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名称演变

合集下载

中国军队的发展

中国军队的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革命军革命军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 参谋总长 程潜; 副参谋总长 白崇禧
直属部队 第一预备队 司令长官李宗仁; 第二预备队 司令长官刘湘; 第三预备队 司令长官龙云; 第四预备队 司令长官何成濬;陈绍宽将军 第十七集团军 司令长官马鸿逵;
第十八集团军 司令长官朱德(八路军副总指挥)
第四战区 (辖区:闽、粤,共13个师又3个旅。) 司令长官:何应钦 第四集团军 总司令蒋鼎文; 第十二集团军 总司令余汉谋
一 一 五 师
师 长:林 彪 副师长:聂荣臻 参谋长:周 昆 政训处主任:邓小平
下辖2 个旅4 个团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总指挥:朱 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参谋长:叶剑英 副参谋长:左 权 总政治部主 任:任弼时 副主任:邓小平
第一战区 (辖区:平汉、津浦两铁路线, 共26个师又6个旅。) 司令长官:蒋中正(兼)后为程潜 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 第二集团军 总司令刘峙; 第十四集团军 总司令卫立煌
第二战区 (辖区:晋、察、绥,共13个师又16个旅。) 司令长官:阎锡山 第六集团军 总司令杨爱源; 第七集团军 总司令傅作义; 预备军 总司令阎锡山(兼)
下辖5、8、16军
红二军团 总指挥为贺龙 政委为周逸群
红二方面军 贺龙任总指挥 任弼时任政治委员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 是红军长征中唯一没有损失的部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由红军第2军团、第6军团及第32军组成。 由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 在湘鄂川黔苏区粉碎国民党军多次“围剿”。 1935年11月开始长征。 次年10月到达陕甘苏区。抗日战争爆发 改编为八路军120师。
骑兵第二军 军长何柱国 空军总司令 蒋中正(兼);前敌总指挥周至柔 海军总司令陈绍宽

中国近代军队变化

中国近代军队变化

八路军",后来又改 军",简称"新四军"。
为“第十八集团军",
简称八路军。
4 八路军、新四军
• 八路军标志:左臂戴臂章,臂章正面为"八 路"两字,下端标着佩戴年月,背面有 "18GA"字样(即十八集团军的英文缩写)
• 新四军标志:左臂戴臂章,臂章正面为 "N4A"三字(即为新四军的英文缩写),背 面是部队番号及佩戴者姓名,两军均为灰色 军服。
11925年设军事委员会辖参谋部秘书厅海军局航空局军需局政治训练部等机构2北伐战争开始又设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事委员会内各机关除秘书厅4政府主席兼任陆海空军总司令在行政院内设军政部掌军事行政而政府主席之下又设参谋本部和训练总监部6委员长统率全军辖参谋本部训练总监部等机关并指导行政院属下的军政部海军部7抗日战争中以军事委员会为最高统率部中央各军事机关皆归其统辖91946年成立国防部隶属于行政院内设6厅12局又设参谋总长10最高统帅总统意志指挥全军下辖陆海空军及联合勤务等4个总司11927年9月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最先打出中国工农革命军的旗号随后各地的革命武装也都称为工农革命2工农革命军没有统一的军服指战员把红布带系在颈上或以红袖标作为标志11928年5月下旬开始由中国工农革命军及其他革命武装陆续改称简称红军2红军的标志是灰色八角帽上缀布制的红五星灰色军衣领上缀红色领章1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为执行党中央争取迅速对日作战的决定于1936年4月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称为中国抗日红军
3 甲午战争
----新军
• 出现背景:
• (1)甲午战时,借鉴洋法,编练新式 军队的呼声很高。
• (2)甲午惨败,湘军、淮军、防军、 练军又相继腐败不堪用
3 甲午战争

关于中国历史上十大军队

关于中国历史上十大军队

关于中国历史上十大军队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的军队。

你们记得以下的军队吗?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0、岳家军岳家军是南宋初年岳飞领导的抗金军队。

岳家军以牛皋、董先各部义军为主干,后陆续收编杨么等农民军部众,吸收山东两河忠义社梁兴、李宝等,汇成大军。

飞申明纪律,加强训练,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贵族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语。

部队久驻鄂州(治今湖北武昌)、襄阳,世居其地,南宋末年抗击金蒙的将士,犹多其子孙。

岳家军只是民间的说法,并不是官方承认的。

《射雕英雄传》里有一情节,成吉思汗在听郭靖说完岳飞的故事后感叹:恨不早生百年,与这位英雄交手。

今人对岳家军和蒙古军谁弱谁强的问题还有颇多争论,但我宁愿投岳家军一票。

因为蒙古军面对已经衰亡的金军,仍然不能速战胜之,常常在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依然打的举步维艰。

而岳家军面对鼎盛时期的金军,即使是兵力劣势,依然能战而胜之,战斗力之强大由此可见。

更为重要的是,蒙古军是一群强盗,岳家军是一支为保卫家园而战的正义之师。

以正义对邪恶,蒙古军又怎能不败,若成吉思汗早生百年,相信蒙古民歌里也会悲哀的歌唱: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9、卫青霍去病大汉铁军卫青,霍去病,李广,赵充国,一连串流光异彩的名字,无不让每个中国人神往,让每个中国人自豪。

匈奴人当年横行欧洲,十三国联军竟不能挡,西罗马帝国迅速灭亡。

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却最终倒在了汉军的铁蹄下。

汉军是一支将游牧民族的野蛮精神与汉朝人的战术纪律发挥到极致的一支军队。

严酷的训练和优秀的将领造就了这支军队强大的战斗力。

匈奴人被欧洲人称为闪电的鞭子,那如果他们遇见汉军呢!相信他们宁愿遇见匈奴,也不愿遇见卫青霍去病们。

汉王朝存在了400多年,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即使是其处于统治末期,其军队依然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

这点更是其他王朝不能比拟的。

8、东晋北府军中国东晋孝武帝初年谢玄组建训练的军队。

太元二年(377),朝廷因前秦强大,诏求文武良将镇御北方。

中国历史上的军队组织和军事指挥

中国历史上的军队组织和军事指挥

战略与战术的关 系:战略决定战 术,战术服从战
略。
战略和战术的运 用:在战争中, 指挥员必须根据 敌我双方实际情 况,正确地运用 战略和战术原则, 指挥部队取得胜
利。
兵力和火力的配置
兵力配置:根 据敌情、地形、 任务等因素合 理配置兵力, 形成优势兵力。
火力配置:根 据作战需要, 合理配置火炮、 步枪、机枪等 火力,形成有 效的火力支援。
秦汉时期: 实行征兵制 和募兵制, 组织形式以 军团、军、 营为主
隋唐时期: 实行府兵制 和募兵制, 组织形式以 行军、军、 队为主
宋元明清时 期:实行募 兵制和屯田 制,组织形 式以禁军、 厢军、乡兵 为主
军队的编制和规模
编制:古代军队通常按照不同的级别和职能进行编制,如伍、什、百、千、万等。
规模: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的军队规模不同,但通常都以一定数量的士兵组成军队的基 本单位。
作战能力
教育内容:军 事理论、实战 演练、战略战
术等
训练方式:集 中训练、分散 训练、模拟实
战等
军事指挥与社 会政治经济的 关系
军事指挥与国家政治的关系
军事指挥官通 常由国家最高 统治者担任, 负责统领全国
军队。
军事指挥官的 权力来自于国 家政治体制, 是实现国家政 治目标的重要
手段。
军事指挥官在 国家政治体系 中扮演着重要 的角色,对国 家政治稳定和 安全具有重要
演变:随着战争形态和武器装备的发展,军队的编制和规模也在不断演变。
影响:军队的编制和规模对于军队的战斗力和指挥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军队的兵种和装备
兵种:步兵、骑兵、弓箭手、战车等 装备:武器、盔甲、战马等
军事指挥体系
指挥官的职责和权力

中国军队名称演变

中国军队名称演变

资料:中国军队称谓的历史演变工农红军军旗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名称诞生于1927年8月1日,诞生以来曾先后使用过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名称。

从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中国工农红军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的北伐军两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领导农民、工人和革命士兵举行了秋收起义。

参加起义的主力部队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这是我党第一次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各地工农革命军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

1928年6月起,各革命根据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开始陆续改称红军。

1930年8月至1936年7月,红军又先后编成了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

1933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组织中国工农红军总部,任命朱德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周恩来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

从中国工农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根据党的洛川会议和我党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于1937年8月将红军主力部队改名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

1937年10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湖北、河南和安徽8省15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于1938年1月6日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

从八路军、新四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1946年6月,国民党公开撕毁国共两党签定的《停战协定》,悍然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各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人民解放战争全面展开。

由于战略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从1946年9月中旬起,我军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和彭德怀分别任正副总司令。

中国人民解放军名称的演变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名称的演变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名称的演变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名称的演变史可以追溯到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部队在占领南昌后举行了群众大会,宣布成立“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并任命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为该方面军总指挥部成员。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的雏形。

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1946年。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对手是国民党军队,双方武装冲突较多,为了配合政治宣传和政治攻势,给对方一个身份明确的敌人,给部队一个明确的形象,解放军战士有一个明确的身份感,因此“人民解放军”这个名称应运而生。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还有疑问,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历史学家。

新中国军队发展图表

新中国军队发展图表

中国工农红军序列(一)(1928年7月至1932年3月)
军长曾炳春军长孙德清军长李天柱
政治委员陈东日政治委员周逸群政治委员王震
军团长周昆军长王维舟政治委员黄甦政治委员杨克明
政治委员黄超政治委员陈松涛政治委员李先念军长宋时轮军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袁国平
政治委员宋任穷政治委员袁任远
八路军、新四军编成序列(19437年11月)
八路军新四军战斗序列(1945年4月至8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序列(1949年4月至1950年3月)
政治委员习仲勋
中国工农红军序列(一)(1928年7ue至1932年3月)。

红军、新四军、八路军、解放军几个名称的演变?_百度知道

红军、新四军、八路军、解放军几个名称的演变?_百度知道

从八路军、新四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为独占胜利果实,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蓄谋发动内战。为适应国民党将要发动内战的形势,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各战略区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迅速调整战略部署:由关内各解放军抽调11万主力部队及2万余名党政军干部挺进东北;浙江、苏南、皖南、皖中地区的新四军撤至长江以北;湖北人民抗日救国军(即八路路军南下支队)及我河南军区部队分别撤至以桐柏为中心的鄂豫解放军,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合。
1946年6月,国民党公开撕毁国共两党签定的《停战协定》,悍然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各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人民解放战争全面展开。由于战略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从1946年9月中旬起,我军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和彭德怀分别任正副总司令。从此,我军一直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由于当时战事繁忙,各部队改称的时间不一,直到1947年年底才全部改完
1945年10月31日,由关内各解放区进入东北的部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等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罗荣桓分别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李运昌、周保中分别任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肖劲光任第四副司令兼参谋长,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1946年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
从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中国工农红军
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的北伐军两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在起义过程中并没有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仍称为国民革命军。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

建国后解放军各军的历史沿革

建国后解放军各军的历史沿革

建国后解放军各军的历史沿革一、1955年全军授衔时据有关资料记载,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于1950年、1952年、1954-1955年先后进行了三次精简整编。

到1955年9月授衔时,全军还有39个军的番号,其中陆军34个军(在国内27个军、在朝鲜的志愿军7个军),空军4个军,防空军1个军。

1955年全军授衔时陆军共有34个军的番号:1、12、13、14、15、16、20、21、22、23、24、26、27、28、31、38、39、40、41、42、43、46、47、50、54、55、60、63、64、65、66、67、68、69。

空军有4个军的番号:2、3、4、5。

防空军有1个军的番号:1。

六大军区和志愿军所辖陆军的军是:西南军区:13、14军;华东军区:12、20、22、26、27、28、31、60、67军;中南军区:15、41、42、43、47、55军;华北军区:24、63、65、66、69军;东北军区:38、39、40、46、64军;志愿军:1、16、21、23、50、54、68军。

空军:空2、3军(东北军区)、空4、5军(华东军区)。

防空军:1军(华东军区)。

二、60年代初期55—56年,随着行政区的变化,全军由六大军区调整为十三个大军区:即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兰州军区、武汉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福州军区、广州军区、昆明军区、成都军区、新疆军区、西藏军区、内蒙古军区。

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志愿军全部撤回国内。

至60年代初期,全军陆军有33个军的番号,大军区所辖陆军的军是:沈阳军区:16、23、38、39、40、46、50、64军;北京军区:21、24、63、65、66、69军;南京军区:12、20、27、60、68军;武汉军区:1、15军;济南军区:26、67军;福州军区:28、31军;成都军区:13、54军;昆明军区:14军;广州军区:41、42、43、47、55军。

58年,22军撤消番号,整编为舟嵊要塞区。

中国军队的称谓变化

中国军队的称谓变化

从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中国工农红军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的北伐军两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在起义过程中并没有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仍称为国民革命军。

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领导农民、工人和革命士兵举行了秋收起义。

参加起义的主力部队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这是我党第一次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转战到井山,同毛泽东同志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后改称政治委员)。

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各地工农革命军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

1928年6月起,各革命根据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开始陆续改称红军。

1930年8月至1936年7月,红军又先后编成了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

1933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组织中国工农红军总部,任命朱德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周恩来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

从中国工农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根据党的洛川会议和我党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于1937年8月将红军主力部队改名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

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副主任,下辖第一一五、第一二0、第一二九师和直属队。

全军共4. 6万人。

同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属第二战区序列,并任命朱德为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司令。

2018年大学生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解放军称谓的历史演变

2018年大学生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解放军称谓的历史演变

2018年大学生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解放军称谓的历史演变关键词:士兵提干大学毕业生士兵张为臻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解放军解放军称谓的历史演变中国人民解放军名称诞生于1927年8月1日,诞生以来曾先后使用过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名称。

从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中国工农红军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的北伐军两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在起义过程中并没有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仍称为国民革命军。

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领导农民、工人和革命士兵举行了秋收起义。

参加起义的主力部队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这是我党第一次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转战到井冈山,同毛泽东同志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后改称政治委员)。

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各地工农革命军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

1928年6月起,各革命根据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开始陆续改称红军。

1930年8月至1936年7月,红军又先后编成了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

1933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组织中国工农红军总部,任命朱德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周恩来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

从中国工农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根据党的洛川会议和我党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于1937年8月将红军主力部队改名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

解放军陆军军的历史沿革

解放军陆军军的历史沿革

解放军陆军军的历史沿革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的历史沿革一、一九四八至一九五二年陸續建立的七十個軍根據1948年9月中共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1948年底至1952年底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陸續組編過70個軍,其番號如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軍1949年2月,由西北野戰軍第1縱隊改稱,隸屬第一野戰軍。

下轄第1、第2、第3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軍1949年2月,由西北野戰軍第3縱隊改稱,隸屬第一野戰軍。

下轄第4、第5、第6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軍1949年2月,由西北野戰軍第3縱隊改稱,隸屬第一野戰軍。

下轄第7、第8、第9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軍1949年2月,由西北野戰軍第4縱隊改稱,隸屬第一野戰軍。

下轄第10、第11、第12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軍1950年1月,由新疆民族軍改編,隸屬第一野戰軍。

下轄第13、第14、第15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軍1949年2月,由西北野戰軍第6縱隊改稱,隸屬第一野戰軍。

下轄第16、第17、第18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7軍1949年2月,由西北野戰軍第7縱隊改稱,隸屬第一野戰軍。

下轄第19、第20、第21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8軍1949年2月,由西北野戰軍第8縱隊改稱,隸屬第一野戰下轄第22、第23、第24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軍1949年12月,由新疆起義的國民黨政府軍一部組建,隸屬第一野戰軍。

下轄第25、第26、第27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軍區獨立第1軍1949年11月由甘肅岷縣起義的國民黨軍甘肅省保安部隊和第102軍一部改編,隸屬西北軍區。

同月西北獨立第1軍改編為西北獨立第1師,歸屬第62軍。

下轄第1、第2 師。

11月,該軍縮編為西北軍區獨立第1師,改歸第62軍指揮。

西北軍區獨立第1軍番號撤銷。

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軍區獨立第2軍1949年12月由寧夏起義的國民黨軍第81軍改編,歸屬西北軍區,由第65軍代管。

下轄第1、第2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軍區獨立第3軍1949年12月由甘肅省武都地區起義的國民黨軍第119軍改編,隸屬西北軍區,由第65軍代管。

中国军队的发展和演变历程

中国军队的发展和演变历程

中国军队的发展和演变历程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外交的主旋律就是“求和”,就是不停地与外国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从1840年到新中国建立以前,在109年的时间里,中国一直是一个受欺负的国家,共受到外来侵略470多次。

从1840年到1919年的79年间,中国与列强签订了900多个不平等条约,平均下来几乎每月一个。

其中从1840年到1905年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就有745个之多。

而这些不平等条约的实质内容就是10个字: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害民。

和约越签越多,而和平越来越少,这和约签到最后,就要亡国灭种了。

这种局面一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后才宣告结束。

新中国的独立、主权、和平,不是靠和约得来的,而是靠战斗得来的,也是靠战斗扞卫的。

解放军建军以来,总共与世界上21个国家在战场上兵戎相见。

解放军在国内革命战争中,势如破竹,消灭国民党军队800万。

解放军在反侵略战争中,先后与世界21个国家亮剑交锋,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

正是解放军的英勇奋战,为新中国赢得了和平建设的环境,积累了和平发展的红利,奠定了和平崛起的基石。

历史已经证明,解放军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队;历史必将证明,解放军一定会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军队——成为一支最有力扞卫中国安全、最有力扞卫世界和平的军队。

近代中国军队,从八旗军、北洋军、黄埔军,到解放军,经历了一个从“常败”到“常胜”的曲折过程,只有解放军才是一支战无不胜的常胜军。

那么,近代中国军队是如何从“战无一胜”的“常败军”凤凰涅磐,成为“百战百胜”的“常胜军”呢?一、八旗军:光绪皇帝叹息“战无一胜”清政府的军队并不是一开始就不堪一击,而是经历了一个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先是能征善战的八旗军,后来是绿营,接着是湘军、淮军(包括北洋水师),最后沦为屡战屡败的垃圾军队。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这105年的时间里,中国在抵抗外国侵略的战争中虽然也打过一些胜仗,例如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冯子材在镇南关及谅山之役中打败法军,刘永福的黑旗军屡创法军,但是总的看来,这百年的中国战争史确实是一部“常败史”,这一时期的中国军队实在是一支“常败军”。

人民军队名称的演变史

人民军队名称的演变史

51号通报
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央通告第五十 一号—军事工作大纲(采用广东省委扩大会议军事问题决 议案内容)》。大纲规定:“建立红军已成为目前的要务, 不一定要等到一省或一国暴动成功,只要能建立一割据 区域,便应当开始建立红军的工作。在割据区域所建立 的红军,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 义。”“红军中政治工作,必须特别注意”。“红军应 由苏维埃派政治委员监督军官,并负责进行政治工作。 政治委员应即为党代表”。此后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927年9月9日在江西修水成立,全师共5000人枪。在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 总指挥卢德铭、师长余洒度的领导下,发动了秋收起义,公开打出了工农革 命军的旗帜, 9月29日三湾改编时,人员由5000减到不足1000,缩编为一个 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 另1928年1月13日朱德、陈毅和中共湘南特委领导湘南起义,以南昌起 义军保留下来的部队也组成工农革命军第1师。 工农革命军第4军:毛泽东、朱德所率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后合编。 工农革命军第6军:湖北黄冈 回龙山地区农民起义武装称。 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不久改称工农革命军第 7军):潘忠汝、戴克敏、 吴光浩等领导黄(安)麻(城)起义武装组成的。 工农革命军第2师:南昌起义部队第24师在董朗、颜昌颐等带领下进至海 丰、陆丰地区与海陆丰起义组成的农军合编。 工农革命军第4师:叶镛、袁裕(袁国平)率广州起义军余部向海陆丰地 区转进时改编。 工农革命军第3、第4、第7师:以宜章、耒阳、郴县等地农军组成。西 北工农革命军:唐澍、谢子长、刘志丹等领导清涧、渭华起义武装组成。
四个时期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24.1--1927.6),中国 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 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 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7--1937.7),也称作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1937.7.7—1945.8.15),又称 第二次中日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1945.8--1949.9.)

中国人民解放军称谓的演变

中国人民解放军称谓的演变

中国⼈民解放军称谓的演变2019-09-29今年8⽉1⽇,是中国⼈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

中国⼈民解放军从⽆到有,从⼩到⼤,由弱到强,如今已⾛过80年的光辉历程,逐步成长为⼀⽀⾰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的⽂明之师、威武之师。

但“中国⼈民解放军”这⼀光荣称谓并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军队⼀诞⽣就有的,在不同的⾰命历史阶段,它有着不同的称谓。

⼯农⾰命军、红军、中国⼯农红军称谓的由来在⼟地⾰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军队开始主要称⼯农⾰命军,后相继改称红军、中国⼯农红军。

⼯农⾰命军1927年⼤⾰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腥屠杀所吓倒,相反,中共中央决定举⾏武装起义。

同年8⽉1⽇,在以为⾸的前敌委员会领导下,、叶挺、、等率领由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及受其影响的部分国民⾰命军2万余⼈在江西举⾏了著名的南昌起义,从⽽打响了中国⼈民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领导武装⽃争、创建⼈民军队的新篇章。

1933年7⽉1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以每年8⽉1⽇作为中国⼯农红军成⽴纪念⽇。

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签发的《关于“⼋⼀”纪念运动的决议》称:“中国⼯农红军即由南昌暴动开始,逐渐在⽃争中⽣长起来”,特批准“以每年‘⼋⼀’为中国⼯农红军纪念⽇”。

这便是中国⼈民解放军建军节的由来。

此后,每年的8⽉1⽇便成为中国⼈民解放军建军纪念⽇。

南昌起义后的第六天,即8⽉7⽇,中共中央在汉⼝召开了紧急会议(史称“⼋七会议”),确定了实⾏⼟地⾰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针,并把有计划地在⼴⼤地区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在湘、鄂、赣、粤⼴⼤农村⽴即发动秋收起义作为全党当时最主要的任务。

会议还向全党明确提出了创建“真正⾰命的⼯农军队”、“真正⼈民的军队”的任务。

⾄于党将要创建的这⽀军队的名称,会议当时并未作出决定。

8⽉20⽇,受中共中央派遣到湖南负责领导秋收起义的在给中央的信中建议:国民党的旗帜不要了,要共产党;不要国民⾰命军,要⼯农⾰命军(南昌起义时,中国共产党没有公开打出⾃⼰的旗帜,起义部队仍沿⽤国民⾰命军的番号)。

中国古代十二大特种部队

中国古代十二大特种部队

虎狼之师——秦国新军秦军新军(商鞅变法后组织的军队)勇猛善战,称为锐卒。

根据《商君书·境内》,秦军队最小战术单位为伍,由5个士兵组成。

10个伍组成一个屯,由50士兵组成。

2个屯组成一个将,由100名士兵组成。

5个屯组成一个主,由500名士兵组成。

2个主组成一个大将,由1000 士兵组成。

(大路按:此处的大将是秦军建制单位,不是将军之意。

)军队在做战时,伍、屯、主、将、大将等战术组织保持紧密联系,互相配合。

以一个伍为例,防守时五名军卒互相保护,进攻时如有人数优势则围攻敌人。

混战时,伍内部兵卒之间始终保持紧密联系,队伍不会被轻易击破。

当然秦新军最具杀伤力的还是弓弩。

对于当时以步兵为主构成的难以横向移动的大型方阵来说,弓弩具有很强的杀伤力与威慑力,所以为中国历代兵家所重。

如公元前260年发生的秦赵长平之战中,秦军的强弓硬弩发挥了巨大作用,使得数十万赵军无法突围,最终,赵国主将赵括射死,秦军以来弓弩取得了这场决定天下大局之战的胜利。

正是依靠这样一支王者之师,秦始皇迅速灭掉了六国。

用一个形容词说,就是“摧枯拉朽”或者是“风卷残云”。

秦始皇(当时还称“秦王”)十七年,灭韩;十九年灭赵;二十二年灭魏;二十三年灭楚;二十五年灭燕;二十六年灭齐,实现全国统一。

难望项背——陷阵营陷阵营是东汉末期时期吕布手下大将高顺统领的一支特殊军队。

人称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

后汉时期马铠没有普及,所以曹操在《军策令》中说:“袁本初铠万领,吾大铠二十领;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

”当时骑兵主要以轻骑为主,“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这指的是重装步兵。

高顺其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收贿”,可以说是典型的刚正不阿,以忠诚闻名,吕布被平灭之后,一言不发而引颈受死,这在反复无常的吕布阵营中颇为难见,曹操对吕布手下无法劝降而杀的也只有他一人(陈宫是因为深知曹操底细,不能不杀)。

共产党军队名称演变

共产党军队名称演变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成立。

其名称与番号有一个演变过程。

1927年8月1日中共领导北伐战争中的国民革命军一部参加南昌起义,开始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起义失败后留下的800多人成为人民军队的骨干。

同年9月,毛泽东主持的中共湖南省委将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安源工人纠察队和矿警队以及平江、浏阳等地的农民自卫军整编,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辖3个团约5000余人。

同年9月9日,按中共“八七会议”决定举行秋收起义,因久攻长沙不下,毛泽东毅然决定将这支部队向湘赣边区敌人力量薄弱的井冈山地区转移,经三湾改编,确定人民军队建军原则,部队缩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11月部队抵达井冈山;创立第一个红色根据地。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湖南农民军至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在宁冈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在此同时,全国各地举行武装起义后成立的部队,统称中国工农革命军;5月25日,根据共产国际决议;中国工农革命军改称红军。

1930年后称中国工农红军。

在土地革命中,工农红军发展壮大到30万人,先后组建成三个方面军:1930年8月23日,中央红军第1、3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1930年7月5 日,红军第2军团、第6军团、第32军等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

1931年11月7日,鄂豫皖根据地红军第4军、第25军等在湖北黄安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在党的领导下,创建了以江西中央根据地为中心的、拥有100多万人口的许多革命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军队数次大规模的“围剿”。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红军被迫转移,进行长征,遭到极大损失。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红军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胜利到达陕北。

抗日战争爆发后,经过国共两党谈判,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陕甘宁边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11日,按战斗序列又称第18集团军,共4.6万人。

中国不同时期军队称呼

中国不同时期军队称呼

中国工农红军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简称“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

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

1930年后,又逐渐改称中国工农红军。

在国共内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先后组成了第一方面军(曾经称中央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红军部队,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多次“围剿”和“清剿”。

全国红军发展到最多时达到约30万人。

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战略指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被迫于1934年10月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

在长征中,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于1935年9月、10月和1936年10月先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和甘肃南部地区会师。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同国民党政府达成的协议,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在江西、福建、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8省13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八路军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为八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

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由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

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把各“路军”改编为“集团军”),并下达命令:将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

朱德改任总司令,彭德怀改任副总司令。

9月14日,朱德、彭德怀发布八路军改为第十八集团军的通令。

但此后仍习惯称为“八路军”。

新四军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华中抗战的人民军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中国军队称谓的历史演变
工农红军军旗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名称诞生于1927年8月1日,诞生以来曾先后使用过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国人
民解放军等名称。

从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中国工农红军
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的北伐军两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领导农民、工人和革命士兵举行了秋收起义。

参加起义的主力部队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这是我党第一次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各地工农革命军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

1928年6月起,各革命根据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开始陆续改称红军。

1930年8月至1936年7月,红军又先后编成了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

1933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组织中国工农红军总部,任命朱德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周恩来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

从中国工农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
1937年“七七事变”后,根据党的洛川会议和我党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于1937年8月将红军主力部队改名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

1937年10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湖北、河南和安徽8省15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于1938年1月6日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

从八路军、新四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6年6月,国民党公开撕毁国共两党签定的《停战协定》,悍然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各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人民解放战争全面展开。

由于战略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从1946年9月中旬起,我军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和彭德怀分别任正副总司令。

从此,我军一直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由于当时战事繁忙,各部队改称的时间不一,直到1947年年底才全部改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