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一般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绪和情感及意志。
因为它们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及意志过程)。
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动物的心理发展经过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一种主观的现象。
也就是说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没有脑的心理,或者说没有脑的思维是不存在的。
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是大脑所具有的功能,即反映的功能。
客观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大脑的活动将客观外界事物变成映象,从而产生了人的心理。
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人的心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的联系。
所以只有人的心理才能叫思维、意识、精神。
人的心理具有能动性和主观性;是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的物质产品;是客观世界在大脑的反映。
心理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心理支配人的行为,人的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第三节心理学发展简史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1. 19世纪之前:心理学属哲学范畴,是一种哲学思辩或经验总结式的心理学思想。
2. 19世纪中叶之后:实验方法的引进,使其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冯特被认为是现代心理学诞生的奠基人。
二、学派纷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1.奠基人:冯特(W.Wundt,1832-1920)2.著名的代表人物:铁钦纳(E.B.Titchener,1867-1927)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
心理学基础知识归纳
心理学基础知识归纳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
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神经元.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结构、反馈的概念.
植物神经系统又称自主神经系统,这个概念和后面的诸多章节有密切联系,所以必须搞清楚.植物神经系统是外周传出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能调节内脏和血管平滑差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它受大脑的支配,但有较多的独立性,特别是具有不受意志支配的自主活动,主要分布在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中.
第三节感觉和知觉一、感觉
第一节概述
如果未泛化,无论问题持续时间多久严重程度如何都判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如果已经泛化,无论问题持续时间多久严重程度如何都判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如果完全泛化,且心理冲突性质已经变形、符合神经症诊断标准 ,都判断神经症;。
(完整版)基础心理学讲义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讲义)目录解读一、绪论二、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三、基础心理学内容1、认知:感觉、知觉 记忆思维、言语和想象 意识和注意2、需要和动机3、情绪、情感和意志4、能力和人格第一节 绪论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活动规律的学科,动物也有心理,猩猩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通、最一般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对心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1、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感觉和知觉、②记忆、③思维、言语和想象、④意识和注意等。
2、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3、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当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们总要认识它,在认识它的同时,人们又会产生对它的态度,引起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行动,这就是说人的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一体的。
4、能力和人格(能力是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人格由气质和性格组成。
) 气质相当于平常说的脾气秉性,它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比如有人暴躁,有人温顺,有人活泼。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本质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大脑是最为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现象随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发展。
生物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觉阶段:环节动物开始有心理现象,开始形成条件反射(只具有某种感觉)——蚯蚓、蚂蚁、蜘蛛需要和动机能力、人格(气质、性格)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想象、意识、注意 心理特性心理过程心理现象情绪、情感、意志2、知觉阶段:脊椎动物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能认识到事物的各种属性,对物体产生了整体认识(有各种感觉器官)——青蛙、老鼠3、思维的萌芽阶段:有知觉的心理现象,能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有简单的思维能力)——类人猿、黑猩猩4、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透过现象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能进行抽象思维)——人类.人类有了语言,能进行抽象思维,人的心理能反映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所以只有人的心理才能叫思维、意识、和精神。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总结)
基础知识总结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第一节绪论1.简述心理现象的分类。
心理现象可分为两大类: 心理过程和人格。
2.简述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没有脑的心理是不存在的。
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但客观现实才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离开客观现实来考察人的心理, 心理就变成了无源之水。
所以, 心理也是社会的产物。
也就是说, 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 又受社会的制约, 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只有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才能揭示心理的实质和规律。
3.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是什么?人们认识到, 很难用一个完善的理论模式概况出心理现象的本质, 从而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 逐渐把主意精力转移到对心理现象规律的探讨上, 结束了学派之争, 却为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二战之后, 一些新的心理学思想相继产生, 它们以新的思潮或发展发现影响着心理学的各个研究领域, 从而加强了心理学研究的整合趋势。
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产生在20世纪50~60年代, 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
主要特点在于:强调心理学家应该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 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 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认为人又自我的纯主观意识, 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只要有适当的环境, 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 完善自我, 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即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的价值, 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5、认知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认知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
它把人看作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 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用模拟计算机的程序来建立人的认知模型, 并以此作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途径。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1.简述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
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由细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
基础心理学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概括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概括1.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的心理活动的学科。
第一节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活动规律的学科,动物也有心理,猴子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
2.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
3.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4.心理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科学5.基础心理学的内容:①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
②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③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当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们总要认识它,在认识它的同时,人们又会产生对它的态度,引起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行动,这就是说人的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一体的)④能力和人格(能力是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人格又由气质和性格组成。
气质相当于平常说的脾气秉性,它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比如有人暴躁,有人温顺,有人活泼。
)6.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7.人的心理能反映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所以只有人的心理才能叫思维、意识、和精神。
人的心理(具有能动性,具有主观性,是脑活动的结果,是客观世界在脑中的反映)8.心理反映的形式:1.事物的形象2.概念3.体验4.欲望和要求。
9.心理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表现在:1.心理支配人的行为,2.人的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10心理学发展始:19世纪末20世纪初比较有影响的学派有(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活动在适应的环境中的机能作用)(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因此可以根据刺激推知反应,可以根据反应推知刺激,可以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格塔式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也叫完形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两部分即意识和无意识)当代心理学取向:1.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的第三势力,认为人有自我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一章-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治疗师中级)
第一章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的定义对心理学是怎样一门科学, 在心理学的不同发展阶段, 随着心理学家对心理学认识的深入, 有着不同的理解。
在早期, 心理学被认为是对“心理活动的研究”。
提出"情绪学说"的美国著名机能主义创始人詹姆斯(William James,1880)认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科学, 它既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 又研究这些现象产生的条件······所说的现象就是我们称之为情感、欲望、认知、推理、决定等一类的东西。
”随着20世纪初行为主义的出现和发展, 心理学开始注重可被观察到的和可被测量的行为的研究。
行为主义的鼻祖华生(JohnB.Watson,1919)指出。
行为主义者认为, 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这样二个分支, 它以人类行为“做和说, 包括习得的和非习得的——作为它的研究对象。
”在美国出现行为主义的同时, 德国出现了格式塔心理学派, 其代表人物之一卡夫卡(Kurt Koffka,1925)认为。
作为心理学的一个临时性的定义, 我们可以说它的课题是对生物与外部世界接触中的行为的科学研究。
而随着认知心理学和现象心理学的发展, 例如:穆恩(NormanMunn,1951)曾提到: “今天, 心理学最普遍的定义是‘行为科学’。
然而, 十分有趣, ‘行为’·含义本身扩大了, 以至现在它纳入了大量在以往被认为属于经验的东西······那些隐秘的(主观的)过程, 像思想, 现在被作为‘内部行为’看待了”。
克拉科和米勒(Kenneth Clark and George Miller 1970)认为。
心理学通常被定义为关于行为的科学研究。
它的对象包括可观察的行为过程, 诸如手势、言语和生理变化等等, 以及只能被推知的过程, 如思想和梦等等。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复习知识点心理咨询师资料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复习知识点心理咨询师资料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心理学是一门内容广泛的学科,一般可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相当于一般所说的普通心理学。
它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的规律。
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1、人的心理活动中,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才有意识。
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叫普通心理学,是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对心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因为正常成人已经发展成熟,在他们身上能够表现出心理活动是一般的规律,所以,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5、基础心理学所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心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
6、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里过程。
7、人格也称个性。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分为4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8、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9、心理现象是在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又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才由初级不断发展到高级的。
10、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也没有心理。
只有有了神经系统的动物才有了心理。
11、现在,这一论断得到了人们生活的经验,临床的事实,以及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所获得的大量资料的证明。
12、健全的大脑给心理现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大脑只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有反映外界事物产生心理的功能,心理并不是大脑本身所固有的。
13、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14、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基础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概论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是以不同的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活动。
心理学是对心理现象的阐述并揭示其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
一、心理过程人的心理过程就它的性质与功能来说,可以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1.认知过程是指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的心理活动。
认知过程就是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就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
2.情绪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的心理活动。
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和情感。
3.意志过程是人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在一定动机的激励下,自觉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
4.认知、情绪和意志三者间关系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不是彼此孤立的过程,而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心理活动的不同方面。
对外界事物进行认识的时候就会对它产生一定的积极或消极的情绪,也就会采取相应的意志行动来巩固它或改变它。
情绪和意志是随同认知产生的,认知也受情绪和意志的影响。
二、个性个性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的心理结构包括两个方面。
1.个性倾向性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以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
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是多种心理特征的独特组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的类型差异。
是在认知、情绪与意志活动这些心理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3.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关系个性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
没有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没有对外界事物的情绪,没有对现实事物积极改造的意志过程,个性是无法形成的;同时,已经形成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又制约着心理过程,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
完整版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1.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2.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3.灵长类动物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
4.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5.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6.构造心理学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采用内省实验法;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于杜威和安吉尔,詹姆士为这一学派奠定了思想基础,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强调心理适应功能,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行为主义由华生创立,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规律性关系,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格式塔心理学,魏特海默、克勒、科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建立完形心理学。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人的心理包含两个主要部分:意识和无意识,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
人本主义心理学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
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7.大量的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叫做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低级的部位,除传递信息外,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如膝跳反射等。
脑: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
① 脑干:延脑(延髓)、桥脑和中脑三部分,是脑最古老的部位,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
经延脑的椎体交叉要向对侧传导,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脑干网状结构,是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
② 间脑: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下丘脑调节着内脏系统的活动;底丘脑调节肌张力,使运动能够正常进行。
③ 小脑:表层是灰质,深层是白质与脊髓相反,其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
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相关知识总结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知情意)。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无脊椎动物:感觉;脊椎动物:知觉;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人类:思维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科学事实,充分说明了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盖伦:在西方首次提出“气质”这个概念人性善恶的问题上,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主张人性本恶,世硕主张人性有善有恶,告子主张人性无善无恶1879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学派纷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方向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自我实现信息的输入、编码、转 换、储存和提取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神经系统有两大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细胞体——信息整合树 突——接收作用 轴 突——传递作用 神经元及其功能:外周神经系统 功能上分为: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如出汗、心跳、消化和血液循环。
根据自主神经的中枢部位和形态特点,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的能量副交感神经: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地状态脑干,包括延脑(又叫延髓)、桥脑和中脑三个部分。
脑干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
脑干网状结构,其神经纤维弥散性的投射,调节着脑结构的兴奋水平,是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
间脑丘脑:除嗅觉器官以外,其他感觉器官来的神经元都要在丘脑换一个神经元,才能到达大脑。
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
下丘脑:是自主神经系统在大脑皮层下重要的神经中枢,它调节着内脏系统的活动。
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知识基础心理学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心理是神经系统的机能,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表现、思维、言语和想象2)、需要和动机3)、情绪、情感和意志4)、能力和人格需要和动机是心理现象的动力,表现人格倾向;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特征。
2.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活动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物质产品,而是一种主观映。
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人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感觉、知觉、思维和意识(动物是思维萌芽)3.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构造心理学,冯特和他的学生主张心理学采用内省的实验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他们如何联接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4.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
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只有确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并可以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这一学派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5.詹姆士是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
这一学派,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对把心理看着一种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反对把心理学只看着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6.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
7、格式塔心理学德国心理学家维特海默和克勒等人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组成它的元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建立了完形心理学。
完形即整体的意思,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音译当代研究趋向:8.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和马斯洛)提出:心理学家应该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基础(一般)心理学既是心理学专业的“入门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探讨正常成人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 心理学历史, 发展趋势, 理论体系, 派别和探讨方法等。
学习时要把握好基本概念的基本定义,相像概念之间的区分。
然后在基础心理学基础上学习其他学科,进行比照学习——社心, 发心, 变态, 测验, 询问等。
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探讨对象及内容一, 心理学概述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探讨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 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二,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基础心理学的探讨内容如下图: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一, 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发展经验了四个阶段:感觉, 知觉, 思维萌芽, 思维。
环节动物开始有了心理。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
二,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二)心理是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却不是产品。
(三)心理是在神经系统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象。
(四)心理现象既是机能又受制约。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一,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过: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科学心理学诞生标记:人们把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试验室,看做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记。
二, 学派的纷争第四单元探讨原则和方法不作为考核重点,了解即可。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神经系统构造及功能一, 神经元及其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由细胞体, 树突和轴突三个部分组成。
树突接受刺激,轴突传递刺激。
二, 反射弧由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三、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外周神经系统又叫四周神经系统。
四, 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
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
? 表象的三作用:积累感性知识;为想像提供素材;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
? 第三单元 三个记忆系统
? 按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方式的不同,以及信息储存时间长短的不同,将记忆分作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 瞬时记忆记住信息的方式,是外界刺激物的形象; 瞬时记忆的容量很大,但保留的时间很短
? 内部感觉是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它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痛等感觉)
? 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 能引起感觉的最小、最大刺激量的区间叫感觉阈限。
?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阈限值高感受性低。
? 感受性及感觉阈限的种类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觉阈限,又叫绝对阈限。绝对阈限表示的是绝对感受性;
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却是一个常数,这就是韦伯定律。
? 用公式表示就是ΔI∕I = K。
? 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
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像
? 第一单元 思维概述
? 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 (一)分析与综合
? (二)抽象与概括
? 第二单元 思维的种类
? 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 动作思维是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过程 ;
? 形象思维是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过程 ;
? 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都叫遗忘;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行为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1.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2.三个阶段:感觉→知觉→心理萌芽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二.学派纷争(一)构造心理学创始人:冯特(二)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杜威.安吉尔詹姆士为这一学派奠定了基本的思想基础观点: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里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所以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三)行为主义观点:①确定了刺激的反应之间的关系②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点的观点(四)格式搭心理学,也叫“完形心理学”。
主张:从整体来研究心理现象。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一)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罗杰斯马斯洛主张:(1) 心理学家应该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2)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只要适应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所以,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神经系统(由神经元组成)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大量神经细胞体集中的地方)→脊髓和脑和周围神经系通过(把中枢神经系统和各个感觉器官以及内脏系统联系起来)→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一、神经元及其功能神经元包括细胞体(灰色的)、树突(灰色的)和轴突:白色(外有一层白色薄膜包围,即髓鞘,起绝缘作用。
)前一个神经元和后一个神经元彼此连接的部位叫突触。
二、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1)躯体神经:是到达各个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神经(2)自主神经,又叫“植物神经”,是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①自主神经一般不受意识支配,经特殊训练,意识或意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自主神经的活动。
②人在情绪状态下会有明显的生理变化,因此,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的表现有密切的关系。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全要点整理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1.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与活动规律的科学。
2.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3.基础心理学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与意志;需要与动机;能力与人格4.心理现象分为:动物心理学与比较心理学;个体心理分为: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社会制约与影响分为:社会心理学;神经机制分为:生理心理学;运用分为应用心理学的多个分支: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工程心理学、环境心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司法心理学、航空航天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心理测验学等5.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6.心理现象是动物适应环境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的。
动物心理发展:单细胞动物(变形虫)有感应性,没有心理现象。
7.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通过大脑变成映像,产生了心理,因此,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物质产品,而是主管映像,是事物的形象,概念,体验,是主观的。
心理是社会的产物,是能动的反映,支配行为,因此可通过观察分析行为来研究。
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与社会相结合的产物,心理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8.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同期研究结果有韦伯定律(差别感觉阈限),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艾宾浩斯记忆。
9.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科心以前是思辨与总结经验)2.辩证发展的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10.研究方法:1、观察法:自然条件,有目的、有计划,系统2、调查法:口头(访谈法)或书面(问卷法)3、个案法(个案历史技术):历史资料、作业成绩、测验结果、别人评价,目的:发现影响某种心理与行为的原因。
强调个体间差异。
4、实验法:控制条件,客观条件与心理活动间因果联系。
自变量:刺激变量。
因变量:预测的行为。
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 PPT课件
波长(米)
交流电
广播频带
雷达
红外线 可见光谱
紫外线 X射线 珈玛射线
(二)视觉器官
角膜→前房→瞳孔 →水晶体→玻璃体→视网膜(最外一层 是视细胞层)→视神经→大脑皮层的枕叶后端
视细胞有锥体细胞(明视觉)和杆体细胞(暗视觉)两种。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趋向
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 重视人自身的价值与尊严,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自我实现
Carl R. Rogers, 1902–1987
Abraham Maslow 1908-1970
认知心理学 把人看作是计算机,以信息加工的特点,即从信息的输
个案法(个案历史技术)
个案法是对某一个被试所做的多方面的深入详细研 究,包括他的历史资料、作业成绩、测验结果,以及别 人对他的评价等,目的在于发现影响某种心理和行为的 原因。
实验法
主试者在严格控制条件的情况下,观察被试的行为 或活动,探索客观条件和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因果联系 的研究方法。
• 自变量
暗适应。
二、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正后像 负后像
彩色的负后像是刺激色的补色。 后像持续的时间与刺激强度呈正比。
三、感觉对比:不同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 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 相继对比
四、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 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第四单元 各种感觉
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 PPT课件
智慧的莲花仙子,就请您告诉我一句 话“所谓心就是... ...”
我没什么可说的, 快打破水罐下山去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基础心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答: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2、知觉的选择性和恒常性
答: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有目的地把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
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知觉的恒常性指当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3、注意转移和注意分配
答:注意转移指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像上去的现象。
注意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
4、想象和表象
答:想象指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表象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5、意识和无意识
答:意识是个体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内部身心状态和外部环境中的人、事、物的变化的综合觉察与认识。
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
无意识指某种心理活动或现象正在发生或进行,我们却不能觉知到。
指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6、定势
答: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会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影响,这种心理准备就叫定势。
7、语言和言语
答:语言是由词汇(包括形、音、义)按一定的语法所构成的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过程,也就是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过程。
8、需要和动机
答: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乏而产生的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内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个体与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或群体对其生存与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动机: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人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
9、情绪和情感
答: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情绪:广义的情绪包括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
10、能力和智力
答:能力:指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
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智力:指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即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问答和论述题
1、心理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分类?
答: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没有脑的心理或者说没有脑的思维是不存在的。
科学研究表明,心理现象是在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又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才由初级发展到高级的。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健全的大脑给心理现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大脑活动而产生的,所以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心理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即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还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以此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但心理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它是主观的,而不是物质的,这种主观现象可以是事物的形象、概念、甚至是体验,但决不是反映事物本身。
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分析人的行为活动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
从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维度上进行研究,可分为动物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从人类个体心理的发展的维度进行研究,形成发展心理学和儿童发展心理学。
研究社会对人心理发展的制约和影响,形成了社会心理学。
研究心理现象的神经机制,形成了生理心理学。
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以服务于提高人的工作水平,改善人的生活质量,这又形成了应用心理学的众多分支,如健康类的医学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教育类的教育心理学;管理类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测量,此外还有工程心理学、环境心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司法心理学、心理测验等心理学分支。
2、什么是遗忘:遗忘进程有什么规律?
答:遗忘是指对识记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对记忆与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他的实验研究成困证明了遗忘进程的规律是,在识记后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越来越慢,甚至一两天以后保存量的变化就不大了。
后人用他的实验数据,以间隔时间为横坐标,以保存量为纵坐标,画了一条说遗忘进程的曲线,中保持曲线。
因为保持的反面是遗忘。
所以也叫遗忘曲线。
从保持曲线来看,遗忘的速率开始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率越来越慢,呈负加速形,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3、简述思维的定义和特征。
答:思维是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人的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
所谓间接性,指的是通过其他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
表现在它能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加以认识。
所谓概括性是指所概括的是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本质特征或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而不象感觉和知觉那样,只对个别事物发生的反映。
表现在它可以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形成概括性认识。
4、什么是意志?简述意志的品质。
答:意志是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的品质:一般归纳为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
意志的果断性指迅速地、不失时机地采取决定的品质。
意志的坚韧性指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永不退缩的品质,这种品质又叫毅力或顽强性。
意志的自制性指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绪和行动的能力,又叫自制力或意志力。
5、什么是人格?简述人格的结构。
答: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含着各种成分。
主要的是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两方面。
前者是人格的动力,后者是个体之间的差异。
需要和动机是人格的动力,它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是人格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格积极性的源泉。
人格的倾向性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人格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的结合,构成了一个人心理面貌的独特性,说明了心理面貌的个体差异,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的一种心理特征。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等动力特点的心理特征。
性格则是表现在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
上述人格结构中的各个成分并不是散乱的堆积,或是机械地组合,而是彼此间紧密联系,把人格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
人格和个性两个概念具有相同的含义,常常通用,在心理学中可视为同义词。