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名称演变图文
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史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革命武装力量,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渐发展壮大。
以下从多个阶段来分步骤阐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史。
第一步:建军初期20世纪20至40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政治和社会变革,形成了复杂的国内和国际环境。
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自己的革命武装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
解放军的建军初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在与国民党政府和其他反动派的斗争中建立起了初步的军事实力。
第二步:威震华夏的红军20世纪30年代末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英勇斗争,打出了一系列著名的战役,如遵义会议、长征等,在国内外掀起了巨大的反响,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事件。
这些战役不仅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实力,更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和军事指挥人才,为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出了贡献。
第三步: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面临的一次重大历史考验,也是中国的一场大大小小的战争的总称。
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对国民政府展开的一场具有广泛意义的战争,最终取得了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实现了对政权的掌控。
经历了这场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实力越来越稳定、壮大,成为中国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
第四步:社会主义建设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参与国家和军队的建设和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如进行军事改革、拓展人民武装、启动军事预备役制度等,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是党和军队的共同历程,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军民团结和人民利益至上的核心精神,为中国的未来担当了重大的历史责任。
在今后的发展中,将继续秉承“人民军队人民的军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理念,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贡献更多更好的力量。
中国不同时期军队称呼

中国不同时期军队称呼中国工农红军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简称“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
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
1930年后,又逐渐改称中国工农红军。
在国共内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先后组成了第一方面军(曾经称中央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红军部队,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多次“围剿”和“清剿”。
全国红军发展到最多时达到约30万人。
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战略指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被迫于1934年10月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
在长征中,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于1935年9月、10月和1936年10月先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和甘肃南部地区会师。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同国民党政府达成的协议,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在江西、福建、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8省13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八路军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为八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
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由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
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把各“路军”改编为“集团军”),并下达命令:将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
朱德改任总司令,彭德怀改任副总司令。
9月14日,朱德、彭德怀发布八路军改为第十八集团军的通令。
但此后仍习惯称为“八路军”。
新四军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华中抗战的人民军队。
中国军队的称谓变化

中国军队的称谓变化从中国⼯农⾰命军到中国⼯农红军1927年8⽉1⽇,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周恩来为⾸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的北伐军两万余⼈,在江西南昌举⾏了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地领导武装⽃争的开始,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在起义过程中并没有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起义部队仍沿⽤国民⾰命军第⼆⽅⾯军的番号,仍称为国民⾰命军。
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
1927年9⽉9⽇,⽑泽东同志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领导农民、⼯⼈和⾰命⼠兵举⾏了秋收起义。
参加起义的主⼒部队编成“中国⼯农⾰命军第⼀军第⼀师”。
这是我党第⼀次公开打出“⼯农⾰命军”的旗帜。
1928年4⽉下旬,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转战到井⼭,同⽑泽东同志领导的⼯农⾰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农⾰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泽东任党代表(后改称政治委员)。
1928年5⽉25⽇,中共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各地⼯农⾰命军⼀律改称“中国⼯农红军”(简称红军)。
1928年6⽉起,各⾰命根据地的⼯农⾰命军及其他⼯农武装开始陆续改称红军。
1930年8⽉⾄1936年7⽉,红军⼜先后编成了红⼀、红四、红⼆⽅⾯军。
1933年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组织中国⼯农红军总部,任命朱德为中国⼯农红军总司令,周恩来为中国⼯农红军总政治委员。
从中国⼯农红军到⼋路军、新四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根据党的洛川会议和我党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于1937年8⽉将红军主⼒部队改名为国民⾰命第⼋路军,简称“⼋路军”。
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平任副主任,下辖第⼀⼀五、第⼀⼆0、第⼀⼆九师和直属队。
全军共4. 6万⼈。
同年9⽉11⽇,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路军改为国民⾰命军第⼗⼋集团军,属第⼆战区序列,并任命朱德为第⼗⼋集团军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司令。
中国工农红军15个军编制演变

中国工农红军各军的编制序列及其演变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2支)鄂豫皖边红一军(1920年4月成立)军长许继慎政委曹大骏副军长徐向前参谋长朱亚伦主任熊受暄第一师(原31师)师长徐向前政委戴克敏(李荣桂)第二师(原32师)师长漆德伟政委王培吾第三师(原33师 + 原32师两个团)师长周维炯政委姜镜堂独立旅(原32师一部与部分游击队)旅长廖业祺(兵力:3个师1个旅长2100余人)(1931年1月,商城长竹园会师,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红一方面军的第一军(1935年7月21日)军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左权主任朱瑞(8月,编入右路军北上;9月,在甘南哈达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第一纵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1930年7月)(湘西红四军和鄂西红六军合编而成)军长贺龙政委朱勉之参谋长张应南第四师师长王炳南政委陈协平第一团(警卫团)团长覃甦政委汪毅夫(兵力:一师一团2000余人)(1931年3月,缩编为红三军第七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3支)赣西南红三军(1930年7月)(原赣西南的红六军改称红三军编入红一军团)军长黄公略政委陈毅参谋长周子昆第七师(原第一纵队)师长陈伯钧政委李涛第八师(原第二纵队)师长刘畴西政委王如痴第九师(原第三纵队)师长徐彦刚政委朱良才(兵力:三个师5000余人)(1932年,第八师撤销;12月,军部撤销)(1933年,第七师、第九师同红二十二师合编为红一军团第一师)湘鄂西红三军(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而成红三军)军长贺龙政委邓中夏参谋长陈德清主任柳直荀第七师师长孙德清政委朱勉之第八师师长王一鸣政委王鹤第九师师长段德昌政委陈培萌教导第一师师长王炳南政委陈协平教导第二师师长黄大鹏政委涂美中警卫第一团警卫第二团警卫第三团湘鄂西警卫团汉川独立团荆当独立团军直教导团(兵力:5个师6个团5200余人)(1934年10月,红三军在贵州印江县复称红二军团)红一方面军的第三军(1935年7月21日)(红一方面军的第三军团奉命改称红军第三军)军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参谋长肖劲光(8月,编入右路军北上;9月下旬,在甘南哈达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第二纵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4支)井冈山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28年4月28日)(南昌起义部队余部、湘南起义农军、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井冈山的宁冈会师)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参谋长王尔琢主任陈毅第十师(朱部与部分湘南农军)师长朱德党代表宛希先二十八团二十九团第十一师(毛部与部分湘南农军)师长毛泽东党代表何挺颖三十一团三十二团三十三团第十三师师长陈毅三十四团三十五团三十六团(兵力:约万人,枪3000支)(1928年5月25日改称为红军第四军。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军队的发展历程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诞生以来,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这一发展历程,是这支军队全心全意为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历程,是战胜千难万险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为保卫祖国、巩固国防,维护世界和平付出巨大牺牲并建立丰功伟绩的历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为中国的民族解放,为建设强大的中国国防而奋斗的历程中,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两个历史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具有无产阶级性质、又有严格纪律、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人民军队。
这支军队在长达22年的革命战争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不断成长壮大。
土地革命战争中,人民军队的主要称谓是中国工农红军。
在这一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确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路线、方针和原则,制定了相应的制度。
组建了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
当时红军的编制装备十分简陋,主要是步兵,并逐步组建了少量骑兵、炮兵、工兵、通信兵分队,使用大刀、长矛和缴获的步枪、机枪、轻型火炮作战,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游击战争和以运动战为主的反对国民党军大规模"围剿"的战争。
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举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取得抗日民族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深入敌后,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
在八年全面抗战中,这支军队英勇作战12.5万余次,抗击了58%-69%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以伤亡60余万人的重大代价,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收复国土104.8万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1.255亿。
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与此同时,人民军队自身也取得巨大发展,正规军由抗战初期的5万余人发展到抗战结束时的127万余人,民兵达268万余人。
红军、新四军、八路军、解放军几个名称的演变?_百度知道

从八路军、新四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为独占胜利果实,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蓄谋发动内战。为适应国民党将要发动内战的形势,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各战略区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迅速调整战略部署:由关内各解放军抽调11万主力部队及2万余名党政军干部挺进东北;浙江、苏南、皖南、皖中地区的新四军撤至长江以北;湖北人民抗日救国军(即八路路军南下支队)及我河南军区部队分别撤至以桐柏为中心的鄂豫解放军,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合。
1946年6月,国民党公开撕毁国共两党签定的《停战协定》,悍然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各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人民解放战争全面展开。由于战略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从1946年9月中旬起,我军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和彭德怀分别任正副总司令。从此,我军一直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由于当时战事繁忙,各部队改称的时间不一,直到1947年年底才全部改完
1945年10月31日,由关内各解放区进入东北的部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等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罗荣桓分别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李运昌、周保中分别任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肖劲光任第四副司令兼参谋长,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1946年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
从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中国工农红军
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的北伐军两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在起义过程中并没有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仍称为国民革命军。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
建国后解放军各军的历史沿革

建国后解放军各军的历史沿革一、1955年全军授衔时据有关资料记载,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于1950年、1952年、1954-1955年先后进行了三次精简整编。
到1955年9月授衔时,全军还有39个军的番号,其中陆军34个军(在国内27个军、在朝鲜的志愿军7个军),空军4个军,防空军1个军。
1955年全军授衔时陆军共有34个军的番号:1、12、13、14、15、16、20、21、22、23、24、26、27、28、31、38、39、40、41、42、43、46、47、50、54、55、60、63、64、65、66、67、68、69。
空军有4个军的番号:2、3、4、5。
防空军有1个军的番号:1。
六大军区和志愿军所辖陆军的军是:西南军区:13、14军;华东军区:12、20、22、26、27、28、31、60、67军;中南军区:15、41、42、43、47、55军;华北军区:24、63、65、66、69军;东北军区:38、39、40、46、64军;志愿军:1、16、21、23、50、54、68军。
空军:空2、3军(东北军区)、空4、5军(华东军区)。
防空军:1军(华东军区)。
二、60年代初期55—56年,随着行政区的变化,全军由六大军区调整为十三个大军区:即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兰州军区、武汉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福州军区、广州军区、昆明军区、成都军区、新疆军区、西藏军区、内蒙古军区。
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志愿军全部撤回国内。
至60年代初期,全军陆军有33个军的番号,大军区所辖陆军的军是:沈阳军区:16、23、38、39、40、46、50、64军;北京军区:21、24、63、65、66、69军;南京军区:12、20、27、60、68军;武汉军区:1、15军;济南军区:26、67军;福州军区:28、31军;成都军区:13、54军;昆明军区:14军;广州军区:41、42、43、47、55军。
58年,22军撤消番号,整编为舟嵊要塞区。
中国军队的称谓变化

从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中国工农红军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的北伐军两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在起义过程中并没有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仍称为国民革命军。
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领导农民、工人和革命士兵举行了秋收起义。
参加起义的主力部队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这是我党第一次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转战到井山,同毛泽东同志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后改称政治委员)。
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各地工农革命军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
1928年6月起,各革命根据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开始陆续改称红军。
1930年8月至1936年7月,红军又先后编成了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
1933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组织中国工农红军总部,任命朱德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周恩来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
从中国工农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根据党的洛川会议和我党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于1937年8月将红军主力部队改名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
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副主任,下辖第一一五、第一二0、第一二九师和直属队。
全军共4. 6万人。
同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属第二战区序列,并任命朱德为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司令。
2018年大学生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解放军称谓的历史演变

2018年大学生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解放军称谓的历史演变关键词:士兵提干大学毕业生士兵张为臻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解放军解放军称谓的历史演变中国人民解放军名称诞生于1927年8月1日,诞生以来曾先后使用过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名称。
从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中国工农红军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的北伐军两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在起义过程中并没有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仍称为国民革命军。
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领导农民、工人和革命士兵举行了秋收起义。
参加起义的主力部队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这是我党第一次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转战到井冈山,同毛泽东同志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后改称政治委员)。
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各地工农革命军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
1928年6月起,各革命根据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开始陆续改称红军。
1930年8月至1936年7月,红军又先后编成了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
1933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组织中国工农红军总部,任命朱德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周恩来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
从中国工农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根据党的洛川会议和我党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于1937年8月将红军主力部队改名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
人民军队名称的演变史PPT课件

吴光浩等领导黄(安)麻(城)起义武装组成的。
工农革命军第2师:南昌起义部队第24师在董朗、颜昌颐等带领下进至海
丰、陆丰地区与海陆丰起义组成的农军合编。
1927年9月9日在江西修水成立,全师共5000人枪。在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 总指挥卢德铭、师长余洒度的领导下,发动了秋收起义,公开打出了工农革 命军的旗帜, 9月29日三湾改编时,人员由5000减到不足1000,缩编为一个 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
另1928年1月13日朱德、陈毅和中共湘南特委领导湘南起义,以南昌起 义军保留下来的部队也组成工农革命军第1师。
另外一种说法
最早使用红军称号的是广州起义的部队。 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 等领导了广州起义,仿效苏联革命,成立了工农兵 苏维埃政府,第一次公开打出了“红军”的旗帜, 叶挺和叶剑英被任命为“工农红军”正副总指挥。 但起义军在反动军阀的疯狂进攻下很快失败,部队 撤出广州,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因而红军这 一称号没有继续使用。
工农革命军第4师:叶镛、袁裕(袁国平)率广州起义军余部向海陆丰地
区转进时改编。
工农革命军第3、第4、第7师:以宜章、耒阳、郴县等地农军组成。西 北工农革命军:唐澍、谢子长、刘志丹等领导清涧、渭华起义武装组成。
中国工农红军
1927年11月13日,共产党人潘忠汝、吴光浩、 戴克敏、曹学楷等领导湖北黄安(今红安)、 麻城两县农民举行起义。起义军称“农民自卫 军”。工农革命军鄂东军纪律严明,爱憎分明, 积极支持农民群众捕捉土豪劣绅,没收地主财 产,打击反动“民团”和“红枪会”,深受工 农群众的爱戴。人们在黄安县衙大门贴上一副 新对联:“痛恨绿林兵,假称青天白日,黑沉 沉埋赤子;克复黄安城,试看碧云紫气,苍生 济济拥红军。”(吴兰阶所写)这样,工农群 众第一次喊出了“红军”的称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称谓的由来

囤 一叶
从 1 9 2 7年 建 军 到 2 0 1 7 七 中全 会 主 席 团 会 议 上 再 次 抗 日解 放 军 的成 立 ,不 仅 在 年, 我 军 已经走过 了 9 0年 的 提 出 了这 个 建议 。 光 辉 战 斗 历 程 。 然 而 ,对 于 中 国 共 产 党 所 领 导 的 人 民 军
少 奇提 出
毛泽东所采纳 。1 0月 1 4日, 反 攻 及 受 降 的命 令 中 ,也 公
“ 解 放 ” 称 谓 最 早 由 刘 毛 泽 东 在 为 中 共 中 央 军 委 起 开 使 用 了解 放 军 的称 谓 。 8月
草 致 新 四军 第 五 师 的 电文 中 , 1 3日, 《 解放 日报 》 发表《 当前
再 次使 用 了“ 人 民解 放军 ” 的 放 军 总 部 的 称 谓 。 4月 , 中共 野 战 军 、 中原野 战军 、 华 东 野 称谓。该社论指 出 : 在解 放 区 中央 在 一 些 文 件 中 ,也 使 用 战 军 、 东北野战军 ” 。“ 各 兵 团
实现“ 耕者 有其 田” 的政 策 和 了人 民解 放 军 总部 的称 谓 。7 的 正 式 名 称 ,定 为 中 国 人 民
1 9 4 4年 1 0月 7 日 , 中 队 中 正 式 使 用 了 解 放 军 这 一
“ 中国人 民解放 军 ” 这 个 称 谓 共 六 届 七 中 全 会 主 席 团 会 议 称 谓 ,而 且 公 开 打 出 了解 放
的 由 来 ,人 民 军 队 何 时 被 正 在讨 论 组 织 河 南 军 区 问题 时 , 军 的旗 帜 。 1 9 4 5年 8月 1 0 式 称 为 中 国人 民 解 放 军 . 人们 刘 少 奇 提 出 : 新 成 立 的河 南 军 日至 1 1 日, 中 共 中 央 军 委 副
中国人民解放军不同时期称谓的演变

中国人民解放军不同时期称谓的演变作者:陈大勇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3年第10期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有同学问起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等称谓有什么区别。
若不明白这些称谓的区别就会导致在做题时经常犯错误。
有的同学甚至会把《亮剑》中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说成是新四军独立团团长,还浑然不知这是明显的历史知识性错误,这也从侧面说明其军事史常识非常欠缺,因此,中学历史教学不应忽视军事史教学。
作为历史教师,我感到非常有必要对此知识点加以说明,希望广大师生能更清楚明白,以避免在考试中再犯类似错误。
2013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6周年纪念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一光荣称谓并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一诞生就有的,在不同的革命历史阶段,它有着不同的称谓。
其前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新四军。
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则是从抗日战争后期开始逐步确立起来的。
中国工农红军;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又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领导的人民军队,简称“红军”。
1927年8月至1928年春,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湘南起义和湖北东部等地区的起义。
这些地区起义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当时叫“工农革命军”,1928年5月以后,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陆续称为“红军”。
1931年后,均统一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
在国共内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先后组成了第一方面军(曾经称中央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等部队,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多次“围剿”。
全国红军最多时达到30万人。
但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被迫于1934年10月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
人民军队名称的演变史

51号通报
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央通告第五十 一号—军事工作大纲(采用广东省委扩大会议军事问题决 议案内容)》。大纲规定:“建立红军已成为目前的要务, 不一定要等到一省或一国暴动成功,只要能建立一割据 区域,便应当开始建立红军的工作。在割据区域所建立 的红军,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 义。”“红军中政治工作,必须特别注意”。“红军应 由苏维埃派政治委员监督军官,并负责进行政治工作。 政治委员应即为党代表”。此后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927年9月9日在江西修水成立,全师共5000人枪。在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 总指挥卢德铭、师长余洒度的领导下,发动了秋收起义,公开打出了工农革 命军的旗帜, 9月29日三湾改编时,人员由5000减到不足1000,缩编为一个 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 另1928年1月13日朱德、陈毅和中共湘南特委领导湘南起义,以南昌起 义军保留下来的部队也组成工农革命军第1师。 工农革命军第4军:毛泽东、朱德所率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后合编。 工农革命军第6军:湖北黄冈 回龙山地区农民起义武装称。 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不久改称工农革命军第 7军):潘忠汝、戴克敏、 吴光浩等领导黄(安)麻(城)起义武装组成的。 工农革命军第2师:南昌起义部队第24师在董朗、颜昌颐等带领下进至海 丰、陆丰地区与海陆丰起义组成的农军合编。 工农革命军第4师:叶镛、袁裕(袁国平)率广州起义军余部向海陆丰地 区转进时改编。 工农革命军第3、第4、第7师:以宜章、耒阳、郴县等地农军组成。西 北工农革命军:唐澍、谢子长、刘志丹等领导清涧、渭华起义武装组成。
四个时期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24.1--1927.6),中国 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 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 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7--1937.7),也称作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1937.7.7—1945.8.15),又称 第二次中日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1945.8--1949.9.)
中国人民解放军称谓的演变

中国⼈民解放军称谓的演变2019-09-29今年8⽉1⽇,是中国⼈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
中国⼈民解放军从⽆到有,从⼩到⼤,由弱到强,如今已⾛过80年的光辉历程,逐步成长为⼀⽀⾰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的⽂明之师、威武之师。
但“中国⼈民解放军”这⼀光荣称谓并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军队⼀诞⽣就有的,在不同的⾰命历史阶段,它有着不同的称谓。
⼯农⾰命军、红军、中国⼯农红军称谓的由来在⼟地⾰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军队开始主要称⼯农⾰命军,后相继改称红军、中国⼯农红军。
⼯农⾰命军1927年⼤⾰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腥屠杀所吓倒,相反,中共中央决定举⾏武装起义。
同年8⽉1⽇,在以为⾸的前敌委员会领导下,、叶挺、、等率领由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及受其影响的部分国民⾰命军2万余⼈在江西举⾏了著名的南昌起义,从⽽打响了中国⼈民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领导武装⽃争、创建⼈民军队的新篇章。
1933年7⽉1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以每年8⽉1⽇作为中国⼯农红军成⽴纪念⽇。
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签发的《关于“⼋⼀”纪念运动的决议》称:“中国⼯农红军即由南昌暴动开始,逐渐在⽃争中⽣长起来”,特批准“以每年‘⼋⼀’为中国⼯农红军纪念⽇”。
这便是中国⼈民解放军建军节的由来。
此后,每年的8⽉1⽇便成为中国⼈民解放军建军纪念⽇。
南昌起义后的第六天,即8⽉7⽇,中共中央在汉⼝召开了紧急会议(史称“⼋七会议”),确定了实⾏⼟地⾰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针,并把有计划地在⼴⼤地区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在湘、鄂、赣、粤⼴⼤农村⽴即发动秋收起义作为全党当时最主要的任务。
会议还向全党明确提出了创建“真正⾰命的⼯农军队”、“真正⼈民的军队”的任务。
⾄于党将要创建的这⽀军队的名称,会议当时并未作出决定。
8⽉20⽇,受中共中央派遣到湖南负责领导秋收起义的在给中央的信中建议:国民党的旗帜不要了,要共产党;不要国民⾰命军,要⼯农⾰命军(南昌起义时,中国共产党没有公开打出⾃⼰的旗帜,起义部队仍沿⽤国民⾰命军的番号)。
解放战争时期的图文资料

解放战争时期的图文资料解放战争,又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于一九四五年八月至一九四九年九月进行的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的战争。
这一时期,国民党军队被消灭了六百二十五万余人,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被消灭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被彻底推翻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解放南京基本信息解放战争日期:1946年6月-1949年6月地点:中国结果: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10月1日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由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撤退到台湾自那以来,台湾海峡一直处于对抗状态。
参加者国民党:中国国民革命军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国民党:蒋介石、李宗仁、唐、顾、张、廖耀祥、胡宗南、杜、白崇禧等共产党:毛泽东、朱000(1948年6月)1,490,000(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7月1日,XXXX) 2,800,000(1948年6月)4,000,000(1949年6月)历史背景4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后,全国人民渴望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医治创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个口号,表示愿意在建国问题上继续同国民党合作。
它派毛泽东和周恩来到重庆与蒋介石举行会谈,并签署了《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议”。
为了应对已经发生的武装冲突,签署了停战协定,全国各政党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达成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并为战后建设和平作出了积极努力。
但是,国民党统治集团在谈和平的时候,以“投降”的名义,派军队夺取东北民主联军的战略要地辽西,侵占第八、新四军从日军手中夺回的解放区,镇压进步民主力量,坚持专政,准备内战。
美国在调解国共冲突的同时,向国民党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希望通过国民党把中国变成其唯一的殖民地。
到1946年6月26日,从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开始,终于爆发了全国内战。
起初,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处于自卫的地位,所以称之为自卫战争。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一、引言人民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军队的创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详细阐述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二、军队的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可以追溯到1927年,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南昌举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开始。
随后,红军经历了长征,最终在延安建立了根据地,发展起一支有纪律、有组织的军队。
三、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军队的重要里程碑。
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积极参与抗战,成立了八路军和新四军,开展了游击战争和正面战争,为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取得的又一重大胜利。
1946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解放战争。
最终,在人民军队的英勇奋斗下,国共两党达成了和平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实现了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五、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军队发展的新阶段。
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这也对人民军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军队逐步进行现代化建设,加强了武器装备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提高了军事科技水平,为国家的发展和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现代化建设中国人民军队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随着国家力量的不断增强,人民军队逐步实现了从数量规模型军队向质量效能型军队的转变。
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包括装备现代化、训练现代化、组织现代化等多个方面,提高了军队的整体战斗力和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的能力。
七、结语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部光辉史。
从创建初期的艰苦奋斗,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再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人民军队始终站在保卫国家、维护和平的第一线。
未来,人民军队将继续发扬光荣传统,坚决履行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概括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概括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创立和抗日战争阶段:人民军队创建于1927年,经历了早
期的游击战争和长征等艰苦斗争。
在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要武装力量,与其他抗日力量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2.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立阶段:解放战争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民军队通过与国民党军队的斗争,逐步解放了中国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并于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
3. 冷战时期和抗美援朝战争阶段:在冷战时期,人民军队积极参与了朝鲜战争和中苏边界冲突,展示了其反帝、抗美的战斗精神和军事实力。
4. 和平时期的现代化建设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民军队致力于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
在政治、经济、技术、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提高了人民军队的整体实力和战斗力。
5. 当代和未来发展阶段:当前,人民军队正处于从传统军队向现代军队转型的过程中。
在新型军事变革、网络空间安全、打赢信息化战争等方面,人民军队正在积极探索和适应发展需求,以适应未来战争的挑战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