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牵引患者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40例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体会
牌 , 中医于 不败 之 中 。通 过 专 科 实 习 , 宽 了 学 生 立 拓
第三 , 炼 了 病 历 书 写 能 力 。现 在 由于 种 种 原 的视野 , 中医药 的效 果 也有 了亲 身 体会 , 而 成 为 锻 对 从
因, 大多 医学 生没 有 机 会 写病 历 , 以至 于走 上 工 作 岗 铁 杆 中医 。 位之 后 , 竟然 连病程 记 录都不会 写 。我们 鼓 励学 生 自 第七 , 生 的专 科 水 平 明显 提 高 , 些 学 生 甚 至 学 有 己书写病 历 , 一开始 很难 , 有无 从 下手之 感 , 言不 规 提 前确立 了毕 业后 的专科 发展 方 向 。 语 范, 但是 , 只要 多练 , 就会 逐渐 进 步 。
・
1 ・ 8
泰 山卫 生
21 0 1年
第 3 6卷
得少 、 写得 少 、 得少 , 而得 不到锻 炼 。 说 从
第四, 学会 了沟通 的技 巧 。通过 观察 老 师接 待 不
方 熟 因人 而 为此 , 我们 制订 了相 关 规 定 , 病 区对 带 教 老 师 同病 人 的 行 为 、 式 , 悉 各 种病 人 的需 求 , 在 确立 分工 、 明确责任 , 求他们 认 真带领 学 生查 房 , 要 指 异 , 学会 沟通 的技 巧 , 而进入 艺术 型 医生角 色 , 断 从 不 导学 生做 检查 、 写病 历 、 医嘱 , 进教 学 。如 教学 秘 加 深对 医疗 临床 的认识 , 开 促 使学 生 自觉 、 主动 、 创造 性 地
治 疗方 案 以及病 历书 写 , 次分 明 , 丝 剥茧 , 励实 服务 精神 和严谨 的工 作 作 风 , 养 虚怀 若 谷 、 私 无 层 抽 鼓 培 无
足底静脉泵和下肢弹力绷带预防持续骨牵引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2 结 果
本 组 16例患者术后 2 d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 1 1
静 脉 。见 表 1 。
表 1 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比较
【 考 文献 】 参
『1 e  ̄ WH, P n o 1 G e s ie GF He J , i A, e 1 Pe e t n f e o s t t . rvni o w n u a o
弓 起足够认识 。从第 七届 A C f C P报道的骨科手术后静脉栓塞的
响叨.中华 骨科杂志 ,0 1 2 ( ) 15 17 20 ,1 3 :4 — 4 .
( 稿 日期 :0 0 0 - 4) 收 2 1— 2 0
1 6 中国 现 代 医 生 C N 4 HIA MOD R OC OR E ND T
・
临床 探讨 ・
20 4第8第2 0年 月 4 1 1 卷 期
足 底静脉 泵和下 肢弹力 预防 续骨 l 深静脉 栓形成 绷带 持 牵弓 术后 血
周 涛 李 强 于振生 张 田 武 威 张 博 ( 中国人 民武装警察部 队河南总队医院 , 河南郑州 4 05 ) 5 0 2 【 摘要】目的 探讨 足底静脉泵和下肢 弹力绷带联合应用对持续骨牵 引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影 响。方法 将 16例持续骨 1 牵引病人分为两组 , 对照组进行常规处理 , 治疗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联合应用足底静脉泵和下肢 弹力绷带。两组均在 固定 时间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 。结果 治疗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足底静脉泵和下肢弹力绷带 联合应用能有效地 预防持续骨牵引术后深静脉血栓 的形成。
[ 关键词】足底静脉泵 ; 下肢弹力绷带 ; 持续骨牵引 ; 深静脉血栓 【 中图分类号】R 8 . 6 73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7— 7 12 1 )2 16 O 6 3 9 0 (0 0 1— 4 一 1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预防和护理进展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预防和护理进展发表时间:2013-02-19T09:13:24.0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9期供稿作者:于秋然[导读]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一个典型的临床疾病,发病可累及所有的年龄、种族、社会阶级。
于秋然(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300199)【摘要】目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一个典型的临床疾病,发病可累及所有的年龄、种族、社会阶级。
每年10万人的发病率约为56-122人[1]。
DVT的发生率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较高,因为血液的高凝状态、静脉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都有导致血栓形成的危险,必须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使DVT的发生率降至最低,使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更加成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9-0068-02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术后常见的静脉性疾病,起病较急,若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加重,严重者可引起肢体坏死。
髋部骨折患者多属高龄,常合并多系统多器官的生理性退变,或器质性病变而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并且髋部损伤患者长期卧床,下肢活动受限,从而使下肢血流处于相对滞缓状态。
而且髋关节置换术中,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等均存在,同时术中失血多使血液粘稠,多方面原因都有导致血栓形成的危险。
许多骨科手术后由于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缺少必要的防治措施,少数可造成肺栓塞(PIE)导致死亡,其发生率为10%-63%[2] 因此,增强对DVT的认识,掌握或了解各种DVT预防的方法,已成为完善护理理论与实践,适应医学发展的必然需求[3]。
1 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骨科手术前后需长期卧床,如肢体处置不当使血管扭曲、肢体制动、关节肿胀活动受限等特点,造成血液回流缓慢、停滞,产生涡流而诱发血栓形成。
骨牵引患者的护理
骨牵引患者的护理骨牵引是通过骨骼穿入一枚钢针,而后通过钢针直接牵引该骨,以起到纠正骨折端重叠,减轻上位关节的压力或者是松弛软组织等作用。
在骨科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
骨牵引的病人是年纪大或是体质不适合做手术的病人,一般牵引的位置是股骨,股骨粗隆,或是髋臼骨折的病人.骨牵引患者因长期卧床,活动受限,身体各部位活动功能和代谢情况均有减退,从而发生并发症。
因此,在护理方面的工作尤其重要。
以下是我们在多年临床护理中的体会。
1 术前护理1.1 做好心理护理让骨牵引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病情,耐心向患者说明牵引的目的、注意事项、方法,告知病人骨质内部没有神经,是不会感觉到疼痛的。
消除病人恐惧心理,给患者一种安全感、信任感,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2 皮肤准备将穿刺部位皮肤彻底清洗干净,仔细备皮后常规消毒皮肤。
2 术后护理2.1 保持持续有效的牵引,要使头、颈、躯干与牵引绳在一条直线上。
2.2 骨牵引针的两端应套上木塞或胶盖小瓶,保持牵引针眼处清洁、干燥,每日用75%酒精滴针眼处2次,预防感染。
2.3 保持肢体功能位,注意保暖,每日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及足下垂。
2.4 观察肢端的血液循环,如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桡动脉波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5 定期测量被牵引肢体的长度,与健侧肢体进行对比,防止过牵。
持续牵引超过8周更换牵引针。
3 注意事项3.1 注意牵引绳、滑轮、牵引锤是否起到有效的牵引作用,牵引绳不可随意放松或受压,保持牵引绳在滑车内,牵引重量根据病情加减,保持牵引锤悬空,不可着地或靠于床架上。
告诉病人及其家属不能擅自改变体位,不能自己增减重量,否则造成牵引失败而影响治疗。
3.2 注意预防足下垂,下肢牵引时,应在膝外侧垫棉垫,防止压迫腓总神经。
行胫骨结节牵引时,要准确定位,以免误伤腓总神经。
如病人出现足背伸无力,则为腓总神经损伤的表现,应及时检查去除致病原因。
平时应用足底托板或砂袋将足底垫起,以保持踝关节于功能位。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发布时间:2022-02-10T03:00:06.09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0月20期作者:王霞[导读]王霞(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三医院骨科;甘肃武威733000)摘要:老年髋部骨折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而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较高,其也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对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临床中应用积极预防。
本研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相关问题,同时根据分析结果,结合老年患者的特点,提出一系列的预防护理措施,以此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提供参考,为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进展引言:临床中将股骨粗隆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统称为髋部骨折,该病是老年骨折中的常见类型,其发生率较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我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由20.6%~47.1%降低至2.4%~6.49%,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由30.8%~58.2%降低至3.19%[1]。
对骨科大手术患者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不仅可以降低DVT的发生率、病死率,还能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疗费用。
Kim SH等[2]报道,在2008年,美国的髋部骨折患者达341 000人,其中90%为60岁以上老人,在英国超过60岁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有70 000人,并以每年2%速度递增[3]。
Karagiannis等[4]研究发现髋部骨折患者的1年病死率达15.7%,5年病死率高达48.8%。
由此可见,威胁老年人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因素中,髋部骨折已成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由于影响DVT发生的因素众多,需要考虑患者的每一个危险因素,因此,不同国家的研究者开发了针对不同患者群体的个体评估工具[5]。
无论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学者,均提倡采用手术方法早期进行治疗,在骨科手术中,髋部手术属于较大的手术类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大,其中常见的并发症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而且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与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明显的关联性,PTE中大约有三分之二是DVT[6]。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在下肢的深静脉内的异常凝血导致血栓形成,阻塞静脉管腔,影响血液的回流[1]。
如果未及时发现及解除血栓,可致使患肢缺血时间过长而致残废。
更有甚者,如血栓脱离管壁随血流进入体循环,可导致更严重的肺栓塞、脑栓塞。
在对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2010年1月~2011年2月收治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1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50~72岁,平均58.9岁。
高血压脑出血10例,大面积脑梗死4例,脑血管畸形出血1例。
均在全麻下行开颅手术,均行下肢静脉置管术。
手术持续时间5~13小时,平均7.23小时;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中术后使用甘露醇,每8小时静滴100ml。
下肢DVT的发生的时间均在术后3~11天,平均在术后5.5天。
经过及时的治疗及护理干预,其中14例治愈出院,1例好转出院,没有患者发生肺栓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患肢肿胀、疼痛、压痛、皮温升高、浅表静脉扩张、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等。
左侧受累9例,右侧受累6例,无双侧受累。
所有患者均经彩色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
危险因素:①静脉血流滞缓:神经外科手术大都选择在全麻下进行,在全麻下,患者代谢变慢,外周静脉扩张,血流变缓,且失去肌肉收缩对其压力作用。
术后由于病情的需要而卧床制动,由于下肢无收缩活动,故血流滞缓。
有报道手术持续时间越长,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的概率越大。
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也较上肢静脉血流速度要慢,且左下肢静脉存在特殊的解剖结构[2]。
②血液凝固性增高:患者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凝血功能异常、静脉血栓史、慢性心肺功能不全等,止血药物的使用,降颅压使用大量脱水药物但补液的限制,这些都导致患者血液凝固性不同程度的增高。
③静脉管壁的损伤:有创操作如置管术、穿刺术、输液术等。
损伤静脉管壁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甘露醇、高渗糖、脂肪乳、氨基酸等。
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骨科病人,尤其是脊柱损伤和行骨牵引治疗患者,卧床时间较长。
长期卧床,护理稍有不慎,易出现并发症,护理的关键在于预防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
1、坠积性肺炎:下肢、脊柱或肋骨骨折病人,特别是此类骨折的老年病人,因长期仰卧,痰液排出不畅而易出现肺部感染,特称为坠积性肺炎。
防治的方法有:在不影响病情的前提下尽可能多改变体位;多做深呼吸或吹气球;主动拍胸咳嗽咯痰;以蜜炼川贝枇杷膏兑水稀释代茶频服;遇有感冒可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
若出现肺部感染症状,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2、尿路感染及结石:长期卧床病人,由于骨骼废用性疏松出现高钙血症,加上活动少,易出现逆行性尿路感染,发生膀胱炎、肾盂肾炎。
应鼓励病人多饮水勤翻身;在病情许可下多活动肢体,特别是未受伤的肢体;无菌条件下定期更换导尿管和冲洗膀胱。
一旦出现尿痛、尿频、尿血伴灼热感,及时请医生处理。
3、褥疮:多见于昏迷或截瘫病人的骨突部位,受压后血循环不畅而出现皮肤坏死。
最根本的方法是适时翻身,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适当按摩,或在局部加用气圈或使用气垫床。
4、关节僵硬:多见于长期施行固定的病人,如骨牵引不能活动而出现的关节僵硬。
在固定期间在医生指导下尽可能活动,如股四头肌舒缩练习及被动活动受伤肢体关节。
固定解除后要在床上做适应性锻炼后方可下床活动。
5、静脉血栓及血栓性静脉炎:是肢体长期不活动使静脉血回流不畅所致,多见于下肢。
表现为下肢肿胀、胀痛、浅表静脉充盈。
应主动做下肢肌肉舒缩练习,由远至近按摩肢体。
行气活血类中药有助于预防。
6、废用性骨质疏松和废用性肌肉萎缩:肢体长期缺乏活动而致。
一旦恢复活动,即可迅速消失。
早日进行肌肉舒缩练习,关节适当活动有助于减轻废用程度。
1 注重对骨伤病人的营养供给和饮食调养是非常重要的。
急性损伤病人,不仅因组织损伤出血使其丢失太多,而且伤后病人多不思饮食,摄入不足,而导致体内新陈代谢和营养吸收功能失调,往往会造成病人的营养状况急骤下降。
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骨牵引术后家庭康复护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骨牵引术后家庭康复护理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种髋部外伤,主要骨折部位发生在粗隆间,一般此类患者愈合较为良好,所以此部位一般容易形成骨性骨痂。
受伤的患者主要是受外界暴力因素导致,导致大腿局部出现疼痛、肿胀以及压痛和功能障碍,患者大腿皮肤表现为青紫,伤肢有短缩以及移位等情况,患者一般受伤的那一侧肢体会外展外旋,严重的会达到90度。
所以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医治,在治疗后其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家庭护理。
1.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骨牵引术后有哪些家庭康复护理?患者在接受手术后会在医院接受观察,观察期间若患者并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可回家休养,但回家进行康复护理会出现一些新的护理问题,因此护理人员要开展健康护理讲座,让患者及其家属学会如何护理和正确护理,具体的家庭康复护理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患者常常会担心预后情况不好,从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影响子女工作,成为家庭的负担,从而在生活中沉默不语,精神高度焦虑,当想到这些的时候还会默默流泪。
在此时家属要观察患者的日常行为,并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疏导,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2.牵引护理:此护理是整个护理过程中重要部分之一,要保证患者每次牵引的有效性,出院前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牵引时其方向,牵引力的大小,并告知患者和家属不可随意增加和减轻牵引的重量。
每次患者在进行牵引的时候,家属可在旁边进行监督,为了防止患者的患肢出现畸形的情况,应让患者骨盆放正,让患肢外展保持中立位置。
患者在进行牵引前家属应使用消毒工具对牵引针进行有效消毒,主动询问患者在牵引过程中是否出现异常,若出现异常应第一时间打电话向专业医师咨询。
3.皮肤护理:进行手术后患者会长期卧病休息,长此以往就很容易引发压力性损伤,为避免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家属一定要对患者定期进行翻身,注意不可让患肢受到重力,避免诱发二次伤害。
在日常生活中家属不可对骨骼隆起处皮肤和发红的皮肤进行按摩,避免加重皮肤损伤。
[下肢骨牵引的护理]下肢骨牵引患者的护理
[下肢骨牵引的护理]下肢骨牵引患者的护理骨牵引法是用不锈钢针穿入骨骼,通过牵引钢针直接牵拉到骨骼。
牵引术是骨科重要的简便有效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应用范围广,既有复位又有固定作用。
下肢牵引通常的穿针部位有胫骨结节牵引、股骨髁上牵引、跟骨牵引。
在牵引过程中常常会发生许多并发症,如果护理不当会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因此,科学有效的正确的牵引方法及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
总结我科2008年3月~2008年8月130例下肢骨折牵引病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30例,男90例,女40例。
年龄18~92岁,股骨颈骨折40例,粗隆间骨折42例,骨盆骨折18例,股骨干骨折30例。
2护理体会2.1心理护理牵引患者被动体位,活动受限,往往有一定的思想压力,焦燥不安。
护士应主动与患者谈心,主动与病人交谈,掌握思想变化,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和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交接班制度,每班注意观察患肢远端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及足趾活动情况,如发现肢端皮肤颜色青紫,温度下降,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肢体疼痛、麻木,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3保证正确的牵引位置为保持反牵引,皮牵引抬高床尾10~15cm,骨牵引抬高床尾20~25cm。
2.4为保持牵引的效能,经常检查有无阻挡牵引的情况,并及时矫正①被服、用物不可压在牵引绳上。
②牵引绳不可脱离滑轮,牵引线绳与患肢在同一轴线上。
③在牵引过程中,身体过分的向床头、床尾滑动,以致头或脚抵住了床头或床尾栏杆,而失去身体的反牵引作用,应及时纠正。
④牵引的重量是根据病情决定,不可随意放松或减轻。
牵引重量应保持悬空,如坠落在地上或触靠床栏上,都会失去牵引作用,也应及时矫正。
2.5预防并发症2.5.1 预防褥疮牵引病人由于长期仰卧,骶尾部、足跟等部位受压过久易产生褥疮,因此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褥清洁、平整、干燥,骶尾部可垫水垫,水垫每隔2小时更换一次。
骨牵引的护理与并发症的预防ppt
03
骨牵引并发症的预防
预防感染
保持牵引针孔清洁干燥
每次清洁和消毒针孔周围皮肤,防止 细菌滋生。
遵循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
定期更换敷料
每天检查敷料是否清洁,是否需要更 换,以防感染。
预防血栓形成
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 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栓 形成的风险。
定期检查
正骨骼畸形。
骨牵引的禁忌症
牵引部位存在感染或炎症
01
骨牵引是一项有创操作,如果牵引部位存在感染或炎症,会增
加感染扩散的风险。
牵引部位周围存在重要血管、神经
02
牵引力可能会对周围血管、神经造成压迫或损伤,因此牵引部
位周围存在重要血管、神经时需谨慎操作。
无法耐受牵引的患者
03
如老年体弱、骨质疏松等患者,牵引可能会加重病情或引起其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监测 凝血功能,及时发现血栓 形成。
抗凝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药 物,预防血栓形成。
预防骨折移位
保持牵引有效性
定期检查牵引装置是否稳定,确 保牵引力符合治疗要求。
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患者进行剧烈运动或突然的动 作,以免引起骨折移位。
定期复查X线片
定期拍摄X线片,监测骨折愈合情况 ,及时发现移位迹象。
骨牵引的护理与并发症的预防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 骨牵引简介 • 骨牵引的护理 • 骨牵引并发症的预防 • 骨牵引并发症的处理 • 骨牵引的康复与预后
01
骨牵引简介
骨牵引的定义
01
骨牵引是一种通过在骨骼上施加 牵引力来纠正骨骼畸形、治疗骨 折或关节脱位的方法。
下肢骨牵引患者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下肢骨牵引患者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深静脉血栓形成系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不正常的凝结,好发于下肢,形成大多发生于制动状态,手术后3-5天为高发期,骨科下肢骨折患者术前行骨牵引更易诱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外加骨折创伤和手术创伤引起血小板反应性改变,具有强烈抗凝作用的蛋白质C减少,造成高凝状态,牵引时和手术后都需要卧床,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血液滞留在静脉内,可有大量的白细胞积聚,在移向内皮细胞和基底膜之间的过程中,能造成内膜损害,激活凝血过程就可能并发血栓形成![2]我科对下肢骨折行牵引患者手术前后预防下肢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了,我科自2013年8月至2013年9月这两个月共208例下肢骨折牵引病人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情况,其中收治小腿骨折69例,大腿骨折110例,多发骨折29例,男152例,女156例,平均年龄39.5岁。
2、结果:发生血栓2例,经系统用药及护理后治愈,无死亡病例。
二.护理措施1、入院资料评估:对患者年龄≥40岁,超体重,有糖尿病史,下肢静脉曲张,有高血压病史,查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于正常等类型的患者均列为易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
2、及时发现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以术后3~5d多见,最迟术后2周,此时患者骨折及术后疼痛期已过,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下肢,如突然出现肢体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增粗、皮肤苍白和皮温低应怀疑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心理护理:术前应进行预防宣教,入院后责任护士向患者详细讲解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及后果,引起患者的重视以便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
肢体疼痛难忍,明显的肿胀会使患者产生烦躁不安、焦虑、恐惧心理、容易对治疗失去信心,此时应耐心地告诉患者下肢血液循环的特点和肢体制动后血栓形成的可能性,鼓励患者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系统的功能锻炼,同时给患者使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来减轻疼痛,当患者好转,患肢肿胀减轻时,患者增加了信心,会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
老年患者下肢骨折牵引术后的护理
老年患者下肢骨折牵引术后的护理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牵引术后的护理措施。
方法:介绍72 例老年患者下肢骨折牵引术后的心理护理、牵引护理、加强功能锻炼的舒适护理的方法。
结果:本组72例患者均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达临床痊愈标准出院,无1例发生并发症。
结论:对老年患者下肢骨折的异常心态及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牵引护理、加强功能锻炼的舒适护理,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老年下肢骨折;牵引术;护理老年患者由于体质较弱,骨质疏松,内环境不易维持平衡,不少伴有重要脏器病变和生理功能改变,骨折术后卧床时间较长,常因护理不当而引起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有的还可危及生命,因此对这类患者做好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显得特别重要。
我科自2004年6月~2007年7月,收治老年患者下肢骨折牵引术72例。
由于治疗方案合理,护理措施切实可行,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72例,男58例,女14例。
年龄最小者60岁,最大者82岁,平均年龄69岁。
其中股骨颈骨折26例,股骨干骨折1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7例,胫腓骨骨折14例。
分别行下肢皮肤牵引、股骨髁上骨牵引、胫骨结节骨牵引、跟骨牵引及消肿、抗炎等对症治疗。
住院牵引时间最短42 d,最长93 d,平均64 d。
出院前均行X線拍片显示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骨折线已模糊。
72例均达临床痊愈标准后出院,无1例发生并发症。
2 护理措施2.1 心理护理患者受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有些患者受伤后有悲观情绪,有些是对手术治疗的恐惧,有些还因受伤后得不到子女们的关心而产生痛苦情绪[1]。
加上老年患者大多自理能力差或完全丧失,反应一般比较缓慢,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像年轻人那样连贯和流畅。
因此,在护理中要结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反应,给予耐心指导,处处关心患者,及时解决患者的心理和躯体不适问题,指导患者自我调节,从而稳定情绪,给患者创造安静、舒适、整洁的修养环境,减少一切不良刺激。
下肢骨牵引的护理
下肢骨牵引的护理前言: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骨牵引技术已经成为骨科治疗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它对骨折患者的恢复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什么是骨牵引骨牵引是利用牵引钳或钢针穿过骨质,使牵引力通过骨骼抵达损伤部位,对骨折、脱位的患者起到固定、复位和休息的作用。
骨牵引的优点是阻力小,可承受较大的牵引重量,能有效的克服肌肉紧张、纠正骨折重叠和关节脱位造成的畸形。
牵引力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增加,不会引起皮肤发生水泡、循环障碍或压迫性坏死。
缺点是钢针直接通过皮肤穿入骨质,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起针眼处的感染,如果进针部位不准确,会造成关节囊或神经血管的损伤。
骨牵引是骨科治疗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治疗方法。
下面我们来了解下肢骨牵引的护理方法有哪些。
下肢骨牵引的护理方法1、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牵引部位是否有剧烈疼痛,如果出现局部疼痛或者出血,就要立即通知医护人员,进行调理,重新牵引。
2、在牵引前应清洁要牵引处的皮肤,向患者家属讲解下肢骨牵引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消除心理顾虑,积极配合。
3、每天检查牵引架、牵引方向、患肢所处位置和身体的姿势以及牵引滑车是否灵活,保证牵引力线与治疗目的是一致,检查包扎的松紧度,有无滑落或松动,这样才能做到有效牵引。
4、经常检查患者骨折部位的情况,可测量受伤下肢的长度与健康肢做比较,根据情况决定手法复位时机或增减牵引和重量,一定要防止牵引过度可骨折处畸形愈合,没有经过医生的允许,不得随意增加牵引重量和放松绳索,以免出现不适。
5、患者牵引的针眼处每天要进行2-3次的消毒,保持针眼处清洁干燥,以防止针眼感染。
如果发现针眼处肿胀、发红、或分泌物增多,应使用消炎药、及时换药等处理。
要是发生严重感染,出现水泡或有皮炎,应立即停止骨牵引,以防止引发骨感染。
6、为了加强患肢处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循环,患者应进行功能锻炼,并经常检查足部及其骨突部,预防压疮,如果发现有骨突部固定性疼痛及充血等,应及时告知医生,尽快处理。
下肢骨折的医疗护理
下肢骨折的医疗护理
8/22
手术前病人准备
(一)心理护理
(1)促进病人及家眷交流,对病人病情、诊疗、 手术方法、手术必要性、手术效果以及可能发生 并发症及预防办法、手术危险性、手术后恢复过 程及预后,向病人及家眷交待清楚,以取得信任 和配合,使病人愉快地接收手术。
(2)耐心听取病人意见和要求,说明手术必要性, 用恰当语言交待术前注意事项,术中必须承受痛 苦,术后注意事项及锻炼方法。
下肢骨折的医疗护理
6/22
牵引术后护理
3、确保牵引效能应注意 (1)牵引重锤要悬空,不可着地或靠在床假上,不可随意
增减牵引重量
(2)保持患肢与功效位置,嘱患者不要私自改变体位 (3)牵引方向不可随意改动,牵引绳滑动自如,被子不可
压在牵引身上,以免影响牵引轴线和牵引力
(4)每日测量两侧肢体长度,做好统计 (5)皮肤牵引时要随时观察胶布及绷带有没有松动或脱落,
下肢骨折的医疗护理
18/22
手术后病人护理
骨折早期:(炎症反应期,骨折1~2周)特点:局 部疼痛,肿胀,骨折不稳,并发软组织损伤需要 修复。
练习方式:主要做肌肉等长收缩,以恢复肢体原有 生理功效为中心。
下肢:骨四头肌等长收缩,增强臀大肌、股四头肌 和小腿肌肉力量。
下肢骨折的医疗护理
19/22
手术后病人护理
下肢骨折的医疗护理
护理关键点
1、观察病人神志、体温、呼吸、血压、尿 量、贫血征象,以及情绪、睡眠、饮食营 养情况、大小便等改变。
2、手法整复,牵拉时应严密观察病人面色 及生命体征改变,以防诱发心血管系统疾 病。
下肢骨折的医疗护理
2/22
护理关键点
3、观察牵引、外固定装置是否适当有效。确保石 膏无挤压,无断裂或过松。发觉异常,及时调整。 观察皮牵引时皮肤有没有过敏起水泡,发觉过敏 者,马上改换其它方法。观察外固定及身体骨突 处皮肤有没有压迫;
股骨骨折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2 4 34 输 液 管理 纠 正脱 水 ,维 持有 效 循 环血 量 ;保 持 . .. 水 、电解 质 、酸碱平衡 ,能有 效降低 血液 的粘 稠度 。病 人 输 液时 ,尽 量选择 健侧 ,同时避免 下肢输 液 ,因下肢 静脉 血栓的发生率是上肢 的 3倍 ,避免静 脉注 射对 血管有 刺激
应鼓励病人 多饮水 ,进 低 盐 、低脂 清淡 饮食 ,以降低 血液粘滞度 ,嘱病人戒 烟酒 ,以免酒 精 、尼古 丁刺 激血 管 引起静脉收缩 ;高血压 、糖尿病 、动脉 硬化病 人应 积极 治
疗原发病 。
压包扎引起 的血 流缓 慢。尽可 能早期 离床 活动 ,下肢 穿逐
级加压弹力袜 。
股 骨 骨 折 术 后 预 防 下 肢 深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的 护 理
田 琪
六盘水 5 30 501 贵州省六盘水市人 民医院外五科 ,贵州
【 关键词】 股骨骨折 ;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 7 4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10 — 57 (00 7— 1 O 07 81 2 1J1 09 6一 l
状 态 ,促进 静 脉 血 回 流 ,有效 防 止 D T的 发 生 。 V
参 考 文献
[ ]邱贵兴 ,戴魁戎 ,杨庆铭 ,等.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1
深静脉血栓 形 成 预 防 座 谈 会 纪 要 [ ] J .实 用 骨 科 杂 志 ,20 ,1 :66 05 0 3
—
现炎症 反应 ,立 即重 新建 立静脉 通道 。必 要时 可采用 留置 套 管针 ,尽量减 少扎 止血 带的 时间 ,减轻 对局部 和远端 血
管的损伤。
3 讨 论
2 4 1 加强术后观察 ,认真听取病 人的 主诉 ,对 比观察 双 ..
骨牵引病人的护理实训报告
骨牵引病人的护理实训报告一、引言骨牵引是一种治疗骨折、关节脱位和骨科手术后的常用方法。
在进行骨牵引治疗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本报告旨在介绍骨牵引病人的护理实训经验及相关知识。
二、骨牵引的基本原理1. 骨牵引的定义:应用外力使受伤部位产生张力,使断端保持在正常位置,促进愈合。
2. 骨牵引的基本原理:通过拉伸肌肉和软组织来减轻关节或骨折处的压力,并增加血液供应和营养物质输送,促进愈合。
3. 骨牵引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下肢长骨干骺端闭合性骨折、关节脱位等。
三、实训过程1. 患者评估:了解患者身体情况、手术史及药物过敏史等信息。
2. 牵引前准备:清洁皮肤并消毒;将床头调整为10度左右的高度;准备好牵引器和相应的牵引重量。
3. 牵引操作:将牵引器安装在床头,将患者的脚穿过牵引器中间的环,并用绷带固定;根据医嘱调整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5%~10%。
4. 定时观察:定时记录患者疼痛程度、皮肤情况、血流情况等,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5. 牵引后护理:每日清洁皮肤并消毒;定期更换绷带和牵引器位置,以避免皮肤损伤。
四、护理注意事项1. 抬高受伤部位:避免血液滞留和水肿。
2. 定期更换体位:防止压疮和静脉血栓形成。
3. 饮食调整:增加蛋白质摄入,促进愈合。
4. 疼痛管理:及时给予镇痛药物,并观察药物反应。
5. 心理关怀:与患者进行交流,鼓励其保持乐观心态。
五、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1. 皮肤损伤:定期更换绷带和牵引器位置;及时处理皮肤损伤。
2. 血流障碍:定期观察患者的血流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 神经损伤:定期观察患者的神经反应,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 精神问题:与患者进行交流,鼓励其保持乐观心态。
六、结论骨牵引是治疗骨折、关节脱位等骨科疾病的常用方法。
在进行骨牵引治疗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刻认识到了骨牵引病人护理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并掌握了相关技能和知识。
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5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53例作者:陈松林来源:《中外医疗》 2011年第8期陈松林(武陟县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河南焦作 454950)【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评价其疗效。
方法对照组术前2d开始用低分子右旋糖苷500mL静滴每日1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20~40mL静滴,并用β-七叶皂甙钠2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每日1次,并配合中药口服治疗。
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为5.66%,明显低于对照组36.17%。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明显,是值得推广的有效治疗方法。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治疗骨科大手术【中图分类号】 R6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3(b)-0029-02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指纤维蛋白、血小板及细胞等血液成分在深静脉血管腔内不正常地凝结形成的凝血块,是骨科大手术后重要的并发症之一,以血管手术,髋及股部损伤的骨盆骨折、粗隆间及股部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等为常见;它严重影响肢体功能的恢复,后期遗留下肢深静脉阻塞或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临床上轻者无症状,最严重的危害是血栓脱落后嵌顿到肺动脉形成肺栓塞,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严重时出现心源性休克而导致死亡。
我国未采取预防措施的骨科大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率高达35%~68%[1]。
据此,我们将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分为用中药预防组(观察组)和不用中药预防组(对照组)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组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预防性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观察组53例,男21例,女32例;平均年龄56.1岁(41~85岁);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7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1例,全髋置换术13例,膝关节置换术13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骨牵引患者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4-03-12T15:44:02.6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36期供稿作者:方丽霞
[导读] 防止血管内膜损伤:避免在患肢静脉穿刺输液及静脉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以免破坏下肢血管内膜,引起血栓形成。
方丽霞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200233)
【关键词】骨牵引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288-02
深静脉血栓形成系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不正常的凝结,好发于下肢,形成大多发生于制动状态,手术后3-5天为高发期,骨科下肢骨折患者术前行骨牵引更易诱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外加骨折创伤和手术创伤引起血小板反应性改变,具有强烈抗凝作用的蛋白质C减少,造成高凝状态,牵引时和手术后都需要卧床,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血液滞留在静脉内,可有大量的白细胞积聚,在移向内皮细胞和基底膜之间的过程中,能造成内膜损害,激活凝血过程就可能并发血栓形成![2]我科对下肢骨折行牵引患者手术前后预防下肢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了,我科自2013年8月至2013年9月这两个月共208例下肢骨折牵引病人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情况,其中收治小腿骨折69例,大腿骨折110例,多发骨折29例,男152例,女156例,平均年龄39.5岁。
2、结果:发生血栓2例,经系统用药及护理后治愈,无死亡病例。
二.护理措施
1、入院资料评估:对患者年龄≥40岁,超体重,有糖尿病史,下肢静脉曲张,有高血压病史,查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于正常等类型的患者均列为易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
2、及时发现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以术后3~5d多见,最迟术后2周,此时患者骨折及术后疼痛期已过,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下肢,如突然出现肢体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增粗、皮肤苍白和皮温低应怀疑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心理护理:术前应进行预防宣教,入院后责任护士向患者详细讲解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及后果,引起患者的重视以便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
肢体疼痛难忍,明显的肿胀会使患者产生烦躁不安、焦虑、恐惧心理、容易对治疗失去信心,此时应耐心地告诉患者下肢血液循环的特点和肢体制动后血栓形成的可能性,鼓励患者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系统的功能锻炼,同时给患者使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来减轻疼痛,当患者好转,患肢肿胀减轻时,患者增加了信心,会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
4、体位护理:让患者尽早活动下肢,如果患者不能够主动活动下肢时,应该抬高下肢,对下肢进行定期的被动活动。
患肢抬高20°-30°,置于布朗氏架上,牵引重量要根据患者的体重严格要求,不要牵引过度。
不可在膝下垫枕或其他物体,致膝关节屈曲,以防进一步阻塞静脉回流。
5、肢体观察:髌骨上缘以上15CM处,髌骨下缘以下10CM处做标记,每日测量其周径,了解肢体肿胀程度。
观察患者皮肤颜色,足部动脉搏动情况。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以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
同时要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干燥,每2小时跟换受压部位,防止压疮的发生。
6、防止血液呈高凝状态:术前禁食水,补液不足,可导致脱水及血液浓缩,入院后及时补充水、电解质,告知患者饮食:宜少盐,清淡,富含纤维素的,以保持大便通畅,应吃新鲜蔬菜瓜果及木耳等降低血液粘稠度的食物,防止体液丢失太多血液浓缩,形成高凝状态,诱发静脉血栓。
术后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滴注,或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等,以加强抗凝治疗,对于高危患者(如既往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高龄,双下肢多发骨折等)应于术前12小时开始给予常规剂量的低分子肝素或VITK的拮抗剂,上述2种药物的用药时间一般不少于7~10d。
7、用药期间的观察:在对下肢血栓发生的高危患者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以及在使用溶栓抗凝剂及纤溶剂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期间,需观察药物的过敏反应,手术切口渗血情况及消化道出血倾向等不良反应,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给予饭后服,定时复查大便,尿潜血及凝血酶原时间,为准确用药提供依据。
8、禁烟:因烟中尼古丁可使末梢血管收缩,血液减少,血管内膜变化而引起胆固醇沉着,诱发血栓形成。
9、预防措施: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术后早期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在骨折固定允许的情况下及早主动活动踝关节,进行踝关节的屈伸及环转运动,利用“踝泵”的作用加速静脉回流速度。
对不能进行主动活动的患者,在治疗允许的情况下应定时按摩下肢,防止腘静脉受压,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
10、防止血管内膜损伤:避免在患肢静脉穿刺输液及静脉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以免破坏下肢血管内膜,引起血栓形成。
11、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老年患者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合并症,应予相应的治疗[1]。
12、下地活动时:需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对部分高危患者应用分级加压弹力袜。
有条件的可选用间隙充气压力泵或气压治疗仪进行预防。
三.小结
总之下肢骨折患者由于术后制动,仰卧,和麻醉术后卧床牵引等,使周围静脉舒张,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肌泵作用减低血流缓慢。
外科手术,牵引易损伤血管,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深静脉血栓,严重者导致肺动脉栓塞。
早期功能锻炼,有效的预防措施,悉心的护理,适时用药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陆连芬妇科患者肿瘤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 [J]上海护理,2008,3(8):3839.
[2] 李亚梅,胡玉杰,周凤吉,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J]吉林医学,2008,2(29):2021
[3] 吴新民,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J]临床外科杂志,2006,14(1)22.
[4] 王红英,李东峰,李玉珍,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24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2)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