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的拒污、易去污性能及其测试资料
纺织品的抗污性能研究与应用
纺织品的抗污性能研究与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我们身上穿着的衣物到家居中的窗帘、沙发套,再到工业领域的特殊织物等。
然而,纺织品容易受到各种污渍的侵袭,这不仅影响了它们的外观美观,还可能降低其使用性能和寿命。
因此,纺织品的抗污性能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纺织品污渍的来源和种类纺织品污渍的来源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食物污渍:如油污、果汁、酱料等,在就餐过程中容易溅到衣物上。
2、化妆品污渍:口红、粉底、眼影等化妆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沾到衣物上。
3、汗液和皮脂:人体分泌的汗液和皮脂会在衣物上留下痕迹,尤其是在夏季或运动后。
4、灰尘和泥土:在户外活动中,衣物容易沾上灰尘和泥土。
5、墨水和颜料:书写、绘画或印刷过程中,墨水和颜料可能会弄脏纺织品。
根据污渍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油性污渍:主要由油脂、脂肪等组成,如食用油、机油等。
2、水性污渍:如茶水、果汁、汗液等,以水为主要成分。
3、固体污渍:如灰尘、泥土、沙粒等颗粒状物质。
4、混合污渍:由多种成分组成,如食物污渍通常包含油性和水性成分。
二、纺织品抗污的原理为了使纺织品具有抗污性能,需要了解其抗污的原理。
主要有以下几种:1、表面能降低通过对纺织品表面进行处理,降低其表面能,使污渍难以附着。
例如,采用含氟或含硅的化合物进行处理,可以改变纺织品表面的化学性质,减少与污渍的相互作用。
2、物理阻隔在纺织品表面形成一层物理屏障,阻止污渍渗透到纤维内部。
这可以通过涂层或覆膜的方式实现,如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油性能,可用于纺织品的抗污处理。
3、化学改性对纤维进行化学改性,使其具有抗污功能。
例如,将纤维表面接枝亲水性或疏水性基团,改变其对不同类型污渍的亲和性。
4、自清洁功能一些特殊的纺织品具有自清洁功能,如利用光催化原理,在紫外线照射下,纺织品表面的物质能够分解污渍,实现自清洁效果。
三、纺织品抗污性能的研究方法为了评估和研究纺织品的抗污性能,采用了多种科学方法:1、接触角测量通过测量液体在纺织品表面的接触角来判断其亲水性或疏水性。
纺织品的抗污整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纺织品的抗污整理技术研究与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纺织品的使用无处不在,从我们身着的衣物到家居装饰的布料,从汽车内饰到工业用布。
然而,这些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种污渍的侵袭,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降低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因此,纺织品的抗污整理技术应运而生,成为了纺织行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纺织品污渍的来源和种类要了解纺织品的抗污整理技术,首先需要清楚污渍的来源和种类。
纺织品上的污渍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如饮食、工作、运动等。
常见的污渍包括油污、水渍、汗渍、血渍、果汁渍、咖啡渍等。
油污通常来自烹饪、机械操作或与油性物质的接触,其特点是难以清洗,容易在纺织品表面形成顽固的污渍。
水渍则多因水的渗透和蒸发留下痕迹,尤其是含有杂质的水。
汗渍是由于人体出汗,其中的盐分和有机物会附着在纺织品上。
血渍一般来自受伤或生理原因,其成分复杂,清洗难度较大。
果汁渍和咖啡渍等则是常见的食品污渍,含有色素和糖分等成分。
二、传统的纺织品抗污方法及其局限性在抗污整理技术发展之前,人们采用了一些传统的方法来处理纺织品的污渍。
常见的方法包括及时清洗、使用洗涤剂和漂白剂等。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及时清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污渍的残留,但对于一些顽固污渍或无法及时处理的情况效果不佳。
洗涤剂和漂白剂在去除污渍的同时,可能会对纺织品的纤维结构造成损伤,导致其强度下降、颜色褪色等问题。
而且,频繁使用强力洗涤剂和漂白剂也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现代纺织品抗污整理技术的原理和分类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纺织品抗污整理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些技术主要基于以下几种原理:1、表面改性技术通过改变纺织品的表面性能,如降低表面能、增加表面粗糙度或形成特殊的微观结构,使污渍难以附着在纺织品表面。
例如,利用等离子体处理或化学涂层,可以在纺织品表面形成一层低表面能的薄膜,从而达到抗污的效果。
2、纳米技术将纳米材料应用于纺织品抗污整理中。
纺织品的防污性能研究
纺织品的防污性能研究纺织品的防污性能一直是纺织行业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纺织品受到污渍侵染的情况,而这些污渍不仅会影响纺织品的美观度,还会降低其使用寿命。
因此,研究如何提高纺织品的防污性能,对纺织品行业和消费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污渍以及污渍是如何侵染纺织品的。
污渍是指不同类型的污染物附着在纺织品表面形成的瑕疵。
这些污染物可以是油脂、颜料、食物等,它们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纺织品的纤维结构中,从而影响纺织品的外观和性能。
因此,防污性能的研究应该从污渍的形成机理以及纺织品与污渍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入手。
一种提高纺织品防污性能的方法是通过表面处理技术。
表面处理技术可以改变纺织品表面的化学性质,使其具有防水、抗油、抗污渍等性能。
目前,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喷涂、溶涂、印花、涂覆等。
这些方法可以使纺织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污渍的侵入,提高纺织品的耐污性。
除了表面处理技术,纺织品的材料选择也对防污性能有重要影响。
不同类型的纤维材料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特点,因此其防污性能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化学纤维比天然纤维更容易受到污渍的影响,因此在选择纤维材料时应考虑其耐污性能。
另外,纺织品的结构设计也可以影响其防污性能,比如纺织品的纤维密度、纤维排布方式等都会对防污性能产生影响。
另外,纺织品的防污性能还与其使用环境和用途有关。
在不同的环境下,纺织品会受到不同类型的污染物的侵袭,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环境条件设计具有特定防污性能的纺织品。
比如,在户外环境下使用的纺织品需要具有耐水性和耐污性,而在家居环境下使用的纺织品可能需要具有抗菌、易清洁等性能。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纺织品的防污性能研究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课题,需要在材料学、化学工程、纺织工程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不断提升纺织品的防污性能,可以提高纺织品的使用寿命,减少资源浪费,推动纺织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纺织品的抗污性能与整理技术研究
纺织品的抗污性能与整理技术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家居用品,它们为我们提供了舒适和美观。
然而,纺织品容易沾染污渍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污渍不仅影响纺织品的外观,还可能降低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因此,提高纺织品的抗污性能成为了纺织行业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深入探讨纺织品的抗污性能以及相关的整理技术。
一、纺织品容易沾染污渍的原因要了解纺织品的抗污性能,首先需要明白为什么纺织品容易沾染污渍。
纺织品的纤维结构和表面特性是导致其容易吸附污渍的主要因素。
纤维的孔隙和缝隙为污渍提供了藏身之处。
例如,天然纤维如棉和羊毛,具有较大的孔隙,容易吸附液体和微小颗粒。
纺织品的表面能也对污渍的吸附有影响。
表面能高的纺织品更容易吸引和吸附污渍分子。
此外,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与各种物质的接触也是沾染污渍的重要原因。
例如,与食物、油脂、灰尘等的接触。
二、抗污性能的评估指标为了准确衡量纺织品的抗污性能,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
常见的指标包括污渍的沾附程度、清洗的难易程度以及经过多次清洗和使用后抗污性能的保持情况。
对于污渍的沾附程度,可以通过观察污渍在纺织品表面的扩散面积、渗透深度以及颜色变化来评估。
清洗的难易程度则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清洗方法和条件下,污渍的去除效果来判断。
而抗污性能的持久性则需要对纺织品进行多次使用和清洗循环测试。
三、常见的纺织品抗污整理技术1、拒水拒油整理这是一种通过在纺织品表面形成一层低表面能的薄膜,使水和油无法轻易润湿和渗透的技术。
常见的拒水拒油整理剂有氟碳化合物和有机硅类化合物。
这些整理剂能够改变纺织品的表面性质,使水滴和油滴在其表面形成球状,容易滚落,从而达到抗污的效果。
2、易去污整理易去污整理的原理是在纺织品表面引入亲水性基团,使得污渍在沾染后容易被清洗掉。
这种整理技术通常适用于那些容易吸附油性污渍的纺织品,如聚酯纤维制成的衣物。
3、纳米技术应用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将其应用于纺织品的抗污整理中,可以显著提高纺织品的抗污性能。
防污和易去污整理知识
防污和易去污整理知识理想的衣着用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能防污,不会被水性污垢和油性污垢所润湿造成沾污,也不会因静电吸附干的尘埃或微粒于纤维或织物的表面;织物在洗涤液中不会吸附洗涤液中的污物而变灰(即从织物上洗下来的污垢,通过洗涤液转移到其他部位,这种现象称为湿再沾污。
在重复洗涤中湿再沾污有积累作用)。
织物一旦沾污后,在正常的洗涤条件下容易洗净,如系地毯或挂毯等可用刷子或吸尘器方便地除去。
使纺织品具有这种性能的整理就是防污和易去污整理。
一、织物沾污的分析1、织物沾染污物的原因及污物在织物上的分布织物在使用过程中沾污的原因,一是由于静电效应而吸附的干微粒、尘埃等;二是通过接触而沾污固体污(皮肤屑)、油性污(动、植物油脂)和水性污(污水);三是在洗涤时再沾污的固体污和油性污的污胶粒。
污垢主要是依靠机械力、化学力(主要是范德华力和油粘附)和静电引力粘附在织物上。
研究表明,织物上的污垢主要分布在纤维之间或纱线之间、纤维表面的凹凸不平凹陷处及缝隙和细毛孔中。
当然也有颗粒状污粘附在纤维表面的光滑部分,但这种粘附的污粒很大一部分是属于“油粘附”。
2、污垢的组成织物上的污垢来源于人体和环境两个方面。
服装、室内装饰用和产业用织物上的污垢,总是混合物,按其形态可分为液态和固态两种。
二、沾污过程及其防止的原理1、沾污过程的分析⑴液体污和纺织品的毛细管作用液体污主要通过润湿在纤维表面沾污,然后通过毛细管作用向织物内部、纤维之间和纱线之间沾污。
⑵颗粒状污颗粒状污在纺织品表面的不规则处和交叉点上,其沾污机理主要是机械的吸附作用。
2、防污原理纺织品的防污原理主要是:降低纺织品或纤维的表面能和在易于沾污的部位预先用化学品占领,以达到防污的目的。
13、易去污原理纺织品上实际沾污的污垢一般是由液体污和颗粒污所组成。
易去污主要是去掉油性液体污,因为液体污常常作为颗粒污的载体和胶结剂,若液体污易于洗去,则颗粒污也易于去除。
洗涤过程中,污垢脱离纺织品的表面,除与洗涤液的组成和条件等因素有关外,主要决定于纺织品的表面性质。
纺织品主要功能性检测项目简介
纺织品主要功能性检测项目简介
1.防水性测试,主要有3种方法,如下:
→喷淋法,方法ISO 4920,结果为沾水级别,1-5级,级别越高拒水性越好;
→静水压法,方法ISO 811,结果为渗水压力,mmH2O,值越大防渗水越好;
→模拟雨淋法,方法AATCC 35,结果为渗水量,克g,值越小防渗水越好。
2.透湿性测试,主要有3种方法,如下:
→吸湿法,方法ASTM E96,Method A,结果为g/m2/24h,值越大透湿性越好;
→蒸发法,方法ASTM E96,Method B(正杯)、BW(倒杯),结果同上。
3.防油污测试,主要有2种方法,如下:
→拒油性,方法AATCC 118,结果为拒油等级,1-8级,级别越高拒油性越好;
→易去污性,方法AATCC 130,结果为易去污等级,1-5级,级别越高越好。
4.防静电测试,主要有3种方法,如下:
→半衰期法,方法GB/T 12703,方法A,结果为衰减时间,秒s,值越小越好;
→电荷面密度法,方法GB/T 12703,方法C,结果电量,μC/m2,值越小越好;
→表面电阻法,方法AATCC 76,结果为表面电阻Ω,值越大约好。
5.透气性测试,方法ISO 9237,结果为L/min/cm2(mm/s),值越大透气性越好;
6.防紫外线测试,方法AATCC 183,结果为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值越大防护性越好;
7.吸水性测试,方法JIS L1907,结果为水柱被芯吸的高度,厘米cm,值越大吸水性越好;
8.抗菌测试,方法AATCC 100,结果用抑菌率表示,值越大表示抗菌效果越好;
9.其它功能性,如保暖性、防辐射、远红外、负离子等。
合成纤维漂白纬编织物的去污性能评估
合成纤维漂白纬编织物的去污性能评估合成纤维漂白纬编织物是一种常见的纺织品,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长期使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漂白纬编织物上可能会积累各种污垢,导致外观变差并且难以清洗。
因此,评估合成纤维漂白纬编织物的去污性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合成纤维漂白纬编织物去污性能的评估方法和相关测试技术。
1. 污垢种类和含量测定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污垢种类和含量,以便能够对去污剂的效果进行评估。
可选污垢种类包括常见的油脂、墨水、酱油等。
用量要适量,既要有足够的污垢以测试去污性能,又要避免过量的污染。
可以应用化学分析方法或称量法进行精确的污垢含量测定。
2. 去污剂选择根据污垢种类和含量的测定结果,选择合适的去污剂进行评估。
常见的去污剂包括去污喷雾、去污粉末和去污液体剂型。
根据实际需求和使用方式的不同,选择性能良好的去污剂进行测试,比较其去污效果。
3. 环境因素的考虑在评估合成纤维漂白纬编织物的去污性能时,还需要考虑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去污剂的性能和纬编织物的耐用性。
因此,在评估过程中,应当模拟真实环境条件,并记录环境因素对去污性能的影响。
4. 去污性能测试方法常见的去污性能测试方法包括观察法、重量法和色度测定法。
观察法是最简单直观的方法。
将合成纤维漂白纬编织物与污垢接触,使用去污剂处理后,用肉眼观察去除污染的效果。
重量法测定的原理是通过记录编织物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重量变化来评估去污效果。
在每次处理后,使用天平测量布料的重量变化,并根据重量的差值评估去污性能。
色度测定法则利用色度仪测定合成纤维漂白纬编织物在处理前后颜色的变化,以评估去污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颜色变化敏感的纬编织物。
5. 结果分析和评估在完成去污性能测试后,根据观察、重量变化和色度变化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可以采用定量分析方法,比如计算去污剂处理前后的污垢去除率或者颜色变化率,并结合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评估。
织物的抗污性能与性能评估
织物的抗污性能与性能评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织物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家居用品,从汽车内饰到工业用布。
而织物的抗污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使用的便利性和持久性。
那么,什么是织物的抗污性能?又如何对其进行准确的性能评估呢?织物的抗污性能,简单来说,就是织物抵抗污渍附着、渗透和残留的能力。
这一性能对于各种织物制品的质量和实用性至关重要。
比如,我们的衣物如果容易沾染污渍且难以清洗,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家居的沙发面料若抗污性差,很快就会显得陈旧和不洁。
影响织物抗污性能的因素众多。
首先是织物的纤维种类。
不同的纤维具有不同的化学和物理特性,这直接影响了它们对污渍的抵抗能力。
例如,天然纤维如棉和羊毛,在吸湿性方面表现出色,但相对来说抗污性能可能较弱;而合成纤维如聚酯纤维和尼龙,通常具有较好的抗污性。
织物的组织结构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紧密的织物结构能够减少污渍的渗透和附着机会,而疏松的结构则更容易让污渍侵入。
此外,织物的表面处理也会对其抗污性能产生重大影响。
常见的表面处理包括防水、防油和防污处理,这些处理可以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污渍的渗透和附着。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如何评估织物的抗污性能。
评估织物抗污性能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常见的有污渍附着测试、渗透测试和清洗测试。
污渍附着测试是将特定的污渍,如油污、墨水、果汁等,滴在织物表面,观察污渍的扩散和附着情况。
通过比较不同织物在相同条件下的污渍表现,可以初步判断其抗污能力。
渗透测试则是检测污渍在一定压力和时间作用下,穿透织物的程度。
这能更深入地了解织物阻止污渍渗透的能力。
清洗测试也是重要的一环。
将沾染污渍的织物进行清洗,评估清洗前后污渍的残留程度,从而判断织物的抗污和易清洁程度。
此外,还有一些更复杂的测试方法,如模拟实际使用环境的动态测试,以更真实地反映织物在日常使用中的抗污性能。
在实际的性能评估中,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
例如,测试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等,都可能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
织物拒水整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织物拒水整理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拒水整理剂的种类及其作用。
3. 通过实验验证拒水整理剂对织物拒水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纯棉织物、拒水整理剂、去离子水、蒸馏水、洗涤剂、晾衣架等。
2. 实验设备:电子天平、烘箱、水浴锅、显微镜、喷枪、滴管等。
三、实验方法1. 拒水整理剂的选择: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一种合适的拒水整理剂。
本实验选取一种聚丙烯酸酯类无氟防水剂作为拒水整理剂。
2. 拒水整理工艺流程:a. 去污:将纯棉织物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去除表面污垢。
b. 预处理:将清洗干净的织物放入烘箱中,在120℃下烘燥30分钟,以去除织物中的水分。
c. 拒水整理:将预处理后的织物放入水浴锅中,加入一定量的拒水整理剂,搅拌至均匀。
d. 雾化拒水:使用喷枪将整理后的织物进行雾化处理,以增加拒水效果。
e. 焙烘:将雾化后的织物放入烘箱中,在150℃下焙烘10分钟,使拒水整理剂在织物表面成膜。
3. 拒水性能测试:a. 淋水试验:将整理后的织物固定在淋水试验仪上,用喷嘴喷洒27℃的蒸馏水,观察织物表面的水滴情况。
b. 比较实验:将整理后的织物与未整理的织物进行对比,观察拒水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拒水整理剂对织物拒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经过拒水整理的织物表面水滴呈珠状,不易渗透,说明拒水整理剂对织物拒水性能有显著提升。
2. 雾化拒水处理对织物拒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经过雾化拒水处理的织物表面水滴更加密集,说明雾化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织物的拒水性能。
3. 比较实验结果:整理后的织物与未整理的织物相比,整理后的织物表面水滴明显减少,说明拒水整理剂对织物拒水性能有显著提升。
五、实验结论1. 拒水整理剂可以显著提高织物的拒水性能。
2. 雾化拒水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织物的拒水性能。
3. 本实验所选取的拒水整理剂对织物拒水性能有显著提升。
六、实验建议1. 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织物类型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拒水整理剂。
纺织品的拒污、易去污性能及其测试
纺织品的拒污、易去污性能及其测试1织物的沾污1.1沾污的种类沾污是指油脂和颗粒状物质不必要地沉积在纤维构成的纺织品的表面或内部的现象[1]。
一般污物可分成三类:a、固体粒子(干污),如泥土、尘埃、铁锈等,通常固体粒子是无机和有机的混合物;b、液状污物,这类污物主要是油脂类和脂肪类物质,如食物油脂、灰尘中的油脂、机械油脂及人体排出的油脂等;c、水溶性物质,这类污物主要是各种水溶性或半水溶性固体物质及着色物质,如盐、糖以及一些着色物质等。
污物往往是以上几类的混合[2]。
1.2污物的吸附纺织品沾污通常是上述污物沉积于纤维表面,有时污垢会渗入纤维表面或纤维束之间。
沾污是纤维性能、污物性能以及污物与纤维相互作用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污垢在纺织品上一般通过静电效应、物理接触及洗涤沾污而粘附。
污垢主要吸附于纤维或纱线间、纤维表面的凹陷处、缝隙和毛细孔中,也有颗粒状污垢粘附于纤维表面的光滑部分,但这种粘附粒子大部分属“油粘附”。
作为油性污一旦沾污纤维后,它们会在纤维上扩散,随着扩散的进行,使去除难度提高[2]。
1.3织物的沾污原因织物沾污的原因一般有物理性吸附、化学性吸附、静电吸附和再沾污等[3]。
a、物理性吸附:织物在服用中与外界接触,发生污物的转移。
如与皮肤、大气、其他衣服或物体的接触。
污物粒子越小,比表面积就越大,沾污接触面也就越多,越易沾污。
这种吸附作用与织物的组织、密度、纤维性能有关。
稀疏织物,污物颗粒保持量多,紧密织物虽然不易积尘沾污,但清洗污尘较困难;织物表面平滑不易沾污,高低不平的织物凹陷部分容易积污;不规则截面的纤维较圆形截面的纤维易藏污。
另外,当织物上有一层油脂或柔软的热塑性高聚物时,更会粘上污物。
b、化学性吸附:悬浮和溶有污粒的液体透入纤维内部,污粒如果和纤维分子上的活性基做化学性的结合,以纤维作为固体溶剂而溶入其内,污粒固着于纤维[1]。
c、静电吸附:在没有与污物结合的情况下,静电效应会使织物沾污。
防污面料测评报告范文
防污面料测评报告范文根据对防污面料的实地测试和用户使用反馈,我们编写了以下测评报告。
通过本次测试,我们旨在评估防污面料的污渍防护效果、易清洁性能、耐用性以及舒适性等方面的表现。
下面是针对每个方面的详细报告:1. 污渍防护效果:我们在实验室中使用常见的污渍物质,如红酒、咖啡和油漆等,对防污面料进行涂抹。
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我们评估了面料上污渍的渗透和露出情况。
结果显示,防污面料表现出色。
大多数污渍都无法渗透到纤维内部,而只是停留在面料表面,方便用户及时清理。
这种污渍防护效果可以避免面料因污渍而受损和脏乱的问题。
2. 易清洁性能:我们测试了防污面料在不同程度污染下的清洁难易程度。
通过模拟真实的使用场景,涂抹不同类型的污渍在面料上,并使用指定的清洁剂进行清洗。
结果表明,防污面料无论是对于小面积污渍还是大面积污渍,都能够很容易地清洁干净,不留任何痕迹。
这大大方便了用户的日常维护和清洁。
3. 耐用性:我们对防污面料进行了多次洗涤和摩擦测试,以评估其耐用性。
结果显示,无论是在洗涤机洗涤还是手洗的情况下,面料的功能和外观没有明显的损坏或褪色。
此外,经过多次摩擦测试后,面料上的污渍仍然较少渗透,并且可以通过清洁很好地恢复到原始状态。
这表明防污面料具有较好的耐用性,能够承受常见的日常使用和洗涤。
4. 舒适性:我们评估了防污面料的舒适性能,包括柔软度、透气性和肌肤接触感。
根据用户反馈,防污面料具有柔软光滑的质地,触感舒适。
同时,面料具备较好的透气性,避免了过度滞热和潮湿感。
这对于用户在长时间穿着或接触时非常重要。
总结起来,防污面料在污渍防护效果、易清洁性能、耐用性和舒适性等方面都表现出色。
它们能够有效保护面料免受日常污渍的侵害,并且清洁起来非常方便,同时还具备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良好的舒适性能。
因此,我们推荐使用防污面料制作家具、床上用品、衣物等产品,以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和保护。
易去污性能测试-AATCC130
AATCC130 易去污测试目的和范围1.1 此测试方法用于测试织物在洗烫过程中去油污的能力1.2 此测试方法首先用于评估织物整理后在实际使用中的防油污性能1.3 此测试的使用不排除用于成衣测试原理2.1 污点用于测试样本,用指定的重量将一些污质压迫于织物上,被沾污的织物以规定的方式洗烫,残留的污渍按5到1级不等的防污评级卡进行评级。
设备和材料3.1 吸墨纸3.2 玉米油3.3 玻璃纸或其它相当的物品3.4 计时器/秒表3.5 砝码,5.0 ± 0.1 lb (不锈钢或更好物质)3.6 医用点滴器3.7 全自动洗衣机3.8 全自动干衣机3.9 商用粒状洗涤剂或家用A ATCC1993标准指定的洗涤剂 (Tide deterg ent, 9.8% P )3.10 填衬物(36 x 36 inch ) ,缝边的漂白布片(填衬物类型1)或50/50涤/棉漂白或丝光府绸(填衬物类型2),或50/50涤/棉漂白丝光普通织物(填衬物类型3)3.11 评级区(可用AATC C 124测试的评级灯光和区域)3.12 带不刺眼黑色面(24 x 36 inch ,高度为35± 1 inch)的工作台3.13 防污评级卡或3M防污色卡3.14 温度计3.15 用于称重的天平测试样布4.1 每次测定用两块测试样布( 15.0 ± 0.4 x 15.0 ± 0.4 inch )。
测试样布至少在21 ± 1 ℃和65 ± 2 % 湿度的条件下4 hours。
染污程序5.1 将未染污的试样布平整的放在AAT CC白色吸墨纸上,表面水平。
5.2 用医用点滴器,滴5滴(大约0.2 ml )玉米油大约在测试布样的中心位置。
5.3 放一块(3.0 x 3.0 inch ) 玻璃纸于污渍区上面。
纺织服装拒水性能_防水性能检测方法和标准
纺织服装拒水性能_防水性能检测方法和标准纺织品拒水性能、防水性能测试实验是一些具有防水属性的织物必须检测的一项标准,该类标准针对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要求,例如:国内使用的标准和欧洲标准以及美国标准就存在差异,所以在做该类实验的时候一般都是要指明检测的标准,然后做对应的实验。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工程师为你简单讲解。
一、防水性能:雨水测试:AATCC 35:2006原理: 用一个称重的吸水纸包住测试样品,在600mm水压下用水喷洒2分钟,然后通过再次称量吸水纸的重量,可以确定测试过程中样品渗漏的水量要点: 要求吸水纸测试前后的重量差不超过1g二、喷淋测试: ISO 4920 ;BS EN 24920 ;AATCC 22原理: 在控制条件下,定量蒸馏水通过标准喷头以45°喷淋在喷嘴下方150mm处水喷淋在实验品的紧表面上,产生一个湿样品,将测试后试样表面与标准图卡进行对照评出等级。
要点: 有5级,4级,3级,2级,1级,共5张标准图像ISO 1 级=AATCC 50 ISO 2 级= AATCC 70ISO 3级= AATCC 80 ISO 4级= AATCC 90ISO 5级= AATCC 100 如果样品表面和下表面全部出现湿的情况在AATCC 22 标准里最低等级评为0,ISO 最低等级为1级三、防水性能流体静水压: AATCC 127 ;ISO811;BS EN 20811原理: 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试样的一面承受一个持续上升的水压,直至有三处渗水为止,并记录此时的压力,可以从试样的上面或下面施加水压.结果与织物在短时间或稍长时间受水压后呈现的性能直接有关.要点: 承受水压上升面积:100cm2水压上升的速度: AATCC 127: 6 cmH2O/minISO 811: 10 cmH2O/min或者60 cmH2O/min,测试结果用KPa (cmH2O)等表示。
纺织品性能测试报告
纺织品性能测试报告
报告日期:20xx年xx月xx日
报告编号:20xx-xx-xx
检测项目
1.抗水性:
a)抗水性:
经过棉织物的抗水性测试,该棉织物的吸水率为:0.8g/m2·h,也就是说水的吸入程度为:不易吸水。
b)抗污性:
经过棉织物的抗污性测试,该棉织物的抗污性为:3.5,也就是说污渍的清洁度较好。
2.强度:
a)拉伸强度:
经过棉织物的拉伸强度测试,该棉织物的拉伸强度为:450N/5cm,也就是说该棉织物的拉伸强度较高,不易受拉伸破坏。
b)抗折强度:
经过棉织物的抗折强度测试,该棉织物的抗折强度为:2.2N/5cm,也就是说该棉织物的抗折强度较高,不易受折断破坏。
3.柔软性:
a)软化性:
经过棉织物的软化性测试,该棉织物的软化性为:5.6,也就是说该棉织物的软化性较好,材料柔软度高,接触感舒适。
b)耐磨性:
经过棉织物的耐磨性测试,该棉织物的耐磨性为:4.5,也就是说该棉织物的耐磨性较好,材料不易受摩擦破坏。
4.伸缩性:
a)横向伸缩性:。
纺织品拒油性测试方法
纺织品拒油性测试方法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消费者对于服装的品质与功能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比如穿着的服装要能够防水、能够防油污、能够有较好的去污性能、能够抗静电等。
那么这次小编就等给大家介绍一下纺织品的防油污(拒油性)是如何测试的。
目前纺织品拒油性主要的测试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GB/T工qq77-24ISO1441<?AATCC128-2013三种方法的测试原理基本一致。
拒油等级我们常常会听到面料的拒油等级是4级、3级或者其他级数,这里的级数指的是测试使用的油剂(碳氢化合物)的具体编号。
其具体成分和性能要求如下表所示:拒油性测试步骤①吸取1号油②在面料上5个部位小心的滴一小滴油(直径5¼xk,体积OQ5¼√)③3。
秒后观察现象。
如果没有渗透、润湿或芯吸现象则用高一级的油继续这样测试,直至出现渗透、润湿或芯吸现象。
液滴的分类和描述A类液滴清晰,具有大接触角的完好弧形。
B类兀兀圆形液滴在试样上部分发暗。
C类&鹏江如兀&侬4〃5兀芯吸明显,接触角变小或完全润湿。
D类S兀完全润湿,液滴和试样的交界面变深(发灰、发暗),液滴消失。
有效评定试样对某级试液是否有效的评定:无效:S个液滴中的3个(或3个以上)液滴为C类和(或)D类有效:5个液滴中的3个(或3个以上)液滴为A类可疑有效:5个液滴中的3个(或3个以上)液滴为B类、或为B类和A类。
试样的拒油等级是无效试液编号的前一级有效试液编号。
若试样为可疑有效时,以该试液编号减去OS级为最终拒油等级。
比如面料测试5级油为有效现象,6级油为无效现象,那么此面料拒油等级为5级;如果5∙级油为有效现象,£级油为可疑有效现象,那么此面料拒油等级为SS级。
最高拒油等级为8级。
若2号油为无效,则直接记录为拒油等级。
级。
织物的抗污性能与处理技术
织物的抗污性能与处理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织物无处不在,从衣物、床上用品到家具装饰,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舒适与美观。
然而,织物容易沾染污渍的问题常常给我们带来困扰。
无论是不小心洒上的饮料、食物污渍,还是日常的灰尘和油污,都会影响织物的外观和使用寿命。
因此,了解织物的抗污性能以及相关的处理技术对于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织物容易沾染污渍的原因织物之所以容易沾染污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织物的纤维结构和表面特性是关键因素。
一些纤维具有较大的孔隙和较高的表面能,容易吸附污渍分子。
例如,棉质织物的纤维孔隙较大,容易吸收水分和油性污渍。
其次,织物在使用过程中与外界物体的接触频繁。
我们的衣物在穿着过程中会与皮肤、桌椅等物体摩擦,从而将污渍转移到织物上。
再者,环境中的污染物也是织物沾染污渍的重要来源。
空气中的灰尘、花粉、烟雾等微小颗粒会附着在织物表面。
此外,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活动也会增加织物沾染污渍的可能性。
例如,在厨房烹饪时容易溅上油污,户外活动时容易沾上泥土和草渍。
二、织物的抗污性能为了应对织物容易沾染污渍的问题,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和开发具有良好抗污性能的织物。
织物的抗污性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防水防油性能具有良好防水防油性能的织物能够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使水和油无法轻易渗透到纤维内部,从而减少污渍的附着。
这种性能通常通过在织物表面涂覆特殊的化学涂层或对纤维进行改性处理来实现。
2、自清洁性能一些先进的织物具有自清洁功能,能够在阳光、雨水等自然条件下分解和去除污渍。
这通常是通过在织物中添加具有光催化作用的纳米材料来实现的,例如二氧化钛。
3、抗静电性能静电会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和微小颗粒,导致织物容易变脏。
具有抗静电性能的织物能够减少静电的产生,从而降低污渍的吸附。
4、耐磨性能耐磨的织物在使用过程中不易磨损和起毛,从而减少污渍的藏身之处,保持织物的清洁。
三、织物抗污处理技术为了提高织物的抗污性能,目前已经发展出了多种处理技术。
纺织品防污原理及防水、防污、防油检测
纺织品防污原理及防水、防污、防油检测防污是防止纺织品被沾污,易去污是纺织品被沾污后,容易去除,并在洗涤过程中不易被回沾。
生活中常见的污分为固体污(如灰尘)、液体污(如油)和固体、液体组成的混合污(如机油、煤烟)。
固体污对织物的沾污是对纤维的机械粘附作用,液体污对织物的沾污是液体对织物的润湿、渗透或粘附,是靠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或氢键结合吸附,主要靠机械力、范德华力吸附,是通过机械沉积、表面接触摩擦或静电引力粘附到织物上的。
一般织物上的污多是混合污,液体污作为固体污的载体或粘合剂使污渍更难去除,只要液体污去除了固体污也就去除了。
01防污防污主要是防止液体污对织物的润湿和渗透,液体在织物上的铺展取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和织物的临界表面张力。
当液体的表面张力高于织物的临界表面张力时,液体不能在织物表面铺展。
织物的防污可以通过拒水拒油整理实现,通过拒水拒油整理,将织物的表面张力降低到油性污的表面张力以下,就可以使织物不被水和油性污润湿,从而达到防污目的。
02去污净洗过程分三步:1、水和净洗剂向油污-纤维界面内扩散;2、借助卷缩机理,使油污和纤维分离;3、通过机械作用,油污进入水中去除。
对于亲水性纤维,水可通过纤维向油污-纤维界面扩散,对于疏水性纤维,需要引入亲水基团或使用亲水整理剂对织物进行处理,提高织物的亲水性,缩短净洗的初始阶段。
易去污整理剂含有亲水基团,作用于织物后亲水链段在织物表面定向排列,使织物亲水化,使水和净洗剂更容易向油污-纤维界面扩散,当其界面和纤维表面被水化后,油污-纤维界面被水-纤维界面和水-污渍界面所取代,从而使油性污与纤维分离。
易去污整理是使织物亲水化,防污整理是降低织物的表面能,如果使织物具有防污易去污性,就要使织物在液相中具有亲水性,空气中有很低的表面能。
三防易去污整理剂含有极低表面能的氟碳链段和亲水性的聚氧乙烯链段,干态时,聚氧乙烯链段成螺旋状,氟碳链段定向排列于纤维表面,呈现拒水拒油性能,湿态时,聚氧乙烯链段定向排列于纤维表面,呈现亲水性,从而达到防污易去污性能。
织物的抗污性能与整理技术探讨
织物的抗污性能与整理技术探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织物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家居用品,它们为我们提供了舒适与美观。
然而,织物容易受到污渍的侵袭,这不仅影响其外观,还可能缩短使用寿命。
因此,提高织物的抗污性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织物的抗污性能以及相关的整理技术。
一、织物易受污的原因织物之所以容易沾染污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织物的纤维结构和表面特性对污渍的吸附有很大影响。
一些纤维表面较为粗糙,孔隙较多,容易吸附灰尘、油脂和液体等污渍。
其次,织物在使用过程中与各种物质接触,如食物、饮料、化妆品等,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容易附着在织物上。
再者,外界环境中的污染物,如空气中的灰尘、花粉等,也会落在织物上造成污染。
二、织物抗污性能的评估指标为了准确评估织物的抗污性能,需要建立一系列的指标。
一是污渍的沾附程度。
通过观察和测量污渍在织物表面的扩散面积、渗透深度等,来判断织物对特定污渍的抵抗能力。
二是污渍的去除难易程度。
即使织物沾上了污渍,能否容易地通过常规的清洗方法将污渍清除也是衡量抗污性能的重要方面。
三是织物经过多次使用和清洗后的抗污性能保持情况。
有些织物可能在刚开始表现出较好的抗污性,但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抗污效果会逐渐下降。
三、常见的织物抗污整理技术1、拒水拒油整理这是一种常见的抗污整理技术。
通过在织物表面施加一层具有拒水拒油性能的涂层或整理剂,使水滴和油滴在织物表面形成珠状,不易渗透和扩散。
常见的拒水拒油整理剂有氟碳化合物、有机硅等。
这种整理技术不仅能提高织物的抗污性能,还能使其具有一定的防水功能。
2、易去污整理与拒水拒油整理不同,易去污整理的目的是使织物在沾上污渍后能够更容易被清洗掉。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织物表面引入亲水性基团或低表面能的物质,使污渍在清洗过程中更容易脱离织物。
3、纳米技术应用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将纳米粒子应用于织物整理中,可以改善织物的抗污性能。
织物的抗污性能与整理技术研究
织物的抗污性能与整理技术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织物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家居用品,它们为我们提供了舒适与美观。
然而,织物容易受到污渍的侵袭,这不仅影响了它们的外观,还可能降低其使用寿命。
因此,研究织物的抗污性能以及相应的整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织物容易沾染污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织物的纤维结构和表面特性对污渍的吸附和渗透起着关键作用。
例如,一些纤维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容易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和微小颗粒,从而为污渍的附着提供了条件。
其次,织物在使用过程中会与各种物质接触,如油脂、汗液、食物残渣等,这些物质容易渗透到织物内部,难以清洗。
此外,环境因素如湿度、温度等也会影响织物的抗污性能。
为了提高织物的抗污性能,人们研发了多种整理技术。
其中,常见的有拒水拒油整理、易去污整理和抗菌防臭整理等。
拒水拒油整理是通过在织物表面施加一层特殊的化学物质,使其具有拒水拒油的性能。
这些化学物质通常是含氟或硅的化合物,它们能够改变织物表面的能态,使水和油在其表面形成水珠或油珠,从而轻易滚落,减少污渍的附着。
例如,经过拒水拒油整理的衣物在遇到雨水时,不会被迅速浸湿,而是让雨水滑落,保持衣物的干爽;在接触油污时,油污也不容易渗透到织物内部,便于擦拭清洁。
易去污整理则是通过改变织物的表面性质,使污渍在沾染后能够更容易被清洗掉。
这种整理技术通常是在织物表面引入一些亲水性的基团或涂层,当污渍附着时,亲水性基团能够与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促进污渍的分散和去除。
比如,经过易去污整理的桌布在沾上油渍后,只需用普通的洗涤剂轻轻搓洗,就能迅速恢复干净。
抗菌防臭整理主要是针对织物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滋生细菌和产生异味的问题。
通过在织物中添加抗菌剂,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减少异味的产生,并降低因细菌感染而导致的健康风险。
常见的抗菌剂有银离子、季铵盐类化合物等。
经过抗菌防臭整理的内衣、袜子等贴身衣物,能够更好地保持卫生,减少皮肤疾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织品的拒污、易去污性能及其测试1织物的沾污1.1沾污的种类沾污是指油脂和颗粒状物质不必要地沉积在纤维构成的纺织品的表面或内部的现象[1]。
一般污物可分成三类:a、固体粒子(干污),如泥土、尘埃、铁锈等,通常固体粒子是无机和有机的混合物;b、液状污物,这类污物主要是油脂类和脂肪类物质,如食物油脂、灰尘中的油脂、机械油脂及人体排出的油脂等;c、水溶性物质,这类污物主要是各种水溶性或半水溶性固体物质及着色物质,如盐、糖以及一些着色物质等。
污物往往是以上几类的混合[2]。
1.2污物的吸附纺织品沾污通常是上述污物沉积于纤维表面,有时污垢会渗入纤维表面或纤维束之间。
沾污是纤维性能、污物性能以及污物与纤维相互作用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污垢在纺织品上一般通过静电效应、物理接触及洗涤沾污而粘附。
污垢主要吸附于纤维或纱线间、纤维表面的凹陷处、缝隙和毛细孔中,也有颗粒状污垢粘附于纤维表面的光滑部分,但这种粘附粒子大部分属“油粘附”。
作为油性污一旦沾污纤维后,它们会在纤维上扩散,随着扩散的进行,使去除难度提高[2]。
1.3织物的沾污原因织物沾污的原因一般有物理性吸附、化学性吸附、静电吸附和再沾污等[3]。
a、物理性吸附:织物在服用中与外界接触,发生污物的转移。
如与皮肤、大气、其他衣服或物体的接触。
污物粒子越小,比表面积就越大,沾污接触面也就越多,越易沾污。
这种吸附作用与织物的组织、密度、纤维性能有关。
稀疏织物,污物颗粒保持量多,紧密织物虽然不易积尘沾污,但清洗污尘较困难;织物表面平滑不易沾污,高低不平的织物凹陷部分容易积污;不规则截面的纤维较圆形截面的纤维易藏污。
另外,当织物上有一层油脂或柔软的热塑性高聚物时,更会粘上污物。
b、化学性吸附:悬浮和溶有污粒的液体透入纤维内部,污粒如果和纤维分子上的活性基做化学性的结合,以纤维作为固体溶剂而溶入其内,污粒固着于纤维[1]。
c、静电吸附:在没有与污物结合的情况下,静电效应会使织物沾污。
其吸尘程度取决于纤维所带的电荷和电量。
d、再沾污:在洗涤过程中,合纤织物由于疏水性,在水中的临界表面张力增加,形成了在水中污物再污染的可能。
除上述情况外,另外如污粒的沉积、分子运动的扩散、惯性的碰撞等,这些作用都可以使织物沾污[1]。
总之,干状污物在织物上主要是机械吸附,而油性污物则藉机械力、化学力和静电力作用所致,一般常有伴随发生,其中液体污物作为颗粒的载体和粘结剂而使污物更为严重[3]。
2织物的拒污和易去污机理2.1织物的拒污2.1.1拒污机理织物表面能越高,表面张力越大,织物越容易被润湿,即织物越容易被油污沾污。
一般纺织纤维织物的表面张力都大于水和油污,因此很容易被沾污。
若使织物拒水拒油,则必须使织物的临界表面张力低于水或油的表面张力。
即通过降低纤维织物的表面张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织物的抗污性。
固体污垢通常在织物表面不规则处和交叉点沉积,与纤维间的作用主要是机械吸附作用。
油脂性污垢主要通过机械吸附力和化学力(范德华力和粘附力)与织物表面相结合[1]。
因此,可通过减少或消除静电引力(如抗静电整理),降低分子间作用力(如亲水化处理)、降低纤维与污物接触面积(如表面光滑化)等[2],使纤维表面能降低,减小污垢吸附力,削弱污垢的粘附力,从而改善污物的沾污[1]。
2.1.2防污整理使纺织品具有防污性能的整理称为防污整理。
织物防污整理技术主要有拒水拒油整理、防污尘整理、易去污整理。
根据不同的织物原料和不同的使用目的,可选用适当的整理方法和整理剂[1]。
2.2织物的易去污2.2.1易去污机理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沾污。
理想的纺织品一旦沾污后,在正常的洗涤条件污垢应容易洗净,同时,织物不会吸附洗涤液中的污物而再沾污。
使纺织品具有的这种性能称为易去污。
吸附于织物上的污垢要脱离织物,除与洗涤的有关因素相关外,同样取决于织物的表面性质。
当污物粘附于织物表面且结合力较强时,其污垢的接触角在0~90°;而当接触角大于90°,且逐渐增大时,结合力逐渐降低,当接触角到达180°时,污垢即可脱离织物。
实际上,去污即是使接触角逐渐增大至180°,污垢(液污)“卷珠”而脱离织物。
对非极性纤维(如合纤)表面引进亲水性基团或用亲水性聚合物进行纤维表面整理,即可提高纤维的易去污性,纤维的静电力也相应降低,从而减少颗粒污的沾污。
除从表面能角度考虑去污,同时还必须重视动力学作用。
缩短净洗的初始阶段,降低最后净洗阶段织物上的含污量,这也是易去污整理的目的[2]。
易去污整理实际上是促进水向纤维内部和油污-纤维界面的扩散,由于促进了界面的水化,因而易使油污与纤维分离。
水越易扩散,油污就越易脱落。
而水的扩散取决于易去污剂的溶胀能力,而溶胀能力来源于其化学性能、亲水性、交联度及水洗温度等。
当然,进水入后,使油污“卷珠”离去还需要一定的机械作用力。
总的来说,只要使纤维亲水性增加,就能加快水的渗入,就能有利于去污[2]。
影响易去污性要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组成织物的纤维的亲水性,亲水性好的纤维易去污性能好。
二是经化学处理后,织物上整理剂的极性大小,极性大的能够与水形成氢键的整理剂若附着于疏水性纤维的表面,那么在洗涤时,污物则比较容易去除[3]。
易去污整理主要从两方面加以解决,一是改善纤维的亲水性能,二是提高纤维在空气中的拒油污性能,即通过化学整理改善织物的表面性能,降低其在空气中的表面张力,从而使织物具有干防油污性;洗涤时,易去污整理剂中亲水性链段又会在织物表面定向排列,使其亲水化而产生去污和防止再沾污的作用[4]。
2.2.2易去污整理易去污整理主要用于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整理,能赋予织物以良好的亲水性。
易去污整理的方法就是在织物表面浸轧一层亲水性的高分子材料,如羟甲基纤维素、聚乙烯乙二醇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嵌段高聚物、丙烯酸含量大于20%的聚丙烯酸酯共聚物以及其他含有羟基、羧基、磺酸基等亲水基团的高聚物,以此来改善织物的易去污性。
整理工艺流程一般为:浸渍法浸轧→预烘→焙烘。
2.3拒污与易去污的关系抗污要求表面张力降低,而易去污又希望亲水性提高,似乎抗污和易去污两者不可兼得。
然而,近十几年来,随着化学助剂工业的发展,含有氟链段和聚氧乙烯链段的化合物的产生,使得氧乙烯链段干态时成螺旋形,而氟链段铺展于纤维表面,因而呈现有机氟表面特性,表面张力大大降低,拒油拒污性提高,然而当其在湿态或浸入水中时,氧乙烯链段的水化作用,使其铺展于纤维表面,呈现氧乙烯的表面特性,亲水性提高,从而有利于水的扩散和渗透,尤其是向纤维内部的渗透,使易去污性提高。
因此,若用这种整理剂加工的织物既有拒污性又有易去污性[2]。
3纺织品的拒污和易去污标准和测试方法3.1纺织品拒污性能标准和测试方法3.1.1拒污性能检测标准纺织品拒污测试主要考核的是纺织品在一定条件下耐沾污或抵抗油滴及污物的能力。
常见的拒油性测试也是拒污测试的一种。
目前,关于纺织品拒污检测的主要标准见表1。
表1国内外关于纺织品拒污检测标准3.1.2拒污性能检测方法织物的拒污评价方法研究通常围绕防灰尘、再沾污性、污垢沾污等方面。
飘浮在空气中的灰尘,被静电吸附于纺织品上。
对由空气中飘浮污粒的自由带电而使灰尘附着的评价方法,可用集尘室的方法模拟进行。
影响灰尘沾污测定的因素很多,包括空气温湿度、灰尘种类、形态、浓度、电荷状态等。
但要将错综复杂的实际状况在实验室再现,是非常困难的。
再沾污性评定主要是针对洗涤时,已清除的污物成分在洗液中再附着的现象,有关再沾污性的评价主要采用洗涤试验机的方法,用表面反射率来表示。
污垢沾污就是选择适当的饮料、食物、化妆品、涂料、泥土、污布等滴或涂擦在试样上,经一定条件后,观察试样的污染程度[5]。
AA TCC 118拒油测试和FZ/T 01066耐沾污性测试都是污垢沾污的评价方法。
3.1.2.1 AATCC 118-2007拒油性测试[6]织物拒油性能是用一系列不同表面张力的液体来测定的。
此法最早是3M公司提出的,而AA TCC 118-2007应用了8个表面张力依次降低的烃类液体同系物。
其中以AATCC118-2007最为常见。
中国国家标准GB/T 19977-2005、国际标准ISO 1441-1998与AATCC 118的方法大体类似。
测试时,将两块20cm×20cm的试样在规定条件下调湿至少4小时后,平放在白色吸水纸上,白色吸水纸放在一个光滑的水平面上。
沿着试样纬向5个位置从最低等级的试验液体开始,将油滴(油滴的直径大约为5 mm或约0.05mL)小心滴于样品上,油滴之间至少相距4.0cm。
以约45°角观察液滴30±2s,如果试样和油滴接触面未发现渗透和润湿现象,则接着用较高等级的试验液体滴于样品上。
试验连续进行,直至试样在30±2s内出现明显的润湿或吸液现象。
织物的拒油等级以30s内不能润湿织物的最高编号的试验液体表示。
如果两块样品的拒油等级相同,则报告这个级数;如果两块样品的级数不同,需再测试第三块样品,第三块样品的结果与前两块样品的任何一个结果相同时,报告此相同的级数;如果第三块样品的级数与前两块样品都不同,报告中间级数。
几种常用方法的拒油级别比较见表2[2]。
杜邦法和AA TCC法是用1-8级的级别表示结果,3M法是用评分法表示结果。
3.1.2.2FZ/T 01066-1999涂层织物耐沾污性测定方法[7]本标准适用于服用或室内装饰用涂层织物耐沾污性的测定。
其原理是按规定方法和试验参数,将一种标准载污介质(标准污布)在马丁代尔型磨损试验仪上对涂层织物涂层面进行摩擦,用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评价涂层面的沾污程度。
剪取4块试样,尺寸应比磨台外径大20mm,取样位置应均匀地分布于整个样品,但在距布边50mm内不应取样。
试样表面不应有影响试验结果的疵点存在。
将试样在温度(20±2)℃,相对湿度(65±2)%的标准大气中调湿24h以上。
表2拒油级别比较将4块试样分别同衬垫毛毡一起放在4个磨台上固定,所受张力应相同。
取4块直径为38mm 的标准污布,将沾污面朝外安置在磨头上。
将磨头放在试样面上,使磨头产生对试样面的总压力为5831N(595gf)。
开机后仪器运行达到2000次;调换新污布,再运行2000次;再调换新污布运行2000次,总计摩擦6000次。
最后将试样被沾污区域中的中心部位作为评级比较部位与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比较,评定沾污等级。
如果4块试样的评级结果存在差异,但最大级差不超过l/2级时,试验结果以多数有相同评级结果的试样沾污等级表示。
如果4块试样的评定结果成双相同,且级差不超过1/2级时,试验也可视为有效,但以其中较低的一个等级表示测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