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形和地势》教案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通用5篇)《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能够说出其分布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感知我国的地形特征,积累丰富的地形表象;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并适当地运用数据,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地形和地势》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地形和地势》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地形和地势的概念以及地球内部结构的组成和特点。
本节课属于地理学科,也涉及到地球科学。
本节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组成和特点,以及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自然现象,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2. 掌握地形和地势的概念,能够准确描述不同的地形和地势类型。
技能目标:1. 能够用地图、地球仪等工具辨认不同的地形和地势。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地形和地势的判断和分析。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 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和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地球内部结构的组成和特点。
2. 不同地形和地势类型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难点:1. 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和组成。
2. 用地图和地球仪判断和分析地形和地势。
四、教学方法1. 演示法。
2. 案例分析法。
3. 讨论法。
4. 实验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1 导入新课1.2 导入策略学生将看到一张图片,在图片上明显到达两个山峰,如何快速辨别它们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呢?(二)讲解2.1 地球内部结构的组成和特点2.1.1 地球内部结构的组成2.1.2 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2.2 地球的外形和地形2.2.1 地球的外形2.2.2 地形的概念和分类2.3 各类地形介绍及特点2.3.1 山脉地形2.3.2 高原地形2.3.3 平原地形2.3.4 丘陵地形2.4 各类地势介绍及特点2.4.1 海拔高度2.4.2 坡度2.4.3 坡向2.5 只看地图、地球仪如何辨认地形和地势的类型(三)练习3.1 辩认和分析不同地形和地势类型3.2 参观本地区特有的地形和地势类型(四)总结4.1 知识点归纳和总结4.2 学生反思和小结(五)拓展5.1 查看相关视频和图片素材,了解更多的地理信息。
5.2 制作地球仪、地形模型等实物辅助教学。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地势和地形》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势和地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势和地形》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表面的地势和地形特点,以及它们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本章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势和地形的概念、分类和特点,以及如何描述和分析地势和地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的基本知识、气候和植被等内容。
但在地势和地形的认识上,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在地理领域的应用还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地势和地形的概念、分类和特点;2.学会描述和分析地势和地形;3.了解地势和地形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4.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在地理领域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势和地形的概念及其区别;2.地势和地形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3.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理领域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地势和地形的特点及影响;2.实地考察法:学生进行地形地貌实地考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信息技术法:利用GIS软件和互联网资源,让学生掌握现代技术在地理领域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势和地形的相关案例资料;2.准备实地考察的地点和线路;3.准备GIS软件和互联网资源;4.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势和地形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势和地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势和地形的概念、分类和特点,让学生理解地势和地形的基本概念。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分析地势和地形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八人教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

八人教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核心素养】人地和谐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课程标准】运用中国地势图概括我国地势、地势的要紧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依照地势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要紧特点。
2.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名称。
3.在地势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4.通过地势图总结我国地势多种多样的特点。
5.分析不同地势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阻碍。
过程与方法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猎取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进展的差不多地理观念。
【重点与难点】1.我国三级阶梯的地势特点。
2.要紧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分布。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读图分析。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地势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宽敞第二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学过程】一、情形导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试问:大江为何东去?春水为何东流?这与我国的地势、地势有何联系?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二、新课学习(一)地势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宽敞1.地势类型多样:我国幅员宽敞,地势类型多样。
有纵横交错的山地,气概磅礴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群山环抱的盆地,还有起伏绵延的丘陵。
2.要紧山脉的名称、分布和走向(1)东西走向的山脉:北列:天山山脉----阴山山脉;中列:昆仑山脉----秦岭;南列:南岭(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中列:长白山脉---武夷山脉东列:台湾山脉(3)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小兴安岭(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8844.43米)拓展延伸:我国的要紧山脉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
湘桂粤赣夹南岭。
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台湾山脉东分布。
八年级上册地形地势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形地势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地形地势的概念,能够准确描述不同地形地势的特征;2.学习并掌握地形地势的形成原因;3.了解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地理思维。
二、教学重点1.理解地形地势的概念;2.掌握常见地形地势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三、教学内容1. 地形地势的概念地形地势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地貌形态和地理条件的总称。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地势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地势和地势发育的地理条件。
2. 常见地形地势及其特征(1) 山地•特征:起伏大、坡度陡、海拔高、河流众多、气候多样;•形成原因:地壳运动、风化侵蚀等因素。
(2) 平原•特征:地势平坦、广阔、适宜农业和居住;•形成原因:沉积作用、侵蚀作用等因素。
(3) 高原•特征:地势较高,起伏不大,多为平缓山地和大中型盆地的组合;•形成原因:构造抬升、侵蚀剥蚀等因素。
(4) 丘陵•特征:地势较高,坡度较缓,起伏不大;•形成原因:侵蚀作用、风化作用等因素。
3. 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山地:限制农业和交通发展,但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平原:适宜农业、工业和居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适宜养殖业和旅游业发展;•丘陵:适宜林业和旅游业发展。
四、教学方法1.授课法:通过讲解地形地势的概念和特征,帮助学生理解;2.实地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地形地势的实地观察,让他们亲身感受;3.探究式学习: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地形地势的形成原因;4.图表分析:通过展示地形地势的统计数据和图表,让学生分析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形地势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地形地势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2. 概念讲解•介绍地形地势的概念和分类;•重点讲解山地、平原、高原和丘陵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3. 实地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地形地势的实地观察活动;•学生填写观察记录表,记录所观察到的地形地势特征。
八级地理上册教案地形和地势

八级地理上册教案——地形和地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形的概念、分类及其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地势的概念、特点,了解我国的地势特点。
3. 培养学生观察地形、地势的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地形的概念、分类及其特点2. 地势的概念、特点3. 我国的地势特点4. 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形、地势的概念及其特点,我国的地势特点。
难点: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地势的概念及其特点。
2.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形、地势。
3. 结合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以我国地形、地势的图片为例,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地势的概念。
2. 讲解地形、地势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总结地形的定义,进而讲解地形的分类及其特点。
3. 讲解地势的概念、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总结地势的定义,讲解地势的特点。
4. 学习我国的地势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我国地形图,分析我国的地势特点。
5. 分析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地形、地势的概念及其特点,我国的地势特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家乡的地形、地势特点,并思考地形、地势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六、教学拓展:1. 探讨世界主要地形、地势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分析地形、地势在地理分区中的应用,如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
七、课堂互动:1.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地形、地势特点。
2.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家乡地形、地势PPT,并讲解其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地形、地势的概念及其特点。
2. 鼓励学生关注地形、地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地理素养。
初二地理上册地形和地势精品教案

特点 地势起伏____,坡度___ 地势__________,坡度______ 外围较___,内部起伏较为____ 宽广平坦,起伏_____ 四周_____,中间____
任务一:总结五种地形特点
Hale Waihona Puke 地形类型 山地 丘陵 高原 平原 盆地
平均海拔
特点
_5_0_0米以上 地势起伏_大___,坡度陡___
三、中国地势的基本特征
1.据图说出中国地 势的大致起伏状 况。
西高
东低
三、中国地势的基本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三、中国地势的基本特征
2. 将颜色变化明显的地 方划分区域,能划出几 个区域?
3.读图查找区域边界 处的地理事物。
三、中国地势的基本特征
4.参照教材最后一 页附图,尝试标 出区域内海拔范 围。
1000~2000米
4000米以上
500米以下
三、中国地势的基本特征
5.根据中国地势的大致起伏状况和区域海拔差异,画 出简图?并进一步归纳地势特征。
√ ?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三、中国地势的基本特征
阅读剖面图,印证地势特点
1.此剖面图沿哪条 纬线绘制?
2.自西向东海拔如何 变化及坡度陡缓程度?
北纬36°
三、中国地势的基本特征
第一级阶梯:西部 青藏高原,平均海 拔在4000米以上。
第二级阶 第三级 梯:中部海 阶梯:东 拔大部分在 部,海拔 1000~2000米。 多在500
米以下。
西
东
三、中国地势的基本特征
三、中国地势的基本特征
_2_0_0_-_5_0_0米 地势__起__伏__不__大__,坡度__和__缓__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一、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且能够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地形的类型特点;能够说出我国主要山脉以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的分布特点;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初步说明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各种途径告知我国的地形,积累丰富的地形表象;增强对我国“基本地形国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形的兴趣,提高对我国不同地形的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增强保护环境、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初步掌握区域分析方法。
2、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3、学生已初步具备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影响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①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②山区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2、难点:①山脉是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的空间观念的形成。
②我国各种地形和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流向、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各方面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察PPT上的三幅图片,平原、高原、山地都属于地形,除了这些,还有哪些是地形呢?什么是地形?中国有哪些地形类型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同学们观察图2.1中国的地形类型完成以下题目1、什么是地形?陆地表面有那几种地形类型?中国有几种地形类型?(地形: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
共有5种地形,中国5种都有)小结:由此可以得出中国地形类型多样,有纵横交错的山脉,气势磅礴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群山环抱的盆地,还有起伏连绵的丘陵,地形类型多样。
地形和地势教案范文

地形和地势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形和地势的定义及其关系;2.掌握地形的分类和特征;3.掌握地势的分类和特征;4.能够通过地形和地势判断地势对农业、交通、居住等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地形与地势的概念;2.地形的分类和特征;3.地势的分类和特征;4.地形和地势对农业、交通、居住等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地形和地势的定义及其关系;2.地势的分类和特征。
四、教学难点:1.地块和地基的概念区分;2.理解地势分类的特征。
五、教学方法:1.上课讲授;2.配合案例分析;3.实地考察。
六、教学过程:1.教师进行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地形和地势的例子,让学生简单了解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及其分类。
2.教师向学生介绍地形和地势的定义及其关系,并讲解地形的分类和特征。
教师可借助地图、地球仪等教具进行示范和解释。
3.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分组进行地势分类的案例分析。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地区进行研究,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和实地考察,了解该地区的地势类型和特征,并总结出该地区的主要地势类型。
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研究的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地势类型对农业、交通、居住等的影响,并进行课堂讨论。
5.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地形和地势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进行实地考察和观察,加深对地勘系统的了解。
七、教学资料和资源准备:1.地图、地球仪等教具;2.地势分类的案例分析资料。
八、教学评估:1.教师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观察学生对地形和地势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学生进行地势分类的案例分析,教师评估学生研究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九、拓展延伸:1.邀请地质学家或测绘师进行讲座,介绍地形和地势的实际应用;2.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地形和地势的实地考察或户外探险活动,加深对地势的认识。
十、教学反思:地形和地势是地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对于我们了解地球的表面特征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形和地势的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地势分类和特征总结。
2023最新-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形和地势》教案4篇

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形和地势》教案4篇任时光飞逝,我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
回顾一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我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
谨记于下,权作经验教训的总结。
感谢您的阅读,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形和地势》教案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形和地势》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2、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3、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点: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分布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思路及策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同学们回顾一下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分为几级阶梯?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2、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同学们回想一下,地形包括哪五种类型?3、引导学生读图2.4(《我国地形图》),找一找这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是否都有?(我国五种地形都具有)4、引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课题。
(板书)地形复杂多样(二)新课,合作探究:1、从图2.4上可以看到,我国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山脉、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
请同学们判断以下画片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地形。
2、提到地形:(读图)我国有哪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呢?同学们在《我国地形图》上分别找出来,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活动:首先教师把中国轮廓图画在黑板上,然后根据学生读图《我国地形图》,分别请三个学生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都板书在黑板上。
八年级地理上册地形与地势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地形与地势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地理上册地形与地势教案八年级地理上册地形与地势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02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案】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

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设计说明本节课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通过读图概括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通过读图概括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分布特点;通过读图和分析资料说明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本节课遵循由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通过大量的地形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我国地形特征。
通过设计“走遍中国”情境,教师和学生一起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整节课都沉浸其中,在欢快的旅途中学习地理知识。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地形景观图和中国地形图,归纳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2.能够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并通过读图说出我国主要山脉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的分布特点。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归纳地形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1.我国地形的整体特征,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主要地形区的特征及分布。
2.地形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难点:主要山脉与地形区的位置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对比分析法、概括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在中国地形图上找一些主要的山脉、地形区,在网上查阅其相关资料,课前进行展示介绍。
模块主三、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我国幅员辽阔,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耕地资源不足。
但是山区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山脉连绵起伏、纵横交错,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在山脉构成的“网格”中镶嵌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
山脉不仅是自然地理分界,也是重要的人文地理分界。
五、布置作业建议所有学生完成《作业》本课时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设计说明本节课在学生已基本掌握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基础上展开,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图片资料,如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地形景观图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选图、用图的能力,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地势的特征。
八级地理上册教案地形和地势

八级地理上册教案地形和地势第一章:地形和地势概述1.1 地形和地势的概念解释地形的含义:地表的形态和地貌特征的总称。
解释地势的含义:地表的高低起伏和整体趋势。
1.2 地形和地势的作用分析地形和地势对气候、水文、生态、农业、人口分布等的影响。
第二章:主要地形类型2.1 平原介绍平原的定义、特征和分布情况。
分析平原对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2.2 山地介绍山地的定义、特征和分布情况。
分析山地对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地势的特点和分布3.1 地势的定义和特点解释地势的含义和特点,如高低起伏、坡度、坡向等。
3.2 世界主要地势类型介绍高原、盆地、山地、丘陵等主要地势类型的特征和分布情况。
第四章:地形和地势的测量和模拟4.1 地形测量方法介绍地形测量的常用方法,如地形图、卫星遥感、地面测量等。
4.2 地势模拟方法介绍地势模拟的常用方法,如数字高程模型(DEM)、地形分析模型等。
第五章:地形和地势的应用5.1 地形和地势对交通的影响分析地形和地势对交通线路选择、建设的影响和限制。
5.2 地形和地势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分析地形和地势对水利工程、建筑物的选址和设计的影响。
第六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6.1 地形对气温的影响解释地形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如高山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分析山脉对冷空气和暖空气的阻挡作用,形成气候差异。
6.2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解释地形对降水的增加或减少作用,如山区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差异。
分析山脉对水汽的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
第七章:地形对水文的影响7.1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解释地形对河流流向、流速、水量的控制作用。
分析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对河流侵蚀、沉积的影响。
7.2 地形对地下水的影响解释地形对地下水流动的影响,如地形坡度、地下岩层等因素。
分析地形对地下水补给、排泄、水质的影响。
第八章:地形对生态和农业的影响8.1 地形对植被的影响解释地形对植被分布的调节作用,如山区与平原的植被差异。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地势和地形》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势、地形以及它们对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势和地形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地图的阅读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地势和地形的概念、形成原因以及它们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概念的讲解和实例的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势和地形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势和地形的概念,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形成原因,能够识别不同的地势和地形,并分析它们对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实例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地势和地形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地势和地形对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
2.突破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实例的展示,结合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势和地形的概念,分析它们对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势和地形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对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
2.展示法:通过地图、图片和实例的展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势和地形的概念。
3.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探讨地势和地形对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图、图片、实例、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我国的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幅地图展示了我国的哪些地形?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从而引出地势和地形的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地形和地势》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总结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
2.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名称。
3.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4.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5.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重点与难点】1.我国三级阶梯的地势特征。
2.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分布。
教学方法】自主研究、小组合作、读图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第二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通过引用诗句,引导学生思考地势对水流的影响,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二、新课研究第一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1.地形类型多样:我国地形类型繁多,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等。
2.主要山脉的名称、分布和走向介绍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分布和走向,包括东西走向的天山山脉、秦岭、南岭,东北到西南走向的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南北走向的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西北到东南走向的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小兴安岭以及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
3.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通过观察地图,体会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以及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地貌特征。
拓展延伸:通过填表的方式,加深对山脉名称、分布和走向的记忆。
第二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地势阶梯状分布: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分为三级阶梯。
2.各级阶梯的特征:介绍各级阶梯的特征,包括第一级阶梯的高原、第二级阶梯的盆地和第三级阶梯的平原。
3.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介绍位于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名称,包括祁连山、秦岭和太行山等。
4.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例如高原的气候、盆地的水资源和平原的农业生产等。
八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和地势》优秀教学案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和地势知识,我将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我国丰富多样的地形为背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不同地形区的美景,让学生在视觉享受中感知地形地势的差异。
2.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以家乡的地形为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形地势现象。
3.作业评价: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给予鼓励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教学案例以我国丰富多样的地形为背景,通过展示地形地势的壮丽景观,让学生在视觉享受中感知地理知识的魅力。生活化的情境导入,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联系实际,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问题导向,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4.定期组织测验,检验学生对地形地势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形地势的壮丽景观,如青藏高原的雄伟、长江三峡的险峻等,引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景观是如何形成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地势对景观的影响。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地形和地势》,了解不同地形地势的特点及其对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了解不同地形、地势的特点及其分类。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地形图等工具识别和分析地形、地势的能力,提高地理信息解读技能。
3.使学生掌握地形、地势对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水文、生物、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影响,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最新八年级地理地形和地势教案5篇

最新八年级地理地形和地势教案5篇最新八年级地理地形和地势教案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有的教学大纲还包括参考书目、教学仪器、直观教具等方面的提示。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八年级地理地形和地势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在不类型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教学过程【导入】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这节课我要讲的内容是:“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活动2【讲授】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一)复习:在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二)授课: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通过电子白板演示)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
情况1: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时,我们可以按照一般地图辨别方向的方法来辨别方向。
即“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情况2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没有指向正上方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辨别方向(出示实例,边分析边讲解)2、例题一(电子白板演示某学校平面图)并向学生说明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确定方向:(1)确定中心地点。
(2)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与指向标相对应的十字坐标,按指向标方位标注东西南北。
(3)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例题二、通过电子白板演示充分说明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平移指向标法和旋转地图法例题三、通过给陌生人指路的事例来加强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三)课堂小结:1、如果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按一般地图来辨别方向2、平移指向标3、旋转地图法(即把指向标地图转化成一般地图)八年级地理地形和地势教案(精选篇2)知识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依据2.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3.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地理《地形和地势》教案范文

地理《地形和地势》教案范文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地形和地势的概念产生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介绍地形和地势的定义,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对地形和地势有直观的认识。
教学步骤:1. 利用图片展示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和地势,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引入地形和地势的定义,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章:地形的分类和特点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形的分类和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分类和特点。
教学步骤:1. 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识别五种基本地形。
2. 分别介绍每种地形的特点,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种地形的优缺点。
第三章:地势的概念和分类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地势的概念和分类,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地势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规律。
教学步骤:1. 介绍地势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地势的概念。
2. 讲解地势的分类,包括坡地、高原、山地、盆地等。
3. 通过地图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地势的分布规律。
第四章: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地形和地势对农业、交通、城市分布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分析地形和地势对农业的影响,如平原地区的耕地利用、山区的水土保持。
2. 探讨地形和地势对交通的影响,如道路建设、隧道工程。
3. 讲解地形和地势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如地形对城市格局的影响、山地城市的建设。
第五章:案例分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具体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案例。
教学步骤:1. 给学生发放案例资料,让学生阅读并了解案例背景。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改进措施,优化人类活动与地形和地势的关系。
第六章:地形和地势的测量与研究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地形和地势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地理的能力。
《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学生能够找出我国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2.了解山脉的走向,知道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地形中的“骨架”作用;3.知道并能在地形图中指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4.说出我国地形的特点,分析地形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中国主要山脉的名称、位置和分布;2.运用地形图,说出中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地形图和数据统计图,概括我国地形的特点,分析地形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地形是主要且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也是学习气候、河流等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基础。
本节作为“中国自然环境”的开篇,教材紧扣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选择了地形和地势两个方面的内容——“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本课时为第1课时,重点介绍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在教学策略上,通过我国各类地形的自然景观视频作为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出主题内容。
本节出现的地形类型和名称较多,所以在课件中添加了景观图,各大地形区的分布落实在图上,使学生建立丰富的地形表象,建立空间概念,增强对我国“基本地形国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形的兴趣,以及对我国不同地形的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教学流程响。
五、当堂练习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我国地形分布的是()A.a图B.b图C.c图D.d图右图为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较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2题。
2.由图可知,我国()A.地形类型多样B.平原丘陵为主C.人均林地广阔D.山地比例最小答案:B;A六、课程小结七、板书设计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类型: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形特征山脉分布:网格状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之地势和地形.doc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之地势和地形地势和地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特点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落千丈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过程与方法1.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2.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和共同探究,使学生逐步形成交流和合作的学习习惯,并充分认识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地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学习、勇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
2.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2.指导学生讨论我国的地形特征对其它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地理环境。
【教学难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中国空白轮廓图【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境导入播放我国不同地形区的图片资料(或视频短片)。
看图片思考各属于哪种地形。
让学生对我国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激发爱国热情。
探究地势特点课件展示:1.地势的概念。
2.古诗词: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3.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并沿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动画。
提出问题:你能试着根据老师所提供的资料分析出我国的地势特点,并画一张简略地势示意图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授课人:周扬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江山如此多娇》
引导学生自学课文22~23页图文,然后实物投影《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图?(生:《中国地形图》)
师: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______。
(学生:形态)
师: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讲授新课]
再次投影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
(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
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我们看看,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地形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盆地,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那大家说说看,我国有几种地形呢?(五种)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地形有什么特点呢?(地形类型多样)
板书:一、地形类型多样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地形分布图
大家观察这幅图,里面提到一个词:山脉。
什么是山脉呢?
(延着,某一个方向延伸,呈现脉状有规律分布的山体。
)
很好,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大而绵长的山脉,就像我们民族的脊梁一样,纵横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
大家知道,山脉总体上是延着某个方向延伸的,那么,这个延伸的方向叫就叫做山脉的走向。
山脉的走向主要有以下的四种。
(展示右下图片,学生回答四种走向)好。
我们来看一幅图:陆上山脉主要分布。
大家观察一下,这些山脉都是什么走向呢?哪种走向居多呢?小组相互合作讨论一下。
[学生活动]1.分确定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比赛看谁找得快,准确率高,并推选出代表发言。
(东北—西南,东西,西北—东南和南北走向的较少)
分析归类主要山脉及走向: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六盘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教师活动]2.读教材25页“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图,按照活动2的要求,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将走向一致的山脉连接起来。
大家可以发现什么呢?
(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高原、盆地和平原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
)
[教师活动]3. “我国地形的分布”图上分别找出我国主要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学生活动]3.分组讨论,派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
完成25页活动3。
[教师活动]4.展示“形态各异的高原景观”;青藏高原地形地貌及资料;黄土高原的地貌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杰作--窑洞图;内蒙古高原地貌和景观图;云贵高原景观图。
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和阅读四大高原的图文资料。
说明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
总结:我国五种地形都有分布,地形复杂多样。
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各种地形区形态各异,我国人民也充分利用各种地形发展各具特色的生产和生活。
[教师活动]5.课件展示:“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
读图了解我国各种地形面积的比例,其中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
明确:介绍山区所包括的范围,并得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
探究问题:
1.山区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针对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山区应怎样开发和保护,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学生活动]4.全班学生分成A、B两大组,每个大组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展开讨论。
A组讨论有利条件,B组讨论不利条件。
A、B两组讨论后,进行全班的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活动]6.展示本节课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共同完成。
展示本节课课堂习题。
[学生活动]5.完成教师所示思维导图和习题内容。
[教师活动]7.布置课后作业。
《地形和地势》教学反思
授课人:周扬
本节课通过创设良好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地理,从地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每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绘图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最终达到全面进步和发展。
现对于本节课教学的反思如下:
一、充分运动多媒体教学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课时我用微视频《江山如此多娇》导课,为学生展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更激发了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在新课程下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这一基本理念。
这短短的2分钟的视频为这一节课的学习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简洁明快,令学生耳目一新。
二、通过读图、析图、画图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地图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信息载体,特别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图、填图,分析地图上各个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对教材进行了整合,思路清晰,设计新颖。
在本节课授课时,我打破了教材的编排程序,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我国的山脉→分析出山脉是地形骨架这一特征,引导学生找出“骨架”的中间是“地形区”,分析出地形复杂多样这一特点,又由地形看地势而分析出中国地势的特点。
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理论联系实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突破了教材的重难点,改善和优化了整个教学流程,提高了学生综合联系的能力。
虽然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即时评价的多样性、过渡性语言的有效使用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改进不足,让地理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学习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