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名词解释

读音wǔ zàng liù fǔ解释统指人体内的各种器官。
也用以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男性专属名词。
现在医学最新研究表明,只有男性是五脏六腑,而女性则有六脏六腑。
女性的第六个脏即为子宫。
五脏六腑是中国人用了几千年的一个名词,就是指人体内的主要器官。
“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统称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每坐常闭目内视,存见五脏六腑,久久自得,分明了了。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内心示例杨朔《海市》:“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都洗得干干净净。
“[编辑本段]【中医学论】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
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
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
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
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
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
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
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
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 wǔ zàng liù fǔ )解释五脏:心、肺、脾、肝、肾;六腑: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
人体内的各种器官。
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每坐常闭目内视,存见五脏六腑,久久自得,分明了了。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内心示例杨朔《海市》:“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都洗得干干净净。
”近义词骨子里面、五藏六府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
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
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
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
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
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
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
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
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人体内脏器官之间,不但有结构上的某种联系,而且在功能上也是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
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往往有多脏器的参与,而一个脏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能。
中医基础知识五脏六腑

中医基础知识五脏六腑一、概述中医学是中国独有的传统医学,其理论体系包括五脏和六腑的概念。
这些脏腑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对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非常关键。
本文将深入探讨五脏和六腑的基本概念、功能以及其在中医中的应用。
二、五脏的概念和功能五脏是指中医中认为的人体内的五个重要脏器,包括心、肝、脾、肺和肾。
它们分别对应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情绪等方面,下面将逐一介绍五脏的概念和功能。
1. 心心是人体的主宰之官,被称为“君主”。
它的主要功能是主管血脉循环和调控心血管系统的活动。
在中医理论中,心与情感紧密相关,过度的情感波动会对心脏功能造成不利影响。
2. 肝肝脏被称为“将军”,在中医中对应着脏腑的决策机构。
它的主要功能是贮藏血液、调节气血运行和保证血液的正常供应。
肝也与情绪和情感有关,当情绪过于激动或压抑时,肝脏易受损。
3. 脾脾脏被视为人体的“后勤部”,其功能是主管消化吸收和水液代谢。
脾也与肌肉组织有关,对运动和体力的支持作用很大。
4. 肺肺脏主要负责呼吸和气体交换。
在中医理论中,肺也与皮肤、毛发有密切联系。
肺的功能状态可以通过皮肤的变化来判断。
肾被认为是人体的“根基”,在中医中,肾脏是生命的基础和本源。
它的主要功能是负责水液代谢、生殖和排泄等。
肾也与骨髓和脑髓密切相关,对生长发育和智力有重要影响。
三、六腑的概念和功能六腑是指中医认为的人体内的六个重要器官,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
它们与消化、吸收、排泄等方面密切相关,下面将逐一介绍六腑的概念和功能。
1. 胆胆脏是胆汁的生成和排泄器官,它在消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胆也在情绪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过度愤怒或忧虑会对胆囊和胆汁的分泌产生不利影响。
2. 胃胃是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负责食物的储存、分解和消化。
它也与情绪紧密联系,例如,饮食过度或过度思虑会导致胃功能紊乱。
3. 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中的第二个关键部位,主要负责对食物进行进一步消化吸收。
谁知道人的五脏六腑,七经八脉,以及分布图?

五脏六腑五脏六腑,是人体各内脏的总称。
心、肝、脾、肺、肾,叫五脏;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叫六腑。
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器血量的功能。
脾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并运输全身的功能。
肺“管呼吸,主气”,肾有“藏精”、“生髓”、“主骨”的功能。
小肠主要功能是接受食物后分别清浊。
胆分泌胆汁,有助于消化食物。
胃受纳食物,再经脾将营养输出,以供养全身。
大肠的功能是传导糟粕之物,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膀胱主要是贮藏和排泄尿液。
三焦不是一个独立的脏器主体,而是按脏腑部位和功能分为三个部位:心、肺为上焦,脾、胃为中焦,肝、肾、大小肠、膀胱为下焦。
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个腑,因此,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包括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部分。
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四肢内侧,属脏,阳经行于四肢外侧,属腑。
完美腹肌练习法:这些动作主要锻炼上、下腹。
躺在斜板凳上,小腿离开板凳面。
双手后屈,抓紧板凳两旁。
提膝,幅度越高越好。
同时拉起臀部和大腿,使之离开凳面。
当身体蜷起时,稍停并紧紧压榨腹肌。
然后慢慢放下双腿。
过程中双脚不要触及地面。
躺在地面,双手握拳并放在头侧的太阳穴旁。
屈起双膝,脚掌仍然平放在地面。
按自己的肌肉柔软度让双膝尽量向两边地板拉开至呈青蛙屈腿姿势。
用上腹带动身体向上升起而非肩膀。
眼望天花板,头部不要向前并尽量保持颈部稳定。
收缩腹肌的过程中要保持双腿姿势稳定。
●这个练习主要锻炼上腹。
●肩膀离地越高直越好,但腰要贴着地面。
●只须提起肩膀。
●注意上身保持稳定,头部不要向膝盖方向抬起。
坐在板凳上,双手握凳边,上身微向后,双脚离地,保持膝曲,大腿向腹部提起,上身与下身成V字形。
●注意身体不要向前倾。
●双脚不要放在地上。
双手握着两边的手柄,前臂支撑身体。
稳定身体后,保持双腿笔直。
尽量提高双腿直至与身躯成90度或抬到最高位置,稍停并数两下,然后慢慢把腿放下。
五脏六腑的意思

五脏六腑的意思
【拼音】:wǔ zàng liù fǔ
【简拼】:wzlf
【表述】:五脏:脾、肺、肾、肝、心;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人体内脏器官的泛称。
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出处】:《吕氏春秋?达郁》:“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窍、五脏六腑。
”
【示例】:牛先生乍至这里,实际情况还不确切。
居住长了,~里的毛病你就看清楚啦。
姚雪垠《李自成》第个卷第二十八章
【近义词】:骨子里面、五藏六府
【语法】:并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内心
【顺接】:洞见肺腑感人肺腑感深肺腑刿鉥心腑铭诸心腑铭诸肺腑沁人心腑沁人肺腑
【逆接】:挨三顶五捱三顶五拔十失五拔十得五猜猜三划五攒三聚五攒三集五隔三差五
【逆接】:五丈灌韮五世其昌五五三三五亩之宅五亲六眷五传弟子五位百法五体投地。
五脏六腑的表里关系

五脏六腑的表里关系中医通常用“脏腑”来总称人体的内脏。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心外面有心包经)六腑指:小肠、大肠、胆、胃、膀胱、三焦。
脏腑共同配合,五脏为主帅,六腑为辅佐,才能共同完成人体的各种功能。
由此出现了物种表里关系:肝与胆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一、肝与胆肝与胆互为表里。
肝主藏血”,肝有储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液”之说。
肝气条达有升发疏泄的作用,可舒畅全身,令人精力旺盛又心平气和、神情怡然。
1)“肝开窍于目”,肝是眼睛的根,肝的精气充足,眼睛明亮、黑白清晰,炯炯有神,如果火上炎,可是双目肝赤、肝虚则会双目干涩,视物不清。
2)“肝主筋,其华在爪”,肝的精气充足能养筋、筋壮肢体灵活自如,指甲丰满光洁、透明呈粉色;肝虚则筋发硬,活动迟钝不灵,指甲糟脏,凹陷不透明,缺少血色。
3)“怒则伤肝”肝气调达顺畅,人的精力旺盛而又能心平气和,与人交往亲和友善,肝瘀气则易生怒火,目光凶狠,脸趁呈绛色,体内臭气鼓胀,令人厌恶而避之。
肝阴包括血液和全身筋与肌肉运动时所需的润滑液——阴津,肝阴足,身体轻松自如,内心自信不愠不和。
肝的不适之证分阳亢和阴虚,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况都会影响形象美,调肝要区别阳亢和阴虚,其不同的特点分别如下:1.肝阳亢者性情急躁尚有气力;肝阴者性情焦躁但疲惫不堪。
2.肝阳亢眼红,干涩和眼角膜有斑,或眼袋鼓胀,下垂或眼球外突;肝阴虚者眼窝内凹,或干涩视物模糊,或迎风流泪,或眼花,或色盲,或视网膜脱落,黄斑性病变,白内障,重则患神经炎。
3.肝阳亢饭后两肋下胀满,或右肋常胀痛;阴虚右肋常隐隐作痛。
4.肝阳亢者双脚躁动不安;阴虚者两腿酸软。
5.肝阳亢者遇事焦躁,处事不周;阴虚者办事心余而力不足。
二、心与小肠中医讲的心包括心脏和大脑。
例如:内心想,不是指心脏在想而是讲大脑在考虑。
心主神明是精神意识,思维等高级中枢神经活动的主宰,对其它脏腑的功能起领导作用,气足血旺的人精神愉悦,神采奕奕。
中医药五脏六腑名词解释

中医药五脏六腑名词解释
五脏六腑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六腑指的是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1、心: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主管血液循环和神志活动。
2、肝:肝主疏泄,与情绪、消化等功能有关。
3、脾:脾主运化,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并
将其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4、肺:肺主气,主管呼吸和氧气的交换。
5、肾:肾主藏精,与生长发育、生殖功能等密切相关。
6、胃:胃是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主要负责容纳和初步
消化食物。
7、大肠: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排泄糟粕。
8、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负责进一步消化
食物并吸收营养。
9、三焦:三焦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统称,它没有具体的
解剖位置,但与人体的气机运行和水液代谢有关。
10、膀胱:膀胱主要的功能是贮存和排泄尿液。
11、胆:胆与消化功能有关,参与胆汁的贮存和排泄。
五脏六腑的概念强调了各个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整体性。
五脏六腑的意思_五脏六腑的成语解释

五脏六腑
成语解释五脏:脾、肺、肾、肝、心;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人体内的各种器官。
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成语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每坐常闭目内视,存见五脏六腑,久久自得,分明了了。
”
成语繁体五臟六腑
成语简拼WZLF
成语注音ㄨˇㄗㄤˋㄌ一ㄡˋㄈㄨ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五脏六腑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内心。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脏,不能读作“zānɡ”。
成语辨形腑,不能写作“府”。
近义词骨子里面、五藏六府
成语例子牛先生乍到这里,实际情况还不清楚。
住久了,五脏六腑里的毛病你就看清啦。
(姚雪垠《李自成》第个卷第二十八章)
英语翻译the entrails/viscera。
中医养生保健的五脏与六腑保健

三焦腑的功能:主持诸气,通调水道 三焦腑的保养方法: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 三焦腑的饮食调理: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三焦腑的按摩保健:经常按摩三焦俞、石门等穴位,促进气血循环
五脏与六腑的相互影响及整体调 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相互影响:五脏与六腑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整体调理:通过调理五脏与六腑,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肺脏的养生方法:养 肺气,润肺阴,清肺 热,化痰止咳
肺脏的功能:主气, 司呼吸,通调水道, 朝百脉
肺脏的饮食保健:多 吃白色食物,如百合 、银耳、雪梨等
肺脏的运动保健:深 呼吸、慢跑、游泳等 有氧运动,增强肺功 能
肾脏的功能:调节水分、电解质平衡,排泄代谢废物 肾脏的养生方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 饮食调理: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少吃盐和糖 运动锻炼: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增强肾脏功能
添加标题
肝脏的养生方法: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 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添加标题
肝脏的保健穴位:如太冲穴、 行间穴、足三里穴等
脾脏的功能:运化水谷,吸收营养,调节水湿 脾脏的保养方法:饮食调理,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 脾脏的常见疾病:脾虚、湿热、脾阳不足等 脾脏的保健食物:山药、扁豆、莲子、薏米等
六腑的养生保健
胆腑的功能:储存和排泄胆汁,帮助消化和吸收
胆腑的健康:保持胆汁分泌正常,避免胆结石、胆囊炎等疾病
胆腑的饮食保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少吃高脂肪 、高胆固醇的食物
胆腑的运动保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促进胆汁分 泌和排泄
五脏六腑工作原理

五脏六腑工作原理
五脏六腑是中医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人体内脏器官的组织和功能。
每个脏器都有着不同的工作原理和功能,下面我们来逐个介绍:
1. 心脏:心脏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主要负责泵血以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给全身各个部位。
心脏内有四个腔室,通过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运动完成血液的循环。
2. 肺脏:肺脏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主要负责呼吸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当我们吸入空气时,肺脏中的毛细血管会吸收氧气并将其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3. 肝脏:肝脏是体内最大的内脏器官,具有多种功能。
它负责制造胆汁,参与消化和吸收食物。
此外,肝脏还能储备和释放营养物质,分解和排毒有害物质以及合成重要的蛋白质和酶等。
4. 脾脏:脾脏在中医中被称为“后天之本”,主要负责运输和转化营养物质。
脾脏在消化过程中吸收营养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气血,供给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也参与免疫调节。
5. 肾脏:肾脏是人体的排泄器官,主要负责排出体内废物和过剩的水分,同时也参与调节体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肾脏还能生成和调节多种激素,例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醛固酮等。
6. 胆囊:胆囊是肝脏的附属器官,主要负责储存和浓缩胆汁。
当我们进食时,胆囊会收缩并释放胆汁到小肠中,帮助消化和
吸收脂类食物。
这些五脏六腑相互协作,形成人体内部的一个复杂的生物系统。
当其中任何一个脏器出现问题时,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平衡和正常运行。
因此,保护和维护五脏六腑的健康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脏腑(或五脏六腑)是中医对内脏的总称。
根据《素问‧五脏别论篇》,“脏”指的是人体内的五脏,即:肝、心脏、脾、肺、肾,主要功能为化生和贮藏精气;以及六腑,即: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主要功能为受盛和传化水谷。
五脏:脾、肺、肾、肝、心;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
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中医学论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
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
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
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五脏六腑图示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
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
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
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
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折叠编辑本段五脏介绍折叠五脏之心心位于胸腔偏左,膈膜之上,肺之下,上圆而下尖,形如莲蕊,外有心包卫护。
心与小肠、脉、面、舌等构成心心脏系统。
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主血脉,藏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
心与四时之夏相通应。
心的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
指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五脏六腑常识》课件

03 总结词
主水液代谢
04
详细描述
肾主水液代谢,即肾有主持和调 节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肾的气 化作用正常,则水液代谢平衡; 肾的气化作用失调,则水液代谢 紊乱,产生水肿、尿少等病变。
03
CATALOGUE
六腑的功能与作用
胆
总结词
储存和排泄胆汁
详细描述
胆是六腑之一,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排泄胆汁。胆汁有助于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 收,特别是对于脂肪类食物。
详细描述:心主神志,即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生理活动和主 司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心是人体精神活动的枢 纽。
肝
总结词:疏泄气机 总结词:主藏血 总结词:主疏泄情志
详细描述:肝主疏泄气机,即肝有疏泄全身气机的功能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脏腑功 能正常。
详细描述:肝主藏血,即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 能。肝贮藏血液,可以防止血逸出脉外,维持人体正常 的血量分布。
小肠
总结词
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详细描述
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小肠通过分泌消化酶和吸收营养物质,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能量和养分。
大肠
总结词:排泄废物
详细描述: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并排泄废物。大肠内的菌群 还参与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04
CATALOGUE
五脏六腑与健康的关系
五脏六腑与疾病的关系
疾病与五脏六腑的相互影响
五脏六腑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当某一 脏腑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疾病。
疾病的诊断与五脏六腑
中医通过观察和分析病人的症状,判断其五脏六腑的状态, 从而确定病因和治疗方案。
五脏六腑是什么五脏和六腑有什么关系

五脏六腑是什么五脏和六腑有什么关系什么是五脏六腑?五脏和六腑之间有什么关系?下面为大家介绍的是五脏和六腑之间的关联,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五脏:脾、肺、肾、肝、心;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腑的关系,实际上就是阴阳表里关系。
由于脏属阴,腑属阳;脏为里,腑为表,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相互配合,并有经脉相互络属,从而构成了脏腑之间的密切联系。
心与小肠心的经脉属心而络小肠,小肠的经脉属小肠而络心,二者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了表里关系。
表现在病理方面,如心有实火,可移热于小肠,引起尿少、尿热赤、尿痛等症。
反之,如小肠有热,也可循经上炎于心,可见心烦,舌赤,口舌生疮等症。
肺与大肠肺于大肠也是通过经脉的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
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则有助于肺的肃降。
若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则可影响肺的肃降,而产生胸满,喘咳等症。
如肺失肃降,津液不能下达,可见大便困难;肺气虚弱,气虚推动无力,则可见大便艰涩而不行,称为气虚便秘。
若气虚不能固摄,清浊混杂而下,可见大便溏泄。
脾与胃脾与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脾为胃行其津液,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从而滋养全身,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主升,胃主降,相反相成。
脾气升,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胃属燥,脾属湿,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两脏燥湿相济,阴阳相合,方能完成饮食物得传化过程。
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由于脾胃在生理上的相互联系,因而在表里上也是相互影响的。
如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清气不升,就会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可出现食少,呕吐,恶心,脘腹胀满等症。
反之,若饮食失节,食滞胃脘,胃失和降,也会影响及脾的运化与升清,可出现腹胀泄泻等症。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
人体五脏六腑ppt课件

心与肝
心与肝之间主要是血液循环与血量调节的关系。 若心血不足,可以影响肝的调节而引起失眠多 梦、眩晕等症,肝血不足也可以影响心的功能 而出现心悸等症。又如临床上高烧、昏迷、抽 风的病症,也是心肝相互影响的一种病理变化。 另一方面,心主精神意识,肝主疏泄条达(即 情绪舒畅)。精神与情绪也是相互影响的,如 精神不足,就会影响情绪的愉快,情绪抑郁不 畅也会影响精神的充沛。
心与肾之间的关系有二,一是阴与阳(又叫水与火)的互 济,二是精与神的互根。
心居上焦,其性主动,故以阳(火)为主,肾居下焦,其 性主静(藏精气而不泄)故以明(水)为主,心阳下降,温 暖肾阴,肾阴上济,滋养心阳,上下相交,动静结合, 形成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始终使人体保持在一个相对的 平衡状态。这种现象又叫做“水火既济”、“心肾相 交”。
3
五脏
五脏之间的联系
4
五行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脏 六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5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木来自火土金
水
酸
苦
甘
辛
咸
青
赤
黄
白
黑
生
长
化
收
藏
风
暑
湿
燥
寒
肝
心
脾
肺
肾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目
舌
口
鼻
耳
筋
脉
肉
皮毛
骨
怒
喜
思
悲
恐
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有“木”生发的特 性,故以肝属“木”
心阳有温煦的作用,有“火”阳热的特性,故 以心属“火”;
脾为生化之源,有“土”生化万物的特性,故 以脾属“土”;
五脏六腑的知识

五脏六腑的知识1. 引言五脏六腑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它描述了人体内脏器官的组织结构、功能以及相互关系。
了解五脏六腑的知识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五脏六腑的概念、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2. 五脏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它们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
2.1 心心是人体的中枢器官,位于胸腔中心,主要功能是泵血和控制血液循环。
心脏的健康对于人体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一些常见的心脏疾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等。
预防心脏疾病的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和定期体检等。
2.2 肝肝是人体内最大的脏器,位于腹腔右上部。
肝脏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包括产生胆汁、代谢和储存营养物质以及解毒等。
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预防肝脏疾病的方法包括限制酒精摄入、避免暴饮暴食和定期接受肝功能检查等。
2.3 脾脾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位于腹腔左上部。
脾脏的主要功能是清除老化的红血球、产生抗体和储存血液等。
脾脏疾病如脾虚、脾胃湿热和脾气虚等会导致消化不良、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预防脾脏疾病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运动和避免过度劳累等。
2.4 肺肺是呼吸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位于胸腔内。
肺的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肺脏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和哮喘等会导致呼吸困难和氧气供应不足。
预防肺脏疾病的方法包括戒烟、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和定期锻炼等。
2.5 肾肾是人体内重要的排泄器官,位于腹腔后部。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调节体液平衡和产生尿液等。
肾脏疾病如肾炎、肾结石和肾衰竭等会导致尿液异常和体液紊乱。
预防肾脏疾病的方法包括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过度用药和定期检查肾功能等。
3. 六腑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它们与五脏相互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3.1 胆胆是胆囊和肝脏共同组成的消化系统器官。
胆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分泌胆汁,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加上心包络又称六脏。
但习惯上把心包络附属于心,称五脏即概括了心包络。
脏者,藏也。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故为五脏。
“腑”是指空心的器官,有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受五脏浊气,名传化之府,故为六腑。
心位于胸腔偏左,膈膜之上,肺之下,圆而下尖,形如莲蕊,外有心包卫护。
心与小肠、脉、面、舌等构成心系统。
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主血脉,藏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
心与四时之夏相通应。
心的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
指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2、心藏神心的生理特性:心为阳脏而主通明。
心为阳中之太阳,以阳气为用。
心脏阳热之气,不仅维持了心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又有温养作用。
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心在窍为舌。
心在志为喜。
心在液为汗。
心与夏气相通应。
心外应胸膺。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五脏之肺肺,位居胸中,左右各一,呈分叶状,质疏松。
与心同居膈上,上连气管,通窍于鼻,与自然界之大气直接相通。
与大肠、皮、毛、鼻等构成肺系统。
在五行属金,为阳中之阴脏。
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调水道。
在五脏六腑中,位居最高,为五脏之长。
肺与四时之秋相应。
肺的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
1.肺主气:①肺主一身之气。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之气的作用,即肺通过呼吸而参与气的生成和调节气机的作用。
②肺主呼吸之气。
肺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功能。
2.肺主行水: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输布、运行和排泄的疏通和调节作用。
由于肺为华盖,其位最高,参与调节体内水液代谢,所以说“肺为水之上源”(《血证论‘肿胀》)。
3.肺朝百脉:全身血脉均汇总流经于肺,经过肺的呼吸进行呼吸交换,因此说肺朝百脉。
五脏六腑是什么

【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五常】仁、义、礼、智、信【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五谷】稻、黍、稷、麦、豆【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五毒】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五彩】青、黄、赤、白、黑【五音】宫、商、角、徵、羽【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义】风、赋、比、兴、雅、颂【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五行】金、木、水、火、土【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五帝】五帝有五种说法①黄帝、颛顼、帝喾、尧、舜②宓戏(伏羲)、神农、黄帝、尧、舜③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④少昊、颛顼、帝喾、尧、舜⑤黄帝、少昊、颛顼、喾、尧其中第三种说法最为流行,意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的天神,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
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的区别:①功能不同:五脏主化生和 贮藏精气,其特点是藏而不泄,满而不实;六腑主 受盛和转化水谷,其特点是泄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②五脏藏神,神志活动归属于五脏,如心藏神,肺 藏魄,脾藏意,肝藏魂,肾藏志,心在志为喜,肺 在志为悲(忧),脾在志为思,肝在志为怒,肾在 志为恐 ,而六腑除胆以外,均贮藏精气,③形态有 别,五脏多为被精气充满的实体性器官,故储藏精 气;六腑多为中空性器官,故转化水谷④脏主腑从, 脏腑学说以五脏为中心,六腑往往从属于五脏,脏 病多虚,腑病多实(贮藏精气不足,转化水谷障 碍)。
五、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肾位居腰脊两旁,左右各一,肾 藏先天之精,为构成人体胚胎的原 始物质。是脏腑阴阳之根。故称为 “先天之本”。
1、主藏精:所谓肾藏精是指肾具有封藏精气 的功能。肾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2、主管一身阴阳,是指肾具有主宰和调节全 身阴阳,以维持机体阴阳动态平衡的功能。 3、主管水液代谢:即肾主水液,人体的水液 代谢、包括水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是多个 脏腑参与的复杂过程。其中,肾阳的功能最 重要。 4、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 以防呼吸表浅,协助肺完成呼吸功能。
谢
谢
四、肝的生理功能特性 肝位居隔下,腹腔之右协内, 肝的功能是肝气、肝血、肝阴、肝 阳的共同作用而产生的肝的特性是: 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称 为刚脏。
1、疏泄气机:肝疏泄气机的功能,又称 肝主疏泄。即肝具有疏通调畅全身气机 的功能。 (1)调畅精神情志。 (2)通利气血运行。 (3)促进脾胃消化吸收与输布。 (4)调节生殖功能。 (5)维持水液代谢。 2、储藏血液和调节血液的流量,又 称“肝藏血”指肝具有储藏血液调节血 流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五脏、六腑
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 有脏腑等组织器官所构成,这些脏 腑各有其功能,共同维持着人体的 生命活动。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37
37/42
大肠生理功效
1.主传化糟粕 大肠接收经过小肠泌别清浊后所剩下食物残渣,
再吸收其中多出水液,形成粪便,传送至大 肠末端,经肛门而排出体外。“传导之官”。 大肠传导糟粕功效失常:大便秘结或泄泻。 湿热蕴结大肠: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等。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3)心主血脉生理表现:
A 面色红润光泽 B 舌质淡红而滋润光泽, C 脉象和缓有力 D 胸部舒畅。
8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8/42
2.心主神志(又称 心藏神或心主神明)
(1)神含义
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表现。 普通称之 为广义神。即 “形征”,包含面色表情,目光眼
神,言语应答,意识思维,肢体活动等。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11
11/42
肺
解剖形态: 肺位于 胸腔,居横膈之上, 上连气道,与喉相通。 肺在五脏六腑中居位 最高,覆盖于心,故
称“华盖”。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12
12/42
肺生理功效
1.肺主气 (1)肺主呼吸之气
含义:又称肺“司呼吸” 是指肺经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清气,
呼出体内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功效。 (2)肺主一身之气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概述
脏象, 古作“藏象”
藏——指隐藏于人体内脏腑器官,内脏。 脏腑器官形态结构, 如“心象尖圆,形
如莲花”
象 脏腑生理功效活动和病理改变
表现于外现象。
藏象是人体内脏腑生理功效活动和病理改变反应 于外征象
2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2/42
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组 织器官形态结构、生理活动规律 及其相互关系学说。
五脏六腑PPT课件

气
机
肺 呼
失 调
吸
失
常
宗
气
亏
虚
心 血 运 行 不 畅
.
心 悸 、 胸 闷 、 唇 青 、 舌 紫 。
28
生理功能
4、 主治节
肺有辅助心脏,治理调节气血津液及全身脏腑组 织功能的作用。 《类经》:“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 《素问》:“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
29
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
8
生理表现
主要通过面色,舌质的颜色,脉搏的跳动及胸 部感觉反映。
心血充盈 面色红润光泽,
心气充沛
舌红活荣润,
脉道通利 脉和缓有力,
节律整齐
.
9
病理表现
面白无华 心血亏虚 脉道空虚舌淡白
脉细弱无力
心气不足
面色灰暗、唇舌青紫有瘀点、 血脉脉受律阻不齐结、代 促、涩,
心前区憋闷刺痛。
.
10
面 色 淡 白 无 华
.
15
精神振奋 神志清晰
生理: 心血充足——心神得养
思维敏捷 反应灵敏 记忆力强
精神不振 心血不足——心神失养 思维反应迟钝
失眠多梦健忘
病理
心烦不寐 邪扰心神——神无所主
谵语发狂
甚则神昏
.
16
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关系
在体合脉 其华在面 在窍为舌 在志为喜
在液为汗
与夏气相通
生理意义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脉皆上注于面,故面色 能反映心气心血的盛衰。
• 现代研究发现:脾气虚患者,物质代谢水平低下, 并显示出,胃、肠、胰、唾液腺等整个消化系统 功能下降和紊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心藏神的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意识清晰,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情绪稳定,睡眠安稳,各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正常而协调。
②心藏神的功能失常,可表现为心神衰弱或心神不宁或心神错乱的病症,或各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失调。
3.心主血脉和心藏神之间的关系
密切相关,互相影响。
因为心藏神,而心神能够主宰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同时,心又主血脉,具有行血和生血的功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所以《内经》把心称作“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
(3)运化食物和运化水液的关系
(4)脾为“后天之本”
2.主统血
(1)概念
脾主统血,是指脾气具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的功能。
(2)原理
气的摄血作用,即依靠脾气的固摄作用。
(3)生理、病理征象
①脾气健旺,运化正常,气生有源,气足而固摄作用健全,血液则循脉运行而不逸出脉外,这种生理状态称作“脾能统血”。
(二)生理特性
1.主蛰
2.守位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
2.在窍为耳及二阴
3.在志为恐
4.在液为唾
5.与冬气相通应
第三节 六腑
一、胆
(一)位置及形态
(二)主要生理机能
贮藏和排泄胆汁
(1)胆汁来源于肝之余气,由肝血化生。在肝气疏泄功能的作用下分泌出胆汁,进入胆腑浓缩、贮藏;随着消化过程的需要,在肝胆之气疏泄功能的共同作用下,贮藏于胆腑的胆汁通过输胆管排泄而注入肠中,以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④为经血之源;
⑤防止出血。
(3)病理表现
①藏血不足,导致肝血亏虚,出现机体许多部分血液濡养不足的症状。
②肝不藏血,可致各种出血。
(二)生理特性
1.肝为刚脏
2.肝气升发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2.在窍为目
3.在志为怒
4.在液为泪
五、肾
(一)主要生理机能
肺主治节,是对肺的主要生理机能的高度概括。
(二)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
2.肺为娇脏
3.肺气宣降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2.在窍为鼻,喉为肺之门户
3.在志为忧(悲)
4.在液为涕
5.与秋气相通应
三、脾
(一)主要生理机能
1.主运化
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和津液,并把水谷精微和津液吸收、转输到全身各脏腑的生理机能。
(3)心藏神的生理作用及其原理
①统帅全身脏腑、经络、五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其原理在于:心神能够控精驭气,调节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输布;其中,以神能驭气最为关健。
②主司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
其原理在于:心为神明之脏,是可接受外界客观事物并作出反应,进行心理活动的脏器。
人的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是脏腑精气对外界环境刺激而作出应答反应的结果;是在心神的主导下,由五脏协作、共同来完成的。
1.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
(1)肾藏精的概念
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藏精气的生理功能。
肾藏精的功能,依赖于肾气的闭藏(亦称“封藏”)作用和激发作用的协调。其中,最主要是依赖于肾气的闭藏作用。肾所藏之精称为肾精,肾精化生肾气,肾气的封藏作用使精藏于肾中而不会妄泄,以保证肾精能充分发挥其各种生理效应。
2.心藏神
(1)人体之神的概念
①广义之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
②狭义之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情感、性格倾向等精神活动。
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意识、思维、情感等狭义之神。
(2)心藏神的概念
心藏神,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五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意识、思维、情感等精神活动的作用。
2.主行水
(1)概念
肺主行水,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
(2)内涵
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各自对津液的输布、排泄过程。
(3)病理征象
外邪犯肺或内伤及肺,使肺失宣降,就会导致肺的行水功能失常,出现汗、尿排泄障碍,表现为无汗、小便不利;而且体内水液停聚,发生痰饮或水肿等病变。
②生理作用
a.主宗气的生成;
b.对全身气机的调节作用。
③病理征象
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失常,不仅影响到宗气及一身之气的生成,导致气虚病变,并且影响一身之气的运行,导致各脏腑经络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调。
(3)肺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实际上都基于肺的呼吸机能。
肺主一身之气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肺的呼吸机能。
3. 生理特点
贮藏精气。 “藏而不泻”。
第二节 五脏
一、心
(一)主要生理机能
1.心主血脉
(1)概念
心主血脉包括心主血和心主脉两个方面,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主宰着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使其流注全身以发挥滋润和濡养作用,以及心有参与血液生成的功能。
心主血脉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③心行血的功能是心、血、脉三者共同协作,以心为主导来完成的。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为基本条件。其中心气充沛位居主导地位。
(3)征象
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表现为面色红润,舌色淡红而有光泽,脉象和缓有力、节律整齐,胸部舒畅、无不适感。
心主血脉的功能失常,有多种病理类型,外在征象各有不同。如心血亏虚,可见面色与舌色淡白无华,脉细无力,心悸等;如心脉瘀阻,可见面色灰暗,唇舌青紫,舌有瘀点或瘀斑,脉涩或结、代,胸部憋闷或疼痛等。
(2)主要病理表现
二、胃
(一)位置及形态
(二)主要生理机能
1.主受纳水谷
即胃气具有接受和容纳饮食物的作用。
胃有“太仓”、“水谷之海”、“水谷气血之海”之称。
2.主腐熟水谷
即胃气将饮食物初步消化,并形成食糜的作用。
胃气的受纳、腐熟水谷功能,必须与脾气的运化功能相互配合,纳运协调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进而化生精气血津液,供养全身。
①心行血:即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使其流注全身,以输送营养物质、滋润和濡养各脏腑五体官窍。
②心生血:即心火(心阳)能将进入心脉的营气和津液化赤为血。
心有总司一身血液的运行及生成的作用。
(2)心行血的原理
①心和脉在结构上直接相连,形成一个密闭循环的管道系统。
②心气的推动和调控作用,是血行的基本动力。
(2)精的概念
精,是生命之源,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脏腑、五体、官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3)肾精及其所化肾气的生理作用
①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a.人体生命过程中的每一阶段机体的生长发育或衰退情况,都取决于肾精及肾气的盛衰;人体生殖器官的发育,性机能的成熟与维持,以及生殖能力,也都与肾精及肾气盛衰密切相关。
(三)生理特性
1.胃气通降
概念,主要体现及主要病理表现。
藏象学说以脾胃之气的升降运动来概括整个消化系统的生理机能。脾气升举与胃气通降相互为用,不但共同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食物糟粕的正常排泄,而且成为全身气机升降的枢纽。
2.喜润恶燥
三、小肠
(一)位置及形态
(二)主要生理机能
1.主受盛化物
4.在液为涎
5.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四、肝
(一)主要生理机能
1.主疏泄
(1)概念
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气的运行通畅无阻,维持全身脏腑、经络、五体、官窍功能活动稳定有序。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一)区分脏与腑的主要依据
生理功能特点的不同。
(二)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
化生和贮藏精气。“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三)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
受盛和传化水谷。 “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四)奇恒之腑的概念及共同生理特点
1. 概念
奇恒之腑,是指形态上中空有腔似腑,功能上贮藏精气似脏,与一般脏腑不同的六种器官或组织,包括脑、髓、骨、脉、胆、胞(习惯上指女子胞,但男女皆有“胞”。“胞”,在男子是指精室,又称精宫)。
b.“天癸”及肾为“先天之本”的涵义。
2.主水
(1)概念
肾主水,是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
(2)主要病理表现
3.主纳气
(1)概念
肾主纳气,是指肾气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2)主要病理表现
若肾精亏虚,肾气衰减,或者肺气久虚,久病及肾,使肾气虚衰,都可以导致肾气的封藏、摄纳无力,使肺吸入的清气不能下纳于肾,形成肾不纳气的病变,从而出现呼吸表浅,或呼多吸少、动则气喘等症状。
②生理作用
呼浊吸清,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③征象
a.肺气的宣发与肃降作用协调有序,则呼吸均匀通畅。
b.肺气失宣或肺气失降,都可出现呼吸异常的表现:如肺气失宣,多见胸闷、气急或发为哮喘;肺气失降,多见喘咳气逆等。
(2)肺主一身之气
①概念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
③病理征象
肺气虚弱或肺气壅塞,不能助心行血,则可导致心血运行不畅,甚至血脉瘀滞,出现心悸、胸闷、唇舌青紫等症。
(2)肺主治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