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综合课程设计方案
计算机控制技术综合课程设计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键盘上,伴随着一杯热咖啡的香气,我开始构思这个“计算机控制技术综合课程设计方案”。
这个方案不仅要体现计算机控制的精髓,还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核心技能,下面是我的思路。
一、课程目标我们要明确课程目标。
这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一些编程语言和算法,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理念、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简单来说,我们要培养的是未来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师。
二、课程内容1.基础理论课程的前半部分,我们会重点讲解计算机控制的基础理论,包括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控制器设计等。
这部分内容虽然枯燥,但却是后续实践的基础。
我会用生动的例子和实际应用场景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对这些理论产生兴趣。
2.编程实践是编程实践环节。
我们会教授学生如何使用C/C++、Python等编程语言来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如何处理各种复杂问题。
3.硬件接口除了编程,我们还会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各种硬件接口,如串口、网络接口等。
这部分内容会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控制系统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方式,为后续的实践项目打下基础。
4.项目实践在课程的我们会安排一系列项目实践。
这些项目将涵盖不同的应用领域,如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等。
学生将分组进行项目设计,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到编程实现,全方位锻炼自己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我会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通过分析经典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案例,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同时,案例教学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
2.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本课程的核心。
我会安排大量的实验和项目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
还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和项目,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互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通过互动,我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性能指标;2. 学会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并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实际控制系统进行优化;3. 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控制系统设计。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和设计;2. 掌握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MATLAB/Simulink)进行控制系统仿真的基本技能;3.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解决问题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工程素养;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课程设计中勇于尝试新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培养具备实际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本科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控制系统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控制系统设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介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一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引论2.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讲解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模型等数学描述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3. 控制系统性能分析: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等性能指标。
教材章节:第三章 控制系统性能分析4.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方法:讲解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PID控制、状态反馈控制、观测器设计等。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
3.网络控制系统:探讨网络技术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包括远程监控、数据通信等;
4.课程设计中的项目管理:教授学生如何进行项目规划、时间管理、团队协作等项目管理技能;
5.控制系统设计的伦理与法规:讨论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守的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分析:介绍实时控制系统的概念,讨论如何满足实时性要求,包括任务调度和中断处理;
3.控制算法的优化:研究如何通过调整PID参数、改变控制策略等方法优化控制效果;
4.控制系统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与可靠性:讨论控制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如何考虑安全性和可靠性,包括冗余设计、故障安全策略等;
5.课程设计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的口头报告和实物展示,开展同行评价和教师评价;
5.课程设计实例分析:以温度控制系统为例,分析其设计过程及注意事项;
6.课程设计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完成硬件搭建、软件编程及调试;
7.课程设计报告撰写:培养学生撰写技术文档的能力。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6.课程设计的成果转化:引导学生如何将课程设计的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或创新竞赛;
7.综合能力提升:通过综合性的课程设计实践,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设计以及沟通表达等综合能力。
5、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深化以下教学内容:
1.控制系统设计的用户体验:探讨如何将用户需求融入控制系统设计,提高系统的操作便捷性和交互体验;
6.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提出创新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交通大学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交通大学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报告交通大学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设计题目本次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题目为“小车避障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二、设计内容及分析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为设计和实现一个小车避障控制系统。
通过该系统,小车可以自动避开路上遇到的障碍物,并保持稳定的行进状态。
在这个避障控制系统中,会需要使用到多个传感器模块,如超声波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等,以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检测。
同时,还需要采用电机驱动模块来控制小车的行进方向和速度。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开源硬件平台,如Arduino、Raspberry Pi等,来实现整个系统的硬件搭建。
同时,还需要编写相应的控制程序,完成对小车的避障控制。
三、设计步骤本次课程设计的设计步骤如下:1. 硬件搭建:根据设计需求,按照一定的硬件连接方式,将各个传感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等连接到主控板上,并对各个模块进行初始化、编程设置等操作。
2. 传感器模块检测:通过代码编写和调试,对各个传感器模块进行检测和校准,以确保其能够准确地检测到周围环境。
3. 控制算法设计:根据传感器模块的检测信号,设计相应的控制算法,以完成小车的避障控制,并保持稳定的行进状态。
在该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小车突然停止或碰到障碍物等情况的处理方式。
4. 控制程序编写:根据控制算法的需求,编写相应的控制程序,并进行调试和测试。
完成后,将程序下载到主控板上,开始进行实验测试。
5. 实验测试:通过对小车的实验测试,验证控制程序的正确性,调整和优化相应的参数,以达到最好的避障控制效果。
四、设计成果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可以掌握以下技能:1. 熟练掌握硬件连接及初始化的操作方法。
2. 能够编写传感器模块的检测程序,并对其进行校准与调试。
3. 能够设计避障控制算法,并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控制程序。
4. 能够使用开源硬件平台,如Arduino、Raspberry Pi等,来实现控制系统的硬件搭建和编程。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2. 使学生了解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传感器的选用原则;3.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编程软件(如MATLAB)进行控制系统仿真的能力;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硬件电路,并进行调试的能力;3.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计算机控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控制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分析和解决问题;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敢于尝试、勇于突破的精神。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实践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控制系统基本概念- 控制系统发展历程-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优势与应用2. 控制系统硬件组成- 控制器硬件结构- 传感器及其接口技术- 执行器及其接口技术3. 计算机控制算法- PID控制算法原理- 模糊控制算法原理- 其他先进控制算法介绍4. 控制系统仿真与设计- MATLAB/Simulink软件介绍- 控制系统仿真模型搭建-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及调试5. 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 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案例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实际控制问题- 创新性控制系统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第二周:控制系统硬件组成第三周:计算机控制算法第四周:控制系统仿真与设计第五周: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教材章节及内容列举:第一章: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涵盖教学内容1)第二章:控制系统的硬件与接口技术(涵盖教学内容2)第三章:计算机控制算法(涵盖教学内容3)第四章:控制系统的仿真与设计(涵盖教学内容4)第五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案例(涵盖教学内容5)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用于讲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等理论知识。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识目标:理解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熟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掌握常见的计算机控制算法和应用。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分析和设计简单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计算机控制技术概述: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模拟计算机控制系统、数字计算机控制系统、混合计算机控制系统。
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反馈元件等。
4.计算机控制算法:PID控制算法、模糊控制算法、神经网络控制算法等。
5.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工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楼宇自动化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讲解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控制技术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装置,让学生能够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计算机控制技术项目教程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项目教程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及目的计算机控制技术作为现代工程技术中的重要分支,已经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设计和实现一个小型控制系统,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1.每个小组自主选择一个控制系统项目,并完成系统设计、硬件搭建、程序编写等全部工作;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需要有负责硬件设计和搭建、编程和算法设计、系统集成和测试等角色;3.至少设计一个控制循环,并通过传感器等外部信号输入进行控制;4.控制算法需要包括控制器参数调整、PID控制等部分;5.最终项目需要演示系统性能、测试数据和评估结果。
三、课程设计具体内容及过程1.第一周:授课介绍和项目选择。
介绍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常用应用、项目设计和实现方法,并让同学自主选择并确定项目主题和团队成员。
2.第二周:项目基础搭建和算法设计。
小组成员合作完成系统框架和基础硬件搭建,并开始编写控制算法和程序。
3.第三周:项目功能完善和调试。
小组成员继续完善系统功能和算法设计,以及调试整合各个模块,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4.第四周:项目演示和测试。
每个小组需要通过现场演示演示控制系统性能,并对测试数据和评估结果进行汇报和分析。
四、课程设计评估及考核方式1.项目方案评估占比:20%•组建团队、确定课程设计方案;•设计项目目标、计划和步骤;•确定所需设备、材料和资金预算;•撰写项目方案报告。
2.项目进度评估占比:30%•设计稿、演示稿、小组协作进度;•系统设备算法设计、编程进度。
3.项目成果评估占比:50%•每个小组提交最终产品和测试数据,并进行评估;•在控制能力、用户体验等方面进行评估;•小组报告书、演示视频、测试数据、评估数据等成果。
五、课程设计收获及建议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同学们在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了项目设计与实现的全过程,并在实践中提升了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引言计算机控制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对各种物理量进行检测、测量、处理和控制的技术。
它不仅是现代工业自动化的基础技术,也是通往物联网发展的必经之路。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控制系统设计和开发的能力。
实践任务任务一:简单控制系统设计设计一个从传感器到执行机构进行物理量检测、处理和控制的简单控制系统。
任务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利用Arduino开发板和相关传感器(光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进行物理量检测和数据采集;2.利用计算机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显示;3.根据处理结果,控制执行机构(LED灯、电机、舵机等)进行相应的操作。
任务二:智能小车控制系统设计设计一个基于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智能小车控制系统。
任务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利用Arduino开发板、电机驱动板、超声波传感器等组成智能小车;2.设计运动控制算法,并利用计算机将算法转化为控制指令;3.对运动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和显示;4.可以根据不同的控制策略(如距离控制、线路规划等)进行控制。
实践方法1.首先,学生需要学习基本的计算机控制技术理论和实践操作;2.在完成实践任务之前,学生需要练习利用Arduino开发板进行项目开发的基本技能;3.学生需要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管理,根据实验结果不断迭代优化设计;4.学生需要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实践成果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1.理解并掌握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熟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运作流程;3.学会利用Arduino开发板进行项目开发;4.掌握运动控制算法的设计、优化和实现方法;5.具备基本的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管理能力。
结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在现代工业自动化和物联网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从实践中深入理解和掌握计算机控制技术,并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4.案例分析:
-分析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讨论不同场景下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和解决方案。
5.课程设计任务:
-分组进行课程设计,根据任务书要求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
-结合实际案例,自主选择控制器类型,完成控制系统设计。
-指导学生根据仿真和实验结果,对控制系统设计进行优化;
-探讨不同控制策略的优缺点,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提出改进方案。
3.小组讨论:
-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分享设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分析各自设计的控制系统性能,比较不同设计方案的效果。
4.知识拓展:
-引导学生了解当前计算机控制系统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研究动态;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探索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创新设计和应用。
4.教学评估:
-收集学生对课程设计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教学评估;
-分析评估结果,为后续课程设计和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5.跨学科融合:
-强调计算机控制系统与其他学科领域的融合,如自动化、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等;
-鼓励学生拓宽视野,掌握跨学科知识,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6.报告撰写与评价:
-指导学生按照规范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包括系统设计、仿真分析、实验结果等;
-制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课程设计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3、教学内容
1.实践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实践,实际操作计算机控制系统硬件设备;
-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调试和优化控制器参数,观察控制效果。
2.设计优化:
6.未来规划:
-与学生探讨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职业规划;
-鼓励学生树立长远目标,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做好准备。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设计题目:PID控制算的matlab仿真研究专业:自动化班级:学号:学生姓名:——————以下由指导教师填写——————分项成绩:出勤成品答辩及考核总成绩:总分成绩指导教师(签名):PID控制算法的MATLAB仿真研究一、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1.目的1)通过本课程设计进一步巩固PID 算法基本理论以及数字控制器实现的认识和掌握,归纳和总结PID 控制算法在实际运用中的一些特性;2) 熟悉MATLAB 语言及其在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控制系统程序设计的能力。
2.要求通过查阅资料,了解PID 算法研究现状和研究领域,充分理解设计内容,对PID 算法的基本原理与运用进行归纳和总结,并独立完成设计实验和总结报告。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及步骤 1. 任务的提出在本课设计中采用带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作为系统的被控对象模型,传递函数为()1d sf Ke G s T sτ-=+,其中各参数分别为:30K =, 630f T =,60d τ=。
本次课程设计使用PID 控制算法,PID 控制是将偏差的比例(Proportional )、积分(Integral )和微分(Differential )三者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
PID 控制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控制规律。
在实际应用中,PID 调节器的实现分模拟和数字两种方法。
模拟法就是利用硬件电路实现PID 调节规律。
数字法就是对经典的模拟PID 进行了数字模拟,用数字调节器来代替模拟调节器。
在采样周期较小时,数字模拟PID 控制算法是一种较理想的控制算法。
数字PID 控制在智能检测与控制系统中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控制方法。
PID 控制器是一种线性控制器,其控制算法的模拟表达式是:⎥⎦⎤⎢⎣⎡++=⎰dt t de T dt t e Ti t e K t u DP )()(1)()( (1) 式中:U(t)——调节器的输出信号; e(t) ——调节器的偏差信号; KP ——调节器的比例系数;Ti ——调节器的积分时间; TD ——调节器的微分时间;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使用的是数字PID 控制器,数字PID 控制算法通常又分为位置式PID 控制算法和增量式PID 控制算法。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掌握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 掌握常见控制算法,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并能运用至实际控制系统中;3. 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工业控制、智能家居等。
技能目标:1. 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2. 掌握利用计算机编程实现对控制系统的仿真和优化;3. 能设计简单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具备初步的控制系统调试和故障排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控制系统及自动化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其在项目实践中学会合作与分享;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控制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求知欲。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控制系统基本原理-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2.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线性系统数学模型- 非线性系统数学模型- 系统建模方法3. 常见控制算法- PID控制算法- 模糊控制算法- 其他先进控制算法简介4. 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案例分析- 工业控制应用案例- 智能家居应用案例- 其他领域应用案例5. 控制系统设计与实践- 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基于计算机的控制系统仿真- 控制系统编程与调试- 故障排查与优化6. 课程项目实践- 项目任务书与要求- 项目实施步骤与方法- 项目成果展示与评价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1-2周: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第3-4周:常见控制算法第5-6周: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案例分析第7-8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践第9-10周:课程项目实践与成果展示教材章节关联:第1章: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第2章: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第3章:常见控制算法第4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案例分析第5章:控制系统设计与实践第6章:课程项目实践与评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对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和控制算法等理论知识,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课程核心内容;- 讲授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分析和解决控制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掌握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和仿真方法;(3)熟悉常见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性能分析;(4)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现技术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和解决计算机控制系统问题;(2)具备使用控制系统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的能力;(3)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合适的控制器,并分析其性能;(4)具备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和调试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提高自主学习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2.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仿真和分析;3.控制器设计方法: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控制器设计方法;4.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技术:硬件选型、软件设计、系统调试等;5.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案例:工业生产、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和设计方法;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实验设备:配置合适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工业、交通、能源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我们需要进行课程设计。
本文将围绕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任务和要求,以及设计方法和步骤进行详细阐述。
二、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工业过程进行自动控制的一种技术。
它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通过数据输入、处理和控制输出,实现对工业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控制系统设计、程序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等。
控制系统设计是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核心,需要根据控制系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出高效、稳定的控制系统。
三、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系统设计和调试能力。
课程设计的任务包括:1、设计并实现一个计算机控制系统,能够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控制输出;2、编写控制系统的程序,实现系统的自动化控制;3、对控制系统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课程设计的要求课程设计的要求包括:1、设计出的控制系统应具有高效性、稳定性和可靠性;2、程序应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3、测试数据应具有完整性和准确性。
五、设计方法及步骤课程设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1、确定控制系统的需求和分析;2、选择合适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出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3、编写控制系统的程序,实现数据输入、处理和控制输出;4、对控制系统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六、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核心内容和实现过程,掌握了控制系统设计、程序设计和数字信号处理等关键技术。
我们也发现了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在后续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希望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能够为我们在计算机控制技术领域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重要
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实现和调试等能力。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需要完成一个课程设计项目,来展示他们对于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首先,进行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时,需要明确设计的目的和要求,确定设
计的范围和内容。
在确定设计的范围和内容时,需要结合课程学习的知识和实际需求,确保设计的项目既符合课程要求,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其次,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时,需要考虑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功能模块的设计,
合理划分系统的功能,确定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和通信方式。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扩展性,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和满足实际需求。
另外,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硬件和软件平台,根据系统的
需求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器、传感器、执行器等硬件设备,同时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设计和实现系统的控制算法和界面。
在完成设计后,需要进行系统的调试和测试,验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是否符合
设计要求,发现并解决系统中的问题和bug,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项目,需要学生充分
运用课程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和实现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对待这门课程设计,努力完成设计项目,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门涵盖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和电子工程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
它主要研究在计算机硬件、软件和通讯网络等方面,如何将现代计算机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实现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化控制。
在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和知识,如计算机系统结构、编程语言、算法和数据结构、数字信号处理、控制理论和实践等等。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课程设计。
一、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础,也是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计算机系统中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如CPU、内存、硬盘、显卡、主板等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以及如何进行系统维护和管理。
在课程设计中,学生可以通过搭建计算机系统来加深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理解。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常用的硬件和软件,如Intel 处理器、AMD显卡、Windows操作系统等,通过组装和安装来建立自己的计算机系统。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模拟器等工具来模拟计算机系统的工作过程,加深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理解。
二、编程语言编程语言是计算机控制技术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也是课程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如C、C++、Java等,以及编程语言的语法、数据类型、控制语句、函数等基本概念。
在课程设计中,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编程语言,完成一个小型的编程项目。
例如,学生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实现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功能。
通过编程项目的实践,学生可以加深对编程语言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编程能力。
三、算法和数据结构算法和数据结构是计算机控制技术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技能,也是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常见的算法和数据结构,如排序算法、查找算法、链表、栈、队列等等。
在课程设计中,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算法或数据结构,完成一个小型的程序设计项目。
例如,学生可以设计一个排序算法,实现对一组数据的排序。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控制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分支,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和控制理论的应用。
课程设计作为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原理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的相关参考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
1.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是教师为学生编写的教学辅助材料,可以提供课程设计的要求、目标和方法。
它通常包含有关的理论知识、实验步骤、实验器材、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并提供一些实例供学生参考。
根据自身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可以选择相应的参考书籍进行阅读和参考。
2. 《计算机控制系统》教材针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相关理论和应用,教材是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通过学习教材,可以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基本原理、控制方法、系统建模和仿真等内容。
一般来说,教材中会给出一些实例或案例,可以通过实践来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案例了解一些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案例,可以对课程设计有更具体的认识,并为自己的设计提供一些思路。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论文、学术期刊、工程实践中的案例等方式,积累实际工程项目中的经验,并借鉴其中的设计思想和解决方法。
4. 相关软件和工具的官方文档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课程设计中,通常会使用一些相关的软件和工具,如MATLAB、LabVIEW、PLC编程软件等。
这些软件和工具的官方文档可以提供详细的使用说明和实例,帮助学生了解软件和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5. 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通过查阅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可以了解当前计算机控制系统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
这些论文和成果可以从学术期刊、会议论文集、学术搜索引擎等途径获取。
通过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并在课程设计中运用到新的理论和技术。
总之,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进行考虑。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
2.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工业、医疗、家居等领域的应用。
3. 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进行计算机控制系统编程、调试和优化的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能够就计算机控制技术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引导学生关注计算机控制技术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旨在让学生在掌握计算机控制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编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案例教学,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策略。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控制技术基本原理: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涉及课本第二章内容。
-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控制器、执行器和被控对象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性能指标:稳定性、快速性、精确性等2. 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介绍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工业、医疗、家居等领域的实际应用,结合课本第三章实例进行分析。
- 工业自动化控制- 医疗设备控制- 智能家居控制3. 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法:包括控制器硬件设计、编程环境搭建以及软件编程,涉及课本第四章和第五章内容。
- 控制器硬件设计:微控制器、接口电路等- 编程环境:C语言、汇编语言、开发工具等- 软件编程:控制算法、程序设计等4. 计算机控制系统编程、调试和优化:以实际项目为例,讲解编程、调试和优化方法,涉及课本第六章内容。
计算机控制_课程设计
目录第一章:绪论 (1)1.课程设计的背景 (1)2.课程设计的意义 (2)3.本设计的具体方案 (3)第二章:系统结构及控制原理 (4)2.1.逆变电源主电路结构 (4)2.2.控制电路框图 (6)第三章:SPWM原理及实现方法 (7)3.1.S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宽调制 (7)3.2.基于C8051F120的SPWM 波形产生及软件编程 (10)3.21 C8051F系列单片机PCA简介 (10)3.22 SPWM波形生成方法 (11)3.24程序流程 (13)3.3 反馈控制方式及PI参数整定 (15)3.4.系统整体软件 (17)第四章:仿真与实验结果对比 (18)第五章:结论 (20)参考文献: (21)第一章:绪论1.课程设计的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逆变电源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银行、证券、军事,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早期的逆变电源,只需要其输出不断电稳压稳频即可 ,今天的逆变电源除这些要求外 ,还必须环保无污染,即绿色环保逆变电源。
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对逆变电源的网络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性能的逆变电源应该满足高的输入功率因数,较低低的输出阻抗,快速的暂态响应,稳态精度高稳定性高,效率高,可靠性高,电磁干扰小,智能化完善的网络功能。
正弦脉宽调制(SPWM)技术已在交流调速、直流输电、变频电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整个系统的控制效果, 高性能SPWM脉冲形成技术一直是人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采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等硬件电路来产生SPWM波形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但是这种实现方法控制电路复杂、抗干扰能力差、实时调节较困难。
模拟控制存在很多固有的缺点,因为采用大量的分散元件和电路板,导致硬件成本较高,系统的可靠性下降,由于人工调试器件的存在,如可调电位器,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及控制系统的一致性差。
器件老化和热漂移问题的存在,导致逆变电源的输出性能下降 ,甚至导致输失常。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
1 题目背景与意义1.1 课程设计的意义本课程设计以《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理论为基础,以其他电子类、计算机及接口类相关课程内容为辅助,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理论应用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以及自我学习能力,提高其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
1.2 设计内容与要求设计一个基于单片机的具有A/D和D/A功能的信号测控装置。
要求该信号测控装置能够接入典型传感器、变送器信号,同时可输出标准电压/电流信号。
并满足抗干扰、通用性、安全性、性价比等原则性要求。
标准电压/电流信号此处定为:0~5V/0~20mA。
1.3 设计的任务水箱液位定点控制系统设计1)显示:4个绿色LED竖排显示高、中、低、超低液位;1个双色LED代表模拟水泵(红色亮开/绿色亮停);1个黄色LED超低液位报警,要求闪亮(1秒亮,1秒暗)2)可选操作:A按键(按下启动)——低液位LED灭时,启动水泵开启并保持;当高液位LED亮时,停止水泵运转。
B按键(按下启动)——超低液位LED灭时发出报警信号(黄色LED 闪亮),同时启动水泵开启并保持;当高液位LED亮时,停止水泵运转。
3)模拟液位信号产生:应用单片机内定时器编程设定输出模拟液位信号——a.停泵后5秒,高位LED灭;10秒后,中位LED灭;15秒后,低位LED灭;20秒后,超低LED灭。
b.开泵后5秒,超低LED亮;10秒后低位LED亮;15秒后中位LED亮;20秒后高位LED亮。
4)控制驱动设定:用高位信号驱动延时3秒停泵;用低位(常规)或超低(报警)信号驱动延时3秒开泵。
2系统总体方案及硬件设计2.1水箱液位定点控制系统方案论证2.1.1方案系统功能要求,决定控制系统采用AT89S51单片机,该电路采用LED显示水箱动态液位。
以AT89S51和其他一些外围元器件组成的具有LED显示水箱液位定点控制。
该电路采用各色LED灯显示的水箱动态液位。
通过两个按键分别控制单片机的两种工作模式。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能力。
本文将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概念、课程设计的目的、设计流程、设计要点等方面进行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一、计算机控制系统概念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指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物理系统、生产过程等进行控制的系统。
它是现代工业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和安全性。
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部分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软件部分包括控制算法、编程语言等。
二、课程设计目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熟练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环境,能够设计出符合实际应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三、设计流程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的设计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需求分析:明确设计的目标和需求,确定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确定系统的结构和组成部分,设计控制算法和控制策略,选择硬件和软件平台。
3.软件设计:编写程序代码,实现控制算法和控制策略,进行软件测试和调试。
4.硬件设计:选择传感器、执行器等硬件设备,进行电路设计和制作,进行硬件测试和调试。
5.系统集成:将软件和硬件部分进行集成,进行系统测试和调试。
6.系统应用:将设计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于实际场景,进行实际测试和应用。
四、设计要点1.需求分析要充分:在需求分析阶段,要充分考虑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确定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指标,尽量避免遗漏或不准确的需求。
2.系统设计要合理:在系统设计阶段,要合理选择硬件和软件平台,设计控制算法和控制策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软件设计要规范:在软件设计阶段,要编写规范的程序代码,注意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进行软件测试和调试,确保软件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理工学院计算机控制技术与应用课程设计课题:基于单片机恒温箱设计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姓名:来永亮学号;B12040524摘要恒温箱控制系统是通过采集温度,将温度反馈给系统,与系统所设的温度进行比较,通过判断决定进行加热或制冷工作。
本设计采用单片机控制整个系统,通过按键设置温度范围,由温度传感器DS18B20采集箱中空气的温度,并反馈给STC89C51单片机,与设置的温度进行比较,决定要进行加热或制冷工作。
用半导体制冷片进行加热、制冷工作,通过STC89C51给出指令控制两个继电器开关,以改变电流的正负极,实现半导体的加热、制冷工作,同时在半导体制冷片上配以风扇,当半导体朝向箱内的一面进行制冷工作时,风扇可将朝向箱外加热的一面的热量散开,以防影响箱内制冷效果。
【关键字】STC89C51;DS1820;半导体制冷片;恒温箱目录第一章绪论 (3)第二章系统方案设计 (3)2.1系统功能 (3)2.2系统设计方案 (3)第三章系统硬件设计 (4)3.1总体设计框图 (4)3.2系统主要部分设计方案论证 (4)3.2.1单片机控制模块 (5)3.2.2温度采集器件的设计方案 (5)3.2.3显示方案的设计 (6)3.2.4加热或制冷方案设计 (7)3.3各部分设计模块介绍 (7)3.3.1温度传感器DS18B20 (7)3.3.2显示电路LCD1602 (9)3.3.3 继电器控制电流正负极原理 (9)3.3.4半导体制冷片的介绍 (9)第四章系统软件设计 (10)4.1系统程序设计主流程图 (10)4.2 DS18B20温度采集流程图 (11)4.3 LCD1602显示流程图 (12)第五章调试与仿真 (12)5.1软件调试 (13)5.2仿真电路图 (14)第一章绪论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能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节能、环保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
在生产、生活、军用、工业探伤等领域,甚至检测疾射的学术研究和实验使用中,我们经常需要一个相对特定且稳定的温度环境。
基于恒温箱的广泛使用,本作品以此为基点,设计制作小型恒温箱控制系统。
本设计以单片机STC89C51为核心,对恒温箱进行控制。
利用温度传感器DS18B02作为恒温箱的温度检测元件,DS18B02可以直接把测量的温度值变换成单片机可读取的标准电压信号而用户无需进行任何操作。
LCD显示屏可显示空气温度及通过按键所设置的温度范围。
根据温度传感器DS18B20反馈给单片机STC89C51的温度与设置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进行加热或制冷工作,同时蜂鸣器发出“嘀嘀”响声报告箱内温度在设置范围之外。
单片机STC89C51给予指令控制两个继电器,以改变电流的正负极,使系统进行加热或制冷操作。
当在箱内的半导体的一面进行制冷在箱外的一面进行加热时,放置在箱外半导体一面的风扇便会工作,将该面的热量散去,以防影响箱内半导体一面的制冷效果,并且在加热或制冷过程中,LCD可及时显示恒温箱内的温度进行监控。
第二章系统方案设计2.1系统功能本设计基于温度传感器DS18B20采集箱内的温度反馈给单片机STC89C51,而单片机STC89C51判断,并给予指令控制两个继电器,以控制继电器的电流正负极,以决定半导体加热或制冷,而不管进行加热还是制冷工作,蜂鸣器都会发出“嘀嘀”的响声以报告此时箱内的温度在设置的范围之外。
当采集的箱内温度低于设置的最低温度TL,则半导体朝向箱内的一面加热,朝向箱外的一面制冷;反之,当采集的箱内温度高于设置的最高温度TH,则半导体朝向箱内的一面制冷,朝向箱外的一面加热,同时朝向箱外一面上的风扇工作,将朝外一面加热的热量尽快散开,防止影响朝向箱内一面的制冷效果。
由此反复工作,以使箱子达到恒温的效果。
2.2系统设计方案本设计的目的在于使箱内有一个恒温环境,当温度过高时要使温度能够降低,当温度过低时要使温度能够升高。
温度传感器DS18B20是“一线总线”接口,且可以直接读出被测温度,测温范围大[1],因此选择DS18B20来采集温度,。
半导体制冷片是用直流电流使其运转的,可以连续的工作,且既有加热和制冷两种功能[2],使用两个继电器改变半导体的电流方向以实现加热(制冷)工作。
显示方面则选用LCD1602,可以显示英文及数字,质量轻,耗电小,而且显示内容多[3]。
整个系统选择由STC89C51最小系统控制,STC89C51系列单片机具有强抗干扰、高速、低功耗的功能,且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8051单片机,12时钟/机器周期和6时钟/机器周期可任意选择[4]。
第三章系统硬件设计3.1总体设计框图总体设计框图3.2系统主要部分设计方案论证本系统模块主要包括MCU处理模块,稳压模块,键盘和显示模块,温度采集模块,半导体制冷或加热模块。
3.2.1单片机控制模块本设计使用STC89C51控制整个电路,STC89C51系列是从引脚到内核都完全兼容标准8051的单片机,如图2所示,TC系列单片机,可靠性高,性价比高,选用40脚的单片机确保了I/O能够满足系统需要;具有看门狗保护功能,当系统发生故障,电路中看门狗将通过RESET 信号向CPU 做出反应,保密性能佳;只需使用MAX232芯片进行电平转化,通过串口将单片机与PC机连接,通过下载助手可以容易的将程序载进单片机内部。
图为STC89C51外部框图。
主要特性[4]:·与MCS-51 兼容·8K字节可编程闪烁存储器·寿命:1000写/擦循环·数据保留时间:10年·全静态工作:0Hz-24Hz·三级程序存储器锁定·512内部RAM·32可编程I/O线·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5个中断源·可编程串行通道·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3.2.2温度采集器件的设计方案温度采集器件使用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包括热电偶、热敏电阻、RTD和IC温度传感器等几种,本设计中采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应用时不需要任何外部器件即可实现测温电路,只通过一条数据线即可实现通信,精度可达到0.0625℃,测量温度可从-55℃~+125℃,且内部设有温度上、下限告警功能[5]。
设计如图所示:温度采集设计图3.2.3显示方案的设计显示方式可选择LED数码管,也可选择字符型LCD显示。
本设计采用LCD1602液晶显示,LCD1602不仅质量轻,体积、功耗小,而且显示的内容丰富,可以显示英文和数字。
设计如图5所示:显示设计图3.2.4加热或制冷方案设计本设计采用半导体制冷片实现系统的加热和制冷。
MCU通过继电器控制电流的正负极来控制制冷片的工作,通过电流方向控制从而使半导体制冷片实现切换于制冷与加热的状态。
由于半导体制冷片没有任何滑动部件,所以它的静音效果特别好,降温时不使用任何化学添加剂,也不产生氟利昂[6]。
该方案选择半导体制冷片不仅环保,而且温控范围广。
设计图如图6所示:3.3各部分设计模块介绍3.3.1温度传感器DS18B20温度传感器DS18B20是数字式温度传感器,是一种改进型的只能温度传感器,“一线总线”接口,相对于传统温度传感器精度高、稳定性好、电路简单、控制方便。
能直接读出被测温度,并且可根据实际要求通过简单的编程实现9~12位的数字值读数方式[5]。
DS18B20的性能特点[5]:①.可通过数据线供电,电压范围:3.0~5.5V;②.测温范围:-55~+125℃;③.无须外部器件,独特的单线接口仅需要一个端口引脚进行通信;④.多个DS18B20可以并联在唯一的三线上,实现多点组网功能;⑤.零待机功耗;⑥.用户可定义的非易失性温度报警设置;⑦.报警搜索命令识别并标志超过程序限定温度(温度报警条件)的器件;⑧.可编程的分辨率为9~12位,对应的可分辨温度分别为0.5℃、0.25℃、0.125℃和0.0625℃;⑨.负压特性:电源极性接反时,温度计不会因发热而烧毁,但不能正常工作。
DS18B20的引脚图和内部结构分别如图所示:DS18B20的引脚图DS18B20的内部结构DS18B02内部结构由64位光刻ROM、温度传感器、非挥发的温度报警器TH和TL、配置器四个部分组成。
温度的测量是:当温度转换命令执行后,经转换而获得的温度值以二字节补码形式存放在高速暂存存储器的第0和第1个字节。
单片机通过单线接口读到该数据,读取时低位在前,高位在后,数据格式以0.0625℃/LSB形式表示。
对应的温度计算:当符号位S=0时,表示测得的温度值为正值,可直接将二进制位转换为十进制;当S=1时,表示测得的温度值为负值,要先将补码变为原码,再计算十进制值。
DS18B20完成温度转换后,将测得的温度值与RAM中的TH、TL字节内容进行比较。
如果T>TH,或者T<TL,则将该器件内的报警标志位置位,并对主机发出的报警搜索命令作出响应。
在64位ROM的最高有效字节中存储有循环冗余检验码(CRC)。
主机根据ROM的前56位来计算CRC值,并存入DS18B20的CRC值作比较,以判断主机收到的ROM数据是否正确。
3.3.2显示电路LCD1602本设计中显示部分采用的是LCD1602液晶显示模块,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显示内容丰富,超薄轻巧[7]等优点,在袖珍式仪表和低功耗应用系统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字符型液晶显示模块已经是单片机应用设计中最常用的信息显示器件。
LCD1602液晶显示屏不仅可以显示两行,每行16个字符,采用单+5V电源供电,而且外围电路配置简单,价格便宜,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LCD1602外观如图所示:RS R/W E DB0~~DB7 V0 Vss Vdd LEDA LEDK4 5 6 7~~~~14 3 1 2 15 16图9 LCD1602外观图液晶显示的原理是利用液晶的物理特性,通过电压对其显示的区域进行控制,有电通过的地方就会显示,而没电通过的地方则就不会显示,这样即可显示出相应的图形。
LCD1602液晶模块内部的存储器存储了160个不同的点阵字符图形,而这些字符每一个都有一个固定的代码,只要将字符的代码即地址发送我们便可看到相应的点阵字符[7]。
3.3.3 继电器控制电流正负极原理继电器一共有五个引脚,其中一边有三只脚,中间是输出出点的公共端子,另外两个引脚是线圈引脚,即接驱动端,还有两个脚分别是常开和常闭点。
将公共端子和常开或常闭引脚连接,即可控制继电器的开关[8]。
通过控制与两个继电器连接的两个单片机引脚的高低电平即可实现电流正负极的改变。
3.3.4半导体制冷片的介绍半导体制冷片也叫热电制冷片,是一种热泵,他的工作原理是用直流电源,它既可制冷又可加热,通过改变直流电流的极性来决定该半导体制冷片两面哪面加热哪面制冷,而这个结果的产生采用的就是通过热电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