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课堂笔记整理

合集下载

2023年自考管理学原理完整笔记详细

2023年自考管理学原理完整笔记详细

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 是指组织中旳管理者, 通过实行计划、组织、人员配置、领导、控制等职能, 来协调他人旳活动, 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旳旳活动过程。

2.管理旳基本特性: 1.管理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 2.管理旳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旳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旳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 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旳人们可以用尽量少旳支出, 实现既定旳目旳。

4.管理旳基本职能: (1)计划(2)组织(3)人员配置(4)领导(5)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旳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旳经验教训, 更好旳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旳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旳管理理论、技术和措施。

(3)结合实际, 随机制宜旳学习运用。

(4)管理学: 是一门系统旳研究管理过程旳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措施旳科学。

6.管理学旳特点: (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7、管理学研究旳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旳, 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旳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旳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旳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 研究管理活动旳原理、规律和措施。

8、为何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1)管理旳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旳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旳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旳需要。

9、学习和研究管理学旳措施: (1)唯物辩证法(2)系统措施(3)理论联络实际旳措施10、系统:是指由互相作用和互相依赖旳若干构成部分结合而成旳、具有特定功能旳有机整体, 系统自身又是它附属旳一种更大系统旳构成部分。

11.系统旳特性: (1)整体性(2)目旳性(3)开放性(4)互换性(5)互相依赖性(6)控制性12、系统旳观点: (1)整体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旳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6)信息反馈观点(3)封闭则消灭旳观点(7)分级观点(4)模糊分界旳观点(8)不停分化和完善旳观点(9)等效观点第二章管理学旳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旳六个阶段: (1)古典管理理论(4)战略管理(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5)全面质量管理(3)管理理论丛林(6)学习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旳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罗宾斯《管理学原理》笔记

罗宾斯《管理学原理》笔记

第一章管理者与管理一、谁是管理者。

(1)管理者:组织中指挥他人活动的人,他们拥有各种头衔。

(2)操作者:非管理人员,他们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别人工作的责任。

(3)组织:指一种有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4)管理者分类: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二、什么是管理和管理者做什么1、管理的定义。

(1)管理: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职能成基本活动中。

(2)效率:只输入与输出关系,涉及使完成活动的职员最小化。

(方法)效果:与活动的完成,即与目标的实现相联系。

(结果)两者关系:管理不仅关系到使活动达到目标,而且要做得尽可能有效率。

低水平管理绝大多数是由于无效率和无效果,或者是通过牺牲效率来取得效果。

2、管理的职能。

(1)计划:确定目标,制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2)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

(3)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

(4)控制:对活动进行见空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

3、管理者角色(亨利?朋茨伯格)(1)管理者角色:指特定的管理行为范畴。

①涉及人际关系: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②涉及信息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③涉及决策制定:企业家、混沌驾御者、谈判者。

(2)理者角色与传统管理职能理论的关系:①职能方法仍然代表着将管理者的工作概念化的最有效方法。

②管理者角色实质上与四种职能是一致的。

4、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

(弗雷德?卢森斯)①成功的管理者(提升最快的管理者)强调网络关系活动;而有效的管理者(绩效最佳的管理者)强调沟。

②两者关系的意义:这个结果指出社交和改治技巧对于在组织中晋升是重要的[从传统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联系活动者]随着层次的晋升,从事更多计划、组织、控制、而从事更少领导。

5、管理者工作的普遍性。

①管理具有某些一般的性质:@㈠无论在组织的哪一个层次上,所有管理者都履行着四种职能,区别仅在于对每种职能强调的程度随管理者在等级结构的位置而变化。

周三多 管理学原理笔记总结

周三多 管理学原理笔记总结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笔记总结第一章绪论一、管理的涵义人类的共同劳动资源(人、财、物、信息、时间)共同目标定义: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孔茨)或合理组织和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工具,不是目的。

管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效性,追求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效率是以较少的代价完成活动,涉及活动的方式。

即正确地做事效果指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

即做正确的事好的管理在于把对的事情做得更好。

低水平的管理表现在:1)无效率(某些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2)无效果(某些企业的库存积压产品)3)牺牲效率的效果[例] 90年代中期,国家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国有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各行纷纷打算拓展自己的业务。

某银行也制定了一个长远规划:通过不断增设营业部,在五年之内,把每年的储蓄额提高到20亿元。

规划中的另一个目标是,一旦每年的储蓄额达到20亿,那么年利润要达到2亿元。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行在各地开设了20个营业部,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也达到了储蓄额为20亿元的目标,只有一件事出了差错:它不是赚了2亿元,而是亏了近5000万元,使自身陷入困境,连掉头的机会也微乎其微。

------答:有效果,无效率二、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

(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管理活动)管理产生的二个条件:1'二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共同的目标管理是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

什么是组织?3、操作者:管理者: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

上层包括中层共同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人们努力工作以基层实现既定目标。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5、管理的职能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孔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6、管理工作的普遍性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无论他在何处,所履行的职责有内在共同性。

组织的类型(如企业、政府部门、学校)组织的规模(如小公司与大公司)组织中的层次跨区域的可转移性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基层管理者15% 24% 51% 10%中层管理者18% 33% 36% 13%高层管理者28% 36% 22% 14%7、管理与经营管理经营条件: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商品经济的产物背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末期目的:提高效率提高效益角度:内向性(资源的组织利用)外向性(环境)适用:一切组织企业三、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

管理学原理笔记

管理学原理笔记

管理学原理笔记管理学原理笔记(一)一、管理学概述管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与领导的学科,它关注如何有效地运用资源,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学的核心内容包括管理的定义、管理的历史、管理的职能及管理的思想方法等。

1.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中的人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运用各种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2. 管理的历史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对政治、伦理等问题的研究,以及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等。

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而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则是在20世纪初形成的。

3. 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方面。

(1)计划:指根据组织的目标和环境条件,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行动计划。

(2)组织:指将组织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实现目标。

(3)领导:指通过激励、引导和指导员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组织的目标。

(4)控制:指对组织的行动和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4. 管理的思想方法管理学中有多种思想方法,如传统管理思想、人际关系学派、科学管理学、行为科学学派、系统论等。

这些思想方法各有侧重,可以在实践中根据不同情况加以运用。

二、管理的环境管理的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

1. 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指组织内部的各种因素,包括组织结构、人员、设备、技术等。

内部环境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组织的运行和管理效果。

2. 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是指组织所处的外部条件和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

外部环境是动态变化的,组织必须及时做出调整和应对,以保持竞争优势。

三、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学中有一些基本原理,可以指导实践中的管理工作。

1. 一致性原理一致性原理指管理活动中的各项决策和行动应当相互协调一致,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统一。

2. 管理层次原理管理层次原理指管理过程中存在不同层次的管理任务和职责,如高层管理者负责规划和决策,中层管理者负责执行和组织,基层管理者负责具体操作和监督等。

管理学原理各章重点知识笔记总结

管理学原理各章重点知识笔记总结

《管理学》教案第Ⅰ篇绪论第一章管理者与组织导论一、谁是管理者管理者是组织中这样的成员,他告诉别人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

当前,组织以及工作正在变化的性质模糊了管理者与非管理雇员之间的界限,许多传统的职位现在都在包括了管理性的活动。

管理者:管理者是这样的人,他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目的。

简单的说就是组织中指挥他人活动的人,他们拥有各种头衔。

管理者的分类:基层管理者:最底层的管理人员,他们管理着非管理雇员所从事的工作,这些工作是生产和提供组织的产品的工作。

主管,工长。

中层管理者:这些管理者管理着基层管理者,部门经理,工厂厂长。

高层管理者:承担制定广泛的组织决策,为整个组织制定计划和目标的责任。

执行总裁、首席运营官、董事会主席等。

非管理人员,他们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别人工作的责任。

二、什么是管理管理定义为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对定义的理解:过程代表了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职能或活动。

这些职能一般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定义的第二部分:协调其他人的工作——区分了管理岗位和非管理岗位。

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效果:通常是指“做正确的事”,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仅仅有效率是不够的,还应该关注于效果,也即是完成活动以便达成组织的目标。

在成功的组织中高效率和高效果是相辅相成的,而不良的管理通常既是低效率的也是低效果的,或者虽然有效果但却是低效率的。

三、管理者做什么描述管理者在做什么的方式包括两种:职能方式和角色方式。

1、管理职能和过程20世纪早期,法国工业家亨利.法约尔把管理职能划分为五种: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职能。

20世纪50年代,划分为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

目前管理职能被压缩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计划:确定目标,制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00054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2024版

00054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2024版

00054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2024版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学的基础课程,它系统地介绍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对于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2024年版管理学原理的重点整理。

1.管理的本质和特点:管理是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一系列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特点包括目标导向、系统性、创新性、复杂性和动态性。

2.管理的基本功能:规划:确定组织的目标和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策略和计划。

组织:配置和组织各种资源,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领导:激励和指导员工,使他们实现组织的目标。

控制:监控和评估实际绩效,纠正偏差,确保目标的实现。

3.管理的基本原则:协调一致原则:组织中各个部分应相互协调,追求整体最佳效果。

分权原则:将权力和责任下放到最低的有效层次。

全面性原则:管理应该全面关注组织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灵活性原则:管理应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内外部因素的要求。

效率原则:管理应该追求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大效益。

4.管理过程:计划:确定目标并设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案。

组织:分配资源和建立组织结构,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领导:激励和指导员工,使其能够达到组织的期望。

控制:监控绩效和纠正偏差,确保目标的实现。

5.组织结构和设计: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各个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关系和分工。

常见的组织结构包括功能性、部门化、矩阵式和网络式等。

组织设计是指根据组织的目标和环境特点,确定组织的结构、制度和流程,以提高效率和适应性。

6.领导和管理能力:领导是指通过激励和指导影响他人,使其实现组织的目标。

领导的主要能力包括沟通、决策、团队建设和变革管理等。

7.团队和团队管理:团队是由一群共同追求目标的人组成,通过合作和互动实现协同效应。

团队管理的关键包括目标设定、角色分配、沟通协调和激励奖励等。

8.决策和决策模型:决策是选择在不同方案之间进行的过程。

常见的决策模型包括理性决策、满意决策和集体决策等。

9.组织文化和企业文化:组织文化是组织中共享的核心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

管理学原理笔记汇总

管理学原理笔记汇总

管理学原理笔记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一、什么是管理1、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定义2、国内专家对管理下的定义3、教材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概念:要点:1、预期目标;2、必须存在于社会组织之中;3、本质为协调;4、协调的中心是人;5、协调的方法有多样:关键是由机智和经验合成的掌握尺度的能力。

二、管理者做什么管理职能和过程:法约尔5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H·孔茨著作《管理学》中——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

一般的教科书已将管理的职能精简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角色:正式权力和地位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代表人监督者企业家领导者传播者干扰对付者联络者发言人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技能:卡茨(L.Katz)的看法:L.Katz教授在研究高层管理人员成功所必须的特征时,把成功的管理人员在完成工作时所显示的技巧(skill)概括为: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管理者的三种类型:平均的管理者:一般的管理人员。

成功的管理者:用在组织中晋升的速度作为标志。

有效的管理者:用工作成绩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下级对其的满意和承诺的程度作为标准。

管理系统:两种基本系统: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不与与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不受环境的影响;开放系统(open system):动态地与它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在不同和变化的情境中进行管理三、什么是组织1、组织的特征:组织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

(组织日益成为更加开放,灵活和响应变化的实体)2、变化中的组织传统组织:稳定的、缺乏灵活性、关注职位、根据职位定义工作、个人导向、永久性职位、命令导向、由管理者作出决策、规则导向、工作日朝九晚五、在上班时间利用组织设施从事工作新型组织:动态的、灵活的、关注技能、根据任务定义工作、团队导向、临时性职位、参与导向、雇员参与决策制定、顾客导向、工作日长度没有限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工作四、为什么要学习管理(一)管理的普遍性(二)工作的现实(三)成为一名管理者的挑战和回报注:成为一名管理者:1、掌握当前商业信息。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要点笔记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要点笔记

自从有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活,就有了管理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此时的管理被称为史前的管理。

近代管理学,则是在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伴随着工业革命和市场经济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西方主流的管理学观点看来,自泰罗率先在管理研究中采用试验、分析方法开始,管理学成为一门科学。

本章沿着历史脉络对管理的思想和历史发展的主要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这些问题包括:管理的两种角度、史前的积累、古典管理理论、近代管理的发展、当代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发展和历史发展、管理思想演进的主要线索、管理涉及到的层次和侧面等等。

1、把握管理的两种角度,明确管理学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管理的思想和智慧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种角度把握。

广义上,管理学是人类所有集体化、社会化行为中积累起来的一般的人文学科。

自有了人的社会生活,就产生了关于管理的学说。

狭义上的管理学指一个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主要通过自然科学分析方法调查、试验、研究提炼归纳形成的理论和知识体系。

2、理解史前积累的含义,了解史前积累对近代管理学的影响历史上的管理实践主要发端于四个方面:始于解决生存需要的大规模集体活动实践,始于政治控制、社会管理实际,始于战争过程,始于宗教的世界。

这些史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为工业革命以来的近代管理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阐述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和代表人物古典管理主要包括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管理职能及一般管理和马克斯·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泰罗(Frederick Taylor,1856-1915),美国著名管理实践家,管理学家,科学管理之父。

他率先在管理实践和管理问题研究中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试验等近代分析科学方法,开创了科学管理先河。

泰罗制包括八个要点: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挑选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采用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工人和雇主的“精神革命”;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以科学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实行例外原则。

《管理学原理》笔记

《管理学原理》笔记

《管理学原理》笔记治理是治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小我成长和社会义务,应用治理本能机能进行调和的过程。

这一内涵包含:1治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标的活动2治理应当是有效的3治理的本质是调和4调和是应用各类治理本能机能的过程?什么缘故要进行治理?一、资本缺乏将是一种经久的经济现象,若何将有限的资本进行合理的应用,则是治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科学技巧是阻碍临盆力的缘故之一,实践证实只有经由过程有效的成长,才能使科学技巧真正转化为临盆力。

三、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化国度和现代企业的的差不多,调和各类关系须要治理。

四、实现社会企业的经久成长,须要靠全部成员的合营尽力。

五、近几年来,以运算机技巧为差不多,信息收集,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获得了空前灵敏的成长。

?治理的五大年夜本能机能是什么?筹划、组织、引导、操纵、立异?治理的属性?天然属性、社会属性?治理者扮演的角色?一、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引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二、信息角色:监督者、谈话人、传播人三、决定打算角色:企业家、干扰关于者、资本分派者、会谈者?治理者所需技能?1技巧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中国传统治理思惟的要点是什么?(一)顺路——适应宏不雅的治国理论和客不雅的经济规律(二)重人——1:重人心向背2:重人才归离(三)人和——调剂人际关系,讲联结、高低和、阁下和(四)守信——信用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固关系的差不多(五)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六)求实——量力而行,一切从实际动身,是思惟方法和行动的准则(七)计策——运策划划,以智取胜。

两个要点1:推测2:运筹(八)节俭——理财和治生都倡导开源撙节,节约治国(九)法治—我国的法治思惟来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后逐步演变成一套法治体系?泰罗的科学治理思惟?1:科学治理的全然目标是谋求最高工作效力2:达到最高效力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治理方法代替旧的体会方法3:实施科学治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人员和工人两边在精力上和思惟上来一个完全的改变?法约尔组织治理理论?“组织理论”所研究的中间问题:组织构造和治理原则的合理化,治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

管理学原理笔记

管理学原理笔记

管理学原理复习笔记第一章管理概述1、管理的含义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个定义包含着以下四层含义:1管理是服务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工作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3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要从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来评判;即管理工作的成效好坏、有效性如何,就集中体现在它是否使组织花费最少的资源投入而取得最大的且最合乎需要的成果产出;“正确地做正确的事;”4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了机遇和机会,也构成了挑战或威胁;2、管理的三大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管理具有二重性,一是与生产力相联系,通过“指挥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自然属性;二是与生产关系、社会文化相联系的,通过“监督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为我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使用权我们可以大胆地引进和吸收国外成熟的经验,来迅速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管理的社会属性则告诉我们,决不能全盘照搬国外做法,必须考虑我们自己的国情,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2管理工作不同于作业工作管理工作是独立进行,有别于作业工作又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管理活动和作业活动并存于一个组织之中,才能保证组织目标的圆满实现;管理人员的工作,从本质上说,是通过他人并同他人一道实现组织的目标;在通常情况下,管理人员并不亲自从事具体工作,而是委托他人,自己则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计划安排、组织落实、指导激励和检查控制其他人的工作;3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管理是一门科学,是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的,它包括了有关管理工作的理论、原理、方法以及系统化的管理知识,它已为实践所证明,并用以指导人们从事管理的实践;当然,管理学同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相比,还只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而且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管理科学并不能为管理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它要求管理工作者以管理的理论原则和基本方法为基础,结合实际,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从这个角度看,管理又是一种艺术,即利用了系统化的知识并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的艺术;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所以,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3、管理的应用范围1管理普遍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这是因为任何组织为了实现其特定的组织目标都存在其有限资源的合理调配和有效利用问题,因此也就有了管理问题;2不同类型的组织,由于其业务作业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多少存在一些差异,因而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从基本管理职能和管理原理与方法来看,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具有相似性、共通性;4、管理的任务1实现本机构的特殊目的和使命;2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员工有所成就;3关心对社会的影响,并承担社会责任;5、管理主要思想及其演变第一阶段,早期的管理思想,产生于19 世纪末以前;第二阶段,古典的管理思想,指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形成的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管理理论,共代表人物有泰勒、法约尔、韦伯等;第三阶段,行为科学理论,在早期叫人际关系学说,出现于20 世纪20 年代;以后发展成为行为科学理论;在60 年代中叶,又发展成为组织行为学;其代表人物包括梅奥、巴纳德等;第四阶段,现代管理思想,主要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时期管理领域非常活跃,出现了一系列管理学派,每一学派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渊源和理论内容上互相影响和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互相争荣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作“管理理论的丛林”;6、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1研究角度生产作业现场的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即侧重研究基层的作业管理;2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提出科学管理思想的目的是要改变传统的一切凭经验办事工人凭经验操作机器,管理人员凭借经验进行管理的落后状态,使经验的管理转变成为一种“科学的”管理;3泰勒主张的意义泰勒的主张被认为是管理思想史上的一次“革命”;它使劳资双方关注的焦点从盈余的分配比例转到了通过共同努力把盈余的绝对量做大,从而使盈余分配比例的争论成为不必要;同时,泰勒还提出了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法;4泰勒科学管理的四项原则①通过动作和时间研究法对工人工作过程的每一个五一节进行科学的观察分析,制订出标准的操作方法,用以规范工人的工作活动和工作定额;②细致地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使他们能按照规定的标准工作法进行操作,提高生产劳动的效率;③真诚地与工人们合作,以确保劳资双方都能从生产效率的提高中得到好处;为此,泰勒建议实行“差别工资制”,对完成工作定额的工人按照较高的计件工资率水平来计算和发放工资,对完不成工作定额的工人则按较低的计件工资率来计算和发放工资;通过金钱激励,促使工人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而在生产率提高幅度超过工资增加幅度的情况下,雇主也就从“做大的馅饼”中得到了更多的效益;④明确管理者和工人各自的工作和责任,实现管理工作与操作工作的分工,并对管理工作也按具体的职能不同进行细分,实行职能制组织设计和贯彻例外管理原则;7、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研究角度站在高层管理者角度研究整个组织的管理问题;法约尔组织管理之父的一般管理理论的内容可以概括为“6514”:2将工业企业中的各种活动划分为六类: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管理活动是企业运营中的一项主要的活动;3管理活动本身又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要素;管理不仅是工业企业的有效运营所不可缺少的,它也存在于一切有组织的人类活动之中,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活动;4管理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要能灵活地贯彻管理的一系列原则;这些原则共14 条:①劳动分工:实行劳动的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雇员的工作效率,从而增加产出;②权责对等:管理者必须拥有命令下级的权力,但这种权力又必须与责任相匹配,不能责大于权或者权大于责;③纪律严明:雇员必须服从和尊重组织的规定,领导者以身作则,使管理者和员工都对组织规章有明确的理解并实行公平的奖惩,这些对于保证纪律的有效性都非常重要;④统一指挥: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只接受一个上级的指挥,并向这个上级汇报自己的工作;⑤统一领导:每一项具有共同目标的活动,都应当在一位管理者和一个计划的指导下进行;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任何雇员个人或雇员群体的利益,不能够超越组织整体的利益;⑦报酬:对雇员的劳动必须付以公平合理的报酬;⑧集权:集权反映下级参与决策的程度;决策制定权是集中于管理当局还是分散给下属,这只是一个适度的问题,管理当局的任务是找到在每一种情况下最合适的集权程度;⑨等级链:从组织的基层到高层,就建立一个关系明确的等级链系统,使信息的传递按等级链进行;不过,如果顺着这条等级链沟通会造成信息的延误,则应允许越级报告和横向沟通,以保证重要信息的畅通无阻;⑩秩序:无论是物品还是人员,都应该在恰当的时候处在恰当的位置上; 11公平:管理者应当友善和公正地对待下属;12人员稳定:每个人适应自己的工作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高级雇员不要轻易流动,以免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管理者应制定出规范的人事计划,以保证组织所需人员的供应;13首创性:应鼓励员工发表意见和主动地开展工作;14团结精神:强调团结精神将会促进组织内部的和谐与统一;4法约尔提出的一般管理的要素和原则,实际上奠定了以后在20 世纪50 年代兴盛起来的管理过程研究的基本理论基础;8、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韦伯组织理论之父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是通过职务和职位来管理的,而不是通过传统的世袭地位来管理;要使得行政组织发挥作用,管理应以知识为依据进行控制,管理者应有胜任工作的能力,应该依据客观事实而不是主观意志来领导;韦伯理想的行政集权组织的主要特点如下:1任何机构组织都应有确定的目标;2目标必须实行劳动分工;3按等级制度形成的一个指挥链;4在人员关系上,这是一种非人格化的关系,也就是说,他们之间是一种指挥和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由不同的职位和职位的高低来决定,不是由个人决定,而是由职位所赋予的权力所决定,个人之间的关系不能影响到工作关系;5承担每一个职位的人都是经过挑选的,也就是说必须经过考试和培训; 6该人员实行委任制,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是任命的,而不是选举的;7管理人员管理企业或其他组织,但他不是这些企业或组织的所有者;8管理人员有固定的薪金,并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有严格的考核制度;管理人员的升迁是完全由他的上级来决定的,下级不得表示任何意见,以防止破坏上下级的指挥系统,通过这种制度来培养组织成员的团队精神,要求他们忠于组织;9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的法规和纪律,这些规则不受个人感情的影响,而适用于一切情况;9、古典管理理论的特点1把组织中的人当作“机器”来看待,忽视“人”的因素及人的需要、行为,所以有人称古典管理思想下的组织实际上是“无人的组织”;2没有看到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关注的只是组织内部的问题,因此是一种“封闭系统”的管理时代;10、霍桑实验的发现梅粤在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中对霍桑实验的结果进行系统总结;其主要观点是:1员工是“社会人”,具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要,而不是单纯地追求金钱收入和物质条件的满足;2企业中除此之外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3企业的领导者应注重通过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来激发“士气”,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11、麦格雷戈的“X-Y”理论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长期从事心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立足于对现实中企业管理者对员工所采取的管理方式不同提出此理论,并在1957 年发表的企业的人性面中指出,按“X 理论”来进行管理的传统方式,需要向体现“Y 理论”观点新模式转变;麦格雷戈认为,管理者因为对员工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相应地采取了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1X 理论按“X 理论”来实施管理的管理者,对员工的人性持有如下基本判断:①一般人天性好逸恶劳,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工作;②人生来就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的要求;③一般人缺乏进取心,逃避责任,甘愿听从指挥,安于现状,没有创造性;④人们通常容易受骗,易受人煽动;基于这种对员工人性的判断,持X 理论观的管理者就必然在管理工作中对员工采用强制、惩罚、解雇等手段来迫使他们工作;实际上,这种对员工严加监督和控制的方式,体现在泰勒科学管理思想的奉行者及其以前的传统的管理方法上;2Y 理论第四章领导1、领导职能的含义领导职能是指指导和影响群体或组织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使其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做出努力和贡献的过程或艺术;1领导者一定要与所领导的群体或组织的其他人员发生联系;2权力在领导者和其他成员中的分配是不平等的;3领导者能对被领导者产生各种影响;4领导的目的是影响被领导者去实现组织目标做出努力和贡献;2、领导的内容和作用1内容:领导工作的实质在于领导者在充满艺术性的领导过程之中,巧妙将组织成员个人愿望和需求的满足与组织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为实现这种结合,领导工作包括了其他与人的因素相关的活动内容,如激励、沟通、营造组织气氛和建设组织文化等内容;2作用领导活动对组织绩效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领导的这种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①沟通协调作用; ②指挥引导作用; ③激励鼓舞作用;3、权力的实质与来源所谓权力,指的是一个藉以影响另一个人的能力;“影响”是权力的表现和权力使用的结果,对资源拥有者的“依赖性”权力产生的来源;而资源的重要性、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三者共同决定了权力与依赖关系的性质和强度;根据权力来源的基础和使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权力划分为:1制度权或行政性权力①合法权力; ②奖赏权力; ③强制权力;2与领导者个人有关的权力①专家权力; ②感召权力; ③参与权力;4、权力使用的三条原则1慎重用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绝对不可以滥用权力;②在确实需要使用权力时,领导者必须当机立断、雷厉风行地使用权力来维护组织和组织成员的利益;2公正用权 3例外处理要注意两点:①例外处理必须有充分的正当的理由,必须光明正大地进行②必须在坚持组织根本目标和组织成员普遍利益的前提下进行;5、领导者的任务1实现组织或群体目标,完成组织和上级交给的任务;2尽可能满足组织或群体成员的需求,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6、有关人性的基本假设及其对领导工作的影响人性假设反映人们对人的本质及其行为特征的基本认识与判断;领导人员对组织成员在人性上所做的不同假设会导致其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并影响到员工激励策略的设计和使用;从这一意义上说,对人性的认识是管理者从事管理和领导活动的起点;1经济人假设①内容这是对人性的一种早期的、传统的认识;这种观点认为人是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人的行为是由经济因素推动和激发的,个人在组织中处于被动的、受控制的地位;②对管理和领导工作的影响在这种认识下,管理者激励下属的主要手段就是“胡萝卜加大棒”,即运用奖励和惩罚手段来激发和诱导人们以组织或管理者所期望的方式来行事,做出组织或管理者所要求的行为;2社会人假设①内容这是初期的人际关系论的思想;这种观点认为,人是受社会需要所激励的,集体伙伴的社会力量要比上级主管的控制力量更加重要;②对管理和领导工作的影响按照这种假设进行管理,领导得就应该关心和体贴下属,重视人们之间的社会效关系,通过培养和形成组织成员的归属感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以促进生产率的提高;3自我实现人假设①内容:这是人际关系论发展到后期的思想;这种观点认为,人是自我激励、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的,人们要求提高和发展自己,期望获取个人成功;他们将追求自我实现看作自己工作的最根本目的;②对管理和领导工作的影响从这一观点出发,企业就应当把人当作宝贵的资源来看待,通过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使人的个性不断成熟并体验到工作的在激励;4复杂人假设①内容这是20 世纪60 年代末70 年代初以后出现的一种体现权变思想的人性观;这一观点认为,现实组织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不能把所有的人者简单化和一般地归类为前述的某一种假设之下;相反地,应该看到人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人以及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会表现出不同的动机和需要;②对管理和领导工作的影响根据这种权变认识,管理者对人进行激励的措施和领导方式也就应该力图灵活多样,做到因人、因问题和因环境不同而采取相应的领导策略;5自由发展人假设①内容这是由于20 世纪80 年代西方管理理论发展到企业文化阶段而由此提出的;企业文化地现代管理下不为例的四大创新人本复归、产权管理、风险规避、企业文化之一,认为在破除了人身依附观念的现代企业中,由契约关系形成的雇用关系还不足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需要的是一种真正的、全面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平等关系,只有在这种工作环境中,人们才能自主地、酌情地处理问题,达到一种全面而自由发展自己的境界;企业文化管理理论更加重视人,强调以人为本;②对管理和领导工作的影响根据这种观点,在企业管理中:ⅰ要关心人、尊重人、信任人,以摆脱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对立局面,创造一种和谐的企业环境,消除企业内部的文化性内耗;但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激发人的内在潜力,服务于企业目标;ⅱ强调内部体制开放,通过内部的创新活动和加强企业内部的竞争机制,使企业充满活力;ⅲ强调运用价值观、习俗、礼仪以及文化网络等手段,增强企业的文化力,塑造良好企业形象;7、领导理论领导行为的有效性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工作的情境这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结论是领导理论研究到迄今为止所形成的一种比较完整的认识;由于不同时期研究侧重点的不同,领导理论有其演进历程;1领导特质理论这种理论侧重在领导本身特质的研究上,认为领导工作效能的高低与领导者的素质、品质或个人特征密切相关,即认为领导者的个人特质是决定领导效能的关键因素,认为领袖人物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造就的;2领导行为理论该理论谋略用领导做什么来解释领导现象和领导效能,并主张批判领导者好坏的标准应该是其外在的领导行为,而不是内在的素质条件;由于领导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者所实际表现出的领导行为,这样人们就可以通过培训和学习而成为有效的领导者;该理论的代表有勒温模式、利克特的四种领导方式、双中心论和管理方格论;3权变领导理论该理论研究者的基本主张是,没有万能的领导方式,有效的领导方式是因工作环境的不同而变化的,不同的工作环境需要不同领导方式;其代表有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菲德勒的权变领导模型和领导方式寿命周期模型;。

管理学原理笔记汇总

管理学原理笔记汇总

管理学原理笔记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什么是管理1、 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定义2、 国内专家对管理下的定义3、 教材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 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概念:要点:1、预期目标;2、 必须存在于社会组织之中;3、 本质为协调;4、 协调的中心是人;5、 协调的方法有多样:关键是由机智和经验合成的掌握尺度的能力。

、管理者做什么 管理技能:卡茨(L.Katz )的看法:L.Katz 教授在研究高层管理人员成功所必须的特征时, 完成工作时所显示的技巧(skill )概括为:技术技能、 管理者的三种类型:平均的管理者:一般的管理人员。

成功的管理者:用在组织中晋升的速度作为标志。

有效的管理者:用工作成绩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下级对其 的满意和承诺的程度作为标准。

管理系统:两种基本系统: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 ):不与与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作 用,不受环境的影响;开放系统(open system ):动态地与它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 作用。

'在不同和变化的情境中进行管理 、什么是组织1、 组织的特征:组织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

(组织日益成为更加开放,灵活和响应变化的实体)2、 变化中的组织传统组织:稳定的、缺乏灵活性、关注职位、根据职位定义工作、个人导向、永久性职位、命令导向、由管理者作出决策、规则导向、工作日朝九晚五、 在上班时间利用组织设施从事工作「法约尔5种职能一一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H •孔茨著作《管理学》中一一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

一般的教科书已将管理的职能精简为一一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角色: 正式权力和地位 ― 人际角色:― 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f 企业家 干扰对付者 资源分配者 、谈判者管理职能和过程:代表人 领导者 联络者监督者 传播者 发言人把成功的管理人员在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新型组织:动态的、灵活的、关注技能、根据任务定义工作、团队导向、临时性职位、参与导向、雇员参与决策制定、顾客导向、工作日长度没有限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工作四、为什么要学习管理(一)管理的普遍性(二)工作的现实(三)成为一名管理者的挑战和回报注:成为一名管理者:1、掌握当前商业信息。

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

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

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一、管理学概述1.1 管理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管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和管理行为的学科,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组织内的人力资源、物资资源和财务资源,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管理学基本原理包括清晰的目标、有效的规划、精确的组织、协同的领导和友好的控制。

管理学在企业组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是大企业、国有企业,也包括中小企业、私营企业等不同形式的企业。

1.2 管理学的基本学科管理学涉及多个学科,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统计学和信息学等。

尤其是经济学在管理学中的应用尤为广泛,如成本理论、效益理论和收益理论都与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1.3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的发展历程有着很长的时间跨度,从管理知识的起源,到发展到现代管理理论。

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社会,管理的基本思想开始形成。

到了工业革命时期,管理学的意识开始发展,管理思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管理学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发展壮大。

二、企业组织管理原理2.1 组织设计管理原则组织设计是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它可以有效地适应各种外部和内部条件变化,在经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组织设计管理原则是组织设计的规范,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基础。

组织设计管理原则包括:分工原则、协调一致原则、授权原则、纪律原则和职权原则。

2.2 领导管理原则领导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领导管理原则是领导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管理规范。

领导管理原则包括:人际关系原则、灵活性原则、自信原则、意识形态原则和效率原则。

2.3 激励管理原则激励是企业经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还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激励管理原则是企业在激励员工上要遵守的规范。

激励管理原则包括:目标明确原则、合理激励原则、公平原则和自我实现原则。

2.4 控制管理原则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企业保持效率和纪律,提高企业运行的可靠性。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笔记整理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笔记整理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笔记整理掌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P11、个人活动与群体活动①优化利用资源②时间管理③群体活动的方向④人的努力整合2、一般组织与企业组织①持续的群体活动是在一定形式的组织中进行的②历史的演进选择了工厂制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企业作为管理学研究对象掌握管理的概念 P22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管理者利用相关知识、技术、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并不断创新的过程。

掌握管理的基本特征 P22①管理的目的:有效实现组织预定目标②管理的主体:具有相关技术方法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③管理的客体: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④管理是一个包括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工程掌握管理的本质 P25管理是对人或对人的行为的管理,其本质是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而人的行为的可协调性是因为人的行为会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理解管理的二重性 P26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是其二重性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 P28①人本原理②系统原理③效益原理④适度原理理解管理的基本方法 P31理性分析+直觉判断理解管理的基本工具 P33权力+组织文化掌握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 P44有著作《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的核心是提高生产劳动效率1、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①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合理利用工时②作业环境与条件的标准化③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2、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3、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①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②实行职能工长制③进行例外管理掌握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P481、管理是经营的一部分,经营的六部分还有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2、管理的职能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3、管理的14条原则:a.劳动分工b.权力与责任c.纪律d.统一指挥e.统一领导f.个人利益服从总体利益g.人员的报酬h.集中i.等级制度j.秩序k.公平l.人员稳定m.首创精神n.人员的团结理解韦伯的科层理论 P52权力的类型有传统型、个人魅力型、法理型,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以法理型为基础掌握巴纳德社会系统论P541、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管理人员应意识到:①职工既是独立个体又是组织成员②管理者的权威取决于指挥命令是否为下属接受③个人有自由意志但其行为也受遗传、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2、协作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①协作的意愿:个人自我克制交出自我行为的一部分控制权,组织给出诱因,当诱因大等于牺牲时,写作的意愿就可以达成。

管理学原理笔记

管理学原理笔记

管理学原理笔记管理学原理笔记第一章治理概述1、治理的含义所谓治理,就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本进行有效的筹划、组织、引导、控制,以便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这个定义包含着以下四层含义:(1)治理是办事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一项有意识、有目标的活动。

(2)治理的过程是由一系列互相接洽关系、持续进行的工作活动构成的。

这些活动包含筹划、组织、引导、控制等,它们成为治理的根本本能机能。

(3)治理工作的有效性要从效力和后果两个方面来评判。

即治理工作的成效短长、有效性若何,就集中表如今它是否使组织花费起码的资本投入而取得最大年夜的且最合乎须要的成果产出。

“精确地做精确的事。

”(4)治理工作是在必定情况前提下开展的,情况既供给了机会和机会,也构成了挑衅或威逼。

2、治理的三大年夜性质(1)治理的二重性治理具有二重性,一是与临盆力相接洽,经由过程“批示劳动”表示出来的治理的天然属性;二是与临盆关系、社会文化相接洽的,经由过程“监督劳动”表示出来的治理的属性。

治理的天然属性为我们进修、借鉴蓬勃国度先辈的治理经验和办法供给了理论根据,应用权我们可以大年夜胆地引进和接收国外成熟的经验,来敏捷进步我国的治理程度。

治理的社会属性则告诉我们,决不克不及全盘照搬国外做法,必须推敲我们本身的国情,慢慢建立有中国特点的治理模式。

(2)治理工作不合于功课工作治理工作是自力进行,有别于功课工作又为功课工作供给办事的活动。

治理活动和功课活动并存于一个组织之中,才能包管组织目标的美满实现。

治理人员的工作,从本质上说,是经由过程他人并同他人一道实现组织的目标。

在平日情况下,治理人员并不亲自从事具体工作,而是委托他人,本身则花大年夜量的时光和精力进行筹划安排、组织落实、指导鼓励和检查控制其他人的工作。

(3)治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治理是一门科学,是大年夜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治理工作的客不雅规律基本上形成的,它包含了有关治理工作的理论、道理、办法以及体系化的治理常识,它已为实践所证实,并用以指导人们从事治理的实践。

管理学原理 笔记

管理学原理 笔记

管理学原理笔记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笔记减缩版,打印只要21张(一)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二:管理的必要性1: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则是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2: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发展,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化国家和现代企业的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需要管理。

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概念几种代表性的观点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只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法约尔1916年提出2:管理是指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使达到既定的目标。

3: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4: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5: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

这种表述突出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

6: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毛泽东1964年提出7:管理就是决策。

——1978赫伯特。

西蒙综合前人的研究,管理的概念可以概括为a: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b: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c: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当中d:协调的中心是人e: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业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职能。

管理学原理笔记

管理学原理笔记

管理学原理笔记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二)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体形式和特点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三)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关系。

努力。

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四)控制:控制地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制地标准。

的知识体系。

(五)创新: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二:管理的必要性存在与价值。

1: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则是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2: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发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是一种客观存在。

——管理的自然属性。

展,才能使科学技术真转化为生产力。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 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化国家和现代企业的的基础,协调1: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扩大,职能经理人各种关系需要管理。

出现,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

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2:部分职工持有股票,企业所有权的人数增多。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3: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对本国经济采取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干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4:企业管理需要考虑消费者利益和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三:管理的概念几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只能为要素组成的活一:管理者的角色.根据亨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原理课堂笔记整理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一、管理的定义1、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2、管理是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3、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4、管理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二、管理的特性1、管理具有两重性:一般性和特殊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2、管理具有创新性:管理的环境和条件的变化;管理因素的发展变化和管理方式的深化更新。

3、管理具有目标性:管理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管理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构成。

4、管理具有组织性:组织作为载体或烘托;组织的合理构建和组织的规则和规范。

三、管理的职能1、计划职能:是管理活动的起点。

2、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环节。

3、领导职能:是管理过程的活的灵魂。

4、控制职能:是管理过程的监视器和调节器。

四:管理的类型1、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1)根据对管理过程不同环节的重新和运用划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2)根据管理方式划分专制式管理、民主式管理、自制式管理3)根据管理者对待被管理者的态度划分人性管理、非人性管理4)根据社会两大领域划分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A公共管理的含义及其特点含义:公共管理是以公共组织委依托,运用公用权利,为有效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特点:1)、公共管理以公共利益的实现为目标。

2)、公共管理以公共组织为依托。

3)、公共管理的过程是公共权利的运用过程。

4)、公共管理具有独占性。

5)、公共管理必须接受公共监督。

事例:国家旅游局并入文化局的利弊B企业管理的含义及其特点含义:企业管理是为了实现单个企业的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特点:1)、企业管理的目标相对单一,——赚钱盈利。

2)、企业管理具有竞争性。

3)、企业管理有典型的经济理性。

4)、企业管理权力源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及由此委托的经营管理权。

C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的联系与区别1)、两者的联系公共管理者在许多方面要和企业管理者打交道。

约束、指导、协助企业管理者,同时也需要企业管理者的大力协助和支持。

2)、两者的区别●实质不同●目标●权力来源●组织●特性●监督方式第二节管理学一、管理学的内容以及科学特征1、管理学的含义:管理学是研究管理现象以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研究内容:人与资源;管理行为和职能;组织和制度;管理中的若干关系;管理的文化和价值;对管理的评价。

3、管理学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一般规律:择优规律、权变规律、循环规律、人本规律、组织规律、反馈规律。

特殊规律:是指在不同社会形态、管理领域、管理组织、管理部门、管理层次以及管理事务中产生待定作用的规律。

4、管理学学科的特征管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应用学科、发展学科。

二、组织学的历史发展(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科学管理学派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美】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主要思想:1)、科学管理的问题是提高效率。

2)、为工作挑选一流的人员。

3)、实行标准化管理。

4)、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

5)、劳资双方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共同工作。

6)、实行计划职能与实行职能的分离。

7)、使管理职能细化,实行“职能工长制”。

8)、实行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

2、组织管理学派【法】亨利˙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主要思想:1)、关于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

管理6大主要活动: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活动。

2)、14项一般原则。

【德】马克思˙韦伯《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主要思想:1)、确定了现代行政体系的基本原则。

(1)、提出了理性化的基本原则和观念。

(2)、管理组织必须按照科层制设立。

(3)、按照法理性认同原则进行组织的权利管理。

(4)、管理遵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5)、行政官员由委任产生,领取固定薪金,其升迁由上级决定。

(二)、行为科学阶段1、人际关系学说梅奥主要思想通过霍桑实验得出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仅仅是经纪人。

2)、在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新型领导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度,从而激发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霍桑实验奠定管理的行为科学的基础。

2、关于人的需求动机和激励理论1)、马洛斯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洛斯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求决定的、这些需求由高到低划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赫茨伯格提出影响人的积极性因素主要有两大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3、关于管路中的人性问题1)、麦格雷戈的“X理论(性本恶)—Y理论(性本善)”。

2)、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

行为科学阶段管理理论的特点:1)强调对人性的全面关注。

2)重视非正式组织。

3)在管理方式上有监督制裁转向人性激发。

但是1)忽视了组织的结构及其制度规则。

2)有忽略正式组织的倾向。

3)忽视了对于专业和职位角色需求。

(三)、现代管理理论阶段1、“管理学丛林”1961孔茨认为管理学至少6大学派,1980,他又进一步把管理学派分为11个。

现代管理选派林立,形成了管理学“丛林”现象。

2、孔茨划分的11大学派。

(四)、管理学发展的特点1.对管理中经纪人、机械人的设定到对社会人设定的过程。

2.对管理过程的单个因素、单个过程和单个侧面的研究到全面系列研究的过程。

3.从以定性为主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过程。

4.从学派分化到兼容并包、相互借鉴、吸收融合的过程。

三、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唯物辩证法2.历史研究法3.比较研究法4.定性和定量研究法5.跨科学研究法第二章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和管理道德第一节利益相关者一、组织的利益相关者概念: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活动或被企业活动所影响的人或团体。

二、利益相关者的总结不仅包括:企业的股东、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交易伙伴。

也包括:政府部门、本地居民、当地社区、媒体、环境保护主义等压力集团。

还包括:自然环境、人类后代、非人物种等企业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容体。

二、利益相关者的提出对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影响1.组织目标导向正在转变由股东价值最大化转变为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2.管理范畴得以扩展把更多的个人和团体纳入管理范围3.管理中心发生转移内外部利益平衡;长短期利益平衡4.管理理念不断更新以人为本、共同治理、相机治理5.管路内容不断丰富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建立多元化员工队伍、顾客关系管理、竞争关系等第二节社会责任一、社会责任的内涵1、早起观念:最大利润—雅各比把它称为企业的古典市场模式。

2、近代社会责任内涵:既要为股东谋取利润,又要承担部分社会责任。

3、当代社会责任内涵:莫非阶段称之为“社会反映阶段”;雅各比阶段称之为“社会环境模型”,市场力量和非市场力量。

支持和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1、支持社会责任的依据(1)、公众期望(2)、长期利润(3)、规避政府法规(4)、问题可以变成利润(5)、权利与责任对等(6)、解决社会问题(7)、预防(8)、公众形象(9)、股东利益2、反对社会责任的依据1)违反利益最大化原则2)淡化使命3)成本4)削弱国际收支平衡能力5)企业权力过大6)缺乏广大的社会支持7)缺乏社会技能三、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投资、牺牲、改善、收益、弥补四、如何做到对社会负责任1)妨碍法(最被动)2)防御法3)调和法4)积极法第三节社会责任的具体六大表现一、企业对环境的责任1.推动环境保护2.企业以“绿色产品”为研究和开发的主要对象3.企业要治理环境二、企业对员工的责任1.不歧视员工(性别、年龄、种族、残疾非残疾、婚否)2.培训员工3.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4.对员工责任的其他举措三、企业对顾客的责任1.提供安全的产品2.提供正确的产品信息3.提供售后服务4.提供必要指导5.富裕顾客自主选择的权力四、企业对竞争对手的责任1.制止恶意竞争行为2.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五、企业对社区的责任1.提供就业机会2.社区经济共同体3.参与社区活动六、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1.尊重投资者,回应投资者第四节管理道德一、管理道德的概念是关于管理决策和管理行为的准确或错误的价值体系或信仰体系,是判断管理行为是非的一种价值标准。

二、管理道德关注的层次1)管理者个人的职业道德,所关注的是管理个人和利益及其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

2)管理者的组织身份所要求的管理道德,所关注的是企业利益及其与利益相关者乃至整个社会的关系。

四种管理道德:道德的功利模式;权利模式;公正;社会契约整合模式。

三、决定企业道德规范的因素1)管理者道德发展理论。

2)个人特征:自我强度和控制中心(内外)。

3)组织结构设计。

4)组织文化。

5)道德问题强度。

四、如何提高管理者的管理道德1)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尤其是道德规范建设2)选拔合适的管理者3)加强道德示范4)进行道德培训5)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6)建立综合绩效评价※第三章决策第一节决策概述一、决策的含义和特征1、决策就是做出决定,即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做的行为设计及其抉择。

2、特征:预见性、选择性、主观性。

二、决策的分类与基本原则1、标准不同决策分类不同1)开关式决策(选项2个)与旋钮式决策(选项大于等于3个)2)程序性与非程序性3)战略与战术4)单目标与多目标5)确定型、风险型与非确定型6)个人与群体7)刺激决策与保守型决策8)原始决策与追踪决策2、决策的基本原则1)信息2)预测3)客观4)系统5)智囊6)优化7)动态8)效益9)法制10)公共三、决策的一般步骤1)问题发现2)问题确定3)建立议程4)确定目标5)信息搜集6)拟定备选方案7)备选方案评估8)行动方案的选择四、决策的价值前提和实施前提1.价值判断是决策的首要前提2.决策的价值前提由诸多价值因素构成的价值系统决定的,这个价值体系内部既有一致的方面,又有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的方面。

3.价值判断贯穿于整个决策的过程、重新确立具有指导性的价值前提是决策活动中常有的现象。

4.价值判断常常表现为价值目标的选择。

两项决策在决策目标上的一致,并不说明它们在价值目标也一致。

5.事实前提的特点客观性、可检查性、变动性6.价值前提与事实前提的区别1)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2)认识形成的依据不同3)影响决策的作用不同五、决策方法1)组合排列法2)方面排除3)角色互换4)风险型决策的一般方法——“决策树”法5)非确定型决策的原则性法:乐观原则(最大最大原则)、悲观原则(最大最小原则)6)乐观系数原则7)等可能原则8)后悔值原则。

第二节预测与决策一、预测的类型及程序1.预测的类型:中长期、短期、滚动预测2.预测的程序:准备、实施、评价和提交二、预测的方法1.专家会议法优点:集思广益、思维公振?、职能叠加缺点:出现“乐队效应”,代表性不充分,看问题不全面。

2.德尔菲法:对传统专家会议的改进和发展,采取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

(避免面对面的尴尬,也避免大专家影响小专家)3.投入——产出分析法(经济学领域适用)4.时间序列法5.回归分析法6.趋势外推法7.马尔科夫模型第三节计划与决策一、计划概述1.计划与决策的关系计划是行动方案的设计过程,关系到决策结果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