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说课稿

合集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说课稿: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说课稿: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课后,我将进行以下反思和改进:
1.分析学生的作业和考试表现,查找教学中的不足。
2.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感受和建议。
3.根据教学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
4.参加教师培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
3.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为:
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2.实验操作中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对实像与虚像的理解,尤其是虚像的形成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突破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八年级学生,年龄大约在14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渐从具体运算阶段过渡到形式运算阶段,能够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而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则可能相对缺乏耐心。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已初步形成了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习惯,但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仍有待提高。
1.实验探究法: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究活动来构建知识,这有助于深化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2.问题导向法:这种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认知心理学中关于问题解决的学习理论。
3.小组合作法: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互动的过程,小组合作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1.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进行自我评价。
2.同伴评价:组织学生相互评价,鼓励他们发现他人的优点,互相学习。
3.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说课稿doc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说课稿doc

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2课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教材分析(一)、实验的意图、地位和作用本节实验主要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学生必做的一个分组实验。

它既是光的折射及透镜知识的延伸和升华,又是学习第六节眼睛与视力矫正、第七节神奇的“眼睛”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归类、概括总结的能力。

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在本章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B.在实验探究中能自主操作实验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过程方法:A.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B.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学习从物理现象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A.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过程中,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B.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过程,体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四)、教具准备:教师演示用: 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学生分组用: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归纳能力,而凸透镜成像规律对于学生而言,是学习的难点。

因此做好分组实验并分析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很是关键,这部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却相当紧密,因此在这节课设计时应从生活入手,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思考,应用知识。

三、教法分析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世界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前提条件。

初中生具有现实性、兴趣性。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我采用激趣法,实验探究法,观察法.合作学习相结合,使知识一步步延伸,实验过程逐步完善.教学中我采用了身边的物体做实验与引导分析相结合,实验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逐步使规律呈现在学生面前.四、学法指导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凸透镜成像说课稿

凸透镜成像说课稿
规律是什么呢?〔板书课题〕
学生体验一:用凸透镜观察书本上的文字。
三、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了
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科学探索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实验,体验科学探索的全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归纳科
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
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凸透镜成像说课稿
Lt
D
第五节科学探索:凸透镜成像
一、教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析
它既是光的折射及透镜知识的延伸和升华,又是学习第六节奇妙的眼
睛的理论根抵,在本章中占有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归纳能力,而凸透
镜成像规律对于学生而言,是学习的难点。因此做好分组实验并分析
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很是关键,同时提高了了学生动手的能力。
重点: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难点:如何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子验结论。
放大镜、光具座、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
六、教学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探索法、实验法、讨论法
七、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提出问题
1、透镜的类型及对光的作用。
2、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提出问题:三者都为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却不同。凸透镜的成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
2.凸透镜成像规律,包括物体在焦点内、焦点外以及二倍焦距处的成像情况。
3.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如照相机、投影仪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了解凸透镜的焦点、焦距等基本概念;能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物体成像的位置和性质;能够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并能够分析其成像原理。
1.书面作业:设计一些与凸透镜成像规律相关的计算题和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在家中利用凸透镜进行简单的成像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撰写实验报告。
3.阅读作业:提供一些与光学相关的科普文章,让学生阅读,拓宽知识视野。
4.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位于光学部分的最后一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等基本知识后的重要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包括凸透镜的焦点、焦距等基本概念。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凸透镜模型、成像实验装置、PPT演示文稿、物理实验软件模拟。凸透镜模型和成像实验装置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成像现象;PPT演示文稿用于展示教学要点和实验步骤,增强信息的直观性;物理实验软件模拟则可以在虚拟环境中重复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像规律。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辅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以及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4.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邀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口头表达来巩固所学知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说课稿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说课稿

《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有两大特点:概念性强、综合性强,因此学习相对比较困难。

对应试题多在物距、像距、焦距和成像规律上下功夫,这就要求学生在概念形成阶段充分理解这三个物理量间的关系。

本节既是第一节透镜和第二节生活中透镜知识的延伸,又是这两节知识的升华,同时它也是第四节眼睛和眼镜,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理论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在应用物理知识,建立物理模型上,能很好的启迪学生的探索灵感和创新意识,通过探究过程,更能强化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但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3.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难点:凸透镜成像性质的变化。

4.教学目标根据物理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我制订了一下教学目标:1.利用F型光源,分组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记录物距、像距、像的性质,利用excel整理实验数据,通过对数据比较分析,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2.通过对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描述像的位置和像的大小,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

3.通过flash动画,移动蜡烛的位置,改变物距,观察像距和像大小的变化,论证像与物距的关系,能解释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的不同。

二、教法学法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世界,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

为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我采用以小组合作为基础的实验探究性教法和学法,并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社会。

首先通过将课堂重点内容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使其带着任务去学习,娱乐与学习相结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在课堂中进行探究,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对学生的实验成果进行展示和评价,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就,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5.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将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探究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兴趣,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种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合作学习法则鼓励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想法、讨论问题,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支持。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年龄大约在13-15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有较高的兴趣。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概念和规律。在学习兴趣上,学生对实验操作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可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但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习惯。
3.应用题练习:设计一些与凸透镜成像有关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并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反馈: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包括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实像与虚像的概念。实验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利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

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

“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①涉及的概念:本章所涉及到的概念有凸透镜、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凸透镜成像规律,光的折射等;②涉及的定律:光的折射;本章有两大特点:①综合性、实用性比较强,于日常生活联系特别紧密;②概念性很清晰,本节知识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对凸透镜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放大镜”上,对凸透镜能成很多性质的像不能够很快接受,所以本章要教会学生凸透镜能成像以外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光的折射。

本节知识学习比较难,考试时若题目在物距、像距和焦距上下工夫,学生对“放大、缩小、变大、变小、前移、后移…”等变量很难把握。

要在学生的概念形成阶段就要理解三个物理量间的关系。

本节也是下几节的基本知识,如果本节没学好,照相机、眼睛、望远镜等就很难深入学习。

学习本节,学生会提出一些诸如:凸透镜为什么能成倒立的像,实象与虚象的区别是什么等问题,课堂主要为学生解开谜团。

2、目标: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认知水平以及面向全体学生为原则,就本内容定以下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2)进一步理解虚像和实像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3、重难点:本节是概念课,从课程标准的知识扩展和理解概念层次都有较高要求。

重点知识:(1)、理解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及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2)、理解实像与虚像的概念和区别。

难点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过程。

二、根据所教班级学情简要分析我所教的是一所农村中学的八(1),(2),(3)班,这几个班级有两大特点:一是地处农村,学生的整体比较淳朴,对物理科学接触较城区的学生要少,物理生活经验以及常识性的知识比较少;二是这几个班学生学习比较刻苦认真,而且成绩较好,课堂上比较积极。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日我说课的主题是《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6节《眼和视觉》第2课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下面我从七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科学》教材将透镜中物理一章的内容浓缩到一节,并提前到七年级开设,内容多、难度大。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该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对透镜了解的延长,又是凸透镜应用的理论基础。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别于以往验证式试验,它须要学生自己去找寻规律,对学生实力要求较高,特殊是对分界点的找寻。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的学习中对像有了肯定的相识,会从三方面描述像的性质,学习了凸透镜的相关概念及三条特别光线的画图。

学生早已熟知放大镜成放大像,因而对“凸透镜成像”的相识也受此局限,对它能成许多性质的像不易接受,且易混淆。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科学思维的启蒙阶段,特殊是分析归纳实力不足,对规律的概括存在肯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针对以上两点分析,我从三个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会用光具座找到凸透镜成的各种像,会描述像的性质并记录物距和像距,学会从记录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会初步将生活中的凸透镜与成像规律联系起来。

2.过程与方法(1)学生经验提问、猜想、试验、归纳等探究过程。

(2)学习处理数据的方法。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培育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发觉的喜悦。

(2)使学生乐于探究生活中的科学原理。

四、重点、难点依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重点:组织、指导学生完成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试验。

难点:引导学生归纳并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五、教学法贴近生活,激发爱好;问题导学,推动探究;充分探究,自主建构;利用软件,突破难点;口诀总结,帮助记忆。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5分钟)师:找出教室中的凸透镜。

(联系生活、复习凸透镜的概念)生:投影仪、放大镜、摄像头、装水杯(透亮、圆柱形、已装水)、一滴水、眼球……让学生拿起身边最熟识的水杯(或放大镜)做一组试验:①手握水杯,视察手指所成的像;②将手缓慢远离水杯,透过水杯视察手指所成的像。

八年级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范文

八年级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范文

八年级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范文一、说课目标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数据,学习理解光的传播以及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

二、说课重点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分析实验数据,理解成像过程中的光线传播规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

三、说课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过程中的折射规律。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和激发兴趣通过引入问题和实例,激发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兴趣。

例如,可以让学生思考:我们平时使用的相机和显微镜是如何进行成像的呢?2. 实验准备•准备一个凸透镜和一些物体,如蜡烛、铅笔等。

•准备一个屏幕或墙壁作为投影面。

3. 实验操作让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将凸透镜竖直放置在桌上,调整距离和高度,使其能够与物体和投影面平行。

•在凸透镜的一侧放置一个物体,比如蜡烛。

•观察物体在投影面上的成像情况。

•移动物体的位置,尝试不同的距离和高度,观察成像的变化。

4. 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学生要记录每次实验的物体距离、凸透镜距离以及成像情况。

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成像的规律,写出观察结果和结论。

5. 理论总结在分析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光的传播规律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帮助学生理解成像过程中的光线传播规律,如折射、屈光和焦距等概念。

6. 拓展练习让学生完成几道与凸透镜成像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时,成像位置在哪里?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成像位置是什么样的?7. 归纳和讲评学生集体讨论和总结成像规律,并与老师共同回顾和讲解。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可以及时解答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板书设计光的传播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光的直线传播物体与像的位置关系折射规律物距、像距和焦距关系屈光现象倍率和放大缩小关系六、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初中物理实验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说题说课稿

初中物理实验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说题说课稿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说题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实验说题一、实验目的及原理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测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加深对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并掌握凸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主要基于光的折射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即当光线通过凸透镜时,会发生折射并在透镜的另一侧形成实像或虚像。

二、所需器材与准备实验所需器材包括: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尺子、刻度尺、实验支架等。

实验前需确保器材完好无损,并准备好实验环境,如将实验室窗帘拉好,避免外部光线干扰实验结果。

三、实验步骤详述1.将蜡烛固定在实验支架上,点燃蜡烛并调整其高度,使其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将凸透镜固定在支架上,并调整其位置,使蜡烛的火焰位于透镜的焦点附近。

3.在透镜的另一侧放置光屏,并调整光屏的位置和角度,直到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

4.记录此时的物距(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像距(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以及像的性质(实像或虚像,放大或缩小)。

5.改变物距,重复步骤3和4,记录不同物距下的像距和像的性质。

6.整理实验器材,熄灭蜡烛,完成实验。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每次实验的物距、像距和像的性质。

实验结束后,将数据整理成表格,并根据数据绘制凸透镜成像规律图像,以便更直观地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凸透镜成像的一些规律:1.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3.当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当物距等于焦距时,不成像;5.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这些规律与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相符,验证了实验的正确性。

六、实验误差及原因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导致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存在偏差。

误差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器材的精度限制,如刻度尺的读数误差;2.实验环境的干扰,如外部光线的影响;3.实验操作的误差,如物距和像距的测量误差。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3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3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3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1人教课标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教材分析(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透镜的有关知识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到生活生产中,特别是在照像机、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生产和使用中更是必备的重要知识,具有综合基础教育价值。

本节课《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本章的中心内容,它既是第一节透镜和第二节生活中透镜知识的延伸,又是这两节知识的升华,同时它又是第四节眼睛和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理论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上,能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观察探究、分析归纳、交流反思等物理学习过程,能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在应用物理知识,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上,能很好的启迪学生的探索灵感和创新意识,因此对今后进一步研究透镜以及其它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我从以下三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为物理问题的过程,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养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习惯,以及善于用物理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方面①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③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使学生在积极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物理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6、分析数据总结规律:经过对试验数据旳分析, 引导学生规纳出 U>2f、U=2f、f<U<2f、 U<f时旳成像规律和移动蜡烛(物体运动时) 像旳运动规律,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7、动画演示阐明原理:规纳结论后,让学生利 用所学旳透镜旳三条特殊光路用作图旳方式来 帮助了解成像规律,接着再配以flash动画,生 动形象地演示成像原理及规律。为学生再现成 像过程,变难为简、变深为浅,降低了解难度。 8、发散思维巩固练习:
一组进行设计试验。
3、让试验组各自设计试验,并进行合适旳指导。
4、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开始自主试验,并在试 验中发觉问题,处理问题,从而发觉规律。教 师合适旳个别指导试验操作及数据旳统计,同 步引导他们观察像旳大小变化情况,以突破本 节小难点(像旳变大与放大旳区别),将主动 权充分交给学生。构建友好亲密、主动参加旳 教学气氛。同步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发展 了学生旳思维能力、发明能力。
问题:
⑴、所用旳凸透镜旳焦距f=_____cm; ⑵、放置蜡烛、透镜、光屏时,应怎样放置才 干确保成像在光屏上。 ⑶、蜡烛与透镜旳距离满足什么关系时,光屏 上有像。 ⑷、蜡烛与透镜旳距离满足什么关系时,光屏 上总不能找到像? ⑸、当光屏上旳没有像时,从逆着光线旳传播 方向去观察,能不能看到像?
5、当主体试验完毕后,再合适旳引导他们对物 距变化时像旳大小和像距大小旳变化,及光屏 位置变化时像旳清楚度旳变化进行某些针对性 旳试验,并分析与思索,从而规纳总结它们旳 影响原因,以突破本节旳难点,并为后两章节 眼睛与摄影机等知识旳学习打好基础。
4.5 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的 三、学情分析 四、教法与手段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布置 七、课反后思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说课稿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说课稿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对光的折射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又为学习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等科学探究过程,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折射和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等知识,对凸透镜成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成像的规律还缺乏系统的了解。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距和焦距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等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和总结。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控制实验变量。

(2)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总结出成像规律。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实验探究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过程和成像规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凸透镜成像》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凸透镜成像》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凸透镜成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凸透镜成像》是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的一节课,主要讲述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和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实质,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光学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凸透镜成像这一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和规律。

2.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和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放大镜观察物体,引出凸透镜成像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凸透镜成像原理: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凸透镜成像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成像的原理。

3.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应用拓展: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照相机、投影仪等。

5.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和规律。

6.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凸透镜成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和规律。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成像原理: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形成实像或虚像1.物近像远像变大2.物远像近像变小应用:照相机、投影仪等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验操作和课堂参与度三个方面进行。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一、引入(150字)大家好,我是物理老师,今天给大家讲解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课。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实例和实验来探索光的传播路径、成像规律以及应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能够深入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掌握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介绍(150字)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凸透镜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凸透镜的基本结构和分类,包括凸透镜的焦距、主轴、顶点等概念。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凸透镜成像的应用:通过实例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放大镜、相机等。

4.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使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200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知识目标:–掌握凸透镜的定义、分类以及相关术语;–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并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够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200字)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方法观察凸透镜成像,并总结规律;–培养学生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解决这些难点,我们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示例、实验、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

五、教学过程(1000字)5.1 互动导入(150字)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如什么是平面镜?请举一个平面镜成像的例子等。

并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为今天的学习做好铺垫。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说课稿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说课稿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凸透镜成像。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教学目标。

在本次课程中,学生将能够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掌握成像规律,并能在实验中观察和验证这些规律。

此外,学生还将学会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和规律,而难点在于如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规律,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

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平面镜成像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类型镜子的成像特点,从而自然过渡到凸透镜成像的学习。

2. 知识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凸透镜的构造、成像原理以及相关的物理公式。

通过图示和动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变化。

3.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通过调整物体、凸透镜和屏幕的位置,观察不同情况下的成像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4. 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成像规律,并解释实验中出现的特殊情况。

5. 应用拓展:讨论凸透镜成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相机、望远镜等,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深化理解,同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凸透镜实验器材、记录表格等。

同时,我也会提前做好课堂管理和时间分配的准备,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最后,我会通过课堂小测验和课后作业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反馈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学生们能够对凸透镜成像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谢谢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透镜成像说课稿
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一、教材分析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学生必做的一个分组实验。

它既是光的折射及透镜知识的延伸和升华,又是学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的理论基础,在本章中占有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归纳能力,而凸透镜成像规律对于学生而言,是学习的难点。

因此做好分组实验并分析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很是关键,同时提高了了学生动手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科学探究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难点:如何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

五、教学器材:
放大镜、光具座、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
六、教学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
七、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提出问题
1、透镜的类型及对光的作用。

2、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3、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
提出问题:三者都为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却不同。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什么呢?(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进行猜想
学生体验一:用凸透镜观察书本上的文字。

学生体验二:教师指导,学生将窗外的影像成到教室的墙壁上。

通过体验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学生可能形成如下猜想:(1)可能是物距不同;(2)可能是像距不同……
(三)师生合作,设计实验
各小组清点器材并介绍器材,练习使用器材:
①摆放。

实验器材按F光源、凸透镜、光屏的顺序放置在光具座上,使三者在同一直线上。

②调节。

打开F光源,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F光源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使像呈在光屏中心。

③找像。

引导学生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的50cm处不动,将F 光源移到光具座的15cm处,提问此时的物距是多少,加深学生对物距的理解。

来回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像的点最小最亮,此时光屏上的像最清晰,这便是像的位置。

提问此时的像距是多少,加深学生对像距的理解。

④虚像。

光屏上看不到虚像,眼睛从光屏这一侧去观察物体,透过凸透镜观察F光源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四)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因为学生处于实验探究的初级阶段,对于表格设计有一定的差异,为后面的教学能顺利开展,实验前直接给出实验记录表格。

在实
验探究过程中,将两个学生分为一组,要求学生进行分工合作。

进行实验时,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方法有所突破:相对于过去的实验方法:在设置的物距各个范围内设置固定点,移动光屏进行找像并记录像的特点。

现在的实验方法更具有灵活性:实验时,不设定固定的物距点,而是任意设置物体位置,并且着重强调容易被忽略的两个分界点。

①按照物距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的顺序进行实验。

在移动过程中,找到不同性质的像,记录下物距、像距和物与像位置的关系以及像的大小、正倒、虚实,各记录两组实验数据
②在缓慢移动F光源的过程中,当移动到焦距的整数倍的位置时(如u=2f=20cm,u=f=10cm),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成像情况及像距,并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表格f=10cm
物、像位置像的性质
序号物距u/cm 像距v/cm 透镜同侧/异侧大/小正/倒虚/实1
2
3 20
4
5
6 10
7
8
(五)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选择不同小组的数据输入到电子表格中,然后依据物距进行排序。

排序后,指导学生分析物距、像距与焦距、二倍焦距的关系,在小组交流与讨论后,最后得到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1:当u>2f时,f<v<2f,成倒立、缩小、异侧的实像。

2:当u=2f时,v=2f,成倒立、等大、异侧的实像。

3:当f<u<2f时,v>2f,成倒立、放大、异侧的实像。

4:当u=2f时,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5:当u<f时,成正立、放大、同侧的虚像。

在总结成像规律是时,重点突出两个分界点:1、凸透镜的焦点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2、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是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

(六)反思小结,强化知识
反思:1、反思实验中出现问题,分析出现误差的原因。

小结:2、讨论一下实验中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对本课所学内容做一个总结。

强化知识:最后,让学生适当做一些练习题,强化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五、实验效果评价
本实验有以下创新点:
1、为了学生安全着想,进行实验时的蜡烛换成F光源,同时也响应了国家保护环境的号召。

2、不设定固定的物距点,而是任意设物体位置,按照物距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实验,乱中有序,实现实验方法的突破。

3、由于两个分界点容易忽略,在表格中直接给出焦距和二倍焦距时的物距,让学生能够更加完整的进行科学探究。

4、利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处理,让规律更加清晰、明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