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三角形面积的教学设计【最新8篇】

三角形面积的教学设计【最新8篇】

三角形面积的教学设计【最新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三角形面积的教学设计【最新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优质课教案《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优质课教案《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优质课教案《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
反思
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 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 掌握计算不规则三角形面积的方法。

- 运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运用。

- 教学难点:解决不规则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3. 教学准备
- 课本及课外资料。

- 计算器。

- 图形绘制工具。

4. 教学过程
4.1 导入引导
通过向学生呈现一些常见形状的图形,并引发学生对面积的思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4.2 知识讲解
详细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介绍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4.3 理解运用
让学生投入到实际问题解决中,例如给出一些特殊形状的图形,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其面积。

4.4 总结归纳
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
理解和运用。

二、反思
本节课以《三角形的面积》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和实践,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积极思考和讨论,能够独立解决不规则三角形的
面积计算问题。

然而,部分学生对计算公式的运用仍存在困难,需
要进一步巩固和练习。

对于此类情况,我将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并个别辅导他们。

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下一节课计划加入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三角形的面积.案例分析

三角形的面积.案例分析

在面积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案例【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4—87页。

【设计理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习知识,更要学生关注学生的数学思量,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亲自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数学思想与方法,体验成功的欢跃,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量能力。

【教材与学情分析】《三角形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的编排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一方面启示学生设法把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另一方面主动探索研究的图形与已学过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出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样既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又加强和落实了学生的转化思想,进一步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讨论、归纳等探索活动,深刻体验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味转化方法的价值,感知转化的数学思想和运用转化思想思量问题的方法。

3、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彻底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各两个.单个任意三角形两个(拼成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都有)【教学过程】课前交流:问一问学生喜不喜欢看动画片?放“曹冲称象”的故事,曹冲用了转化的思想解决了问题,你能不能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呢?一、复习旧知、建立认识基础1、(出示课件)请说出它们的面积及计算方法。

(单位:厘米)2、把这些图形沿对角线对折,让学生说出对折后是什么图形,面积是多少?(课件演示,如下图)评析:渗透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内在联系,为把三角形面积计算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作铺垫,看似无心,实是匠心独具。

三角形的面积优秀课堂导入案例

三角形的面积优秀课堂导入案例

三角形的面积优秀课堂导入案例
案例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勇敢的骑士,他有一块三角形的盾牌。

有一天,他想知道这个盾牌的面积有多大,但是他不知道该怎么计算。

于是,他去请教了一位聪明的老人。

老人告诉他,可以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方法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

案例二:生活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三角形的物体,比如三角形的屋顶、三角形的交通标志等。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三角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学会了这个知识,我们就可以计算生活中各种三角形物体的面积了。

(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
案例三: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谁能来说一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呢?
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通过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师:非常好!那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用类似的方法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三角形的面积。

案例四: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三角形的花坛,现在要在这个花坛里种上花,每平方米需要种 10 株花。

但是我不知道这个花坛的面积是多少,无法确定需要准备多少株花。

大家能帮老师计算一下这个三角形花坛的面积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面积》优秀教学案例

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面积》优秀教学案例
4.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土地测量、建筑设计等领域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首先,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方法,总结经验教训。其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相互评价,让他们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最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以及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 学会使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面积=底×高÷2,并能根据不同题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计算三角形面积。
3.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将不规则图形分解成若干个三角形,进而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为了巩固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我会布置以下作业:
1. 根据课堂所学,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三角形物体,尝试计算它们的面积,并记录计算过程。
3. 思考如何将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与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相结合,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五、案例亮点
1. 生活化的情境导入
本案例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切入点,通过展示三角形物体,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种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为新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内容分析“三角形的面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中的重要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这为三角形面积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计算的方法,还能为后续学习梯形、组合图形的面积等知识提供方法和思路。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中的关键知识点。

2、操作法组织学生通过动手剪拼、拼组等操作活动,亲身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讨论法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体,如三角形的彩旗、三角尺等,提问:如何计算这些三角形物体的面积呢?2、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为三角形面积的推导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分组实验(1)每个小组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让学生尝试用这两个三角形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2、展示交流(1)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拼组结果,可能会拼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

(2)引导学生观察拼成的图形与原来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教案及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教案及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教案及反思
教学内容:版第八册数学第二单元信息窗2。

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 把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引导同学乐观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进展动手操作、观看、分析、推理、概括等多种力量。

4培育同学在生活实际中发觉问题、独立思索、创新思维,用旧学问转化为新学问来解决新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是同底(长)等高(宽)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教学预备:教学软件、三角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形。

12 12 20 14
7
14 8 10
4.拓展练习。

电脑演示:同学们,你们知道将在2021年申办什么?世博会。


们的城市将以新的面貌迎接这次盛会,请你想方法把街道两旁的旧建
1
筑换新颜。

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给旧建筑加顶。

问:加上去的彩钢板是什么外形?要几块?电脑显示各种外形的彩钢板。

供同学选择。

(电脑显示三角形的底和高)同学再计算面积。

算对了,彩钢板就贴在旧建筑顶上。

四、总结。

今日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学会了什么?
附板书:
三角形的面积
S正=aa
S长= 长宽
S三= 底高2
S = ah 2
周全
2。

《三角形的面积》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优秀10篇)

《三角形的面积》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优秀10篇)

《三角形的面积》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优秀10篇)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每小组各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每小组各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纸模型;一条红领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发现规律1、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好)。

请大家拿出信封内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听好了,既然是游戏当然就有游戏规则,请想一想,如何在每个图形上折一次,使折痕两边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先思考或讨论有几种折法,再开始折,并用彩色笔画出折痕。

2、小组学生代表上台汇报操作结果。

3、师根据汇报有选择地在黑板上贴出以下四种折法:4、让学生观察后提问。

师:这三个图形分别折成了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什么图形?生:这三个图形分别折成了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师:如果我们知道长方形长为30厘米,宽为2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求出来的?生1:长方形的面积是30×20=600(平方厘米)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600÷2=300(平方厘米)师:如果我们知道正方形边长为3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又是多少呢?为什么?生2:正方形的面积是30×30=900(平方厘米)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900÷2=450(平方厘米)师:如果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为40厘米,高为2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呢?为什么?生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0×20=800(平方厘米)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800÷2=400(平方厘米)【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即做到复习旧知,又让学生初步理解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为新知的探索做好铺垫。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优秀10篇《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红领巾实物。

学具:剪刀、各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等。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一、创设情境,引入探索1、出示红领巾,问:会计算它的面积吗?2、学生交流(课件演示)揭题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1、请看大屏幕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不同的三角形{学生口述)2、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活动一: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三角形,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试着拼一拼,摆一摆,看能不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动手前,注意老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你选择两个怎样的三角形拼图?能拼出什么图形?拼出的图形的面积你会算吗?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屏幕出示)(1)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实践活动(2)汇报交流操作结果(请学生将自己的拼图贴于黑板上,对照拼图进行汇报交流,不完整的地方,小组内其他同学补充。

拼法一: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另一条直角边(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面积的两倍,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拼法二: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三角形的面积”数学教案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数学教案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數學教案設計
教案设计:三角形的面积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
1.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2.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它们的面积。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的面积。

2. 探索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以平行四边形为背景,引出三角形。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利用已学知识尝试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

(3)教师总结并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3. 巩固练习:
(1)教师出示一些基础题型,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设置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测量树木的高度、估算建筑物的面积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4. 小结反思: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作业布置:
给出一些关于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回家完成,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和小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寻找改进教学的方法。

《三角形面积》的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三角形面积》的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三角形面积》的教学设计《三角形面积》的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角形面积》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角形面积》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画图、观察、思考和计算,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形面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让学生看图计算面积或先在图中测量必要的数据后计算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小黑板和多媒体展台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书P(17)、4(口算卡片出示)2、复习计算公式:(1)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字母表达式呢?(2)为什么要“÷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板图)(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4)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3、揭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1、完成练习三P(17)、5(小黑板出示)(1)、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2)、观察、思考:图中哪几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为什么?(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3)、汇报、交流,师适当提示小结。

2、完成练习三P(17)、6(1)鼓励学生独立画图。

(2)思考:A、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还知道些什么?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B、画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那么三角形的底和高必须满足什么条件?C、要使底和高的乘积是18,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呢?(3)、师适当小结。

3、补充习题(小黑板出示)有一块三角形菜地。

底是20米,高是18米,王师傅打算每平方米种4棵大白菜,这块菜地一共可收成多少棵大白菜?(1)、让生试做。

(2)、让生说说解题思路。

2023最新-《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优秀6篇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编辑给大伙儿分享的《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优秀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关键:让学生经历实际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

教具准备:红领巾、长方形纸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三组、剪刀等。

学具准备:每个小组至少准备一个长方形,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剪刀。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今天老师有什么不同?老师今天也配带了红领巾!你们能帮忙算算做一条红领巾要用多少布吗?(把红领巾展开贴在黑板上)教师提出问题:⑴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

⑴你会算三角形的面积吗?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三角形的面积[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身上熟悉的红领巾实物,首先由计算红领巾的面积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将“教学活动”转化为“学习活动”。

]二、探索新知1、寻找思路:(出示一个长方形)师:(1)长方形面积怎样计算?(2)怎样可以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有三种方法: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师:方法三中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个三角形,大小有什么关系?(完全一样)每个三角形面积与原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通过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个三角形,学生在直观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与长方形及面积的比较,直接感知三角形面积计算规律,增强了整体意识,同时为下面的进一步探究,引发了深层次的心理动机]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生:哪么,剪成的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原长方形的面积的一半,三角形的底等于原长方形的长,三角形的高是原长方形的宽,也就是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二。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数学教案范文(通用9篇)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数学教案范文(通用9篇)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数学教案范文(通用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数学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数学教案 1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猜想、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

2、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探究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2个完全一样的钝角、锐角、直角三角形,剪刀。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穿着统一的校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真精神。

做这样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少布料呢?需要我们计算红领巾的什么?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会求三角形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三角形的面积。

二、合作探究、汇报交流1、猜测:你想用什么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能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求面积,三角形能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求面积吗?用桌子上的材料(每人一个钝角三角形、每组一把剪刀)试试吧。

转化成学过的图形了吗?有难度吧。

我们能不能换个思路、换种方法用两个三角形来拼呢?2、同桌合作动手操作。

用两个同样的钝角三角形拼一拼。

展示作品。

3、小组合作。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能拼成学过的图形吗?同学们想试试吗?根据提示板上的提示研究吧。

提示:做一做:想办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找一找:转化成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想一想:三角形的面积该怎么求呢?4、学生汇报。

5、归纳小结。

转化后的图形用一个名字概括,哪个比较合适?三、推导公式1、回顾课件演示: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旋转、平移拼成了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的面积》案例分析

《三角形的面积》案例分析

《三角形的面积》案例分析【案例背景】前几天上了一节“三角形的面积”感触颇深。

“三角形的面积”是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上学期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尤其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

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已有知识设计教学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操作机会,从猜想、操作、验证到得出结论,再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描述】1、假设猜想: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图片。

说出前三种图形的面积的求法,观察猜测三角形的面积会怎样求。

该怎样转化推导。

2、操作验证:根据你的猜想,动手操作验证一下吧,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操作的,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个小长方形,得到长方形的长是原来三角形底的一半,宽就是三角形的高的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小长方形面积的2倍。

2倍与其中的一个“一半”抵消,还剩一个“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3、继续引导:这个办法怎么样?谁还有不同想法,做法?生:将三角形的顶角向底边平行对折,再沿折痕剪开,把得到的小三角形沿中间对折再剪开,分别补在剩下图形的两侧,变成一个长方形。

三角形的底没变,高缩小了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师:这个办法怎么样?生:也很合理。

(表扬,祝贺)师:你还有其他做法吗?生:选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将两个三角形颠倒相拼,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拼得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底的2 倍,高不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师:这个办法怎么样?看来同学们在探究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想出的办法还真不少,那么,你感觉哪种办法最好?最有创意?师:无论哪一种,我们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就是。

生: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4、共同把这个结论用公式的形式表示出来。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5篇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5篇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5篇角形面积的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四年级下册)》22~23页。

二、教学内容1、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经历探索三角形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推理和概括能力,渗透转化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探究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五、教学准备三角形卡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师: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生产车间,看看工人制作标志牌的场景。

课件出示图片。

(见图1)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制作这个标志牌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铝皮?师:标志牌是一个什么图形?预设:三角形。

师:那么求这块标志牌的面积也就是求什么的面积?预设:求三角形的面积。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

教师适时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从学生容易感兴趣的情境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

(二)积极思考,引导猜想师:三角形的面积是什么?谁来猜猜看?预设1:底乘高。

预设2:三边相乘。

师:那你们想怎么来研究它?预设:把它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

师:你怎么想到用转化?预设1:因为三角形没学过,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就能研究了。

预设2:我们上节课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时候用的就是转化的思想。

师:转化后再怎么研究?预设1:看转化后的图形和原来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预设2:根据关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预设3:我们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时候就是这样研究的。

师:你们真是很有想法!想到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

老师帮你们把你们提出的这个研究思路梳理一下。

五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五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五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西师版)五年级第九册。

二、教学目标分析(1)使学生理解、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它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指导实际操作,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思维的创造性,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和变换的。

三、教学要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四、教学策略设计(1)导入新课时激励学生求新知——诱导自主学习。

(2)探索新知时鼓励学生自学尝试,合作讨论——进行自主学习。

(3)内化新知创新设疑,讨论质疑——创新自主学习(4)巩固新知时激励学生自主解答,讲解思路——巩固自主学习。

(5)教师课前准备:多媒体计算机课件,为学生每组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

五、过程设计本课教学总时间为40分钟。

教学过程主要围绕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应用来展开的。

教学环节可分为情境创设、操作交流、练习反馈和全课总结。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去参观了王伯伯的养虾池,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学习了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谁能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再去参观一下张爷爷家的养蟹池吧。

(课件出示情景图),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号蟹池的面积是多少?……)一号蟹池的形状是一个什么图形?(三角形)那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板书:三角形的面积二、探究新知:(一)操作引入1、提问: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呢?我们能不能像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样也设法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很多三角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一下,试着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分析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分析

《三角形的面积》教课设计解析教课目标: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利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经过着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研究把三角形转变为会计算图形的面积,培育学生的空间看法,进一步浸透转变的思想方法。

3、初步培育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课要点: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课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学具准备: PPT、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完整相同的三角形教课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谁来说一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的?师:这个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我们来观看一个微课复习一下。

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进行切割,把左侧的三角形移补到右侧,转化成长方形来计算。

这类方法叫做割补法。

2、揭露课题,启示疑问。

师:今日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能不可以也用割补的方法将三角形转变为我们学过的图形呢?请看大屏幕。

二、研究新知1、出示问题师:有一个三角形,底是 6 厘米,高是 4 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呢?这个任务交给同学们自己来完成,有信心吗?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完成任务,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小帮手(出示方格纸)。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cm 。

PPT 出示要求:画一画:可以把三角形转变为学过的什么图形?算一算: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2、割补法转变为长方形作品 1:请大家认真观察XX 同学的作品(1)把三角形转变为什么图形?是怎么转变的?(2)三角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为何?(3)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因此三角形的面积=6×( 4÷ 2)作品 2:再来看看 XX 同学的作品。

(1)把三角形转变为什么图形?是怎么转变的?(2)三角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吗?(3)怎么计算三角形的面积?4×( 6÷ 2)3、拼组法转变为平行四边形:谁看懂他的方法了?(1)他把三角形转变为什么图形?是怎么转变的?这类方法和割补法相同吗?我们把这类方法叫做拼组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三角形的面积》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三角形的面积》

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三角形的面积》覃群凤一、背景介绍俗话说: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可解决生活中的大大小小问题。

那想学好数学就要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典型的数学案例,将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融会贯通。

三角形的面积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内容,考虑到学生之前已经学习到了一些日常的教学方法。

在本次的教学之中要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尝试,让学生自己掌握相关的做题方法,加深学生的学习意识,本课时的核心内容是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究过程以及实际应用过程。

其实三角形的面积在数学中的应用十分普遍,采用启发式学习,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帮助学生养成敢于质疑,勇敢创新的能力。

同时对后续学习其他的面积公式探索指引了一条明确的道路,这对于数学教学真正意义上建构带来积极的作用。

二、情景描述1.假设猜想首先,经过之前的学习对于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已经初步了解,根据这几个图形的面积公式,得出关于三角形面积的初步公式。

猜测: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也与底和高有关2.操作验证、反馈、根据猜想得出结论操作验证:每个同学都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张,将长方形的两条对角进行对折,长方形会产生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

这个情况表明该三角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说明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进而帮助间接去求解三角形的面积,即求解该长方形的面积进而再对三角形面积求解,这样就能间接推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准确的结论。

但是在这个论证过程之中,发现三角形都十分规范,进一步的转变三角形,发现其可以变为平行四边形或者正方形,最终也会得到类似的结论。

反馈:邀请同学们在讲台上进行示范,并说出自己的感悟。

结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3.继续引导师:这个方法怎么样,有没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呢?方案一:首先将把一个三角形沿底边中线剪开,可以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由于没有增加或减少所以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来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高的一般,所以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推导公式可以推出三角形面积公式。

三角形面积教学案例(2篇)

三角形面积教学案例(2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三角形面积的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三角形面积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案例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面积》一课为例,旨在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概念,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模型的面积是多少吗?”2. 引导学生思考,揭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揭示本节课的课题——《三角形面积》。

(二)探究新知1. 教学三角形面积的概念(1)出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三角形面积是指什么?(2)教师讲解三角形面积的概念,强调三角形面积是三角形所占平面的大小。

2. 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1)出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将三角形分割成两个或多个小三角形,计算小三角形的面积,然后相加得到大三角形的面积。

(3)教师讲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三角形面积 = 底× 高÷ 2。

3. 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1)教师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将直角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小三角形,计算小三角形的面积,然后相加得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3)教师讲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强调三角形面积公式适用于所有三角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案例分析
温宿镇六校 李薇薇
【案例描述】
猜想:
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图片。

说出前三种图形的面积的求法,观察猜测三角形的面积会怎样求。

该怎样转化推导。

操作验证:
师:根据你的猜想,动手操作验证一下吧,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操作的,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生:把一张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向内对折,变成一个小长方形,得到长方形的长是原来三角形底的一半,宽就是三角形的高的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小长方形面积的2倍。

2倍与其中的一个“一半”抵消,还剩一个“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师:这个办法怎么样?
生:很合理。

(表扬,祝贺)
师:谁还有不同想法,做法?
生:将三角形的顶角向底边平行对折,再沿折痕剪开,把得到的小三角形沿中间对折再剪开,分别补在剩下图形的两侧,变成一个长方形。

三角形的底没变,高缩小了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师:这个办法怎么样?
生:也很合理。

(表扬,祝贺)
师:你还有其他做法吗?
生:选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将两个三角形颠倒相拼,拼出一个平行四边
形,拼得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底的2 倍,高不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师:这个办法怎么样?
生:很合理,也很好。

(表扬,祝贺)
生:我也是这样想的,只是拼法不同,将三角形的两底相拼,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本来可以的,只是确定不了底和高是多少而失败,这下明白了要这样拼。

师:尽管你没有最后得出结论,但你能积极参与也是好样的。

(鼓励)师:看来同学们在探究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想出的办法还真不少,那么,你感觉哪种办法最好?最有创意?
生: 第一种,
生: 第二种,
生: 第三种。

师:无论哪一种,我们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就是。

生: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师: 下面,我们共同把这个结论用公式的形式表示出来。

生:在练习本上书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到黑板面前写一下?
生:书写。

集体订正。

师: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用h表示三角形的高,那么,你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生:在练习本上书写,师巡视指导
生:反馈,自由到板前书写。

集体订正。

师:那么,要想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生: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那么,我们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题好吗?
生:好!
师:(课件出示题目)
生:独立完成
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可以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求出,让我们共同走进生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生:好
师:(课件展示题目)
生:独立或与同伴合作研究完成。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评析】
“三角形的面积”是一节常规性的课,关于这节课的教案不少,课我也听了不少,如何体现“观念更新,基础要实,思维要活”,我觉得以往老师们对教材的把握与处理,对课堂的设计以及处理都很不错,而这节课让我感触很深:
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思路独特新颖。

传统教学的种种封闭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迫切需要一种展现自我,发展个性的体验式学习。

以前的教学改革,大多停留在数学学科层面上,往往比较注重将教科书上的知识教给学生。

在教学中。

往往是教师清楚要教什么,为什么这样教和怎样教,学生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

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缺少动力,缺少方法,
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很难得到发挥。

因此,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应是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教师把整个学习过程放给学生,让学生小组合作,全员参与,共同探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

2、让探究式学习具有一定的开放度。

探究式学习要不受任何人的约束,要有一定的开放度。

在上面这一环节中,教师注重教材的开放性和思考性,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如教师提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让学生通过猜想、操作、验证等一系列的活动,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展现了自我,方法多样且独特,是以往教学所没有的,实在是妙不可言。

既渗透了集合的思想,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也让学生看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悟了生活中的数学。

也为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师遵循儿童学习规律的同时,创造性的处理教材。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找准学生的认知的起点,以几个图形图片为切入口,让学生观察、猜想。

动手操作,折一折,剪一剪,分一分,补一补等 ,在这些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在小组合作时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探讨、质疑、创造,并逐步的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的体现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的研究者。

使学生达到对知
识的深层理解,还培养了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经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已不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其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目的。

教师只有创造性地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相信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思维的空间,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