前,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强调“斗争”哲学,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走了弯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确认社会主义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所确定的奋斗目标,是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世纪末我们如期实现小康,开始走上和谐发展的轨道。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正如六中全会《决定》所言:“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仅从国内的情况看,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和社会阶层分化等问题。

毛概教材填空题题库

毛概教材填空题题库

13周知识竞赛教材填空题题库部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 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论成果是思想。

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4.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思想作为自己的一切工作的指针”是1945 年党的七大。

5.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1982 年,党的十二大开幕词。

6.1997年,十五大正式提出“理论”这一科学概念。

7.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8.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0.锦涛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探索和问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 1941 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第一次对事实的科学含义做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2.指出实事“思想的精髓”。

3.1978年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解放思想、实事、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解放思想,实事,开创新时期的第一个宣言书。

4.1992年,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是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5.2001年,在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

”6.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的本质属性是谁提出的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的本质属性是谁提出的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的本质属性是谁提出的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的本质属性近年来,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价值,体现着共同发展、团结统一、和谐共处的核心精神。

它已成为当今国家建设的宝贵财富。

那么,究竟是谁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的本质属性”这一观点呢?答案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

2014年3月15日,习近平出席央视新闻联播的50周年聚焦,现场发表了重要讲话,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是和平、发展、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属性"。

这代表着习近平对建设社会和谐的深刻认识。

他认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宗旨。

因此,他指出,“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深化改革,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的方针;坚持和谐的原则和既有制度的特色,把握好社会发展中统一和分开两个方面,积极适应历史发展趋势,推进形成有利于和谐社会持久发展的新格局”。

此外,习近平还指出,“要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道路,同时发挥发展中社会关怀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深入推进形成各方共同发展、利益均衡、全方位参与的新型社会和谐格局”。

因此,社会和谐的发展必须从改革开放、制度建设、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从而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

回顾习近平提出的“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的本质属性”这一观点,具体而言,即要强调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深化改革,实现和平发展和团结统一,建设和谐社会;要认识到社会和谐是一个既有制度特色又具有共同发展、团结统一、和谐共处的核心精神的建设过程;要从改革开放、制度建设、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几方面三位一体,着力形成和谐社会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社会和谐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概念,必须以正确义利观引导社会行为,人民财富和安全得到保障,而这一切都需要党的坚强领导,深化改革,强化发展必须。

正是习近平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的本质属性”这一观点,推动我国社会和谐从理论走向实践,理想从言论走向社会基础,是推进社会和谐历程的重要贡献。

南昌大学党校考试判断题完整无重复

南昌大学党校考试判断题完整无重复

1.(错)党的制度建设要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

2.(对)对正式党员的纪律处分,也适应于预备党员。

3.(错)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人民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改正: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4.(对)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5.(对)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基层单位,都应成立党的基层组织。

6.(对)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

7.(对)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法是实行统筹兼顾。

8.(对)撤销党内外职务是党的纪律处分的一种。

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9.(对)党员的义务就是党员对党应承担的责任。

10.(错)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最终代替资本主义。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11.(对)预备党员虽有党籍,但不计算党龄。

12.(错)预备党员政治素质差,表现不好的,可以做劝其退党处理。

需要继续考察和教育的,可以延长预备期,但不能超过一年13 (错)信仰宗教,参加宗教活动的人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14.(错)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从上级党委批准之日起计算。

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从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

党员的党龄,从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算起。

15.(对)党的总支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为两年或三年。

16.(错)可持续发展取决于环境与资源的永续利用。

17.(错)在党的会议上,党员有权批评任何党员,但不能批评党的组织。

18.(对)党的作风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

19.(错)受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没有党章规定的各种权利。

党员在留党察看期间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0.(对)党的思想建设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

6.(对)党员有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批评的权利。

2.(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改善民生。

6.(对)对正式党员的纪律处分,也适用于预备党员。

16.(错)中央政治局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_2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_2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这个论断揭示了社会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奠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社会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优势
在有阶级的社会中,统治阶级虽然能够在革命或上升时期,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去打破旧的社会制度和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但当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同进一步发展的生产力发生矛盾的时候,作为现存社会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就会为了自身利益而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即使有时候不得不对现存社会制度进行某种程度上的改良,也不会从根本上解决这种在旧制度框架内无法克服的社会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由于无产阶级的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的解放与全人类的解放是一致的,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没有与社会发展和人类解放不同的特殊利益,因而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政府有可能做到完全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去调节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其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达到整个社会协调持续地向前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保持和谐稳
第1 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考题及解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考题及解析

第九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单项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和谐社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决定因素是: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B.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这是由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

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和国家的这种性质决定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我国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我们具有不断促进和谐、最终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这种前提和制度保证。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选项。

2.“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国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这是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A.达到了新境界 B.提高到了新的理论水平C.形成了科学的体系 D.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升华[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这是我们党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选项。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A.党 B.人民 C.工人阶级 D.军队[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和谐社会关键在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领导全体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有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谈谈你对社会和谐的理解

谈谈你对社会和谐的理解

谈谈你对社会和谐的理解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它不仅体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公同共同愿望,而且对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力求在解决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解决我国在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必须深入认识新形势下的社会治理规律,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提高社会管理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也要广大人民群众以积极的热情,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之中,为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作出贡献。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诚信友爱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
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
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 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 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
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 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2、其他社会矛盾问题
在我国社会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社会矛盾问题,
如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市场经济 运行中法律法规不健全引起的矛盾,等等。
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 矛盾的基本思路
第一、正确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用不同质
的方法解决不同质的矛盾,是正确处理人民 内部矛盾的基本原则; 第二、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机关 一切工作的出点和落脚点,是正确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的总的方针; 第三、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在坚持 效率的前提下,着重注意维护和实现社会公 平,是目前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突出任 务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
活富裕,生态良好。
建设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 党的十八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 出了社会建设的目标: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 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 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 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 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 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 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 医疗卫生服 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社会和谐稳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科学涵义
和谐社会就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 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继续教育考试题和答案

继续教育考试题和答案

填空:1.__社会和谐_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2.就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看,社会主义最本质的内涵有两个,一是生产力发展,二是__社会公平和谐____。

3._坚持以人为本___,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4.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把___发展____放在首位。

5.增进党内团结和谐,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完善____民主集中制_____。

6.2005年4月,胡锦涛主席在参加雅加达峰会时提出___和谐世界___理念,这是新一代领导集体在对外关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个崭新外交理念。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最基本的层面看,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____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___。

8. ___人民当家作主; __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鲜明、最本质的特点。

9.坚持____改革开放___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____党; _____。

11.__________是民生之本和安国之策。

12. 优先发展教育的总体布局是,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__________,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13.建设和谐文化的核心问题,是培育__________。

14. ___创新___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15.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广大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___依靠群众______是关键。

1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__基层____。

17.“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是在__十六大___报告中提出的。

单选: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规范收入分配,调节收入差距,调节收人差距的目的在于__A___。

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

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

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篇1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措施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树立危机意识,提高危机管理能力;健全危机管理相关法律制度;建立全过程的危机管理机制;建立多边合作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关键词:危机管理和谐社会政府1.树立危机意识,掌握危机管理知识。

提高危机管理的能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我们知道,今天的危机已呈现常态化,今天的社会时刻都有危机发生的可能。

因此,作为危机处理的主要指挥者和组织者,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认识到“危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危机不仅仅在资本主义社会比比皆是,层出不穷,即使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屡见不鲜,难以避免。

”2.建立常设性的危机管理部门,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公共危机管理是各级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和责任。

就社会现实情况看,应对各种公共危机已不再是政府偶尔为之的任务,而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的常态职能。

这就要建立常设性的专门危机管理部门,统一指挥重大公共危机的应急管理工作。

然而,我国有些地方的政府危机管理系统却缺乏专门、常设性的危机管理部门和专业人员。

当公共危机出现后,主要依赖中央政府或省级政府、有关部门设立的临时机构来进行危机管理。

这些临时机构,一方面缺乏对危机的预测、预警工作。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危机管理的专业人员,缺乏应有的培训和处理危机事件的经验,必然影响危机处理的效果。

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在地方各级政府内部,成立一个专门常设性的危机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公共危机事件。

3.建立全过程的危机管理机制。

有效地预防、回应、化解和消弭各种危机根据危机从无到有,再到无的过程,危机大致要经过危机的爆发、持续、消失三个阶段。

政府完整的公共危机管理应该包括危机爆发前的防范预警、危机持续中的应对处理和危机结束时的善后总结三个过程。

南昌大学党校考试题(9)试卷和答案

南昌大学党校考试题(9)试卷和答案

复习资料(九)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20分)(错)1.预备党员的权利,除了没有表决权外,也同正式党员一样。

(对)2.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对)3.预备党员虽有党籍,但不计算党龄。

(错)4.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从上级党委批准之日起计算。

(错)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共同建设、共同享有。

(对)6.预备党员也有权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

(对)7.预备党员必须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

(对)8.端正入党动机是争取入党的首要问题。

(对)9.党章规定,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实行任期制。

(错)10.留党察看最长不超过一年。

(对)11.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每个党员的权利。

(错)12.党员要求退党,应当经支部大会讨论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错)13.党员有权阅读党内的所有文件。

(错)14.撤销党内外职务是党的纪律处分的一种。

(对)15.集体企业中的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错)16.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领导。

(错)17.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之一。

(错)18.预备党员政治素质差,表现不好的,可以做劝其退党处理。

(对)19.党的总支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为两年或三年。

(对)20.中国共产党党旗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3.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

4.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第十一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 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 幸福、更有尊严。”
2010年春节团拜会
党的十八大强调,在改 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 强社会建设。社会建设, 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 保证。
二、当前构建和谐社会
面临着巨大挑战
你认为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最
危险的因素是什么?
思考
(一)社会发展不平衡
1.教育机会不断扩大,但是教育公平与教育 质量问题日益突出 2.就业方式日益多元化,但是就业压力依然 很大 3.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但是供需矛盾依 然突出 4.人民收入水平整体提升,但贫困人口仍然 很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江苏泰兴发生砍杀幼儿事件
2010年4月29日上午9时40分,江苏泰兴市泰兴镇 中心幼儿园发生一起伤人事件,一名男子持刀冲入 校园,砍伤31人,包括28名幼儿、2名教师、1名保安, 其中5人伤势较重,有生命危险。目前受伤者已被送 往医院抢救。持刀男子被当场制服。

◆广东雷州男子持刀闯入小学砍伤16名师生
尤其是教育公平问题更为急迫。
一是我国教育资源的分配呈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别
山村小学
受教育状况和人口比 例严重倒挂
2010年城乡大学生的比 例分别是82.3%和17.7%。而 在上个世纪80年代,高校中 农村生源还占30%以上。
二是区域之间在教育资源获取上差异明显 一般而言,东部基础教育的各项教育经 费指标平均是中西部的1到2倍。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2010年5月12日8时左右,陕西省南郑县圣水镇幼儿 园发生凶杀案。犯罪嫌疑人吴焕民持菜刀闯入幼儿 园砍杀,致使7名儿童(5男2女)和2名教师死亡,另有 2名儿童伤势严重。吴焕民系男性,48岁,行凶后返 回家中自杀身亡。
在医院焦急等待的家长

研一 我心目中的社会主义

研一 我心目中的社会主义

我心目中的社会主义研究生的第一学期我们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这门课程,经过以前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理论》,我对社会主义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上过几节这门课,我对社会主义有个更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我谈一下对社会主义的理解。

我心目中的社会主义就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上的社会和谐,人民过上小康生活的社会主义。

对于和谐的社会主义,相信大部分人都不会陌生,而如今我们的国家也正在努力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

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同时也是我的理想。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而这样的社会是人人都向往的社会。

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我们如今的社会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正是这些因素严重地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发展。

和谐社会还是人类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不同国家、民族都曾有人用各自的语言对这样一种理想社会作出各种各样的描述。

空想社会主义者明确使用了“和谐社会”这个概念。

他们的学说得到马克思、恩格斯的高度评价,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之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贡献,在于把这一美好的社会理想建立在了科学的基础之上。

他们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又在这个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指明了通向和谐社会的现实可行的道路,并对其基本特征作了合乎逻辑的科学描述。

他们指出,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的自然历史过程,最终要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将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消除阶级、城乡、脑体之间的对立和差别,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历史背景;2.掌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3.掌握以正确的方法妥善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明确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社会的内涵第一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一)历史上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1.中国历史上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过“兼相爱”、“爱无差”;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

《礼记·礼运》中描绘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养,矜、寡、孤、独、废者皆有所养”的理想社会。

太平天国领袖提出的“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

康有为提出建立“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2.西方古代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

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两句著名的哲学格言:“什么是最智慧的──数”;“什么是最美的──和谐”。

古希腊的另一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在肯定和谐的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和谐的本质。

3.西方近代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在西方,自近代以来,有不少学者也先后提出过一些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思想和理论,蕴涵着许多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

一些西方国家还提出和实施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政策。

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着严重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不可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4. 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过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180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一文,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的,必将为“和谐制度”所代替。

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也以“新和谐”命名。

为什么说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为什么说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为什么说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答: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这个重大判断,深刻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原因有:(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是由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

我们的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党和国家的这种性质,决定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我们具有不断促进和谐、最终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保证。

(2)社会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本质要求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社会和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使社会和谐从理想的追求变为现实的可能。

②社会和谐把协调利益关系、实现公平正义作为自己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特征,体现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在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目标上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追求。

(3)社会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这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4)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随着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制度的消灭,人们的相互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个人的自由不但不以剥削、压迫他人为条件,反而有利于他人的自由和发展,人们彼此间相互促进、友好相处。

这种和谐的社会关系所体现出的价值取向,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取向是完全一致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共产主义。

(5)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符合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社会和谐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性质,有利于更全面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利于更全面地体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有利于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50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21

2050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21

1、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50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21世纪,构建和谐社会。

(P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P5)3、亲近社会、服务社会,首先必须自觉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法定义务。

(P12)4、责任有主有次,有重有轻,最重要的是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

(P13)5、热爱祖国,民族自豪感、责任心,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

6、对文化的提炼便是民族精神(这是两者的关系)。

(P29)7、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P30);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P31)。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P30)9、勇于创新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必由之路。

(P42)10、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这是两者的关系)。

(P44)11、国际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自己和全球性问题的解决。

(P51为⑦)12、指挥是团队的核心和灵魂。

(P53)13、合作者之间出现矛盾和分歧,关键是及时沟通,消除隔阂。

(P54)14、分工是合作的前提(P47);公平是良好合作的前提。

(P55)15、人是竞争的主体,各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P57下);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P58下)。

16、诚实是思想基础;守信是外在表现。

(P63知识连接)17、诚信是从政执政的基本要求;诚信政府是建立诚信社会的基础。

(P65)18、说老实话,做老实事是诚实守信品质的基本要求。

(P69)19、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P76)20、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核心是依宪治国;基本要求: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P76-77)21、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是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社会和谐的本质是实践的对立面统一,即人类世界发展中真、善、美的统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本质,体现为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想和治国结果、治国方略和治国机制、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统一。

新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性特征,表征着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内容。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理想社会的构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列宁面对小农占多数人口的社会现实,一方面强调要建设比资产阶级民主“更高类型的民主制”,另一方面通过实施以发展市场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

“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建立起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牢固的桥梁”。

同时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注意把社会和谐同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和探索。

毛泽东曾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充分调动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认为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牢牢把握的政治生活主题。

反复强调要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在全社会“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邓小平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实际上就把实现社会和谐纳入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的“七一”重要讲话中,结合新的实践明确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这为我们党从社会主义本质的层面思考社会和谐问题进一步打开了视野。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系统提出和谐社会理论,鲜明指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并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上升到制度。

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重大贡献。

(二)、构建和谐社会是实践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首先,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物质基础。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

因此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任务。

对于在经济、文化落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我国来说,就更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

所以,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是发展。

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有最可靠的保障。

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来作制度保障。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中,突出强调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阐明了否定剥削和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与标志。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必然结果。

再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以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前进方向。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最根本的依据和标志,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共同富裕与社会和谐,两者紧密联系,又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目标。

(三)、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矛盾存在和解决的基本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共产党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的,决定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决定了社会和谐是我国社会矛盾存在和解决过程的基本形态。

也就是说,我国社会在本质上是和谐的。

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民族区域自治度,充满活力的文化体制,都显现着社会和谐的特征,实现着社会和谐的要求。

二、把和谐社会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具有重要意义
把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重大理论贡献。

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并把这一本质属性明确为社会和谐,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是第一次,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如果说邓小平理论通过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话,提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科学论断,则更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问题,更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是理论创新的新高度。

其次,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从邓小平时代提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党的十五大提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再到这次全会部署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是一脉相承的,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

更进一步科学地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再次,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

依照这个重大判断,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坚定地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发挥出来,加快实现惠及最广大人民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
在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不断增进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大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群众能够安居乐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