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专题(小说、戏曲)》考试大纲(精)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期末考试复习题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期末考试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文学剧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曲进入了成熟期,它反映了中国戏曲唱、念、做集于一体的特征。
A.小说B.杂剧C.词D.歌赋【正确答案】 B2.元曲四大家中属于元杂剧发展后期的是()。
A.关汉卿B.郑光祖C.马致远D.白朴【正确答案】 B3.《倩女离魂》的作者是()。
A.郑光祖B.秦简夫C.王实甫D.关汉卿【正确答案】 A4.最早给元杂剧分类的是《青楼集》的作者()。
A.宫天挺B.邾经C.杨显之D.乔吉【正确答案】 B5.爱情婚姻剧约占元杂剧作品的五分之一,其中()的影响最大。
A.《墙头马上》B.《拜月亭》C.《西厢记》D.《倩女离魂》【正确答案】 C6.纪君祥以其著名悲剧()成为有国际声誉的戏曲家。
A.《窦娥冤》B.《梧桐雨》C.《汉宫秋》D.《赵氏孤儿》【正确答案】 D7.《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的代表作。
A.关汉卿B.白朴C.马致远D.王实甫【正确答案】 B8.马致远的代表作《黄粱梦》属于()。
A.历史剧B.爱情婚姻剧C.神仙道化剧D.悲剧【正确答案】 C9.()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期。
A.唐朝B.清朝C.宋代D.元代【正确答案】 D10.下列()不属于元曲四大家。
A.关汉卿B.钟嗣成C.马致远D.郑光祖【正确答案】 B11.()约占元杂剧作品总数的五分之一。
A.神仙道化剧B.公案剧C.爱情婚姻剧D.历史剧【正确答案】 C12.写权豪势要欺压无辜百姓,清官惩治豪强,为民申冤的作品是()。
A.《灰阑记》B.《盆儿鬼》C.《魔合罗》D.《蝴蝶梦》【正确答案】 D13.元杂剧本剧的主体部分是()。
A.折和楔子B.折和题目C.正名和题目D.楔子和正名【正确答案】 A14.《裴少俊墙头马上》的作者是()。
A.马致远B.白朴C.王实甫D.纪君祥【正确答案】 B15.()剧演春秋晋灵公时,赵盾与屠岸贾两个家族的矛盾,突出忠奸斗争的主题。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一、课程编号二、课程类别: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课程。
三、编写说明1 .本考核大纲参考袁行需主编的教材《中国文学史》进行编写。
2 .本考核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考试。
四、课程考核的要求与知识点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3 .识记:(1)神话概念;(2)神话分类。
4 .理解:(1)中国神话特点;(2)中国神话的价值和意义。
5 .运用:神话分类与中国神话重要神话举例,举神话的例子分析中国神话的特点、价值、意义。
第二章《诗经》1 .识记:(1)《诗经》;(2)三家诗、四家诗;(3)“诗六义”;(4)采诗、献诗、删诗;(5)重章。
2 .理解:(1)《诗经》类别及主要题材内容;(2)诗经艺术成就及影响。
3 .运用:赏析《诗经》主要题材诗歌。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1 .识记:(1)《尚书》;(2)《春秋》;(3)春秋三传;(4)春秋笔法;(5)编年体、国别体。
2 .理解:《左传》《国语》《战国策》体例、内容和艺术特色。
3 .运用:先秦叙事散文的写作特点。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1.识记;(1)《论语》《孟子》;(2)《庄子》;(3)《荀子》《韩非子》。
2 .理解:《庄子》三言说理。
3 .运用:分析庄子寓言的特点。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1.识记:(1)楚辞;(2)《离骚》;(3)《九歌》;(4)《九章》;(5)宋玉《九辩》;(6)香草美人。
2 .理解:(1)《离骚》内容及艺术特色;(2)屈原楚辞成就及影响。
3 .运用:结合《离骚》分析香草美人象征手法。
第二编秦汉文学史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1.识记:(1)《吕氏春秋》;(2)李斯刻石文;(3)《淮南子》。
4 .理解:《淮南子》的思想倾向、说理特点。
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第五章东汉辞赋1.识记:(1)汉大赋;(2)骚体赋;(3)诗体赋;(4)抒情小赋。
2.理解:(1)汉赋渊源及演变进程;(2)汉赋类别及散体大赋特征。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一)元明戏曲部分1、简述元杂剧繁荣的原因答:⑴宋金元经济和城市的持续发展繁荣;⑵文人地位的变化;⑶戏剧艺术发展自身的延续性。
2、举例简述元杂剧初、中、晚三个时期各自的特点答:⑴初期:特点是作者大多经历过朝代变革的沧桑,而且熟悉舞台演出;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真正具有悲剧精神的文学作品,如《窦娥冤》、《赵氏孤儿》等;语言以本色为主,本色传统由此奠定。
⑵中期:特别是文人色彩进一步加强,爱情剧更关注爱情本身,神仙道化剧在创作中占有地位,反映了知识分子对精神归宿的思考探求。
文人事迹剧则表达出当代文人的感慨。
艺术风格上文采派占据主导地位。
如王实甫、郑光祖等。
⑶晚期:特点是内容上道德色彩较浓,语言上以本色为主;形式上表现出北剧和南戏的交流。
3、简述元杂剧剧本的形式特点答:一般一本四折,有的剧本有楔子(四折之外的独立小段落);末尾有题目正名;每一折由曲词、宾白(剧中人物的言语,简称“白”)、科范(说明剧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及音响效果等,简称“科”)三部分组成。
4、简述不同时期杂剧创作的特点答:⑴更生期(明初至嘉靖):这一时期的杂剧创作可分两个阶段,一是明开国至成化年间,特点是:A、有名氏作家很少;B、杂剧创作与宫廷、藩府联系紧密;C、剧本内容上继承元杂剧后期的说教特色,同时增加了娱乐内容;D、语言表现出华丽雅致的倾向;E、剧本体制上,受南戏影响有而所突破。
二是弘治到嘉靖年间。
特点是:内容上,用杂剧来表现个人的胸怀抱负、抒发自己的抑郁牢骚;形式上比较随意。
⑵繁荣期(隆庆以后):特点是:形式上折数不定,主唱者不限于一人;内容上,多写文人乐道的雅事趣闻;人物形象,多为聊渊明、苏轼、杨慎、唐寅等文人。
5、元明杂剧创作主体有什么差别?这对杂剧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元明杂剧的创作主体不同:元杂剧作家主要是下层官吏、落拓文人和隐逸之士;明杂剧创作主休的地位明显上升。
创作主体的差异引起元明杂剧的差异:元杂剧常常表达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对历史、人生的思考;明杂剧更多表现对文人自身的关注,表现自己的精神世界。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期末考试样题(1)
1《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期末考试样题(1) 元明戏曲部分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元代剧作家 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2、明代很多剧作取材于《水浒传》,如 创作的《宝剑记》,演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沈璟的《义侠记》演英雄 的故事。
3、四大南戏之一的《拜月亭》是根据元代剧作家 的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改编的,剧中描写了蒋世隆与王瑞兰、陀满兴福与蒋瑞莲聚散悲欢的爱情故事。
4、明代剧作家 的杂剧《男王后》反映了晚明文人的激情纵欲、追求世俗享乐;吕天成取材于《孟子》的杂剧《 》则通过对舜等古圣贤的戏謔,表现了晚明人对传统的挑战。
5、 的杂剧《霸亭秋》写杜默落第后在霸王庙哭诉,都表现了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和反思。
6、梁辰鱼创作的传奇《 》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的剧本,它使昆山腔在戏曲舞台上迅速流传开来。
7、在元杂剧剧本中,剧中人物的言语称为 。
8、明代剧作家 的杂剧《桃源三访》集中体现了他对戏曲婉丽风格的理论主张。
二、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梧桐雨》一剧的艺术成就。
2、简述梁辰鱼《浣纱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价值。
三、论述题(两题必选一题回答,共20分)1、试论王实甫《西厢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到价值。
2、试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
明清小说部分一、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三国志平话》 2、“三言”二、 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1、为什么说唐传奇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真正走向成熟?2、《西游记》的故事内容可分为哪三个部分?三部分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三、 论述题(两题必选一题回答,共20分)1、以周进、范进的故事为例,分析说明《儒林外史》是如何揭露科举考试制度对封建士子身心的摧残和迫害的?2、以武松形象为例,分析《水浒传》人物塑造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考任务3网考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考任务3网考题库及答案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明清传奇的经典之作,请认真研读《牡丹亭》原著、教材中有关《牡丹亭》的论述,并参考相关研究资料,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在论坛进行网上讨论。
讨论中学生需完成以下任务:一、发布主题帖:选取下列讨论题目中自己感兴趣的任一题目,将自己的观点整理成800字左右的文稿在论坛发布。
(60分)讨论题目:1.如何理解杜丽娘的因梦而死?答:《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剧。
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接受封建伦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
剧本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
从内容来说,《牡丹亭》表现的还是古老的“爱欲与文明的冲突”这一主题,不过,在《牡丹亭》里,“文明”具有特殊的内涵,那就是明代官方所极力宣扬的理学、礼教。
杜丽娘对爱情的向往是天生的,尽管她被长期看管,但仍然免不了强烈的思春之情,并最终获得了爱情。
《牡丹亭》的意义在于用形象化的手法肯定了爱欲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并对不合理的“文明”提出了强烈批判《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
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
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
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
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
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近代后期的小说与戏曲)
第4章近代后期的小说与戏曲4.1 复习笔记一、小说界革命与新小说的兴起1.小说界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小说界革命”主要是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的推动和西方文学观念与文学作品的启示的结果,而印刷术的进步、稿酬制度的出现、文化商品市场形成的刺激,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光绪二十八年梁启超在《新小说》创刊号上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文章疾呼“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并响亮地提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成为小说界革命的纲领。
(3)梁启超把原处于社会文学结构边缘的小说推到中心地位,把原只流行于俗的小说变成知识层自觉运用来进行觉世新民、疗救社会的利器,很快形成一个小说刊物勃兴、小说批评和理论研究活跃、新小说创作空前繁荣的局面。
(4)新小说的突出特点是与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政治小说、科学小说、社会小说、历史小说,无不与救亡图存、改良群治息息相关,从而刷新了中国小说的格局,揭开了小说史上新的一页。
(5)梁氏理论过分夸大了小说的社会作用,带有过浓的政治功利色彩,使小说成为政治扬声器,其心理构成与儒家诗教、文以载道的旧统一脉相承,留下了政治与艺术、个性与群体、求雅与趋俗等诸多困惑。
2.新小说的澎湃浪潮新小说按题材范围与选择视角的不同,可分数种:(1)宣传政治主张的政治小说,此类小说常以拟构理想世界蓝图的形态出现,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即其代表。
(2)求新声于异邦,写外国题材,如轰动一时的罗普的《东欧女豪杰》。
(3)对历史疮痍反思的作品,如连梦青的《邻女语》。
3.民族民主革命的铎音在小说界革命后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作家创作了一批狂飙突进式的作品,成为民族民主革命的铎音。
如陈天华的《狮子吼》、黄世仲的《洪秀全演义》等。
4.翻译小说的繁荣与小说审美意识的嬗替这一时期,翻译小说尤盛于创作小说。
自从林纾所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问世,此后译著纷出,域外小说开始成为中国小说发展的参照系。
其中主要的代表人物林纾的贡献在于启迪了中国现代小说意识的觉醒:(1)在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专为下等社会写照”的命题,建构了新的小说审美规范,昭示了“平民意识”的崛起与“人”的觉醒。
《中国古代戏曲专题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戏曲专题研究》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戏曲专题研究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 2 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1.戏曲专题研究集中阐释戏曲文体的发展演变与作家作品的思想及艺术特征,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对中国古代戏曲文学的基本特征、产生与流变及各发展时期的代表作家与作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通过课合作讨论,进一步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3.使学生结合听讲与读原著,撰写论文,初步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方法。
4.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接受和传承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课程教学要求1.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在保持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的基础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并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成就,新动向。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分析戏曲史上纷繁复杂的现象,努力掌握其发展规律、审美特征,提高学生的分析和阐释能力。
3.为解决学时少而内容多的矛盾,部分容易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部分,采用教师提示,学生课后自学并提出问题,老师课后解答的方式。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戏剧的起源与形成(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1.教学内容(1)先秦时的戏曲胚胎期;(2)汉唐时的戏曲雏形期;(3)宋金时的戏曲成熟期。
2.重、难点提示(1)重点:宋金时的戏曲成熟;(2)难点:先秦时的戏曲胚胎。
第二章元杂剧的概述(3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1.教学内容(1)元杂剧的繁荣;(2)元杂剧的形式;(3)元杂剧的分期和分类。
2.重、难点提示(1)重点:元杂剧的形式;(2)难点:元杂剧的繁荣。
第三章杂剧班头关汉卿(3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4)1.教学内容(1)关汉卿的生平与著作;(2)悲剧典范《窦娥冤》;(3)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2.重、难点提示(1)重点:悲剧典范《窦娥冤》;(2)难点: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第四章天下夺魁《西厢记》(3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4)1.教学内容(1)《西厢记》的作者与故事源流;(2)《西厢记》的人物与主题;(3)《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近代前期的小说与戏曲)
第2章近代前期的小说与戏曲2.1 复习笔记一、侠义公案小说1.侠义公案小说的兴起清王朝后期步入封建衰世,统治阶级迫切需要惩人心,整肃纪纲,因而大力宣扬封建的纲常名教,加强文化专制,嘉、道年间成为清代禁毁小说戏曲书刊的高潮时期之一。
另一方面,都市文化繁荣,南北方评话评书、弹词鼓词流行,地方戏勃起,曲艺、戏剧、小说三者互相融合,风靡于市井坊间,促使小说接近民众,同时也滋长了徇世媚俗的倾向。
因此,近代前期小说的发展,承受着文化专制政策与商业媚俗倾向的双重负荷。
2.侠义公案小说的基本趋向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的合流,是这一时期小说中的突出现象。
这既符合民众的心愿,又颇适应鼓吹休明、弘扬圣德的需要。
此类小说回归世俗,表现了鲜明的取容于封建法权、封建伦理的倾向。
主要体现在:(1)从以武犯禁到皈依皇权。
(2)江湖义气被恋主情结所取代。
侠客精神中重然诺、轻生死、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江湖义气趋于淡化,而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则趋于强化,发展成为失落自我的恋主情结。
(3)从绝情泯欲到儿女英雄。
开后世武侠兼言情小说风气。
3.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本时期侠义公案小说中较为出色的作品,当推《三侠五义》和《儿女英雄传》。
前者在粗犷的平民气息中,保留了较多的傲兀不群的英风侠概;后者则堪称京味小说的滥觞,在小说史上别开生面。
(1)《三侠五义》①作品简介《三侠五义》是在石玉昆说唱《龙图公案》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长篇章回小说,是侠义与公案合流模式的典型作品。
三侠指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双侠丁兆兰与丁兆蕙兄弟。
五义指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
②艺术特色a.这是一部“为市井细民写心”的作品,体现了市井细民对于贤明政治的渴望与幻想,具有民间评话的艺术特色。
b.小说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巧妙,大故事中穿插小故事,映带成趣。
c.小说语言体现了评话艺术的魅力,声口宛肖,俚俗中带着朴野、粗犷的平民气息。
d.小说流露出浓重的封建等级观念、奴化意识,恪守封建礼教,对于妇女抱有轻蔑歧视心理,并掺进若干荒诞怪异成分,是其明显的思想局限。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诗经》(一)《诗经》的体制、内容、艺术特点(二)《诗经》的地位和影响第二章先秦叙事散文(一) 先秦叙事散文的繁荣原因及发展过程(二)《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三) 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三章先秦说理散文(一) 语录体:《论语》及《孟子》的艺术特色(二)《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艺术特征(三) 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四章屈原与楚辞(一) 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二)《离骚》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三) 楚辞的流变以及屈原对后代文人与文学的影响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一)贾谊、枚乘及梁园文人集团(二)王褒、扬雄及其辞赋第二章司马迁与《史记》《史记》的文学价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三章两汉乐府诗(一)乐府及乐府诗概况(二)乐府的艺术特色及其作用第四章东汉辞赋及文人诗(一)京都赋与抒情赋得兴起(二)《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第五章《汉书》《汉书》的文学价值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文学与正始之音(一) 邺下文人集团的文学成就及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二) 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第二章两晋诗坛(一)太康诗风(二)咏史诗、游仙诗、玄言诗(三)兰亭唱和及其影响第三章陶渊明(一) 陶渊明其人及其文学成就(二)陶渊明的影响及其典型意义第四章南北朝诗人(一) 谢灵运所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兴盛(二) 鲍照诗的创新及其对后世诗歌的影响(三) 沈约、谢眺与永明体(四) 庾信诗歌的艺术成就与南北文学的融合第五章魏晋南北朝的小说(一) 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二) 志怪与志人(三)《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第六章南朝美文的衍化(一)《文心雕龙》的骈文艺术(二)齐梁新变之风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及初唐诗歌(一)上官体、初唐四杰(二)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及创作实践(三)张若虚与唐诗兴象第二章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及其艺术特色:孟浩然、王维第三章盛唐边塞诗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及其艺术特色:高适、岑参、王昌龄第四章李白(一)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及艺术个性(二)李白在诗歌史上继往开来的地位和影响.第五章杜甫(一) 杜诗的"诗史"性质及艺术成就(二) 杜甫在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地位和影响第六章中唐诗人(一)韦应物、刘长卿(二)大历十才子(三)韩孟诗派与柳宗元、刘禹锡、李贺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一)新乐府运动(二)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创作的特征第八章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一)“古文”和“古文运动”(二) 韩愈的散文创作及艺术成就(三) 柳宗元的寓言小品,传记和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四) 唐代古文运动的影响第九章晚唐诗歌(一) 杜枚的咏史诗(二)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三) 苦吟诗人及晚唐士人的隐士情怀第十章唐代传奇(一)唐传奇代表作,艺术成就及发展演变(二)唐传奇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十一章晚唐五代词(一) 词的起源及其体制特点(二)“花间词派”及其代表作家、作品(三) 李煜词的艺术成就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诗文革新(一) 西昆体、白体诗、晚唐体(二) 宋代的古文运动:(唐代古文运动→)王禹偁,柳开等→欧阳修,曾巩等→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苏轼等→胡铨,陈亮,叶适等(三) 欧阳修散文创作的杰出成就(四) 王安石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第二章北宋前期的词(一) 晏殊、晏几道词的风格特征(二) 范仲淹、欧阳修对宋词发展的贡献(三) 柳永词的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对宋词发展的贡献第三章苏轼(一) 苏轼的文学成就(二) 苏轼人格境界及对后世的影响第四章北宋后期的诗词(一) 黄庭坚诗歌的创作特征(二)“江西诗派”(三) 秦观词的创作特征(四) 周邦彦对宋词发展的贡献第五章南宋前期词风(一) 李清照的发展演变及其艺术成就(二)朱敦儒、张元干第六章中兴四大诗人(一)陆游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特色及其影响(二)“诚斋体”第七章辛弃疾(一) 辛词在意境创造、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上的创新和独特成就(二)辛派词人及其创作特征第八章南宋后期文学(一)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二) 理学家的文论和散文(三)永嘉四灵及江湖诗派第九章辽金文学元好问与金代诗歌第六编元代文学第一章话本小说与说唱艺术第二章关汉卿《窦娥冤》与关汉卿的悲剧创作及窦娥的性格形象第三章西厢记《西厢记》的戏剧冲突、人物塑造及语言特色第四章白朴、马致远(一) 白朴《梧桐雨》对题材的处理及其题旨(二) 马致远《汉宫秋》对昭君故事的改创及其艺术成就(三) 马致远神仙道化剧对悲剧时代的独特思考第五章元后期杂剧(一) 元杂剧南移及衰落的原因(二) 郑光祖《倩女离魂》第六章元末南戏(一) 南戏的形成与发展(二) 《琵琶记》对《赵贞女》故事的继承,改造及其悲剧意蕴(四) “四大传奇”第七章元散曲散曲的文体风格和审美取向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一章《三国演义》(一)《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作者和版本(二)《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人物形象、艺术成就及其影响第二章《水浒传》(一)《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作者和版本(二)《水浒传》的主题思想、梁山英雄形象(三)《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人物塑造、艺术结构、语言特色比较第三章明前期诗文(一) 明初诗歌与散文:高启、杨基、袁凯、宋濂、刘基(二) 台阁体(三) 茶陵诗派第四章明代的戏剧(一) 明中期传奇作家作品(二) 沈德潜与吴江派群体的戏曲主张及创作特色第五章汤显祖(一)汤显祖的人格思想和文学观念(二)《牡丹亭》主题思想的时代特征与创作特色(三)临川派与吴江派戏曲主张及特色之比较第六章《西游记》(一)《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与作者问题(二)《西游记》神魔故事的社会历史内涵和孙悟空形象(三)《西游记》的创作特色及其影响第七章《金瓶梅》及明中叶后其他长篇小说(一)《金瓶梅》作者,版本,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二)《金瓶梅》的成就和缺陷及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意义.第八章明代的拟话本(一) 冯梦龙与"三言"(二) 凌蒙初与"二拍"第九章明代中叶后的诗文(一) 前后七子文学复古的得失与影响(二) 归有光与唐宋派(三) 李贽的思想和文学观念(四) 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和创作的得失(五) 竟陵派的文学主张及创作的得失第八编清初至清中叶的文学第一章清初诗文词(一) 顾炎武的文学主张及诗歌创作(二) 钱谦益与虞山诗派(三) 吴伟业和"梅村体"(四) 南施北宋(五) 王士祯诗歌创作的得失(六) 清词三大家 :陈维崧与阳羡词派、朱彝尊与浙西词派、纳兰性德及其悼亡词第二章清初戏曲作家(一) 李玉与苏州作家群及其创作特色(二)《清忠谱》的艺术成就及其在戏曲史上的地位(三) 李渔的戏曲观念和创作实践第三章洪升和长生殿(一) 《长生殿》对李,杨故事的继承和发展(二)《长生殿》思想内容的复杂性及其艺术成就第四章孔尚任和桃花扇(一)《桃花扇》的主题意蕴(二)《桃花扇》中的史实与虚构第五章聊斋志异(一) 文言短篇小说发展概况(二) 《聊斋志异》的创作与成书过程(三) 《聊斋志异》狐鬼世界的内涵,艺术成就及其文学史地位第六章清初至清中叶的长篇小说(一) 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繁荣及原因(二) 《镜花缘》的思想意义第七章儒林外史《儒林外史》的创作主旨,讽刺艺术及独特的艺术结构第八章红楼梦(一)《红楼梦》高鹗续书及其版本系统(二)宝、黛形象及其爱情悲剧(三)《红楼梦》的叙事艺术(四)《红楼梦》的地位和影响.第九章清中叶的诗文(一) 袁枚与性灵派诗人(二) 桐城派的创作主张及审美标准第九编近代文学(一) 龚自珍与近代前期诗文词(二) 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三)近代的小说与戏曲一、总分:满分150分二、题型与分值:(一)名词解释60分(二)简答题40分(三)论述题50分三、参考书目《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修订本)。
《中国文学与传统文化》课程考核大纲
《中国文学与传统文化》课程考核大纲【考核目的】检查学生对中国文学中经典文本和作家思想的解读分析能力,检查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拓展思维效果。
与此同时,对教学状况作出检查,为新一轮教学提供反馈信息,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考核范围】考核学生对中国文学特质以及发展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考核学生对中国文学中经典文本和作家思想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考核方法】【期末考试形式】笔试开卷【期末考试对试题的要求】以主观试题为主。
优秀(90分—100分)有鲜明、正确的观点;有充足、具体并贴切准确的论据;有个人阅读的深切感受并有一定创新;文章结构合理,浑然天成;语言流畅、自然,叙述风格与内容能很好的统一;字数符合要求。
良好(80分----90分)有较鲜明、正确的观点;有较充足、具体并准确的论据;能够很好地组织和运用、综合材料;文章结构合理;语言较流畅、自然;字数符合要求。
中等(70分---80分)有正确的观点;有具体并准确的论据;能够组织和运用、综合材料;文章结构较合理;语言通顺、自然;字数符合要求。
合格(60分----70分)有较正确的观点;有相应的论据加以证明;文章有一定的层次感;语言通顺;字数不少于要求的五分之四。
不合格(60分以下)考核形式考核类别具体内容所占比例(%)形成性考核平时学习内容单元测试5小论文5研究展示10学习状态到课率10学习笔记5交流讨论5终结性考核全面考查综合测试60观点混乱不清;观点与论据之间无联系,或无论据;层次不清;语言不通顺;字数低于要求的五分之三。
难度等级:中等。
【期末考试的具体内容】第一章传统文化概说知识点:1.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2.中国文学的基本特征。
考核目标:1.识记:(1)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2)中国文学的基本特征。
2.理解:(1)中国文学基本特征的成因。
(2)中国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联。
第二章中国文学中的人与自然知识点:1.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2.中国文学中人与自然关系基本特征。
福师20春《中国文学史专题(二)》在线作业二答案_565
(单选题)1: 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
A: 晏殊
B: 欧阳修
C: 柳永
D: 张先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2: 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
A: 《词综》
B: 《闲情偶寄》
C: 《剧说》
D: 《花部农谈》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3: 提出“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
A: 苏舜钦
B: 王安石
C: 苏洵
D: 苏轼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4: ()是传奇发展初期的第一篇作品。
A: 《古镜记》
B: 《白猿传》
C: 《游仙窟》
D: 《霍小玉传》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5: ()的词富有真情实感,他无意掩饰自己的故国之思,就像亡国前所作的词,无意掩饰自己的骄奢生活一样,所以王国维认为是具有“赤子之心”的词人。
A: 冯延巳
B: 李白
C: 李璟
D: 李煜
正确答案: D
(多选题)6: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历来为人称道,主要表现有()。
A: 对杜甫诗歌思想和艺术的继承
B: 对六朝诗风合理地承袭
C: 对李白诗歌思想和艺术的继承
D: 对六朝诗风完全地摒弃
正确答案: A,B
(多选题)7: 下列诗人中属于初唐四杰的是()。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考核内容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暨“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二”课程考核内容及考核要求一、有关说明1.考核对象本门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考核对象为所有学习本门课程的学生。
2.启用时间自2011年秋季使用。
3.考核目标其教学目的是利用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自先秦至清代的小说戏曲。
本课程以文体作为基本架构,介绍诗、词、散曲、古文、骈文、赋等文体的体制特征、发展演变,以及各种文体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文体知识,把握各种文体发展演变的脉络线索,加深对经典作家作品的理解,提高文学素养,并进而拓展学术视野,培养基本的研究能力。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了解、掌握、重点掌握。
在考核中,对了解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是否有初步的认识,考核形式多为填空、选择等客观性试题;掌握是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考核形式除填空、选择外,将增加简答类题目;重点掌握要求学生对文学史上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能够在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综合的分析,考核形式包含填空、选择、简答和论述。
4.考核依据本考核说明是依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古代小说戏曲专题课程教学大纲》及文字教材《古代小说与戏曲》(沈新林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年第1版)制定的;本考核说明是课程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5.考核方式及计分方法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3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70%。
二、考核方式与要求(一)形成性考核1.考核目的加强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要求和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达成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学习目标;与地方电大教师共同实现教学过程的指导和管理。
2.考核手段制发纸质形成性考核册。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册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册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平时作业一一、填空题1、小说和戏曲均起源于。
2、“小说”一词,最早见于。
3、汉代小说大致分为三类、和。
4、魏晋六朝笔记小说可分为三类,即、和。
5.张华的和干宝的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6.《白猿传》作者为,《霍小玉传》作者为。
7、“说话”又称为和。
二、名词解释1、唐传奇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后人称为唐代传奇,或称唐传奇2、《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3、转变从一种形式、状态或特点变为另一种形式、状态或特点4、宋志怪三、简答题1、试陈《李娃传》之故事梗概。
篇中述天宝年间荥阳世族郑姓的公子荥阳生赴长安应试,与娼女李娃相恋,资财荡尽,遂为娼家设计弃逐,流落成为代办丧事的“凶肆”的挽歌手。
后其父因事入京,知道荥阳生堕落情形,恨他玷辱门风,乃毒打几致于死。
虽得同伴救护,但仍沦为乞丐。
一日大雪,他乞食恰至李娃住处。
李娃感念旧情,不顾鸨母阻止,毅然赎身与之同居,并竭力勉励他奋志读书,以求功名。
郑生遂连中高第,授成都府参军。
这时,李娃却坚决要与他分离。
恰好他父亲移官成都,父子如初,并为子娶李娃为妻,郑生后居高官。
李娃亦封为拜国夫人。
唐代士族婚配,极重门第。
此篇写李娃求去时说:“君当结嫒鼎族,以奉蒸尝。
中外婚媾,无自黩也。
”她自以为出身卑贱,不能与高门相配。
这正是当时社会门阀婚姻制度的真实反映。
而在李娃的鼓励下,郑生通过读书应试,终于获取高位,享受富贵荣华,则体现了当时封建文人的普遍理想。
《李娃传》在当时之所以广泛流传,这是重要原因之一。
2、古代小说和戏曲的相同点在哪里,3、试列出《世说新语》中出现的成语。
标新立异澄清天下登峰造极哀毁骨立略见一斑把臂入林哀梨蒸食标同伐异吕安题凤冰清玉润楚楚可怜大家闺秀代人捉刀道边苦李东床坦腹栋梁之才才疏志大咄咄怪事覆巢无完卵高足弟子割席分坐管宁割席管中窥豹鹤立鸡群傅粉何郎口若悬河绝妙好辞流芳百世琳琅满目林下风气排沙简金盲人瞎马蒲柳之姿面若傅粉难兄难弟七步之才千山万壑普天同庆青州从事日月入怀人琴俱亡神色自若相煎何急小时了了应接不暇一览无余自惭形秽藏否人物煮豆燃萁引人入胜拾人牙慧一览无余一往情深是非自有公论涕泗交流4.宋代文言小说有何特点,四、论述题1、试叙唐代传奇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并列出每个时期的代表作。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考试大纲
本课程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考生不得携带任何纸张、教材、笔记本、作业本、参考资料、电子读物、电子器具和工具书等进入考场。
七、教材说明:
考试使用教材:刘勇主编、李春雨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专题》高等教育出版社解茅盾的生平创作及文学思想发展。
2.掌握"社会剖析小说" 内涵与特征。
3.了解《子夜》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艺术结构等方面的特色。
4.掌握吴荪甫形象及该形象典型意义。
5.了解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在三十年代所开创的新的文学范式。
第六章 巴金的小说创作
1.了解巴金小说前期与后期的风格特色及发展和变化。
4.了解《断魂枪》刻划人物特点及沙子龙形象。
第八章 沈从文及京派小说
1.掌握《边城》与沈从文的文学理想、翠翠形象。
2.了解构成"湘西世界"的题材、人性描写等基本元素。
3.了解京派小说的特征、京派小说"鼻祖"废名的 "诗化小说"创作。
第九章 左翼作家群与"东北作家群"小说
6、题目类型
(1)不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每题2分,共26分)
(2)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号内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4分)
(3)列举题(在下面的表格中列举现代文学史上四位作家的作品及其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每小题5分,共20分)
第十二章 钱钟书、张爱玲及国统区、沦陷区的小说
1.了解《围城》的多层意蕴。
2.掌握张爱玲《金锁记》的思想、艺术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复习参考题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复习参考题答案《中国古代戏曲专题》复习参考题答案一、填空题1. 易见的元杂剧刊本有明代________________编的《元曲选》和近人隋树森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元杂剧剧本中,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是剧中人物的言语,而__________(简称________)是指人物的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
3. 元杂剧中的女主唱称为________________,男主唱则称为_________________。
4. 著名的散曲套数《不伏老》是元代杂剧作家________________ 的自叙之作,作者自称是“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这几乎是一篇浪子文人的宣言。
5. 燕燕、赵盼儿、王瑞兰分别是关汉卿在杂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塑造的三个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
6. 《单刀会》是元代杂剧作家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剧代表作,剧中突出了关羽豪迈无畏的英雄气概,并借关羽之口抒发了深沉的历史沧桑之感。
7. 元代剧作家_________________的杂剧《梧桐雨》曲辞缠绵悱恻,细腻传神,朴实而又优雅,赢得了无数的赞誉。
他描写李千金和裴少俊爱情故事的杂剧《___________________》则比较爽朗轻松。
8. 李逵是元代水浒戏中最受欢迎的角色,康进之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双献功》就是以他为核心人物的优秀剧本。
9. 元代剧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10. 士子和妓女之间的爱情是元杂剧的重要题材之一,如著名剧作家______________的《曲江池》歌颂李亚仙和郑元和对爱情的坚贞不渝,马致远的剧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歌颂了妓女裴兴奴和诗人白居易之间的爱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专题(戏曲小说》课考试大纲Ⅰ考试目的《古代文学专题(戏曲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阶段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属于考试课目。
本课程的考试兼顾知识与能力两个方面,主要考核中国古代戏曲和小说的创作发展和历史演变、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文学现象与重要的作家作品等基本知识,以及综合运用戏曲、小说史知识和文学批评理论分析评价戏曲、小说作家作品及论证解决作家作品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
Ⅱ考试内容一、制定考试内容的依据本课程的考试内容及范围,依据本教研室编写的《古代文学专题(戏曲小说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并参考国家教委高教司编写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和本教研室编写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中的有关要求,同时结合戏曲、小说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来确定。
有关章节的设置,则是为了配合教学过程当中的具体情况和可操作性。
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戏曲、小说的发展演变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文学现象、相关概念及理论、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等。
二、考试内容的具体范围戏曲部分绪论中国戏曲的形成与发展识记戏曲的定义。
了解关于戏曲起源的异议。
领会并掌握中国戏曲的孕育与产生。
了解中国戏曲的发展概况。
第一章元杂剧概说第一节元杂剧的形成了解元杂剧形成的背景。
第二节元杂剧的形式领会元杂剧的形式,包括结构体制、演员角色、组成因素及演出情况等。
记忆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
第三节元杂剧的兴衰了解元杂剧的创作发展情况,即前期兴盛、后期衰落。
记忆元曲四大家(元曲六大家等知识点。
第二章元杂剧分类概说第一节元代爱情戏掌握元代爱情戏的五大类型,识记“元代四大爱情戏”及各类爱情戏的代表作品,并记忆作家作品与作品人物的对应关系。
第二节元代历史剧理解历史剧的概念。
记忆元代历史剧的代表作品《赵氏孤儿》与《单刀会》,掌握其剧情大义与剧中人物。
第三节元代公案戏掌握公案戏的概念,理解公案戏就是当时的现实剧。
了解元代公案戏的代表作品《窦娥冤》《陈州粜米》等,掌握剧情大义,识记剧中人物。
第四节元代神仙道化剧掌握神仙道化剧的概念,了解神仙道化剧出现的背景。
识记元代神仙道化剧的代表作品及其剧情大义、剧中人物等。
第五节元代伦理道德剧掌握伦理道德剧的概念,理解伦理道德剧的现实意义。
识记元代伦理道德剧的代表作品及其剧情大义、剧中人物等。
第三章关汉卿及其剧作第一节关汉卿的生平与创作了解关汉卿生活的社会背景及生平经历。
掌握关汉卿的杂剧创作及散曲创作,并识记其代表作品。
第二节关剧的思想内容掌握关剧的思想内容。
理解并分析关剧以下层人物为主、以女性形象为主、以正面人物为主的创作倾向。
第三节关剧的艺术成就理解并掌握关汉卿的杂剧创作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领会本色派的特点。
第四章王实甫与《西厢记》第一节关于作者王实甫了解《西厢记》作者的异议。
了解王实甫的生平及创作。
第二节关于作品《西厢记》了解“西厢”故事的源流,并记忆其中的知识点。
了解《西厢记》的剧情大义,记忆剧中的主要人物及情节。
第三节“西厢”人物论理解并分析崔莺莺、张君瑞、红娘、老夫人的性格特点。
第四节《西厢记》的思想主题把握《西厢记》的主题思想。
理解《西厢记》对男女之情的肯定与超越。
第五节《西厢记》的艺术成就掌握《西厢记》的艺术成就,并能够具体分析《西厢记》的结构艺术、人物塑造及语言艺术。
领会文采派的创作特点。
第五章元代南戏第一节南戏的形式了解南戏的产生与发展。
识记南戏的概念。
掌握南戏的结构体制,以及与北杂剧结构体制的不同。
第二节南戏的创作发展掌握元代南戏的创作发展情况。
识记“永乐大典戏文三种”、“荆刘拜杀”四大传奇、高明的《琵琶记》等代表作品。
第六章明代戏曲第一节明代传奇了解明代传奇的由来。
掌握明代传奇的结构形式。
识记相关名词概念。
了解并记忆明初传奇的萧条与四大声腔。
识记明初传奇的代表作家与作品。
掌握明中叶传奇的发展与昆腔改革,识记昆腔改革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领会明末传奇的繁荣的原因,并识记明末出现的戏曲流派。
理解临川派与吴江派的创作差异。
识记“临川四梦”。
理解并能分析《牡丹亭》的思想认识价值,以及作品对情的歌颂。
第二节明代杂剧了解明代杂剧创作上的衰落,以及结构体制方面的变化。
识记明代有代表性的杂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第七章清代戏曲第一节清代传奇总结传奇戏的发生、发展小史。
了解清代传奇戏在创作上出现的新变化。
掌握苏州派作家的创作特点,识记苏州派的代表作家与代表作品。
领会《清忠谱》“事俱按实”的创作特点。
识记解历史抒情剧作家作品。
理解风情喜剧的创作风格,并识记其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
大致掌握清代戏曲理论的发展情况。
了解清中叶传奇戏创作的衰落。
识记诗人剧作家蒋士铨、民间艺人作家陈嘉言、内廷大戏作家张照、案头之曲作家唐英及其代表作品。
掌握“南北双璧”的相关知识点。
对《长生殿》和《桃花扇》不求甚解,但要识记作家、作品以及作品人物对应关系,了解作品的剧情大义,并大致掌握“南北双璧”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清代杂剧了解清初杂剧的衰落及清中叶杂剧创作的回光返照。
识记杨潮观及其《吟风阁杂剧》的相关知识点。
第三节清代地方戏了解地方戏的形成,识记地方戏四大声腔。
大致掌握四大徽班进京与京剧的产生。
了解地方戏的形式及代表作品。
小说部分绪论中国小说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小说的含义及其要素记忆小说的含义、小说三要素。
识记国外对“小说”一词的定义中所强调的重点词是:散文、长度、虚构。
理解小说这一文体所具有的四个基本的艺术特征。
了解并识记“小说”一词含义的演变。
第二节小说的起源与形成掌握古代神话对小说的影响。
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寓言故事对小说产生的影响。
了解先秦两汉时期的历史著作对小说产生的影响。
领会《史记》对小说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理解《史记》在描写人物方面的成就。
认识先秦两汉诗歌对小说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了解辞赋对小说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第一章笔记小说概说第一节关于笔记小说识记笔记小说的概念。
记忆教材上笔记小说的定义。
概括笔记小说的产生与发展。
记忆《韩非子》和《吕氏春秋》为志人类笔记小说的发源。
领会《汉书·艺文志》中所谓“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正指出了笔记小说的起源。
识记《西京杂记》和《异闻记》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形成。
了解清谈之风极大地推动了笔记小说的发展,使笔记小说一步一步地趋向成熟。
识记杂俎类笔记小说之先声,代表作是晋·张华的《博物志》。
识记《世说新语》和《搜神记》代表了南北朝笔记小说的最高成就。
其中《世说新语》达到了志人小说的顶峰,后人称之为“世说体”;而《搜神记》中的《左慈》篇则开创了记体传奇小说的先河。
概括笔记小说的总体特征。
第二节志怪小说识记志怪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古神话和原始宗教。
《山海经》和《汲冢琐语》首开其源;汉代陈实的《异闻记》标志着志怪小说的形成。
简述志怪小说兴盛的原因分为社会原因和文学原因两个方面。
识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了解唐代志怪小说的创作发展情况。
记忆宋代我国小说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志怪小说集是洪迈的《夷坚志》。
记忆明代瞿佑的《剪灯新话》、李祯(字昌祺的《剪灯余话》和邵景瞻的《觅灯因话》。
识记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袁枚的《子不语》。
了解清代出现的仿志怪之作、仿传奇之作、仿“聊斋”之作和仿“草堂”之作。
第三节志人小说概括志人小说兴盛的原因也包括社会原因和文学原因两个方面。
识记“世说体”志人小说也称清谈小说,其内容主要是记叙人物的轶闻琐事和高言异行,受魏晋清谈风气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明显。
今天所见最早的“世说体”志人类笔记小说,当首推晋·河东处士裴启所撰的《语林》。
而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则是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识记“笑林体”志人小说又称诙谐小说,是志人小说的分枝,与《世说新语》中的“排调篇”比较接近。
此类作品大多以幽默滑稽为内容,以讽刺寄托为目的。
后世因称之为“笑话”或“寓言”。
最早的诙谐小说当首推魏·邯郸淳的《笑林》。
记忆《笑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笑话集。
第四节杂俎小说识记杂俎小说全称为杂俎类笔记小说,为古代杂记之书,其内容广搜博取,无所不包,如肴蔬之杂陈于俎,故称杂俎小说。
记忆明·胡应麟称《洞冥记》为杂俎之源。
《山海经》之类的地理博物书,可以视为杂俎小说的源头,后经《十洲记》、《洞冥记》,到晋·张华的《博物志》,已具备了杂俎小说之雏形。
唐代段成式的《酉阳阿俎》,宣告了杂俎小说的正式成熟。
第二章传奇小说概说第一节关于传奇小说识记传奇小说的概念。
认识关于传奇小说的文体与称谓之辩。
认识传奇小说的源流第二节传奇小说的创作发展(即传奇小说的作家作品识记唐代传奇的代表作家作品,识记明代“三灯”,识记清代的“仿传奇”之作和“仿《聊斋》”之作。
分析李朝威的《柳毅传》的思想主题。
第三章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第一节关于作者——蒲松龄记忆蒲松龄的生卒字号。
了解作者的籍贯家世。
了解蒲松龄的生平经历、思想性格,并领会作者的生平经历对其创作《聊斋志异》的作用。
识记蒲松龄的著述情况。
第二节关于作品了解《聊斋志异》的成书过程,并识记其中的知识点。
概括《聊斋志异》的题材有三个来源。
识记《聊斋志异》的卷次版本及异称别名。
第三节《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理解并分析《聊斋志异》的三大主题。
包括爱情主题、社会主题和科举主题。
了解《聊斋志异》作为短篇小说集,还表现出其他的思想内容。
第四节《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理解并分析《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理解《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特殊创作手法。
理解《聊斋志异》塑造人物形象的二个显著的特点。
领会《聊斋志异》因人写事的传记体结构,以及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理解并能够分析《聊斋志异》古雅简炼、清新活泼的语言风格。
第四章话本与拟话本小说第一节说话与话本识记说话四家数:小说、讲史、说经、说合生。
识记话本的含义。
第二节话本小说分类概述了解并识记搜神志怪类、婚姻爱情类、武侠公案类话本小说的代表作,以及明清时期话本小说的代表作。
第三节话本小说的思想与艺术概括话本小说的思想内容,主要体现在市民观念和市民理想。
简述话本小说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二大方面。
第五章冯梦龙与“三言”第一节关于作者——冯梦龙了解冯梦龙的生平经历,以及作者的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了解并记忆冯梦龙的创作成就及其文学思想。
第二节关于作品识记“三言”的概念,及题材的来源。
第三节“三言”的思想价值领会并分析“三言”的思想认识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四节“三言”的艺术成就理解并掌握“三言”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六章章回小说概说第一节章回小说形成的条件了解章回小说形成的条件:文学因素、经济因素、印刷条件的改善。
第二节章回小说的特点概括并理解章回小说的特点:1、文体上的兼容性;2、体制上的特殊性;3、表现方式的叙事性;4、描写内容的现实性;5、语言上的通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